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置换债是否会在Q4提前发行、有何影响?
信达证券· 2025-09-14 12:0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本周央行OMO净投放,资金面先收敛后转松,反映央行维持宽松态度不变;预计9月政府债发行和净融资规模,2026年2万亿置换债不一定Q4提前发行;下周资金面临多重扰动但波动概率有限;存单市场利率上行、净偿还,供需指数有变化;票据利率走势分化;债券市场偏弱,不同机构对债券增持或减持意愿有别 [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货币市场 1.1 本周资金面回顾 - 央行OMO净投放1961亿,将开展6000亿6M买断式逆回购,全月净投放3000亿;上半周资金收敛,DR001一度升至1.43%,周三后转松重回1.4%下方 [7] - 质押式回购成交量较上周高位回落但日均成交上升,整体规模上半周降下半周升;大行等机构净融出有变化,资金缺口指数先升后降 [17] - 上半周资金收敛或因外生因素及央行容忍度提升,DR001超1.4%后OMO放量,9月DR001与8月相当,反映央行维持宽松态度 [19] - 8月M1上升、居民和非银存款变化引发担忧,但M1升幅收窄,非银存款上升原因难细分,存款搬家或为结果非原因,无需过度关注 [21] 1.2 下周资金展望 - 国债缴款规模预计3920亿,2025年累计发行各类债券有数据;下周10个地区地方债发行1885亿,实际缴款1902亿,政府债净缴款规模升至4025亿 [22] - 下调9月国债发行规模预测至1.49万亿,预计净融资约7300亿;维持9月地方债发行9000亿、净融资4900亿预测,预计9月政府债发行约2.39万亿、净融资约1.22万亿 [33] - 财政部表述引发2026年2万亿置换债Q4提前发行猜测,但2024年已下达额度,新增限额或指8000亿化债部分,提前下达是惯例,不一定Q4发行 [40] - 若无新增额度,Q4每月政府债净融资约6335亿,低于前三季度和23、24年Q4,但高于2023前年份均值;政府债使用进度滞后,8月支出慢,除非9月财政存款大降,否则不将Q4置换债提前发行作基准预期,即便提前发行对流动性影响可控 [44] - 下周逆回购到期规模上升,政府债净缴款增加,周一为缴税和缴准日,北交所新股发行或影响交易所资金价格;但买断式回购投放有对冲,资金价格大幅波动概率有限,DR001或不持续高于1.4% [45] 二、同业存单 - 1Y期Shibor利率上行0.7BP至1.67%,1年期AAA级同业存单二级利率上行0.5BP至1.67% [45][47] - 同业存单发行规模上升但到期规模升幅更大,转为净偿还4241亿;国有行等银行净融资为负;1Y期存单发行占比升至15%,3M期最高为34%;下周存单到期规模约8941亿,较本周降3157亿 [49] - 各类银行存单发行成功率较上周下降,国有行偏低,其余在近年均值附近;城商行 - 股份行1Y存单发行利差走阔 [50] - 存单供需相对强弱指数震荡上升,周五升至36.4%;货基等机构对存单需求有变化;分期限看,1M和1Y供需指数下降,3M、6M、9M上升 [59] 三、票据市场 本周票据利率走势分化,3M期国股票据利率环比下行3BP至1.15%,6M期环比上行6BP至0.79% [64] 四、债券交易情绪跟踪 - 本周债券市场偏弱,曲线趋陡化上行,二永利差走阔 [66] - 大行对债券增持意愿大幅上升,对存单和长端国债等有不同增持或减持倾向;交易型机构对债券倾向减持,不同交易型机构对不同债券有不同操作;配置型机构对债券增持意愿明显上升 [66]
信用分析周报:博弈调整之后的信用补涨机会-20250914
华源证券· 2025-09-14 11:27
证券研究报告 固收定期报告 hyzqdatemark 2025 年 09 月 14 日 博弈调整之后的信用补涨机会 ——信用分析周报(2025/9/8-2025/9/12) 投资要点: 本周(9/8-9/12)市场概览: 1)一级市场:本周传统信用债发行量、净融资额环比上周均有所增加,偿还量环比 上周有所减少;资产支持证券净融资额环比上周增加 125 亿元;本周 AA+城投债、 AAA 金融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上升超 20BP,AA+产业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上行 11BP,其余不同评级不同券种的发行成本较上周波动不超过 10BP。 联系人 2)二级市场:本周信用债成交量环比上周增加 1106 亿元;换手率方面,本周城投 债换手率较上周有所下降,其他品种换手率较上周环比上升。或受基金赎回费新规 等影响,本周信用债收益率整体跟随利率债出现不同幅度调整,7Y 以上的长端调整 幅度达 6-9BP。总体来看,本周 AA+电子、钢铁行业信用利差大幅收窄,其余不同 行业不同评级的信用利差波动幅度均不超过 5BP。具体来看,本周 AA+电子、钢铁 行业信用利差较上周分别收窄 18BP、20BP,除此以外,其余各行业各评级的债券 ...
