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证券
icon
搜索文档
证券公司2025年分类评价结果公布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20:45
● 本报记者 昝秀丽 证监会近日向证券公司通报了2025年分类评价结果。全行业参评公司共107家(母子公司合并评价), 其中评价结果为A类的公司53家,B类公司43家,C类公司11家。A类公司中,AA级公司14家。近年 来,证券公司各类别的数量总体保持稳定,A、B、C类公司数量占比分别约为50%、40%、10%,AA级 公司在A类公司中占比约为25%。 今年8月,证监会修订发布《证券公司分类评价规定》,进一步完善分类评价制度体系,突出了促进证 券公司功能发挥、引导证券公司聚焦高质量发展、鼓励中小机构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等鲜明导向。 下一步,相关部门将重点做好2025年证券公司分类评价工作的解读,通过编发监管动态、专题培训等多 种方式,引导行业准确理解监管导向和重点要求,提升评价标准的透明度、导向性和公平性,充分发挥 好分类评价"指挥棒"的机制作用。(下转A02版) (上接A01版)证券公司分类评价每年进行一次,评价期为上一年度5月1日至本年度4月30日,按照证 券公司自评、证监局初审、证监会复核的程序进行。分类评价结果主要供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证券行 业自律组织、证监会授权的单位使用,证券公司不得将分类评价结 ...
证券公司2025年分类评价结果出炉
证券时报· 2025-09-28 18:25
一年一度的证券公司分类评价结果出炉。 证监会近日向证券公司通报了2025年分类评价结果。目前,全行业参评公司共107家(母子公司合并评 价),评价结果为A类公司53家,B类公司43家,C类公司11家。A类公司中,AA级公司14家。 分类评价制度已经成为证券公司监管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之一,是传递监管导向、发挥监管"指挥棒"作用 的重要途径,在有效实施审慎监管、提高监管效能,引导证券公司强化合规风控、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 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接近监管层的相关人士介绍,本年度的证券公司分类评价以今年8月修订后的《证 券公司分类评价规定》(以下简称《评价规定》)为依据,平稳落实了各项新规定和新指标。 AA级公司在A类公司中 占比总体平稳 分类评价工作并非一成不变,监管部门始终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和行业发展实际,动态调整影响分类评价 结果的评价项目,引导证券公司在功能发挥、专业能力提升方面下功夫。 在引导证券公司维护市场稳定健康运行、服务中长期资金入市方面,一是增设互换便利相关工作专项指 标,对积极参与的证券公司予以加分,新增证券公司自营投资权益类资产的业务发展加分指标,此外还 延续了上市证券公司积极回购股份、现金分红等专项指标 ...
构建多维支撑体系 第一创业打造科技金融北京样本
证券时报· 2025-09-28 18:25
公司战略规划 - 将金融"五篇大文章"纳入2025-2027年战略发展规划 深化战略执行 强化金融强国和金融为民定位 服务实体经济[3] - 通过组织架构构建多维支撑体系 系统落实"五篇大文章"要求[3] 科技金融布局 - 投行业务重点服务"专精特新"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 提供全链条综合金融服务[3] - 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加强产业链研究 把握新质生产力方向 优化项目储备[3] - 投行已储备数十家科技型企业项目资源 覆盖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军工、人工智能等产业[5] - 构建三维研判体系(内部专业研判+外部资源联动+第三方辅助)解决硬科技企业识别难题[5] 普惠金融举措 - 投行业务加强北交所优质创新型中小企业项目储备 推动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等创新品种发行[3] - 资管业务提升投研水平 优化多资产多策略产品布局[3] - 经纪业务重点推进买方投顾驱动的财富管理转型[3] 绿色金融发展 - 投行业务大力发展绿色债券等创新债券品种[3] - 资管业务推进ESG投资理念及策略在资管产品中的应用[3] 养老与数字金融 - 经纪业务持续完善养老产品布局[4] - 探索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在客户服务、业务创新、合规风控和内部运营提效等领域的应用[4] 债券业务表现 - 2023年和2024年科创债承销规模均保持行业前15名[7] - 2024年上半年科创债主承销规模进入全行业前10名[7] - 助力9家北京国企发行22只科创债 募资总额301亿元[7] REITs业务突破 - 2024年7月首农产业园公募REIT在上交所上市 发行规模36.85亿元[7] - 国内首个聚焦"总部经济"的科创产业园REITs 由三元牛奶厂旧址改造升级而成[7] 股东协同效应 - 与大股东北京国管下属多只基金及地方国资基金、市场头部机构深度合作 共同研判中小企业科创属性[6] - 整合北京国资体系内资源 构建"战略客户+业务条线"协同机制 提升对北京国企金融服务效能[8] - 北京国管构建FOF、VC、PE一体化市场化基金体系 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资金支持[8] 业务实践案例 - 聚焦北交所为北京国资系统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上市辅导、保荐承销等综合服务[8] - 通过并购重组提供全流程服务 推动国企产业转型升级与数字化变革[8] - 云星宇北交所IPO项目协调内部多条线 完成设立核心员工资管计划、股东账户服务、战略配售等协同[8]
