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E8

搜索文档
40余款新车9月集中上市,别克至境L7入场,将智能辅助驾驶带入20万元以内
华夏时报· 2025-09-30 05:05
新车上市与市场竞争 - 9月车市迎来“金九”旺季,超过30个品牌发布40余款新车,涵盖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及高端车型 [2] - 上汽通用别克于9月29日发布B级车至境L7,定位为“目前行业最强的增程豪华轿车” [2] - 至境L7是别克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的首款旗舰轿车,基于“逍遥”超级融合架构,覆盖纯电、插混及增程三种电动形式 [2] 细分市场机遇与产品定位 - 1-8月,15万-20万元增程新能源车累计销售6.4万辆,同比增长189%;同价位新能源中型及中大型轿车市场累计销量为11.3万辆,总体规模不大 [3] - 该细分市场销量居前的多为自主品牌,小鹏P7+以5.5万辆居首,但除小鹏外其他车型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相对较弱 [3] - 别克将搭载智能辅助驾驶的至境L7价格定在16.99万-21.59万元,直接竞争小鹏P7+,利用其销售网络和产品质量作为优势 [3][4] 智能驾驶技术亮点 - 至境L7采用“逍遥智行”辅助驾驶系统,全球首发搭载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实现“无断点”城市NOA [3][4] - 系统能应对近距离加塞、机非混行、“鬼探头”等高风险场景,并精准识别潮汐车道和可变灯牌 [4] - 提供全类型车位泊车辅助,行业首次发布“不停车一键泊入”功能,将传统多步泊车流程简化为1步 [4] 市场反响与销量预期 - 至境L7自9月15日开启盲订以来,盲订订单已超过2万辆 [4] - 公司总经理卢晓对至境L7的销量预期为1万辆以上,但现场声音认为此目标保守 [4] - 专家认为至境L7作为合资品牌首款带智能辅助驾驶的增程车型,产品力和品牌力使其价格竞争力较强,销量值得期待 [4] 增程技术发展趋势与公司布局 - 增程技术日益受到重视,新势力、传统车企、自主及合资品牌几乎全部进入该赛道 [5] - 上汽通用作为增程技术发明者,推出“真龙”增程系统,针对用户关心的亏电状态下动力不足和噪音大两大痛点 [5]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预计,到2027年增程式+插电式将占市场30%,到2030年比例将进一步提高 [6] 产品性能与续航能力 - “真龙”增程系统采用252kW单电驱,提供相当于3.0T V6发动机动力,百公里综合能耗低至0.5L [6] - 满电百公里加速5.9秒,亏电状态下加速性能衰减少于0.1秒,实现全工况动力无衰减 [6] - 至境L7提供302km纯电续航和1420km综合续航,支持130kW快充,30%-80%补能需18分钟,旨在解决频繁充电痛点 [7]
吉利星座完成一期组网,在轨卫星达到64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00:53
