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城证券
icon
搜索文档
风电周报(2025.7.28-2025.8.3):25H1海风新增并网同比+200%,破内卷推进招投标制度改革-20250806
长城证券· 2025-08-06 03:04
行业投资评级 - 风电行业维持"强于大市"评级 [4]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海上风电新增并网2.49GW,同比增长200%,陆上风电新增48.90GW,同比增长95.52% [3] - 国家发改委强调破除"内卷式"竞争,推进招投标制度改革,有望带动风机价格企稳回升 [2][4] - 大型化趋势和新技术应用为整机及零部件企业打开发展空间,重点推荐主机、塔筒、铸锻件等环节龙头企业 [7] 行业数据与趋势 装机数据 - 2025年1-6月全国风电新增装机51.39GW(同比+98.88%),发电量5533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11.43%) [2][3] - 累计装机:陆上528GW(同比+22.89%),海上44.20GW(同比+15.80%) [3] 原材料价格 - 中厚板3547元/吨(周环比+0.14%),螺纹钢3279元/吨(周环比+0.18%),铸造生铁3050元/吨(周环比+0.99%) [9][16][17] - 废钢指数2228.60元/吨(周环比-0.73%),现货铜78470元/吨(周环比-1.47%) [18][19] 招投标动态 - 本周陆上风电招标1539.30MW(12个项目),开标854.48MW(11个项目),中标均价1982.11元/kW [22][23] - 2023年以来海上风机中标均价3266.17元/kW,价格下行趋势明显 [25] 重点公司推荐 主机环节 - **金风科技**(002202.SZ):2025E PE 13.97倍,EPS 0.7元 [1] - **运达股份**(300772.SZ):2025E PE 15.09倍,EPS 0.88元 [1] 塔筒/管桩 - **大金重工**(002487.SZ):2025E PE 23.28倍,EPS 1.41元 [1] - **泰胜风能**(300129.SZ):2025E PE 19.65倍,EPS 0.37元 [1] 铸锻件 - **金雷股份**(300443.SZ):2025E PE 19.33倍,EPS 1.16元 [1] - **日月股份**(603218.SH):2025E PE 16.38倍,EPS 0.76元 [1] 海缆及其他零部件 - **东方电缆**(603606.SH):2025E PE 20.69倍,EPS 2.34元 [1] - **金盘科技**(688676.SH):2025E PE 23.24倍,EPS 1.81元 [1] 市场表现 - 本周风电设备指数涨1.86%(跑赢沪深300指数3.61个百分点),TTM市盈率33.17倍,市净率1.69倍 [14][21] - 领涨个股:上纬新材(+39.37%)、电气风电(+14.60%)、金盘科技(+6.72%) [18][19]
海康威视(002415):现金流向好毛利率提升,基本面边际改善
长城证券· 2025-08-05 10:4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5] 核心观点 - 报告公司基本面呈现边际改善趋势,现金流、毛利率等指标逐季向好 [1][2] - 公司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和强化物流体系,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达53.43亿元,占归母净利润比值94% [2] - 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0.35pct至45.19%,主因主业产品及服务毛利率提升2.19pct [2] - 创新业务收入占比达28%,同比增长13.92%,成为收入利润主要增长动力 [2][3] - 公司积极拥抱AI技术,已推出数百款大模型产品并实现多行业应用落地 [3] 财务数据 收入与利润 - 2025H1营业总收入418.18亿元(+1.48%),归母净利润56.57亿元(+11.71%) [1]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980亿元(+5.9%)、1058亿元(+8.0%)、1158亿元(+9.5%) [3] - 