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盛证券
icon
搜索文档
流动性和机构行为跟踪:央行呵护,资金宽松
国盛证券· 2025-08-16 13:0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本周税期资金价格抬升,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呵护税期资金面;存单到期收益率分化、净融资下降、发行利率抬升且平均发行期限拉长;下周政府债券净发行增加、净缴款减少;本周银行间杠杆率小幅回落 [1][2][3] 各目录总结 资金面 - 税期资金价格抬升,本周 R001 收于 1.44%(前值 1.34%),DR001 收于 1.40%(前值 1.31%),R007 收于 1.49%(前值 1.45%),DR007 收于 1.48%(前值 1.43%),DR007 与 7 天 OMO 利差收于 7.98bp,6M 国股银票转贴利率收于 0.63%(前值 0.70%) [1] - 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呵护税期资金面,本周前四个交易日连续净回笼,累计净回笼 5309 亿元,本周五逆回购净投放 1160 亿元,开展 5000 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本周合计净投放 851 亿元 [1] 同业存单 - 存单到期收益率分化,3M 收益率下行 0.50bp 收于 1.53%,6M 收益率上行 1.26bp 收于 1.60%,1Y 收益率上行 2.25bps 收于 1.64%,1Y - 3M 期限利差走阔,1 年存单与 R007 利差收窄 0.95bp 至 15.42bp [2] - 存单净融资下降,本周存单净融资 -1311 亿元(前值 1773 亿元) [2] - 存单发行利率抬升,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 1 年存单发行利率分别收于 1.64%、1.64%、1.73%、1.73%,较前值分别 +1.08bp、+0.67bp、+0.32bp、 - 3.63bp [2] - 平均发行期限拉长,本周加权平均发行期限 8.1M(前值 6.4M),3M 存单发行 792 亿元,6M 期限发行 1357 亿元,1Y 期限发行 2941 亿元 [2] 机构行为 - 下周政府债券净发行增加,本周国债净发行 2146 亿元,地方债净发行 -137 亿元,合计净发行 2009 亿元;下周预计国债净发行 3219 亿元,地方债净发行 2088 亿元,合计 5307 亿元 [3] - 下周政府债券净缴款减少,本周净缴款合计 4284 亿元,下周预计净缴款合计 2716 亿元 [3] - 本周银行间杠杆率小幅回落,质押式回购交易量日均 8.15 万亿元(前值 8.11 万亿元),周内先上升至 8.36 万亿元再回落至 7.70 万亿元,银行间市场杠杆率日均 109.01%(前值 109.51%) [3]
耐世特(01316):上半年业绩超预期,期待下半年线控进展
国盛证券· 2025-08-16 13:0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8港元对应25/26年20x/16x P/E [4][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收入22.4亿美元(同比+6.8%),调整后增速达7.6%跑赢市场450bps [1] - 分产品收入:EPS(15.3亿/+9%)、CIS(2.3亿/+3%)、HPS(0.9亿/+2%)、DL(4.0亿/+4%) [1] - 毛利率同比提升1.5pct至11.5%,归母净利润同比大涨304.5%至6348万美元 [2] - 2025-2027年收入预测:46/48/51亿美元,归母净利润1.3/1.6/1.8亿美元(同比+107%/+25%/+11%) [4] 区域与订单表现 - 收入区域占比:北美50.8%、亚太30.6%(同比+2.3pct)、EMEASA17.9% [1] - 亚太区EBITDA利润率达16.9%,显著高于北美(7.6%)和EMEASA(8.8%) [2][4] - 上半年新增订单15亿美元(69%来自EPS、47%来自亚太),全年订单指引50亿美元 [1] 线控技术进展 - 线控转向:2024年获电动车龙头及中国主机厂订单,预计2026年量产 [3] - 后轮转向:已签约两家中企客户 [3] - 线控制动:2025年4月发布技术,预计年内获首单 [3] - MotionIQ™软件套件:整合1.15亿辆车算法,含控制/健康/开发三大功能模块 [3] 产能扩张 - 常熟工厂(9万平米)投产齿条EPS/线控转向等产品 [4] - 柳州工厂(扩建130%至4万平米)2026H1投产,覆盖BEPS/CEPS等 [4]
7月数据跟踪:粗钢产量持续“数字”回落
