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商业评论

搜索文档
59%的充电网络攻击可能涉及数百万台设备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3-15 04:46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挑战 -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面临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挑战,其安全性、弹性和可信度是电动汽车革命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4] - 汽车制造商不愿公开讨论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问题,因担心暴露弱点并引发责任和消费者信任问题 [5][12] - 软件定义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的兴起带来新漏洞,智能出行设备如充电桩和车队管理系统扩大了攻击面 [5] 网络安全事件数据与趋势 - 2024年针对汽车和智能移动目标的网络安全事件激增39%,达到409起,欧洲、美国和中国平均每月发生34起 [7] - 大规模事件(每次影响数百万辆汽车)数量从2023年的5%上升至2024年的19%,增长三倍 [7] - 针对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攻击事件占比从2023年的4%上升至2024年的6%,其中59%可能影响数百万台设备 [9] 充电桩攻击的影响与风险 - 针对充电站的攻击中73%导致服务或业务中断,使充电桩无法使用 [10] - 充电桩易受物理和远程操控,可能导致欺诈、数据泄露和勒索软件攻击 [9] - 充电站对电网构成威胁,模拟攻击显示可能使电网不稳定并导致重大经济损失 [10] 汽车制造商的应对策略 - 汽车制造商更关注车载系统和远程信息技术安全,而非公开解决第三方充电网络风险 [12] - 宝马实施"设计安全"原则,进行网络渗透测试并通过OTA更新修复漏洞 [13][15] - 奔驰获得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认证,符合联合国R155标准并评估未来产品威胁 [15] 行业挑战与法规需求 - 充电网络快速普及导致分散生态系统,多个利益相关者引入可利用漏洞 [19] - 目前缺乏针对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全球网络安全标准,英国将其列为关键基础设施的模式值得推广 [22] - 欧盟《网络与信息安全指令2》要求关键基础设施(包括充电网络)具备网络安全保护 [24] 未来网络安全战略建议 - 需增强加密和认证技术保障通信安全,定期更新软件修复漏洞 [25] - 强化网络分段防止单个受攻击充电桩影响整个系统 [25] - 制定政府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遵循网络安全最佳实践 [25]
债务总额超80亿美元,欧洲电池巨头申请破产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3-13 14:22
彩 轩然之子 | 成就新汽车人 维 设 计 ූප 与 创 新 le 生 领 行 नार 向 阳 H 推 撰 文 / 路 行 设 计 / 琚 佳 来 源 / Electrive、路透社等,作者:Carla Westerheide、Marie Mannes等 电池制造商Northvolt在当地时间3月12日宣布已在瑞典申请破产。这是该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 案件之一,实际上,这也意味着欧洲希望发展出中国电池制造商竞争对手的计划已经宣告终结。 Northvolt董事长汤姆·约翰斯通(Tom Johnstone)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是我们做出的一个艰难 决定,它是唯一的'现实路径'",他说,公司已尽一切努力,但最终无法避免破产,这将使5000个工 作岗位面临风险。 这家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于去年11月申请了美国第11章破产保护,因为其现金储备日渐枯竭,并且 急于筹集资金解决其在瑞典北部旗舰工厂的产量提升问题。有文件显示,Northvolt在破产过程中所 欠的债务总额超过80亿美元。 自2016年成立以来,Northvolt已获得超过100亿美元的股权、债务和公共融资,其最大股东包括大 众汽车(持股21%)和高盛(持 ...