预计同期归母净利润133亿元(+10.9%)、149亿元(+12.5%)、168亿元(+12.4%) [3] 盈利能力 - 2025E毛利率44.4%,净利率14.7%,ROE 15.1% [9] - 2025E EPS 1.44元,对应PE 20.2倍 [3][9] 资产负债表 - 2025E流动资产1096.8亿元,现金及等价物499.61亿元 [9] - 资产负债率从2023A的40.8%降至2025E的31.0% [9] 业务分析 国内业务 - SMBG业务大幅下降拖累国内主业表现,PGB及EBG收入降幅收窄 [2] - 预计2025年下半年国内业务逐步恢复 [3] 创新与AI布局 - 创新业务收入基数突破百亿后仍保持双位数增长 [2] - AI产品覆盖云、域、边三端,在机器人、工业检测等领域实现应用 [3] 估值与市场表现 - 当前股价28.57元,总市值2637.92亿元,近3月日均成交额9.86亿元 [5] - 2025E P/B 3.1倍,EV/EBITDA 14.6倍 [9] - 股价近一年涨幅显著跑赢沪深300指数 [7]
雅江水电专题系列报告2:机电设备:国之重器水电大心脏,清洁能源输电主动脉
长城证券· 2025-08-05 08:42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4] 核心观点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采用世界首创的800MW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突破当前世界之最,配套机电设备及关键零部件面临高海拔、高水头等极端挑战[1] - 气体绝缘输电线路(GIL)在特殊场景下成为架空线与电缆的替代首选,具有输送容量大、电网适应性强、输电损耗低等综合优势[2] - 高原环境下电气设备需进行海拔修正,特高压建设为雅江水电外送消纳奠定基础[2] - 我国拥有全面可靠的机电设备关键供应链,涵盖水轮机、GIL输电和电气设备环节[3] 大容量冲击式水轮机 - 雅江水电工程冲击式水轮机组单机容量800MW,远超现有水平,需解决超高水头大容量机组研发等重大课题[10] - 西藏扎拉水电站500MW冲击式机组为世界首台,额定水头671m,转轮节圆直径4.9m,面临高水头、高海拔等技术难点[12] - 冲击式水轮机采用锻焊结构转轮,材料选用300t级马氏体不锈钢04Cr13Ni5Mo,具有优良强度、塑韧性及抗腐蚀性能[16] - 雅江工程将同时应用冲击式(适用超高水头)和混流式(径向与轴向水流都做功)水轮机[16][17] 气体绝缘输电线路(GIL) - GIL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从90年代开始引进并研究,2019年苏通GIL综合管廊投运标志技术实现赶超[27] - GIL与传统输电方式相比具有五大优势:输送容量大且电网适应性强、输电损耗和电容负载低、安全可靠寿命长、占地面积小且环境友好、长期运行成本较低[36][37][39] - 在发电端领域,GIL应用较为成熟,在核电、水电等领域稳步发展;城市输电中GIL是解决输电走廊限制难题的最优方案[41] 高原电气设备 - 高海拔地区每升高1000m,电气设备外绝缘强度降低8-13%,需进行海拔修正[42] - 西藏扎拉水电站(海拔2200m)高压配电装置、变压器等均需海拔修正,雅江工程主体施工海拔3000m以上,挑战更大[43] - 川渝1000kV特高压交流工程使我国特高压变电站经验从海拔1300m提升到3450m,为雅江工程进行技术准备和供应链储备[45] 关键供应链 - 水轮机环节建议关注哈尔滨电气、东方电气、浙富控股等8家公司[3] - GIL输电环节建议关注中国西电、安靠智电、平高电气、长高电新4家公司[3] - 电气设备环节建议关注永福股份、四方股份、金冠电气等10家公司[3]
美迪凯(688079):收购切入三星供应链,完善海外布局
长城证券· 2025-08-05 08:41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11 61元对应2026-2027年PE分别为30X和21X [9][4] 核心观点 - 通过收购海硕力和INNOWAVEVIETNAM切入三星供应链 完善海外产业链布局 其中INNOWAVEVIETNAM已进入三星供应链体系 [2] - 收购标的分别专注光学软膜滤光片前道成膜(海硕力)和后道印刷切割(INNOWAVEVIETNAM) 形成协同效应 交易金额合计30亿韩元 [1][2] - 越南工厂收购有助于建立海外生产基地 韩国业务将成为海外拓展重点方向 [2] 财务预测 - 2025-2027年营收预计641/961/1 298百万元 对应增速32%/50%/35% [1] - 