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替代

搜索文档
新宙邦(300037):动态跟踪点评:一体化布局完善,氟化工需求增长明确
西部证券· 2025-09-20 13:47
投资评级 - 报告将公司评级从"增持"上调至"买入" [5] 核心观点 - 公司主业保持稳定增长 打造锂电一体化产业布局 [1] - 新能源 数据中心 数字基建等产业发展带动氟材料配套需求 [1] - 半导体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人工智能 数据中心 消费电子等应用增长拉动产业需求 [2] - 公司致力于完善产业链垂直整合及全球布局 加快推进马来西亚和美国项目 [1] - 随着海外客户放量以及六氟自供比例提升 公司电解液盈利能力有望触底回升 [1] - 氟化液产品客户认证基本完成 市场需求增长 [1]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H1电池化学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8.15亿元 同比+22.77% [1] - 2025H1电子信息化工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79亿元 同比+25.18% [2]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11.30亿元 同比+19.9% [2] - 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15.01亿元 同比+32.9% [2] - 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18.59亿元 同比+23.8% [2] - 预计2025年EPS为1.51元 2026年2.01元 2027年2.49元 [2]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100.95亿元 同比+28.7% [3] - 预计2026年营业收入127.61亿元 同比+26.4% [3] - 预计2027年营业收入151.21亿元 同比+18.5% [3] 业务发展 - 电解液销售量同比实现大幅提升 预计全年出货量28万吨以上 [1] - 三明海斯福年产3万吨高端氟精细化学品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1] - 海德福年产5000吨高性能氟材料项目(1.5期)建设稳步推进 [1] - 在电容化学品业务开发出长寿命高可靠性铝电解液 耐150度高温用的固液混合分散液及电解液 超低ESR铝叠层电容用导电银浆及碳浆系列产品 [2] - 在半导体化学品业务开发出高纯化学品及蚀刻液 新型冷却液等新产品 [2] 估值指标 - 2025年预测市盈率30.5倍 2026年23.0倍 2027年18.5倍 [3] - 2025年预测市净率3.2倍 2026年2.9倍 2027年2.6倍 [3] - 当前价格46.1元 [5]
甬矽电子(688362):行业回暖驱动营收高增,先进封装布局助力盈利改善
天风证券· 2025-09-20 11:5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 核心观点 - 行业景气度回升及海外客户突破驱动2025H1营收同比增长23.37%至20.10亿元 [1][2] -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0.45%至3031.91万元 Q2盈利拐点显现 [1][2] - 晶圆级封测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50.80%至8528.19万元 成为新增长点 [3]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51.28%至1.42亿元 占营收比重7.07% [4]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44.31/54.40/67.88亿元 归母净利润1.85/3.16/4.24亿元 [5] 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20.10亿元(yoy+23.37%) 归母净利润3031.91万元(yoy+150.45%)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0.43亿元 尚未实现扭亏 [1] - 预计2025年营收44.31亿元(yoy+22.78%) 归母净利润1.85亿元(yoy+178.80%) [5] - 毛利率从2023年13.90%提升至2025E19.39% 净利率从-3.91%改善至4.17% [10] 业务进展 - 13家客户销售额超5000万元 其中4家超1亿元 客户结构优化 [2] - 海外大客户取得突破 前五大客户中两家台湾设计公司订单持续增长 [2] - "Bumping+CP+FC+FT"一站式交付能力提升 量产规模稳步爬升 [3] - 汽车电子产品通过车厂及Tier1认证 