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券

搜索文档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研究与思考
新浪财经· 2025-09-28 01:29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来源:债券杂志 摘 要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的变化,关系到宏观经济运行和政府债务风险状况。本文总结了自2015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的主要 特征,研究了影响地方债发行规模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对地方债发行规模与债务风险、债务资金使用效率和政策实施效果之间的深 层关系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未来地方债发行规模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地方债 发行规模 债务风险 一般债券 专项债券 我国于2015年正式建立了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新机制,地方政府债券(以下简称"地方债")成为地方政府唯一合法的举债融资渠 道。地方债既是中央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也是地方财政重要的资金来源。因而,地方债发行规模的变化关系到宏观经济运行 和政府债务状况。在当前内需不足的经济形势下,如何恰当地处理地方举债风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议题。 地方债发行规模的主要特征 随着发行规模和净融资规模的上升,地方债余额也出现上升,由2015年末的4.83万亿元上升到2024年末的47.34万亿元,增长了8.8 倍,同期实际GDP增长约1倍。由此,以"地方政府债务/GDP"来衡量的地方政府负债 ...
两部门加强商业银行定期存款质押品管理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02:39
在存款到期日,如存款银行发生未能按规定及时足额还本付息等违约事件,应按照存款协议约定的违约 责任条款进行处理。通知还说,如果违约情况与不可抗力、外部风险事件等有关,由财政部会同中国人 民银行协商确定相关处置方案。 延伸阅读: 央行调整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考评办法 央行、外汇局:构建全链条市场监管制度 三家机构简化境外央行类机构开户材料 中央和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质押品按债券面值计价。国债、地方政府债券、政策性金融 债券分别按国库定期存款金额的105%、110%、110%进行质押。通知称,商业银行以地方政府债券或政 策性金融债券参与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参照国债质押操作流程,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风险监测与防控,重点关注相关存款银行的 经营风险和财务状况,如存款银行出现重大安全风险事件或者经营状况恶化影响资金存放安全的,财政 部门可会同同级中国人民银行及时收回资金,并在资金收回后及时解除存款银行相应的债券质押。 原标题:"中国两部门:加强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质押品管理" 中国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关于加强国库现金管理商业 ...
中诚信袁海霞:清偿欠款专项债超1500亿,拖欠企业账款需关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08:1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 北京报道 9月23日,由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热点问题研讨会暨《中国地方政府债券蓝 皮书(2025)》发布会"在京举行。 2024年11月份,我国推出"6+4+2"一揽子化债组合拳,分别是:一次性提高6万亿元地方债务限额,2024-2026年三年每年安排2 万亿元,发行再融资专项债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从2024年起,连续五年每年安排新增地方专项债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 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 (数据来源:中诚信国际研究院研究整理) 袁海霞表示,区别于2023年一揽子化债额度更多用于重点省份,新一轮化债组合拳额度分配上更倾向于经济大省。比如每年2万 亿元用于置换隐性债券的债券额度中,江苏、山东、四川、浙江、河南等省份额度居前;每年8000亿元新增专项债化债额度 中,江苏、四川、新疆、湖南、山东、云南、湖北、浙江等省份额度居前。 袁海霞表示,新一轮化债后,地方政府债务综合成本在下降,债务 ...
两部门:进一步加强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质押品管理
证券日报网· 2025-09-24 13:26
在质押计价与比例方面。中央和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质押品按债券面值计价。国债、地方政府债券、政策 性金融债券分别按国库定期存款金额的105%、110%、110%进行质押。 (编辑 张昕) 本报讯 (记者韩昱)财政部9月24日发布消息显示,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国库现金 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质押品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为进一步加强国库现金管理商业 银行定期存款质押品管理,强化履约保障、完善风控机制,确保国库现金管理资金安全,在质押品范围方面,参与中央和地方 国库现金管理的商业银行取得国库定期存款,可以记账式国债、地方政府债券、政策性金融债券(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 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作为质押品,其中已部分还本的债券不得作为质押品。地方政府债券不受发行 主体的限制,可以跨地域质押。 《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施行。《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中央和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质押品管理有关事宜 的通知》(财库〔2015〕129号)相应废止。此前中央和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按原办法规定已办理完质押操作 的,不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地方政府债券不受发行主体的限制,可以跨地域质押
北京商报· 2025-09-24 11:33
北京商报讯(记者 岳品瑜 实习生 岳雯艳)9月24日,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 加强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质押品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发布。 《通知》指出,参与中央和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商业银行取得国库定期存款,可以记账式国债、地方政 府债券、政策性金融债券(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 作为质押品,其中已部分还本的债券不得作为质押品。地方政府债券不受发行主体的限制,可以跨地域 质押。 ...
