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产替代
icon
搜索文档
PEEK:下一个万亿级风口的核心材料,国产替代迎来黄金十年(附报告与投资逻辑)
材料汇· 2025-09-19 14:56
核心观点 - PEEK作为特种工程塑料性能优异 位居材料金字塔顶端 下游应用拓展推动需求增长 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潜力巨大[1][7] - 2024年全球PEEK消费量约1万吨 同比增长13.8% 预计2027年全球市场规模达12.26亿美元[1][70] - 中国PEEK市场增速领先全球 需求量以23.5%的CAGR从2018年1100吨增至2024年3904吨 2024年市场规模达14.55亿元[1][80] 行业概况与定位 - PEEK属于聚芳醚酮家族 综合性能优异 在机械性能、耐热性、耐腐蚀、电性能、生物相容性等方面表现出色[36][41] - 工程塑料自给率62% 特种工程塑料自给率仅38% PEEK进口依存度高达75% 是国家重点突破的"卡脖子"材料[18] - 国家政策强力支持 "十四五"规划目标将工程塑料自给率提升至85% 特种工程塑料自给率5年内从30%提升到50%[18][65]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完整覆盖上游基础化学原料、中游树脂合成到下游广泛应用[25] - DFBP是PEEK合成关键原料 单吨PEEK耗用0.8吨DFBP 占据PEEK成本50%左右[3] - 2023年全球DFBP消费量6646.97吨 消费额9.74亿元 中国消费量1910.71吨 消费额2.50亿元[3] 竞争格局 - 全球格局呈现一超多强 威格斯全球领先 索尔维和赢创紧随其后[2][7] - 国内企业崛起 中研股份、鹏孚隆、君华股份等实现技术突破 加速国产替代进程[2][7] - 国内企业正加速追赶 但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 医疗级和航空航天级PEEK进口依赖度高达68%[88] 性能优势与应用领域 - PEEK在刚性、韧性、耐热、耐磨、耐腐蚀等核心性能上做到最佳平衡 是公认的全球性能最好热塑性材料之一[41] - 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交通运输(27%)、电子电气(20%)、工业机械(18%)、医疗(10%)和航空航天(11%)[80] - 比强度远超铜和铝合金 是实现轻量化的终极解决方案之一 在医疗领域弹性模量与骨骼接近 避免应力遮蔽效应[43][44] 市场前景与增长驱动 - 新能源汽车成为核心驱动力 2024年该领域消耗PEEK达1250吨 占总消费量25%[80][104] - 800V高压快充平台带来新增量 假设2027年渗透率40% 仅电机漆包线一项可带来2630吨PEEK需求 市场规模8.86亿元[105] - 人形机器人是潜力市场 100万台可拉动约1万吨PEEK需求 因轻量化、高强度、耐磨自润滑等特性完美适配机器人需求[1][139] 技术挑战与瓶颈 - 加工难度极高 熔点343℃ 加工温度需380-400℃ 多数改性助剂会分解失效[46] - 高结晶度和结晶速率在3D打印时成为缺点 导致层间结合力差 制品机械性能下降[46] - 化学惰性导致表面处理难题 表面能低难以粘结涂覆 需额外成本高昂的表面处理[48] 成本与价格因素 - 价格高企 2022年国内市场价33.7万元/吨 远高于PTFE(4.70万元/吨)和PPS(4.30万元/吨)[50][91] - 核心原材料DFBP成本高 生产环保成本高 行业龙头威格斯定价策略设立价格锚点[50][51] - 验证周期长削弱降价弹性 下游客户验证流程严苛 周期动辄以年计算[55][56] 发展历程与阶段 - 研发与垄断期(1978-2004):威格斯收购ICI业务后近乎垄断全球市场近20年[29] - 垄断瓦解期(2005至今):吉林大学突破实验室合成技术 国际巨头和中国本土企业实现产业化[30] - 技术突破-产业孵化-国产崛起 技术封锁最终催生竞争对手[31] 创新方向与趋势 - 连续碳纤维增强PEEK(CF/PEEK)是当前最尖端研究领域 用于制造主承力结构件[34] - 3D打印成为高端增材制造明星材料 适用于复杂构件定制化生产[34] - 上下游联合开发模式 巨头与空客、奥迪等深度绑定 共同研发设计 缩短验证周期[62]
调研速递|胜蓝科技接受众多投资者调研,透露多项业务要点
新浪证券· 2025-09-19 13:00
产能建设与利用 - 募投项目正在建设中 预计明年上半年逐步投入使用[1] - UQD液冷板产品已小批量交付下游厂家[1] - 目前订单充足 生产经营正常 产能利用率良好[1] AI与数据中心业务布局 - 研发生产的数通类连接器可用于服务器等设备 已通过AMD、浪潮、联想等头部客户认证[1] - 通过富士康、立讯精密等厂商间接渗透至华为设备供应链[1] - 在液冷领域已有产品布局 微通道技术研发取得进展并将持续推进产业化[1] 主营业务与产品结构 - 主要产品涵盖消费类电子连接器及组件、新能源汽车连接器及组件、数据通讯类连接器、光学透镜[2] - 产品应用于消费类电子、新能源汽车、数据通讯等领域[2] - 计划通过主业稳健经营及可转债募投项目产能释放为业绩增长奠定基础[2] 技术发展与战略方向 - 逐步实现连接器产品的国产替代[1] - 以技术升级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核心竞争力[2] - 持续推进液冷领域微通道技术研发及产业化[1]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将于9月26日上会,相关核心标的梳理!