覆盖车载CIS/智能座舱/MCU/激光雷达领域 [3] - 5G射频Pamid模组实现量产并批量出货 AIoT客户份额进一步提升 [3] 技术研发 - 新增申请发明专利26项 实用新型专利35项 软件著作权1项 [4] - 新增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3项 实用新型专利58项 软件著作权2项 [4] - 掌握RDL及凸点加工能力 布局扇出式封装及2.5D封装工艺 [4] - 相关先进封装产品线均已实现通线 正与客户进行产品验证 [4] 产能与运营 - 推动二期项目建设扩大产能规模 [3] - 通过数字化工厂建设实现智能动态调度 推动精益生产变革 [5] - 持续导入国产设备和材料 提升国产替代水平并降低运营成本 [5] - 完成244名激励对象121.353万股限制性股票归属 占股本总额0.30% [5] 行业环境 - 全球半导体销售额2025Q2达1797亿美元(yoy+20% qoq+7.8%) [2] - 终端消费市场回暖 产业链去库存周期基本结束 AI应用场景涌现 [2]
甬矽电子(688362):行业回暖驱动营收高增 先进封装布局助力盈利改善
新浪财经· 2025-09-20 08:3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201,028.74万元,同比增长23.37%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031.91万元,同比增长150.45%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43亿元 [1] 营收增长驱动因素 - 全球半导体行业景气度回升,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1,797亿美元,同比增长近20%,环比增长7.8% [1] - 海外大客户取得突破,前五大客户中两家中国台湾地区行业龙头设计公司订单持续增长 [1] - 客户结构优化,2025年上半年共有13家客户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其中4家客户销售额超过1亿元 [1] 产品与技术发展 - 晶圆级封测产品贡献营业收入8,528.19万元,同比增长150.80% [2] - "Bumping+CP+FC+FT"一站式交付能力提升,量产规模稳步爬升 [2] - 汽车电子产品在车载CIS、智能座舱、车载MCU、激光雷达等领域通过终端车厂及Tier1厂商认证 [2] - 5G射频领域的Pamid模组产品实现量产并批量出货 [2] - AIoT领域与核心客户保持紧密合作,持续增加新品导入 [2] 研发投入与创新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金额达14,218.1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7.07%,同比增长51.28% [3] - 新增申请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软件著作权1项 [3] - 新增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3项,实用新型专利58项,软件著作权2项 [3] - 已掌握RDL及凸点加工能力,并布局扇出式封装及2.5D封装工艺,相关产品线均已实现通线 [3] 运营与治理 - 通过数字化工厂建设和精益生产变革提高生产效率 [4] - 推动国产设备和材料导入,提升国产替代水平,降低运营成本 [4] - 完成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二个归属期,向244名激励对象归属121.353万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占公司股本总额0.30% [4]
特朗普没想到,中方突然下“封杀令”?美方当面表态:希望能共存
搜狐财经· 2025-09-20 05:26
中国对英伟达芯片采购禁令 - 中国互联网监管机构要求国内头部科技公司全面停止采购英伟达所有人工智能芯片并终止已下单订单 [1] - 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英伟达启动反垄断调查作为组合拳的一部分 [1] - 禁令比美方预期更早且更果断被视为对美方的提前反击 [1] 英伟达在华业务困境 - 英伟达陷入两难:配合美国政府政策停止对华供应A100、H100等高端芯片同时通过特供版芯片如H20维持中国市场 [3] - 特供芯片性能大幅缩水但价格居高不下且交付存在问题许多中国企业下单后迟迟拿不到货 [3] - 英伟达公开声称其芯片不存在后门但未提供令人信服的技术证据引发安全隐忧 [3] 中美科技竞争与政策博弈 -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技术封锁遏制中国AI发展维持美国科技领域绝对优势但中国反应表明市场换不来技术尊严 [6] - 美国财政部长抱怨中方对英伟达调查时机糟糕却未提美国将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的双标态度 [8] - 