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

搜索文档
比亚迪电子(00285):2025年半年报点评:增长稳定,汽车与新型智能培育新动能
东吴证券· 2025-09-02 14:18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806.1亿元同比+2.6% 归母净利润17.3亿元同比+14.0% 25Q2营收437.3亿元同比+3.9%环比+18.6% 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22.0%环比+77.0% [7] - 消费电子业务结构优化 新型智能产品AI数据中心跃升式发展 新能源汽车业务同比+60.50% [7] - 上调盈利预测 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期至53.0/63.3/73.8亿元 [7] 财务表现 - 2025E营业总收入194,202百万元同比+9.53% 2026E 222,464百万元同比+14.55% [1] - 2025E归母净利润5,300百万元同比+24.26% 2026E 6,333百万元同比+19.48% [1] - 2025E每股收益2.35元 对应PE 17.59倍 [1] 业务板块分析 - 消费电子业务2025H1收入609.47亿元同比-3.7% 其中零部件137.52亿元同比-9.8% 组装业务471.95亿元同比-1.8% 聚焦高附加值产品与自动化效率提升 [7] - 新型智能产品业务2025H1收入72.09亿元 AI服务器出货大幅增长 液冷与电源产品获行业认证 IDC预测2025年嵌入式GPU服务器市场规模同比+46.7% AI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同比+40.9%达2364亿美元 [7] - 新能源汽车业务2025H1收入124.50亿元同比+60.50% 占比15.45% 智能座舱/智驾/热管理产品驱动增长 智能悬架实现量产供货 [7]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44.10港元 市净率2.76倍 港股流通市值90,602.21百万港元 [5] - 2025E ROE 14.74% 毛利率7.41% 销售净利率2.73% [8] - 2025E EV/EBITDA 10.37倍 [8]
万业企业(600641):H1扭亏为盈,铋材料、半导体设备业务加速放量
东吴证券· 2025-09-02 14:00
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扭亏为盈 铋材料及半导体设备业务成为核心增长驱动力 形成"材料-设备"双轮驱动格局[7] - 离子注入设备持续放量 平台化布局加速推进 客户基础持续扩大[7] - 盈利预测显示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将显著增长 分别为2.0/3.3/5.1亿元[7]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6.99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247.8% 其中铋材料业务营收5.25亿元占比75.1% 半导体设备营收0.71亿元同比+126%[7] - 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Q2单季归母净利润0.61亿元同环比均扭亏为盈[7] - 毛利率27.5%同比-32.3pct 主要受低毛利率铋材料业务(25.2%)影响 净利率改善明显[7] - 存货34.27亿元同比+191.9% 主要因铋材料原材料采购增加 经营性现金流-32.94亿元[7] 业务发展 - 离子注入机累计交付40余台 2025年上半年新增交付8台 12英寸晶圆过货量突破500万片[7] - 低能大束流离子注入机客户数突破12家 超低温离子注入机客户7家 高能离子注入机客户3家[7] - 子公司嘉芯半导体业务覆盖刻蚀 薄膜沉积 快速热处理等多类主制程设备[7] - 铋材料业务受益于精铋价格上行及半导体 新能源需求拉动 实现量价齐升[7]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864.50/1,414.44/1,982.74百万元 同比+48.69%/+63.61%/+40.18%[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95.51/326.88/514.54百万元 同比+81.80%/+67.19%/+57.41%[1] - 对应EPS 0.21/0.35/0.55元/股 动态PE 74/45/28倍[1][7] 市场数据 - 收盘价15.64元 市净率1.78倍 总市值14,555.05百万元[5] - 每股净资产8.79元 资产负债率25.18%[6]
北方华创(002371):业绩实现稳步增长,平台化布局加速推进