搜狐财经· 2025-09-19 12:59
政策背景 - 深交所2025年6月发布《股票发行上市审核业务指引第8号》重新定义科技企业上市门槛 轻资产标准为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不高于20% 高研发投入标准为最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不低于15%或累计研发投入不低于3亿元且平均占比不低于3%[6] - 政策精准匹配半导体 AI 通信等领域企业重研发轻资产特征 上交所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科创板已受理30单IPO申请 超七成为科技企业[3] - 政策推动三大科技IPO进程显著提速 摩尔线程作为头雁企业将于9月26日上会 募资规模或超百亿元[3] 摩尔线程核心价值 - 国内GPU芯片设计头部企业 具备GPU算力全场景覆盖能力与商业化落地速度 被称为中国英伟达有力竞争者[4] - 技术突破方面已推出苏堤春晓全功能GPU芯片 覆盖AI训练推理图形渲染等全场景 图形渲染效率等部分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 直接打破英伟达AMD等海外巨头垄断[7] - 场景落地方面产品已进入字节跳动腾讯等互联网大厂AI算力中心 与多家车企合作布局智能驾驶 元宇宙3D渲染领域有深度应用[7] - 政策适配方面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超20% 固定资产占比不足15% 完全符合深交所指引标准[7] 沐曦集成核心价值 - 专注高性能GPU研发 主打数据中心AI推理等高增长赛道[4] - 截至9月19日IPO状态上涨1.19%[4] 紫光展锐核心价值 - 全球少数掌握5G基带芯片技术企业之一[5] - 截至9月19日IPO状态上涨0.28%[5] 摩尔线程关联股票 - 参股企业和而泰持股约1.2% 初灵信息ST华通间接参股 截至9月19日参股企业股价逆势上涨1.34%[7] - 和而泰作为智能控制器龙头与摩尔线程在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等算力芯片应用场景存在潜在协同[7] - 初灵信息聚焦通信网络与数据接入 ST华通业务覆盖游戏与云计算 均与GPU算力场景有技术互补空间[7] - 合作企业东华软件浙大网新三六零等近期股价回调1.06% 长期受益于算力生态扩张[7] - 东华软件提供算力中心建设支持 在数据中心运维AI算力调度等领域具备技术优势[7] - 浙大网新与摩尔线程在智能驾驶元宇宙渲染等领域有合作潜力 城市大脑平台可结合GPU渲染能力提升智慧城市算力效率[7] - 三六零与摩尔线程在GPU安全计算领域存在技术协同 合作或强化在算力安全市场竞争力[7] 沐曦集成关联股票 - 关联股票包括超讯通信科华数据优刻得等 因技术或业务绑定被视为影子股[4] - 超讯通信提供GPU算力设备通信传输支持 如高速交换机光模块 技术储备满足高带宽低延迟通信网络需求[7] - 科华数据提供数据中心电源与制冷解决方案 高效电源管理技术可降低算力中心运营成本[7] - 优刻得与沐曦集成在算力资源池化领域协同 云平台为GPU提供规模化应用场景[7] 紫光展锐关联股票 - 关联股票包括紫光国微中电港深圳华强等 因紫光系产业链协同被市场关注[5][9] - 紫光国微作为间接控股股东 智能芯片与5G基带芯片形成芯片设计加通信应用协同[9] - 中电港承担5G基带芯片国内分销职能 2024年全球份额12% 分销规模与技术支持能力将同步增长[9] - 深圳华强依托全国性销售网络与供应链服务能力助力拓展下游客户 华强电子网平台可提供精准客户需求反馈[9] 投资机会 - 政策红利为科技企业上市打开绿色通道 三大IPO上市后将获得资本助力加速技术落地[9] - GPU算力5G通信芯片均为卡脖子领域 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技术壁垒深厚 上市后有望成为科技板块标杆股[9] - 参股企业如和而泰紫光国微直接受益于股权增值 合作企业如东华软件中电港通过订单或技术协同分享成长红利[9]
英华特(301272):首次覆盖:国产替代加速,多领域布局拓展成长曲线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19 12:53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目标市值29亿元 较当前市值27.6亿元有5%以上上升空间 [6][7] 核心观点 - 国产涡旋压缩机龙头 掌握核心技术 在多应用领域实现进口替代 全球市场份额从2019年1%提升至2021年1.4% 国内份额从3.2%提升至5.0% [6][18][62] - 四大业务布局完善 热泵领域连续四年全国销量第二 商用空调2024年成为最大收入来源 电驱动车用涡旋业务成为第二成长曲线 [6][18][23] - 