美国对华政策调整是华盛顿领导层共识而非特朗普个人决策即便政府更迭方向也不会轻易改变 [10] 中国国产芯片替代进展 - 华为昇腾、寒武纪、海光等国内芯片企业在特定场景实现突破虽整体性能与英伟达仍有差距但政策与市场需求正缩短差距 [6] - 国产芯片在政务、电力等关键行业渗透率明显提升英伟达面临逐渐深化的国产化替代浪潮 [8] - 中国通过政策扶持、产业投资和技术攻关突破封锁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以摆脱卡脖子风险 [12] 企业战略与市场影响 - 英伟达在中国服务30年中国市场占其全球销售额20%以上是最大应用场景之一但美国政治压力迫使选边站队 [6] - 英伟达CEO黄仁勋对中方决定感到失望且无法接受但仍承诺耐心应对并支持美国政府解决地缘政治问题 [6] - 美国技术封锁可能加速中国自主创新而放松限制则意味着看着中国技术快速追赶陷入两难处境 [12]
摩尔线程本月26日科创板上会,有望成为第一家完成IPO里程碑的国产GPU新贵
IPO早知道· 2025-09-20 02:21
IPO进展 - 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2025年9月26日召开会议审核公司科创板IPO事项 有望成为第一家完成IPO里程碑的国产GPU公司[2] - 公司于2024年11月6日签署辅导协议 2025年6月30日IPO申请获受理 9月5日更新招股书并披露问询回复[2] 业务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20年 主要从事全功能GPU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 是国内极少数兼顾图形渲染与AI计算的国产GPU公司[3] - 产品布局覆盖从云到端 为AI、数字孪生、科学计算等高性能计算领域提供计算加速平台[3] - 2021年至2024年每年推出一代GPU架构芯片 已推出"苏堤""春晓""曲院""平湖"四代芯片 2024年推出智能SoC芯片"长江"[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02亿元 超过2022年至2024年累计营收6.08亿元[3]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0.46亿元、1.24亿元和4.38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超200%[3] - 净亏损逐步收窄:2022年亏损18.39亿元、2023年16.73亿元、2024年14.91亿元、2025年上半年大幅收窄至2.70亿元[4] - 毛利率显著改善:从2022年-70.08%提升至2023年25.87%、2024年70.71%、2025年上半年维持在69.14%[5] - 每股收益持续改善:从2022年-10.45元变为2025年上半年-0.68元[4] 技术实力 - 产品性能指标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MTT S80显卡单精度浮点算力接近英伟达RTX 3060[4] - 基于MTT S5000构建的千卡GPU智算集群效率超过同等规模国外同代系GPU集群[4] - 国内唯一实现量产的全功能GPU厂商 产品在适配性、兼容性方面具有突出优势[4] - 累计研发投入超过43亿元 研发团队近900人 其中超过75%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申请专利一千余项 获得授权514项 其中境内发明专利453项[7] 市场应用 - 产品应用于大模型训练推理、数字孪生、消费电子、数字办公、云计算等领域[4] - 服务云计算数据中心、智算中心建设、能源、制造等多个关键行业[4] 未来发展 - 预计2027年可实现较高幅度业绩增长 最早可于2027年实现合并报表盈利[6][7] - 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新一代AI芯片、图形芯片及AI SoC芯片研发[7] - 有望巩固技术领先优势并推动国内GPU产业生态自主可控进程[7]
研判2025!中国环氧塑封料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半导体封装关键材料,性能迭代与需求扩张共驱发展[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20 02:08
