零跑汽车(09863)

搜索文档
零跑D16实车图曝光:D19同款设计,定位豪华SUV,定价区间20万元-30万元
杭州日报· 2025-09-15 01:25
产品规划与定位 - 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推出A、B、C、D四个系列共十三四款车型 覆盖6万-30万元价格区间市场 [7] - D系列定位超豪华产品但价格不豪华 定价区间为20万-30万元 [7] - D系列SUV是公司首款冲击30万价位的旗舰产品 定位全尺寸SUV 将搭载行业领先技术 [7] 新产品动态 - 零跑D16实车图在社交平台流出 外观与先前曝光的D19车型非常接近 [1][3][5] - 公司旗舰技术平台发布会定于10月16日举行 旗舰产品将同步首秀 [7] - 吐鲁番夏测中出现多达20辆测试车 包括多款覆盖伪装的全新车型 涵盖轿车、掀背车、SUV及MPV多种形式 [7] 技术进展与测试 - D系列SUV新车已进入夏测阶段 [7] - 测试车型搭载公司乃至整个行业最领先的技术 [7]
崔东树:8月乘用车零售增5% 轿车零售与SUV零售均较低
智通财经网· 2025-09-14 06:16
总体市场表现 - 2025年8月乘用车零售同比增长5% 批发同比增长15% 零售增速大幅低于批发增速 [1] - 2025年1-8月乘用车累计批发1799万台 同比增长13% 累计零售1474万台 同比增长9% [2] - 8月乘用车批发246万台 同比增长15% 环比增长9% 零售200万台 同比增长5% 环比增长8% [2] - 出口高增长和国内零售较强支撑上半年厂家销量保持较高水平 [3] - 政策驱动明显 报废更新政策推动轿车需求增长 以旧换新政策推动SUV需求增速较好 [3] 细分市场表现 A00级轿车 - 8月批发11.73万台 同比增长22% 环比下降5% 占批发份额11.49% [5] - 8月零售同比下降14% 环比增长8% [5] - 1-8月累计批发105.75万台 同比增长69% 累计零售84.45万台 同比增长31% [5] - 比亚迪 吉利 长安 奇瑞 一汽奔腾等多元化主力车型表现突出 微型电动车体现增量潜力 [5] A0级轿车 - 8月批发14万台 同比增长87% 环比增长6% 占批发份额14.2% [8] - 8月零售同比增长44% 环比增长5% [8] - 1-8月累计批发97.25万台 同比增长76% 累计零售64.71万台 同比增长75% [8] - 全面电动化趋势明显 自主纯电动产品优势突出 [8] A0级SUV - 8月批发17.85万台 同比增长9% 环比增长24% 占批发份额13.25% [10] - 8月零售同比下降2% 环比增长10% [10] - 1-8月累计批发126万台 同比下降2% 累计零售76.48万台 同比下降2% [10] - 日韩系基本退出市场 自主电动车表现较强 [10] A级轿车 - 8月批发35.87万台 同比持平 环比增长6% 占批发份额35.15% [13] - 8月零售同比下降9% 环比增长4% [13] - 1-8月累计批发261.34万台 同比下降5% 累计零售249.53万台 同比下降5% [13] - 新能源占据主导地位 比亚迪绝对领先 燃油车市场阶段性回暖 [13] A级SUV - 8月批发73.89万台 同比增长17% 环比增长6% 占批发份额54.86% [16] - 8月零售同比增长12% 环比增长11% [16] - 1-8月累计批发551.41万台 同比增长17% 累计零售403.92万台 同比增长15% [16] - 比亚迪 吉利 长安 奇瑞的SUV表现超强 实现自主SUV国内外全面突破 [16] B级轿车 - 8月批发34.59万台 同比增长14% 环比增长18% 占批发份额33.89% [19] - 8月零售同比增长12% 环比增长10% [19] - 1-8月累计批发253.64万台 同比增长6% 累计零售235.36万台 同比增长10% [19] - 日系迅速萎缩 新能源高端自主快速崛起 出租网约市场被自主电动车占领 [19] B级SUV - 8月批发35.15万台 同比增长3% 环比增长15% 占批发份额26.1% [21] - 8月零售同比下降4% 环比增长12% [21] - 1-8月累计批发238.52万台 同比增长5% 累计零售206.31万台 同比增长2% [21] - 自主新能源迅速崛起 传统燃油车高端优势弱化 宝马等高端品牌有所改善 [21] MPV市场 - B级MPV 8月批发5.27万台 同比下降7% 环比增长4% 占MPV批发份额58.28% [23] - C级MPV 8月批发2.12万台 同比增长48% 环比下降25% 占MPV批发份额23.43% [23] - MPV市场进入低增长趋势 GL8表现较强 比亚迪 腾势和传祺的MPV表现超强 日系优势迅速下降 [23] 厂商格局变化 - 8月乘用车主力厂商批发格局持续变化 中段企业逐步崛起 [2] - 吉利汽车 东风日产 小鹏汽车 小米汽车 零跑汽车等车企环比表现较强 [2]
中国新能源汽车澳洲受指控,“维修权”究竟该归谁?
