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伊利股份(600887)
icon
搜索文档
千亿险资私募“大基金”动向曝光
财联社· 2025-09-01 13:24
文章核心观点 - 险资通过私募基金形式加大A股市场布局,重点配置高股息、强现金流的红利资产,以匹配保险资金长期稳定的投资需求,鸿鹄基金作为试点标杆已取得显著收益并持续扩容 [1][3][12][13] 鸿鹄基金一期投资表现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总资产571.12亿元,净资产556.84亿元,综合收益56.84亿元,实际盈利可能更高因部分浮盈未兑现 [1][3][4] - 500亿元资金于2025年3月初全部投资落地,风险低于基准且收益高于基准 [3] - 新华保险按50%持股比例享有278.42亿元净资产份额,基金当期营业收入12.03亿元,净利润9.68亿元 [3][4] 鸿鹄基金一期持仓详情 - 重仓伊利股份(持股1.53亿股,比例升至2.42%)、陕西煤业(持股1.16亿股,比例升至1.2%)、中国电信(持股7.62亿股,比例0.83%),二季度末持股市值合计120.4亿元 [1][5][6] - 标的均具备中长期盈利能力和稳定股息,伊利股份、陕西煤业、中国电信过去10年平均股息率分别为2.69%、5.03%、4.84% [6][7] 鸿鹄基金二期与三期布局 - 二期新进中国石油(持股2.17亿股,比例0.12%)和中国神华(持股5220.61万股,比例0.26%),二季度末持股市值分别为18.68亿元和18.86亿元 [9][10] - 三期1号于2025年7月入股中国石化(持股3.05亿股,比例0.25%),持仓市值16.24亿元 [10][11] - 投资逻辑为长期持有获取稳健股息收益,二期已基本完成建仓,三期进展顺利 [8][11] 险资私募配置逻辑与行业趋势 - 能源板块龙头股(如中国神华)因资源稀缺和高股息受青睐,2016-2022年现金净额6140亿元中仅26%用于资本开支,2023-2024年分红比例超75%,当前股息率8.6% [12] - 私募基金可享受风险因子折扣,降低资本占用和偿付能力消耗,成为险资加仓重要渠道 [2][14] - 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规模从500亿元扩至2220亿元,鸿鹄基金1-3期规模达925亿元,接近千亿目标 [13][14] 行业试点与机构参与 - 第一批试点500亿元由国寿和新华保险通过鸿鹄基金一期实施,投资上市公司股票及现金管理类品种 [14] - 第二批试点520亿元涉及泰康、太保、阳光人寿等,策略聚焦高股息资产和新质生产力板块 [14] - 第三批试点600亿元由国寿资产、新华资产等主导,继续投资中证A500成分股中符合条件的大型公司 [14]
千亿险资私募“大基金”动向曝光:鸿鹄三期建仓中国石化,二期新进中国石油、中国神华前十大股东榜
新浪财经· 2025-09-01 12:20
鸿鹄基金业绩与规模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鸿鹄基金一期总资产571.12亿元,净资产556.84亿元,综合收益总额56.84亿元 [1][3] - 鸿鹄基金一期500亿元资金于2025年3月初全部完成投资落地 [1][2][3] - 新华保险按50%持股比例享有鸿鹄基金278.42亿元净资产份额,该基金当期营业收入12.03亿元,净利润9.68亿元 [3] 投资组合与持仓动态 - 鸿鹄基金一期位列伊利股份、陕西煤业、中国电信前十大流通股东,二季度末持股市值合计120.4亿元 [1] - 持有伊利股份1.53亿股(持股比例2.42%),陕西煤业1.16亿股(持股比例1.2%),中国电信7.62亿股(持股比例0.83%) [5] - 鸿鹄基金二期新进中国石油(持股2.17亿股/总股本0.12%)及中国神华(持股5220.61万股/流通股0.26%)前十大股东 [7] - 鸿鹄基金三期1号持有中国石化3.05亿股,占总股本比例0.25% [8] 投资策略与逻辑 - 投资标的选择注重中长期盈利能力及稳定股息,伊利股份、陕西煤业、中国电信过去10年平均股息率分别为2.69%、5.03%、4.84% [7] - 二期基金采用低频交易、长期持有策略以获取稳健股息收益 [2][8] - 三期基金投资范围聚焦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中符合条件的大型上市公司A+H股 [2] - 能源板块龙头股因资源稀缺性及高股息特性(如中国神华2024年股息率8.6%)成为核心配置逻辑 [8][9] 行业试点与规模扩张 - 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总规模从首批500亿元扩展至2220亿元 [9][10] - 鸿鹄基金1-3期规模达925亿元,对应私募机构包括国丰兴华、泰康稳行、太保致远等 [9][10] - 试点参与机构涵盖中国人寿、新华保险、泰康人寿、太保寿险、阳光人寿等9家险企 [10] - 私募基金模式可享受风险因子折扣,降低资本占用与偿付能力消耗 [2][10]