行业概述 - 环氧塑封料是一种用于半导体封装的热固性化学材料 由环氧树脂为基体树脂 高性能酚醛树脂为固化剂 加入硅微粉等填料及多种助剂混配而成 主要功能是保护半导体芯片免受外界环境影响 并实现导热 绝缘 耐湿 耐压 支撑等复合功能 [2]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环氧塑封料行业市场规模为100.23亿元 同比增长9.93% [1][9] - 增长主要得益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半导体和新能源领域持续扩张以及国产替代需求增加 [1][9] - 随着5G通信 新能源汽车 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崛起 对高性能环氧塑封料需求显著增加 [1][9] - 先进封装技术发展对材料性能提出更高要求 如高导热性 低膨胀系数 高可靠性等 [1][9]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上游包括环氧树脂 高性能酚醛树脂 硅微粉 固化剂 助剂等原材料 [4] - 产业链中游为环氧塑封料生产制造环节 [4] - 产业链下游直接应用于半导体封装测试领域 终端应用于消费电子 汽车电子 工业控制 光伏 LED 电源模块 传感器等领域 [4] 关键原材料市场 - 球形硅微粉是环氧塑封料的关键原材料之一 具有低膨胀系数 高导热性 良好绝缘性等特性 [6] - 2024年中国球形硅微粉行业市场规模为42.89亿元 同比增长14.92% [6] - 球形硅微粉市场需求增长表明下游对高性能环氧塑封料需求持续增加 [7] 下游封装材料市场 - 2024年中国半导体封装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为598.2亿元 同比增长13.32% [9] - 半导体封装技术从传统封装形式向BGA CSP FC 3D等先进封装形式过渡 [9] - 半导体芯片向高性能 高集成度方向发展 对封装材料性能要求提高 包括高导热材料 低膨胀系数材料 高性能环氧塑封料 导电胶等 [9] 重点企业分析 - 江苏华海诚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国内环氧塑封料龙头 产品覆盖传统封装及先进封装 颗粒状塑封料已通过客户验证并适配HBM封装需求 [10] - 2024年公司营收3.32亿元 净利润4006万元 同比增长26.63% 客户涵盖长电科技 华天科技等全球前十大封测厂 [10] - 2024年环氧塑封材料营业收入3.16亿元 同比增长18.80% 毛利率25.16% 同比减少0.40个百分点 [10] - 技术突破包括高导热材料量产 车规级无硫EMC及IGBT模组用EMC研发 部分产品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10] - 通过收购衡所华威30%股权 产能将超2.5万吨 跃居全球第二 [10] - 天津凯华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专注环氧粉末包封料及环氧塑封料 产品应用于钽电容 集成电路封装 [11] - 2025年上半年环氧塑封料营业收入205.94万元 同比增长116.85% 毛利率6.03% 同比增加9.09个百分点 [11] - 技术亮点包括耐高温环氧粉末包封料 快速固化技术及车规级材料认证 募投项目将新增2000吨环氧塑封料产能 [11]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不断创新发展 重点研发更高绝缘性 更优耐热性和更强抗化学腐蚀性的材料 新型环氧树脂材料向更高热导率和更强耐热性发展 开发新型功能性添加剂如纳米填料和导电添加剂 [11] - 环保政策趋严推动绿色生产 加大对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无溶剂环氧塑封料的研发 应用绿色生产工艺 例如凯华材料2024年推出无卤型电子封装材料 通过欧盟RoHS认证 成本降低15% 营收占比提升至30% [12] - 市场需求持续增加 汽车电子和新能源领域成为需求增长核心引擎 预计到2028年汽车电子领域需求占比持续放大 新能源汽车的车载芯片 IGBT模组等应用贡献主要增量 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区域化布局趋势推动国内企业加速国际化布局 [13]
地平线机器人(09660.HK)重大事项点评:星纪元ET5首搭HSD 有望驱动加速成长
格隆汇· 2025-09-19 23:39
核心观点 - 奇瑞星纪元ET5首搭地平线HSD智驾解决方案 预计2025年11月上市[1] - 地平线征程系列芯片量产突破1000万片 未来3-5年HSD量产目标达1000万[1] - 公司作为国内稀缺第三方全栈式智驾解决方案供应商 受益于国产替代、汽车智能化和端侧AI发展产业趋势[3] 产品与技术进展 - HSD方案基于高性能征程6P(560TOPS)打造 是继华为后领先的软硬一体智驾解决方案[1] - 1H25公司基础ADAS/整体ADAS解决方案市占率45.8%/32.4% 居中国市场份额第一[2] - 1H25车载J系列芯片出货量198万套同比翻倍 支持NOA功能的J5/J6芯片出货98万套同比增5倍[2] - 1H25新增近90款车型定点 超15款搭载中高阶ADAS方案车型量产上市 J6B获两家日本车企定点[2] 财务表现与预测 - 调整25-27年方案出货预测:分别400万套(+38%)、504万套(+26%)、700万套(+39%)[2] - 调整25-27年营收预测:分别36.2亿元(+52%)、58.5亿元(+62%)、83.9亿元(+43%)[2] - 调整25-27年归母净利预测:分别-70.8亿元、-27.3亿元、-14.4亿元[2] 市场地位与全球化布局 - 公司在慕尼黑设立欧洲总部 与博世、大陆、大众等国际客户建立深入联系[1] - 2025年3月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 5月成为港股通可投资标的[2] - 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数量保持30只不变 个股权重上限8%重置带来被动资金流入[2] 估值与投资价值 - 对标2026年英伟达/ARM/寒武纪预测PS分别为21/32/26倍[3] - 参考20-21年宁德时代PS位于15-25倍区间 给予公司2026年目标PS27倍[3] - 对应目标市值1580亿元 目标价12.44港元[3]