经济观察报· 2025-09-14 04:34
新能源汽车维修市场垄断问题 - 澳大利亚汽车服务与维修管理机构指控五家中国新能源车企(比亚迪、极氪、小鹏、smart、零跑)限制非授权第三方维修服务 包括延迟开放诊断软件、技术参数与标定数据 导致车主只能选择品牌授权渠道 [2] - 国内新能源汽车维修存在类似问题 电池包及软件技术被整车企业掌控 零配件市场开放度低 第三方维修企业难以参与竞争 授权渠道密度无法满足消费者便利性需求 [3] - 新能源车企限制第三方维修存在商业考虑 三电系统、软件升级和高频易损件贡献售后毛利40%以上 开放数据可能导致盈利模型塌方 [6] 维修成本与消费者影响 - 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低于燃油车 但维修保养渠道被整车企业把持 导致维修保养成本及保险费用居高不下 [1][6] - 新能源独立品牌4S店售后毛利贡献达54% 远超新车销售(16.8%)和金融保险(17%)的毛利贡献 [6] 技术壁垒与安全风险 - 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复杂度低于燃油车 培训周期显著缩短(新能源学徒1个月 vs 燃油车学徒3-8年) [5] - 车企以安全风险为由限制第三方维修 担忧第三方维修操作不当导致安全事故的责任归属问题 [6] 海外合规与法律环境 - 澳大利亚《机动车服务与维修信息制度》要求汽车制造商向独立维修厂公开诊断软件、技术参数等核心维修数据 且须在车型上市首日上传至AASRA网站 [8] - 违规最高处罚1000万澳元(约4700万元人民币) 2024年本田汽车因未提供灵活订阅选项被处18780澳元罚款 [8] - 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澳大利亚的维修垄断指控本质是"授权+封闭"商业模式与海外法律法规的碰撞 需实现服务体系、合规理念和商业模式的全面本地化适配 [9] 国内政策与行业生态 - 国内2015年发布《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要求汽车生产者向所有维修经营者及消费者无差别公开维修技术信息 不得设置技术壁垒垄断市场 [10] - 目前国内尚无新能源车企因违反该办法遭受处罚的案例 [11] - 需通过技术认证、责任保险和明确标准等方式构建适度开放、公平竞争的售后生态 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11]
8月乘用车零售销量历史新高 9月增速将放缓
犀牛财经· 2025-09-14 03:12
整体市场表现 - 2025年8月全国乘用车零售销量达199.5万辆 同比增长4.6% 环比增长8.2% 创历史同期新高[2] - 1-8月累计零售1474.1万辆 同比增长9.5%[2] - 市场呈现"前低中高后平"轨迹:1-2月累计增速1.2% 1-6月增速大幅升至11% 7-8月受高基数影响增速放缓但仍保持正增长[4] 细分市场结构 - 轿车8月零售90.0万辆(同比+1.8% MPV零售8.3万辆(同比-10.0%) SUV零售101.2万辆(同比+8.7%)[3] - 新能源车8月零售110.1万辆(同比+7.5%) 1-8月累计零售755.6万辆(同比+25.8%)[4] - 自主品牌8月零售132万辆(同比+9%) 市场份额65.7%(同比+2.3个百分点) 新能源渗透率达76%[5] - 主流合资品牌8月零售47万辆(同比-2%) 新能源渗透率仅6.6%[5] - 豪华车8月零售21万辆(环比-5%) 市场份额10.5%(同比-1.1个百分点) 新能源渗透率31.9%[5] 新能源领域表现 - 8月新能源车生产125.6万辆(同比+21.0%) 批发128.2万辆(同比+22.3%)[4] - 1-8月新能源车累计生产885.3万辆(同比+33.5%) 批发893.1万辆(同比+33.5%)[4] - 8月新能源出口20.4万辆(同比+102.7%) 1-8月累计出口141.6万辆(同比+63.9%)[4] 重点企业动态 - 比亚迪8月销量37.4万辆(同比+0.15%) 1-8月累计286.4万辆(同比+23%) 海外销售8.1万辆(同比+146.4%)[5] - 上汽集团8月销量36.3万辆(同比+41.04%) 新能源销量13万辆(同比+49.89%)[5] - 吉利汽车8月销量25万辆(同比+38.04%) 新能源占比58.9%创历史新高[5] - 新势力品牌中零跑交付5.7万辆(同比+88%) 小鹏交付3.8万辆(同比+168.66%) 蔚来交付3.1万辆(同比+55.16%)[6] 市场展望 - 9月市场受高基数及补贴资金节奏影响增速可能放缓 但成都车展新车上市、购车热情提升、出口增长及政策支持将提供动力[6]
