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钟精机(002158):业绩短期承压,有望迎来拐点
东兴证券· 2025-09-26 06:11
投资评级 - 强烈推荐/维持评级 [2] 核心观点 - 公司业绩短期承压但有望迎来拐点 受益于AI数据中心建设带来的磁悬浮压缩机需求增长 半导体真空泵业务随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而进步 光伏行业资本开支见底有望带动真空泵销售复苏 [1][3][4][5] 业务板块分析 磁悬浮压缩机业务 - 英伟达与OpenAI合作建设数据中心 包括最高1000亿美元投资(约7115亿元人民币) 将带动数据中心制冷系统升级需求 [3] - AI算力需求激增使传统冷却技术面临能耗瓶颈 磁悬浮压缩机节能优势显著 渗透率有望提升 [3] - 公司拥有RTM系列共计9个型号磁悬浮制冷压缩机 可用于数据中心 未来有望充分受益 [3] 半导体真空泵业务 - 公司设计研发PMF、IPM和IPH三个系列真空泵 可覆盖半导体晶圆制造所有制程 [4] - 已与国内部分机台商、晶圆厂合作 目前有小批量出货 [4] - 真空泵需要满足7×24小时不间断高可靠性运转要求 [4] - 随着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水平提升 公司有望在先进制程持续积累工艺技术 缩小与国际领先企业差距 [4] 光伏真空泵业务 - 光伏行业有望进入加速出清阶段 预计2026年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资本开支向头部企业集中 [5] - 2024年以来共有27家光伏企业发布资产重组公告 整合优化产业链布局 淘汰落后产能 [5] - 公司真空泵主要用在光伏行业拉晶和电池片环节 [5] - 随着光伏行业资本开支触底上行 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5]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6.42亿元、7.43亿元和8.59亿元 [5] - 对应EPS分别为1.20元、1.39元和1.61元 [5]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22.53倍、19.48倍和16.84倍 [5]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31.58亿元(同比下降14.06%) 2026年34.26亿元(增长8.51%) 2027年37.67亿元(增长9.94%) [7]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6.42亿元(同比下降25.59%) 2026年7.43亿元(增长15.69%) 2027年8.59亿元(增长15.64%) [7][12]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为螺杆式压缩机应用技术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 [8] - 主要产品包括商用中央空调压缩机、冷冻冷藏压缩机、热泵压缩机、空气压缩机、光伏真空泵、半导体真空泵等 [8] - 公司及主要子公司共拥有240项专利 其中发明专利35项、实用新型专利197项、外观设计专利8项 [8] - 总市值144.64亿元 流通市值144.34亿元 总股本5.35亿股 [8]
珂玛科技(301611):先进陶瓷零部件领先者,半导体业务未来可期
华源证券· 2025-09-26 06:02
投资评级 - 增持(首次)[5][8] 核心观点 - 珂玛科技是中国第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从高精密陶瓷部件设计制造到清洗维护的综合性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营业务包括先进陶瓷材料零部件、泛半导体设备表面处理服务和金属结构零部件[7] - 公司基于多年技术积累,重点突破陶瓷加热器、静电卡盘等"卡脖子"产品,致力于解决国内半导体设备厂商和晶圆厂商的供应链自主可控问题[7][10]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3亿元、5.69亿元、7.47亿元,同比增长36.16%、34.45%、31.23%,对应PE分别为63倍、47倍、35倍[6][8]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先进陶瓷材料零部件:以氧化铝、氧化锆、氮化铝等6种材料为基础,产品高度定制化,应用于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制造等领域;2024年营收7.68亿元(同比+95%),毛利率63.19%[7][22][32] - 表面处理服务:包括精密清洗、阳极氧化和熔射服务,聚焦显示面板领域;2024年营收0.82亿元,毛利率14.77%[7][23][32] - 金属结构零部件:用于显示面板生产设备,2024年营收0.03亿元,毛利率50.07%[25][32] 市场空间与行业地位 - 2026年中国泛半导体先进结构陶瓷市场规模预计达125亿元,占全球比例提升至24%[7][62] - 2021年中国大陆国产半导体设备的先进结构陶瓷采购规模中,珂玛科技占比约14%;本土供应商供应规模中占比约72%[74] - 