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藓糖醇

搜索文档
滨城图强:以“三区联动”塑百强新城
齐鲁晚报网· 2025-09-28 06:47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张永滨 郭文艺 9月21日,2025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交流会召开,在最新发布的《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 中,滨城区成功入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位列第88位。这是该区在高新区建设、中心城区品质提升、 高铁片区未来布局上精准发力、系统推进的必然结果。 高新区崛起:打造产业强区的"核心引擎"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滨城区始终秉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投入巨资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让发展成 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 2023年,滨城区启动了建区以来最大规模的城市品质提升工程,计划三年投入180亿元,实施126个城市 更新项目。实施城中村改造,交付完成安置区16个,交付安置房15735套,数量位列全市第1位,实施老 旧小区改造工程,圆满完成在册老旧小区既定改造任务。打通"断头路"是市民感受最直接的变革。近年 来,盛华路等"四路三桥"建成通车,城区13条"断头路"全面打通。实施秦台河综合改造提升工程,清淤 底泥13万方,新建地下排水管网92公里,清淤管网586公里,彻底疏通了城市的"毛细血管","路通了, 心顺了"成为市民的普遍心声。 同时,滨城区高标准提升7个农贸市场,整治30条背 ...
“粮食安全看山东”之保龄宝公司:小玉米造就中国功能糖产业领军者
中国发展网· 2025-09-24 05:35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1997年 位于山东省德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以玉米为原料生产功能糖产品 [1] - 工业园占地1600余亩 员工1400余人 建有16条功能糖生产线 综合产能100余万吨 [1] -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国家绿色工厂 国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 [1] - 国内首家完成低聚糖工业化生产 2009年深交所上市 成为国内同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 [1] 玉米收储管理 - 建立严谨粮食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细化各环节操作流程和标准 [2] - 每批次入库粮食进行多维度检测 确保符合国家标准 [2] - 2024年收储玉米32万吨 平均日收购量1000吨 收购地区主要为山东河北河南 [2] - 通过手机APP和微信小程序发布收购信息 价格公开透明 参照季节及周边行情制定 [2] - 建立粮食价格动态监测机制 确保收购价格合理 保障农民利益 [2] 仓储设施建设 - 现有粮食存储平房仓钢板仓13个 存储能力8万吨 [3] - 粮仓确保气密性隔热性防水性达标 对原有粮仓升级改造 提高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3] - 安装智能通风系统和粮情测控系统 实时监测温度湿度粮情 [3] - 新建粮仓安装自动化出入库系统 实现快速装卸和精准计量 [3] 玉米精深加工 - 通过技术创新延伸玉米产业链价值 向高价值产品聚焦 [4] - 从淀粉糖到功能糖到药用糖到新型营养素及终端消费品 实现玉米价值十几倍上百倍增值 [4] - 赤藓糖醇阿洛酮糖DHA等高价值产品相继投产 实现企业产能提升和经济效益提高 [4] - 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拉动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增长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4]
9月22日早间重要公告一览
犀牛财经· 2025-09-22 03:50
