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创优品(09896):主业经营拐点初显,大店策略+自有IP持续驱动高质量发展
国信证券· 2025-09-25 09:47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2][23] 核心观点 - 主业经营拐点显现 管理层上调全年指引 预计Q3整体收入增长25-28% [2][3] - 大店策略优化门店结构并改善运营效率 推动同店销售逐步改善 [2][9][18] - IP战略强化全球竞争力 强劲推动海外业务和TOP TOY品牌发展 [2][17][19] - 下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2.52/28.15/32.57亿元 原值为30.51/36.78/45.06亿元 [2][23] 财务表现 - 2025Q2实现营收49.66亿元 同比增长23.1% 超出指引上限 [3] - 经营利润8.36亿元 同比增长11.3% 经调整净利润6.92亿元 同比增长10.6% [3] - 经调整净利润率13.9% 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 [3] - 永辉超市Q2并表影响净利润-1.2亿元 [3] - TOPTOY在2025Q2实现收入4.0亿元 同比增长87.0% [17] 名创品牌国内业务 - Q2中国内地收入26.2亿元 同比增长13.6% [9] - 国内可比门店自年初起持续回暖 Q2同店已转正 [9] - Q2国内门店净增长30家 扭转第一季度净关店趋势 [9] - 新增30家门店均为MINISOLAND店及旗舰店 [9] - 同店增长主要由客单价提升拉动 客流量压力逐步减轻 [9] - 全国已布局11家MINISO LAND 平均月店效达数百万元 [18] - 累计开设超200家面积约400平方米的名创旗舰店 [18] 名创品牌海外业务 - Q2海外收入19.4亿元 同比增长28.6% [13] - Q2海外净新增门店94家 上半年累计净增长189家 [13] - 全年计划净新增500家以上门店 [13] - 欧洲、北美等重点市场同店实现中高个位数增长 [13] - 美国新开门店店效为老店的1.5倍 坪效高出近30% [14][18] - 美国市场采用600-800平方米的大店策略 [14] TOPTOY业务 - 门店数量季度净增13家 累计达293家 [17] - 第二季度同店实现个位数增长 [17] - 毛利率显著提升 盈利质量与库存效率同步优化 [17] - 未来将重点提升"自有品牌+自有IP"的销售贡献 [17] 战略举措 - 采用"大店+集群开店+潮玩聚焦"策略 [13][14] - 所有大店均规划100平方米专属潮玩专区 [16] - 拥有上千人产品开发与设计团队 积累超1500个全球优质供应链资源 [18] - IP战略采用"艺术家IP+顶级国际授权IP"双轨模式 [19] - 目前已签约9位潮玩艺术家 首个孵化IP"yoyo"于6月首发 [19] - 自有IP产品今年GMV总计将达10亿元 [19]
地平线机器人-W(09660):研究十问
财通证券· 2025-09-25 08:54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2][7] 核心观点 - 智能驾驶芯片SoC 2025~2030年市场规模CAGR达29% [7][16] - 2024年中国乘用车销量约2300万辆 智驾渗透率55%约1250万辆 主要由ADAS约1000万辆构成 [7][16] - 预测2030年智能化渗透率近100% 其中AD渗透率达96%约2300万辆 [7][16] - 地平线是智驾芯片算力国产化的首要受益标的 [7]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同比各增53% 70%和54% 分别为36亿元 62亿元和96亿元 [7]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S分别为36X/21X/14X [7] 赛道空间分析 - 智能驾驶渗透率提升的底层逻辑是技术平权 [7][16] - 当前智驾芯片定价与算力呈现显著正相关 主流高阶方案双Orin-X 508TOPS算力已难支撑端到端+VLA模型部署 [7][17] - 小鹏提出本地部署VLA+VLM模型需有效算力大于2000TOPS [7][17] - 终局测算一辆12万元的车智驾芯片+软件的上限约为4060元 [17][19] - 智驾SOC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92亿元增长至2030年659亿元 24-30年CAGR达29% [21] 行业竞争格局 - 