陶瓷加热器市场由日本碍子等日企主导(占95%),静电卡盘由美日企业主导(Applied Materials、Lam Research、Shinko合计占85.48%)[67][69] 技术突破与研发进展 - 陶瓷加热器:已开发40款产品,覆盖150mm-300mm晶圆尺寸,累计出货超1,000支;客户包括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拓荆科技等[74] - 静电卡盘:8英寸和12英寸型号已实现量产,12寸多区加热静电卡盘完成产品开发[74] - 表面处理技术:已形成14nm制程设备零部件表面处理技术储备,OLED设备零部件处理技术实现量产[7][86]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年营收8.57亿元(同比+78.45%),归母净利润3.11亿元(同比+279.88%)[6][28] - 2025H1营收5.2亿元(同比+35.34%),归母净利润1.72亿元(同比+23.52%)[28]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1.31亿元、14.76亿元、19.20亿元,增速31.92%、30.53%、30.04%[6][90] 客户与产能布局 - 核心客户包括A公司、北方华创、京东方、TCL华星光电等;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69.65%[27][46] - 募投项目用于扩产先进陶瓷材料及泛半导体零部件产能,投资总额10.87亿元[27] 行业增长驱动 - 半导体设备性能提升带动泛半导体先进结构陶瓷需求,2022-2026年中国市场规模CAGR预计14%[62] - 表面处理服务市场持续扩容,2022-2026年CAGR预计14%;半导体领域占比57%,显示面板占比43%[80][82]
通富微电(002156):公司事件点评报告:乘AMD与AI东风,先进封装驱动高增长
华鑫证券· 2025-09-26 05:2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3][11] 核心观点 - 公司受益于AMD业务强劲增长和AI市场需求扩张 先进封装技术突破驱动业绩高增长 [2][3][7][8][9][11] - 多元化业务布局有效对冲行业周期风险 在AI 汽车电子等高景气赛道深化合作 [9][10] - 盈利预测显示持续增长态势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33% [11][1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0.38亿元 同比增长17.67% 归母净利润4.12亿元 同比增长27.72% [1]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69.46亿元 同比增长19.8% 环比增长14.01% 归母净利润3.11亿元 同比增长38.60% 环比增长206.45% [2] - 销售毛利率达16.12% 同比上升0.12个百分点 环比上升2.92个百分点 [2] - 研发投入7.56亿元 同比增长12.43% [2] 客户合作与业务驱动 - AMD第二季度总营收76.85亿美元 同比增长31.71% 净利润8.72亿美元 同比增长229.06% [3] - AMD客户端业务营收25亿美元 同比增长67% 游戏业务营收11亿美元 同比增长73% 数据中心业务营收32.4亿美元 同比增长14.33% [3] - 公司占据AMD 80%以上封测订单 合资企业2025年上半年获得AMD采购额10亿美元 [8] - 通过收购AMD苏州和槟城基地 建立紧密战略合作关系 [8] 技术进展与产品布局 - 大尺寸FCBGA进入量产阶段 超大尺寸FCBGA完成预研 [9] - 在CPO领域取得突破性技术进展 产品通过初步可靠性测试 [9] - Power DFN-clip双面散热产品实现大批量生产 解决多项封装工艺难题 [9] - 产品应用覆盖AI 汽车电子 工业控制 消费电子等多领域 [9] 行业前景与增长动力 - AMD预测数据中心AI加速器市场规模2028年达5000亿美元 年增长率超60% [7] - AI推理市场年增长率预计超过80% 高性能CPU将占据主导地位 [7] - 中国IC封测行业在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驱动下实现跨越式发展 [9] - 公司积极拓展国产化替代需求 面向高附加值产品打开成长空间 [10]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272.61亿元 309.36亿元 348.61亿元 [11][13]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72元 0.93元 1.12元 [11][13] -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4.2倍 41.9倍 34.7倍 [11]
卫龙美味(09985):从单极领先到双轮驱动,以美味勾勒品类扩张新路径
国投证券· 2025-09-26 05:17