发射任务与组网进展 - 吉利星座第六轨道面以1箭12星方式在山东日照附近海域成功发射 12颗卫星进入预定轨道[1] - 自2022年通过6次连续发射 在轨卫星达64颗 完成一期组网部署 成为我国首个具备规模化应用能力的低轨卫星星座[1] - 历次发射呈现海上发射常态化和快节奏特点 2025年以来在日照海域完成04 05 06组三次任务 其中05组与06组发射间隔仅15天[2] 技术能力与性能指标 - 在南北纬60°区域实现1至2重卫星通信实时覆盖 具备每天3.4亿次通信能力 支持全球2000万用户[1] - 单条通信能力达1900 Byte 支持文字 语音与图片传输 具备50dB抗干扰能力 信号抗截获能力强[1] - 规划8颗备份星实现72颗卫星在轨运行 未来将在全球覆盖区域实现3至4重实时覆盖[1] 应用场景与商业化 - 为智能网联汽车 低空出行 交通物流等场景提供实时卫星物联通信服务[2] - 银河星耀8 银河E8等车型已搭载卫星通信技术 在无公网区域提供补盲连接 支持远程信息同步和车辆数据上传[3] - 曹操出行将探索在Robotaxi运营中接入卫星物联通信[3] 全球化合作与测试数据 - 与中东 东南亚 中亚 非洲及拉美等20余个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完成多地商用通信测试[3] - 测试数据显示通信成功率达99.15% 网络可用性超过99.97%[3] 运载火箭特性 - 使用捷龙三号运载火箭(第8次发射) 采用四级固体发动机串联布局和"三平一垂"热发射方式[2] - 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1500公斤[2]
钛3车主分享:拒绝了一堆滞销车后,反而被客户“洗脑”
车fans· 2025-09-05 00:30
购车成本与补贴结构 - 方程豹钛3后驱MAX版指导价13.98万元,保险费用5500元,上牌费200元,总购车成本14.55万元 [2] - 通过同品牌旧车置换获得厂补0.6万元,报废国补2.0万元,合肥地补0.8万元,合计补贴3.4万元 [3] - 采用建设银行分期贷款10万元,获得返现4000元,年利息3000元,两年后可提前还款 [3] - 扣除补贴及返现后实际购车成本为10.75万元 [4] 竞品车型对比 - 考虑过的竞品包括:问界M7(20万清库存)、宝马i3(15万多)、星越L(优惠3万多)、汉DMi非智驾版(12万)、银河E8老款(11万)、海豹07 DMi(10万清库)、风云T9(9万清库)、长安糯玉米(基本免费)、唐DMi(12万清库) [7] - 唐DMi非智驾尊荣版指导价18.78万元,现金优惠4万元后为14.78万元,叠加补贴后裸车价10.88万元 [8] - 购车决策主要基于价格优势而非配置性能偏好 [8] 产品技术特性 - 采用EVO纯电后驱平台,驾驶体验表现为"丝滑",对比油车如同"电扇与空调的差异" [18] - 车身设计较高,乘坐空间充足但后备箱较小,前备箱补充储物空间 [20] - 搭载65度电池包,CLTC续航501公里,实际城区续航约400公里,高速续航约300公里,平均电耗15-18度/百公里 [22] - 支持慢充(续航提升15%)和直流超充(功率超100KW),家桩峰谷充电8小时可实现20%至满电 [22] - 智驾系统采用天眼之神C方案,具备AEB主动安全、高速领航及自动泊车功能 [24] 用户群体特征 - 早期客户包括教育行业从业者及主机厂工程师,后者提供详细技术数据论证产品优势 [9][10] - 高校教师群体对车型表现出购买意向,从猛龙/V23转向选择钛3 [11] - 三电权益允许年行驶里程6万公里,高于行业常见的3万公里限制 [27] 市场推广策略 - 通过行业人际关系网络获取特价车源信息,形成跨品牌比价机制 [6] - 销售人员针对女性用户强调自动泊车、车身尺寸适配性及外观定制化(前脸可更换)等卖点 [14] - 利用价格心理战术(虚假绿色款优惠)测试消费者价格敏感度 [14]
都市车界|172亿“鲸吞”极氪! “一个吉利”对车主有何影响?