从中国到澳洲,新能源汽车“维修权”之争
经济观察网· 2025-09-13 08:38
核心观点 - 五家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澳大利亚被指控维修垄断 因延迟限制消费者使用非授权第三方维修服务 缺漏应向独立维修厂开放的诊断软件和技术数据 导致车主只能选择品牌授权渠道[2] - 事件反映国内新能源汽车维修同样存在配件市场开放度低 第三方维修企业难以参与竞争等问题[2] - 新能源车企限制第三方维修背后存在商业考虑 售后毛利贡献超40% 开放数据可能导致盈利模型塌方[4] 澳大利亚市场指控 - 比亚迪、极氪、小鹏、smart、零跑五家中国车企被澳大利亚汽车服务与维修管理机构(AASRA)举报至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2] - 指控内容包括延迟限制非授权第三方维修服务 缺漏诊断软件、技术参数与标定数据[2] - 违反澳大利亚《机动车服务与维修信息制度》(MVIS) 该制度要求车型上市首日即公开维修数据至AASRA网站并以公平市场价提供订阅[6] - ACCC负责执法 每项违规最高罚款1000万澳元(约4700万元人民币) 2024年本田汽车因未提供灵活订阅选项被罚18780澳元[6] - 一家涉事车企已与澳大利亚有关机构展开沟通[7] 行业维修现状 - 新能源汽车维修学徒培训仅需1个月 燃油车学徒需要3-5年才能升技师大工[4] - 新能源独立品牌4S店售后毛利贡献达54% 远超新车(16.8%)和金融保险(17%)[5] - 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及软件技术被整车企业掌控 零配件市场开放度低 配件供给渠道堵塞[2] - 国内《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要求无差别公开维修技术信息 但尚无新能源车企因违反该办法受罚案例[8][9] 企业商业考量 - 三电系统、软件升级、高频易损件贡献新能源车企40%以上售后毛利[4] - 限制第三方维修的核心理由是安全风险担忧 包括第三方维修操作不当导致安全事故的责任归属问题[5] - 国内已有汽修博主因维修新能源车并被拍视频发布而遭三家新能源车企起诉[4] 全球化合规挑战 - 事件本质是国内"授权+封闭"售后商业模式与海外法律法规环境的碰撞[8] - 真正的全球化需要服务体系、合规理念和商业模式的全面本地化适配[8] - 欧美汽车零售市场正掀起以反垄断为核心的监管浪潮[8] - 构建适度开放、公平竞争的售后生态需要车企、独立维修商、监管机构和保险公司多方共同努力[9]
新能源汽车“维修权”之争
经济观察网· 2025-09-12 14:58
事件背景 - 五家中国新能源车企(比亚迪、极氪、小鹏、smart、零跑)在澳大利亚被指控维修垄断 澳大利亚汽车服务与维修管理机构向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举报这些公司延迟或限制消费者使用非授权第三方维修服务 缺漏应向独立维修厂开放的诊断软件、技术参数与标定数据[1] - 举报导致车主只能选择品牌授权的维修渠道 此事在中国国内社交媒体引发热议 网友指出国内新能源汽车维修同样存在大量问题[1] 行业现状与问题 - 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及软件技术被整车企业掌控 零配件市场开放度低 配件供给渠道堵塞 第三方维修企业难以参与竞争[1] - 整车企业授权渠道密度无法充分满足消费者修车便利性要求[1] - 新能源车企售后毛利高度依赖三电系统、软件升级和高频易损件 这些业务贡献新能源车企40%以上的售后毛利[3] - 新能源独立品牌4S店售后毛利贡献达54% 远超新车销售(16.8%)和金融保险(17%)的毛利贡献[4] 技术差异与培训 - 