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交银国际
icon
搜索文档
特朗普对进口创新药加征关税,但实际影响或有限,建议逢低布局
交银国际· 2025-09-26 10:59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医药行业整体持积极态度 建议逢低布局创新药产业链相关标的[3] 核心观点 - 特朗普宣布自2025年10月1日起对所有进口品牌药或专利保护成品药及制剂征收100%关税 但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及原料药等中间体不受影响[3] - 该政策对中国创新药产业链影响有限 因中国创新药企直接出口美国产品较少 多采用BD授权模式或已有美国本土产能[3] - 中国CXO企业出口以原料药/生物药原液为主 暂不受关税影响 制剂/成品药出口比例较低且多为仿制药[3] - 建议关注4Q25板块催化剂 包括10月中下旬ESMO大会及10-11月医保谈判结果和商保创新药目录公布[3] 创新药企业分析 - 三生制药、德琪医药短期催化剂丰富 估值未反映核心大单品价值[3] - 先声药业、和黄医药、传奇生物被明显低估 长期成长逻辑清晰[3] - 百济神州泽布替尼生产外包给Catalent PD-1在新泽西州有大分子产能[3] - 传奇生物Carvykti在新泽西州有自建产能并正逐步扩产[3] - ESMO大会建议重点关注康方生物、科伦博泰、荣昌生物等有重磅数据读出的公司[3] CXO企业分析 - 药明合联受益于下游高景气度和融资边际回暖 被推荐为细分赛道龙头[3] - 中国CXO企业订单短期内受直接冲击有限 长期政策变化可能影响客户建厂节奏[3] 覆盖公司评级汇总 - 三生制药(1530 HK):买入评级 目标价35港元 潜在涨幅13.9%[4] - 云顶新耀(1952 HK):买入评级 目标价84港元 潜在涨幅47.0%[4] - 信达生物(1801 HK):买入评级 目标价105港元 潜在涨幅10.5%[4] - 康诺亚(2162 HK):买入评级 目标价78港元 潜在涨幅9.9%[4] - 康方生物(9926 HK):买入评级 目标价183港元 潜在涨幅34.9%[4] - 德琪医药(6996 HK):买入评级 目标价8.8港元 潜在涨幅42.8%[4] - 荣昌生物(9995 HK):买入评级 目标价103港元 潜在涨幅-3.7%[4] - 科伦博泰生物(6990 HK):买入评级 目标价507港元 潜在涨幅-0.2%[4] - 传奇生物(LEGN US):买入评级 目标价74美元 潜在涨幅125.1%[4] - 和黄医药(13 HK):买入评级 目标价37.6港元 潜在涨幅50.8%[4] - 百济神州(6160 HK):买入评级 目标价225港元 潜在涨幅12.6%[4] - 药明合联(2268 HK):买入评级 目标价70港元 潜在涨幅-8.8%[4] - 金斯瑞生物(1548 HK):买入评级 目标价28.75港元 潜在涨幅81.1%[4] - 先声药业(2096 HK):买入评级 目标价16.4港元 潜在涨幅28.5%[4]
交银国际每日晨报-20250926
交银国际· 2025-09-26 02:37
交银国际研究 每日晨报 2025 年 9 月 26 日 | 医药行业周报 | | | | --- | --- | --- | | 医保和商保目录调整加速推进,板块回调中择时 | 评级: | 领先 | | 布局低估优质标的 | | | | 丁政宁 Ethan.Ding@bocomgroup.com | | | 行情回顾:本周恒生医疗保健指数跌 1.4%,跑输大市。其中,互联网医 药、CXO 及中药板块表现较优于其他板块。 机构持仓回顾:9 月以来,内资通过港股通的持股比例保持稳定,而外 资的持仓则从年中开始略有回落,但内外资持续加大创新药企布局的大 方向不变。本周,内资关注补涨机会,外资亦加仓长期潜力大、当前性 价比较高的创新药标的,及潜在受益于降息周期的 CXO 企业。 投资启示:创新药保障模式逐步成形,未来落地有望缓解企业的进院难、 报销支付难等情况。ESMO 大会将于 10 月中下旬举行,我们建议重点关 注康方生物、科伦博泰、荣昌生物等有重磅数据读出的公司。创新药板 块普涨之后,择时、择股重要性明显提升,我们继续建议在板块回调时 逐步布局,并推荐关注以下细分方向:1)创新药:三生制药、德琪医药 短期催化剂 ...