齐鲁晚报· 2025-07-16 07:16
交易概况 - 吉利汽车以约172亿元人民币收购尚未持有的37.2%极氪股份,极氪将成为吉利汽车全资子公司并从纽交所退市 [1] - 每股极氪股份可换取2.687美元现金或1.23股吉利汽车股份,现金对价较极氪最后交易日股价溢价13.6%,股份对价较吉利港股溢价2.4% [3] - 吉利汽车行政总裁桂生悦称此举将"开创多赢局面",董事长李书福称其为"更美好的未来奠定基础" [3] 战略背景 - 吉利控股集团提出"一个吉利"战略蓝图,已相继整合几何品牌入银河系列,将领克并入极氪体系 [4] - 内部资源内耗严重,20万-30万元价格区间极氪001、领克Z10、银河E8等车型同质化竞争,技术研发存在近十种车机系统方案 [4] - 智驾领域分裂导致2023年研发重复投入超50亿元 [5] - 2025年一季度吉利集团整体毛利率降至14.7%,较极氪独立运营前下降3.2个百分点 [6] - 极氪市值从110亿美元缩水至57亿美元,跌幅达48% [6] 协同效应 - 预计研发投入可降低10%-20%,供应链成本缩减5%-8%,产能利用率提升3%-5% [7] - 动力电池规模化采购可降本15% [7] - 整合极氪的SEA浩瀚架构与领克EM-P超级电混技术,实现平台化共享 [7] - 品牌矩阵重新定位:极氪主攻30万元以上豪华纯电市场,领克聚焦20万元以上中高端混动领域,吉利银河覆盖主流市场 [7] - 极氪渠道覆盖将从50城扩展至200城,三四线下沉市场渗透率预计提升3倍 [8] 技术整合 - 超级电混技术、1.2MW全液冷充电桩等创新成果有望快速普及 [9] - 极氪能源将接入第三方充电桩突破130万枪,并与蔚来等品牌实现互联互通 [9] - 领克售后体系升级为"领极联服",可同时服务极氪、极越、极星车主 [10] 行业影响 - 行业分析师认为此次合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从无序竞争转向体系竞争"的典型样本 [10] - 德意志银行、东方证券等机构上调吉利目标价,交银国际预计估值有望突破3000亿港元 [10] - 相比丰田的"全球架构"战略,吉利整合速度更快;对照特斯拉的垂直整合,又保留了品牌独立性 [11]
新能源清库:银河E8老款优惠5万,风云T9老款落地10万
车fans· 2025-07-11 00:29
比亚迪车型清库优惠 - 比亚迪秦L DMI非智驾版清库优惠2.8万,120KM超越版全款落地8万~9万,对比智驾版节省约2万 [2] - 比亚迪海豹06 DMI非智驾版120尊荣版指导价11.98万,优惠2.8万后全款总价7.98万~8.98万 [4][5] - 宋L DMI非智驾版清库优惠3.5万,112KM领先版和超越版落地价9万~10万 [7][8] - 汉DMI非智驾版优惠3.4万~3.6万,有旧车落地价12万~13万 [10][11] - 唐DMI非智驾版优惠3.6万~4.0万,有旧车落地价13万左右 [13][14] - 方程豹豹5非智驾版优惠2.2万,探索版和领航版落地价20.43万~22.43万 [17] 其他品牌车型优惠 - 奇瑞风云A9L入门版13.99万,有旧车落地约13万 [11] - 银河E8老款清库优惠4.8万,有旧车落地12万~13万 [19][20] - 风云T9 24款7座SUV优惠2.8万,舒适版和旗舰版落地价9.99万~12.29万 [22][23] - 风云A8L新款优惠2.8万,标准版和舒适版落地价8.95万~9.75万 [26][27] 清库车型特点 - 清库车型多为24年下半年生产,车源颜色不全且库存变动快 [29] - 库存特价车数量有限,部分门店已清完 [29] - 清库车型性价比高,适合预算有限的消费者 [29] - 唐DMI等车型清库优惠力度大,属于千载难逢的机会 [29]
李书福资本帝国再扩张:曹操出行上市,十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近7000亿
搜狐财经· 2025-07-02 08:41