芯片行业格局多呈现寡头化 能够长期存活并实现良性发展的厂商或不超过2–3家 [7] - 整车厂自研:理想 小鹏 小米等均有可能自研成功 [7] - 第三方竞争将收敛至与英伟达的对垒 [7] - 公司和英伟达的竞争主要是技术范式的不同 ASIC区别于GPU针对特定任务定制 算力利用率高 [7] - 2024年前视一体机芯片出货约1080万套 渗透率达73.8% [27] - 公司市占率由2023年的6%提升至2024年的17% 同比提升11pct [27] - 在小算力域控制器芯片市场 公司市占率从2023年8%提升至2024年23% [29] - 在中算力域控制器芯片市场 公司市占率由2023年24%提升至2024年36% [32] - 在大算力域控制器芯片市场 2023/2024年基本由英伟达Orin系列主导 [36] - 地平线J6P将于2H25率先完成量产交付 是最有望在大算力市场取得突破的本土第三方 [36] 技术优势 - ASIC凭借对特定算子的深度优化 展现出相较GPU更高的算力利用率 [41] - ASIC单位面积算力高于GPU 英伟达Xavier 32TOPS/350mm²与特斯拉FSD HW3.0 144TOPS/256mm²差距显著 [50] - 公司J6P能效比为Thor系列的1.2-1.4倍 [50] - 公司开发思路为"软件前置倒推硬件" 从智能驾驶模型与算子需求出发反向定义芯片架构 [47] 商业模式与生态 - 公司形成以信任驱动 资源共享为核心的商业模式 [53] - 构建从软硬一体方案到BPU架构授权的多层次选择 [53] - 提出"20%自研+80%合作"模式 [53] - 依托与Tier 1和算法商的深度合作与生态共建 公司已成为中阶市场最好用的国产第三方芯片之一 [57] - 与博世 大陆 电装 采埃孚等国际Tier1深度合作 推动基于征程系列的方案出海 [60] - 通过与车企 Tier1及软件公司设立合资公司 强化在产业链中的嵌入度 [62] 工具链能力 - 工具链是决定模型能否高效落地的关键变量 [63] - 公司已完成从"能用"的"0—1"跨越 正加速迈向"1—100"的"好用"阶段 [64] - 依托"用得越多—越好用"的飞轮效应持续强化生态 [64] OEM自研芯片影响 - 车企自研芯片的难度主要源于产业链各环节头部效应显著 议价权集中 [68] - 芯片设计的核心在于系统级工程能力与组织效能的构建 [71] - 整车厂芯片自研要达到盈亏平衡需出货117万颗 [72] - 小鹏自研的图灵芯片于7M2025量产 首搭于G7车型 单颗算力约700TOPS [76] - 智能驾驶芯片预计未来亦将高度集中 可能仅有2–3家具备持续自研能力的车企能够长期存活 [80] 财务预测 - 2023A营业收入1552百万元 2024A营业收入2384百万元 2025E营业收入3646百万元 2026E营业收入6204百万元 2027E营业收入9561百万元 [6] - 2023A收入增长率71.32% 2024A收入增长率53.62% 2025E收入增长率52.97% 2026E收入增长率70.16% 2027E收入增长率54.11% [6] - 2023A归母净利润-6739百万元 2024A归母净利润2347百万元 2025E归母净利润-3280百万元 2026E归母净利润-2773百万元 2027E归母净利润-1362百万元 [6] - 预计公司将于2027年实现Non-IFRS净利润的扭亏为盈 [11]
途虎-W(09690):2025年中报点评:收入稳健增长,新能源加速渗透与数字化增效共振,生态协同效应凸显
华创证券· 2025-09-25 07:14
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评级 目标价23.62港元 当前价19.30港元[1][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78.77亿元 同比增长10.5% 毛利19.82亿元 同比增长7.4% 毛利率25.2%[1] - 经调整净利润4.1亿元 同比增长14.6%[1]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64.78/180.51/195.83亿元 同比增速11.7%/9.5%/8.5%[3] - 预计2025-2027年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8.09/9.92/12.03亿元 同比增速31.6%/20.5%/8.5%[3][7] 业务增长驱动因素 - 快修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超60% 成为重要增长引擎[7] - 轮胎及底盘零部件 汽车保养等核心业务均实现约11%同比增长[7] - 平台新能源汽车用户达340万 同比增长83.5% 