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商业评论
icon
搜索文档
没交付先吃官司,索尼本田踩了红线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8-25 23:04
诉讼背景与核心争议 - 美国加州新车经销商协会(CNCDA)起诉索尼本田移动公司(SHM)及其美国子公司(SHMA)以及美国本田 指控其通过官网直接收取消费者200美元AFEELA车型可退订金的直销行为违反加州法律 [2] - CNCDA要求法院立即叫停该行为 强调加州法律禁止汽车制造商通过关联品牌与自家经销商竞争 且AFEELA使用本田工厂生产却绕过本田和Acura经销商直接卖车 [2] - 案件于2025年8月19日立案 诉因包括不正当竞争 虚假广告与宣告性救济 目前处于初期审理阶段 官网预订通道仍开放 [2][8][9] 合资公司架构与产品规划 - 索尼与本田于2022年6月正式成立索尼本田移动公司(SHM) 总部位于日本东京 注册资本100亿日元(约5亿元人民币) 双方各持股50% [5] - SHM在美国设立全资子公司SHMA 负责当地销售与交付 首款电动车AFEELA 1提供两个版本:起步版售价8.99万美元(约65.89万元人民币) 签名版售价10.29万美元(约75.41万元人民币) [5] - 新车计划在本田美国俄亥俄州工厂生产 2025年在加州正式销售 2026年中期开始交付 [6] 直销模式与法律冲突 - SHM采用类似特斯拉和Rivian的直销模式 通过官网直接向消费者收取订金并完成预订至交付全流程 [8] - 加州车辆法典禁止制造商及其关联方与特许经销商竞争 2023年通过的新规进一步明确禁止通过关联品牌绕开经销商 [8] - CNCDA于2025年5月向SHM发出停止信 但SHM拒绝停止 导致诉讼升级 [8] 行业影响与争议焦点 - 此案是加州直销模式与传统经销商体系的又一次冲突 CNCDA曾在2025年4月对大众集团Scout品牌类似直销方案提起诉讼 [12] - 美国本田试图与SHM划清界限 称不参与其决策流程且AFEELA不属于其旗下品牌 [12] - 争议核心在于法院是否认定美国本田 SHM与SHMA构成"关联方" 从而将AFEELA纳入禁止直销范围 [13] 潜在走向与行业意义 - 案件可能三种走向:法院支持CNCDA禁令要求调整销售机制 双方达成合规和解(如引入授权门店) 或围绕"关联方"定义展开长期司法争辩 [15] - 判决结果将直接影响AFEELA在加州的上市节奏 并可能成为其他州监管"关联直销"的参考案例 [15] - 此案反映了科技公司与传统车企合资新模式(俄亥俄制造 加州首发 线上订金 线下交付)与现有监管体系的冲突 [15]
中东土豪,买爆中国车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8-24 23:05
中国汽车出口中东市场核心观点 - 中东市场成为中国汽车出口最大目的地 2024年上半年出口量达42万辆 同比增长46.2% [3] - 中国车企通过技术适配 本地化合作和政策红利加速中东市场渗透 [12][18][31] - 市场呈现燃油车主导(超90%)但电动化转型加速的特征 政策目标推动2030年新能源车渗透率显著提升 [22][26] 市场增长态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308.3万辆 同比增长10.4% 其中对阿联酋出口激增74046辆 沙特以119564辆跻身出口国前十 [3] - 中东地区进口车关税仅5% 显著低于欧美20%以上税率 降低车企进入成本 [18] - 沙特2024年汽车销量82.7万辆 同比增长13% 为8年来最高水平 前十品牌占80%销量 包括长安 吉利 名爵等中国品牌 [23] 企业战略布局 - 特斯拉2024年4月正式进军沙特 在利雅得设立首家展厅服务中心 并计划扩展至吉达和达曼 [10] - 蔚来2024年10月与CYVN合作 在阿布扎比建立研发中心 联合开发本地化车型并成立中东北非公司 [11] - 东风与沙特UMA集团签署万辆级战略采购协议 打造"汽车+保险+金融"一体化平台 [11] - 一汽解放在沙特建设KD模式卡车组装厂 目标年销量1万辆以上 [12] 技术本地化创新 - 针对高温高沙尘环境 捷途车型标配双压缩机空调 实现10分钟内50℃到25℃降温 [32] - 奇瑞耐高温特供版空调制冷效率提升30% [32] - 吉利与卡塔尔联合研发电池 55℃高温下循环寿命延长至2000次 [32] - 华为与沙特合作制定智能驾驶法规 将激光雷达纳入强制安全配置 [33] 市场竞争格局 - 日韩品牌(丰田 现代 起亚)仍占据主导地位 但中国品牌份额逐步提升 [17][30] - 中国品牌通过与本地豪强结盟加速渗透 如小鹏与阿联酋Ali & Sons Holding LLC合作 [31] - 消费者偏好"方盒子"车型 注重高性价比豪华感而非高价标签 [24][25] 政策与基础设施 - 沙特"2030愿景"目标2030年利雅得30%车辆为电动 部署5000座充电站 [26] - 阿联酋"净零2050"计划目标2030年新能源车占新车30% 2050年达50% [26] - 约旦将电动汽车进口关税从25%降至10% 远低于混动车55%和燃油车86%税率 [26] 潜在挑战 - 品牌认知度和信任度仍较低 需加强文化本地化而非依赖外派中方员工 [35] - 新能源配套设施严重不足 政策存在不确定性 [37] - 售后体系建设成为关键风险点 需避免重演中国摩托车在东南亚的失败案例 [37]
Robotaxi开进美国“最糟糕”的城市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8-24 23:05
纽约自动驾驶测试许可 - 纽约市政府向Waymo发出全市首张自动驾驶车辆测试许可 允许在曼哈顿与布鲁克林市中心部分区域进行测试[4][5] - 测试阶段限制为上路不超过8辆车 每车需配备受训安全专员随时接管 禁止提供付费网约车服务[6] - 测试许可持续至9月下旬并可申请延长 基于纽约市去年制定的全国最严格安全规则[6][9] Waymo技术验证与运营现状 - 公司累计完成超1000万次乘车服务 自动驾驶里程突破1亿英里[15][18][19] - 当前车队规模约1500辆 覆盖旧金山 凤凰城 奥斯汀等5个主要城市[18] - 通过Uber等平台合作扩展客群 付费周订单已超过25万单[19][20] 行业竞争格局 - 特斯拉在得州奥斯汀启动有限Robotaxi试运营 约10辆车且仅面向受邀用户[27][28] - Zoox在加州建设年产超1万辆的Robotaxi工厂 采用无方向盘对向座舱的差异化设计[30] - Cruise因2023年事故撤出加州 转向亚利桑那和得州进行有人类安全员的测试[31][32] 技术挑战与场景拓展 - Waymo在洛杉矶曾遭遇车辆被焚毁极端事件 凸显公众信任临界点问题[22][23] - 公司重点突破机场和核心商圈等高价值场景 在凤凰城已实现机场接驳服务[23] - 纽约测试被视为高压试验场 考验高密度人车混行环境下的连续稳定性[33][34]
为什么是岚图?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8-24 01:46
上市交易结构 - 采用"股权分派+吸收合并"组合模式推动岚图汽车以介绍方式上市 不发行新股且不涉及融资[4][5][8] - 股权分派环节将东风集团股份持有的岚图汽车79.67%股权按比例向全体股东分派 分派后岚图在香港联交所挂牌[8] - 吸收合并环节由东风汽车集团(武汉)投资有限公司作为主体 支付股权与现金对价实现东风集团股份私有化[8] - 总体收购价格为每股10.85港元 其中现金对价6.68港元/股 岚图股权对价4.17港元/股[9] 东风集团股份背景与困境 - 公司2005年上市时为全球汽车行业最大IPO项目 当前总市值仅391.2亿港元 位居港股上市车企底部[9] - 股价长期被低估 交易前股价5.97港元 每股净资产约19.73港元 PB仅0.25倍[9][10] - 上市后除首次融资44.928亿港元外 从未进行股本再融资 基本失去融资功能[9] - 2020年曾计划A股上市募资210亿元 其中70亿元用于岚图项目但未成功[9] - 销量从2016年427万辆巅峰萎缩至2024年248万辆 减少近180万辆[11] - 2025年上半年终端销量111.6万辆 同比降幅10.8% 市场份额从约14%降至7%[11] - 净利润从2022年102亿元锐减至2024年5800万元 2023年亏损38.9亿元[11] - 