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零部件
icon
搜索文档
东方证券-爱柯迪-600933-收购卓尔博,将在汽车+机器人业务上形成协同效应-250928
新浪财经· 2025-09-28 21:05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事件:公司完成卓尔博股权过户手续。 卓尔博收购完成,有望与公司形成"汽车+机器人"协同。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资金方式完成卓尔博71%股权收购,交易价格为11.18亿元。截至9月17日,相关交易已 卓尔博盈利能力良好,后续将增厚公司营收及利润水平。卓尔博2024年实现营收10.51亿元,净利润1.54亿元,已具备稳定良好的盈利能力;卓尔博2025-2027年预计营收分别达11.18、12 加快全球化布局,预计海外业务将有望促进公司盈利能力向好。2025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外销占比达54%,海外市场收入占比稳步提升;公司加快全球化布局,墨西哥二期工厂进入量产爬坡阶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59、14.82、17.47亿元,可比公司2025年PE平均估值22倍,目标价28.1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乘用车行业销量低于预期、汽车铝合金铸件配套收入低于预期、新能源车产品收入低于预期、机器人业务进展不及预期。 ...
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实施2025年半年度权益分派时“保隆转债”停止转股暨转股价格调整的提示性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28 17:52
权益分派方案基本情况 - 公司2025年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32元(含税)[3] - 以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扣除回购专用证券账户股份)为基数进行分配[3] - 若总股本发生变动将维持每股分配金额不变并相应调整分配总额[3] - 方案已于2025年8月29日经第七届董事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3] 可转债相关安排 - 权益分派实施后将根据募集说明书规定对"保隆转债"转股价格进行调整[3] - 2025年10月10日至股权登记日期间"保隆转债"将停止转股[2][4] - 可转债持有人欲享受权益分派需在2025年10月9日(含)前完成转股[4] - 股权登记日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可转债将恢复转股[4] 信息披露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10月13日披露权益分派实施公告和转股价格调整公告[4] - 相关信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及指定媒体上披露[3][4] - 具体股权登记日期详见2025年10月13日披露的权益分派实施公告[4]
百万年薪副总被解聘!宁波华翔半年亏3.74亿元
深圳商报· 2025-09-28 15:45
人事变动 - 公司董事会于2025年9月28日通过解聘副总经理井丽华的议案 井丽华因个人原因不再担任副总经理职务 解聘后具体工作将由公司另行安排 [1][4] - 井丽华持有公司股份21,000股 占公司总股本0.0026% 其股份将继续按相关规定管理 [4] - 井丽华现年50岁 为金融学博士及中国注册会计师 曾任公司投资总监 2024年年薪为162.21万元 [4] 公司背景 - 公司成立于1988年 2005年于深交所上市 专业从事中高档乘用车零部件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 [4] - 公司为国际知名汽车品牌提供内外饰件、车身金属件、汽车电子等产品和服务 [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28.79亿元 同比增长10.89% 但归母净利润为-3.74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169.84% [4] - 2025年第二季度单季营收66.18亿元 同比增长11.74% 归母净利润为-6.3亿元 同比降幅扩大至302.86% [5] - 2024年营业收入263.24亿元 同比增长13.07% 归母净利润9.53亿元 同比下降7.51% 扣非净利润9.20亿元 同比下降1.85% [6] 欧洲业务处置 - 2025年上半年欧洲业务剥离产生一次性非经常性损益影响约8.98亿元 [5] - 欧洲业务自2014年以来持续大额亏损 对公司整体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5] - 公司于2025年2月25日签署协议 以1欧元出售在欧洲的6家控股子公司 该交易已于4月完成 [5] 市场数据 - 截至2025年9月28日收盘 公司股价报36.75元/股 总市值299.1亿元 [7]
刚刚!300亿大牛股,突发公告!