曹操出行上市表现 - 曹操出行于6月25日登陆港交所,发行价41.94港元,成为港股最大出行平台,但首日股价破发,盘中最大跌幅超30%,最终收跌14.16%至36港元,截至6月30日股价较发行价下跌14.3%,市值195.6亿港元 [1] - 公司2021-2024年营收从71.53亿元增长至147亿元,但累计亏损82.41亿元,2024年单笔订单净亏损降至1.34元,流动负债96.82亿元,现金储备仅1.59亿元 [1] - 曹操出行是吉利集团孵化的共享出行平台,成立于2015年,是国内第四家上市的出行公司 [1] 李书福资本版图 - 李书福控制的1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6990亿元,其中吉利汽车市值从859.6亿港元飙升至1609亿港元,极氪市值增长24%至66.52亿美元,汉马科技涨幅达357% [2] - 李书福通过浙江济底科技和吉利控股集团间接持股曹操出行83.9%,是绝对实控人 [2] - 2010年吉利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此后又入股戴姆勒,收购宝腾、路特斯,构建横跨欧美亚的汽车帝国 [2] 曹操出行商业模式与竞争 - 公司商业模式高度依赖吉利体系,主力车型曹操60为吉利专为共享出行打造,续航415公里,售价12.98万元 [4] - 行业竞争激烈,滴滴占据75%市场份额,华为、腾讯等科技巨头通过聚合平台切入出行赛道,特斯拉Robotaxi即将落地中国 [4] - 2021-2024年累计亏损82.41亿元,相当于每月净亏1.47亿元,亏损率从42%降至8.5% [4] 李书福与雷军商业对比 - 李书福以汽车实业为根基,通过并购扩张版图,10家上市公司中8家为整车或产业链企业,总市值6990亿元 [6] - 雷军以互联网思维布局生态链,直接控制4家上市公司,小米市值1.56万亿港元,加上字节跳动等投资,个人财富远超李书福 [6] - 2021年小米挖角吉利研究院近百名技术人员,吉利推出极氪007、银河E8等车型截击小米SU7 [4] 吉利生态布局与挑战 - 曹操出行上市标志着吉利完成"造车-出行-数据"生态闭环 [1] - 亿咖通市值仅7亿美元,与华为车BU差距显著,在智能驾驶、车机系统等领域落后于特斯拉、小米 [10] - 沃尔沃、极星海外表现平平,需加速全球化布局 [10]
自主、合资品牌“激战” 车企花式冲刺“6·18”
中国经营报· 2025-06-05 04:23
618大促车企降价潮 - 5月中下旬以来,上汽通用、吉利银河、奇瑞汽车、长安汽车、智己汽车等数十个汽车品牌宣布降价 [1] - 奇瑞汽车超30款车型全面开启限时优惠补贴,奇瑞风云车型在京东平台上新618元限量优惠券仅售9.9元 [1] - 别克宣布至6月18日,昂科威Plus和别克君越全系车型可享1000元定金抵3000元 [1]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于5月30日发出倡议,反对无底线的"价格战",工业和信息化部表态支持该倡议 [1] 一口价模式推广 - 凯迪拉克XT4推出全款"一口价"15.99万—18.99万元,无任何附加条件 [2] - 凯迪拉克全新XT5上市后,2024年12月终端销量6161辆,同比大涨114% [2] - 全新CT5"一口价"为21.59万—26.59万元,相比官方指导价最高降幅达8.4万元 [2] - 别克昂科威Plus推出16.99万元的"一口价",销量从月均不足5000辆攀升至破万辆 [2] 自主品牌促销活动 - 吉利银河推出"百万银河限时补贴价"活动,吉利星愿限时补贴价5.98万元起,降价9000元 [3] - 智己LS6推出限时"一口价"19.49万元,相比上市时的价格21.99万元起,优惠幅度达到2.5万元 [3] - 奇瑞汽车发布旗下四大品牌百亿厂补政策,超30款车型全面开启限时优惠补贴活动,降幅最高为5.5万元 [3] 