医药行业周报:医保和商保目录调整加速推进,板块回调中择时布局低估优质标的-20250925
交银国际· 2025-09-25 10:47
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行业评级为"领先" [1] 核心观点 - 医保和商保目录调整加速推进 双轨制创新药保障模式逐步成形 未来落地有望缓解企业进院难和报销支付难等问题 [4] - 政策端持续释放利好信号 行业格局优化趋势明确 [4] - 建议在板块回调时逐步布局低估优质标的 重点关注ESMO大会有重磅数据读出的公司(如康方生物、科伦博泰、荣昌生物) [4] 行情表现 - 本周(2025/9/16-9/23)恒生指数下跌1.1%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下跌1.4% 在12个指数行业中排名第5位 [4][6] - 子行业表现:互联网医药(+0.9%)、CXO(-0.2%)、中药(-1.8%)、流通(-1.9%)、处方药(-1.9%)、生物药(-2.1%)、器械(-5.2%)、医院(-8.2%) [4][6] - 个股涨幅前三:三叶草生物-B(+19.2%)、晶泰控股(+18.3%)、药明合联(+7.6%) [6] - 个股跌幅前三:佰泽医疗(-34.0%)、脑动极光-B(-28.7%)、映恩生物-B(-23.7%) [6] 板块估值水平 - 港股医疗保健行业市盈率TTM细分:处方药板块31.0倍、中药板块10.7倍、生物药板块14.1倍、流通板块7.3倍、互联网医药板块51.6倍、器械板块18.2倍、CXO板块28.8倍、医院板块9.1倍 [15] 机构持仓动向 - 内资通过港股通持股比例保持稳定(截至9月23日为22.2%) 配置比例提升0.2个百分点至6.7% [34] - 外资持股比例较8月末降低0.5个百分点至38.7% 配置比例小幅提升0.1个百分点至5.3% [34] - 内资重点加仓龙头药企及创新药企(占50%份额) 外资加仓创新药标的和CXO企业 [38] - 本周港股通增持前列:同源康医药(持股比例+6.7ppts至23.8%)、昭衍新药(+4.6ppts至47.3%)、脑动极光(+3.7ppts至5.4%) [39] - 外资增持前列:映恩生物(持股比例+17.3ppts至35.1%)、来凯医药(+2.9ppts至42.9%)、荣昌生物(+1.4ppts至26.4%) [40] 政策动态 - 2025年国家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完成审评 通过比例不足申报总数一半(不到30个) [5] - 5款CAR-T药物通过此次专家评审 但罕见病药物评审态度审慎 [5] - 商保创新药目录或成基本医保"预备通道" 创新药可先进入商保目录运行再考虑纳入医保 [5] - 第十一批国家集采正式文件发布 纳入55种药品 10月21日开标 规则优化体现"反内卷、防围标、稳临床、保质量"原则 [5] 重点公司评级与估值 - 覆盖28家公司 其中21家"买入"评级 5家"中性"评级 1家"沽出"评级 [3][45] - 潜在涨幅较高标的:传奇生物(目标价74.00美元 潜在涨幅124.7%)、金斯瑞生物(目标价28.75港元 潜在涨幅79.0%)、通化东宝(目标价14.00元 潜在涨幅68.1%) [45] - 创新药企业估值差异显著:百济神州(FY26E市盈率40.7倍)、信达生物(FY26E市盈率66.9倍)、康方生物(FY26E市盈率162.5倍) [3]
阿里巴巴(BABA):云栖大会:从芯片算力到应用服务,阿里AI全栈式布局
交银国际· 2025-09-25 03:59