国盛证券· 2025-08-16 12:58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6] 核心观点 - 7月粗钢产量同比下降4.0%,日均产量环比回落7.3%,显示钢厂生产强度持续回落,但可能与"反内卷"政策压力有关[2] - 上半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达462.8亿元,同比增长13.7倍,增速为全部31个工业大类最高[2] - 1-7月钢材净出口达6451万吨,同比增长13.0%,内外需增长强劲[3] - 财政政策靠前发力,上半年总发债预算额完成7.79万亿,去年同期为3.4万亿[3] - 行业未来存在修复机会,部分公司处于价值低估区,具备强安全边际[4] 数据跟踪 - 7月粗钢产量7966万吨,同比降4.0%,日均产量257.0万吨,环比降7.3%[8] - 1-7月粗钢产量59447万吨,同比降3.1%[8] - 7月钢材产量12295万吨,同比增6.4%,1-7月钢材产量86047万吨,同比增5.1%[8] - 7月出口钢材983.6万吨,同比增25.7%,1-7月出口钢材6798万吨,同比增11.4%[8] - 7月进口铁矿石10462万吨,同比增1.8%,1-7月进口铁矿石69657万吨,同比降2.3%[8] 重点公司推荐 - 华菱钢铁:2025E EPS 0.58元,PE 9.71倍[9] - 南钢股份:2025E EPS 0.44元,PE 10.03倍[9] - 宝钢股份:2025E EPS 0.48元,PE 14.90倍[9] - 新钢股份:2025E EPS 0.28元,PE 14.81倍[9] - 久立特材:受益于油气、核电景气周期,2025E EPS 1.85元,PE 12.06倍[4][9] - 甬金股份:受益于需求复苏和镀镍钢壳业务,2025E EPS 2.21元,PE 8.22倍[4][9]
中国能建(601868):践行“两山”理念龙头,积极转型价值待重估
国盛证券· 2025-08-16 12:57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A股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11/10/10倍,PB-LF为0.96倍 [3][5] 核心观点 - 报告公司作为能源电力建设龙头,全方位践行"两山"理念,通过技术创新推进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主导三峡工程、白鹤滩水电站等重大水电项目,2024年末累计并网新能源15.2GW(同比+60%) [1] - 布局"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积极拓展储能、氢能、核聚变等前沿产业,吉林松原氢能产业园、湖北应城压缩空气储能等项目落地,2024年热核聚变发电岛概念设计通过评审 [1] - 推进"能源+"新模式,参与全国八大算力枢纽中心建设,拟战略收购城地香江完善算力基础设施布局 [2] 财务与经营表现 - 2024年/2025Q1营收同比+7.6%/+9%,归母净利润同比+5%/+9%,显著优于八大建筑央企整体表现(同期分别-12%/-10%) [3] - 2024年新签合同额同比+10%,电力工程订单占比从2021年45%提升至2025H1的66%,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3] - 2024年分红率19.2%(较2023年提升5.65pct),首次实施中期分红,大股东2024年9月以来多次增持 [2]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3/101/108亿元,同比增速10.9%/8.5%/6.6%,对应EPS 0.22/0.24/0.26元/股 [3] - 2025年营业收入预计472.97亿元(同比+8.3%),毛利率稳定在12.4%-12.5%区间 [4][9] 估值与市场表现 - A股当前股价2.47元对应PB-LF 0.96倍,H股PB-MRQ仅0.46倍,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3][5] - 2024年8月至2025年8月股价走势跑赢沪深300指数,区间涨幅超20% [7]
毛戈平(01318):从品牌资产价值角度看毛戈平发展空间
国盛证券· 2025-08-15 12:27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2026年预测PE为27.5X,认为估值合理[4] - 核心观点:报告研究的公司是中国稀缺的高端美妆集团,品牌力与成长性突出,产品矩阵扩容和渠道建设将驱动长期优质增长[1][3] 公司概况 - 2000年由化妆师毛戈平创立,旗下拥有MGP和至爱终生两大品牌及化妆培训业务[13] - MGP是中国高端美妆前15大中唯一国货品牌,2023年市场份额1.8%[16][34] - 2021-2024年营收CAGR 35.0%至38.8亿元,扣非净利CAGR 38.6%至8.8亿元[1][17] - 