券商中国· 2025-09-28 15:09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合资企业获得PEEK材料工业化量产技术许可 进军机器人材料领域 推动股价年内大幅上涨近200% [2][4][7] 合资公司技术布局 - 合资公司宁波峰梅匹意克新材料有限公司出资3000万元获得吉林大学PEEK工业化量产相关中国专利及专有技术的20年普通实施许可 [2][4] - 合资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 公司持股30% 实际控制人关联企业合计持股70% [4] - 合资公司将开展PEEK材料的聚合、提纯、改性、型材加工及复合增强工艺的研发与试生产 [4] - 公司及其下属分子公司享有合资公司产品的优先供货权和优惠价格权利 [5] PEEK材料特性与应用前景 - PEEK材料具有耐高温(长期耐300℃以上)、耐腐蚀、轻量化(密度1.3g/cm³)特性 在新能源汽车、机器人、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广泛 [5] - 材料拉伸强度比铝合金高3倍 比钢铁高2倍 弯曲弹性模量是铝合金4倍 钢铁1.5倍 [5] - 在人形机器人关节、骨架部位可减轻重量并保证结构强度 满足轻量化与高性能要求 [2][5] - 国内生产企业在价格、响应速度和扩产能力具备优势 有望实现本土化替代 [5] 股价表现与市值 - 公司股价年内累计涨幅达198% 截至9月26日收盘报36.75元 总市值299.08亿元 [2][7] - 股价走强与机器人领域布局密切相关 包括PEEK材料合作及机器人生态体系构建 [2][8] 机器人业务进展 - 公司6月设立华翔启源等企业 开展智能机器人制造销售及人工智能技术开发 [9] - 华翔启源承接智元机器人远征系列模组及本体总成代工 已按计划交付 [9] - 上海临港工厂实现人形机器人核心关节模组和双足人形整机规模化量产交付 [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28.79亿元 同比增长10.89% 但归母净利润亏损3.74亿元 [9] - 亏损主因欧洲业务剥离及北美回购事项产生10.20亿元非经常性损失 [9] - 扣非净利润6亿元 同比增长26.44% [9]
横河精密20250927
2025-09-28 14:57
**横河精密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横河精密是一家高端精密制造企业 专注于注塑产品以及精密齿轮件等金属零部件的生产[3] * 公司业务主要覆盖汽车和家电两大行业 并积极布局无人机和机器人等新兴领域[2][3] **核心业务与市场前景** **汽车业务** * 公司受益于汽车行业智能化和轻量化两大趋势 预计该业务将实现高速增长[3] * 在智能座舱领域 提供齿轮 执行机构等高精度产品 用于智能座椅调节 智慧屏及HUD系统 并与华为 延锋安道拓等大客户建立合作[3][5] * 在轻量化领域 生产如钢塑一体仪表板 全塑尾门等注塑类产品 其中全塑尾门相比传统钢质尾门可减重20%~30%[5] * 全球汽车尾门市场空间广阔 预计到2027年底有望达到150亿美元[2][5] * 公司已获得上汽大通 吉利 比亚迪等客户订单[2][5] **家电业务** * 家电业务是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 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个位数的稳定增长[3][6] * 提供家用齿轮箱及驱动系统等产品 与卡赫 SEB 松下 小米等全球知名家电企业建立深度合作[2][6] * 中国智能家电行业过去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0% 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接近8000亿元[2][6] **新兴业务布局** **无人机领域** * 通过参股宁波狮子王科技有限公司(持股30%)以及实控人体外投资的和启智能进行布局[2][7][10] * 两家参股公司分别专注于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销售及云台与固定翼起降无人机生产销售 以此切入低空经济市场[2][7] **人形机器人领域** * 