债市机构行为周报(9月第2周):曲线陡峭化后有哪些交易机会?-20250914
华安证券· 2025-09-14 11:2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利率的交易机会来自长端,资金宽松下信用的抗跌可能延续 [2] - 6月以来利率曲线持续陡峭化,曲线走陡更多取决于长端利率表现,区间震荡概率大 [2][3] - 债市回调后仍有做多机会,10Y、30Y期限利率债适合日内交易,可关注高票息地方债利差压缩机会,资金面宽松下信用债更抗跌 [4][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机构行为点评 - 6月以来利率曲线持续陡峭化,10年与1年国债利差从20bp走扩至43bp,期限利差处于近3年偏中性分位点,部分时点到期收益率或有一次性跳升 [11] - 本轮曲线走陡短端维持稳定,1Y国债到期收益率保持在1.40%,原因是资金面稳定和大行持续买入短债 [3][11] - 长端利率是曲线走陡自变量,10Y、30Y利率债成交量放大,多空博弈激烈,后续曲线陡峭或平坦取决于长端利率,区间震荡概率大 [3][12] 收益曲线 - 国债和国开债收益率整体上行,国债1Y收益率变动不足1bp,3Y上行1bp等;国开债1Y上行4bp,3Y上行6bp等 [13] 期限利差 - 国债息差倒挂加深,期限利差整体走阔,如1Y - DR001息差倒挂加深3bp等;国开债息差走势分化,期限利短中端走阔,长端收窄,如1Y - DR001息差倒挂加深约2bp等 [18][19] 债市杠杆与资金面 - 杠杆率降至107.03%,9月12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余额约11.45万亿元,较上周五下降0.29万亿元 [22][24] - 本周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额7.5万亿元,日均隔夜占比88.43%,较上周下降0.18万亿元,隔夜成交占比环比上升0.08pct [28][29] - 银行融出先升后降,9月12日大行与政策行资金净融出4.31万亿元等;DR007震荡上升,R007震荡下降,1YFR007和5YFR007先升后降 [33][34] 中长期债券型基金久期 - 久期中位数降至2.68年(去杠杆)、2.78年(含杠杆),9月12日久期中位数(去杠杆)较上周五下降0.08年 [44] - 利率债基久期降至3.67年,信用债基久期降至2.48年(含杠杆) [47] 类属策略比价 - 中美利差短端收窄,长端走阔,1Y收窄1bp,10Y走阔8bp等 [53] - 隐含税率整体走阔,国开 - 国债利差1Y走阔3bp,3Y走阔5bp等 [54] 债券借贷余额变化 - 9月12日,10Y国债活跃券、10Y国开债活跃券、30Y国债活跃券借贷集中度上升,10Y国债次活跃券、10Y国开债次活跃券借贷集中度下降,大行和券商下降,中小行和其他机构上升 [58]
固定收益定期:超涨已消化,静待债复归
国盛证券· 2025-09-14 10:1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债市年初超涨已消化,但修复非立即到来,或在震荡中渐进式修复,建议哑铃型操作,1.8%以上10年国债有配置价值,长债利率4季度中后段或更顺畅下行,年内有望创新低 [6][20] 各部分总结 本周债券利率情况 - 本周各期限债券利率显著攀升,10年和30年国债活跃券较上周分别上升2.5bps和5.5bps至1.79%和2.08%,10年国债活跃券一度突破1.8%;存单和信用利率也上升,1年AAA存单利率升1.1bps至1.68%,3年和5年AAA - 