反倾销调查背后:四家芯片大厂倾销幅度达300%
中国经营报· 2025-09-19 20:11
反倾销调查背景 - 商务部宣布自2025年9月13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调查产品包括使用40nm及以上工艺制程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 涉及德州仪器 亚德诺 博通 安森美四家美国厂商 [2] - 调查应中国国内产业申请发起 初步证据显示2022至2024年申请调查产品自美进口量累计增长37% 进口价格累计下降52% 对国内相关产业生产经营造成损害 [3] - 调查申请由江苏省半导体产业协会提出 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4] 倾销行为影响 - 美国四家厂商对华相关产品进口价格整体平均降幅超50% 部分细分产品价格降幅突破55% 对华出口倾销幅度高达300%以上 申请调查产品占中国市场份额年均高达41% [4] - 低价进口产品导致国内部分领域陷入严重价格战 压低和抑制国内产品销售价格 造成国内产业毛利率低 开工率低等问题 [4][5] - 2023年期间德州仪器 亚德诺都曾下调中国市场的芯片价格 国内厂商为竞争出货纷纷跟进 [5] 市场与产业现状 - 2024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794.33亿美元 中国市场规模超过280亿美元 约占全球三分之一 [5] - 模拟芯片主要分为信号链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两大类 使用成熟制程(28nm及以上)为主 130nm 180nm是主流工艺 [8] - 海外模拟芯片龙头普遍采用IDM模式 国内厂商主要采用Fabless模式 交由中芯国际 华虹半导体等晶圆厂代工生产 [8] 国产替代进展 - 反倾销调查有望遏制不正当竞争 为国产芯片提供更公平的市场环境 推动相关产品加速国产替代和行业良性发展 [6] - 中芯国际表示模拟芯片需求增长显著 国内产品正处于加速占领市场阶段 [8] - 国内已崛起圣邦股份 思瑞浦 杰华特 纳芯微 南芯科技等行业龙头厂商 [8] 企业表现与成长 - 2024年上半年A股半导体行业营业收入3212亿元 归母净利润245亿元 同比增长约30% 模拟芯片行业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约4倍 [9] - 34家模拟芯片上市公司中六成第二季度盈利同比上涨 营收增长企业包括希荻微 思瑞浦 纳芯微等 其中希荻微 思瑞浦 纳芯微等同比增长超过30% [9] - 圣邦股份2024年营收达到33亿元 净利润超过5亿元 市值从2017年上市时的25.76亿元增长至超500亿元 [9] 行业发展趋势 - 模拟芯片行业增长依赖SKU数量(料号) 产品线多营收就会提升 行业存在较大收并购机会 但考验收购方管理层的资本运作和整合能力 [10][11] - 国内厂商需要在产品性能和可靠性上下功夫 系统客户不一定把价格作为唯一采购标准 [11] - 美国对华芯片政策重点限制先进制程出口 而中国主要发展成熟制程芯片产业 [11]
新广益IPO过会:抗溢胶特种膜国内市占率30%,释放多维投资价值
搜狐财经· 2025-09-19 16:12
中国上市公司网/文 2025年9月19日,深交所官网显示,苏州市新广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广益")创业板IPO项目获得 上市委审议通过。 市场地位与竞争格局方面,新广益已确立难以撼动的细分龙头地位。据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协会认证,公 司抗溢胶特种膜产品2020-2024年连续五年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2024年国内市占率达30%。在客户结 构上,公司深度绑定鹏鼎控股、歌尔股份、景旺电子等头部企业,连续五年获评"鹏鼎控股策略合作伙 伴""歌尔股份核心供应商"等荣誉,客户粘性极高。值得关注的是,公司通过"嵌入式研发"模式与客户 形成深度技术协同。 多维增长稳固,财务稳健抗风险能力显著 财务健康度与成长韧性构成其稳健投资的基石。2022-2024年,公司营收从4.55亿元增至6.57亿元,净利 润从8151万元提升至1.16亿元,毛利率稳定在31%-32%。资产负债率始终控制在20%左右,流动比率超 3.5,速动比率超2.7,显示出极强的抗风险能力与资本扩张潜力。2025年上半年营收3.13亿元同比增长 10.24%,其中抗溢胶特种膜与强耐受性特种膜两大产品同比增长2311.23万元,新能源材料产品同比增 长934 ...