投资评级 - 报告对阿里巴巴(BABA US)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从165美元上调至200美元 对应潜在涨幅13.4%[1][2][7] 核心观点 - 阿里云栖大会展示全栈式AI布局 发布万亿参数旗舰模型Qwen3-Max(36T tokens预训练数据) 视觉语言模型Qwen3-VL(支持256K上下文) 全模态模型Qwen3-Omni(支持多模态输入 低延迟至234ms)[7] - AI基础设施投入显著 推出高密度AI服务器(单柜144节点)及新一代网络架构HPN8.0 算力网络覆盖全球29个地域91个可用区 计划追加投资 预计2032年全球数据中心能耗提升10倍[7] - AI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开源300+模型 全球下载量超6亿次 魔搭社区聚集1600万开发者 智能体平台"无影AgentBay"覆盖多场景应用[7] - 管理层判断AI发展方向:token消耗量每2-3个月翻倍 最近一年全球AI投资额超4000亿美元 未来五年累计超4万亿美元 大模型将成为下一代操作系统 超级AI云是下一代计算机[7] 财务数据 - 收入持续增长:2025年收入996,347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5.9%) 预计2028年达1,244,300百万人民币(2027-2028年增速9.8%-9.0%)[6][12] - Non-GAAP净利润改善:2025年158,122百万人民币 预计2027年回升至156,671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21.9%) 2028年达176,778百万人民币[6][13] - 盈利能力指标:2025年毛利率40.0%(Non-GAAP标准40.2%) 预计2028年提升至42.0%(Non-GAAP标准42.2%) EBIT利润率从2025年15.3%预计升至2028年17.0%[13] - 估值水平:当前股价对应2026日历年18倍市盈率 基于SOTP估值给予淘天电商10倍市盈率 淘宝闪购1.2倍市销率(参考美团) 海外电商P/GMV 0.2倍 阿里云6倍市销率[7] 市场表现 - 股价表现突出:年初至今涨幅108.09% 本月至今涨幅51% 当前股价176.44美元接近52周高位[1][4][7] - 市值规模:395,481.44百万美元 日均成交量52.45百万股 200天平均价125.11美元[4] - 行业对比:在交银国际覆盖的互联网公司中 阿里巴巴目标涨幅13.4%处于中等水平 同期拼多多(PDD US)目标涨幅14.5% 京东(JD US)14.8%[11]
交银国际每日晨报-20250925
交银国际· 2025-09-25 03:32
今日焦点 | 阿里巴巴 | | BABA US | | --- | --- | --- | | 云栖大会:从芯片算力到应用服务,阿里 | AI 全 | 评级: 买入 | | 栈式布局 | | | | 收盘价: 美元 176.44 | 目标价: 美元 200.00↑ | 潜在涨幅: +13.4% | | 谷馨瑜,CPA | connie.gu@bocomgroup.com | | 阿里云栖大会 9 月 24 日召开,发布多款模型,包括 Qwen3-Max(万亿参 数)、视觉语言模型 Qwen3-VL、全模态模型 Qwen3-Omni,并展示了 AI 技术突破与生态布局。 交银国际研究 每日晨报 2025 年 9 月 25 日 阿里巴巴集团 CEO、阿里云集团董事长/CEO 吴泳铭在演讲中判断 AI 发展 方向:1)未来五年全球 AI 投资额将累计超 4 万亿美元。通用人工智能 AGI 带来的智能化革命将进一步升级,为超级人工智能 ASI 做准备。2) 预计大模型将是下一代操作系统,而超级 AI 云是下一代计算机。 估值与展望:阿里也在积极推进此前 3800 亿元 AI 基础设施建设,并计划 追加投资,预计到 2 ...