性价比优势突出 产品价格较外资龙头艾默生同性能产品低10%-20% 能效系数优于竞品3%左右 [6][62][66]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5.97亿元(+7.5%) 归母净利润0.74亿元(-15.1%) 2025E营收6.74亿元(+12.9%) 归母净利润0.88亿元(+18.1%) [2][6] - 毛利率稳步提升 从2024年25.6%预计升至2027年27.1% ROE从2024年7.2%预计升至2027年9.2% [2] - 每股收益从2024年1.27元预计增长至2027年1.94元 市盈率从37倍降至24倍 [2] 业务分领域表现 - 热泵业务:2024年收入1.90亿元(-2%) 预计2025-2027年收入2.07/2.33/2.58亿元(+9%/12%/11%) 市场份额从2020年17.0%提升至2022年18.8% [6][8][69] - 商用空调:2024年收入2.04亿元(+2%) 预计2025-2027年收入2.27/2.61/3.00亿元(+11%/15%/15%) 市场份额从2018年0.7%提升至2022年2.6% [6][8][69] - 冷冻冷藏:2024年收入1.87亿元(+28.6%) 预计2025-2027年收入2.21/2.63/3.12亿元(+18%/19%/19%) 市场份额从2020年13.9%提升至2022年16.0% [6][8][69] - 电驱动车用涡旋:2024年收入0.15亿元(+5%) 预计2025-2027年收入0.18/0.22/0.26亿元(+19%/21%/21%) 2020-2024年CAGR达29.6% [6][8][24] 市场份额与技术优势 - 打破外资垄断 国内TOP5企业份额从2016年95.6%降至2022年80.3% 国产品牌替代加速 [6][58] - 掌握涡旋八项核心技术 2013年率先实现量产 产品运行范围较市场同类产品更广 能效系数达3.06-3.36 [6][41][62] - 热泵领域首创高温热水用压缩机(75℃)和带喷气增焓功能的低温采暖压缩机 领先日系品牌3年 [6][62][80] 国际化布局 - 境外销售占比从2020年18%提升至2022年30% 欧洲市场占外销收入56% 2022年欧洲区域营收7415万元(+156.9%) [6][26][86] - 巴西市场份额5.7% 为领先中资品牌 印度市场通过Voltas Limited等直销客户实现快速增长 [6][90] - 成为Embraco Slovakia s.r.o供应商 打开欧洲市场突破口 与当地知名经销商合作拓展拉美、俄罗斯、印度市场 [6][30][72] 成长驱动因素 - 下游需求多元化 热泵、冷冻、车用等新兴领域占比从2018年17.9%提升至2022年21.8% [6][46] - 新能源车用涡旋压缩机市场快速扩张 中国市场规模从2017年12.9亿元增至2023年142亿元 [6][76] - 中央空调出口2024年同比增长40% 全球数据中心产业发展带来新增长点 [6][52]
胜蓝股份(300843) - 300843胜蓝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9
2025-09-19 12:46
产能与建设 - 募投项目正在建设中 预计2025年上半年逐步投入使用 [2] - 目前订单充足 生产经营一切正常 [3] 产品与技术进展 - UQD液冷板产品已小批量交付客户 液冷板产品处于送样测试阶段 [2][3] - 数通类连接器广泛应用于服务器、交换机及存储设备 已通过AMD、浪潮、联想等头部客户认证 [3] - 液冷领域已有产品布局 微通道技术有相关研发进展 [4] 客户合作与市场 - 与英伟达暂无直接合作关系 [3] - 通过富士康、立讯精密等厂商间接渗透至华为设备供应链 [3] - 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3] 主营业务与战略 - 主要产品包括消费类电子连接器及组件、新能源汽车连接器及组件、数据通讯类连接器、光学透镜 [3] - 产品应用于消费类电子、新能源汽车、数据通讯等领域 [3] - 以技术升级和市场需求为导向 增强核心竞争力 [3]
迭创新高:中芯国际市值万亿新逻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12:36