行业对价格战的反思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指出"价格战"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5] - 工业和信息化部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 [5] - 上汽通用拒绝"内卷式"参数竞赛,坚持价值和安全导向的技术创新 [5] - 东风本田表示单纯以牺牲利润换取短期份额不可持续,坚持长期主义 [6] 企业经营策略调整 - 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卢晓强调公司追求量利平衡,更加着重盈利性 [1] - 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袁小林表示良性竞争是基于能力的优胜劣汰 [6] - 东风本田通过精准优化产品矩阵和渠道布局,守住燃油车市场份额 [6]
比亚迪年内第三次大规模调价,22款车型开启“一口价”,奇瑞、吉利、上汽通用等纷纷跟进
华夏时报· 2025-05-28 12:48
比亚迪降价策略 - 公司针对王朝网、海洋网22款智驾版车型推出"一口价+限时补贴"双重优惠,最高降幅达5.3万元,创智驾车型价格新低[2] - 海洋网10款车型限时"一口价"5.58万元起售,海豹07DM-i智驾版降幅最大,限时价10.28万元(较指导价降5.3万元)[3] - 王朝网12款智驾版限时补贴起售价降至6.38万元,其中夏降幅最高达3.2万元,限时起售价21.78万元[3] - 促销叠加国家以旧换新政策(最高2万元)及本厂置换补贴(比亚迪车主额外2000元),汉DM-i智驾版叠加后降幅达4.5万元[4] 市场反应与销售情况 - 商超店客流量显著增加,智驾版车型成为销售主力,非智驾版库存有限且价格可议[4] - 消费者对5万多元即可体验自动泊车、高速领航等智能功能表示高度认可,认为性价比突出[5] - 典型案例显示降价直接促成商务车(夏)和中端车型(汉DM-i)的购买决策,释放潜在需求[3][4] 战略意图与行业影响 - 此次降价标志着公司战略重心从"硬件平权"转向"智能平权",加速智能化配置普及[2] - 为达成2025年550万辆销量目标,公司需在剩余8个月维持月销41万辆以上,前4个月累计销量138.09万辆(完成率25%)[7] - 促销活动短期可提升销量与市占率,长期有助于品牌形象塑造和用户口碑传播[5]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吉利银河全系推出限时补贴,银河L6 EM-i下探至6.98万元,银河E8补贴后13.48万元[6] - 上汽通用昂科威直降15%,凯迪拉克XT4起售价15.99万元,但XT5降价30%后月销仍不足2000辆[6][8] - 4月行业降价车型数量同比减少53.7%,但头部企业调整预示更激烈竞争,第三季度或现技术迭代与价格体系双重洗牌[6] 技术竞争维度升级 - NOA导航辅助驾驶成为15万元级车型标配,竞争焦点转向三电系统效率(如宁德时代4C快充、吉利雷神电混热效率46%)[8] - 燃油车因电子电气架构限制,智能化升级成本比新能源平台高300%,传统合资品牌面临双重挤压[8] - 行业竞争将转入"技术储备+制造效率+生态构建"复合维度,800V高压平台等技术重构成为决胜关键[8]
5.58万一辆车!比亚迪再掀价格战、吉利率先响应,车企降本能力迎极限考验
搜狐财经· 2025-05-27 10:00