2024年毛利率84.4%,扣非净利率22.7%,盈利能力行业领先[1][17] 品牌价值分析 - 品牌认知度:东方特色差异化定位,处于提示知名度向第一未提示知名度过渡阶段[34] - 感知质量:光感无痕粉膏年销超4亿,奢华鱼子面膜年销超8亿[2][35] - 品牌联想度:创始人IP强化专业形象,专柜进驻高端商圈塑造调性[2][37] - 品牌忠诚度:会员总数1510万,复购率30.9%,线下复购率达34.9%[2][50][51] - 知识产权:拥有235个商标、42项版权及49项专利[56] 成长驱动因素 - 产品扩容:2025年推出东方美学香水系列,形成彩妆+护肤+香水三品类矩阵[3][63][65] - 渠道建设:线下专柜378个,2024H1同店增长18.1%,线上直销占比提升至47.8%[3][27][70] - 营销协同:创始人B站粉丝90.7万,小红书官方账号粉丝94.6万行业领先[74][78]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51.53/66.76/84.28亿,增速32.6%/29.6%/26.2%[4][80] - 预计同期归母净利11.85/15.49/19.85亿,增速34.6%/30.7%/28.2%[4][80] - 毛利率稳定在84%左右,费用率微降带动净利率提升至23.6%[80][82] 行业地位 - 2023年高端美妆零售额排名第12,CR5达32.1%,前15名中唯一国货品牌[34] - 线下渠道零售额在国货高端美妆中排名第一,专柜数量超国际品牌[69]
甜味剂:减糖消费空间广阔,新星单品蓄势待发
国盛证券· 2025-08-15 11:54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首次)[5] 市场概况 - 我国人均食糖消费量保持在30g/天左右,高于倡导的25g/天标准[1] - 2024年近4成美国消费者选择低卡或零卡糖以降低卡路里摄入[1] - 甜味剂对食糖的替代空间为每日人均9.3g,年度量级430万吨,占2024/25年度食糖消费量约27%[1] - 饮料市场在含糖食品需糖量结构中份额最大,2023年无糖饮料渗透率仅7.9%,增长空间较大[1] 甜味剂选择因素 - 经济性:人工甜味剂甜价比通常大于1,天然甜味剂大多低于1甚至低于白糖的0.2[2] - 安全性:天然甜味剂大多无ADI限制,但糖醇类可能引发腹泻;人工甜味剂基本都有ADI限制[2] - 口味:阿洛酮糖口感最接近蔗糖[2] - 消费者认知:2024年美国调研显示消费者对阿洛酮糖安全性认知最低,与其真实参数不符[2] 三氯蔗糖分析 - 2023年全球销量约2万吨,同比增长7%,占5大人工甜味剂甜度贡献39%[46] - 2018-2023年复合增速7.5%,高于其他人工甜味剂[46] - 2024年CR4市占率达95%,龙头企业包括金禾、康宝、科宏、新琪安[58] - 2024年8月价格从10万元/吨上调至17万元/吨,涨幅70%[58] 赤藓糖醇分析 - 2023年国内产能达38万吨/年,已超过2024年全球预测需求量23.8万吨[66] - 2025年CR3达81%,企业包括三元生物(33%)、东晓生物(24%)、玉峰集团(24%)[72] - 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11.74亿美元,2025-2030年复合增速17.34%[73] 阿洛酮糖分析 - 2019-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从0.33亿增至1.73亿美元,复合增速51.3%[74] - 预计2030年达5.45亿美元,2023-2030年复合增速17.8%[74] - 2024年北美占全球78%市场份额,泰莱、松谷化学和百龙创园占60%市场份额[81][83] - 2025年7月中国批准为新食品原料,国内已有20家企业布局,规划产能超27万吨[85] 投资建议 - 静态视角:关注三氯蔗糖龙头企业,预计维持7-8%增长[3] - 动态视角:关注阿洛酮糖的消费升级和工艺升级机会[3] - 选股维度:关注技术潜力强、资金实力雄厚且产品多元化的企业[3]
安琪酵母(600298):成本红利兑现,利润释放周期启动
国盛证券· 2025-08-15 06:16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为19/16/14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3][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79.0亿元(同比+10.1%),归母净利润8.0亿元(同比+15.7%),扣非净利润7.4亿元(同比+24.5%)[1] - 25Q2单季营收41.1亿元(同比+11.2%),归母净利润4.3亿元(同比+15.4%),扣非净利润4.0亿元(同比+34.4%)[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6.4/19.2/21.9亿元,同比增速23.6%/17.1%/14.4% [3][5] 