独家:50亿背后,大众和小鹏是怎么合作的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3-13 14:22
大众在华战略转型 - 2023年4月上海车展前夕,大众中国发布纯电ID7车型,但产品力和话题性弱于新势力,展示内容仅涉及安全、环保等传统卖点[4][6] - ID7基于MEB平台开发,南北大众各自调整有限,最终一汽大众版本销量未达预期,上汽大众放弃量产计划[8] - 2023年4月大众宣布投资10亿欧元在合肥成立100%TechCo(VCTC),具备整车和零部件研发功能,目标缩短开发周期30%,标志着大众在华实质性变革开端[10] - 2024年大众集团全球营收3247亿欧元(+07%),营业利润191亿欧元(-15%),净利润124亿欧元(-306%),利润下滑主因26亿欧元特殊重组支出[10] 研发体系重组 - VCTC是大众德国外最大研发中心,首次赋予中国团队本地研发决策权,整合了大众安徽原有研发部门[16][20] - 2024年1月平台专家吴博锐接任VCTC CEO,其曾主导MEB平台开发并熟悉中国供应链,同步调整CARIAD中国CEO为长安前首席软件架构师韩三楚[14][16][19] - VCTC与CARIAD中国联合开发CEA架构,团队规模900人(55:45),采用"One Team"工作模式,要求工程师必须通过代码能力测试[19][22][24] - 新开发流程允许下车身平台与造型设计并行测试,结合VR技术使研发效率提升30%,同时保持大众标准的安全品质[26][27] 技术合作与突破 - 2024年2月大众与小鹏达成电子电气架构合作,后者开放EEA架构代码,200名大众工程师赴小鹏总部学习并参与代码互审[24][29] - CEA架构测试车已完成冬测,功能将通过OTA迭代,计划2026年前推出6款纯电新车,包括PPE平台奥迪车型和CMP平台概念车[20][27] - 大众同步与地平线、中科创达合作提升智驾智舱能力,但内部承认技术追赶仍需时间,预计2027年才能实现业绩回暖[29] 组织文化变革 - 中国团队获得自研授权后面临流程重构挑战,吴博锐实施每日30分钟快速决策机制解决部门协作问题,显著提升响应速度[24][25] - 传统大众研发流程需顺序完成平台定义-造型设计-车身测试,新方法打破线性依赖,实现多线程开发[27] - 贝瑞德亲自考察CEA进展并罕见公开激动表现,反映大众高层对中国转型的重视程度[22]
燃油乘用车2月多卖了8万辆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3-12 14:48
行业趋势 - 主流传统车企正从"油电同价"转向"油电同智"、"油电同进"、"油电同强"战略 [3] - 2月传统燃料乘用车销量72.6万辆,环比下降26%但同比增长12.4% [3] - 1-2月传统燃料乘用车销量170.8万辆,同比减幅收窄至4.7% [5] - 混合动力汽车占比提升3.4个百分点,增势超过纯电动 [5] - 10万元以下燃油车价格区间出现10%以上增长 [5] - 韩系和法系品牌销量实现两位数增长 [5] 车企表现 长城汽车 - 2月销量77883辆同比增长9.65%,方盒子SUV销量29377辆同比增长41% [7] - 1-2月累计销量15.9万辆同比下降9.28% [7] - 皮卡销量29584辆同比增长14% [7] 北汽集团 - 2月销量10.9万辆同比增长26.8%,自主品牌增长123.8% [7] - 1-2月累计销量23万辆同比增长13.4% [7] 广汽集团 - 2月销量98721辆同比增长0.33%,1-2月销量197158辆同比下降14.42% [7][8] - 广汽埃安2月销量14482辆同比增长44.73% [8] - SUV品类2月销量56864辆同比增长5.63% [8] 东风公司 - 1-2月累计销量278387辆同比下降33.7% [8] - 岚图汽车销量16022辆同比增长56% [10] - 易捷特新能源出口2280辆同比增长241% [10] 奇瑞控股 - 2月销量180932辆同比增长26.4%,新能源增长278.3% [10] - 1-2月累计销量405255辆实现两位数增长 [10] 长安汽车 - 2月销量16.14万辆同比增长5.72% [10] - 1-2月累计销量43.71万辆同比增长0.94% [10] 中国一汽 - 1-2月销量超46万辆,自主新能源增长193% [12] - 红旗品牌销量70434辆同比增长7.9% [12] - 一汽丰田1-2月销量9.3万辆同比增长21% [15] 吉利汽车 - 2月销量204910辆同比增长84% [15] - 1-2月销量47万辆实现两位数增长 [15] 上汽集团 - 2月批售29.5万辆同比增长41.9% [15] - 1-2月批售55.9万辆同比增长23.5% [17] 比亚迪 - 2月销量322846辆,插混占比超60% [17] - 1-2月累计销量623384辆同比增长92.52% [17]
“红顶商人”马斯克陷入抵制风波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3-12 14:48