公司市值表现 - 2025年1月1日至9月19日公司A股股价上涨30.47% [1] - 9月18日公司A股盘中股价冲高至127.49元/股 总市值历史性突破1万亿元 [1] - 截至9月19日公司A股收盘价121.34元 总市值9706.33亿元 [1] - 公司A股市盈率达200多倍 显著高于台积电不到20倍的估值 [1] 技术突破与产业地位 - 公司成为目前中国大陆唯一具备较高制程能力量产验证的晶圆代工企业 [1] - 2022年7月公司在无海外设备前提下基于增强版工艺节点实现先进芯片生产 [7] - 纯国产高端手机搭载的国产芯片性能震撼市场 标志中国芯片制造能力重大跃升 [1] - 公司从成熟工艺代工厂转变为国产高端芯片希望 正在完成价值重估 [2] 关键发展时间线 - 2020年7月科创板上市首日收盘股价大涨202% 总市值达6137亿元 [4] - 2020年12月遭美国实体清单制裁 涉及10nm及以下技术原则上拒绝出口许可 [5] - 2021年3月披露2020年报营收274.7亿元(增长39%) 净利43.3亿元(增长142%) [6] - 2022年10月美国升级出口管制 国内出台芯片企业加速折旧减税等支持措施 [8] - 2023年8-9月高端国产手机发布带动情绪升温 股价阶段性走强 [9] - 2025年初DeepSeek事件成为股价暴涨重要催化剂 [10] - 2025年9月市值盘中突破1万亿元 受收购中芯北方少数股权等多因素推动 [11] 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5年二季度实现收入22.09亿美元(约158.7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6.2% [14] - 2025年二季度毛利率降至20.4% [14] - 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3.1%至323.5亿元 毛利率同比增长8个百分点至21.9% [17] - 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亿元 同比增长47.8% [17] - 2025年二季度产能利用率提升至92.5% [18] - 上半年新增近2万片12英寸标准逻辑月产能 [18] 市场地位与竞争格局 - 公司成为全球第三大晶圆厂 与三星差距缩小 [14] - 2025年二季度公司市占率为5.1% 较前一季下降0.9个百分点 [14] - 台积电同季市占率高达70.2% 营收300.7亿美元(同比增长44.4%) 毛利率58.6% [14] - 三星电子同季半导体部门利润仅约0.4万亿韩元 [14] 业务结构分析 - 上半年消费电子占比最高达40.8% 智能手机占比24.6% [17] - 工业与汽车领域占比10.1% 第二季度提升至10.6% [17] - 二季度模拟芯片需求增长显著 图像传感器平台收入环比增长超两成 [17] - 射频收入环比也有较高增幅 [17] 资本运作与扩张 - 2020年科创板上市募资总额达532.3亿元 创科创板纪录 [4] - 2024年80亿美元年收入对应73亿美元资本支出 资本投入比例超90% [16] - 近6年通过股权融资84亿美元 借款94亿美元 非控股股东注资94亿美元 [16] - 9月8日公布收购中芯北方49%股权预案 中芯北方月产能超过7万片 [20] 行业环境与需求趋势 - AI应用需求快速增长及中国本土芯片设计公司对先进制程工艺需求提升 [12] - 生成式AI 智能终端芯片 自动驾驶芯片推动先导性领域增长 [12] - 2024年第四季度到2025年中国晶圆代工厂产能利用率急速上升 [16] - 八英寸厂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 部分厂商启动涨价措施 [16] - 成熟制程价格战告一段落 公司盈利能力快速修复 [15] 机构观点与市场预期 - 高盛9月16日上调公司H股目标价15%至73.1港元 A股目标价微调至160.1元 [12] - 高盛维持买入评级 看好本土无晶圆厂客户需求持续增长推动长期增长 [12] - 瑞银5月将评级由沽售上调至中性 认可公司应对运营挑战能力 [13] - 外资形成共识认为公司在中国半导体版图中扮演日益重要角色 [13]
华创医药2025年重点研究成果与会议合集
2025年医药生物行业核心观点 - 中国创新药行业技术水平逐渐赶超欧美 部分靶点和技术路径成为世界第一 出海授权新药数量和金额持续增加 国产新药销售总额高增长 一批创新药企实现扭亏为盈[2] - 高值耗材领域骨科续标降价温和 国产替代持续 海外业务加速推进 神经外科和神经介入集采后增长稳定 新品放量带来增量[2] - 医疗设备领域县域设备更新中标价格内卷缓解 招投标数据保持同比高速增长 企业去库存进入后期 下半年业绩同比增速有望好转[2] - 低值耗材领域产品升级持续推进 海外客户拓展加速 丁腈手套行业价格企稳反弹[2] - 体外诊断领域国内发光短期政策承压但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出海表现良好[2] - 制剂领域集采优化趋势明确 存量业务风险出清 创新业务迎来收获 新品放量与出海授权同步推进 业绩与估值戴维斯双击[2] - 血制品行业份额向央国企集中 竞争格局出清 国药和华润系掌握行业话语权 需求向新品升级 景气度提升[2] - 原料药行业资本开支高峰期结束 高端市场新品放量 一体化整合及出海 成本领先型CDMO三大成长逻辑推动产业向上拐点 头部公司业绩持续爆发[2] - CDMO板块小分子等存量业务盈利稳定 多肽 小核酸 ADC等新兴领域需求快速增长 