新力量NewForce总第4849期
第一上海证券· 2025-09-01 11:46
香港交易所 (388)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达141亿港元,同比增长33%,归母净利润85亿港元,同比增长39%[6] - 现货市场日均成交额2228亿港元,同比增长122%,南向资金(港股通)日均成交额1110亿港元,同比增长196%[7] - 联交所IPO发行44家,总融资额1094亿港元,同比增长716%[7] - 上调目标价至520.0港元,对应2026年41倍PE,较当前股价有16%上涨空间[10] 伊利股份 (600887) - 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619.33亿元,同比增长3.4%,Q2归母净利润23.26亿元,同比增长44.6%[15] - 奶粉及奶制品收入165.8亿元,同比增长14.3%,婴配粉零售额市场份额达18.1%,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16] - 海外业务中冷饮同比增长14.4%,婴幼儿羊奶粉同比增长65.7%[16] - 毛利率提升至36.0%,同比增加1.3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降至18.3%,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17] 富途控股 (FUTU) - 2025年Q2总营收53.11亿港元,同比增长69.7%,净利润25.7亿港元,同比增长112.7%[23][24] - 有资产客户数增至287.7万,同比增长40.9%,客户总资产达9739亿港元,同比增长68.1%[25][26] - 美股交易量达2.7万亿港元,创历史新高,财富管理客户资产1632亿港元,同比增长104.4%[26][29] - 目标价220.00美元,对应2026年25.6倍PE,较当前股价有18.2%上涨空间[28][30] 比亚迪电子 (0285) - 2025年上半年营收806亿元,同比增长2.58%,净利润17.3亿元,同比增长14%[35] - 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124.5亿元,同比增长60%,占收入比例首次超过15%[35] - 积极布局AI数据中心及机器人产业,液冷产品年内有望批量出货,光模块具备800G量产能力[37] - 目标价62港元,对应2026年20倍PE,较当前股价有50.5%上涨空间[33][38] 美丽田园 (2373)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4.6亿元,同比增长28.2%,净利润1.7亿元,同比增长35.5%[42] - 医疗美容服务收入5.0亿元,同比增长13.0%,亚健康医疗服务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107.8%[48][49] - 直营门店客流同比增长47.8%至92万人次,活跃会员数同比增长46.5%至12万名[43] - 客户充值金额15亿元,同比增长36%,中期股息每股0.52港元[42] 科技行业 - 全球算力投资高景气,国产算力自主方案逐步成熟,关注寒武纪、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57][60] - 中芯国际筹划收购中芯北方49%股权,华虹半导体拟收购华力微97.5%股权[57] - 阿里巴巴重申3年3800亿元资本开支计划,并准备算力芯片"后备方案"[65] - 柜内通信Scale-up趋势下,定制化PCIe交换机需求增长,关注Astera Labs、澜起科技等[59]
流动性支撑消费需求回暖!消费ETF(159928)微调即疯狂吸金,全天获净申购5.7亿份!机构:龙头白酒企业度过压力测试期!