2025年上半年营收545.3亿元较去年同期511.5亿元微增 但净利润仅5500万元同比下滑92%[11] 岚图汽车业务表现 - 2024年交付8.6万辆同比增长70% 2025年前7个月累计销量6.8万辆且连续5个月销量破万[11] - 单车均价达28万元 有效提升集团整体毛利水平[11] - 形成SUV+MPV+轿车产品矩阵 梦想家多次夺得新能源MPV月销冠军 稳居新能源MPV市场TOP2[12] - FREE+上市后位列20万-30万元混动SUV销量前三[12] - 营收从2022年60.5亿元增长至2024年193.6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79%[12] - 销量从2022年1.94万辆增至2024年8.01万辆 年复合增长率103%[12] - 2024年亏损收窄至9000万元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12] 资本市场反应与战略意义 - 消息公布后东风集团股份ADR报价冲高至62.22美元 单日涨幅87.69%收盘报61美元[13] - 交易旨在整合资源向新兴产业集中 实现估值重构并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14] - 介绍上市虽不募集资金但能缩短上市周期 为拓宽融资渠道和提升国际影响力提供支撑[15] - 2025年7月东风资产管理出资10亿元认购岚图汽车9497万元注册资本 增资后东风集团股份持股79.69%[16] 岚图品牌发展历程 - 2018年6月酝酿独立高端品牌 2019年4月h事业部成立专注高端新能源乘用车[19] - 2020年5月h品牌神秘面纱揭开 7月正式命名岚图并定位"造车新实力"[19][20] - 品牌命名获Best naming strategy金奖等国际奖项 设计灵感源于《逍遥游》鲲鹏展翅[23][25] - 首款产品FREE于2021年6月上市但销量仅6791辆 因品牌认知度不足及燃油车思维开发[36] - 2022年5月推出梦想家MPV 七座版售价36万元起 成为品牌首个爆款产品[38][40] - 2023年4月推出追光轿车 2024年10月推出知音SUV起售价17.99万元[40] - 实现三年三品类四年四款车布局 梦想家累计交付超10万辆[42] - 2025年目标销量20万辆 定位央国企新能源第一品牌并计划全球市场冲击BBA[42][44]
汽车悬架生变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8-22 23:07
慧鼎科技磁流变技术国产化突破 - 公司实现磁流变减振器(MRD)与磁流变液(MRF)国产化量产,年产能达200万台套,打破海外企业30年技术垄断 [4] - 产线采用高度自动化与智能化制造流程,涵盖材料、设计、制造全环节,技术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 [9][12] - 磁流变液在-40℃至120℃环境下保持稳定性能,1000万次循环测试后性能衰减率低于5% [12] 技术优势与创新 - 磁流变减振器采用双线圈结构设计,响应速度提升至20毫秒,较传统单线圈缩短40% [12] - 公司攻克磁流变液沉降稳定性、极端温度适应性等六大技术难关,实现系统性创新 [12] - 技术国产化前,中国车企面临采购成本高、供货周期长等问题,国产化后单价降至进口产品的60% [13][23] 产业生态与战略合作 - 中科慧眼与中鼎股份合资成立慧鼎科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核心技术规模化应用 [6][7] - 大渡口经开区规划1500亩智能底盘产业园,集聚12家配套企业形成完整产业生态链 [6] - 公司参与制定《乘用车磁流变减振器技术要求及台架测试方法》团体标准 [12] 市场现状与竞争格局 - 2024年搭载磁流变悬架的国产车型占比不足3%,同级合资车型占比28% [15] - CDC悬架已覆盖15万-50万元价格带,磁流变悬架仍集中在3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 [18] - 