拉动产能利用率提升[2] - CXO板块A+H融资活力复苏 多笔重磅BD强化市场信心 供给端格局优化 头部企业份额持续提升[2] - 中药领域院内板块复苏 新药定价友好 院外板块消化高基数及库存 业绩端有望于2025年第三季度逐步修复[2] - 药品零售行业供给侧出清节奏与业态升级进展是关键变量 2025年下半年关店速度边际提升 一心堂推行门店升级 单店数据较好[2] - 科研服务领域国内创新药BD火热推动下游需求回暖 工业端收入弹性较大 国产企业技术产品服务完善 中美关税战加速上游国产替代 海外市场广阔 国产凭借性价比和服务优势实现高增长 企业端供需改善 周期上行带来财务指标改善 利润弹性大于营收[2] 2025年重点研究成果深度报告 - 凯莱英小分子技术筑基 新兴业务渐入收获期[3] - 荃信生物深耕自免领域 单抗双抗全面布局[3] - 一脉阳光AI赋能第三方医学影像龙头发展加速[3] - 京新药业专注中枢神经与心脑血管 研发加码[3] - 迈普医学关联交易易介医疗 前瞻布局第二增长曲线[3] - 昆药集团焕耀新章 蓄势而行[3] - 中国生物制药创新药占比不断提升 价值重估[3] - 普洛药业厚积薄发 处于国内CDMO领军梯队[3] - 可孚医疗深耕家用医疗器械 经营趋势向好[3] - 澳华内镜清库存 上新品 迎拐点[3] - 爱博医疗眼科器械领域创新先驱 医疗加消费双驱动[3] - 司太立极具稀缺性的造影剂领军企业 开启新一轮高速成长周期[3] - 毕得医药多维度追求高质量发展 业绩拐点已至[3] - 维力医疗从低耗到高耗 开启新一轮高增长[3] - 归创通桥神经和外周介入第一梯队 受益集采 布局海外[3] - 健友股份高端注射剂领航 生物类似物蓄势待发[3] - 联影医疗国产高端医学影像龙头全线突破 创新智造引领全球[3] - 信立泰慢性心衰蓝海市场 JK07成为重磅炸弹[3] - 鱼跃医疗老牌家用医疗器械龙头轻装上阵 迈入成长新阶段[3] - 一次性手套行业扰动出清 拐点已现 价格上行[3] - 自免疗法迈向双抗或多抗时代[3] - 干细胞疗法政策扶持 研发提速 产业迎来发展机遇[3] - 消化内镜行业X1镜体国内上市 迎来新增长周期[3] - 屈光专题新术式和新需求[3] - Tempus AI映射下的A股投资机遇[3] - MCE B细胞自免疾病治疗新方向[3] 华创医药投资观点和研究专题 - 海外CXO 2025年上半年财报总结[4] - 从招投标数据看医疗设备更新进展[4] - 恩华药业CNS创新管线梳理[4] - 医药行业2024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业绩综述[4] - 医药行业2025年中报业绩综述[4] - 华海药业创新研发进入收获期[4] - 2025年第二季度实体药店市场分析[4] - 对美关税反制 国产白蛋白市场展望[4] - 第三方医学影像服务潜力巨大 AI推动数据掘金[4] - 海外CXO 2024财报总结[4] - 脑机接口行业更新及标的梳理[4] - 苑东生物研发管线更新[4] - CXO行业新周期和新起点[4] - 高血压创新药是一笔好生意[4] - 2025年第一季度医药业绩前瞻[4] - 第十一批国采目录产品梳理[4] - 2024年零售渠道中成药表现[4] - 神经介入行业近况更新[4] - 中药企业的创新布局[4] - AED行业近况更新[4] - 2025年第二季度医药业绩前瞻[4] - 抗生素产业链近况更新[4] - 微创外科行业专题[4] - 精麻行业近况更新及2025年经营展望[4] - 骨科耗材行业近况更新[4] - AI赋能医药 四大领域全面降本增效[4] - 昂利康创新研发渐入收获期[4] - 药明系JPM更新[4] - 痛风用药蓝海大市场 关注在研新药进展[4] - 医药行业ETF研究[4] - 集采优化 看好制剂板块业绩与估值修复机会[4] - 2025年第一季度实体药店市场分析[4] - 国内TAVR赛道近况更新[4] 创新药周报重点事件 - 诺华14亿美元收购Tourmaline获得IL-6单抗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5] - 每月一针ASO疗法治疗sHTG III期数据亮眼[5] - 全球首个PD-L1 ADC进入III期临床[5] - Kite 3.5亿美元收购体内CAR疗法公司Interius[5] - DPP1抑制剂治疗支气管扩张症获批上市[5] - MNC 2025年中报梳理[5] - 泛PI3K-mTOR抑制剂gedatolisib二线治疗HR加HER减PIK3CAwt BC III期成功[5] - miR-124激活剂obefazimod诱导治疗溃疡性结肠炎II期成功[5] - 糖皮质激素受体调节剂relacorilant治疗铂类耐药卵巢癌已递交NDA[5] - 全球首个口服HAE急性发作按需治疗药物获批上市[5] - FIC FGFR2b单抗一线治疗胃癌III期成功[5] - Bima联合司美用于肥胖症数据惊艳 维持瘦体重并实现额外体重下降[5] - 