投资评级 - 买入-A评级 首次评级 6个月目标价14.27元 当前股价12.20元[5] - 总市值328.20亿元 流通市值328.20亿元 总股本2.43亿股 流通股本2.43亿股[5] - 12个月绝对收益107.1% 相对收益63.9%[6]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5.17/90.19/106.30亿元 同比增速20.0%/20.0%/17.9%[4][9] - 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08/17.39/21.51亿元 同比增速31.8%/23.5%/23.7%[8][9] - 预计毛利率46.2%/46.6%/47.4% 净资产收益率19.0%/19.0%/19.0%[9] 公司概况 - 2024年营收62.66亿元 其中蔬菜制品33.71亿元占比53.8% 首次成为第一大品类[1] - 拥有1879家经销商 同比增长约10% 终端网点覆盖43万家[2] - 家族持股78% 股权激励覆盖核心团队 4590万股占已发行股份1.95%[1][22] 产品矩阵 - 调味面制品2024年收入26.67亿元占比42.6% 经典产品包括大面筋 小面筋 亲嘴烧[1][23] - 蔬菜制品2024年同比增长59.1% 明星产品魔芋爽2018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17] - 形成甜辣 麻辣 香辣 榴莲辣 地域辣五大香型差异化竞争策略[2][49] 渠道建设 - 线上渠道占比持续提升 抖音90天直播94场[1] - 零食量贩渠道快速扩张 2023年覆盖1万余家门店[60] - 实施双轨差异化渠道策略 一二线城市辅销 三四线城市助销[56] 生产体系 - 直营河南五大工厂 设计产能合计约33.82万吨[48] - 引入5G智能生产线 生产效率提升1200%[28] - 区块链技术实现全链条追溯 48小时内完成数据穿透[28] 辣条行业分析 - 2024年行业规模615.1亿元 预计2027年达688亿元[34] - 麻辣口味占比49.3% 甜辣风味占比38.4%[41] - 行业呈现复合味型迭代 场景社交化 标准规范化三大特征[36] 魔芋行业分析 - 2014-2023年复合增长率20%以上 2024年规模突破180亿元[3][69] - 魔芋爽类零食占比最大超85亿元 素毛肚类贡献30%增量[69] - 卫龙魔芋产品心智渗透率78% 第一提及率领先行业[90][93] 增长驱动因素 - 辣条消费场景社交化 办公场景消费占比42.2%[37] - 魔芋产品低脂健康特性契合消费需求 可扩张到代餐场景[70] - 海外产能布局应对原料供给紧张 印尼工厂保障供应链安全[87] 未来发展战略 - 辣条业务实施"甜辣+麻辣"双轮驱动策略[41] - 魔芋产品需从辣味纵向深挖转向口味横向扩展[96] - 通过"1元 5元 24元"三级价格矩阵覆盖全消费场景[95]
西麦食品(002956):深耕燕麦核心赛道,健康消费红利下迎增长新周期
国投证券· 2025-09-26 05:15
投资评级 - 买入-A 评级,6个月目标价26.30元,对应24.9倍市盈率 [4][7]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西麦食品作为中国燕麦行业龙头企业,受益于健康消费趋势和行业渗透率提升,通过产品创新、渠道扩张和全产业链布局,预计将实现营收和利润的稳健增长 [1][2][3] 公司概况 - 西麦食品成立于1994年,专注于燕麦等健康谷物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9年成为"燕麦第一股" [1] - 公司为家族企业,创始人谢庆奎家族合计持股超50%,股权结构稳定 [1] - 2025年推出员工持股计划,覆盖62名核心员工,考核目标为2025-2027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5% [20][21] 行业分析 - 2024年中国燕麦行业规模达101.34亿元,其中冲泡燕麦占比68.6%,即食燕麦占31.4% [2] - 中国燕麦人均年消费额不足1美元,远低于欧美国家的30美元,提升空间显著 [2][33][34] -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2024年CR3达51.9%,CR10达76.1% [2][42] - 西麦食品以26%市占率稳居行业第一,桂格以18.2%位居第二 [2][42][45] - 需求驱动因素包括人口老龄化(2024年60岁以上人口占比22%)、健康意识提升和政策支持 [36][37] 产品与业务 - 产品矩阵包括纯燕麦系列(2024年营收占比37.24%)、复合燕麦系列(2024年营收占比41.86%)和休闲系列 [24] - 2024年通过并购德赛康谷和与纯澳品牌合作,形成"固态燕麦+液态燕麦+乳品配料"的多元品类矩阵 [3][51] - 冷食燕麦2024年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24.1% [80] - 大健康业务增长迅速,2024年蛋白粉销售额同比增长170% [81] 品牌与营销 - 2024年宣传推广费占销售费用比重超50%,通过全平台社交营销提升品牌影响力 [3][57] - 在抖音麦片市占率达25.2%,排名第一 [3][68] 渠道与销售 - 经销渠道2024年营收10.1亿元,经销商数量达1920个,覆盖全国32个省份 [3][61][63] - 直营渠道保持高增长,线上主流平台领跑,淘宝GMV排名第一 [3][68] - 零食量贩渠道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近50%,产品已进入十余个国家 [3][76]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2.8亿元、27.4亿元、32.0亿元,同比增速20.5%、19.8%、16.9% [4][8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4亿元、2.36亿元、2.82亿元,同比增速38.1%、28.3%、19.3% [4][84] - 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43.9%、45.0%、45.9% [84][85] 估值与投资建议 - 参考可比公司2026年平均估值,给予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26.30元 [4][7][86] - 当前股价20.48元,总市值49.27亿元 [4]