东吴证券· 2025-09-02 14:00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61.42亿元,同比增长29.51%,归母净利润32.08亿元,同比增长14.97% [7] - 半导体设备业务收入152.58亿元,同比增长33.89%,占营收比重超85% [7] - 平台化布局加速推进,推出离子注入机和电镀设备新品,并通过收购芯源微拓展产品线 [7] - 存货311亿元,同比增长47%,显示在手订单充足 [7] - 维持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73.4/93.0/112.7亿元,对应动态PE 37/29/24倍 [7] 财务表现 - 2025H1综合毛利率42.17%,同比下降3.33个百分点 [7] - 研发投入29.15亿元,资本化比例28.74%,同比下降10.61个百分点 [7] - 2025E营业总收入385.64亿元,同比增长29.24% [1] - 2025E归母净利润73.44亿元,同比增长30.65% [1] - 2025E每股收益10.18元/股,对应PE 36.60倍 [1] 业务分析 - 电子工艺装备收入152.58亿元,同比增长33.89% [7] - 刻蚀设备超50亿元 [7] - 薄膜沉积设备超65亿元 [7] - 热处理设备超10亿元 [7] - 湿法设备超5亿元 [7] - 电子元器件收入8.66亿元,同比下降17.47% [7] - Q2单季营收79.36亿元,同比增长21.82%,环比下降3.3% [7] 市场数据 - 收盘价378.51元,市净率5.99倍 [5] - 流通市值272.91亿元,总市值273.13亿元 [5] - 一年股价区间278.13-490.03元 [5] - 每股净资产63.22元,资产负债率52.49% [6] 盈利预测 - 2025-2027年营收预测385.64/478.61/571.63亿元 [1]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73.44/93.03/112.65亿元 [1] - 2025-2027年每股收益预测10.18/12.89/15.61元 [1] - 2025-2027年PE预测36.60/28.89/23.86倍 [1]
地平线机器人-W(09660):2025年中报点评:智驾平权最大受益方,芯片出货高增驱动业绩超预期
东吴证券· 2025-09-02 13:3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核心观点 - 地平线机器人-W为智驾平权最大受益方 芯片出货高增驱动业绩超预期 [1] - 2025年上半年收入15.7亿元 同比增长68% 显著超出市场预期 [7] - 产品解决方案收入同比增长250% 授权及服务收入同比增长7% [7] - 中高阶芯片出货量达98万颗 同比增长六倍 [7] - 在中国OEM ADAS/AD市场市占率分别为45.8%/32.4% 均位列行业第一 [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13.3亿元 [7]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达23亿元 同比增长62% [7] - 2025年预期营业收入36.6亿元 同比增长53.52% [1] - 2026年预期营业收入53.7亿元 同比增长46.60% [1] - 2027年预期营业收入80.5亿元 同比增长50.00% [1] - 2025年预期归母净利润-24.5亿元 同比下降204.40% [1] - 2026年预期归母净利润-14.1亿元 同比改善42.57% [1] - 2027年预期归母净利润4.0亿元 同比增长128.68% [1] 业务运营 - 2025年上半年芯片整体出货量达到198万颗 同比翻倍 [7] - 芯片平均单价为393元/片 同比增长106% [7] - J6B芯片获得海外车企国际车型定点 预计全生命周期出货超750万颗 [7] - J6P芯片预计下半年发布 已获得十余款车型定点 [7] - 基于HSD算法布局Robotaxi业务 有望成为成长新一极 [7] - 与国内外27家OEM(42个品牌)达成合作 累计定点车型超310款 [7] 市场数据 - 收盘价9.44港元 [5] - 一年最低价3.32港元 一年最高价10.38港元 [5] - 市净率10.46倍 [5] - 港股流通市值101,185.19百万港元 [5] - 每股净资产0.82元 [6] - 资产负债率51.22% [6] - 总股本13,881.29百万股 [6] - 流通股本11,756.90百万股 [6]
百济神州(688235):2025年中报点评:业绩超预期,上调全年业绩指引
东吴证券· 2025-09-02 13:18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8] 核心观点 - 2025年中报业绩超预期 公司上调全年收入指引至50-53亿美元(原指引49-53亿美元) [8] - 核心产品泽布替尼驱动增长 25Q2收入达9.7亿美元(同比+53% 环比+23%) 在美国市场保持领先地位并持续拓展欧洲市场 [8] - 实现GAAP口径持续盈利0.94亿美元 经调整净利润2.53亿美元 [8] - 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GAAP毛利率提升至87.4%(同比+2.4个百分点) 研发费用率降至39.8%(同比-9个百分点) 销售及管理费用率降至41%(同比-16个百分点) [8] - 创新管线进展积极 多个核心品种将于2025H2至2026年进入关键数据读出及报产阶段 [8]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24.3亿美元(25Q1:11.2亿 25Q2:13.2亿) 同比增长42% 产品收入24.1亿美元(同比+43.8%) [8] - 盈利预测大幅上调 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从4.03亿元上调至8.13亿元(同比+116.33%) 2026年从35.9亿元上调至41.68亿元(同比+412.88%) 2027年预测为95.43亿元(同比+128.93%) [1][8] - 营收增长预期强劲 2025E营收367.2亿元(同比+34.93%) 2026E营收447.98亿元(同比+22%) 2027E营收559.98亿元(同比+25%) [1] - 毛利率稳定在84%水平 归母净利率持续改善(2025E:2.21% 2026E:9.3% 2027E:17.04%) [9] 研发管线进展 - BCL2抑制剂Sonrotoclax:2025H2针对r/r MCL数据读出并申报上市 [8] - 全球首创BTK CDAC(16673):获FDA快速通道认定 R/R CLL注册2期临床持续入组(2026年数据读出) 2025H2启动头对头礼来匹妥布替尼的3期临床 [8] - CDK4抑制剂:潜在同类最佳 针对HR+/HER2-乳腺癌的一线及二线注册3期临床预计2026年启动 [8] - PRMT5i+MATA2i联合用药:2025H2完成首例患者入组 [8] - IRAK4 CDAC:2025H2完成特应性皮炎和结节性痒疹2期入组 读出POC数据 [8]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300元 对应2025-2027年PE估值分别为489X/95X/42X [1][8] - 市净率15.95倍 每股净资产18.8元 [5][6] - 总市值4291.12亿元 流通市值345.17亿元 [5]
九州通(600998):现金流改善,“三新两化”战略持续推进
东吴证券· 2025-09-02 13:0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81106亿元 同比增长510% 归母净利润1446亿元 同比增长1970% 扣非归母净利润952亿元 同比下降1934% [8] - 归母净利润增长主要受益于医药工业、数字物流等新兴业务及公募REITs发行贡献净利润438亿元 [8] - 剔除防疫物资应收账款减值准备影响后 归母净利润为1587亿元 同比增长3144% 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094亿元 同比下降733% [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增加38亿元 应收账款管理改善明显 [8] - "三新两化"战略持续推进 包括新产品、新零售、新医疗、数字化和不动产证券化 [8] - 调整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2694亿元、2818亿元和3108亿元 对应PE为10倍、9倍和8倍 [1][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81106亿元 同比增长510% 单Q2收入39090亿元 同比增长652% [8]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446亿元 同比增长1970% 单Q2归母净利润476亿元 同比下降29% [8]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952亿元 同比下降1934% 单Q2扣非归母净利润445亿元 同比下降3247% [8] - 预测2025年营业总收入165919百万元 同比增长929% 2026年177268百万元 同比增长684% 2027年189609百万元 同比增长696% [1] - 预测2025年归母净利润2694百万元 同比增长744% 2026年2818百万元 同比增长459% 2027年3108百万元 同比增长1030% [1] - 预测2025年EPS 053元/股 2026年056元/股 2027年062元/股 [1] 战略推进 - 新产品:CSO业务收入9591亿元 其中药品总代销售收入5759亿元 同比增长626% 器械总代销售收入3831亿元 新增引进61个新品包括7个千万级单品 [8] - 新零售:好药师门店达31535家 覆盖31个省市1621个区县 预计全年超33500家 B2C电商收入565亿元 同比增长1396% 兴趣电商渠道同比增长95% [8] - 新医疗:九医诊所会员店超2400家 三年目标实现万家联盟 AI辅助诊断平台覆盖近3000种疾病 月均使用51万次 [8] - 数字化:研发投入146亿元 实施35个数字化项目 AI技术应用于物流、诊疗等场景 "三码合一"提升运营效率 [8] - 不动产证券化:公募REITs"九州通R"成功上市 募集资金1158亿元 公众认购倍数达1192倍 首期Pre-REITs募集1645亿元 [8] 财务预测 - 预测2025年营业总收入165919百万元 营业成本152756百万元 毛利率793% [9] - 预测2025年归母净利润2694百万元 归母净利率162% [9] - 预测2025年经营活动现金流6750百万元 投资活动现金流3101百万元 [9] - 预测2025年每股净资产559元 ROE摊薄899% ROIC732% [9] - 预测2025年P/E 960倍 P/B 092倍 [1][9]