归母净利润预计2025年亏损收窄至-81百万元 2026年扭亏为盈达153百万元(同比+289%) [1] - 毛利率将从2024年的18 6%提升至2027年的42 1% ROE同期由-7 6%改善至13 5% [1][11] 业务进展 - 2025Q1营收1 49亿元(同比+29%) 毛利率29 91%(同比+5 3pct) 亏损同比收窄 [3] - 潜望式镜头市场规模预计从2019年29 2亿元增至2025年287 2亿元 公司相关产品包括衍射光学元件(DOE)和微透镜阵列(MLA) [8] - 光学微棱镜工艺结合半导体光刻技术 已实现CIS光路层量产 环境光芯片进入小批量生产 [8] 估值指标 - 当前总市值47 22亿元 对应2025年PB 3 6倍 2026年PE 30 4倍 [4][11] - EV/EBITDA将从2025年50 6倍降至2027年11 6倍 [11]
东方雨虹(002271):业绩阶段性承压,渠道结构与海外布局持续优化
长城证券· 2025-08-05 08:12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4][9] 核心财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569亿元同比下降1084% 归母净利润564亿元同比下降4016% [1] - 2023-2027年营业收入预测值分别为32823/28056/26653/28385/30401百万元 对应增长率52/-145/-50/65/71% [1] - 2023-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值分别为2273/108/1296/1722/1969百万元 对应增长率72/-952/10982/329/143% [1]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396亿元 同比增长7018% [2] 业务表现 - 分产品收入:防水卷材5513亿元(-884%)/涂料3946亿元(-1711%)/砂浆粉料1996亿元(-624%)/工程施工849亿元(-3234%) [1] - 分地区收入:境内12993亿元(-1229%)/境外576亿元(+4216%) [1] - 分渠道收入:零售渠道5059亿元(-698%)/工程渠道6347亿元(-526%)/直销业务2036亿元(-2801%) [1] - 零售业务占比提升至3728%(+154pct) 其中民建集团营收占比3499% [3][8] 盈利能力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2540%(-382pct) 净利率403%(-208pct) [2] - 分产品毛利率:防水卷材2260%(-523pct)/涂料3654%(-104pct)/砂浆粉料2659%(-087pct) [2] - 期间费用率1706%(-154pct) 其中销售/管理(含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904/733/069% [2] 战略布局 - 海外布局:休斯敦基地建设/沙特达曼&加拿大基地动工/马来西亚基地试生产 [8] - 并购动作:收购香港两家建材企业及智利建材超市 [8] - 零售业务:推出"C端专业服务品牌"雨虹" 构建全产品线 [8] 估值预测 - 2025-2027年PE估值分别为22/17/15倍 [9] - 当前股价1193元 总市值2849719百万元 [4] - 2025-2027年EPS预测值分别为054/072/082元 [1]
债市周观察:债市短暂触及1.7%以下
长城证券· 2025-08-05 08:0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周债市波动大,十年期国债利率先冲高后回落,周五因财政部“增值税公告”短暂触及 1.7%以下 [1][20] - 增值税政策短利多长中性,短期利好存量债券,可能引发“抢购老券”行情,但本周一利率上行,受股市好转和国开债“传闻”影响 [2][21] - 中期来看,政策对债市影响趋于中性,资金追逐债市趋势难改,因“资产荒”格局,投资者将被动接受税收成本回归债市 [3][2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利率债上周数据回顾 - 资金利率:7 月末小幅走高后回落,DR001 波动下行 15BP,R001 波动 21BP,DR007 回落 16BP,FR007 降幅 14BP [8] - 公开市场操作:央行逆回购投放小幅放量 1.66 万亿元,净投放数额小且每日逐级下降 [8] - 中美市场利率对比:中美债利差倒挂幅度略减,6 个月期利差倒挂幅度略增,长短端利差倒挂幅度略有减少 [13] - 期限利差:中债期限利差略有收缩,美债期限利差略有扩大,中债 10 - 2 年期利差缩至 28BP,美债 10 - 2 年期限利差扩大至 54BP [16] - 利率期限结构:中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美债收益率曲线平坦化下移,中债 3 个月期收益率下行 2BP,美债收益率除 3 个月期整体下行约 20BP [16] 上周重点债市事件 - 国债利息征税新政落地:8 月 8 日起,新发行国债等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老券继续免征 [23][24] - PMI 数据疲弱:7 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 49.3%,比上月下降 0.4 个百分点,受传统生产淡季和灾害因素影响 [24]
非银周观点:关注美国降息预期效应,两融规模或波动迈向新高-20250805
长城证券· 2025-08-05 06:36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3] 核心观点 - 8月后国内外大事密集交织期,券商为代表的非银金融或呈现震荡走势,宏大叙事、美国经济数据及关税政策是关键因素[1][9] - 市场短期或定价政策增量有限及美国降息预期,中期关注4中全会等重磅会议[9] - 两融规模波动新高,银行、保险板块高位波动,券商、多元金融板块调整[1][9] -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70%附近波动,保险板块受公募新规影响震荡调整[2][10] - 二季度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或低于2.25%,保险公司将在2个月内完成产品切换[10] 行业走势 - 非银行金融板块相对沪深300指数表现:2024年8月至2025年8月区间涨幅从-6%升至61%[4] 重点投资组合 保险板块 - 推荐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稳健)、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价值高增长),建议关注中国财险、中国人寿[11] 券商板块 - **并购线**:信达证券、首创证券、浙商证券、国联民生、中国银河[1][9][12] - **估值扩张**:华泰证券(综合能力强、受益ETF发展)、中金公司[1][9][12] - **金融IT弹性标的**:财富趋势、同花顺(中报净利润中枢8.5亿元)、九方智投[1][9][14] - **互金平台**:东方财富、指南针[1][9][14] - **港股稳定币联动**:国泰海通、国金证券、天风证券[13] 其他 - 港股金融建议关注国泰海通、国联民生、中金公司[9] - 平台型公司推荐同花顺、九方智投,建议关注财富趋势、指南针[14] 市场数据 - 沪深300指数4054.96点(-1.75%),保险指数1301.22点(-0.15%),券商指数6815.12点(-3.22%),多元金融指数1301.32点(-4.09%)[7] - 美国7月非农新增就业7.3万(低于预期),5月数据从14.4万下修至1.9万,6月从14.7万下修至1.4万[7] - 人民币汇率回升至7.21附近[8]
海外基金研究系列一:中美公募基金市场对比研究
长城证券· 2025-08-05 05:4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对中美公募基金市场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全球及中美公募基金市场规模、类型占比、投资者结构等特征,还涉及美股和A股市场特征、债券指数表现以及主动股基与被动股基收益对比等内容[1] 各部分总结 全球公募基金市场梳理 - 截至2024年末,全球开放式基金数量达14.4万只,总规模73.9万亿美元,其中股票型基金规模35.7万亿美元,占比48.31% [5] - 2024年全球开放式基金中,美国占比最高为52.50%,欧洲占比31.12% [10] - 截至2024年末,全球资本市场规模约277.1万亿美元,开放式基金占全球资本市场资产约27% [13] - 2024年末,欧盟和日本家庭偏向投资银行产品,美国家庭投资银行产品资产比例相对较低 [15] 美国公募基金市场梳理 公募基金整体规模 - 