股东减持计划 - 环球印务股东香港原石国际有限公司拟减持不超过320.04万股 占总股本1% 减持原因为股东自身资金需求[1] - 山西汾酒股东华创鑫睿(香港)有限公司拟减持不超过1620.06万股 占总股本1.33% 减持原因为股东联和基金到期清算退出[3][4] - 瑞丰高材大股东桑培洲拟减持不超过240万股 占总股本0.9584%[12] - 长亮科技董事兼财务负责人赵伟宏拟减持105万股 占总股本0.129%[14] - 仲景食品董事刘红玉拟减持不超过15万股 占总股本0.1%[14] - 海泰科2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过2.53%公司股份 其中苏州新麟三期创业投资企业拟减持全部146.81万股(占总股本1.53%) 赵冬梅拟减持不超过96.1万股(占总股本1%)[15] 资产收购与重组 - 向日葵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兮璞材料100%股权及浙江贝得药业4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兮璞材料主营高端半导体材料包括半导体级高纯度电子特气、硅基前驱体等产品[1] - 华海诚科发行股份及可转换公司债券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方案获证监会批准 配套资金募集不超过8亿元[8] - 金帝股份签署股权收购框架协议 拟收购优尼精密控股权 标的公司主营齿轮、变速箱及汽车零部件制造[10] 重大合同与项目中标 - 中油工程全资子公司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签署阿联酋LNG输送管线项目EPC合同 金额5.13亿美元(约36.88亿元) 项目包括建设180.5千米天然气管线 工期36个月[2] - 林洋能源预中标国家电网计量设备项目 中标总金额约1.42亿元 产品包括A级单相智能电能表、B级三相智能电能表等[6] 控制权变更与停复牌 - 冠中生态筹划控制权变更 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可能变更 股票及可转债自9月22日起停牌不超过2个交易日[2] - 向日葵因资产购买事项股票于9月22日复牌[1] 产品研发与资质获批 - 兄弟科技全资子公司获碘帕醇注射液药品注册证书 该产品为化学药品4类 已纳入国家医保甲类目录和第七批集采目录[5] - 汇绿生态控股子公司签订光模块项目租赁合同 租赁面积2.1万平方米用于建设年产150万支光模块生产基地 租赁期5年含4个月免租期[17] 公司治理与人员变动 - 臻镭科技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郁发新被实施留置措施 暂不能履行董事职责 公司控制权未变化且经营正常[16] 股东减持计划终止与现金分红 - 丰山集团股东顾翠月及董事单永祥、吴汉存提前终止减持计划 顾翠月已减持23.05万股 单永祥减持31.3万股 吴汉存减持16.74万股[19] - 华康股份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元(含税) 合计派发约6061万元[19] - 中油工程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0130元(含税) 合计派发7258.09万元[19][20]
糖醇行业专家电话会
2025-09-15 01:49
行业与公司 * 糖醇行业 具体涉及木糖醇 麦芽糖醇 赤藓糖醇 阿洛酮糖等产品[1][3][21] * 木糖醇行业总产能约12万吨 华康和玉鑫合计占据一半以上市场份额 约6万多吨 福田位列第三 产能约25000吨 绿健和唐和唐各自拥有约2万吨产能[1][4] * 全球木糖醇产能绝大部分集中在中国 海外企业如杜邦 丹尼斯克等规模较小 主要以桦树皮为原料 中国产糖醇占据全球市场主导地位 全球99%糖醇产量来自中国[1][8][9] 核心观点与论据 需求与增长 * 木糖醇行业自2020年疫情以来每年以10%速度增长 需求端多元化 乳制品领域如酸奶年增长率约10% 饮品领域如元气森林 农夫山泉等头部企业使用木糖醇产品 年增速在25%至30% 茶含片年增长率超过30%[3][5] * 口香糖市场因环保及健康因素萎缩 但无胶基口含片等替代品增长 木糖醇在糖果中作为主料比例达85%至90%[1][20] * 糖醇行业存在季节性需求波动 烘焙类产品旺季在中秋节和春节 饮料类以夏季为主旺季 乳制品秋冬销售较好[24] 生产与供应 * 当前木糖醇行业平均开工率在65%到70%左右 主要因出口受阻及美国加征关税导致库存增加 疫情前开工率60%-70% 疫情期间因健康认知度提高年增长率达20%-25% 开工率增加 但2025年因关税及海运费用上涨再次下降[1][11][12] * 木糖醇和麦芽糖醇可互换生产 但仅华康和福田具备此能力 赤藓糖醇因生产工艺不同无法互换[1][10] * 晶体麦芽糖醇开工率约70% 赤藓糖醇开工率约50% 主因欧盟反倾销加征高关税及80%以上用于饮料 受夏季需求及消费者选择多样化影响[28][29] * 液体麦芽糖醇处于旺季 出厂价约3450元/吨 受季节性影响大 10月后销量下滑 但软糖生产增加弥补淡季空缺[31] 价格与成本 * 当前木糖醇价格约17000元/吨 处于历史低位 正常价格应在20000元至23000元之间 前几年因山东煤改气政策影响一度飙升至34500元左右[1][13] * 木糖醇生产成本约15500元至16000元/吨 各企业成本差异几百元 主要源于蒸汽费用和电费[15][16] * 预计2026年木糖醇价格将回升 因国家约谈工厂禁止内卷并要求集体提价 高倍甜味剂如三氯蔗糖 阿斯巴甜已集体涨价10%左右 可能带动相关产品涨价[1][14] * 