分众传媒(002027):公司业绩稳健增长,“碰一碰”有望带来新增量
东吴证券· 2025-09-02 12:3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8] 核心观点 - 公司业绩稳健增长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32.55亿元同比增长0.52% 归母净利润15.3亿元同比增长5.25% [8] - 公司维持高分红策略 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1.0元 共计派发红利14.44亿元 [8] - "碰一碰"业务有望带来新增量 通过与支付宝合作构建"技术创新+场景渗透"新生态 推动梯媒实现"品牌+效果"双轨模式转型 [8]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成本9.3亿元 同比下滑10.14% [8] -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率19.0% 同比增长0.5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率4.34% 同比增长0.56个百分点 研发费用率0.45% 同比下滑0.03个百分点 [8] - 盈利预测显示营业收入持续增长 2025E/2026E/2027E分别为127.80亿元/158.33亿元/167.75亿元 对应同比增长率4.22%/23.89%/5.95% [1] - 归母净利润稳步提升 2025E/2026E/2027E分别为56.48亿元/70.43亿元/77.71亿元 对应同比增长率9.55%/24.70%/10.35% [1] - 每股收益持续增长 2025E/2026E/2027E分别为0.39元/0.49元/0.54元 [1] - 估值水平合理 2025E/2026E/2027E对应PE分别为22.25倍/17.84倍/16.17倍 [1] 业务运营 - 电梯媒体点位数量变化 截至2025年7月电梯电视媒体点位128.7万个 较2024年12月增长5.5% 海报点位168.5万个 较2024年12月下滑9.7% 总点位297.2万个 较2024年12月下滑3.7% [8] - 收入结构分化明显 2025年上半年楼宇媒体收入56.32亿元同比增长2.3% 影院媒体收入4.69亿元同比增长3.12% [8] - 客户结构重大变化 日用消费品客户收入占比51.59%达31.54亿元但同比下滑10.46% 互联网客户收入大幅增长88.82%达9.62亿元占比从8.53%提升至15.73% [8] 技术创新与增长动力 - "碰一碰"技术提升用户体验 加强用户交互体验缩短广告转化链路 有效解决品牌广告归因难问题 [8] - 创新商业模式 将CPS模式引入梯媒领域使广告付费与用户转化直接挂钩 降低广告投放准入门槛 [8] - 激活中小企业需求 有望为梯媒市场带来新客户增量 [8]
高测股份(688556):2025年中报点评:Q2业绩环比改善,主业业绩修复、机器人业务打开第二成长曲线
东吴证券· 2025-09-02 12:3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核心观点 - Q2业绩环比改善 主业业绩修复&机器人业务打开第二成长曲线 [1] - 光伏业务拐点或至 Q2亏损大幅收窄 单季营收7.66亿元环比+11.63% 归母净利润-0.14亿元环比亏损收窄 [7] - 行业格局优化 切片龙头优势强化 光伏制造端"反内卷"趋势确立 硅片价格开启回升通道 [7] - 切入机器人蓝海市场 依托磨削设备及钨丝材料技术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 开辟第二成长曲线 [7]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14.51亿元同比-45.16% 其中光伏切割设备收入1.08亿元同比-91.99% 切片代工收入7.11亿元同比-5.19% 金刚线收入3.40亿元同比+1.90% 创新与其他业务收入2.93亿元同比+41.41% [7] - 2025H1归母净利润-0.89亿元同比-132.47% 扣非归母净利润-1.22亿元同比-151.26% [7] - 2025H1毛利率11.75%同比-14.44pct 其中光伏切割设备毛利率7.00% 切片代工毛利率-6.63% 金刚线毛利率1.55% 创新与其他业务毛利率70.41% [7] - 2025Q2单季毛利率16.11%环比+9.22pct 销售净利率-1.88%环比+8.93pct [7] - 截至2025H1末合同负债1.87亿元同比-47.58% 存货7.65亿元同比-30.48% [7] 业务优势 - 切片代工业务占比48.98% 深度受益于行业复苏 凭借深度研发与规模效应建立低成本壁垒 [7] - "设备+耗材+代工"闭环强化核心优势 在切片设备与金刚线耗材环节保持行业领先 [7] - 布局人形机器人丝杠磨削设备+灵巧手腱绳 行星滚柱丝杠磨削设备研发取得进展 [7] - 创新研发钨丝灵巧手腱绳 相比传统材料具有更强承载力和抗蠕变性能 已完成产品研发并向下游客户送样验证 [7] 盈利预测 - 维持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0.53/1.27/2.41亿元 [7]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3.817/3.957/4.402亿元 同比-14.68%/+3.65%/+11.24% [1] - 当前市值对应动态PE分别为161/67/35倍 [1][7]