新浪财经· 2025-09-01 09:47
大盘及ETF表现 - 上证指数收涨0.46%,创业板指涨超2%,科创50涨超1%,全天成交额2.8万亿元 [1] - 消费ETF(159928)小幅回调0.23%,成交额超11亿元,获净申购5.7亿份,近10日累计净流入超32亿元,份额达204亿份 [1] - 港股通消费50ETF(159268)收跌1.32%,成交额超5200万元,获净流入1255万元,近10日累计净流入2.1亿元 [3] 行业经济数据 - 中国8月官方制造业PMI为49.4%,非制造业PMI为50.3%,综合PMI为50.5%,环比分别上升0.1、0.2和0.3个百分点 [5] - 通用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58%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5] 白酒行业分析 - 白酒龙头企业度过压力测试期,茅五汾保持正增长,茅台收入增速7%领先行业 [6] - 龙头企业利润调整幅度多在高个位数到双位数之间,好于市场预期 [6] - 8月中证白酒指数上涨11.22%,跑赢沪深300指数,动态PE约20倍处于历史低位 [6] 大众消费品细分表现 - 功能饮料和魔芋休闲零食景气度较高,企业通过推新品、拓渠道带来增量 [7] - 乳制品业绩逐季改善,原奶价格处于下行周期,预计2025年下半年供需平衡,2026年奶价上行确定性较强 [7] - 餐饮供应链龙头企业经营底部企稳,调味品、速冻食品等行业有望迎来基本面拐点 [7] 消费新趋势与投资机会 - 消费需求向情感化、个性化升级,潮玩、美妆等高情绪价值品类增长显著 [8] - 国货品牌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与渠道效率构建用户生态,实现加速崛起 [8] - 建议关注兼具渗透率提升潜力、供给端能力跃迁及政策支持的细分品类 [8] 消费ETF成分结构 - 消费ETF(159928)前十大成分股权重占比超68%,其中4只白酒龙头股共占32%,养猪大户占15% [10] - 其他权重股包括伊利股份(9%)、海天味业(4%)、东鹏饮料(4%)和海大集团(3%) [10] - 港股通消费50ETF(159268)聚焦潮玩、珠宝、美妆等新消费领域,支持T+0交易 [12]
研报掘金丨开源证券:维持伊利股份“买入”评级,盈利能力有望不断提升
格隆汇APP· 2025-09-01 09:42
核心业绩表现 -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72.00亿元 同比下滑4.4% [1] - 2025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23.26亿元 同比增长44.6% 业绩符合预期 [1] 行业供需与增长前景 - 下半年双节效应和深加工产能逐步落地有望带动需求复苏 [1] - 上游继续出清推动行业供需同步改善 [1] - 收入端有望实现稳健增长 [1] 盈利能力优化措施 - 奶价波动预计较小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支撑毛利率提升 [1] - 公司推进精细化管理和营销创新 费用投放持续优化 [1] - 盈利能力有望不断提升 [1] 战略布局与发展方向 - 布局多元品类和完善渠道矩阵 [1] - 稳步开拓国际化业务 [1] - 持续推动盈利能力改善 维持买入评级 [1]
伊利股份(600887):2Q25业绩超预期,液体乳业务稳健发展,维持买入
交银国际· 2025-09-01 08:40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从33 3元人民币上调至34 50元人民币 潜在涨幅20 7% [2][3][8] 核心观点 - 2Q25业绩超预期 上半年总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 4%至619 3亿元 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1 8%至71 6亿元 [8] - 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上半年毛利率同比提升1 1个百分点至36 1% 扣非净利率同比提升2 4个百分点至11 3% [8] - 基于2026年20倍预期市盈率上调目标价 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预期股息率约4 3% 具有吸引力 [8] 