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没有燃油车复杂 新能源维修学徒培训一个月即可上岗 而燃油车学徒需要3年 加上升中工、大工需5-8年才能成为技师大工[3] - 汽车企业与售后企业本是“唇齿相依”关系 但车企成为新能源汽车售后市场发展的阻碍之一[3] 法律与监管环境 - 澳大利亚《机动车服务与维修信息制度》要求汽车制造商必须向独立维修厂公开诊断软件、技术参数等核心维修数据 相关数据须在车型上市首日即上传至官方指定平台AASRA网站[5] - 数据必须以公平市场价提供按日、月或年订阅选项 目的是防止主机厂垄断售后市场[5][6] - 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负责该制度执法 每项违规最高可处1000万澳元(约4700万元人民币)罚款 2024年本田汽车因未提供灵活订阅选项被处18780澳元罚款[6] - 中国2015年发布《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要求汽车生产者向所有维修经营者及消费者无差别公开维修技术信息 但目前国内尚无新能源车企因违反该办法受处罚的案例[7] 企业应对与全球挑战 - 涉事中国车企中至少一家已与澳大利亚有关机构展开沟通 但具体进展不便透露[6] - 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澳大利亚的麻烦本质上是国内“授权+封闭”售后商业模式与海外法律法规环境的碰撞[6] - 真正的全球化需要服务与合规体系的全球化适配 海外扩张需要服务体系、合规理念和商业模式的全面本地化适配[6] - 欧美汽车零售市场正掀起以反垄断为核心的监管浪潮 但全球所有顶尖车企几乎都有过类似被罚经历[7] 行业影响与发展方向 - 维修渠道被整车企业把持导致车辆维修保养成本及保险费用居高不下 这与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看中的低使用成本形成反差[3] - 新能源车企限制第三方维修的核心理由是安全风险 担心第三方维修操作不当导致安全事故的责任承担问题[4] - 构建适度开放、公平竞争的售后生态需要车企、独立维修商、监管机构和保险公司等多方共同努力 通过技术认证、责任保险、明确标准等方式找到平衡点[7]
蔚小理零米“血战”盈利线
虎嗅· 2025-09-12 13:00
核心观点 - 中国主要新能源汽车企业将2024-2025年视为盈利关键节点 多家公司设定了明确盈利时间表并采取差异化策略实现目标 [1][2][3][4] 盈利现状与目标 - 理想汽车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11亿元净利润 连续两年保持正利润 [5][6] - 零跑汽车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1.6亿元净利润 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扭亏 [5][6] - 小米汽车预计2025年第三到第四季度实现盈利 第二季度汽车业务亏损3亿元 较上季度5亿元环比收窄40% [3][15] - 小鹏汽车目标2025年第四季度盈利 第二季度亏损4.8亿元 环比收窄27% [2][15] - 蔚来汽车要求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 第二季度亏损收窄至49亿元 [1][25] 企业战略与运营表现 - 理想汽车面临转型压力 第二季度营收302亿元同比下降4.5% 均车单价从2023年第一季度34.86万元下降25.36% L系列销量承压 [9][11] - 小米汽车采取增收增投策略 第二季度汽车营收206亿元达去年62亿元2倍以上 均车单价25.34万元 毛利率26.4%为五家企业最高 [16][17][19] - 小鹏汽车注重研发效率 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25.3% 研发投入增长50.4% 但门店数量从690家减少至677家 [21][22] - 蔚来汽车推行降本增效 通过渠道合并和人员精简使销管费用环比下降9.9% 研发费用环比改善近6% [24] - 零跑汽车处于扩张期 