磁流变悬架系统硬件成本约1.2万元,CDC系统仅需1200-3000元,存在十倍级价差 [22] 成本结构与规模效应 - 磁流变液中特种羰基铁粉采购价达800元/公斤,是CDC阻尼油的20倍 [22] - 双线圈减振器制造成本比CDC电磁阀结构高3倍 [22] - 2024年全球磁流变悬架年装机量约80万台,仅为CDC的5% [22] 应用场景与需求分析 - CDC系统阻尼可调范围(200-2000N・s/m)满足90%日常驾驶需求 [25] - 磁流变技术在高端车型中作为差异化竞争筹码,可支撑终端售价提升2万元 [26] - 智能悬架系统使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提升8%-12%,制动距离缩短15% [27] 未来发展趋势 - 预计2026年磁流变悬架系统成本降至6000元以内,与高端CDC系统价差缩小至50% [30] - 新一代"CDC+磁流变"混合系统研发中,硬件成本可控制在5000元以内 [31] - 智能驾驶普及使用户对底盘智能化关注度从15%提升至38% [31]
智驾巨头宣传“翻车”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8-21 23:44
特斯拉自动驾驶法律诉讼 - 车主指控特斯拉自2016年以来在自动驾驶能力方面存在误导 声称车辆配备全自动驾驶硬件但实际缺乏所需传感器且从未展示长距离自动驾驶能力 [4] - 集体诉讼涵盖2016年10月至2024年中期购买FSD套件的加州车主及选择退出仲裁协议的车主 寻求赔偿并禁止特斯拉未来发表类似声明 [5] - 法官认定特斯拉直销模式使消费者更易接触营销承诺 技术套餐差异成为关键判据 FSD明确承诺完全自主驾驶而增强版未作此承诺 [8][10][11] 案件影响与行业意义 - 裁决允许车主联合提起诉讼 可能重塑汽车制造商营销高级驾驶辅助功能的方式 在监管审查背景下放大财务与声誉风险 [13] - 特斯拉股价因裁决下跌 若法院认定故意夸大功能赔偿金额或达数十亿美元 将冲击利润底线并削弱消费者对电动汽车行业信任 [13] - 2025年佛罗里达州判决要求特斯拉承担3.29亿美元赔偿 联邦陪审团认定其存在系统设计缺陷和误导性营销 打破长期法律护盾 [18] 监管与行业应对 -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已对Autopilot系统展开100多项调查 判决可能加速呼吁强制性联邦标准包括透明度要求和第三方验证 [19][21] - 竞争对手如Waymo转向L4级自动驾驶规避责任风险 传统汽车制造商游说更清晰责任框架 梅赛德斯-奔驰新增监控模式限制自动化操作 [21][22] - 司法界日益要求汽车制造商对自动驾驶感知承担法律责任 特斯拉营销策略面临消费者保护法审查 FSD软件部门1500亿美元估值受冲击 [19]
月亮与六便士:上汽邵景峰谈“箭头灯”执念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8-21 23:44
核心观点 - 中国汽车行业面临原创设计挑战与舆论压力 MG Cyberster因设计元素遭遇网络负面评价 但公司坚持设计理念并逐步获得市场认可 [3][5][6] - 汽车设计需平衡商业需求与文化差异 海外市场偏好运动化设计 而国内市场更倾向柔和实用风格 [10][11][13]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设计周期缩短 车企面临降价压力与同质化风险 但中国汽车工业仍处于产业升级关键阶段 [24][25][34] MG Cyberster设计争议 - 2023年11月发布的MG Cyberster作为中国首款敞篷电跑 因箭头状尾灯设计被网友负面评价 发布会当晚出现数十万条批评内容 [3] - 设计灵感源自品牌经典车型MGB肩线造型 官方命名为"赤翼立体贯穿式尾灯" 但被类比为洒水车/工程车造型 [3][9] - 前布加迪威龙设计师Joseph Kaban因该车型加盟 但未能缓解舆论压力 甚至出现人身攻击内容 [5] 中外市场差异 - MG品牌在欧洲市场表现强劲 2025年前7个月在欧洲终端交付量达15万辆 占中国对欧洲汽车出口总量的70% [10] - 英国消费者认为英伦风代表前卫激情 