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关于指定证券投资基金主流动性服务商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28 17:43
流动性服务商指定 - 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自2025年9月29日起指定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为四只证券投资基金的主流动性服务商 [1] - 涉及基金包括国泰创业板人工智能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代码159388) [1] - 涉及基金包括国泰中证基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代码159619) [1] - 涉及基金包括国泰中证全指建筑材料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代码159745) [1] - 涉及基金包括国泰中证新能源汽车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代码159806) [1] 监管依据 - 本次指定基于《深圳证券交易所证券投资基金业务指引第2号一一流动性服务》相关规定执行 [1]
华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关于旗下部分基金增加流动性服务商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28 17:39
华宝农牧渔ETF上市及流动性服务商调整 - 华宝基金新增方正证券、东海证券和招商证券为华宝中证全指农牧渔ETF流动性服务商 自2025年9月29日起生效 以提升市场流动性和基金平稳运行 [1] - 华宝中证全指农牧渔ETF于2025年9月2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基金场内简称农牧渔ETF 基金代码159275 [1] - 截至2025年9月26日 该基金份额净值为0.9990元 上市首日开盘参考价为0.999元 涨跌幅限制为10% [1] - 截至2025年9月26日 该基金投资于标的指数成份股和备选成份股的资产比例为基金资产净值的95.39% 符合法规要求 [2] 华宝专精特新混合发起式基金终止清算 - 华宝专精特新混合发起式基金因基金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触发合同终止条件 最后运作日为2025年9月27日 并于2025年9月28日进入清算程序 [3][4] - 该基金合同生效日为2022年9月27日 基金运作方式为契约型开放式、发起式 基金资产规模门槛为2亿元 [3][4] - 基金清算期限最长为6个月 若所持证券流动性受限则顺延 清算费用优先从基金财产中支付 剩余资产按份额比例分配 [5][6][7][8][9] - 该基金自2025年9月28日起停止办理所有申购、赎回、转换及定期定额投资业务 清算报告将经审计后备案并公告 [10][11][12] 华宝基金新增代销机构 - 华宝基金自2025年9月29日起新增南京银行为部分基金的代销机构 投资者可通过南京银行办理开户、认购、申赎等业务 [14][15][16] - 华宝基金自2025年9月30日起新增浙商银行为部分基金的代销机构 投资者可通过浙商银行办理相关基金业务 [18][19]
2025券商分类评价结果出炉 各项新指标平稳落实 促进证券公司功能发挥
上海证券报· 2025-09-28 17:12
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中国证监会9月28日向证券公司通报2025年分类评价结果。全行业参评公司共107 家(母子公司合并评价),评价结果为:A类53家,B类43家,C类11家。A类公司中,AA级14家。 2025券商分类评价结果出炉 各项新指标平稳落实 促进证券公司功能发挥 ◎记者 汤立斌 同时,新增权益类基金销售、基金投顾业务发展、权益类资管产品发展等业务发展加分指标,鼓励证券 公司在引入中长期资金、服务居民财富管理等领域加力发展、特色化经营。 另一方面,今年的评价工作强调促进证券公司提高专业能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例如加大对并购 重组能力指标的加分力度,延续投行执业质量评价、新股发行定价能力专项加分,引导证券公司加强投 行专业能力建设,发挥好直接融资"服务商"和资本市场"看门人"作用。 又如将证券业协会组织开展的证券公司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评价结果纳入证券公司分类评价中,督促 证券公司加强组织管理和资源投入,因地制宜落实好"五篇大文章"的战略布局。 此外,坚持严而有度、严而有效,在今年的评价工作中也有鲜明体现。具体包括:将证券公司、分支机 构、各类境内外子公司、董监高和主要业务人员等各类主体,以及行政 ...