二级资本债利率大幅飙升10.0bps和9.7bps至2.02%和2.14% [1][9] 今年债市情况及超涨原因 - 今年前三个季度债市震荡调整,难获稳定收益,虽受基本面、大行抛券、反内卷政策、股市走强、公募费率新规等影响,但主因年初利率超涨透支后续空间 [1][9] - 从资本回报率看,利率处下行趋势,2010年以来企业回报率下降,EBIT/总资产从2010年的10.4%降至今年的4.4%,年均降幅40bps左右,贷款利率自2011年起年均下行30bps,与债券利率走势一致,年初债市超涨,去年10月到今年1月10年国债利率累计下行56bps,导致债市性价比下降和持续震荡 [2][10] 年初以来利率超涨被消化的依据 - 趋势上,若10债利率每年降30bps左右,今年上半年债市超涨,到9月10年国债利率对应1.8%左右,与目前水平一致,超涨部分基本消化 [3][11] - IRS隐含的降息预期不再包含降息预期,货币宽松预期基本消化,2025年开年市场对降息预期高,IRS - FR007利差一度走阔至50bp左右,8月5日以来FR007 - IRS(MA20)利差持续为正 [3][13] - 期限利差角度,年初长债超涨和资金收紧使曲线倒挂,存单与资金、10年与1年存单利差深度倒挂,如今曲线回归正常,1年存单和R007(20D MA)利差扩大到16.2bps,高于2024年均值,10年国债和1年AAA存单利差达17.3bps,与2024年均值接近,短端流动性有望保护长债 [4][16] - 从资金和基本面可解释角度,用GDP增速等对10年期国债利率拟合,今年上半年利率超涨至拟合值下一个标准差以下,三季度调整后回到波动范围内,利率进入基本面可解释区间 [5][17] 债市修复面临的扰动因素 - 股市走势不确定,非银有仓位时,股市快速上涨或冲击债市;公募费率新规、季末资金冲击及9、10月债市季节性偏弱等因素,或短期影响债市,使修复延迟 [5][19][20]
周观:公募销售费用新规下的债市(2025年第36期)
东吴证券· 2025-09-14 10:01
证券研究报告·固定收益·固收周报 固收周报 20250914 周观:公募销售费用新规下的债市(2025 年 第 36 期) [Table_Summary] [Table_Summary] 观点 ◼ 《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出台后, 哪种债基受影响的程度或最大?本周(2025.9.8-2025.9.12),10 年期国 债活跃券收益率从上周五的 1.7675%上行 2.2bp 至 1.7895%。周度复盘: 周一(9.8),受深圳调整限购措施,以及《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 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提高短时间赎回费用的影响,利率出现 明显上行。随后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显示 2025 年 8 月,出口金额当月同 比 4.4%,较上月下降 2.8 个百分点;进口金额当月同比 1.3%,较上月 下降 2.8 个百分点,收益率小幅下行,全天 10 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 上行 1.65bp。周二(9.9),早盘市场情绪有所回暖,利率小幅下行。随 后指数债基被大量赎回,叠加对于基金投资债券免税政策取消的情绪令 债市再度承压,全天 10 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上行 1.1bp。周三(9.10), ...