业务分拆 - 25Q2酵母及深加工业务营收29.8亿元(同比+11.7%),制糖业务2.3亿元(同比+20.1%),包装业务1.0亿元(同比+3.6%)[1] - 海外市场加速拓展,25Q2国外营收17.8亿元(同比+22.3%),占比达43.3% [1] 盈利能力 - 25Q2毛利率同比提升2.3pct至26.2%,主要受益于糖蜜成本及海运费下降 [2] - 25Q2扣非归母净利率同比提升1.7pct至9.9%,政府补助减少5108万元影响归母净利率增幅 [2] - 预计2025年毛利率25.4%,净利率9.8%,ROE提升至13.8% [5][10] 成本与费用 - 25Q2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0.08/0.23/0.03/0.23pct,费用端整体平稳 [2] - 预计2025年营业成本125.1亿元,占营收比重74.6% [5][10] 未来展望 - 预计25H2海运费同比降幅扩大,将带动利润端实现更高增速 [2] - 维持全年营收同比+10%以上目标,海外扩张持续贡献增量 [2] - 2025-2027年营收CAGR 10.2%,归母净利润CAGR 18.2% [5]
固定收益专题:区域角度看城农商行风险
国盛证券· 2025-08-15 06: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区域发展差异显著,叠加银行风险事件催化,中小银行风险逐渐上升,业务份额和盈利能力下降,各地城农商行经营分化,省联社改革加速,风险处置需消耗大量公共资金且主体修复耗时久 [1][2][3][4][5] 分组1:中小银行化险背景 - 宏观背景是经济转型、区域差异和事件催化,2010年后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率攀升,2020年后资产质量和经营承压,区域经济不均衡使风险集中暴露,中小银行自身风控弱,2019年包商银行等事件使风险受关注 [10][12] - 农商行信用风险高度集中,2023年农村金融机构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超九成,高风险农村金融机构占整体高风险银行机构的96% [15] - 二永不赎回集中在城农商行,共有16省73只二永债不赎回,2023年后比例下降,主要是欠发达省份城农商行,不赎回银行资产规模多在2000亿以下,隐含评级多在AA - 及以下 [17] 分组2:城农商行经营情况 城农商行基本面概览 - 2016年前中小银行规模扩张,2019年后市场份额下滑,此前凭借区域和政策优势扩张,后因信贷需求下滑、监管收紧和大行竞争而份额压缩 [28] - 中小银行规模扩张时资产质量恶化,2020年以来消化遗留问题,城农商行不良率2010 - 2020年上升,后有所回落但农商行仍处高位,拨备覆盖率先降后升但农商行仍低 [33] - 市场竞争格局改变使中小银行盈利能力下降,2018Q4 - 2025Q1农商行净息差累计下降144bp,城商行资本充足率维持偏低水平,国股行持续提升 [35][37] 各地城农商行经营情况 - 市场地位两级分化,欠发达区域和江浙皖资产占比高,发达区域低 [38] - 东三省、西北城农商行资产质量差且2024年多数恶化,江浙皖和北上资产状况优异,城商行中辽宁等不良率高,江苏等低;农商行中辽宁等不良率高,浙江等低 [41] - 2024年江苏、浙江等城商行净息差相对高,青海等低;农商行净息差普遍高于城商行,江西等经济欠发达区域高,北京等低 [47] - 江苏、浙江城农商行利润规模远超其他区域,2024年部分城商行和农商行净利润同比下滑,内蒙古城农商行净利润为负 [50] - 四川省2024年城农商行存贷款增速均靠前,福建、辽宁城商行存款有收缩,福建城商行贷款收缩 [53] 分组3:各地省联社改革进展及方案 农信体系改革是中小银行风险化解的核心路径 - 省联社改革是中小银行化险重要一环,农信体系发展使省联社地位和作用受挑战,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快改革 [59] - 省联社与改革方向不适应且积累风险,存在市场化转型与行政机构矛盾、治理结构畸形等问题,部分省联社存在违法违规问题 [60] - 目前15省省联社改制路径明确,有联合银行和统一法人两种模式,前者改革阻力小,后者更彻底 [62] 农信体系改革案例 - 联合银行模式以浙江农商联合银行为例,采取“下控上”,有82家成员为股东 [64] - 统一法人模式以辽宁农商行为例,分两步合并区域内中小银行 [66] - 联合银行+统一法人模式以河南农商行为例,先组建省级农商联合银行,后合并部分机构为单一法人实体 [66] 分组4:中小银行风险处置案例 中小银行风险处置资金来源 - 金融风险处置按股东和实控人、市场化资金、存款保险基金、地方公共资源、金融稳定保障基金顺序使用资金 [69] - 存款保险基金2020年以来用于中小银行风险化解,2023 - 2024年分别使用115亿元、683亿元 [70] - 2020 - 2022年新增5500亿元中小银行化险专项债,截至2025年7月累计发行5300亿元,辽宁发行额占当地新增专项债的40% [70] - 金融稳定基金与存款保障基金并行,2022年首批646亿元资金筹集到位 [75] 中小银行风险处置案例 - 辽宁农商行合并辽阳农商行等多家银行,辽阳农商行存在公司治理乱象、高管涉案等问题,沈阳农商行经营承压,通过合并重组并依靠存款保险基金和专项债救助 [77][78] - 锦州银行因流动性问题暴露风险,此前存在依赖同业业务、内部人控制等隐患,通过央行支持、国有股东入股、定增募资、不良资产收购和要约收购等方式处置 [80][85]