财务表现 - 2025年预期收入119,064百万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 8% 但较前预测下调6 5% [4][9] - 2025年预期归母净利润10,980百万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11 8% 较前预测下调6 8% [4][9] - 预期毛利率持续改善 从2025年的35 0%逐步提升至2027年的35 8% [9][10] 业务分部表现 - 液体乳业务表现稳健 上半年营收361 2亿元 2季度降幅环比收窄至0 8% 表现优于行业 [8] - 奶粉及奶制品业务增长强劲 上半年收入165 8亿元 同比增长14 3% [8] - 冷饮业务恢复双位数增长 上半年收入82 3亿元 同比增长12 4% [8] 市场与行业地位 - 公司液态奶市场份额已企稳 积极布局新兴渠道和下沉市场 [8] - 当前奶价周期仍处底部 未来若迎来拐点有望进一步释放利润弹性 [8] - 公司多元化布局高附加值产品 持续支持整体收入增长 [8] 预测与估值 - 基于Visible Alpha对比 交银国际的毛利率预测较市场预期高出0 9-1 5个百分点 [10] - 2025-2027年预期每股盈利分别为1 72元、1 90元和2 06元人民币 [4] - 当前市盈率16 6倍(2025年) 低于2023年的17 5倍 [4]
25H1业绩综述:饮料旺销,餐饮链承压
华泰证券· 2025-09-01 07:53
行业投资评级 - 食品饮料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8] 核心观点 - 大众品板块表现分化,饮料/啤酒/调味品/乳制品/速冻/休闲食品25Q2营收同比+22.8%/+1.8%/+4.5%/+3.5%/+2.6%/-0.3%,扣非净利润同比+18.3%/+11.5%/+10.3%/+43.7%/-23.6%/-61.2%[1] - 软饮料实现旺季旺销,成本红利与竞争压力对冲后盈利能力稳定[1] - 乳制品25H1收入表现平淡,但板块盈利能力同比提振[1] - 啤酒因政策因素导致Q2需求承压,成本红利显著[1] - 零食Q2淡季增速放缓、龙头聚焦渠道调整,成本利润承压[1] - 调味品Q2需求平淡、龙头聚焦产品/渠道调整[1] - 速冻食品企业经营承压,期待秋冬旺季[1] 软饮料行业 - CS软饮料板块25Q2营收/归母/扣非净利同比+22.8%/+22.6%/+18.3%[1] - 25H1软饮料板块实现营收/归母/扣非净利187.7/36.2/33.6亿元,同比+13.1%/+8.9%/+14.6%[14] - 25Q2营收/归母/扣非净利89.0/16.4/15.0亿元,同比+22.8%/+22.6%/+18.3%[14] - 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行,与行业竞争压力形成对冲,最终行业盈利能力基本稳定[1] - 25H1软饮料板块毛利率41.4%,同比+1.1pct,扣非净利率同比+0.2pct至17.9%[17] - 东鹏饮料25Q2营收/归母/扣非净利同比+34.1%/+30.8%/+21.2%[15] - 农夫山泉25H1营收/净利同比+15.6%/+22.1%[15] - 康师傅控股25H1营收/归母净利同比-2.7%/+20.5%[15] - 统一企业中国25H1营收/归母净利同比+10.6%/+33.2%[15] 乳制品行业 - CS乳制品板块25Q2营收/归母/扣非净利同比+3.5%/+45.2%/+43.7%[2] - 25H1乳制品板块实现营收/归母/扣非净利937.5/83.2/81.7亿元,同比+1.8%/-0.9%/+30.8%[27] - 25Q2乳制品板块实现营收/归母/扣非净利449.9/29.5/29.6亿元,同比+3.5%/+45.2%/+43.7%[27] - 液奶需求整体平淡,但当前渠道库存处于合理水位[2] - 板块25H1毛利率同比+0.9pct,扣非净利率同比+1.9pct[2] - 伊利股份25Q2营收/归母/扣非净利同比+5.8%/+44.6%/+49.5%[28] - 蒙牛乳业25H1营收/净利润同比-6.9%/-16.4%[28] - 新乳业25H1营收/归母/扣非净利同比+3.0%/+33.8%/+31.2%[28] 啤酒行业 - CS啤酒25Q2营收/归母/扣非净利同比+1.8%/+12.8%/+11.5%[3] - 25H1啤酒板块营收/归母/扣非净利417.3/65.4/61.4亿元,同比+2.7%/+12.1%/+10.8%[39] - 