中国消费者则关联沉稳经典风格 导致早期MG车型在中国市场定位错位 [11] - 欧洲消费者偏好运动化设计 中国市场女性决策者占比提升 更倾向柔和线条与实用细节 [13] 行业竞争环境 - 2025年上半年汽车行业发生55次降价 平均降幅8% 经销商折扣持续扩大 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折扣分别较年初扩大2.4%和0.9% [24] - 车型开发周期从3-4年压缩至12个月内 部分企业跟风热门设计 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 [24][36] - 特斯拉Cybertruck引领的溜背造型占轿车市场份额52% 多家企业模仿海外车型设计 [36] 设计战略调整 - MG4新款车型保留箭头灯设计但造型收敛 45度上扬角度与车尾更协调 并推出多款改装车型包括复古款和动漫联名款 [6][16] - 提出通过用户改装参与对抗同质化 提供裸车版本与原厂改装套件 激发用户创造力 [16][18] - 中国车企在全球设立设计中心 包括广汽米兰前瞻设计中心/吉利哥德堡研发中心 推动原创设计产出如银河E8/飞凡F7等车型 [34] 设计哲学与文化认同 - 汽车设计需兼顾商业价值与技术工程平衡 不同于纯艺术创作 直接影响企业未来4-5年发展 [19] -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通过神似而非形似方式呈现 需结合历史精髓与文化内涵 如CA770车型借鉴明代家具线条 [31][36] - 新审美标准随Z世代崛起发生变化 家族化设计语言可能被颠覆 个性化叙事成为趋势 [37] 产业阶段判断 - 中国汽车工业处于新旧时代交替阶段 新势力企业根基未稳 传统汽车集团面临转型挑战 [25] - 设计话语权在海外品牌属一级职权 而国内设计师多属二级职权 影响设计决策效率 [28] - 产业链优势与庞大消费群体为中国汽车设计提供独特机遇 智电革命推动设计标准革新 [39]
对话罗英瀚:蒙上双眼,也能认出是奥迪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8-20 23:06
奥迪中国战略核心观点 - 公司启动在华品牌史上最大规模产品布局 以PPE纯电平台和PPC燃油智能平台双线推进 [6][7][14] - 公司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 融合德国精工与中国智慧 避免陷入功能堆砌军备竞赛 [8][12][24] - 公司定位为最懂中国用户需求的国际豪华品牌 专注驾驶质感与本土化创新 [8][18][33] 中国市场地位与基础 - 中国是公司第二故乡 37年在华积累近千万用户信任 [7][9][10] - 公司拥有树木般深厚的市场根基 为开启第二增长曲线提供支撑 [10][35] 产品与技术战略 - Q6L e-tron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 配备107kwh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 [18] - 中国版纯电车型采用加长轴距设计 Q6L e-tron电池容量大于全球版本 [30][31][33] - 燃油车型A5L应用第五代EA888发动机和E³ 1.2电子电气架构 [19] - 专为中国市场开发独有配置 包括两款专属车身颜色和定制内饰材质 [28][29] 年轻化与本土化举措 - 邀请中国年轻工程师和用户参与原型车测试 反复打磨产品细节 [21] - 新车全面配备智能化驾驶辅助 全方位互联和OTA升级功能 [22] - 通过加速 转向 制动等驾驶质感强化奥迪品牌辨识度 [8][33] 平台化技术布局 - PPE豪华纯电平台与PPC豪华燃油智能平台构成技术基石 [17][25] - 中德技术团队协作实现全球领先技术的本土化适配 [27]
闪耀慕尼黑:2025轩辕新汽车之夜倒计时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8-20 23:06