《中国地方政府债券蓝皮书》发布
证券日报网· 2025-09-23 13:25
地方债蓝皮书研创团队指出,2025年,国内经济延续筑底企稳态势但仍面临多重压力,特别是在关税博 弈的背景下,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地方政府债券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发力点,呈现三大特点:一是新增 限额大幅增加、发行规模再创新高。二是置换节奏明显前置、新增债发行相对偏慢。三是投向领域进一 步拓宽。 展望未来,蓝皮书指出,地方债也将继续稳步扩容、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并进一步完善市场基础设施 建设,助力化债的同时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发挥好政府部门的稳增长"引擎"作用。此外,财税体制 改革将持续深化,进一步理顺央地关系,推动地方激励体系重构与行为模式改变,这也是促进债务与财 政可持续、破题短期与中长期发展困局的关键。 蓝皮书延续既有撰写思路,结合我国宏观经济领域、政府债务领域新动向,全面回顾了2024年地方债市 场运行情况,从历史视角总结了地方债务领域政策演化进程,从区域视角、募投领域视角深入剖析了当 前地方债发展特点及面临的问题,并对地方债助力债务化解、专项债支持稳地产、离岸人民币地方债市 场建设等新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地方政府债券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本报讯(记者苏诗钰)9月2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 ...
从14.3万亿到10.5万亿!地方债务“消失”的3.8万亿,去哪了?
搜狐财经· 2025-09-18 10:42
债务置换规模与结构 - 中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余额从14.3万亿元降至10.5万亿元 通过10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置换计划实现3.8万亿元隐性债务转化[1] - 置换债券期限更长且利率平均下降2.5个百分点以上 专项用于替代高利率非正规借款[1] - 置换计划执行周期为2024年至2028年 资金用途严格限定为存量债务重组而非新增支出[1] 财政效益与平台转型 - 过去8个月地方政府利息支出减少4500亿元 相当于中等省份年财政收入规模[4] - 超60%融资平台完成债务清零并退出市场 城投公司等地方政府融资载体数量大幅缩减[6] - 隐性债务转化为显性政府债券后 债务管理透明度与统一性显著提升[6][14] 金融体系影响 - 银行资产质量因债务显性化显著改善 政府信用背书降低金融机构风险不确定性[7] - 风险降低促使银行信贷投放意愿增强 实体经济融资环境获得结构性改善[7][14] 政府债务国际比较 - 中国政府负债率为68.7% 低于G20国家118.2%和G7国家123.2%的平均水平[8] - 政府债务对应优质基础设施资产 包括路桥医院学校等能持续产生经济价值的实体资产[8] 债务管理机制建设 - 建立严格监管机制确保地方政府借得起用得好还得起 从源头控制债务风险[9] - 通过加减乘除管理哲学实现存量债务消化风险防范与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9][10][12]
地方政府债与城投行业监测周报2025年第34期:超六成融资平台实现退出,甘肃出台全国首个省级 PPP 存量项目方案-20250918
中诚信国际· 2025-09-18 09: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财政“十四五”在增财力、稳调控、惠民生、防风险等方面取得突破,超六成融资平台实现退出,“十五五”将化债和发展并行推动良性循环,甘肃出台省级PPP存量项目方案,本周地方政府债和城投债发行、交易有不同表现,多家城投企业发布公告 [5][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要闻点评 - 财政“十四五”成绩单:财政宏观调控实现新突破,支出结构优化,地方债务风险收敛,财税改革管理推进 [6][8] - 甘肃发布PPP存量项目方案:9月8日印发方案解决相关难题,明确三阶段目标并提出多项措施 [15][16] - 29家城投企业提前兑付本息:涉及29只债券,规模50.67亿元,以东部地区和AA级主体为主 [17][18] - 4只城投债取消发行:计划发行总规模21.0亿元,今年79只城投债推迟或取消发行,规模502.64亿元 [19] 地方政府债券及城投企业债券发行情况 -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净融资额上升,发行利率上升,利差收窄,深圳、海南发行离岸债,第二批置换仅剩400余亿待发 [20][21] - 城投债:发行规模、净融资额上升,发行利率上升,利差收窄,境外债发行3只,规模28.40亿元 [25][27] 地方政府债券及城投企业债券交易情况 - 资金情况:央行净投放1961亿元,短端资金利率上行 [31] - 城投相关:无级别调整和信用风险事件,地方债交易规模上升,收益率多数上行,城投债交易规模上升,收益率均上行,AA+城投债利差走阔,10家城投主体10只债券异常交易 [31][33] 城投企业重要公告一览 - 56家城投企业公告:涉及高管、法人等变更,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股权/资产划转等 [36]
一年少了近4万亿,财政部披露最新隐性债务数据
第一财经· 2025-09-12 09:02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变化 - 截至2024年末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余额为10.5万亿元 较2023年末的14.3万亿元减少3.8万亿元 [1] - 2025年地方政府已发行超2万亿元债券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预计2025年末隐性债务余额将降至8万亿元以下 [1] 债务置换政策效果 - 截至2025年8月底地方政府发行4万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使债务平均利息成本降低超2.5个百分点 [2] - 通过利率置换节约利息支出超过4500亿元 [2] 化债政策综合成效 - 超六成融资平台实现退出 60%以上融资平台隐性债务清零 [3] - 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改善 对实体经济信贷投放意愿和能力增强 [3] - 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92.6万亿元 其中国债34.6万亿元 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7.5万亿元 隐性债务10.5万亿元 [3] - 政府负债率为68.7% 显著低于G20国家平均118.2%和G7国家平均123.2%的水平 [3] 未来债务管理方向 - 继续落实一揽子化债举措 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债务限额 [5] - 推进隐性债与法定债"双轨"合并管理 建立统一长效监管制度 [5] - 强化专项债全生命周期管理 依法加大债务信息公开力度 [5] - 科学安排债券规模结构 提升资金使用绩效 [6] - 健全专项债券偿债备付金机制 实施举债终身问责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 [6]