交银国际每日晨报-20250923
交银国际· 2025-09-23 02:30
核心观点 - 中微公司刻蚀设备优势明显且产品多元化,受益于3D NAND堆叠层数增加带来的刻蚀/沉积设备需求增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280元人民币,潜在涨幅10.2% [1][3] 行业需求分析 - 3D NAND存储器电路结构复杂化推动刻蚀和沉积设备需求增长,堆叠层数增加直接导致沉积和刻蚀步骤增多,同时对刻蚀深宽比要求提高 [1] - 3D NAND技术对光刻设备需求较低,但对刻蚀设备需求较高,这与中微公司的技术优势领域高度契合 [1] 公司竞争优势 - 中微公司通过提升深宽比指标、开发单双反应台设备以及可调节电极间距的CCP刻蚀机等创新策略,在中国内地市场保持领先同业地位 [2] - 预计ICP刻蚀设备收入将在2026年达到62.6亿元人民币,并超过CCP刻蚀设备的60.0亿元人民币收入,显示产品结构优化趋势 [2] - 薄膜沉积设备市场空间广阔,可能成为公司新的重要增长动力 [3] 估值与投资建议 - 公司历史平均NTM市盈率为47.4倍(标准差9.2倍),当前股价对应53.6倍市盈率 [3] - 目标价280元人民币基于56.6倍2026年市盈率,较历史平均水平高出1个标准差,反映对AI驱动下先进制程需求超预期的乐观预期 [3] 全球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收盘26,344点,单日下跌0.65%,年初至今累计上涨27.99% [4] - 纳斯达克指数收盘22,789点,单日上涨0.70%,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8.01% [4] - 布兰特原油价格66.69美元/桶,三个月下跌13.38%,年初至今累计下跌10.58% [5] 经济数据预期 - 美国9月制造业PMI预期53.00,耐用品订单8月同比预期下降2.80% [6] - 美国第二季度GDP环比预期增长3.30%,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预期231,000人 [6]
交银国际每日晨报-20250922
交银国际· 2025-09-22 02:27
美联储9月FOMC会议核心观点 - 美联储9月FOMC会议如期降息25基点至4.00%-4.25%区间,此次降息仍是一次典型的预防式降息操作[1] - 当前劳动力市场虽有放缓但风险总体可控,政策利率的限制性已较上年显著缓解,就业降温主要源于限制移民政策导致的供需双弱格局[1] - 点阵图显示降息存在较大分歧:19位票委中10位支持降息2次及以上,9位支持2次以下(其中6位认为年内无需再降息)[2] - 美联储9月重启降息并不意味着连续降息周期的开启,在中性利率上升到3%左右水平后,当前降息空间仅有4-5次[2] - 尽管利率期货市场显示10月、12月可能各降息一次,但报告认为对降息预期需谨慎,年内降息可能仅有一次且仍存不降息情形[2] 全球主要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收盘26,545点,单日涨幅0.09%,年初至今涨幅28.83%[4] - 国企指数收盘9,472点,单日涨幅0.17%,年初至今涨幅29.94%[4] - 美股表现强劲:道指46,315点(涨0.37%),标普500指数6,664点(涨0.49%),纳指22,631点(涨0.72%)[4] - 欧洲市场涨跌互现:英国富时100指数9,217点(跌0.12%),法国CAC指数7,854点(跌0.01%),德国DAX指数23,675点(持平)[4] 大宗商品及外汇表现 - 布兰特原油67.44美元/桶,三个月下跌12.10%,年初至今下跌9.57%[4] - 贵金属表现突出:期金3,671.50美元/盎司(三个月涨8.31%),期银42.24美元/盎司(三个月涨13.67%)[4] - 