伟星新材(002372):困境下坚守经营质量底线,稳扎稳打谋长远发展
国盛证券· 2025-08-15 03:58
投资评级 - 伟星新材(002372.SZ)维持"增持"评级 [6] 核心观点 - 2025年H1营收20.78亿元(同比下滑11.33%),归母净利润2.71亿元(同比下滑20.25%),扣非净利润2.68亿元(同比下滑21.06%)[1] - 单Q2营收11.83亿元(同比下滑12.16%),归母净利润1.57亿元(同比下滑15.55%),扣非净利润1.54亿元(同比下滑22.25%)[1] - 塑料管道行业受地产基建低迷影响需求萎缩,价格竞争加剧导致PPR/PE/PVC产品收入分别下滑13.04%/13.28%/4.21%,但防水业务表现稳健[2]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下调至8.9亿/9.9亿/10.9亿,对应PE 19/17/16倍[4] 财务表现 盈利能力 - 2025H1综合毛利率40.5%(同比减少1.61pct),其中PPR/PE/其他产品毛利率分别下降1.58/2.82/1.89pct,PVC产品毛利率逆势提升2.55pct至23.54%[3] - 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0.17pct,期间费用率24.99%(同比增加0.79pct),销售净利率13.08%(同比减少1.63pct)[3] 现金流与分红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5.81亿元(同比增长99.1%),净利润现金含量2.14(去年同期0.85)[4] - 半年度分红1.57亿元,股利支付率58%[4] 业务表现 - PPR系列产品收入9.33亿元(同比下滑13.04%),PE系列4.11亿元(同比下滑13.28%),PVC系列2.9亿元(同比下滑4.21%),防水业务增长稳健[2] - 零售管道市占率逆势提升,同心圆及舒适家战略持续推进[4] 估值与预测 - 2025年8月14日收盘价10.80元,总市值171.94亿元,对应2025年PE 19倍[6]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58.34/62.18/65.28亿元,归母净利润8.94/9.93/10.92亿元[5]
诺禾致源(688315):经营韧性延续,海外本土化布局持续推进,FalconIII助力生产效能提升
国盛证券· 2025-08-15 02:57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10.40亿元(同比+4.36%),归母净利润7873万元(同比+1.03%),扣非净利润6293万元(同比-4.52%) [1] - 2025Q2营业收入5.38亿元(同比+1.87%),归母净利润4485万元(同比-11.38%),扣非净利润3786万元(同比-15.16%) [1] - 2025Q2毛利率42.03%(同比-0.72pct),销售费用率20.32%(同比+1.73pct),研发费用率5.77%(同比+1.20pct) [2] - 分业务收入:测序平台服务5.20亿元(同比+6.77%),生命科学基础科研服务3.54亿元(同比+3.19%),医学研究与技术服务1.39亿元(同比+0.39%) [2] 海外扩张与本土化 - 2025H1港澳台及海外收入5.33亿元(同比+6.48%),占比超大陆收入(5.07亿元,同比+2.22%) [3] - 业务覆盖90多个国家/地区的7300家客户,在美、英、新加坡等地设立子公司及实验基地 [3] - Falcon III系统在德国实验室上线,提升欧洲区运营效能 [3] 技术升级与生产效能 - Falcon III单条产线日均样本处理量超400个,较Falcon II产能提升25% [4] - WGS/RNA-seq产品生产周期压缩60%,实验室人效提升约100%,建库成功率分别达98.23%/97.81% [4]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23.08/25.71/28.71亿元(同比+9.3%/11.4%/11.7%),归母净利润2.21/2.62/3.06亿元(同比+12.1%/19.0%/16.5%) [4] - 对应2025-2027年PE为31X/26X/22X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