截至2024年末,美国公募基金总规模达39.18万亿美元,近30年从3.03万亿美元发展至此 [23] - 2016 - 2024年,共同基金占比从85.06%降至72.83%,ETF占比从13.14%升至26.30% [23] - 2024年末,股票型基金权重最高占60%,长期平均占比53%左右,债券型和货币型基金平均占比分别约20%和19% [26] ETF基金 - 截至2024年末,ETF总规模10.3万亿美元,占公募基金比例26.30%,股票型ETF规模8.3万亿美元,占比80.91% [31] - 截至2024年末,ETF发行规模1.1万亿美元,国内股票型ETF 7420亿美元,全球股票型ETF 970亿美元,债券型ETF 2950亿美元 [31] - 截至2024年末,被动管理型ETF和主动管理型ETF占比分别为91.76%和8.24%,国内股票ETF占据绝对权重 [34] 投资者结构 - 截至2024年末,约7400万户美国家庭(占比56%)持有公募基金,2023年经纪商和投资顾问管理的客户家庭资产中分别有31%和45%投资于ETF [39] - 截至2024年末,美国共同基金规模28.5万亿美元,87.65%净资产由美国家庭持有 [42] - 截至2024年末,美股家庭和非营利组织占比41.76%,专业金融投资机构占比36.73%,国外机构占比17.76% [44] 美股市场特征 - 1970 - 2025年,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标普500相关性不同阶段有变化,如1980 - 2001年高达 - 0.74 [46][47] - 2024年末,标普500收益率23.31%,年化波动率12.35%,最大回撤 - 8.49%,日均换手率0.86% [50] 债券指数 - 美国彭博1 - 5年期国债收益率指数和全收益指数长期上升,中国3 - 5年国债总净价指数正负收益交替,总财富指数长期上升 [56] - 中债信用债总净价指数长期为负,总全价指数长期为正,总财富指数稳定上升 [61] 主动股基相对被动股基 - 美国主动股基相对标普500全收益指数超额收益有周期性,1971 - 1983年和1998 - 2010年跑赢 [66] - 长期来看,美国大盘成长股策略成功率最低 [68] - 1990 - 2024年,大盘混合型基金主动股基相对被动股基累计超额收益持续下滑至 - 40.75% [73] 基金管理人及费率 - 截至2024年末,美国有787家基金管理人,2015年后数量下降,因大型管理人收购小型管理人 [79][80] - 美国共同基金费率长期下降,1990年以来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基金平均费率降幅分别为 - 59.60%、 - 43.14%、 - 56.82% [82] - 截至2024年末,主动型股票ETF平均费率0.44%,主动型债券ETF平均费率0.34%,被动型股票ETF平均费率0.14%,被动型债券ETF平均费率0.10% [86] 国内公募基金市场梳理 公募基金整体规模 - 近10年国内公募基金行业高速发展,规模从2014年4.45万亿扩张至2025年中33.73万亿 [96] - 2015年以来,国内公募基金市场中股票型、QDII和混合型基金占比相对较低 [96] 投资者结构 - 截至2023年末,沪市投资者中专业机构占比20.54%,国际化水平低,沪股通占比2.42%,散户化水平较高 [105] 主动股基相对被动股基 - 2008 - 2025年7月末,国内主动股基相对沪深300全收益指数累计超额收益绝大部分为正,累计超额收益34.91% [110] - 2008 - 2025年7月末,主动股基相对被动股基累计超额收益持续为正,累计超额收益78.31% [110] 基金持有比例及费率 - 截至2024年末,国内开放式基金除去少数特殊类型,主要基金类别机构持有比例合计46.1% [121] - 国内股票型、混合型、ETF等费率相对较高 [122]
新能源装机增长迎来拐点,储能发展道路明朗
长城证券· 2025-08-05 03:30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4] 核心观点 - 新能源装机增长迎来拐点,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2.93亿千瓦,同比大增1.405亿千瓦,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新增5139万千瓦、21221万千瓦,同比分别增98.9%、107.1%[1][9] - 