凭借其在注塑产品和精密齿轮件方面的技术积累与制造经验 有望顺利切入人形机器人市场[2][3][7] * 产品通用性强 且公司拥有小米 华为 上汽 吉利 比亚迪等下游客户资源 这些客户多在机器人领域有所布局 公司有望跟随原有客户进行业务拓展[4][8] **财务表现与估值**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4亿 1.02亿 1.46亿元[4][11] * 三年利润复合增长率为57%[4][11] * 业绩增长主要来源于汽车 家电和金属零部件业务[11] **估值分析** * 截至昨日收盘价 对应2025-2027年的市盈率分别为199倍 125倍和87倍[11] * 公司业务延展性强 新兴业务有望打开市场天花板[4][11] **潜在催化剂与风险提示** **股价催化剂** * 汽车领域订单超预期[12] * 无人飞行器领域订单或与大客户合作超预期[12] * 机器人领域订单超预期[12] **风险提示** * 新领域(无人机 机器人)拓展不及预期[12] * 下游汽车主机厂销量不及预期[12]
星宇股份20250926
2025-09-28 14:57
**星宇股份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公司与行业** * 公司为国内车灯行业龙头企业 占据约17%市场份额 目标提升至25%左右[14] * 行业市场空间巨大 头灯市场规模预计达800亿人民币 尾灯市场规模达数百亿人民币[14] **核心客户与业绩驱动** * 奇瑞集团是核心客户 业务占比达60%-70%[2][9] * 奇瑞七、八月份销量分别达约23万辆和24万辆 同比增长约15%[8] * 赛力斯M8车型三季度集中交付 月销约2万台 M9月销约1万台[2][10] * M9改款可能采用彩色GIP大灯以提高单车价值[2][10] **财务表现与预测** * 第三季度呈现修复趋势 七、八月份预计增速超30%[8] * 塞尔维亚工厂预计从2026年下半年开始 在收入和利润方面呈现显著增长[4][12] * 公司未来利润端仍具弹性 预计收入和利润将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15] **技术与研发优势** * 在注塑工艺方面拥有显著优势 具备3,000吨和4,000吨大吨位压铸机等大型设备[2][6] * 智能大灯领域具备强大研发能力 拥有早期积累的控制器研发人员[2][7] * 能够开发满足高算法要求的ADB大灯和DRP大灯等智能化产品[2][7] **产能与项目获取** * 当前产能基本处于满负荷状态 部分小型注塑件已外包[11] * 2025年上半年新接约50个项目 客户包括奇瑞、吉利、大众、宝马、华为和理想等[4][13] * 新项目涵盖高端项目和合资品牌项目 包括DIP、ADB和HD大灯产品[13] **海外市场拓展** * 与北美客户合作升级 为上海工厂生产的SUV车型独供尾灯[2][4] * 海外市场表现出色 获得宝马5系、12系以及斯柯达速派B等车型订单[4][12] * 与大众、丰田、奔驰等合资品牌以及劳斯莱斯、宾利等高端品牌展开合作[12] **新业务方向与合作** * 在机器人产业中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灯饰条的应用上[3] * 加速与长安汽车的合作 高层已开始接触并参加长安交流会[11] * 已启动重庆产能布局以覆盖当地主机厂需求[10]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估值相对较低 在AI赋能背景下未来伴随海外市场拓展及机器人业务可能带来催化效应[15]
溯联股份20250928
2025-09-28 14:57
**行业与公司** * 涉及行业为数据中心液冷与汽车零部件 公司为溯联股份[1][7]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全球液冷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2000亿人民币 UQD细分市场规模预计达200亿人民币 国产算力增长是核心驱动因素[2][4] * UQD市场目前由欧美企业派克汉尼芬和史陶比尔主导 溯联股份尝试以尼龙等工程塑料替代金属以降低成本并简化工艺[2][5][6] * 公司已开发符合OCP标准的UQD产品 与国内服务器制造商及国际热管理厂商建立联系 