外汇市场:欧元兑美元1.18(三个月涨2.52%),日元兑美元147.89(三个月跌1.47%)[4] -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4.13%,三个月下降5.85个基点[4] 港股技术指标 - 恒生指数50天平均线25,496.69点,200天平均线24,016.97点[4] - 14天强弱指数63.13,显示市场处于相对强势区间[4] - 港股沽空金额52.47亿港元,反映市场空头情绪[4] 重点公司表现 - 腾讯控股收盘642.50港元,市值5.83万亿港元,年初至今涨幅54.08%[7] - 汇丰控股收盘106.80港元,市值1.87万亿港元,年初至今涨幅40.90%[7] - 阿里巴巴收盘159.10港元,市值2.85万亿港元,年初至今涨幅93.08%[8] - 中芯国际收盘69.75港元,市值4,184.80亿港元,年初至今涨幅119.34%[7] - 快手收盘75.80港元,市值2,722.23亿港元,年初至今涨幅83.31%[8] 行业研究报告发布 - 消费行业发布2025下半年展望报告,关注温和复苏中的多重机遇[6] - 新能源行业报告指出不确定性下机遇仍存,建议把握分红的稳定性[6] - 科技行业强调AI和国产替代仍是2025下半年投资主线[6] - 汽车行业关注混动加速新能源渗透,智驾与机器人产业化提速[6] - 医药行业看好多重利好驱动板块趋势稳中向好,建议择时择优布局[6]
美联储9月FOMC会议点评:预防式降息下的谨慎平衡
交银国际· 2025-09-19 08:28
核心观点 - 美联储9月FOMC会议降息25基点至4.00%-4.25%区间 属于预防式降息操作 旨在防范经济下行风险 特别是劳动力市场风险 但此次降息不意味着连续降息周期的开启 当前降息空间有限 仅4-5次 中性利率已升至3%左右 尽管市场预期10月和12月各降息一次 但报告认为需对降息预期保持谨慎 年内可能仅有一次降息 甚至存在不降息的情形 主要因美国经济仍有韧性 短期通胀上行风险压力较大 且劳动力市场未出现意外下行 [2][3][35] 美联储预防式降息的政策逻辑 - 本次降息符合市场预期 政策利率较上年同期已降低100基点 当前水平为4.25%-5.5% 货币政策的限制性程度明显缓解 为美联储提供更大操作空间和容错余地 [4] - 与2024年3季度经济指标显著走弱、劳动力市场急速降温甚至触发"萨姆规则"的情形相比 当前美国经济环境明显好于上年同期水平 劳动力市场虽有隐忧但远未达到危机程度 [4] 劳动力市场成为政策锚点 - 劳动力市场是美联储短期政策制定的主要考量因素 尽管失业率处于历史低位 但非农就业增长仍在放缓 三个月平均就业增长从6月会议时的15万人大幅下调至8月的2.9万人 [9] - 劳动力市场频繁经历下修 年度基准修订下修了90万人的非农就业 统计模型误差及劳工部局长更换增加外部噪音 使美联储数据路径依赖难度增大 [9] - 当前劳动力市场降温具有明显结构性特征 限制移民政策导致供需双弱格局 低失业率更多体现为"弱平衡"状态 劳动参与率下降限制失业率快速上行 因此大幅降息较难迅速改善就业市场 反而可能引发通胀意外上行 [9] 对通胀风险的适度容忍 - 美联储当前政策体现出对通胀短期上行风险的适度容忍 对关税引发持续通胀螺旋的担忧有所减弱 美联储官员普遍认同将关税政策影响视为"一次性"价格上涨 这为其更专注于就业目标提供支撑 [18] - 近期劳动力市场降温本身对通胀具有抑制作用 工资增长放缓有助于缓解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 基于此判断 美联储认为可在防范就业风险的同时适度容忍通胀短期波动 [18] 点阵图显示降息存在较大分歧 - 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内部对后续政策路径存在较大分歧 19位票委中 10位支持降息2次及以上 9位支持2次以下 其中6位认为年内无需再降息 点阵图中位数显示年内仍存在两次降息 [23] - 尽管存在分歧 但美联储仍较为团结 9月利率声明中仅有斯蒂芬米兰投出唯一反对票 支持更大幅度的50基点降息 