乐歌股份(300729):海外仓业务保持高速增长
天风证券· 2025-09-26 05:1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未提供 当前价格15.57元 [4] 核心财务表现 - 25Q2实现营收16亿元 同比增长23% 归母净利润0.8亿元 同比下降4% [1] - 25H1实现营收31.4亿元 同比增长30% 归母净利润1.3亿元 同比下降19% [1] - 预计25-27年营收68/79/90亿元 归母净利润3.1/3.8/4.6亿元 对应EPS 0.9/1.1/1.4元 [4] - 当前市盈率17/14/12倍 市净率1.36/1.24/1.12倍 [8][9] 业务板块分析 - 人体工学系列产品25H1收入14亿元 同比增长3% 毛利率41.46% 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 [1] - 仓储物流服务25H1收入16亿元 同比增长84% 毛利率9.7% 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 [1] - 自主品牌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不含海外仓)比例74.77% 同比增长5.84个百分点 [2] - 跨境电商收入10亿元 同比增长9.16% 独立站销售收入4.1亿元 同比增长11.2% [2] 海外仓业务运营 - 包裹发件量同比增长逾120% 达到910万件 全年预计突破2,000万件 [2][3] - 德国仓库利用率超过70% 已实现盈利 [1] - 完成目的港拖车14,960 TEU 卸货上架28,964 TEU [3] - 成为FedEx Ground全球TOP50客户 美国市场可实现90%以上订单次日达 [3] 运营效率提升 - 在美东美西核心仓引入预分拣流水线 自动贴标线及AGV搬运 [2] - 升级WMS系统 新增自动汇波 可视化监控与效率分析模块 [2] - 与FedEx建立本地提货SOP 推行仓内预分拣与"第一枪"作业标准 [2] - 通过干线直送模式解决运力瓶颈 改善尾程派送时效 [2] 规模优势显现 - 在仓库耗材 叉车设备 货架采购 目的港拖车 卸柜及尾程发货方面获得更好议价能力 [3] - 在行业竞争激烈背景下 海外仓业务始终保持盈利 规模经济特征开始显现 [3] 财务数据预测 - 预计25年营收68.36亿元 同比增长20.56% 26年78.71亿元 同比增长15.14% [8][9] - 预计25年毛利率28.99% 26年29.68% 27年29.81% [9] - 预计25年净利率4.51% 26年4.81% 27年5.11% [9] - 预计25年ROE 7.87% 26年8.81% 27年9.67% [9]
康龙化成(300759):深度研究报告:全流程、一体化、国际化、多疗法的全球药物研发领军企业,扬帆起航
华创证券· 2025-09-26 05:12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A股目标价47.73元对应2026年40倍PE 港股目标价39.34港元对应2026年30倍PE [1][6][9] 核心观点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全流程一体化国际化多疗法药物研发服务平台 四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支撑长周期快速增长 [6][8][1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89/19.59/22.57亿元 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50/21.22/24.38亿元 同比增长8.9%/21.2%/14.9% [6][9][90]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36/31/27倍 考虑到增长前景和行业竞争优势给予较高估值水平 [6][9]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22.76亿元同比增长6.4% 归母净利润17.93亿元同比增长12.0% [2][14]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138.16/156.88/178.79亿元 同比增速12.5%/13.5%/14.0% [2][90] - 2024年实验室服务收入70.47亿元占总收入57.40% 毛利31.66亿元占总毛利75.32% [23] 实验室服务 - 2025H1实验室服务收入38.92亿元同比增长15.46% 