海外债市系列之七:海外央行购债史:欧洲央行篇
国信证券· 2025-09-14 08: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海外央行购债史》系列剖析日本央行、美联储和欧洲央行购债政策,三者在方式、实施时机和规模上有相似和差异:日本央行和美联储购债政策从传统工具转向创新,欧央行大规模购债较晚;三者购债政策都一波三折,日本央行退出谨慎滞后,美联储政策周期转换灵活,欧央行政策转向迟缓;购债规模巨大,日本央行扩张更激进;美联储和欧央行购债品类更多;日本央行YCC政策使购债政策进入新阶段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第一阶段(2009年 - 2010年):次贷危机的首次尝试 - 宏观背景与购债政策目标:2008年金融危机后,欧元区银行体系流动性危机,担保债券市场流动性恶化,欧央行推出担保债券购买计划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改善银行融资条件 [14][15] - 购债方式:2009年7月起,欧央行一、二级市场持续小规模买入600亿欧元欧元区银行发行的资产担保债券,至2010年6月30日,CBPP1持有证券最大值611.4亿欧元 [16] - 债券市场影响分析:担保债券购买计划提振了担保债券市场,降低银行发行有担保债券的收益率和利差,增强融资能力,但对整体债券市场和经济影响温和,购债操作处于初步尝试阶段,对债券市场利率影响间接、有限 [17] 第二阶段(2010年 - 2012年):欧债危机下的应急 - 宏观背景与购债政策目标:希腊债务危机使恐慌蔓延至外围国家,主权债券遭抛售,收益率飙升,金融市场动荡,欧央行启动“证券市场计划”应对市场流动性和融资问题,恢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21][22] - 购债方式:证券市场计划在二级市场购买欧元区公共和私人部门债券,未披露数量、时间框架和目标水平,购买对象从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扩展至意大利和西班牙,欧央行通过定期存款操作吸收购债注入的流动性;2011年10月6日,推出第二轮担保债券购买计划,规模400亿欧元,最终仅购买164亿欧元,于2012年10月结束;2012年9月6日,“直接货币交易”计划推出,承诺必要时在二级市场无限量购买1 - 3年期政府债券,但前提是该国接受严格宏观经济调整计划,该计划未真正启动购买 [23][24] - 债券市场影响分析:证券市场计划公布后短期内提振债券市场,降低外围国家国债收益率,但随着经济复苏乏力,作用递减;“直接货币交易”计划有“公告效应”,宣布后西班牙和意大利债券收益率大幅下降并持续走低 [25] 第三阶段(2013年 - 2018年):持续低通胀下全面量化宽松 - 宏观背景与购债政策目标:欧债危机后,欧元区经济缓慢复苏但通胀低迷,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高,货币政策传导受限,欧央行引入负利率政策,后通过资产购买扩大货币宽松规模,先后启动第三轮担保债券购买计划、资产支持证券购买计划和扩大版资产购买计划 [30][31] - 购债方式:2014年10月20日启动第三轮担保债券购买计划,从一、二级市场购买符合条件的欧元区担保债券,截至2018年12月末,持有规模2702亿欧元;2014年11月21日推出资产支持证券购买计划,购买符合特定条件的资产支持证券,截至2018年12月末,持有规模276亿欧元;2015年1月22日宣布扩大版资产购买计划,由多个子计划组成,公共部门购买计划是主力,购买量占近80%,2016年4月启动企业债券购买计划,截至2018年12月末,持有规模1806亿欧元;2016年12月起逐步缩减资产购买计划月度购债规模,2018年12月13日结束净资产购买操作,累计净购买规模约2.65万亿欧元 [32][33][35] - 债券市场影响分析:欧央行大规模购债使欧元区各国长期国债收益率显著走低,边缘国家与核心国家利差总体收窄 [39] 第四阶段(2019 - 2023):疫情冲击与紧急购债计划 - 宏观背景与购债政策目标:2019年经济下行,通胀不足,欧央行重启量化宽松;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欧央行启动“疫情紧急购债计划”稳定金融市场,支持经济复苏 [41][42] - 购债方式:2019年11月起实施每月200亿欧元资产购买计划,2020年3月宣布额外增加1200亿欧元购买规模,使每月购买规模提升至320亿欧元;2020年3月18日启动“疫情紧急购债计划”,初始规模7500亿欧元,后多次扩大规模至1.85万亿欧元,该计划涵盖私人和公共部门证券,购买中暂时放弃“资本额比重”约束,净买入操作持续到2022年3月底,累计购买约1.71万亿欧元资产;2022年3月PEPP结束净买入操作,6月宣布7月1日起停止APP净购买,7月27日加息 [43][45][50] - 债券市场影响分析:“疫情紧急购债计划”缓解市场恐慌情绪,稳定投资者信心,平复金融市场过度波动,执行及扩规模期间,欧洲10年期债券收益率中枢下移,后期购买速度放缓,债市收益率总体上行 [52] 海外央行购债的总结与启示 - 购债政策转变:日本央行和美联储购债政策从传统工具转向创新,欧央行大规模购债较晚 [1][53] - 政策波折:美联储、欧央行和日本央行购债政策一波三折,日本央行退出谨慎滞后,美联储政策周期转换灵活,欧央行政策转向迟缓 [2][54] - 购债规模:美、日、欧央行购债规模庞大,日本央行扩张更激进 [3][54][56] - 购债品类:美联储和欧央行购债品类更多,日本央行还购买股票ETF和J - Reits [3][57] - 政策新阶段:日本央行YCC政策使购债政策进入新阶段 [3][57]
超长债周报:6月社融同比转为回落,超长债量升价跌-20250914
国信证券· 2025-09-14 07:5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周基金销售费用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致部分债券基金赎回量增加,债市负反馈,8月通胀低迷、金融数据偏弱、资金面边际收紧,央行进行6000亿6个月买断式逆回购,全周超长债大跌、周五小幅反弹,交投活跃度回升,期限利差走阔、品种利差缩窄 [1][11] - 30年国债和10年国债利差、20年国开债和20年国债利差均处历史偏低位置,7月经济有下行压力,7月国内GDP同比增速约4.3%较上半年大幅下滑,8月CPI为 -0.4%、PPI -2.9%通缩风险依存,债市下跌短债平稳、期限利差拉大,调整因2024年期待落空和宏观叙事变化,预计债市交易主线转向基本面,短期有望超跌反弹 [2][3][12] 各目录总结 超长债复盘 - 上周基金销售费用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使部分债券基金赎回量增加,债市负反馈,8月通胀低迷、金融数据偏弱、资金面边际收紧,央行进行6000亿6个月买断式逆回购,全周超长债大跌、周五小幅反弹,交投活跃度小幅回升且活跃,期限利差走阔、品种利差缩窄 [1][11] 超长债投资展望 - 30年国债方面,截至9月12日,30年国债和10年国债利差32BP处于历史偏低水平,7月经济有下行压力,7月国内GDP同比增速约4.3%较上半年大幅下滑,8月CPI为 -0.4%、PPI -2.9%通缩风险依存,债市下跌短债平稳、期限利差拉大,调整因2024年期待落空和宏观叙事变化,预计债市交易主线转向基本面,短期有望超跌反弹 [2][12] - 20年国开债方面,截至9月12日,20年国开债和20年国债利差4BP处于历史极低位置,7月经济有下行压力,7月国内GDP同比增速约4.3%较上半年大幅下滑,8月CPI为 -0.4%、PPI -2.9%通缩风险依存,债市下跌短债平稳、期限利差拉大,调整因2024年期待落空和宏观叙事变化,预计债市交易主线转向基本面,短期有望超跌反弹 [3][13] 超长债基本概况 - 