天奈科技(688116):2025半年报点评:Q2产品升级提升单吨盈利,单壁碳管放量在即
东吴证券· 2025-09-02 12:30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8] 核心观点 - Q2产品结构升级推动单吨盈利环比提升10%+ 单壁碳管业务即将进入放量阶段 预计全年出货7000吨 26年翻倍增长至近2万吨 [8] - 单壁碳管应用场景拓展至固态电池/钠电池/机器人/电子器件等领域 添加量较传统液态电池提升3-10倍 潜在市场规模达百亿美元 [8] - 经营性现金流显著改善 Q2单季度现金流0.8亿元 同比大增741% 环比增长261% [8]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6.5亿元(同比+1.1%) 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比+1.1%) 毛利率35%(同比-1.7pct) [8] - Q2单季营收3.2亿元(同比-6.1% 环比-4.7%) 归母净利润0.6亿元(同比-5.1% 环比+0.8%) 毛利率37%(同比-1.8pct 环比+3.8pct) [8] - 上调盈利预测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3.5/5.6/7.6亿元 同比增速40%/61%/34% [8] 业务运营 - 2025H1碳管浆料总出货约3.7万吨 其中Q2出货1.8万吨(环比下降5%+) 主因减少一代低价产品订单 [8] -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一代产品占比下降至30% 较24Q4下降近20pct 三代产品占比提升至40% [8] - 单壁碳管产能建设加速 当前产能40吨粉体(对应1万吨浆料) 年底将扩产至100吨粉体 Q3单月出货有望达1500-2000吨 [8] 盈利能力 - Q2产品均价提升至2万元/吨(环比+3%) 单吨扣非利润近0.3万元(环比提升10%+) [8] - 预计下半年传统产品单吨盈利维持0.3万元/吨 单壁碳管单吨利润达1万元/吨 显著高于传统产品 [8] - 毛利率预期持续改善 预测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37.82%/40.82%/42.05% [9]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50.86元 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53.62x/33.33x/24.79x [1][9] - 总市值186.36亿元 市净率5.07倍 流通市值175.34亿元 [5] - ROE指标持续提升 预测2025-2027年摊薄ROE分别为10.84%/15.05%/17.09% [9]
电子行业点评报告:端侧AI散热机遇,微泵液冷关注艾为、南芯
东吴证券· 2025-09-02 12:01
行业投资评级 - 电子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端侧 AI 推动散热需求升级 传统被动散热方案(如石墨烯、VC)难以满足高功耗散热需求 行业正向主动散热方案迁移[7] - 压电微泵液冷驱动方案通过驱动芯片加速冷却液流动 提升循环效率 精准解决芯片核心区域散热问题 热效率较被动方案提升3倍以上[7] - 微泵液冷主动散热方案落地确定性高 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应用于国内知名手机厂商高端机型 2026年有望成为放量"元年"[7] - 微泵液冷驱动芯片技术壁垒高 国外模拟厂商布局较少 竞争格局优良 国内企业艾为电子和南芯科技前瞻布局 将核心受益于端侧主动散热浪潮[7] 艾为电子技术方案 - 推出国产液冷驱动芯片 AW86320(压电驱动"静界·冰核") 提供超过180Vpp驱动电压 功耗与海外Top1友商相当[2] - 高负载场景下温度可降低10-15℃ 为小型化电子设备量产应用带来便利[2] 南芯科技技术方案 - 推出自主研发的190Vpp压电微泵液冷驱动芯片 SC3601 实现低功耗液冷散热[2] - 节电效率提升10倍 驱动波形总谐波失真加噪声(THD+N)低至0.3% 待机功耗低至微安级[2] - 液冷方案大幅提升移动智能终端散热性能 填补国产技术空白 SC3601已在多家客户导入验证并即将量产[2]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下半年以苹果为代表的AI手机将密集面世 设备算力需求激增[7] - 华为2023年已推出"微泵液冷手机壳" 内置超薄液冷层和高精微泵 通过冷却液循环散热 并搭载高性能相变材料(PCM)内含2亿颗微胶囊高效吸热[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