【锋行链盟】香港上市公司要约收购资产核心要点
搜狐财经· 2025-09-28 16:30
1. 30%至50%之间的增持: 1. 控制权变更: 港股上市公司要约收购(Takeover Offer)的规则体系、市场惯例和操作细节与A股有显著不同。其核心监管依据是香港证监会 发布的 《公司收购、合并及股份回购守则》(简称《收购守则》)。 以下是港股要约收购的核心要点,同样从监管框架、关键规则、流程和策略考量四个维度进行解析。 一、 核心监管框架与原则 港股的要约收购制度非常成熟,其核心是《收购守则》。虽然《收购守则》本身并非法律,但由香港证监会执行,市场参与者 均严格遵守,其权威性极高。 核心原则: 这是港股要约收购中最核心、最常见的触发机制。 1. 30%触发点: 如果任何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士)获得一家公司 30%或以上 的投票权;或者已经持有30%至50%之间,并在12个月内增持 超过2%,从而巩固了对公司的控制权,也需要发出全面要约。证监会对此有灵活的解释权。 三、 自愿要约与协议安排 除了强制要约,还有两种常见形式: 1. 所有股东均须获得平等对待:这是最高原则。要约人必须向所有同类股东提供相同的条款。 2. 给予股东充足信息、时间及建议:股东必须在掌握所有重要信息的情况下,作出有根据的决定。 ...
中资券商争相加码在港布局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28 16:12
华安证券香港子公司牌照获取 - 华安证券子公司华安金控获得香港证监会6号牌照 可正式担任IPO保荐人并提供并购、发债等企业融资咨询服务 [1] - 牌照体系进一步完善 业务布局更加全面 [1] - 中资券商在港完善牌照体系有利于拓宽服务范围 打造全链条服务能力并发挥业务协同效应 [1] 港股市场融资活动表现 - 年内港股市场股权融资事件共456起 同比增长34.91% [1] - 股权融资总额达3830.91亿港元 同比增长226.95% [1] - 港股市场融资活动持续踊跃 吸引中资券商深化业务布局 [1] 券商香港业务扩张举措 - 第一创业拟出资不超过5亿港元设立香港控股公司及持牌子公司 [2] - 西部证券拟出资等值10亿元人民币设立香港子公司 [2] - 东北证券有序推进香港子公司筹建工作 [2] 券商对香港子公司增资情况 - 华安证券向华安金控增资5亿港元 [2] - 东吴证券向香港子公司增资不超过20亿港元 [2] - 广发证券向广发控股(香港)增资21.37亿港元 [2] 香港市场战略价值 - 香港市场拥有成熟融资机制和高度国际化投资者基础 [3] - 有助于券商增强资本实力 优化资本结构并拓展服务边界 [3] - 可向虚拟资产交易等创新领域延伸 借助跨境理财通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 [3] 券商国际化发展战略 - 招商证券国际业务短期聚焦香港市场 从数字化转型等三个维度夯实基础 [3] - 中长期借助香港"桥头堡"辐射效应推进国际市场合作网络建设 [3] - 国元证券把握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机遇 提升保荐承销等业务市场份额 [3]
严监严管持续优化资本市场新生态
证券日报· 2025-09-28 16:08
核心观点 - 监管部门持续强化资本市场全链条监管 对财务造假 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等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 通过完善法规体系 加大执法力度和构建立体追责机制净化市场生态 [1][2][8] - 投资者保护体系不断完善 从"事后赔偿"转向"事前预防+多元救济" 通过特别代表人诉讼 示范判决等机制提升维权效率 康美药业案赔付投资者24.6亿元 紫晶存储案赔付10.9亿元 [5][6][7] - 执法效能显著提升 "十四五"期间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 罚没414亿元 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 五年来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和线索超700件 [2][9] 监管执法行动 - 聚焦欺诈发行 财务造假 操纵市场 内幕交易等重大违法行为 对康美药业 美尚生态 紫晶存储等重大财务造假案件严肃处罚 [2] - 查处退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 