华创医药投资观点&研究专题周周谈第144期:关注基药目录相关工作进展-20250919
华创证券· 2025-09-19 15:15
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行业整体评级为乐观 对2025年医药行业增长保持乐观 投资机会有望百花齐放[10] 核心观点 - 医药板块估值处于低位 公募基金对医药板块配置处于低位 美债利率等宏观环境因素积极恢复 大领域大品种对行业有拉动效应[10] - 基药目录相关工作或有望提速 国家卫健委已形成《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修订稿)》 将适时发布 有望向中药和国产创新药倾斜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应用[13] - 基药目录自2018年未调整已7年 根据管理办法原则上应3年调整一次[13] - 基药目录应用受986政策支持 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公立医院、三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品种数量分别不低于90%、80%、60% 并纳入各级医院考核[19] - 政策推动基药使用提升 但距离目标仍有空间 2022年二级医院基药采购品种占比52.2% 距离80%目标有较大提升空间[19] - 基药身份有利于药品放量 2018版新进独家基药中成药销售增速123.4% CAGR 17.4% 远高于院内非针剂中药36.8%累计增速和6.5% CAGR[25][26] - 1亿以下品种增长弹性大 3000万以下、3000万-1亿品种2018-2023年累计增速分别为736%、271% CAGR分别为52.9%、30.0%[26] 行情回顾 - 本周中信医药指数下跌1.98% 跑输沪深300指数1.54个百分点 在中信30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2位[7] - 本周涨幅前十名股票为益诺思23.32%、福瑞股份17.76%、诚达药业14.62%、振德医疗12.09%、维康药业11.32%、交大昂立10.05%、万邦德9.90%、采纳股份9.15%、华兰股份8.91%、盟科药业-U8.76%[6][7] - 本周跌幅前十名股票为昂利康-12.64%、能特科技-12.26%、舒泰神-11.94%、诺诚健华-U-11.91%、联环药业-10.63%、海辰药业-10.51%、常山药业-10.33%、透景生命-10.22%、海特生物-10.01%、广生堂-16%[6][7] 细分领域投资观点 创新药 - 看好国内创新药行业从数量逻辑向质量逻辑转换 迎来产品为王阶段 2025年重视国内差异化和海外国际化管线[10] - 建议关注百济、信达、康方、翰森、科伦、贝达、诺诚健华、科济、康诺亚、和黄、乐普、歌礼、来凯、荣昌、宜明昂科等[10] - 中国生物制药创新药占比不断提升 创新产品收入占比从2018年12%提升至2024年41.8% 预计2025年突破50% 2027年达60%[40] 医疗器械 - 影像类设备招投标量回暖明显 设备更新持续推进 关注迈瑞、联影、开立、澳华等[10] - 家用医疗器械市场有补贴政策推进 叠加出海加速 关注鱼跃等[10] - 发光集采加速进口替代 国产龙头份额提升可观 发光出海深入 关注迈瑞、新产业等[10][42] - 骨科集采出清后恢复较好增长 关注爱康、春立等[10] - 神经外科领域集采后放量和进口替代加速 创新新品带来增量收入 关注迈普等[10] - 海外去库存影响出清 新客户订单上量 国内产品迭代升级 关注维力等[10][45] - 低值耗材厂商国内外业务改善 推荐维力医疗等[46] - 归创通桥神经和外周介入第一梯队 受益集采布局海外 2024年收入CAGR达131% 净利润1亿元[47] 创新链(CXO+生命科学服务) - 海外投融资有望持续回暖 国内投融资底部盘整有望触底回升 创新链浪潮正在来临 