特朗普支持特斯拉 - 特朗普宣布计划购买一辆红色Model S以表示对特斯拉的支持 [3] - 特斯拉股价周一下跌15% 市值在不到3个月内蒸发约8000亿美元 [3] - 马斯克表示特斯拉计划将美国汽车产量提高一倍 [5] 特斯拉面临的社会抵制 - 全国范围内出现破坏特斯拉汽车、恐吓车主和抗议经销店的浪潮 [7] - 特斯拉工厂遭遇和平示威和破坏行为 包括充电站起火 [7] - 俄勒冈州波特兰一家特斯拉经销店发生七起枪击事件 [7] - 350名示威者在曼哈顿特斯拉展厅抗议后六人被捕 [7] - 二手特斯拉平均价格比竞争电动汽车品牌低10000美元 [8] 政府效率部(DOGE)的成立与行动 - 特朗普委托马斯克领导政府效率部(DOGE)专注于削减联邦开支和监管 [7] - DOGE通过取消多元化合同及其他开支已节省10多亿美元 [15] - DOGE的X账号获得超过470万关注者 [15] - 具体节省案例包括取消56000美元植物浇水合同和5000万美元环境正义拨款 [15][17] DOGE对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的干预 - DOGE要求全面进入USAID总部遭拒 威胁联系美国法警局 [24] - 马斯克称"美国国际开发署是一个犯罪组织" [26] - USAID全球范围内停职所有直接雇用人员 影响约1600名人员 [28] - 美国国务卿宣布取消USAID 83%的项目 约5200份合同被终止 [28] - 剩余约1000份合同由美国国务院管理 [28] 数据访问权争议与诉讼 - DOGE访问USAID内部系统包括发展评估信息交换中心数据库 [28] - 至少十几起针对DOGE数据访问权的诉讼 [31] - DOGE获得财政部支付系统"只读"权限 该系统处理数万亿美元支出 [31] - 联邦法官下令DOGE团队公开有关其运营的记录 [32] 联邦政府裁员计划 - DOGE在人事管理办公室(OPM)推动裁员 目标裁员70% [34] - 联邦员工被要求回复工作邮件 未回复被视为辞职 [34] - 美国政府要求各联邦机构在3月13日前提交大幅裁员计划 [38] - 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在裁员1300人基础上再裁员约1000人 [38] - 今年前两个月美国政府裁员62530人 较2024年同期增长41311% [40]
汽车公司的尽头是AI?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3-11 16:25
公司战略转型 - 法拉第未来将股票代码从"FFIE"改为"FFAI",强调AI车生态是核心战略[3] - 力帆科技更名为千里科技,全面拥抱"AI+车"战略并成为吉利全域AI战略的一部分[3] - 小鹏汽车重新定义为全球AI汽车公司,目标10年内年销100万台AI汽车[6] - 理想汽车宣布转型为AI企业,认为AI是未来竞争核心[6] - 特斯拉在2023年底已重新定义为AI/机器人公司[6] AI重塑汽车业方向 - 智能驾驶是车企AI战略最聚焦领域:理想汽车采用VLA模型推动自动驾驶,小鹏汽车发布AI鹰眼视觉方案和定制AI芯片,吉利成立估值33亿元的智驾合资公司并发布"千里浩瀚"解决方案[8] - 智能座舱:FF研发新一代AI车载交互系统,吉利银河E8提供15大AI功能[10][11] - 机器人和飞行汽车:小鹏发布第二代人形机器人Iron,计划2025年预售飞行汽车[11] - 特斯拉计划将人形机器人Optimus投入工厂应用,2026年目标产量5万-10万台[14] - 吉利提出全域AI理念,覆盖车辆智能架构、能源管理等领域[14] 资本市场反应 - 汽车行业平均市盈率25.85倍,而AI公司可达40倍甚至百倍[16] - Anthropic完成35亿美元E轮融资,估值615亿美元[17] - OpenAI前首席科学家初创公司估值或超300亿美元[19] - 力帆科技更名后股价短期上涨33%但很快回落[19] - FF更名当天股价上涨9.85%但随后回落[19] - 市场认为车企AI转型需长期坚持和清晰战略,小鹏规划10年转型期,理想设立三阶段目标[21]
三天四店卖了8600辆,获补贴4300万,特斯拉或面临调查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3-11 16:25
米斯兹之子 成就新汽车人 8550 AND F TH 视 际 实 战 團 野 跨 界 / 撰 文 / 钱亚光 设 计 / 琚 佳 推 来 源 / driving.ca, electrek.co, cleantechnica.com 今年1月13日,加拿大政府零排放汽车激励(iZEV)计划突然结束,此前几天出现了购车热潮,特 斯拉在加拿大全国的销量出现前所未有的激增,尤其是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安大略省和魁北克 省。 据《多伦多星报(Toronto Star)》的一份报道,iZEV所发放资金的公开数据似乎表明,在1月10日 至12日这个周末,特斯拉在魁北克城市店(Quebec City)、埃托比科克店(Etobicoke)、劳伦斯大 道店( Lawrence Ave)和温哥华店(Vancouver)等4家店,就售出了8653辆电动汽车,获得了大约 4310万加元(约合3000万美元)的补贴——占剩余资金的 60%。 自2019年推出以来,iZEV计划一直是加拿大电动汽车普及的关键推动力。该计划为符合条件的电 动汽车提供最高5000加元东西的补贴,有效促进了电动汽车在加拿大的普及,共推动了54.6万辆零 排放车辆的 ...