价格战动态 - 吉利银河启动"百万银河限时补贴"活动,多款车型给出超万元现金补贴,吉利星愿叠加限时补贴后5.98万起,银河E8最高优惠2.8万,银河星耀8起售价11.58万元 [4] - 零跑汽车推出一口价政策,C16增程200智享版一口价11.18万,C11增程200智享版一口价10.38万 [4] - 比亚迪启动"618"限时促销活动,王朝网、海洋网共22款智驾版车型降价,最高直降5.3万元,部分车型下探至5.58万 [4] - 5月26日股市开盘后,汽车股集体下跌,比亚迪港股两日累计跌幅超过10%,A股两日下挫超8% [4] 价格战背景与原因 - 比亚迪2025年销售目标为550万辆,内部摸高目标600万辆,但今年1-4月仅完成138万辆,占比不足销售目标的四分之一 [7] - 比亚迪库存增加5.64万辆,连续3个月补贴,从1万升至5.3万元 [8] - 竞争加剧是主要驱动,吉利、零跑、小鹏等新势力在技术和产品上追赶加快,同价位段比亚迪的配置优势正逐步丧失 [7] - 比亚迪今年的智驾平权逻辑不如去年DM5.0对于刚需用户的吸引力,高速NOA并非刚需,安全性担忧加剧 [7] 行业影响与机构观点 - 今年4月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平均折扣率达到创纪录的16.8%,比3月提高0.5个百分点,比2024年全年平均折扣率翻了一倍 [9] - 电动车市场需求没有激增,绝大多数新能源车企仍未盈利,未来两年规模较小的车企可能被迫退场或被收购 [9] - 比亚迪经销店客流量可能比上周激增30%-40%,同行将效仿比亚迪开启降价活动 [9] - 2025年一季度汽车行业整体销售净利率为4.53%,新能源车行业平均销售净利率为3.77% [9] 车企财务数据 - 比亚迪2025年一季度销售净利率5.54%,长城汽车4.38%,赛力斯3.87%,吉利汽车8.1% [9] - 比亚迪2024年整体毛利率19%,与2023年基本持平,国内毛利水平下滑2.69%至20.18%,境外猛涨10.82%达到17.58% [11] - 赛力斯2025年一季度销售毛利率27.62%,销售净利率3.87% [10] - 长城汽车2025年一季度销售毛利率17.84%,销售净利率4.38% [10] 行业未来趋势 - 预计未来几季国内盈利能力将趋于下降,拥有强大海外市场的原始设备制造商能更轻松地抵消折扣影响 [11] - 6月新能源价格战升温,降本能力将左右车企命运,成本控制薄弱的中尾部车企或加速出清 [12] - 6万元级混动车与10万元级高配车型的普及将推动新能源车对燃油车的替代提速 [12] - 长期竞争将转向技术深度与产业链整合能力,行业终局由兼具成本控制与技术创新的车企主导 [12]
汽车公司的尽头是AI?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3-11 16:25
公司战略转型 - 法拉第未来将股票代码从"FFIE"改为"FFAI",强调AI车生态是核心战略[3] - 力帆科技更名为千里科技,全面拥抱"AI+车"战略并成为吉利全域AI战略的一部分[3] - 小鹏汽车重新定义为全球AI汽车公司,目标10年内年销100万台AI汽车[6] - 理想汽车宣布转型为AI企业,认为AI是未来竞争核心[6] - 特斯拉在2023年底已重新定义为AI/机器人公司[6] AI重塑汽车业方向 - 智能驾驶是车企AI战略最聚焦领域:理想汽车采用VLA模型推动自动驾驶,小鹏汽车发布AI鹰眼视觉方案和定制AI芯片,吉利成立估值33亿元的智驾合资公司并发布"千里浩瀚"解决方案[8] - 智能座舱:FF研发新一代AI车载交互系统,吉利银河E8提供15大AI功能[10][11] - 机器人和飞行汽车:小鹏发布第二代人形机器人Iron,计划2025年预售飞行汽车[11] - 特斯拉计划将人形机器人Optimus投入工厂应用,2026年目标产量5万-10万台[14] - 吉利提出全域AI理念,覆盖车辆智能架构、能源管理等领域[14] 资本市场反应 - 汽车行业平均市盈率25.85倍,而AI公司可达40倍甚至百倍[16] - Anthropic完成35亿美元E轮融资,估值615亿美元[17] - OpenAI前首席科学家初创公司估值或超300亿美元[19] - 力帆科技更名后股价短期上涨33%但很快回落[19] - FF更名当天股价上涨9.85%但随后回落[19] - 市场认为车企AI转型需长期坚持和清晰战略,小鹏规划10年转型期,理想设立三阶段目标[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