渗透率超12%[7] - 推出新能源专属轮胎等差异化产品[7] 运营效率提升 - AI技术赋能推动客服人力成本同比下降18%[7] - 经调整总运营费用率同比下降[7] - 广州自动化仓效率提升2.5倍 无人配送车落地[7] - 智能客服系统推动售前转化率提升2个百分点[7] 门店网络与用户运营 - 门店总数达7,205家 对乘用车保有量2万以上县域覆盖率70%[7] - 交易用户2,650万 复购率64%[7] - 积极承接"以旧换新"政策红利 618单日销售额突破1.5亿元[7] 估值指标 - 当前市盈率23.8倍(2025E) 预计2026-2027年降至17.1/12.9倍[3] - 当前市净率2.6倍(2025E) 预计2026-2027年降至2.3/1.9倍[3] - 总市值157.27亿港元 流通市值144.31亿港元[4]
环球医疗(02666):2025H1经营稳健,业绩符合预期
华安证券· 2025-09-25 03:59
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稳健,业绩符合预期,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9%至75.8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至12.28亿元[4] - 医疗健康业务增长强劲,收入同比增长27.7%至49.64亿元,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65.5%,健康科技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42.1%至6.46亿元[5][6] - 金融业务保持稳健,收入同比增长6.9%至28.51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7%至10.5亿元,资产质量稳健,不良资产率控制在1%以内[7]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将达147.95/153.47/161.82亿元,归母净利润将达20.95/22.30/23.56亿元,维持增长态势[9] 业务分部表现 - 医疗健康业务收入49.64亿元(+27.7%),净利润2.85亿元(+5.3%),占比总收入65.5%[5] - 综合医疗业务收入42.22亿元(+15.8%),净利润2.31亿元(-14.6%),受DRG支付改革影响[6] - 专科医疗业务收入1.3亿元,主要来自新并表眼科医院项目[6] - 健康科技业务收入6.46亿元(+142.1%),净利润0.48亿元(+45.9%)[6] - 金融业务收入28.51亿元(+6.9%),净利润10.5亿元(+7%),生息资产净额706.05亿元,拨备覆盖率313.87%[7] 财务预测 - 2025E营业收入147.95亿元(+8%),归母净利润20.95亿元(+3%)[9][11] - 2026E营业收入153.47亿元(+4%),归母净利润22.30亿元(+6%)[9][11] - 2027E营业收入161.82亿元(+5%),归母净利润23.56亿元(+6%)[9][11] - 每股收益预计为1.11/1.18/1.25元,市盈率预计为5.63/5.29/5.01倍[11] 运营数据 - 综合医疗机构门急诊及体检人次509万(+2.8%),手术人次5.3万(+3%),出院人次26.2万(+2.4%)[6] - 金融业务融资成本优化,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2.84%[7]
高视医疗(02407):跟踪点评:自有产品收入提升,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西部证券· 2025-09-24 10:19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2][4] 核心观点 - 2025H1营业总收入6.53亿元 同比增长1.72% 归母净利润0.38亿元 同比增长33.37% 毛利率提升1.86个百分点 [1][4] - 自有产品收入2.03亿元 同比增长14.04% 占比提升3.36个百分点至31.09% 其中自产人工晶体收入1.71亿元 同比增长11.4% [1] - 经销产品收入3.27亿元 同比下降6.81% 占比50.09% [1] - 技术服务业务收入1.19亿元 同比增长8.26% 占比提升1.10个百分点至18.24% 团队拥有135名技术工程师 服务近14,000人次 设立13个技术服务中心 [1] - 研发开支43.4百万元 同比增长23.6% 占自有产品收入比重达21.4% 研发生产人员252名 占总员工数28.0% 境内外布局"全球4+2"研发生产基地 [2]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15.64/17.15/18.75亿元 同比增长9.48%/9.67%/9.33% [2]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35/1.80/2.14亿元 同比增长45.85%/33.71%/18.99% [2]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0.91/1.22/1.45元 对应市盈率9.20/6.88/5.78倍 [2] - 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46.55%/47.24%/47.30% 营业利润率12.79%/15.82%/17.16% [8] 业务结构 - 自有产品组合持续扩大 受益于人工晶体国采政策推动客户覆盖度提升及海外业务稳定增长 [1][2] - 技术服务团队覆盖大中华区 香港设立技术服务中心体现国际化布局 [1] - 研发重点聚焦人工晶体及OK镜、眼科手术设备及配套耗材、眼电生理设备、眼科手术刀、视光设备及干眼诊断设备 [2]
中国软件国际(00354):港股公司深度报告:国内IT服务领军者,有望受益于AI及鸿蒙生态
开源证券· 2025-09-24 10:18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当前股价6.07港元 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26.9倍、24.1倍和21.4倍[1][4] 核心观点 - 作为国内IT服务领军企业 与华为深度合作超过15年 华为贡献公司40.85%的收入[4][15][42] - 云智能业务增长显著 2024年收入达73.15亿元 同比增长13.4% 其中全栈AI产品收入9.57亿元[5][27] - 鸿蒙生态闭环初步完成 公司占据先发优势 是开源鸿蒙生态核心服务商[6][120][125] 业务表现 基石业务 - ICT服务是公司基石业务 2024年收入96.36亿元 但自2022年133.87亿元连续收缩[27] - 2024年员工总人数回升至75,075人 同比增长7.3% 大客户数达188个 接近2020年后高值[20][41] 云智能业务 - 2024年云智能业务收入73.15亿元 同比增长13.4% 占比逐步接近基石业务规模[27] - 深度合作华为云能力 拓展全栈AI产品落地 2024年下半年全栈AI收入环比激增135%[5][27] 华为合作 - 是华为云"同舟共济"合作伙伴 2017年成为首家此类合作伙伴[15][18] - 2024年来自华为收入69.24亿元 占比40.85% 较2020年57.13%下降16.28个百分点[42]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5.40亿元、203.89亿元和228.30亿元 同比增长8.0%、10.0%和12.0%[7][138]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4亿元、6.28亿元和7.08亿元 同比增长9.9%、11.3%和12.7%[4][7] - 预计毛利率将稳步提升 从2024年22.07%升至2027年22.36%[7] 行业前景 IT服务市场 - 2024年中国IT服务市场规模达525.6亿美元 同比增长3.8% 下半年增速提升至6.3%[32] - IDC预测中国ICT总规模将于2028年达7517.6亿美元 五年复合增长率6.5%[36] 云计算市场 - 2023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5864亿美元 同比增长19.4% 预计2027年超万亿美元[60] - 2023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6165亿元 同比增长35.5% 预计2027年超2.1万亿元[61] 鸿蒙生态 - 鸿蒙生态设备超10亿台 原生应用和元服务开发量超过30000个[100][111] - IDC预计2029年中国物联网领域支出规模达2515.1亿美元 2025-2029年CAGR 11.5%[94] 竞争优势 - 鲲鹏生态应用软件领先级合作伙伴 2025年6月中标浦发银行3亿级别鲲鹏服务器项目[72] - 深度参与鸿蒙生态建设 旗下深开鸿在OpenHarmony社区代码贡献量排名第二[125][129] - 基于昇腾云提供模型迁移服务 是华为云官方商店唯一提供从英伟达迁移至昇腾云的软件服务商[72]
朝聚眼科(02219):2025H1业绩点评:专注眼科医疗服务,不断扩充专业团队