2025年上半年营销费用同比增长56.7%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4.9% 投资活动现金流增加一倍 [8] 产品与技术创新 - 理想与零跑采用相似产品策略 理想L系列零部件共享率超70% 零跑C平台零件通用率达78% [7] - 小鹏汽车自研"图灵"AI芯片实现量产 下半年将推出鲲鹏体系增程车型 [21] - 蔚来坚持纯电与换电路线 换电站需日均65次换电才能盈亏平衡 对应汽车保有量需求约159万辆 [36][40] 市场竞争与合作 - 小鹏MONA M03避开B端市场竞争 专注C端15万元价位带未满足需求 [28][29] - 小鹏与大众合作侧重技术输出 零跑与Stellantis合作侧重渠道出海 [34] - 问界M7上市对理想L系列形成竞争压力 理想i6纯电车型成为关键转型产品 [12][13] 资金与现金流 - 理想汽车现金储备498亿元 小米汽车360亿元 为五家企业中资金最充足 [42] - 行业推行60天账期政策 理想应付账款较2024年底降低7% 可能影响现金流 [43][44] 行业发展趋势 - L3级自动驾驶被视为下一个技术爆发点 但2025年SU7事件后行业宣传趋于谨慎 [46][48] - 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成熟期 企业面临转型压力 单款产品失利可能造成重大影响 [48]
零跑汽车前8月售车近33万辆领跑新势力 海外交付超3万辆拟在西班牙设厂
长江商报· 2025-09-11 23:41
海外扩张计划 - 公司计划在西班牙设立工厂以应对欧盟30%的电动汽车关税 加速本地化制造进程 预计2026年三季度开始生产[1] - 公司借助斯泰兰蒂斯集团资源 已布局超30个国家和地区 销售及服务网点突破1700家[1] - 零跑国际为斯泰兰蒂斯集团与公司按51%:49%持股设立的合资公司 独家负责大中华区以外全球市场的出口和销售业务[2] 产品规划与全球化战略 - 2026年海外市场计划销售6至7款产品 首款车型B10为紧凑型纯电SUV 2025年4月上市 B05计划9月慕尼黑车展发布[2] - 欧洲制造基地将落地西班牙萨拉戈萨工厂 改造后率先实现B系列产品落地[2] - 公司认为全球化是必然战略 产品从规划到量产需两年时间 后续将加速海外市场产品投放[3][4] 销售业绩表现 - 2025年8月交付5.71万辆 同比增长超88% 连续6个月居新势力月销首位[1] - 2025年前8月累计交付32.89万辆 同比增长136.4% 位列新势力第一 其中海外交付超3万辆[1][6] - 2025年销量目标上调至58万-65万辆 前8月已完成最低新目标的56.7%[7] 财务业绩指标 - 2024年营收321.6亿元 同比增长92% 净亏损28.2亿元 同比收窄33.18%[7] - 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净利润8000万元 毛利率飙升至13.3% 创历史新高[7]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42.50亿元 同比增长174% 净利润0.3亿元 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 毛利率14.1%创历史新高[7][8] 资金状况 - 2025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净额28.6亿元 较上年同期2.7亿元大幅增长[8] - 截至2025年6月底 现金及等价物等金融资产结余295.8亿元[8]
上半年车市三大阵营协同发力 “中国智造”动能澎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11 21:40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呈现多元绽放格局 国有车企在转型阵痛中优化结构 民营车企以规模与质量双升领跑行业 造车新势力凭创新实现高速增长 三大阵营共同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 [1][11] 国有车企表现 - 东风集团股份销量82.39万辆同比下降14.7% 但毛利率提升2.3个百分点至13.9% 