干细胞疗法治疗I型糖尿病进入III期临床[5] - Schrödinger发布MALT1抑制剂数据[5] - Enhertu联合帕妥珠一线治疗HER2加乳腺癌mPFS超3年[5] - 贝莫苏拜加安罗替尼VS K药1L NSCLC III期成功[5] - Merus EGFR/LGR5双抗加K药一线治疗HNSCC数据积极[5] - 全球首个MET ADC获批上市治疗NSCLC[5] - MNC 2025年一季报梳理[5] - AACR 2025国产新药临床数据梳理[5] - Orforglipron首个III期试验成功[5] - Tarlatamab二线治疗SCLC III期中期分析积极[5] - 赛诺菲19亿美元收购一款MCE疗法[5] - 安进半年一针CD19单抗治疗gMG III期数据积极[5] - 天辰IgE单抗头对头奥马珠单抗治疗CSU优效[5] - AZ口服SERD联合CDK4/6i III期成功[5] - 默沙东HIF-2α抑制剂belzutifan欧盟获批[5] - 辉瑞PARPi联合ARi降低mCRPC全人群死亡风险20%[5] - Biohaven蛋白降解剂4小时Gd-IgA1清除率达60%[5] - Vir公司两款肽遮蔽TCE末线治疗实体瘤读出积极数据[5] - GSK半年一针IL-5单抗德莫奇单抗递交BLA[5] 华创医药专家谈专题 - DRG背景下精麻行业发展新趋势[6] - 以旧换新政策影响下的医疗设备市场展望[6] - 头颈癌治疗现状及最新临床进展[6] - 设备更新中的超声行业受益情况[6] - 口腔行业近况交流[6] - 血制品行业近况更新[6] - AI在新药研发 CXO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6] - 影像设备专家[6] - 肿瘤临床专家[6] - 血制品专家[6] - 超声专家[6] - 医保专家[6] - 省体原料药专家[6] - 自免销售专家[6] - CGM专家[6] - 肺癌治疗现状及临床进展[6] - 电生理行业近况交流[6] - 骨科专家交流[6] - 全国中成药集采征求意见稿解读[6] - 几种科研试剂平台公司业务模式对比[6] - 医保加商保一站式结算趋势解读[6] - 血制品行业2024年总结与2025年展望[6] - 异体CAR-T最新进展[6] - 大型医学影像设备行业近况[6] - 外周介入行业专家交流[6] - 全国中成药集采拟中选结果解读[6] - 再探实验猴供需情况变化[6] - 医保丙类目录政策解读[6] - AI药物研发 监管和商业模式[6] - AI医学影像专家电话会[8] - Tempus AI持续大涨 国内AI加诊断如何落地[8] - 从Doximity看AI如何重塑医疗服务业态[8] - 医疗数据资产的流通与交易[8] - AI加手术机器人专家交流[8] - 医院如何看待AI医疗的落地[8] - 脑机接口专家交流[8] - 屈光设备迭代如何推动术式升级[8] - AI驱动的医药创新[8] - 中国对美加征关税 国产白蛋白市场机会[8] - mRNA肿瘤疫苗技术及应用[8] - 骨科行业近况更新[8] - 中美医药政策展望[8] - 干细胞行业专家交流[8] - 眼科耗材行业近况更新[8] - 第十一批国采展望与现行药品政策梳理[8] - 自免双抗研发概况及研发难点解析[8] - 腔镜手术机器人专家访谈[8] - 临床CRO行业专家访谈[8] - 从减重到代谢共病管理 创新药研发的现状与未来展望[8] - 医疗器械集采新风向[8] - siRNA药物的研发进展分享[8] - 脑机接口行业近况交流[8] - 从减肥药物的临床数据看未来研发趋势[8] - 国内医学影像设备行业近况更新[8] - 临床治愈时代慢性乙肝创新药研发展望[8] - 干细胞技术分享及行业近况更新[8] 华创医药团队介绍 - 12人团队全面且深入覆盖医药各个子行业 重点细分领域如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等均有3人覆盖[12] - 团队成员从业年限长 具有丰富的上市公司人脉和产业专家资源[12] - 北上广区域每年每区域举办三次公司策略会 行业主题策略会和热门板块专题会[9] - 全年举办专家谈近百期 组织100加位专家参与线下交流[9]
英华特(301272):国产替代加速,多领域布局拓展成长曲线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19 11:52