西部证券· 2025-09-24 07:16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3][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总收入6.98亿元,同比下降4.91% [1][5] - 2025H1归母净利润1.14亿元,同比下降16.72% [1][5] - 毛利率下降3.12个百分点至42.63% [1][5] - 消费眼科服务收入3.59亿元,同比下降4.51%,毛利率下降6.8个百分点至41.80% [1] - 基础眼科服务收入3.37亿元,同比下降5.53%,毛利率增加0.9个百分点至43.70% [1] 业务发展动态 - 全职医疗专业人员达1500人,同比增长2.88% [2] - 医师人数320人,同比增长5.96%;护士631人,同比增长1.45%;其他专业人员549人,同比增长2.81% [2] - 在呼和浩特市签订6.66万平方米综合医疗体建设项目,预计2026年10月底前完成 [2] - 拥有31间眼科医院及29间视光中心 [2] - 计划在华北及长江三角洲地区通过收购和新建扩大网络布局 [2]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收入13.65亿元(同比下降2.91%),2026年14.74亿元(同比增长8.00%),2027年16.14亿元(同比增长9.50%) [3]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1.73亿元(同比下降11.54%),2026年1.78亿元(同比增长3.33%),2027年1.93亿元(同比增长7.95%) [3] - 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0.24元,2026年0.25元,2027年0.27元 [3] - 预计2025年市盈率10.11倍,2026年9.78倍,2027年9.06倍 [3]
阿里巴巴-W(09988):港股公司信息更新报告:积极推进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追加更多投入
开源证券· 2025-09-24 06:4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6] 核心观点 - 积极推进AI基础设施建设并计划追加更大投入 有望驱动云业务增长提速 [6][7] - 淘天短期加大闪购投入带动主站流量增长 货币化率持续改善 [6][8] - 全面布局AI驱动价值重估 当前股价对应FY2026-2028年PE为19 1/16 1/13 4倍 [6] 财务预测 - 维持FY2026-2028年调整后净利润预测1405/1629/1898亿元 对应同比增速-11 2%/+16 0%/+16 5% [6] - FY2026-2028年摊薄后EPS预测为7 6/9 1/10 9元 [6] - FY2026-2028年营业收入预测为10904 86/12323 21/13998 26亿元 对应同比增速9 4%/13 0%/13 6% [8] - FY2026-2028年毛利率预测为41 7%/41 9%/42 0% [8] AI战略布局 - 阿里云运营中国第一、全球领先的AI基础设施和云计算网络 是全球少数能实现软硬件垂直整合的AI云计算平台 [7] - 积极推进3800亿元AI基础设施建设 并计划追加更大投入 [7] - 计划2032年将全球数据中心能耗规模提升10倍(对比2022年基准) [7] - 大模型将被视为下一代操作系统 超级AI云将成为下一代计算机 [7] 业务发展 - 云业务增速有望持续加快 [8] - 淘宝闪购业务加大投入带动单量增长 高线用户、商户及履约体系优势可复用至即时零售及到店业务 [8] - 电商技术服务费贡献收入增量 [6] 市场数据 - 当前股价159 40港元 总市值30401 77亿港元 [1] - 近3个月换手率37 53% [1] - 一年股价区间77 35-164 80港元 [1]
固生堂(02273):2025年中报点评:内生盈利高增,推进AI与出海