盈利结构优化 [2] - 长安汽车新能源销量45.2万辆同比增长49.1% 海外销量29.9万辆同比增长5.1% 新能源与海外成重要增长支撑 [3] - 北京汽车收入同比下降12.6%至823.98亿元 净利润同比下降81.8%至3.6亿元 仍坚定新能源发展方向 [3][4] - 江淮汽车净利润亏损7.73亿元 但皮卡销售3.29万辆同比增长15% 新能源重卡交付超2800辆同比增长180% [4] 民营车企表现 - 比亚迪营业收入3712.8亿元同比增长23.3% 海外销量47.22万辆超去年全年 同比增长132% [6] - 吉利汽车总收入1503亿元创历史新高 新能源销量72.5万辆占比首次过半达51.5% 同比增长126% [6][7] - 长城汽车二季度营收523.16亿元同比增长7.72% 创历史最高二季度数据 [7] - 小米集团智能电动汽车收入206亿元同比增长233.9% 二季度交付8.13万辆 毛利率达26.4% [8] - 宇通客车净利润19.36亿元同比增长15.64% 海外市场实现突破 [8] 造车新势力表现 - 零跑汽车营业收入242.5亿元同比增长174% 毛利率14.1%创历史新高 上半年交付22.17万辆 [9][10] - 小鹏汽车总收入340.85亿元同比增长132.5% 交付19.72万辆超去年全年 净亏损收窄至11.4亿元 [10] - 理想汽车二季度运营利润8.27亿元同比增长76.7% 净利润11亿元环比增长69.6% 交付11.11万辆 [11] 战略规划 - 长安汽车计划2030年实现整车销量500万辆 新能源占比超60% 海外销量占比超30% [3] - 零跑汽车目标年销400万辆 争取成为世界级电动车企 [10] - 小米汽车预计下半年开始盈利 2027年出海目标不变 [8]
今日新闻丨奔驰固态电池上车,纯电续航1342公里!小鹏G7增程版、岚图泰山、零跑Lafa5等新车登录工信部!
电动车公社· 2025-09-11 15:51
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奔驰搭载硫化物固态电池的EQS完成1205公里实测续航 全程后剩余137公里 合计续航达1342公里 刷新纯电长途行驶纪录 [1][3] - 该测试跨越德国至瑞典 经历不同气候和路况 是固态电池在真实用车场景下的重大量产突破 [1][4] - 奔驰计划5年内实现固态电池量产上车 预计将引发国内企业加速布局抢占技术制高点 [4] 小鹏G7增程版车型信息 - 新车尺寸4918/1925/1655mm 轴距2890mm 较纯电版车长增加26mm 整备质量2245/2255kg [7] - 采用东安动力1.5T增程器 最大功率110kW 驱动电机功率218kW 配备亿纬锂能55.8kWh磷酸铁锂电池 [9] - 外观取消分段式灯带 改为全贯穿设计 车尾增加Power X/Power X Ultra标识区分动力版本 [8] 岚图泰山插混车型信息 - 新车尺寸5230/2025/1817mm 轴距3120mm 整备质量2760/2850kg 提供金色及双拼色两种外观方案 [11] - 搭载1.5T插混系统 发动机功率110kW 前后双电机峰值功率分别为150kW和230kW [11] - 动力电池采用宁德时代或蜂巢能源提供的三元锂电池包 [11] 零跑Lafa5纯电车型信息 - 配备单电机最大功率160kW 最高车速170km/h [14] - 电池供应商包括国轩高科 中创新航 福鼎时代和正力新能四个版本 [14] iCar V27增程车型信息 - 提供两种尺寸版本:外挂储物箱版4909/1976/1855mm 外挂备胎版5055/1976/1894mm 轴距均为2910mm [17] - 搭载奇瑞1.5T增程专用发动机 功率115kW 匹配国轩高科或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 [18] 吉利银河星舰7纯电版 - 尺寸4750/1905/1680mm 轴距2755mm 较EM-i版车长增加10mm 车高降低5mm 整备质量1712/1750kg [21] - 采用封闭式格栅设计 前包围造型微调 车尾新增EV标识 [22] - 搭载无锡星驱动力160kW电机 匹配江苏耀宁新能源或蜂巢能源磷酸铁锂电池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