去年以来至2025年8月已查处67家退市公司 移送33家涉嫌信息披露犯罪线索 [3] - 打击隐蔽性违法行为 对中核钛白定增融券罚没2.25亿元 破除造假"生态圈" 对第三方配合造假同步追责 [3] 制度体系建设 - 新证券法 刑法修正案(十一) 期货和衍生品法等法规构建资本市场"四梁八柱"制度体系 [2] - 新"国九条"出台后配套60余项规则 全方位重构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 [2] - 完善行刑衔接机制 会同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办理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 [8] 投资者保护机制 -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虚假陈述司法解释新规 证监会完善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5] - 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 示范判决 持股行权等机制落地 首单特别代表人诉讼康美药业案赔偿投资者24.6亿元 [5] - 推动欺诈发行责令回购机制与先行赔付制度常态化落地 优化行政罚款优先用于赔付投资者的具体条件 [6] 监管技术提升 - 运用大数据提升监管精准性 推进科技赋能监管 提升风险早识别能力 [3][4] - 会同公安部门运用联合情报导侦方式 综合运用数据资源和信息化手段提升案件查办效能 [8] - 建立第三方配合造假线索通报处理机制 构建齐抓共管 打防结合的综合惩防体系 [8]
金谷信托董事长调任信达证券,上半年总利润行业前十!
新浪财经· 2025-09-28 15:45
人事变动 - 信达证券董事长艾久超因工作安排调整辞去所有职务 公司选举林志忠为新任董事长 [2] - 林志忠原任中国信达旗下金谷信托党委书记、董事长 此次调任显示中国信达在股权划转至中央汇金后加强金融资源整合 [2][5] - 林志忠56岁 拥有银行、资产管理、信托等多领域经验 曾任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信达多个重要岗位 [6] 管理层背景 - 林志忠为中国信达体系内成长的核心管理人才 职业生涯与中国信达发展深度绑定 [5][6] - 2024年3月刚获监管核准出任金谷信托董事长 半年后即调任信达证券董事长 [6] - 在金谷信托期间领导公司实现业务规模快速扩张与经营效益显著提升 [10] 金谷信托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4.11亿元 利润总额7.42亿元 [7] - 2025年上半年利润总额6.02亿元 在52家信托公司中排名前10 净利润4.5亿元 行业排名前15 [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管理资产规模达3229亿元 较年初增长74% 财富销售金额637亿元 同比提高142% [9][10] 业务转型发展 - 践行金融"五篇大文章"战略 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大领域全面布局 [11] - 绿色金融领域发行京津冀首单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碳中和债 [12] - 普惠金融领域中标福建莆田"木兰溪南岸乡村振兴项目(一期)" 创新构建"信托+基建+产业+赋能"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12] - 养老金融领域设立业内首单"资管+支付"类养老信托产品"金谷·东篱1号养老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12] - 数字金融领域设立全国首单非遗数据资产服务信托 探索"数据要素+信托"新范式 [13] 特殊资产领域优势 - 深度围绕集团不良资产主责主业 形成独特差异化竞争优势 [14] - 2024年以市场化方式中标某集团旗下六家关联企业破产重整服务信托 规模达130亿元 [14] - 积极助力中小银行不良资产风险化解 2024年协助信达集团参与某中小银行风险化解 设立规模55亿元财产权信托 [15] - 通过创设"现金+信托受益权"等方式收购银行资产包 剥离不良资产 增强银行抗风险能力 [16] - 努力打造成为集团"资产管理、信托服务和财富营销"平台 在特殊资产领域建立领先优势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