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科创债ETF成债券ETF重要新势力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20:46
□本报记者 张舒琳 9月24日,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上市,受到市场热情追捧,成交额持续放大。截至9月26日,第二批14 只科创债ETF的总规模已从首发募集的四百亿元左右快速跃升至超千亿元。在其带动下,近期首批科创 债ETF规模同步攀升,两批科创债ETF合计规模已超过2400亿元。 今年以来,债券ETF市场快速扩容,目前总规模突破6800亿元,接近今年初的4倍,基金管理人的竞争 格局也在重塑。 从规模来看,第二批科创债ETF上市首日便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当天5只产品迅速跻身百亿ETF阵 营,包括科创债ETF兴业、科创债ETF工银、科创债ETF汇添富、科创债ETF银华、科创债ETF华泰柏 瑞。 9月26日,科创债ETF国泰、科创债ETF中银的规模也快速突破100亿元。也就是说,上市仅3个交易 日,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中,已诞生了7只百亿ETF。目前,第二批科创债ETF合计规模已突破千亿 元,截至9月26日,合计规模约1116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第二批科创债ETF上市也带动了首批科创债ETF交投活跃度和规模的提升。截至9月26 日,首批上市的科创债ETF中,有9只跻身百亿ETF阵营。 在业内人士看来,科创 ...
半导体主题ETF强势霸榜机构聚焦大盘成长核心资产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20:46
□本报记者 王宇露 此外,旅游ETF(159766)上周下跌6.18%,领跌全市场ETF。创新药、恒生消费相关ETF也跌幅居前。 科创债ETF获资金加码 上周,大盘宽基产品成交活跃,以A500ETF易方达为代表的中证A500指数产品和以科创板50ETF (588080)为代表的科创50指数产品成交额分别超1340亿元和480亿元。此外,以恒生科技ETF易方达 为代表的恒生科技指数产品成交额也超过1000亿元。 从单只产品来看,上周,香港证券ETF成交额超500亿元,创业板ETF(159915)成交额达277亿元,中 概互联网ETF(513050)、A500ETF易方达的成交额分别达191亿元和164亿元,均位居市场前列。 在资金流向方面,上周净流入额位居前十的ETF均为科创债ETF,其中,科创债ETF招商为首批科创债 ETF,其余均为第二批科创债ETF。工银瑞信基金指出,在科技金融政策持续发力背景下,科创债ETF 正成为连接社会资本与科技创新的关键枢纽。通过指数化投资方式,科创债ETF能够引导更多中长期资 金进入科技创新领域,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关注大盘成长核心资产 ...
以“质量”与“均衡”穿越科技制造新周期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20:46
□本报记者 张凌之 作为嘉实基金自主培养的基金经理,孟夏在公司投研文化的熏陶下,依托"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 多策略"的投研体系,不断拓展能力边界,逐渐成长为市场中少有的质量成长风格投资选手。11年的证 券从业经验与5年投资实战经历,让孟夏的能力圈覆盖高端制造、软硬科技、平台服务、消费与医药制 造、"专精特新"等多个领域,并逐渐成长为一位值得长期托付的"底仓型"成长投资基金经理。 在企业估值方法上,孟夏倾向于采用经典的现金流折现模型(DCF)。他表示:"与PE(市盈率)模型 不同,DCF模型即使面对尚未盈利的企业,仍可进行合理估值。"在实际选股过程中,他还会综合考量 企业的商业模式、竞争优势及所处产业趋势,进行全面判断。 孟夏始终将成长投资视为资本市场的长期核心机遇,并坚持质量成长的投资风格。他认为,长期可持续 回报的唯一来源,是优秀企业持续成长所创造的价值。在此基础上,他遵循"长期重于短期,质量重于 弹性"的判断原则。对于"成长"与"质量"的内涵,孟夏解释道:"成长,意味着所投公司具备长期良好的 发展潜力,例如未来3至5年利润有望实现1倍以上的增长;质量,则强调企业质地优秀,具备分红意愿 和能力。" 在深 ...