具备小批量生产经验但尚无大规模量产订单[2][7] * 公司在汽车尼龙管路和接头方面经验丰富 尤其在热管理系统领域 此技术积累可迁移至服务器液冷领域[2][8] * 接头能力提升了公司议价能力 过去两年单季度毛利率基本稳定在22%左右 成本控制能力是关键优势[2][10] * 公司注重系统工程能力 能快速调整产品以适应迭代速度快的数据中心液冷市场[2][11] * 预计公司明后年营收增速约25% 业绩增速可能达35% 风险包括UQD发展不及预期及原材料价格上涨[3][14][15]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业务延伸至电池储能系统热插拔连接件[7] * 公司扎根于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的川渝地区 区位优势明显[14] * 混动车相比传统燃油车ASP更高 为公司汽车基础业务提供增长空间[14]
星宇股份20250928
2025-09-28 14:57
星宇股份电话会议纪要分析 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为汽车车灯制造业 公司为星宇股份 专注于车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3][5] 核心财务表现和业务数据 2007-2011年:夯实基础阶段 * 净利润从2007年约5000万元增至2011年约1.5亿元 净利率从13%升至15%以上[2][3] * 2010年上市后资本开支大幅增加 建设年产100万套车灯项目[3] * 单灯均价保持在35-37元之间 以卤素灯为主[3] * 主要客户为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和丰田等合资品牌 奇瑞汽车收入占比下降[2][3] 2012-2016年:修炼内功阶段 * 收入复合增速26% 超过行业平均水平[2][5] * 毛利率从2012年25.93%下降至2016年20.98%[2][5] * 员工工资占收入比例从2011年7.92%上升至2016年11.32%[5] * 资本开支每年约两个多亿 利用超募资金建设LED车灯项目[2][5] * 市场份额从2011年6.22%提高到2017年8.91%[2][5] 2017-2020年:量利齐升黄金时代 * 收入从33.47亿元增至73.23亿元 复合增速21.62%[2][6] * 毛利率从20.98%提升至27.30%[2][6] * 归母净利润突破10亿元 达到11.6亿元[2][6] * 资本开支从每年约2亿增长到6-8亿[6] * 市场份额由8.9%提升到13.6%[2][6] * 产品均价由58.49元/支提升到103.72元/支[2][6] 2021-2024年:新能源周期 * 收入从73亿元增至132亿元 复合增速16%[2][8] * 毛利率从27%以上降至19%左右[2][8] * 归母净利润仍保持增长趋势[2][8] * 资本开支每年约10亿左右[8] * 市占率由13%以上提升到16%以上[2][8] * 大灯尾灯销售占比提高且单价显著上升[2][8] 技术研发进展 * 研发投入从2017年1.79亿元增加到2020年3亿余元 占收入比例约4%[9] * 2024年研发金额达6.55亿元 2022年研发费用率为6.33%[3][11] * 研发人员数量从2020年1065人增长到2024年1734人 占比16%以上[11] * 成功开发ADB前照灯、像素式前照灯等技术 并布局智能车灯技术[3][9][12] * 技术涵盖ADB、DOP、HDADB、MicroAD以及Mini LED像素显示化交互等[12] 客户结构变化 * 客户结构转型 自主品牌和新能源车企收入占比提升[3][10] * 2024年前五大客户变为奇瑞、赛力斯、理想等头部自主品牌及新能源车企[3][10] * 深度配套华为智选、奇瑞、理想、吉利、小鹏、小米及北美电动车企等[16] * 核心客户销量变化:一汽大众销量从207万辆降至160万辆 奇瑞销量从63万余辆增至251万余辆 理想汽车从3万辆增至50万辆[8] 行业市场前景 * 国内乘用车车灯市场预计从2024年919亿元增长到2028年1402亿元 增速超10%[3][15] * 智能化升级带来产品价值量大幅提升:传统LED单车价值量约1500~2000元 ADB可达2500~3000元 HD可达数千元 DOP两大灯可能超过万元[13][14] * 高壁垒塑造优秀行业格局 市场份额有望继续向头部企业集中[15] 未来展望与投资评级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86亿元、21.26亿元和26.32亿元[17] * 预计2025年市盈率为22倍 维持买入评级[3][17] * 公司积极推动海外市场扩展 并关注AI终端应用产业布局机会[16]