特斯拉为什么又启用了4D毫米波雷达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3-10 15:44
行业趋势与车企战略 - 2025年被视为"智能驾驶元年",中国汽车行业正从电动化转向智能化,"智驾平权"成为主流发展方向 [4] - 长安汽车发布"北斗天枢2.0"计划,2025年起全系产品标配智驾接口,未来3年将推出35款数智新汽车 [4] - 比亚迪宣布"天神之眼"智驾系统覆盖全系车型,推出21款智驾车型并将高速NOA功能下探至10万元级别 [6] - 零跑汽车推出15万元级首款搭载激光雷达并支持城区智能驾驶的B10车型 [6] - 吉利发布"千里浩瀚"安全高阶智驾系统,规划5级智驾方案覆盖全系车型 [6] 4D毫米波雷达技术发展 - 4D毫米波雷达在距离、速度、水平方位角基础上增加俯仰方位角数据解析,实现毫米波雷达成像功能 [8] - 2024年全球4D毫米波成像雷达市场规模达7.41亿美元,预计2031年达11.11亿美元,CAGR为6.0% [11] - 预计2025年4D雷达占前向毫米波雷达比重将超40% [11] - 4D雷达工作频率77-79GHz,在恶劣天气下具有出色穿透力,能探测被遮挡物体并提供复杂驾驶场景数据 [11] - 4D雷达成本已降至与3D雷达相当水平,推动其在智能驾驶中的普及 [13] 加特兰公司技术与市场优势 - 加特兰量产全球首款车规级CMOS 77/79GHz毫米波雷达射频前端芯片,显著降低开发门槛 [11] - 公司产品覆盖ADAS、工业应用、高阶自动驾驶等场景,拥有五大系列芯片产品 [13] - Alps-Pro系列CAL77S344支持4发4收,集成雷达信号处理基带,满足ASIL-B功能安全要求 [17] - 加特兰芯片出货量2024年预计超1000万片,定点企业涵盖中国主流自主品牌 [15][17] - 技术优势在于集成雷达算法和基础软件,缩短客户开发周期50%以上 [17] 传感器技术竞争与互补 - 毫米波雷达与激光雷达存在竞争但更多是互补关系,取决于整车厂对数据融合的偏好 [19] - 毫米波雷达在光线不足或恶劣天气下表现优于视觉和激光雷达 [19] - 特斯拉重新采用毫米波雷达印证其与视觉传感器的强互补性 [22] - 行业正寻求性能与成本的最佳平衡点,毫米波雷达+视觉方案可能成为最佳实践 [21] - 国内传感器技术发展迅速,激光雷达在智驾系统中仍将扮演重要角色 [22] 技术挑战与发展方向 - 主要挑战在于持续优化性能与成本,包括芯片功能、测试时间和天线设计等方面 [26] - 需解决与中央处理和边缘计算架构的协作问题,提供更高效的雷达感知信息 [27] -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提升单颗雷达性能/降低成本、通过多片级联实现高性能成像雷达 [27] - 新一代Andes平台将衍生卫星雷达等新产品,服务智驾多样性需求 [27] - 入门级汽车将能用上更好雷达产品,行业面临市场变革机遇 [27]
为什么特朗普痴迷关税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3-10 15:44
特朗普关税政策核心观点 - 特朗普将关税作为威胁和谈判筹码,针对中国、加拿大、墨西哥等主要贸易伙伴加征关税,2024年三国对美出口占全美商品贸易总额40% [6] - 计划对欧盟汽车等产品征收25%关税,称欧盟成立目的是"压垮美国" [6] - 3月12日起对进口钢铁铝征收25%关税,4月2日可能对所有汽车、半导体、药品进口征收25%报复性关税 [6] 各国应对措施 中国 - 对美国农产品加征15%关税并禁止向部分国防企业出口 [8] 加拿大 - 对价值300亿加元(209亿美元)美国商品征收25%关税,包括橙汁、花生酱等 [8] - 