而此前相对鸽派的鲍曼、沃勒并未投反对票 反映美联储专业性和独立性 白宫施压和影响暂时有限 [23] 经济预测呈现乐观基调 - 美联储2025年9月经济预测传递出乐观经济前景 上调美国2025年、2026年和2027年GDP预测 同时下调未来两年失业率预期 仅略微上调通胀预测 [24] - 具体预测调整:2025年实际GDP增速从1.4%上调至1.6% 2026年维持1.6% 2027年从1.8%上调至1.9% 2025年失业率从4.5%下调至4.3% 2026年从4.5%下调至4.4% 2025年PCE通胀从3.0%维持不变 核心PCE通胀从3.1%维持不变 [27] - 考虑到2026、2027年"大而美法案"带来的"宽财政"预期 上调经济增速预测具有合理性 潜在进一步降息将为美国经济增长提供支撑 但也意味着未来两年降息空间可能相当有限 [24] 基准情形下年内可能仅有一次降息 - 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展现谨慎基调 相较于8月杰克逊霍尔会议释放的明确降息信号有所收敛 强调"风险管理" 试图在满足经济需要的同时保持政策专业性和独立性 [35] - 报告重申此前观点 美联储9月重启降息不意味着连续降息周期开启 当前降息空间仅有4-5次 尽管利率期货市场和主流预测网站显示10月、12月可能各降息一次 但对降息预期仍需谨慎 如未出现劳动力市场意外下行 2025年内降息可能仅有一次 且不降息情形仍存 [35]
恒基地产(00012):降息提振估值及房地产市场表现,上调评级至买入
交银国际· 2025-09-19 05:16
投资评级 - 报告将恒基地产(12 HK)评级上调至"买入" [1][2] - 目标价从25.90港元上调至32.68港元 潜在涨幅16.9% [1][5] 核心观点 - 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至4%-4.25%区间 为2025年首次降息 预计未来18个月内还将降息5次总计125个基点 [2][5] - 降息将降低利息支出 激活香港房地产市场 促进开发板块销售和利润率回升 提升投资物业组合资产价值 [5] - 香港施政报告公布更灵活土地收地和交换模式 北部都会区开发加速将有利于恒基地产变现庞大农地储备 [5] - 公司拥有约4190万平方尺农地储备 历史平均成本仅每平方呎227港元 近期土地收地价超过每平方呎1000港元 [5] - 基于降息和北部都会区开发影响 上调公司资产净值预测至每股65.4港元(前为57.6港元) [5] - 轻微上调2025-2027年利润预测以反映利息开支减少的影响 [5] 财务数据 - 2024年收入252.56亿港元 同比下降8.4% 预计2025年将增长14.9%至290.16亿港元 [4] - 2024年核心利润97.74亿港元 同比增长0.7% 预计2025年将下降5.3%至92.57亿港元 [4] - 2024年核心每股盈利2.02港元 预计2025年为1.91港元 2026年回升至2.07港元 2027年达2.33港元 [4] - 市盈率从2024年的13.8倍预计升至2025年的14.6倍 随后降至2027年的12.0倍 [4] - 市账率维持在0.41-0.42倍区间 每股账面净值约66.54-67.45港元 [4] - 股息率稳定在6.4% 每股股息1.80港元 [4] - 毛利率从2024年的36.0%预计升至2025年的38.1% 2027年进一步升至39.4% [10] - 净负债权益比从2024年的18.9%预计升至2027年的22.4% [10] 估值分析 - 采用资产净值折让估值法 折让率从55%调整至50% [5] - 目标价32.68港元基于每股资产净值65.4港元计算 [5] - 当前股价27.96港元较52周高位29.05港元低3.8% 较52周低位19.88港元高40.6% [4] - 年初至今股价上涨18.47% 200天平均价为25.12港元 [4]
交银国际每日晨报-20250919
交银国际· 2025-09-19 01:18