毛利17.59亿元同比增长17.40% 毛利率45.20% [23][26] - 实验室化学2025H1收入超17亿元占比45%同比增长11% 生物科学服务2025H1收入21.41亿元占比55%同比增长20% [26][37][39] - 2025H1参与药物发现项目数量接近800个 2021年以来增速除2024年外均保持15%以上 [26][30] - 全球药物发现CRO服务市场规模2027年有望达359亿美元 公司2024年市占率仅4%成长空间广阔 [32][34] CMC(小分子CDMO)服务 - 2024年CMC业务收入29.89亿元占总收入24% 毛利10亿元毛利率34% 2025H1收入13.90亿元同比增长18%毛利率30.5% [45][47][50] - 2025H1工艺验证和商业化项目23个 临床III期项目21个 临床I/II期项目188个 临床前项目409个 [57] - 拥有中英美三地4个通过FDA检查的API商业化生产基地 2025H1在建工程26.1亿元持续扩产 [15][49][53] - CMC业务人员从2018年1276人增长至2025H1的4811人 [59] 临床CRO服务 - 2024年临床CRO收入18.26亿元占总收入14.87% 2025H1收入9.39亿元同比增长11%毛利率12% [63][67] - 临床CRO人员从2018年275人快速增长至2025H1的4415人 其中海外团队超400人 [64][65] - 2025H1进行中临床试验项目1027个 包括89个III期项目 389个I/II期项目 549个其他临床试验项目 [66] - 临床研究现场管理服务覆盖中国150余城市700余家医院 进行中项目超1700个 [68] 大分子和细胞基因治疗 - 2025H1收入2.11亿元略增 人员从2020年末128人增长至2025H1的752人 [70][73] - 宁波大分子CDMO平台近70000平方米 2024年二季度部分投入使用 2025H1通过全球大型制药企业GMP审计 [76][78] - 通过并购AccuGen、Absorption Systems、Allergan Biologics快速切入CGT赛道 收购金额合计2.88亿美元 [81] - 全球细胞基因治疗市场规模预计从2020年20.8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305.4亿美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71% [82][85]
锅圈(02517):再次回购彰显信心,重申推荐
东吴证券· 2025-09-26 04:3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核心观点 - 公司再次回购彰显信心 2025年9月25日公告拟使用最多1亿港元回购H股股份 2024年以来已发布3次回购公告 前两次已完成 [7] - 高度重视股东回报 2024年末分红2.0亿元 2025年中期分红1.9亿元 [7] - 乡镇开店策略契合下沉市场趋势 2025H1净开门店250家 其中乡镇门店净增270家 乡镇市场供给端竞争不充分 公司具备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 [7] - 草根调研显示乡镇单店模型优秀 加盟商意愿足 预计全年净增1000家门店计划可顺利落地 Q4旺季可兑现开店预期 [7] - 经营能力持续验证 同店营收年初至今保持正增长 亏损门店大幅转盈 [7] - 盈利水平在规模效应下充分释放 2025H1核心经营利润率达5.9% 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 销售净利率5.9% 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 [7] - 当前估值处于低位 对应2025年PE不足20倍 [7]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72.9/83.9/95.5亿元 同比增长13%/15%/14% [1][7]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5.0/5.8亿元 同比增长81%/19%/17% [1][7]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15/0.18/0.21元/股 [1][7] - 预计2025-2027年PE分别为19/16/14倍 [1][7] - 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稳定在22% [8] - 预计2025-2027年ROE分别为13.20%/13.57%/13.67% [8] 市场数据 - 当前收盘价3.19港元 [5] - 港股流通市值8,013.00百万港元 [5] - 市净率2.64倍 [5] - 一年股价波动区间1.65-6.09港元 [5] 基础财务数据 - 每股净资产1.10元 [6] - 资产负债率31.50% [6] - 总股本2,747.36百万股 [6] - 流通股本2,747.36百万股 [6]
华菱钢铁(000932):品类结构优化,盈利能力修复