奇瑞汽车港股上市,理想i6、尚界H5、全新问界M7发售:汽车行业周报-20250928
国海证券· 2025-09-28 14:32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汽车板块"推荐"评级 [1][18] 核心观点 - 2024年以旧换新政策催化下乘用车销量超预期 2025年政策延续支撑汽车消费 [18] - 汽车高端化、智能化升级趋势明确 自主品牌进入高端化战略进攻阶段 [18] - 推荐五大投资方向:自主高端化车企、高阶智驾产业链、机器人量产、优质零部件及商用车复苏 [18] 行业表现与市场动态 - 2025年9月22日至26日 A股汽车板块指数持平 细分领域表现分化:乘用车-0.9%、商用车-2.6%、零部件+0.4%、汽车服务-5.5% [5][19] - 同期港股汽车整车涨跌幅:理想汽车-0.6%、小鹏汽车+7.9%、蔚来-3.5%、零跑汽车+1.3%、吉利汽车-4.1% [5][19] - 行业相对表现:汽车板块近1月/3月/12月涨幅分别为2.7%/16.7%/48.9% 均跑赢沪深300指数 [4] 重点公司事件与产品发布 **奇瑞汽车港股上市** - 2025年9月25日于港交所上市(代码9973.HK) 发行价30.75港元/股 募资91.4亿港元 [5][13] - 创港股238倍超额认购纪录 2022-2024年营收从926.18亿元增至2698.97亿元(CAGR 70.7%) 净利润从58.06亿元增至143.34亿元(CAGR 57.1%) [5][13] - 2024年海外收入1008.97亿元 占比37.4% 2025年1-8月出口79.88万辆(同比+10.8%) 保持中国汽车出口第一 [13] **理想i6上市** - 2025年9月26日发布 售价24.98万元 首销期赠送价值3.5万元权益 [5][14] - 基于800V架构 四驱版功率400千瓦 搭载87.3kWh电池 支持10分钟补能500公里 CLTC续航720公里 [5][14] - 标配理想AD Max高阶辅助驾驶 搭载700TOPS算力英伟达Thor-U芯片及激光雷达 [5][14] **尚界H5上市** - 上汽与华为联合打造 2025年9月23日发布 售价15.98-19.98万元(6款车型) [5][15] - 增程版CLTC纯电续航235公里 满油满电续航1360公里 纯电版最高续航655公里 [5][15] - Max版搭载HUAWEI ADS 4辅助驾驶系统 配备激光雷达及4D毫米波雷达 [5][15] **全新问界M7上市** - 2025年9月23日发布 售价27.98-37.98万元(12款车型) [5][16] - 纯电版CLTC续航最高710公里 增程版综合续航1625公里 [5][16] - 配备HUAWEI ADS 4系统 含30个高精度传感器 支持通用障碍物检测及AEB功能 [5][16] 行业数据与趋势 - 2025年8月汽车产销281.5万辆/285.7万辆 环比增长8.7%/10.1% 同比增长13%/16.4% [37] - 新能源车产销139.1万辆/139.5万辆 同比增长27.4%/26.8% [37] - 重卡内需三年低位运行 2025年有望恢复 客车内需及出口持续向上 [18] 政策与监管更新 - 商务部等四部门宣布2026年起对纯电动乘用车(海关编号8703801090)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 [32][33][34] 个股表现与推荐标的 - 周涨幅前十:新坐标(+25.0%)、科博达(+22.6%)、天普股份(+21.0%)等 [26][27] - 推荐车企:理想汽车、江淮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长城汽车 [18] - 推荐智驾产业链:小鹏汽车、华阳集团、德赛西威、科博达 [18] - 推荐机器人产业链:拓普集团、三花智控、北特科技 [18] - 推荐零部件:福耀玻璃、星宇股份、银轮股份 [18] - 推荐商用车:福田汽车、中国重汽、宇通客车 [18]
碳陶制动盘在小米SU 7和BYD仰望U7的应用:下一个汽车“标配”?