底部反转开启[10] - CXO产业周期趋势向上 已传导至订单面 有望逐渐传导至业绩面 2025年有望重回高增长车道[10] - 生命科学服务行业需求有所复苏 供给端出清持续 相关公司有望进入投入回报期带来高利润弹性[10][48] - 行业渗透率仍非常低 国产替代依旧大趋势 并购整合助力公司做大做强[10][48] 医药工业 - 特色原料药行业成本端有望改善 估值处于近十年低位 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成长周期[10] - 建议关注同和药业、天宇股份、华海药业等[10] 中药 - 基药目录颁布预计不会缺席 独家基药增速远高于非基药 建议关注昆药集团、康缘药业、康恩贝 相关弹性标的还有方盛制药、盘龙药业、贵州三力、新天药业、立方制药等[12] - 国企改革重视ROE指标 有望带动基本面提升 建议重点关注昆药集团 其他优质标的包括太极集团、康恩贝、东阿阿胶、达仁堂、江中药业、华润三九等[12] - 新版医保目录解限品种如康缘药业等 OTC企业关注片仔癀、同仁堂、东阿阿胶、达仁堂、羚锐制药、江中药业、马应龙等[12] - 具备爆款特质的潜力大单品包括以岭药业八子补肾、太极集团藿香正气和人工虫草等[12] 药房 - 处方外流+格局优化等核心逻辑有望显著增强 估值处于历史底部[12][49] - 处方外流或提速 "门诊统筹+互联网处方"成为较优解 更多省份有望跟进 电子处方流转平台逐步建成[12][49] - 竞争格局有望优化 B2C、O2O增速放缓 药房与线上竞争由弱势回归均势 上市连锁具备显著优势 线下集中度稳步提升[12][49] - 建议关注老百姓、益丰药房、大参林、漱玉平民、健之佳、一心堂等[12][49] 医疗服务 - 反腐+集采净化医疗市场环境 完善市场机制推进医生多点执业 民营医疗综合竞争力有望提升[12] - 商保+自费医疗快速扩容 为民营医疗带来差异化竞争优势[12] - 建议关注固生堂、华厦眼科、普瑞眼科、爱尔眼科、海吉亚医疗、国际医学、通策医疗、三星医疗、锦欣生殖等[12] 血制品 - 十四五期间浆站审批倾向宽松 采浆空间打开 各企业品种丰富度提升、产能扩张 行业中长期成长路径清晰[12] - 疫情放开后供给端和需求端有较大弹性有待释放 各公司业绩有望逐步改善[12] - 建议关注天坛生物、博雅生物等[12] 基药目录相关分析 基药目录历史情况 - 我国历版基药目录品种数:1981年278种、1996年2398种、2009年307种、2012年520种、2018年685种[16] - 2018年版化学药品/生物制品417种 中成药268种[16] - 独家基药中成药品种数量:2012版108种 2018版163种[17] 基药使用情况 - 三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使用率持续提升 2023年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59.5% 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率96.3%[20] - 二级公立医院2022年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55.4% 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率58.1%[22] 基药品种销售表现 - 2018版新进独家基药中成药销售表现差异明显 考验品种力及企业营销水平[27] - 高增长品种包括: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2018-2023年CAGR 58%[27] 金振口服液CAGR 19%[27] 金花清感CAGR 49%[27] 复方银花解毒颗粒2019-2023年CAGR 87%[27] 金叶败毒颗粒CAGR 81%[27] 杏贝止咳颗粒CAGR 123%[27] 强力枇杷膏CAGR 56%[27] 苏黄止咳胶囊CAGR 13%[27] 荜铃胃痛颗粒CAGR 37%[27] 