恒基地产投资观点 - 美联储于2025年9月17日宣布降息25个基点 目标利率区间降至4%-4.25% 为2025年首次降息 并暗示未来将进一步降息[1] - 降息进程将在2025年剩余时间和2026年持续 有利于提振香港房地产公司表现[1] - 香港施政报告公布更灵活土地收地和交换模式 北部都会区加快开发将有助于恒基地产将其庞大农田土地储备变现[1] - 上调恒基地产资产净值预测至每股65.4港元 轻微上调2025-27年利润预测以反映利息开支减少的影响[2] - 上调评级至买入 按50%资产净值折让 目标价上调至32.68港元 较收盘价27.96港元存在16.9%潜在涨幅[1][2] 光伏行业政策影响 - 多晶硅能耗新国标《硅多晶和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于9月16日发布征求意见稿 规定棒状硅1/2/3级综合能耗为5/5.5/6.4 kgce/kg 较7月24日行业会议透露的5/6/7.5 kgce/kg标准进一步大幅收紧[3] - 新标准实施后 不符合3级标准的企业将被限期整改 逾期未改或整改后未符合2级标准的企业将被关停[3] - 根据硅业分会统计 国内多晶硅有效产能将降至约240万吨 相比已建成产能350万吨大幅减少31.4%[3] - 能耗标准超预期收紧反映政府对光伏"反内卷"的坚定决心 以提高技术标准作为淘汰落后产能的主要手段[3] - 继续看好光伏行业"反内卷"推进 首选能耗最低的颗粒硅龙头协鑫科技(3800 HK)[3] 全球市场表现数据 - 恒生指数收盘26,545点 单日下跌1.36% 年初至今上涨28.71%[4] - 国企指数收盘9,457点 单日下跌1.46% 年初至今上涨29.72%[4] - 美国道琼斯指数收盘46,142点 单日上涨0.27% 年初至今上涨8.46%[4] - 标普500指数收盘6,632点 单日上涨0.48% 年初至今上涨12.76%[4] - 纳斯达克指数收盘22,471点 单日上涨0.94% 年初至今上涨16.36%[4] - 布兰特原油收盘67.98美元/桶 三个月下跌11.39% 年初至今下跌8.85%[4] - 期金收盘3,681.80美元/盎司 三个月上涨8.61% 年初至今上涨40.03%[4] -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4.11% 三个月下跌6.12个基点 六个月下跌4.03个基点[4] 恒生指数成份股关键指标 - 腾讯控股收盘642.00港元 市值5,827,582百万港元 年初至今上涨53.96% 2025年预测市盈率22.02倍[7] - 汇丰控股收盘107.20港元 市值1,873,642百万港元 年初至今上涨41.42% 2025年预测市盈率9.77倍[7] - 阿里巴巴健康收盘6.66港元 市值107,276百万港元 年初至今上涨100.60% 2025年预测市盈率38.85倍[7] - 中芯国际收盘69.50港元 市值416,981百万港元 单日上涨10.76% 年初至今上涨118.55% 2025年预测市盈率96.77倍[7] - 恒基地产收盘27.78港元 市值134,494百万港元 年初至今上涨17.71% 2025年预测市盈率17.06倍[7] 国企指数成份股关键指标 - 腾讯控股市值5,827,582百万港元 2025年预测市盈率22.02倍 市账率4.70倍[8] - 阿里巴巴收盘158.40港元 市值2,840,364百万港元 年初至今上涨92.23% 2025年预测市盈率21.73倍[8] - 美团收盘105.50港元 市值583,585百万港元 单日上涨9.27% 年初至今下跌30.45%[8] - 比亚迪股份收盘112.80港元 市值834,013百万港元 单日上涨7.94% 年初至今上涨26.93% 2025年预测市盈率21.66倍[8] - 快手收盘76.35港元 市值274,198百万港元 年初至今上涨84.64% 2025年预测市盈率16.82倍[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