材料汇· 2025-09-28 14:29
碳陶制动盘发展趋势 - 碳陶制动盘向轻量化、耐高温化、高性能化方向发展,满足新能源车对制动系统升级的需求 [3] - 新能源车加速电动化、智能化与高端化演进,高性能车型需求从动力输出转向全维度驾控体验升级 [7] - 制动盘作为制动系统核心部件,通过摩擦力将动能转为热能实现制动,碳陶材料解决传统材料热衰退痛点 [13][19] - 碳陶制动盘以碳纤维为增强体、碳化硅陶瓷为基体,比重不到钢的1/4,抗拉强度为钢的7-9倍,可耐受1650℃高温,使用寿命达50-100万公里 [19] - 簧下减重优势显著,一对380mm碳陶制动盘重量12kg,较灰铸铁制动盘32kg等效减重100kg,提升新能源车续航25km [20] - 碳陶制动盘分为短纤盘和长纤盘,短纤盘成本低制备快但韧性有限,长纤盘强度高但成本高制备周期长 [22][23]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分为上游原材料供应与设备、中游制造加工、下游应用三个环节,覆盖航空航天、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 [29] - 上游原材料成本占比超40%,碳纤维为最大单项成本,高纯度碳化硅占原材料成本约40% [32] - 中游制造工艺中高温处理环节成本占比50%以上,高能耗设备推升电费与维护费用 [32] - 碳纤维行业处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阶段,2024年中国碳纤维运行产能150,130吨,全球占比48.6%,T300级价格从2015年200万元/吨降至2023年80-100万元/吨 [36] - 碳纤维需求从2017年不足3万吨提升至2024年8万吨,7年总增长率超160%,2024年国产化率升至80.46% [38] - 中游国际厂商如Brembo、Surface Transforms主导,中国四类公司加速切入:专业碳基材料制造商、航空技术转化企业、传统制动系统供应商、多元化材料集团 [44] 市场空间预测 - 预计2026年中国新能源车碳陶制动盘市场空间73-115亿元,其中30-40万车型渗透率20-30%,40万以上车型渗透率30-40% [54] - 预计2030年全球飞机碳陶制动盘市场空间约20.3亿美元,2024年价值14.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5.7% [55][57] - 波音公司预测未来20年中国需要6,810架新飞机,总价值1.025万亿美元,2035年民航碳陶制动盘新增总需求约24.0万盘 [60][61] - 飞行汽车(eVTOL)标配碳陶制动盘,中国低空经济规模2030年有望达2万亿元,飞行汽车规模约5000-6000亿元 [68] 国产替代进程 - 中国厂商复用碳碳复合材料技术链实现弯道超车,长纤维工艺材料性能优于海外主流方案 [72] - 深度降本策略通过原材料国产化、高效致密化工艺、自动化生产与供应链垂直整合实现 [78] - 技术标准化与法规加速碳陶制动盘放量,欧盟"绿色协议"和美国IRA法案对汽车减排提出更高要求,中国"双碳"战略推动轻量化发展 [86][87] - 欧7标准首次将制动颗粒物纳入监管,碳陶制动盘凭借粉尘排放减少90%的优势成为合规方案 [87] 投资标的分析 - Brembo为全球碳陶制动系统龙头,市占率超60%,技术壁垒源自航空航天碳陶制动技术,2024年亚洲市场增长强劲,中国销售额增长7.7% [89][90][101] - 金博股份是中国领先碳陶制动盘供应商,光伏热场市占率超50%,建成全球首个年产40万盘自动化生产线,产品应用于小米SU7 Ultra [103][104] - 天宜新材是中国高铁制动材料龙头,独创针刺-熔渗复合工艺,产品孔隙率控制在5%以下,获得头部新能源车企3个重点车型定点 [110][111] - 金麒麟专注摩擦材料及制动产品,2022年与布雷博成立合资公司,2024年海外营收占比87.12%,覆盖欧美70余国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