好的,我将为您解读这份关于英华特(301272)的公司研究报告。作为拥有10年投资银行经验的资深分析师,我将从专业角度总结报告的核心内容。 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英华特"增持"评级(首次覆盖)[3][7] - 目标市值29亿元,较2025年9月19日收盘市值27.6亿元有5%以上上升空间[7] 核心观点 - 英华特作为国产涡旋压缩机龙头企业,正受益于国产替代加速进程,在多应用领域布局拓展成长曲线[1][6] - 公司掌握涡旋压缩机核心技术,产品性价比优势突出,在全球和国内市场份额持续提升[6][67] - 通过热泵、商用空调、冷冻冷藏和电驱动车用四大领域布局,公司营收保持稳定增长态势[6][35]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年营业总收入5.97亿元,同比增长7.5%;2025H1营收2.43亿元,同比下滑7.5%[2]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6.74亿元、7.79亿元和8.98亿元,同比增长12.9%、15.6%和15.4%[2] - 2024年归母净利润0.74亿元,同比下滑15.1%;2025H1净利润0.09亿元,同比下滑69.3%[2]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8亿元、1.00亿元和1.13亿元,同比增长18.1%、13.7%和13.7%[2][7] - 毛利率从2024年的25.6%预计提升至2027年的27.1%[2] - 每股收益预计从2024年的1.27元增长至2027年的1.94元[2] 业务板块分析 **热泵应用业务** - 公司基础业务,2019-2022年热泵压缩机销量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二[6][21] - 2024年收入1.90亿元,占比31.84%[25]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2.07/2.33/2.58亿元,同比增长9%/12%/11%[8] **商用空调应用业务** - 2024年收入2.04亿元,占比34.26%,成为最大收入组成部分[25] - 通过开拓直销客户和扩大海外优势,2022年境外商用空调同比增长155.84%[6][25]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2.27/2.61/3.00亿元,同比增长11%/15%/15%[8] **冷冻冷藏应用业务** - 2024年收入1.87亿元,占比31.29%,同比增长28.55%[25] - 2018-2022年销量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二,主要通过海外市场实现增长[25]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2.21/2.63/3.12亿元,同比增长18%/19%/19%[8] **电驱动车用涡旋业务** - 2024年收入0.15亿元,占比2.51%[92] - 产品涵盖24V、48V、400V及800V平台,排量覆盖17cc至45cc[83]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0.18/0.22/0.26亿元,同比增长19%/21%/21%[8] 市场份额与竞争优势 **全球市场份额提升** - 全球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1%提升至2021年的1.4%[6][70] - 国内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3.2%提升至2021年的5.0%[6] - 热泵领域份额从2020年的17.0%提升至2022年的18.8%,稳居第二[6][77] - 冷冻冷藏领域份额从13.7%提升至16.0%,仅次于艾默生[6] - 商用空调领域份额从2018年的0.7%提升至2022年的2.6%[6][77] **技术优势** - 掌握涡旋八项核心技术,已有上千个产品型号[67] - 2013年率先发布高温热水用压缩机,2015年开发带喷气增焓功能的涡旋压缩机[67][89] - 产品能效水平优异,热泵工况性能系数达3.06,制冷工况达3.36[68] **价格优势** - 采取"追随定价"策略,产品定价较艾默生同性能产品下浮10%-20%[68] - 热泵产品较规格相近竞品终端售价低8-27%[73] 海外市场拓展 - 境外销售占比从2020年的18%提升到2022年的30%[6] - 2016年成为Embraco Slovakia s.r.o供应商,打开欧洲市场突破口[6][94] - 欧洲市场占2022年外销营收的55.98%,2022年欧洲区域营收7414.77万元,同比增长156.9%[94] - 巴西市场占据5.7%份额,是领先的中资品牌[98] - 南亚市场营收从2020年248.16万元增长至2022年1214.77万元,CAGR达121.25%[98] 行业分析 **涡旋压缩机行业** - 2022年3HP以上涡旋压缩机销额达100亿元,其中商用空调应用占比78%[51] - 2024年内/外销量同比增长7.4%/2.0%[51] - TOP5销额份额从2016年的95.6%下降至2022年的80.29%[6][63] - 2023年销量份额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至79.0%[63] **下游应用市场** - 