益气和胃胶囊CAGR 168%[27] 摩罗丹CAGR 41%[27] 复方黄柏液涂剂CAGR 33%[27] 坤宁口服液CAGR 23%[27] 补血益母丸/颗粒CAGR 75%[27] 滋肾育胎丸CAGR 24%[27] 金钱胆通颗粒2019-2023年CAGR 460%[27] 扶正化瘀片/胶囊CAGR 29%[27] 鳖甲煎丸CAGR 33%[27] 五灵胶囊CAGR 115%[27] 滑膜炎颗粒CAGR 44%[27] 麝香追风止痛膏CAGR 64%[27] 金嗓散结胶囊CAGR 32%[27] 六神胶囊CAGR 45%[27] 西帕依固龈液CAGR 26%[27] 除湿止痒软膏CAGR 65%[27] 金蝉止痒胶囊CAGR 46%[27] 津力达颗粒CAGR 30%[27] 芪苈强心胶囊CAGR 11%[27] 双石通淋胶囊CAGR 46%[27] 灵泽片CAGR 131%[27] 乌灵胶囊CAGR 16%[27] 基药目录遴选流程 - 从国家基本药物专家库随机抽取专家成立咨询专家组和评审专家组[32] - 咨询专家组提出遴选意见形成备选目录[32] - 评审专家组审核投票形成目录初稿[32] - 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形成送审稿[32] - 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审核后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32] 可能纳入基药目录的品种类型 - 各企业已纳入医保但非基药的独家品种:独家品种具临床价值和稀缺性 企业倾斜学术及营销资源[33] - 细分领域的头部品种但尚未纳入基药:头部品种具有更广泛临床使用基础和医患认知[35] - 中药创新药尤其是小儿用药:临床价值明确 更具稀缺性 符合临床首选、基本保障原则[38] 重点企业核心品种情况 - 以岭药业:医保+基药包括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津力达颗粒等[33] - 康缘药业:医保+基药包括桂枝茯苓胶囊、金振口服液、复方南星止痛膏、腰痹通胶囊、银翘解毒软胶囊、杏贝止咳颗粒等[33] - 太极集团:医保+基药包括藿香正气口服液、急支糖浆、通天口服液、小金片、鼻窦炎口服液等[33] - 达仁堂:医保+基药包括速效救心丸、京万红软膏、安宫牛黄丸、癃清片、藿香正气软胶囊等[33] - 佐力药业:医保+基药包括乌灵胶囊、灵泽片、百令片等[33] - 昆药集团:医保+基药包括注射用血塞通(冻干)、香砂平胃颗粒等[33] 院内细分领域头部非基药品种 - 消化系统:康复新液2024年销售额131,756万元[35] 迈之灵片83,582万元[35] 健胃消食口服液47,306万元[35] - 五官科:鼻渊通窍颗粒34,677万元[35] - 神经系统:舒肝解郁胶囊62,693万元[35] 强力定眩片31,604万元[35] 甜梦口服液30,340万元[35] - 呼吸系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207,894万元[36] 肺力咳合剂120,563万元[36] 蓝芩口服液101,774万元[36] - 骨骼肌肉:恒古骨伤愈合剂66,876万元[36] 白芍总苷胶囊48,441万元[36] 盘龙七片42,883万元[36] - 儿科:小儿豉翘清热颗粒198,344万元[37] 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87,039万元[37] 四磨汤口服液30,684万元[37] 中药创新药情况 - 2016年以来获批的中药1.1类新药包括以岭药业连花清咳片、益肾养心安神片、解郁除烦胶囊等[39] - 康缘药业银翘清热片、参蒲颗粒等[39] - 方盛制药玄七健骨片、养血祛风止痛颗粒等[39] - 天士力芍麻止痉颗粒、坤心宁颗粒等[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