超50只新产品节后“蓄势待发”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20:46
十一假期前,公募行业已经开始布局节后的新发计划。Wind数据显示,目前,10月已定档发行的新基 金多达50只以上,仅10月9日启动发行的就接近20只产品。并且,在A股行情持续活跃的背景下,10月 新发的公募基金中"含权"产品占据主流。 其中,被动指数型基金10月待发行数量排在榜首,多达19只,标的指数既包括创业板综、创新能源、航 空航天、科创50等成长风格指数,又包括A500红利低波、红利低波100、中证红利、港股通央企红利等 红利风格指数,此外还有上证180、上证380、上证580、中证500等系列宽基指数。 □本报记者 王鹤静 在A股行情持续活跃的背景下,目前已有超50只公募基金在十一假期后定档发行。其中,"含权"基金占 据主流,被动指数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的新发数量都在10只以上,财通基金金梓才、国金基金姚加 红、中欧基金蓝小康、汇添富基金马翔等知名基金经理均将"挂帅"。 今年前三个季度,公募基金的新发总数突破1100只,已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尤其是今年第三季度新发 基金数量较此前明显增加,7月至9月的月度新发产品数量都在150只左右。此外,近期新产品上报亮点 不断。例如,兴证全球基金上报了首只E ...
公募基金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股票ETF成吸金主力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20:46
具体来看,开放式基金中,股票基金规模5.55万亿元,较7月底的4.92万亿元增长逾6000亿元;混合基金 4.16万亿元,较7月底的3.83万亿元增长逾3000亿元;QDII基金、货币基金规模均实现增长。唯有债券 基金最新规模为7.21万亿元,较7月底的7.24万亿元出现小幅下降。 债基规模份额双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股票基金实现了份额、规模双增长,意味着在市场上涨、净值上升带来规模上涨的同 时,基民也继续"加仓"。其中,股票基金的规模增长主要由ETF产品带来,主动权益基金的表现则相对 不尽如人意。Wind数据显示,今年8月股票型ETF份额、规模分别增长了240.71亿份、3942.25亿元,贡 献了大部分规模增量。 此外,8月混合基金虽然实现了规模增长,但份额却较7月下降,意味着仍有不少基民选择了"回本即 卖"、落袋为安。 □本报记者 张舒琳 王宇露 继7月突破35万亿元后,公募基金总规模在8月再度猛增近1.2万亿元,站上36.25万亿元的历史新高。数 据背后,是投资者信心的显著修复,其中股票基金规模单月增长超6000亿元,股票型ETF成为吸金主 力,贡献了大部分增量。不过,混合基金仍在应对赎回压力,反映出部 ...
广发基金孙迪: 提升科技股估值容忍度掘金AI“从1到10”爆发机遇
证券时报· 2025-09-28 18:37
在市场琳琅满目、大小不一的机会中,面对"捡芝麻还是选西瓜"的难题,基金经理的策略各异。相比起 逆向布局、越跌越买的左侧交易,偏好右侧交易的基金经理通常更注重产业趋势中确定性最高、弹性最 大、势头最强、持续时间最长的那部分。 广发基金研究发展部总经理、基金经理孙迪坚定选择拥抱产业趋势确立后带来的长线持仓机会,不轻易 下车换股,重点挖掘"从1到10"阶段酝酿的爆发机会,通过"低换手、长持仓、高集中"的策略,充分发 挥主动管理基金的弹性优势。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其管理的广发先进制造近一年回报达 106%。 高集中、低换手 追求长期收益 当真正的机会降临时,要想获得优秀的业绩弹性,不仅要重仓以待,也要拿稳筹码,这十分考验基金经 理对产业趋势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广发基金孙迪倾向于采取仓位与个股的高集中度策略,在市场波动变 化中保持充分的耐心。这种淡定持股的背后逻辑,既因孙迪倾向于配置偏白马特质的行业龙头,不参与 特别早期的主题投资,也因其相信产业趋势一旦确立,深度研究的价值发现能为基金带来可持续的投资 周期和可观的个股收益。 "没必要机械地、静态地看待估值,不能完全根据过去三年估值平均是多少,来认定现在的估 ...
公募规模突破36万亿再创新高权益基金成增长主力
证券时报· 2025-09-28 18:35
据中基协最新披露的数据,截至8月末,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突破36万亿元大关,年内第5次创下历史新 高。 分产品类型来看,受益于8月权益市场的热度以及增量资金的踊跃,担纲规模增长主力的为主动权益类 基金,其中股票基金净值环比增幅高达12.76%。从历史数据来看,单月实现两位数增长亦实属罕见, 美股、港股市场的升温也带动QDII基金规模的上扬。 此外,股债跷跷板效应再度演绎,8月内债基无论是份额还是净值规模均有小幅下滑。 据中基协数据,截至2025年8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4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9家,取 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15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6.25万亿元,较上个月增超 1.17亿份。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首次突破36万亿元,为年内第5次创新高,也是自2024年初以 来第11次创下历史新高。 某公募人士认为,8月A股市场整体表现稳健,为公募产品发行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氛围。且公募基金展 现出较强赚钱效应,提振了投资者的参与热情,带动资金持续流入。 权益基金大放异彩 行情方面,8月沪指累计上涨7.97%,为近11个月最佳表现;深证成指涨15.32%,创业板指 ...