中央空调内销额从2015年612亿元提升至2023年1263亿元,CAGR达9%[57] - 热泵市场规模从2020年202亿元快速扩张到2023年332亿元,CAGR达18%[59] - 汽车空调电动涡旋压缩机市场规模从2017年12.9亿元提升至2023年142亿元[82] 增长驱动因素 - 国产替代加速趋势明确,外资品牌专利已过保护期[67] - 下游热泵、冷冻、车用等新兴领域需求不断扩充,多元化应用带来增量空间[6][51] - 公司大客户开拓成效显著,新增欧博空调等客户[6][78] - 新能源车用涡旋压缩机业务跟随客户释放定点,商用车等领域需求较大[8] 估值分析 - 2025年可比公司平均PE为33倍,公司为31.5倍[7][107] - 2025年预测市盈率32倍,2026年28倍,2027年24倍[2] - 净资产收益率预计从2024年7.2%提升至2027年9.2%[2]
长缆科技(002879) - 002879长缆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9
2025-09-19 11:16
公司基本信息 - 证券代码:002879 证券简称:长缆科技 [1] - 公司全称:长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 - 投资者关系活动编号:2025-006 [1] 活动详情 - 活动类别:2025年湖南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暨半年度业绩说明会活动 [2] - 活动时间:2025年9月19日14:00-17:00 [2] - 活动形式:网络远程 [2] - 活动平台: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 [2] - 公司接待人员:董事/董事会秘书/财务负责人黄平、IR尚丹妮 [2] 投资者关注焦点 - 定增进展及价格披露时间:公司表示将严格按深交所规则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2] - 市值管理策略:市值受公司基本面、宏观经济、市场活跃度及国际形势等多因素影响 [2] - 技术实力定位:高压/超高压电缆附件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与日本住友、普瑞斯曼等国际厂商同梯队 [2] 信息披露说明 - 本次活动未涉及应披露重大信息 [3] - 活动未提供演示文稿或文档附件 [3]
调研速递|立高食品接受众多投资者调研,聚焦业绩与业务增长要点
新浪财经· 2025-09-19 10:42
公司投资者活动与股东减持 - 公司于2025年9月19日通过全景•路演天下平台举办广东辖区投资者集体接待日暨中报业绩说明会 参与人员包括董事长彭裕辉 副董事长赵松涛 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及财务总监王世佳 独立董事陈莹和梁晨 [1] - 截至2025年9月15日 员工持股平台上海立高兴和上海立高创累计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179.73万股 后续减持进展将依规披露 [1] - 股东减持主要为满足长期任职员工资金需求 发挥激励作用 与公司基本面和行业前景无关 [2] 业务表现与战略发展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6.20%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6.24% [2] - 奶油业务同比增速放缓至30%以内且环比2024H2减少 但公司称按战略规划稳步推进 将通过高 中 低三个档位丰富稀奶油产品矩阵以提升渠道与客户覆盖 [2] - 餐饮 茶饮及新零售等创新渠道2025年上半年合计营收同比增长约40% 未来公司将针对烘焙创新渠道投入更多资源并提升研发能力 [2] 产品研发与行业竞争 - 稀奶油行业进入门槛体现在技术 资金 渠道与品牌等方面 国产替代难点在于产品品质与核心原料供应 [3] - 烘焙原料类新品如牛乳蛋糕面糊和挞将军蛋挞液市场反响良好 UHT奶油新品已进入市场测试阶段 [3] - 公司对研发人员考核将新品销售表现作为因素之一 坚持多渠道 多品类发展策略 [3] 公司治理与投资者关系 - 公司表示将通过聚焦主业 提升经营效率与盈利能力 通过连续稳定现金分红回报股东 并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以提升投资价值 [1] - 公司于2025年1月完成股份回购计划 后续若有新计划将及时披露 [1] - 立高茶饮(广州)有限公司主营食品销售 公司在餐饮和茶饮创新渠道从营销和产品两方面发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