存量超长债余额超23.3万亿,截至8月31日,剩余期限超14年的超长债233878亿(不含资产支持证券和项目收益票据),占全部债券余额14.9% [14] - 地方政府债和国债是主要品种,国债62973亿占比26.9%,地方政府债157431亿占比67.3%等 [14] - 30年品种占比最高,14 - 18年(含)共61096亿占比26.1%,18 - 25年(含)共64199亿占比27.4%等 [14] 一级市场 每周发行 - 上周(2025.9.8 - 2025.9.12)超长债发行量大增,共发行2006亿元,较上上周大幅上升 [19] - 分品种,国债350亿,地方政府债1456亿等 [19] - 分期限,15年的14亿,20年的446亿等 [19] 本周待发 - 本周已公布超长债发行计划共2242亿,超长国债1170亿,超长地方政府债972亿,超长金融债100亿 [21] 二级市场 成交量 - 上周超长债交投活跃,成交额12793亿,占全部债券成交额比重14.6% [24] - 分品种,超长期国债成交额10486亿,占全部国债成交额比重41.9%等 [24] - 上周超长债交投活跃度小幅上升,成交额增加2385亿,占比增加0.2%,其中超长国债成交额增加1836亿等 [25] 收益率 - 上周基金销售费用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使部分债券基金赎回量增加,债市负反馈,8月通胀低迷、金融数据偏弱、资金面边际收紧,央行进行6000亿6个月买断式逆回购,全周超长债大跌、周五小幅反弹 [1][33] - 国债方面,15年、20年、30年和50年收益率分别变动9BP、8BP、7BP和8BP至2.07%、2.18%、2.18%和2.22%等 [33] - 代表性个券,上周30年国债活跃券25特别国债02收益率变动5.15BP至2.08%,20年国开债活跃券21国开20收益率变动9.25BP至2.17% [35] 利差分析 - 期限利差,上周超长债期限利差走阔、绝对水平偏低,标杆的国债30年 - 10年利差为32BP,较上上周变动4BP,处2010年以来14%分位数 [40] - 品种利差,上周超长债品种利差缩窄、绝对水平偏低,标杆的20年国开债和国债利差为4BP,20年铁道债和国债利差为8BP,分别较上上周变动0BP和 -3BP,处2010年以来6%分位数和5%分位数 [46] 30年国债期货 - 上周30年国债期货主力品种TL2512收115.27元,减幅0.93%,全部成交量41.70万手( -355481手),持仓量16.06万手(17947手),成交量较上上周大幅下降,持仓量小幅上升 [51]
固收周度点评:风浪未平,留一份谨慎-20250914
天风证券· 2025-09-14 07: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债市调整风险或未完全释放,超长债利率或未达顶部,其上行压力会传导至其余期限,建议控制组合仓位和久期,避免过早乐观 [4][3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债市行情回顾:利率再“寻顶” - 前半周债市悲观情绪在基金费率调整催化下蔓延,10Y 期国债利率突破 1.80%;后半周对央行重启买债期待升温,利率有所修复 [1][6] - 周一债市对费率调整征求意见稿快速定价,曲线陡峭化上行,10Y、30Y 国债活跃券利率分别上行 1.65BP、2.05BP [6] - 周二债市情绪脆弱,混合型债基赎回担忧驱动下跌,10Y、30Y 国债活跃券利率分别上行 1.10BP、2.20BP [7] - 周三债市跌幅加大,利率上破关键点位,10Y、30Y 国债活跃券利率分别上行 2.00BP、2.30BP [7] - 周四债市止跌回暖,仅超长债利率小幅上行,10Y 国债活跃券利率下行 1.75BP,30Y 上行 0.40BP [8] - 周五债市继续修复,超长端修复幅度更大,10Y、30Y 国债活跃券利率分别下行 0.80BP、1.80BP [8] - 全周与 9 月 5 日相比,至 9 月 12 日 1Y、5Y、10Y、30Y 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分别上行 0.4BP、0.2BP、4.1BP、7.2BP [8] 跌势为何加深?