糖醇行业原料价格已见底 预计触底反弹 具体时间取决于主要生产商动向及利好消息[26] 竞争与优势 * 华康公司在木糖醇市场具有原料成本优势 拥有四川远华和高密工厂等原料供应厂 与玉鑫合并后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1][6] * 糖醇行业下游客户结构分散 大客户占比约40% 年单分两次签订 8-9月确定数量 9月底至10月初落实价格 4-5月更新价格[2][23] * 行业出口占比约70% 受关税和战争影响 海外与国内消费增速平稳 华康直销占70%-80% 福田经销商略多[2][24] 其他重要内容 * 阿洛酮糖口感和甜度接近蔗糖 但甜度只有蔗糖70% 几乎无热量 可替代赤藓糖醇用于饮料及替代麦芽糖醇用于烘焙 但摄入量超过一定限度可能导致腹泻风险[21] * 下游客户选择糖醇类型依据具体功效和应用场景 如赤藓糖醇适合饮料 麦芽糖醇适合烘焙和调味品[1][22] * 液态三氯蔗糖和液态麦芽糊精主要用于馅料 烘焙 冰激凌 冷饮及牙膏 保水剂使用较多的是海藻类替代品 而非液态三氯蔗糖或液态麦芽糊精[17][18][19] * 山梨糖醇主要用于生产维生素C 产量稳定 无减产迹象[30] * 糖醇行业各家工艺区别不大 原材料价格波动会产生一定影响 但未导致显著不稳定性 整体保持平稳[25][27]
从田间到舌尖:生物科技如何将玉米变为“零卡糖”
经济观察报· 2025-09-05 12:24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健康饮食零糖风潮深刻改变消费选择 无糖饮料在货架上琳琅满目[1] - 中国饮料消费者中75%因健康选择代糖产品 减糖食品产业变革依赖生物技术[1] - 2024年全球赤藓糖醇市场规模约9.1亿美元 中国市场以73%份额主导全球供应格局 欧美市场合计占比约22%[1] 公司核心技术优势 - 依托每年170万吨玉米深加工能力实现全链条生产 玉米经浸泡分离淀粉 水解成葡萄糖 发酵精制得纯度超99.5%赤藓糖醇晶体[1] - 通过菌种构建与工艺优化使发酵周期较行业平均缩短25% 转化率提高5% 自研节能降耗技术使生产能耗降低15%[2] - 组建近200人研发团队包括院士国家杰青和博士 建立四级联动研发体系 拥有山东省最大中试平台线 掌握多种微生物改造技术[2] 产品特性与应用领域 - 赤藓糖醇天然存在于多种食物 被国内外权威机构认定无每日摄入限制 具有零热量 不参与血糖代谢 高耐受性和抗龋齿优点[2] - 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医药等行业 成为元气森林可口可乐雀巢联合利华巴斯夫正大集团等知名企业重要合作伙伴[2] - 提前布局下一代天然代糖阿洛酮糖 甜度约为蔗糖70% 热量仅10% 具有类似蔗糖口感和美拉德反应特性 几乎不参与人体代谢[2] 产业链与战略布局 - 玉米可加工成淀粉糖氨基酸等产品 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大幅提升资源利用效率[1] - 阿洛酮糖于2025年7月正式获批为我国新食品原料 公司在该领域已实现多项突破并拥有5项核心技术[2] - 未来将继续深耕功能性产品领域 拓展多方向完善大健康产业价值链 以健康甜味赋能美好生活[3]
探营元气森林供应商东晓生物:赤藓糖醇生产车间的高效与创新
证券时报网· 2025-09-05 04:04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以合成生物制造和发酵技术为核心 从事多元化玉米精深加工 主要生产动物营养类产品 固体饮料类产品 食品添加剂 有机酸 健康甜味剂等系列产品[1] - 依托每年170万吨玉米深加工能力 实现从基础原料到高附加值产品的全链条生产 包括淀粉糖 赤藓糖醇 氨基酸等[2] - 通过高效协同的产业链体系将玉米价值最大化 除赤藓糖醇外还可加工成淀粉糖 氨基酸 膳食纤维 醇类 有机酸等生物制品 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2] 财务表现 - 2023年营业收入79.93亿元 2024年营业收入78.40亿元[1] - 2023年净利润2.98亿元 2024年净利润5.78亿元 同比增长94%[1] - 2023年综合毛利率10.33% 2024年综合毛利率13.91% 同比提升3.58个百分点[1] 生产技术优势 - 通过菌种构建与工艺优化 将赤藓糖醇发酵周期较行业平均水平缩短25% 转化率提高5%[3] - 采用先进膜分离与纯化技术 赤藓糖醇晶体纯度高达99.5%以上[2] - 组建近200人研发团队 含5名博士与40余名硕士 搭建基因编辑 高通量筛选 发酵过程调控等技术平台[3] 市场地位与客户 - 赤藓糖醇产品进入元气森林 可口可乐 雀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供应链[3] - 产品通过海外8个办事处出口至欧美 东南亚等百余个国家和地区[3] - 2024年全球赤藓糖醇市场规模约9.1亿美元 中国市场以73%份额主导全球供应格局 欧美市场合计占比约22%[1] 战略布局 - 当前正积极筹划登陆新三板 公开转让说明书已于6月30日被正式受理[1] - 除赤藓糖醇外 公司提前布局下一代天然代糖阿洛酮糖[3]
阿洛酮糖即将上市,新晋“代糖明星”能否复制赤鲜糖醇的商业奇迹?