25Q2营收/归母净利/扣非净利215.8/40.1/37.7亿元,同比+1.8%/+12.8%/+11.5%[39] - Q2受政策因素影响致餐饮渠道承压[3] - Q2成本红利凸显,板块扣非净利率同比+1.5pct[3] - 25H1啤酒板块毛利率同比+1.9pct至45.8%[45] - 25Q2毛利率同比+1.8pct至48.1%[45] - 25H1啤酒板块扣非净利率14.7%,同比+1.1pct[45] - 25Q2扣非净利率17.5%,同比+1.5pct[45] 休闲食品行业 - CS休食板块25Q2营收/归母/扣非净利同比-0.3%/-53.7%/-61.2%[4] - 25H1休闲食品板块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354.8/15.3/11.7亿元,同比-2.8%/-40.8%/-47.6%[50] - 25Q2营收/归母/扣非净利159.7/3.9/2.7亿元,同比-0.3%/-53.7%/-61.2%[50] - 葵花籽、棕榈油等成本上涨,叠加规模效应减弱、促销费用增加[4] - Q2扣非净利率同比-2.6pct[4] - 25H1休闲食品板块毛利率27.6%,同比-2.5pct[52] - 25Q2毛利率27.2%,同比-2.4pct[52] - 25H1扣非净利率同比-2.8pct至3.3%[52] - 25Q2扣非净利率同比-2.6pct至1.7%[52] 调味品行业 - CS调味品板块25Q2营收/归母/扣非净利同比+4.5%/+8.0%/+10.3%[5] - 25H1调味品板块营收/归母/扣非净利277.8/55.6/53.87亿元,同比+3.0%/+7.0%/+8.4%[59] - 25Q2营收/归母/扣非净利129.0/23.5/22.8亿元,同比+4.5%/+8.0%/+10.3%[59] - Q2大豆、包材等成本下降成果持续体现[5] - 最终扣非净利率同比+0.9pct[5] - 25H1调味品板块毛利率38.6%,同比+2.5pct[61] - 25Q2毛利率38.2%,同比+3.3pct[61] - 25H1扣非净利率同比+0.9pct至19.4%[61] - 25Q2扣非净利率17.7%,同比+0.9pct[61] 速冻食品行业 - CS速冻食品板块25Q2营收/归母/扣非净利同比+2.6%/-14.2%/-23.6%[6] - 餐饮需求较弱,叠加行业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行业竞争延续激烈态势[6]
潮头立·大势起丨一图读懂伊利股份2025年半年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1 03:11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619.33亿元,同比增长3.37% [3] - 扣非归母净利润70.16亿元,同比增长31.78%,创历史新高 [3] 业务板块表现 - 奶粉及奶制品营收165.78亿元,同比增长14.26%,婴幼儿奶粉零售额市场份额达18.1%跃居中国第一 [4] - 羊奶粉市场份额34.4%,营收增速超30%,稳居全球销量与销售额双第一 [5] - 冷饮业务营收82.29亿元,实现双位数增长,市场份额稳居第一 [6] - 面向餐饮客户的奶酪及乳脂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超96% [11][12] - 健康水饮业务实现双位数高速增长,伊刻活泉产品矩阵持续丰富 [13] 创新与战略布局 - 与同仁堂达成全面战略合作,首创药食同源理念与乳业结合 [7] - 5款功能性产品上市后电商渠道销售显著增长 [8] - 舒化无乳糖猴头菇牛奶上市第3个月增长迅猛 [9] - 奶酪业务2C与2B端协同发力,推动行业从"饮奶"向"吃奶"转型 [10][13] - 推出16亿元生育补贴计划响应国家生育政策 [32] 国际化进展 - 海外业务保持高增长,冷饮业务营收同比增长显著 [16][17] - Cremo冰淇淋登陆沙特市场,销售点突破3000家,月销量近50万支 [26] - 伊利旗舰店在洛杉矶投入运营,成为在美上市产品品类最多的中国乳企 [27] - 产品销往全球347个国家和地区,研发中心覆盖6大洲 [30] 行业与品质标准 - 原奶菌落总数等核心指标远超欧盟标准,重新定义中国奶业品质高度 [15] - 人均奶类消费量存在增长空间,健康意识提升驱动行业持续发展 [35] - 公司通过多元化战略布局构建跨产业增长曲线,聚焦健康营养主赛道 [35]