承接力量难抵交易盘抛压 - 关键原因是配置盘承接能力有限,交易盘有抛售空间和诱因 [2][15] - 大行持续承接超长期政府债后或面临利率风险指标考核压力,制约二级市场承接能力 [2][15] - 城农商行部分机构 OCI 账户积累浮亏,保险负债端扩容速度放缓,8 - 9 月超长债密集发行,配置盘减少二级市场参与 [3][16] - 基金情绪受费率调整冲击,8 月末拉久期抢跑使基金有调仓空间,引发债基赎回担忧,抛盘压力释放 [3][27] 向后看,风浪尚未平,超长债利率不言顶 - 超长债供需错配问题持续,短期内难缓解,即使央行四季度重启国债买卖,操作标的预计非长债超长债,需关注季末大行卖长债超长债应对考核 [4][33] - 存款搬家进行中,四季度或加速,8 月非银存款超季节性增加 1.18 万亿元,居民新增存款仅 1100 亿元,关注高息存款到期情况 [34] - 四季度银行卖出老券兑现浮盈需求或更大,去年末快牛行情致利润高基数,且有改善全年指标需求 [4][39]
海外利率周报20250914:通胀符合预期,长短端交易模式分化-20250914
民生证券· 2025-09-14 05:5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本周美国就业市场走弱,PPI环比意外下降,核心CPI维持高位,整体CPI超预期上行,EIA原油库存超预期增长;美债长短端交易模式分化,日债平稳,鹰派信号下德债上行;除俄罗斯外全球主要股指整体普遍上涨,大宗中加密货币与贵金属领涨、部分工业品承压,外汇中欧日货币兑人民币上涨、美及多数亚洲货币兑人民币呈小幅涨跌态势、卢布兑人民币跌幅显著 [1][2][3][4][22][23][24][2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海外宏观利率回顾 宏观经济指标点评 - 就业:本周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增2.7万人达26.3万人,为2021年10月以来最高值,高于市场预期,与此前非农、就业率等走弱相互印证,展现就业市场疲态 [1][12] - 通胀:美国8月PPI环比下跌0.1%,远低于预期,为四个月来首次下降,服务成本下降0.2%为4月以来最大跌幅;核心CPI环比上涨0.3%、同比保持3.1%,均与7月持平且符合预期;整体CPI环比上涨0.4%、同比加速至2.9%,均超预期 [2][13] - 景气指数:美国当周EIA原油库存增加3.939百万桶,库存总数达4.246亿桶,未按预期减少且较前值大幅增长 [3][14] 主要海外市场利率回顾 - 美国:本周美债1年期、10年期利率分别波动+1bp、 -4bp至3.66%、4.06%,整体平稳,10年期围绕4.05%波动;周一因非农下修利率下行,后半周因PPI、CPI等数据利率上行;市场预期9月会议25bp降息,全年3次降息;长端围绕衰退叙事交易,短端围绕降息预期交易,出现分化,长端对通胀数据上行相对不敏感;9月11日CPI数据发布后,2年期、10年期、30年期利率有相应变动 [4][15] - 拍卖:3年期美国票据、10年期美国票据拍卖需求强劲旺盛,30年期美国国债拍卖需求相对稳健,各期限投标倍数均高于前值,尾差低于前值 [5][16] - 欧日:本周日债1年期、10年期利率分别波动+0.9bp、 +0.4bp至0.70%、1.59%;德债2年期、10年期利率分别波动+6.00bp、 -1.00bp至2.02%、2.70%;9月11日欧洲央行按兵不动、行长释放鹰派信号,欧债短端上行,9月12日德债收益率继续走高 [5][22] 其他大类资产点评 - 权益:本周全球主要股指整体普遍上涨,仅俄罗斯市场下跌,韩国、日本、香港表现最强,美国、法国等保持温和上涨,除俄罗斯外各大市场处在70%以上历史分位水平 [23] - 大宗:本周大宗产品表现分化,比特币大涨4.87%,伦敦银、伦敦金等贵金属走强,基本金属中LME铝铜表现突出,农产品整体偏强,能源方面布伦特原油上涨,部分品种承压回落,如生猪指数、黑色系、化工品等 [24] - 外汇:本周不同货币兑人民币表现分化,卢布兑人民币跌幅显著,瑞士法郎领涨,英镑、欧元、日元也实现上涨,港元、美元等有不同程度下跌,从2019年至今分位数看,瑞士法郎、英镑、欧元处于较高分位 [25] 市场跟踪 包含本周全球主要经济体国债利率涨跌幅、全球主要股指涨跌幅、主要大宗涨跌幅、全球主要外汇涨跌幅(兑人民币)等图表,以及美国、日本、欧元区最新经济数据面板和相关收益率曲线、CPI同比变化、PMI走势等图表 [32][36][38][39][42][49][54]