钛媒体APP· 2025-09-04 08:41
代糖行业整体发展趋势 - 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2023年超过400亿元 预计2025年达600亿元[2] - 中国占全球代糖产量75% 为第一大生产国[2] - 75%中国饮料消费者因健康原因选择代糖产品[2] - 国家政策要求2030年人均日添加糖摄入量控制在25克以内[2] 赤藓糖醇市场动态 - 全球赤藓糖醇市场规模2024年达9.1亿美元 中国占73%份额[3] - 赤藓糖醇价格从4万元/吨跌至9500元/吨 因产能扩张至38万吨/年[3] - 2025年初价格反弹至1.3万元/吨 现稳定在1万元/吨左右[5] - 行业从产能竞争转向效率与质量竞争[6] 赤藓糖醇企业表现 - 三元生物赤藓糖醇收入占比从2018年84.65%升至2021年91.48%[3] - 东晓生物2023年赤藓糖醇收入3.69亿元 占营收4.62%[4] - 东晓生物发酵周期较行业平均缩短25% 纯度提升至99.5%以上[6] - 企业为可口可乐、雀巢、联合利华等知名公司供应商[6] 阿洛酮糖发展前景 - 阿洛酮糖甜度为蔗糖70% 热量仅为蔗糖10%[7] - 全球市场规模从2019年0.33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1.73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33.26%[9] - 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达5.45亿美元[9] - 2024年7月获中国国家卫健委批准使用[7] 阿洛酮糖产能布局 - 保龄宝2024年技改后产能超5000吨/年 2025年宣布扩产2万吨[8] - 三元生物计划2025年将产能从1万吨扩至2万吨[8] - 东晓生物产品审批中 预计2024年内首批产品上市[8] - 目前存在技术门槛高、成本高、市场认知度不足等挑战[9]
告别“糖”恐慌!生物科技正在重塑“健康的甜”
中国新闻网· 2025-09-01 20:33
行业趋势与市场规模 - 全球赤藓糖醇市场规模达9.1亿美元 中国市场份额占73% 欧美市场合计占22% [1] - 中国饮料消费者中75%出于健康考量选择代糖产品 [1] - 赤藓糖醇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及医药行业 具有零热量、不参与血糖代谢、高耐受性和抗龋齿等优点 [3] 公司核心技术优势 - 公司拥有每年170万吨玉米深加工能力 实现从基础原料到高附加值产品的全链条生产 [2] - 通过菌种构建与工艺优化 使赤藓糖醇发酵周期较行业平均缩短25% 转化率提高5% [5] - 采用自研节能降耗技术使生产能耗降低15% 实现废水废菌体资源化利用 [5] - 掌握大肠杆菌、谷氨酸棒杆菌等微生物改造技术 建有山东省最大中试平台线 [4] 产品特性与认证 - 赤藓糖醇纯度高达99.5%以上 是唯一被国内外权威机构认定为"无每日摄入限制"的天然代糖 [2][3] - 产品安全性获WHO、FDA和EFSA等国际权威机构认可 被列入美国健康饮食推荐组成部分 [3] - 具有吸湿性低、分散性好、口感优良及与药物成分兼容性强等特点 适用于医药辅料领域 [3] 产业链与客户生态 - 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 玉米可转化为淀粉糖、氨基酸、膳食纤维、有机酸等多元化生物制品 [2] - 成为元气森林、可口可乐、雀巢、联合利华、巴斯夫、正大集团等知名企业的重要合作伙伴 [3] 研发体系与创新布局 - 组建近200人研发团队 包含院士、国家杰青和博士 建立四级联动研发体系 [4] - 率先布局新一代天然代糖阿洛酮糖 其甜度为蔗糖70% 热量仅为蔗糖10% [6] - 阿洛酮糖已于2025年7月获中国卫健委批准为新食品原料 公司已拥有5项核心技术 [6] - 未来将拓展肠道益生、功能性氨基酸、稀有功能糖及可降解材料单体等方向 [6]
从田间到舌尖:生物科技如何将玉米变为“零卡糖”?