一年前“掐点”成立 多只基金无缘“翻倍基”
证券时报· 2025-09-28 18:35
年内,A股行情走牛也带动了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净值集体上涨。自去年9月24日以来,沪指累计大涨近 四成,因此在这个日期前后成立的基金,普遍斩获不俗。 不过,即便如此,这些基金也鲜有机会加入年内的"翻倍基"阵营。从持仓情况来看,由于它们多数重仓 了其间表现一般的红利板块,加上调仓速度欠缺,因此也错过了较为迅猛的行情。 49只基金"掐点"成立 在去年"9·24"行情启动前两个月,沪指尚在3000点以下挣扎,彼时权益产品新发也陷入了冰点——2024 年7月、8月,股票型基金成立份额均为50多亿份,而今年同期,这一数值则分别达到了355亿份、472亿 份。 以后镜视角来看,上述成立于行情低点的基金也可谓"掐点"而来。证券时报记者统计的数据显示,纳入 统计的49只主动权益类产品,至今业绩全部飘红,平均收益率高达35.94%。 具体来看,截至9月26日,成立于去年8月23日的永赢融安收益率高达89%;安联中国精选、东吴科技创 新等成立以来收益率均逾70%;成立以来,收益率超过了50%的还有嘉实产业精选、上银数字经济、兴 业品质睿选等8只产品。 布局谨慎无缘"翻倍基" 此外,由于上述成立于低迷行情中的基金,成立后在仓位布局方面 ...
个人养老金基金“三年答卷”阅评: 98%产品获正收益公募担当居民“主动享老”重要支柱
证券时报· 2025-09-28 18:28
自《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实施近三年来,个人养老金基金市场从初期的谨慎探索逐步走向成熟,产品 不断丰富,业绩显著改善。 在当前老龄化加深的背景下,公募基金以其专业管理能力展现出独特优势,为投资者提供了实现长期稳 健增值的重要路径。 业绩显著改善 自2022年11月《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正式实施以来,该制度作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第三支柱"的关键 组成部分,已平稳运行近三年。在这期间,个人养老金产品矩阵持续扩容升级,从制度初期以养老目标 FOF为核心的产品布局,逐步拓展至被动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基金等多元化品类,为不同风险偏好的投 资者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空间,进一步完善了个人养老金的投资生态。 从市场表现来看,个人养老金基金的整体业绩已实现显著改善。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9月28日,全市 场个人养老金基金数量已达302只,其中296只基金自成立以来斩获正收益,正收益占比高达98.01%; 从收益水平看,这类基金成立以来的中位数收益率达到14.05%,且有69.21%的产品净值涨幅突破10%, 整体呈现出大面积盈利、中高收益占比较高的特点。 不过,回溯制度实施初期,个人养老金基金曾面临短期挑战。以2022年成立的13 ...
摩根士丹利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关于旗下部分基金增加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销售机构并参与费率优惠活动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28 17:43
摩根士丹利基金与平安银行销售合作 - 自2025年9月29日起增加平安银行为旗下部分基金的销售机构 包括摩根士丹利稳丰利率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022786/C类022787)和摩根士丹利优质信价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E类份额(020244) [1] - 投资者可通过平安银行办理开户、申购、定投、赎回、基金转换等业务 定投最低扣款金额以平安银行规定为准 [1][2] - 申购和定投业务享有费率优惠 具体折扣及期限以平安银行公告为准 固定费用类申购不享受折扣 [5] 摩根士丹利纯债稳定增利基金持有人大会安排 - 以通讯方式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投票时间为2025年10月23日至10月30日15:00 审议基金合同修改事项 [11][15] - 权益登记日为2025年10月22日 登记在册的持有人有权参与表决 [16] - 提供纸质和电话两种投票方式 电话投票仅适用于个人投资者且需身份验证 [17][20] 基金合同修改议案内容 - 修改基金合同终止条款 调整基金份额净值估值精度 并更新基金管理人相关信息 [41][48] - 议案需经参会持有人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决议自通过之日起生效并报证监会备案 [37][48] - 若大会未成功召开(参会份额不足50%) 管理人可重新召集会议 原授权继续有效除非另有说明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