强赎触发频繁,博弈收益可观
东方证券· 2025-09-14 05: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转债市场呈现“强赎触发潮”与“不行权”并存现象,2025年前三季度触发强赎数量远高于2024年全年,三季度不强赎占比将近八成[5] - 大量转债满足强赎价格条件且数量处近几年高点,若权益维持当前点位,后续强赎条款触发频率仍将保持当前水准,潜在强赎再触发数量和不强赎比例提升为强赎条款博弈创造空间[5] - 强赎博弈可行,事前可根据转债剩余期限、公司资产负债状况、前期是否下修等因素预判强赎意愿,最佳参与时间点为公告的T - 1日,最佳卖出时间点为T + 3日,23年至25年8月期间放弃强赎的转债案例能获6.27%的估值提升和6.77%的平均收益,4天综合胜率为67.4%,T + 1日胜率最高达71.5%[5][34] 各部分总结 强赎条款再理解 - 强赎条款即有条件赎回条款,促使债权人尽快转股,缩短可转债存续期限,是对发行人的保护条款,多数转债通过强赎使持有人短期内转股实现退市[8] - 过去两年正股市场低迷,多数转债难触及强赎,存量券寿命缩减,发行人偿债风险担忧上升,强赎意愿理论上提高,无法促成强赎最终到期还款是发行人不愿看到的结局,对后续股价没自信的发行人有机会赎回时行权概率更大[9] - 强赎能迫使投资者转股,避免利息和本金兑付,降低公司资产负债率,还能抑制市场过度投机,使价格向价值靠拢[12] - 强赎博弈本质是对发行人行为预判及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发行人面临转债触发强赎需考虑多方面问题,强赎好处有节省财务成本、降低资产负债率、增厚当年收益等;顾虑有对正股稀释、占用企业资金、影响投资者情绪、降低市场热度等[13][14] 权益走强背景下强赎触发加速 - 2025年权益市场回暖推动正股价格上涨,触发强赎条款的转债数量激增,前三季度达122次,远高于2024年全年的107次,三季度不强赎占比将近八成,不强赎比例提升为强赎条款博弈创造空间[15] - 当前大量转债满足强赎价格条件且数量处近几年高点,不强赎公告中重新计数时长缩短,若权益维持当前点位,后续强赎条款触发频率将保持当前水准,8月满足强赎价格条件的转债数量达125只,9月初降至110只,2023年以来触发案例中规定3个月后重新计数的占比53.4%,25年以来选择3个月的案例提高到68.0%[18] - 正股价格接近强赎价时转股溢价率逐渐压缩,与正股上行速度正相关,市场对强赎预期越强,压缩程度越大;发行人放弃强赎,转债期权价值确定,估值走高;执行强赎的转债公告前4个交易日转股溢价率压缩至1%附近后归零,正式公告后可能出现负溢价,不强赎的转债溢价率压缩至4%附近停止下行,公告后3个交易日内反弹至9%左右;25年以来公告日前后转债价格涨幅显著,T - 1到T + 3日有10元左右收益,24年收益仅1元左右,转债价格变化受转股溢价率和权益市场环境影响,溢价率走高时博弈强赎优势显著[20][21] - 强赎博弈可行,可根据转债剩余期限、公司资产负债状况、前期是否下修等因素预判强赎意愿,最佳参与时间点为公告的T - 1日,最佳卖出时间点为T + 3日,23年至25年8月期间放弃强赎的转债案例能获平均6.27%的估值提升和6.77%的收益,4天综合胜率为67.4%,T + 1日胜率最高达71.5%,公告日前转股溢价率水平可作为判断转债强赎与否的参考因素[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