证券日报网· 2025-09-01 03:42
行业趋势与市场规模 - 全球赤藓糖醇市场规模达9.1亿美元 中国市场份额占73% 欧美市场合计占22% [1] - 中国饮料消费者中75%受访者出于健康考量选择代糖产品 [1] - 赤藓糖醇凭借零热量 不参与血糖代谢 高耐受性和抗龋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 保健品 化妆品及医药等行业 [3] 公司核心技术优势 - 公司拥有每年170万吨玉米深加工能力 实现从基础原料到高附加值产品的全链条生产 [2] - 通过菌种构建与工艺优化使赤藓糖醇发酵周期较行业平均水平缩短25% [5] - 采用自研节能降耗技术使生产能耗降低15% 实现废水废菌体的资源化利用 [5] - 赤藓糖醇产品纯度高达99.5%以上 [2] 产品应用与客户合作 - 赤藓糖醇被应用于药剂辅料 药片包衣 吸入剂载体或赋形剂等医药领域 [3] - 公司已成为元气森林 可口可乐 雀巢 联合利华 巴斯夫 正大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重要合作伙伴 [3] - 玉米深加工产品线涵盖淀粉糖 氨基酸(赖氨酸 苏氨酸) 膳食纤维 醇类 有机酸等一系列生物制品 [2] 研发体系与技术储备 - 公司组建近200人研发应用团队 包括院士 国家杰青和博士 [4] - 建立四级联动研发体系:专家委员会指导战略 博士团队技术攻坚 硕士团队协助实验与数据分析 专业技术人才负责开发与工艺优化 [4] - 掌握大肠杆菌 谷氨酸棒杆菌 酿酒酵母和解脂耶氏酵母等微生物改造技术 [5] - 建设山东省内最大的中试平台线 [5] 新产品布局与发展战略 - 率先布局下一代天然代糖阿洛酮糖 其甜度为蔗糖70% 热量仅为蔗糖10% [6] - 阿洛酮糖已于今年7月获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成为新食品原料 [6] - 公司已拥有5项阿洛酮糖核心技术 并开发出高酶活菌株 [6] - 未来将拓展肠道益生 功能性氨基酸 稀有功能糖及可降解材料单体等方向 [6]
探寻“零糖”风潮背后:一颗玉米的“甜蜜”新生
齐鲁晚报· 2025-08-30 12:19
行业趋势与市场格局 - 全球赤藓糖醇市场规模达9.1亿美元 中国市场以73%份额主导全球供应 欧美市场合计占比约22% [1] - 中国饮料消费者中75%受访者出于健康考量选择代糖产品 减糖需求驱动食品产业变革 [1] - 赤藓糖醇凭借天然与安全特性成为代糖优选 存在于蘑菇葡萄等天然食物中 获WHO/FDA/EFSA等国际权威机构安全认证 [5][6] 公司技术与生产优势 - 公司具备年170万吨玉米深加工能力 实现从原料到高附加值产品的全链条生产 涵盖淀粉糖/赤藓糖醇/氨基酸等多元化产品 [3] - 通过菌种诱变与工艺优化 将赤藓糖醇发酵温度提升2℃ 转化率提高5% 生产能耗降低30% 实现废水废菌体资源化利用 [7] - 采用先进膜分离与纯化技术 产出纯度99%以上赤藓糖醇晶体 建立智能化发酵监控体系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稳定性 [3][7] 产品特性与应用领域 - 赤藓糖醇具有零热量/不参与血糖代谢/高耐受性/抗龋齿特性 被认定为唯一无每日摄入限制(ADI)的天然代糖 [6] - 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医药行业 客户包括元气森林/可口可乐/雀巢/联合利华/巴斯夫/正大集团等知名企业 [6] - 新一代天然代糖阿洛酮糖甜度为蔗糖70% 热量仅蔗糖10% 不引起血糖波动 已于2025年7月获中国新食品原料批准 [9] 研发创新与产业布局 - 公司组建近200人研发团队 含院士/国家杰青/博士 建立四级联动研发体系与智能化发酵工程技术体系 [7] - 在阿洛酮糖领域获山东省工信厅立项 开发高酶活菌株并拥有5项核心发明专利 拓展肠道益生元/功能性氨基酸等方向 [9] - 通过玉米原料多元化产出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涵盖膳食纤维/有机酸等生物制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