华安证券· 2025-09-26 03:59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营收630.92亿元,同比下降16.93%,但归母净利润17.4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1.31% [4] - 单季度Q2营收328.63亿元,同比下降15.52%但环比增长8.71%,归母净利润11.86亿元,同比增长26.22%且环比大幅增长111.05% [4] - 产品结构优化推动盈利能力提升,高端品种钢销量占比达68.5%,同比提升3.9个百分点 [6] - 开发75个新产品,实现6个产品"国内首发"或"替代进口" [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板材收入290.8亿元(同比-13.84%),长材收入121.06亿元(同比-24.81%),钢管收入58.16亿元(同比-4.87%) [5] - 毛利率显著改善:板材毛利率13.65%(同比+2.67pcts)、长材毛利率5.45%(同比+3.81pcts)、钢管毛利率10.89%(同比+2.12pcts) [6]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66/40.84/44.46亿元,对应PE 13.54/10.83/9.94倍 [7][9] - 预计2025年营收1329.56亿元(同比-8.1%),2026年回升至1419.11亿元(同比+6.7%) [9] 运营数据 - 宽厚板/热轧/冷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3.7%/18.6%/13.9%,镀层钢板销量逆势增长19.3% [5] - 棒材/线材销量同比分别下降21.0%/15.6% [5] - 钢管销量87万吨(同比-4.4%),单价6685.5元/吨(同比-0.5%) [5] 估值指标 - 当前总市值442亿元,每股价格6.40元 [1] - 预测ROE持续改善:2025E 5.9%、2026E 7.0%、2027E 7.2% [9] - P/B倍数预计从2025年0.79倍降至2027年0.72倍 [9]
恒瑞医药(600276):深度研究报告系列—:创新与国际化赋能,国产创新龙头渐入佳境
华创证券· 2025-09-26 03:20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强推"评级 目标价100.4元 当前价72.27元[1][2][9] 核心观点 - 恒瑞医药作为国产创新药龙头 通过创新与国际化双轮驱动 正从国内头部药企向全球一线药企迈进[1][6][13] - 仿制药集采冲击高峰已过 存量品种风险基本出清 制剂出口业务成为新增长点[6][8][42] - 创新药管线进入收获期 2021-2024年获批11款新药 2025-2027年创新药收入复合增速超20%[6][8][60] - 国际化进程加速 海外启动20项临床试验 对外授权成为常态化业务 2025年授权收入预计61.1亿元[6][8][9] 财务表现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45.73亿元、377.35亿元、433.14亿元 同比增长23.5%、9.1%、14.8%[2][9]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9.99亿元、111.09亿元、128.21亿元 同比增长57.8%、11.1%、15.4%[2][9] -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8倍、43倍、37倍[2][9] 业务分析 仿制药业务 - 仿制药集采影响大幅减弱 2023-2024年国采影响分别为16.1亿元和8.4亿元[42] - 仅七氟烷和碘佛醇两款产品存在国采风险 2024年收入分别为14.77亿元和19.93亿元[42][44] - 制剂出口业务已进入40多个国家 2024年在美国获批3款首仿药包括白蛋白紫杉醇[48][51] 创新药业务 - 创新药收入占比从2022年38%提升至2024年46% 仍低于海外MNC超90%的水平[15] - 2024年在肿瘤、代谢和心血管、免疫和呼吸系统、神经科学领域市占率分别为5.6%、0.6%、0.6%、2.3%[22][23] - 员工持股目标2025-2027年创新药收入分别达到153亿元、192亿元、240亿元[6][8][61] 研发平台 - 拥有HRMAP ADC平台、HOT-Ig及HART-IgG双抗平台等集成化研发平台[34] - ADC平台已有超过10种分子进入临床阶段 SHR-A1811有9个适应症获突破性疗法认定[35][93] - 2024年招募近20000名参与者参加临床研究 具备强大的端到端临床开发能力[39] 重点产品管线 肿瘤领域 - 卡瑞利珠单抗已获批10个适应症 2024年销售额19.8亿元[69][73] - SHR-1701(PD-L1/TGF-β双抗)全球进度第一 已递交G/GEJA一线治疗上市申请[80][87] - SHR-A1811(HER2 ADC)2025年5月获批上市 ORR达73% mPFS达11.5个月[92][96] - SHR-A1904(CLDN18.2 ADC)III期临床进行中 I期临床ORR为35.1%[101][103] 代谢和心血管领域 - GLP-1产品组合包括HRS-7535(口服小分子)、HRS9531(GLP-1/GIP双靶)、HRS-4729(三靶点)[109][110] - 2024年5月将GLP-1产品组合授权给Kailera Therapeutics 首付款和里程碑款达59.25亿美元[110] 国际化进展 - 截至2025年中报已在海外启动20项临床试验[6][8] - 创新药对外授权成为常态化业务 2025年上半年已确认授权收入19.5亿元[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