政策性金融工具、地方政府债、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资金的核心总结
搜狐财经· 2025-09-11 08:32
2025年财政资金安排与政策工具 - 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7350亿元 重点支持基础性、公益性、长远性项目[1] - 超长期特别国债计划发行1.3万亿元 较2024年新增3000亿元 其中5000亿元专项用于"两新"政策 1880亿元支持设备更新[1][15][24] -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4.4万亿元 较上年增加5000亿元 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1][7][24]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预计规模5000亿元 由央行支持三大政策性银行设立 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领域[1][2][24]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 由政府主导设计、金融机构市场化运作的专项融资机制 解决市场失灵领域资金短缺问题[2] - 采用股权投资、股东借款和专项债资本金搭桥三种运作模式 具有"名股实债"性质 不参与日常管理且通过股权转让、回购等方式退出[2][3] - 严格执行四项负面清单:严禁土地储备、商业房地产、楼堂馆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5] - 支持八大领域: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消费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农业农村、交通物流、市政和产业园区[4] - 三家政策性银行分工明确:农发行重点支持乡村振兴 国开行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和制造业 进出口行重点支持对外开放和制造业[4] 地方政府债券结构 - 一般债券为无收益公益性项目发行 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作为还款来源 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公共安全等领域[7][8] - 专项债券为有收益公益性项目发行 以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专项收入作为还款来源 需满足"项目收益覆盖本息"原则[9][10] - 专项债券实行负面清单管理 禁止楼堂馆所、形象工程、房地产开发等12类项目 支持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等12大领域[11][12] - 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 支持城市更新、生态环保、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22个领域 可通过"发行资本金"或"债贷组合"模式获取资金[13] 超长期特别国债特性 - 发行期限10年以上 2025年额度1.3万亿元 主要投向"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和"两新"(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15] - 期限以30年为主 部分项目匹配50年 具有超长期限与低风险特征[15] - 支持领域包括科技创新、区域协调、粮食能源安全、生态环保等"两重"领域 以及工业能源设备更新、民生基础设施、新兴领域和消费升级等"两新"领域[16] 中央预算内投资定位 - 由国家发改委管理的中央财政性投资资金 用于固定资产投资 属于无偿拨款无需偿还[18][19] - 重点支持八大领域: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城市基础设施及保障性安居工程、生态环境保护、交通物流重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及其他重点领域[20] 四类资金工具对比 - 发行主体差异: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由三大政策性银行发行 超长期特别国债由中央政府发行 地方政府债券由地方政府发行[24] - 信用基础分级:超长期特别国债由国家信用背书 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由地方政府信用背书 专项债券信用低于一般债券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无政府信用兜底[24] - 还款来源区分: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主要依赖项目收益 超长期特别国债依赖中央财政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 一般债券依赖地方公共预算收入 专项债券依赖政府性基金收入和项目收益[24] - 预算管理方式: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不纳入预算 超长期特别国债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 一般债券纳入一般公共预算 专项债券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