活动概况 - 2025轩辕新汽车之夜将于2025年9月8日18:30-22:00在慕尼黑会展中心诺富特酒店齐柏林厅举办 [8][9][10][11] - 活动主题为"长风破浪" 聚焦2025年慕尼黑车展汽车科技趋势讨论和自由交流 [13] - 参与对象包括中国主流车企代表 主流供应商代表及轩辕同学校友 [14] 活动历史 - 轩辕新汽车之夜系列活动自2019年慕尼黑车展开始举办 持续为中国汽车出海架桥铺路 [4] - 2023年9月5日在慕尼黑举办过轩辕新汽车之夜 [23][27] - 2024年1月10日在拉斯维加斯举办过轩辕新汽车之夜 [19] - 2025年1月8日在拉斯维加斯举办过轩辕新汽车之夜 [17][18] 行业动态 - 中国汽车行业面临"不出海就出局"的现状 出海成为必然选择 [4] - 活动旨在打造最强新汽车技术合作圈 促进中外汽车人沟通交流 [5][13] - 世界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协会参与活动组织 [7] 参与方式 - 活动采用限定人数定向邀约制 [35][36] - 报名联系方式包括18600285000和17600373670 可通过扫码报名 [37] - 活动推动新汽车向前发展 [37]
小鹏明年运营Robotaxi,零跑挑战百万销量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8-20 02:27
零跑汽车财务表现 - 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净利润转正 比原计划提前一年达成单季度盈利目标 [5]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亏损1.3亿元 第二季度盈利1.6亿元 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0.3亿元 [8] - 2025年前六个月交付超过22万辆 位居新势力车企第一位 7月单月销量超过5万辆 [8] - 营收同比增长174%至242.5亿元 毛利率同比增11个百分点至14.1% [9] - 第二季度收入142亿元 交付量13.4万辆环比增长53% 毛利率13.6%超市场预期 [10] - 在手资金295.8亿元 2025年交付指引上调至58万至65万辆 预计全年净利润5亿至10亿元 [12] 零跑汽车业务发展 - 首个与中国一汽合作开发车型项目已落地 探讨深化资本合作可行性 [32] - 目前七款车型在售 覆盖10万至20万元市场 2025年新品频发 [34] - 核心产品规划包含A、B、C、D四个系列车型 2026年第一季度将上市D级车 [34] - 2025年上半年出口超过2万辆 位居新势力第一 海外销售网点超600个 [37] - 计划2026年底前在欧洲建立生产基地 定位"全域自研"和"体系化能力" [37] 小鹏汽车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交付量19.7万辆 同比增长279% 第二季度交付10.3万辆创历史新纪录 [13] - 第二季度营收182.7亿元 同比增长125.3% 环比增长15.6% [16] - 上半年毛利率16.5% 汽车毛利率12.6% 服务及其他利润率60.1% [17] - 第二季度毛利率17.3% 汽车毛利率14.3% 已连续八个季度增长 [17] - 上半年经营亏损19.8亿元 净亏损11.4亿元 第二季度净亏损缩至4.8亿元 [18] - 现金储备475.7亿元创历史新高 预计2025年四季度实现盈利 [18][20] 小鹏汽车战略规划 - 2026年推出具备L4能力车型 试点运营Robotaxi 采用"无地图模式" [23][24] - 四季度发布首款"鲲鹏超级电动"车型X9 纯电续航超450公里 综合续航超1500公里 [26] - 与大众合作扩大至插混和燃油车 自研图灵芯片和算法将形成"代际差距" [26][27] - 提升单车利润四大方向:高价位车型、科技溢价、设计体验、品牌全球化 [29] - 2025年上半年海外交付超1.8万辆 同比增长超200% 进入10个国家 [29] - 2026年下半年"鲲鹏超级电动"和"Ultra版本"车型将进入海外市场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