新总理马克·卡尼上任后推迟对汽车、钢铁铝的第二轮报复计划 [8] 墨西哥 - 采取谈判策略,获得特朗普对符合《美加墨协定》车企的1个月关税豁免 [9] 特朗普关税政策动机 - 纠正不公平贸易行为以振兴美国制造业,提出通过关税+激励措施吸引企业回流 [11] - 增加联邦收入以支付减税计划,预计10年减税规模达4.6万亿美元 [11] - 替代制裁作为外交工具,例如与哥伦比亚移民争端中作为谈判筹码 [12] 关税政策影响评估 - 美国工业品贸易加权平均税率仅2%,但新关税将使平均税率达1943年以来最高 [14] - 可能导致每个美国家庭额外支出2000美元,经济增长显著放缓 [14] - 参照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历史教训,或引发全球贸易下滑 [14] 关税传导机制 - 进口商支付关税但成本转嫁至消费者,研究表明沃尔玛等零售商通过提价转移成本 [16] - 可能刺激企业赴美建厂规避关税,但报复性关税会抵消就业增长效应 [16]
从技术到商业,问道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掌舵者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3-09 12:34
行业前景与市场预测 - 2025年被视为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从实验室迈向量产的关键转折点,高盛预测市场规模将达到380亿美元 [5] - 行业呈现"外热内冷"状态,外部关注度高但实际商业化落地仍面临挑战,目前难以进入工厂、商店和家庭等场景 [16] - 未来三到五年行业可能沿着两条路径发展:高危环境作业等刚性需求场景和高附加值的情感体验场景 [18] 核心技术挑战 - 中长期需突破大脑技术,包括空间智能和类似大模型的planning能力强化 [9] - 短期需攻克小脑和硬件能力,具体为运动控制与操作控制,以及机械手、触感压力传感器等硬件 [11] - 硬件本体与数据集之间的耦合性未被充分讨论,算法架构未考虑硬件特性会导致训练效能转化率受限 [13] 商业化与成本结构 - 核心部件灵巧手单套成本仍维持在8-12万元区间,即便2026年全球销量达50万台,研发成本仍需3-5年回收 [15] - 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关节模组占成本70-80%,目前已有30牛米和140牛米两款产品推出 [16] - 公司推出三款人形机器人产品:一款桌面陪伴机器人和两款小型人形机器人(40厘米和120厘米) [18] 公司战略与愿景 - 三年内战略目标包括让人形机器人成为家庭陪伴和竞技流行平台,以及打造人形机器人行业F1赛事 [18] - 长期愿景是让人形机器人进入每个家庭,类比windows的普及故事 [18] - 公司已完成种子轮融资,正在开启天使轮 [16] 行业生态与产业链 - 行业呈现技术先行、市场滞后特征,考验从业者战略定力 [15] - 高质量数据集不足是AI模型训练核心挑战,产业协作和自动生成技术是潜在解决方案 [13] - 跨平台应用时硬件体系对数据特征的解码能力差异导致单一数据集难以实现普适价值 [13] 个人与行业互动 - 创始人从汽车行业转型,曾专注于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细分领域,后投身人形机器人赛道 [20] - 通过行业课程结识产业链优秀人员,拓展行业视野并建立跑步等健康习惯 [20][22] - 疫情期间与同学形成紧密社群,将学习融入生活方式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