储能行业进入价值重构元年,2024年底新型储能装机达7376万千瓦(较2023年增130%),2025年上半年增至9491万千瓦,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等效利用小时数达911小时(同比+300小时)[2][20][23] - 甘肃与广东率先推出差异化容量电价机制,甘肃赋予煤电及电网侧储能(330元/千瓦/年)与火电同等主体地位,广东上调煤电/气电容量电价(165-396元/千瓦/年),推动能源系统向"新能源与调节电源协同"转型[17][18] 新能源装机分析 - 2025年3-5月出现新能源抢装潮,呈现"二季度爆发,5月冲顶,6月回落"特征,光伏装机5月同比增388%,6月增速骤降为-38.4%[10] - 国家能源局以"430""531"为政策节点,推动行业从"政策依赖"转向"市场驱动",未来风光装机增量取决于电力市场成熟度与消纳能力[1][13] - 多省份出台"136号文"承接文件,明确存量与增量项目细则,湖南新增项目机制电价竞价区间在0.26~0.37元/千瓦时,低于当地燃煤标杆电价0.45元/千瓦时[14][16] 储能发展动态 - 2025年新型储能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上半年全国装机达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较2024年底增长29%,内蒙古、新疆装机规模超1000万千瓦[24] - 独立储能和共享储能发挥重要调节作用,年均等效利用小时数995小时(同比+315小时),浙江、江苏等省区等效利用小时数超1000小时[23][26] - 华北、西北地区新型储能装机合计占全国55.5%,新能源配建储能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地区,装机占比均超50%[20][24] 重点公司数据 - 国电电力(600795.SH)获买入评级,2025E EPS 0.42元,PE 10.81倍[1] - 龙源电力(001289.SZ)2026E EPS 0.88元,PE 18.64倍[1] - 国投电力(600886.SH)2026E EPS 1.27元,PE 12.22倍[1]
九号公司(689009):2Q25利润超预期,电动两轮车业务高增长
长城证券· 2025-08-04 11:46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7][4] 核心财务数据 - 2Q25实现营收66.30亿元(同比+61.5%,环比+29.7%),归母净利润7.86亿元(同比+70.8%,环比+72.2%),扣非净利润8.77亿元(同比+98.9%,环比+101.2%)[1] - 1H25营收117.42亿元(同比+76.1%),归母净利润12.42亿元(同比+108.5%),扣非净利润13.12亿元(同比+125.3%)[1] - 2025E/2026E/2027E营收预测分别为215.27/287.95/355.12亿元,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0.21/26.38/35.70亿元,对应PE 20.9/16.0/11.8倍[7][8] - 2Q25毛利率达30.9%(同比+0.5pct,环比+1.3pct),归母净利率11.8%(同比+0.6pct,环比+2.9pct)[2] 业务表现 电动两轮车业务 - 2Q25收入39.60亿元(同比+80.6%),占营收比重59.7%[2] - 国内中高端智能电动市场领先,累计出货量突破800万台(截至2025年7月18日)[7] - 推出凌波OS短途交通全域操作系统,2H25新国标实施有望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7] 其他业务 - 自主品牌零售滑板车收入9.29亿元(同比+27.6%)[2] - 全地形车收入3.23亿元(同比+10.6%)[2] - 割草机器人业务:全球首个拥有17万家庭用户的无边界割草机器人品牌(2025年3月数据),2025年预计翻倍增长[7] 运营效率 - 2Q25销售/研发费用率同比下降1.8pct/0.5pct,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2.4pct(主要因汇兑收益和存款利息增加)[2] - 2025E ROE预测达24.5%(2023A为10.8%)[8] - 2025E总资产周转率1.2次(2023A为1.0次)[8] 股东回报 - 拟每10份CDR派发现金红利4.23元(含税),合计派发3亿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