东方证券· 2025-09-24 06:37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45.54港元(按1:0.9147汇率测算)[4][6] 核心观点 - 25H1实现营收14.9亿元(同比+9.5%) 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41.9%) 经营性现金流3亿元(同比+111%) 自由现金流2.1亿元(同比+466%)[9] - 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收入14.8亿元(同比+10.4%) 销售医养健康产品收入0.1亿元(同比-50.9%)[9] - 线下机构收入13.7亿元(同比+11.1%) 同店业绩收入占比97.3% 新增7家门店(自建4家、并购3家) 新进入2座城市[9] - 院内制剂等自主定价产品收入同比+209% 新增2款院内制剂 累计完成备案院内制剂达14款[9] - 新加坡收入214.3万元(同比+121%) 护发益发颗粒通过新加坡卫生科学局认证并上市[9] - AI分身处方支付率达76.7% 专家审核处方采纳率超过80% 拥有超2000万就诊数据、1800万病例及10万份专家高质量数据[9] 财务预测 - 2025-2027年每股收益预测分别为1.54元、1.88元、2.30元(原预测为1.53元、1.81元、2.24元)[4] - 2025-2027年营业收入预测分别为3572百万元、4297百万元、5246百万元 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8.2%、20.3%、22.1%[5] - 2025-2027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预测分别为364百万元、443百万元、542百万元 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8.7%、21.7%、22.2%[5] - 2025-2027年毛利率预测分别为29.5%、30.0%、30.6% 净利率预测分别为10.2%、10.3%、10.4%[5] 业务进展 - 贯彻"老店稳健造血、新店有序扩张"战略 规避并购整合风险[9] - "服务+产品"双轮出海商业模式初步成型[9] - 与小红书、美团、抖音、高德地图等主流平台达成深度合作 通过流量平台获得的新用户占线下新增用户数的7.6% 获客成本低于行业均值[9] - 预计10月份向青年医生开放AI国医分身产品相关功能[9] 估值参考 - 根据可比公司25年平均估值 给予公司当年27倍市盈率[4] - 可比公司2025年调整后平均市盈率为27倍[10]
小黄鸭德盈(02250):公司事件点评报告:业绩显著改善,内生外延贡献增量
华鑫证券· 2025-09-24 05:43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119/30/10倍 [8] 核心观点 - 2025H1业绩显著改善 总营收0.82亿元同比增长37% 归母净亏损收窄至0.11亿元(2024H1亏损0.17亿元) 经调整净亏损0.09亿元(2024H1亏损0.14亿元) [1] - 通过收购潮玩公司HIDDEN WOOO约27.74%股份(现金0.14亿元+股票0.24亿元)并提供0.10亿元可转换贷款 完成后将持有51%股份 完善IP矩阵并直接增厚业绩 [2] - 自营实景娱乐计划形成新增长极 2025H1实景娱乐授权收入同比大增560%至0.10亿元 获得门票收入约0.04亿元 [3] - 海外拓展成效显著 东南亚及台湾区域收入同比增长145%至0.04亿元 美国为重点关注地区 [4][7] 财务表现 - 2025H1分部毛利率提升1个百分点至55.50% 推广成本占比上升2个百分点至14.73% 雇员福利开支占比下降5个百分点至47.66% [2] - 归母净亏损率同比收窄15个百分点至13.05% 经调整净亏损率收窄12个百分点至10.47% [2] - 预测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08/5.45/7.98亿元 同比增长140%/77%/46% [10] - 预测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0.10/0.42/1.28亿元 2026-2027年同比增长301%/207% [10] 业务分析 - 电子商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1%至0.44亿元 因加大电商平台推广及向中国、东南亚扩张 [3] - 角色授权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6%至0.38亿元 其中商品授权/设计咨询服务费分别增长1%/48%至0.18/0.11亿元 [3] - 被授权商数量净增47家至577家 [3] - 中国内地收入同比增长34%至0.76亿元 保持最大收入贡献区域 [4] 发展战略 - 内生外延双轮驱动 通过自营项目扩张和并购完善IP生态 [2][3][8] - 重点发展海外电商业务 已在泰国、印尼、美国等地区入驻Lazada、Tik Tok及亚马逊平台 [7] - 持续扩大自营实景娱乐规模 通过门票收入及内置IP产品销售形成新增长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