伊利股份(600887):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5Q2业绩表现稳健,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开源证券· 2025-09-01 03:07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基于公司布局多元品类、完善渠道矩阵、稳步开拓国际化业务及持续推动盈利能力改善的预期 [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收入619.3亿元 同比+3.4% 归母净利润72.00亿元 同比-4.4% [4] - 2025Q2收入289.1亿元 同比+5.8% 归母净利润23.26亿元 同比+44.6% [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08.1/116.4/124.1亿元 对应EPS 1.71/1.84/1.96元 [4] - 当前股价对应PE 16.7/15.5/14.6倍 PB 3.2/3.0/2.8倍 [4][8] 分业务表现 - 液奶业务2025Q2同比-0.8% 降幅环比收窄 常温液奶市占率稳居第一 低温液奶线上双位数增长 [5] - 奶粉业务2025Q2同比+9.7% 婴配粉市占率18.1%(同比+1.3pct) 成人粉市占率26.1%(同比+1.8pct) [5] - 冷饮业务2025Q2同比+38.0% 继续稳居市场第一 渠道库存水平优良 [5] - 奶酪业务C端市占率15.2% B端同增超20% [5] 盈利能力改善 - 2025Q2毛利率34.2% 同比+0.6pct 主因成本红利延续和业务结构优化 [6] - 2025Q2销售费用率19.9% 同比-0.7pct 因费用收缩正常投放 [6] - 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3.8%/0.7%/-0.7% 同比+0.5pct/-0.1pct/-0.5pct [6] - 归母净利率8.1% 同比+2.2pct 主因减值收窄和费用优化 [6] 行业展望与公司前景 - 下半年双节效应和深加工产能落地有望带动需求复苏 行业供需同步改善 [7] - 奶价波动预计较小 产品结构优化支撑毛利率提升 [7] - 公司推进精细化管理和营销创新 费用投放持续优化 [7] 财务预测指标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1191.44/1240.90/1287.90亿元 同比+3.3%/+4.2%/+3.8% [8] - 预计毛利率34.0%/34.1%/34.2% 净利率9.1%/9.4%/9.6% [8] - ROE 18.0%/18.2%/18.1% ROIC 13.0%/13.5%/13.9% [8] - 资产负债率61.3%/58.3%/57.1% 呈下降趋势 [8]
机构:切入低估值消费与周期板块,食品饮料ETF天弘(159736)上周累计“吸金”近1亿元,中秋&国庆旺销窗口期成重要观察拐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1 02:53
市场表现 - 9月首个交易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 食品饮料ETF天弘(159736)上涨0.66% 溢折率0.16% 盘中溢价交易明显[1] - 成分股中粮糖业涨幅超8% 洽洽食品/会稽山/巴比食品/酒鬼酒涨幅均超4%[1] - 该ETF近5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资金9830万元 近10个交易日有9日实现资金净流入[1] 产品结构 - 食品饮料ETF天弘紧密跟踪中证食品饮料指数 选取饮料/包装食品与肉类行业上市公司[1] - 前十大重仓股包括贵州茅台/伊利股份/五粮液/山西汾酒/泸州老窖/海天味业等大市值龙头[1] - 产品配套场外联接基金(A类001631 C类001632)[1] 行业分析 - 白酒企业2025Q2业绩加速出清 市场情绪边际向好 中期行业景气改善预期增强[2] - 7月下旬起消费场景环比改善 中秋及国庆旺销窗口期将成为动销重要观察节点[2] - 增量消费政策有望推动传统消费品类迎来基本面拐点与政策催化双重利好[2] 板块配置 - TMT板块拥挤度接近预警线 消费/周期等低热度板块配置性价比提升[2] - 市场资金偏好转向攻守兼备 重点关注餐饮供应链/乳业等修复回升机会[2] - 长期策略建议切入低估值消费与周期板块 包括大消费/有色/新能源等领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