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车fans
icon
搜索文档
专访特斯拉销售:小米YU7说要挑战Model Y,你有什么看法?
车fans· 2025-07-03 00:29
市场表现与客户行为 - Model Y与Model 3的客户进店比例约为8:2 工作日日均进店量4-5组 周末翻倍 客流量稳定未受竞品影响[2] - 线上下单比例较高 多数客户已提前试驾 政策合适时直接下单[2] - 白色后驱版最畅销 占新订单50% 提车周期2-4周 红色因选配价高销量最低[3] 销售政策与价格结构 - 当前提供5年免息贷款方案 车价263500元 首付79900元 月供3060元 无额外费用[3] - 限时权益包括8000元车漆选装礼金 推荐客户获800等值积分[4] - 销售人员预期免息政策可能延续 并推测存在价格调整空间[4] 竞品对比分析 - Model Y用户覆盖全年龄段 无明显职业特征 竞品YU7更吸引年轻用户因其多样化外观配置[7] - 特斯拉优势体现在三电技术 安全性(低事故伤亡率) 辅助驾驶体验优于国内同类产品[11] - YU7优势包括配置丰富度(配件/功能) 800V平台充电速度远超特斯拉400V架构[13] 客户决策动态 - 部分客户持观望态度 等待政策或价格进一步调整 典型案例显示客户在竞品间反复权衡[9] - 历史数据显示竞品提车周期过长可能导致客户回流至特斯拉[9] 行业竞争格局 - 频繁被竞品对标现象反映市场对特斯拉技术实力的认可 间接提升品牌含金量[15] - 特斯拉不依赖广告投放 竞品对比客观上形成免费宣传效应[15]
对手有话说:小米YU7上市爆单,到底动了谁的奶酪?
车fans· 2025-07-02 00:30
小米YU7竞品横评核心观点 - 小米YU7标准版起售价25.35万,直接对标鸿蒙智行问界M5/智界R7、特斯拉Model Y等中高端新能源SUV [3] - 车型凭借创始人流量光环、营销力度和外观设计实现破圈,但客户普遍担忧产能问题 [3] - 特斯拉Model Y被视为最大受影响竞品,因用户画像高度重合且定价策略直接对标 [6][18][21] - 小米上市首日订单超20万台,对20-30万区间所有新能源SUV形成冲击 [14] 鸿蒙智行对比分析 - 智界R7优势:华为ADS3.3智驾系统国内领先、空间/底盘配置更高、双能源车型选择、交付更快 [3] - 问界M5优势:华为ADS高阶智驾标配、底盘用料扎实、价格更低 [4] - 共同劣势:品牌力弱于小米、基础版续航和外观设计不及YU7 [3][4] - 应对措施:智界全系推出2万现金补贴+1万选配权益,实施小米客户定金补偿 [6] 小鹏对比分析 - 竞品车型:小鹏G9/G7,但客户对YU7提及率较低,主要顾虑交付周期过长 [8] - 核心优势:XNGP智能驾驶系统、性价比突出 [8][10] - 主要劣势:内外饰设计高级感不足、品牌势能较弱 [10] - 市场影响:认为YU7主要冲击BBA燃油车(GLE/X3/Q5)和特斯拉Model Y [10] 理想对比分析 - 主要竞品:理想L6,价格重叠度最高 [12] - 产品优势:空间舒适性领先、无里程焦虑、辅助驾驶体验更好 [12] - 市场表现:客户对YU7提及率高,认可其外观设计和情绪价值 [12][14] - 政策应对:暂未推出针对性措施,可能进一步收紧现有政策 [14] 蔚来对比分析 - 对标车型:ET5T旅行车和ES6 SUV [16] - 差异化优势:原创设计语言、独家充换电网络、提车速度快 [16] - 竞争短板:续航里程、800V平台和终端价格 [16] - 客户反馈:YU7外观/价格/品牌组合吸引力强,进店客户对比率极高 [16] 极氪对比分析 - 竞品车型:极氪001/7X,销售线索流失率达30% [20] - 技术差距:芯片性能和智驾系统落后于小米 [20] - 应对策略:推出001/7X现车限时优惠(保险补贴5000+新车优惠7000-9000) [20] - 市场判断:特斯拉Model Y受冲击最大,因发布会直接对标 [21]
问界M9:只要预算不是问题,同级就很难有对手
车fans· 2025-07-01 00:29
市场表现 - 四线城市商超门店目前处于传统淡季,日均进店量15-20组,其中问界M9关注度占比40% [2] - 相比端午假期前25-30组的进店量有所下滑,主要受高考/中考季家长陪考(目标客群重合)和极端天气影响 [2] 产品结构 - 六座增程Ultra版占销量70%,等车周期6-8周,纯电版因续航焦虑(全尺寸SUV电耗高)和实用性不足(标配52度电池的增程版纯电续航已达250km)销售较弱 [3] - 六座布局更受欢迎源于:全尺寸SUV空间优势(第三排可纯平放倒)、商务场景需求(客户60%为私营企业主/高管)超过行李装载需求 [3] 价格体系 - 六座增程Ultra版官方指导价53.98万,热门选配组合(鎏金黑外观+杏/棕内饰+21寸轮毂+高阶驾驶辅助)增加2.8万成本 [5] - 按揭方案显示:首付16.285万(含选配),贷款43.184万,60期月供8273元,总利息6.456万 [6] - 限时权益含2万智能驾驶抵扣券(原价3万)、6000元交车礼包及2000元卫星通信套餐,6月30日截止 [8] 竞争格局 - 核心竞品结构:宝马X5和问界M8各占对比客户30%,理想L9占20%,奔驰GLS/GLE各10% [11] - 战败案例显示:预算不足转向理想L9(等车周期更短),品牌忠诚度导致选择宝马X5(对智能驾驶效率存疑) [12] - 战胜案例:蔚来ES8潜在客户因产品力(座椅/音响品质、系统流畅度、NVH表现)和增程技术优势转化 [14][16] 客户画像 - 典型客群为私营企业主(40%)、民企高管(30%)、律师等精英阶层,兼具商务接待与家庭用车需求 [9] - 购车决策受圈层文化显著影响,存在"跟随性消费"特征(见奔驰GLE车主因同行换车而转化案例) [9] 现存问题 - 交付周期长引发客户抱怨(6-8周等待期),部分客户强烈要求现车供应 [17] - 设计风格反馈:部分客户认为外观内饰科技感不足,期待更多款型选择 [17]
小米YU7 72小时新车上市一线快报
车fans· 2025-06-30 00:29
订单情况 - 均店新增锁单量达800~900台 锁单率维持在75~80%的高水平 进店量占比高达90% [1] - 上市效果远超门店预期 普遍超额完成厂家任务 人口密集区订单占比显著提升 [1] - 3月预热后展车6月到店 大量配置展车和试驾车使客户能一次性看全实车 门店反馈效果极佳 多数客户上市前已看过实车 下定决策坚决 周末试驾确认迎来进店量高峰 [1] 客户画像 - 目标客户年龄集中在22~35岁 男性占比55% 增换购比例达60~70% 小米SU7转单占比仅5~7% [2] - 客户年龄比小米SU7稍大 以95后及年轻家庭为主 因价格差距小米SU7转单率明显低于预期 [2] - 外观内饰对女性吸引力强 一二线城市女性主动购车及现场决策比例更高 [2] 配置选择 - 标准版(YU7 253500元)占比55% PRO版(279900元)占比25% MAX版(329900元)占比20% [3] - 主销颜色为钛金属外观 松石灰/鸢尾紫内饰 主要选装项为25扬声器豪华音响(6000元)和20英寸长续航旋涡轮毂(6000元) [3] - 家庭客户偏好标准版+常规颜色 倾向选装轮毂和音响 MAX版客户预算高 选装率近100% 女性偏爱流金粉/丹霞紫等特殊色 [4][5] 产品竞争力 - 客户核心关注点为外观内饰设计、续航表现 天际屏科技感获认可 试驾后底盘调教超预期 防晕车模式对家庭客户体验显著 [4] - 松石灰/鸢尾紫内饰与钛银外观搭配度受家庭客户青睐 [4] 竞品对比 - 仅10%客户会进行竞品对比 其中特斯拉Model Y占10% 其他品牌占10% [6] - 一二线城市基本无实质竞品对比 看车时虽提及特斯拉/蔚来但未形成实际竞争 [7] - 三四线城市极小比例对比特斯拉Model Y/极氪/问界等主销车型 实际战败率接近零 [8]
小米YU7门店情报:日均2000客流展车被薅秃,订车失败急哭女客户
车fans· 2025-06-30 00:29
门店客流与销售情况 - 绿色展车到店后日均客流从1000+飙升至2000+ 周末展厅人流量过大导致车漆被刮花 [2] - 店内陈列10台全配置全颜色YU7家族车型 试驾资源充足 [2] - 上市当晚营业至凌晨3点 日均客流超2000人 周末数据无法统计 试驾车持续处于充电状态 [5] - 后台系统因订单激增频繁崩溃 客户因无法下单情绪激动 [9] 产品定价与配置 - YU7标准版/Pro版/Max版售价分别为25.35万/27.99万/32.99万 [3] - 首发福利包括零重力座椅/电动前备箱/Nappa真皮 Max版额外赠送碳纤套件 [4] - 80%客户选装轮毂 50%客户加装6000元音响 女客户80%选择粉色或紫色外观 [4] 客户画像与竞品对比 - 70%原SU7 Pro用户转单YU7 部分门店转单率差异显著 [4] - 70%客户认为价格符合预期 10%客户不考虑定价直接下单 [9] - 主要竞品为Model Y/鸿蒙R7/极氪7X Model Y潜客转化率最高 蔚来客户存在流失案例 [9] - 3分钟大定数据达200000台 创行业记录 [21] 产品优势与用户反馈 - 提供9种外观颜色+4种内饰颜色 轮毂选项丰富引发选择困难 [11] - 车机扩展性强 自带社交属性 用户满意度高 [13] - 客户高频询问提车时间 静态体验聚焦前备箱/车机/冰箱等功能 [7] - 典型客户评价包括"颜值惊艳"但"空间不足" 三天内流失3个理想L7客户 [13][15] 销售团队状态 - 销售团队超负荷工作 女性员工承担高强度任务 [5] - 销售人员自发产生购买意愿 但面临订车难/交付周期长的问题 [21] - 客户投诉集中在系统稳定性 催促提车是最高频诉求 [15][21] 市场策略建议 - 首发福利具有时效性 建议潜在客户立即下单以锁定权益 [19] - 需优先解决系统承载能力不足问题 优化订单处理流程 [5][9] - 空间设计成为家庭用户主要顾虑点 需针对性改进或推出衍生车型 [13]
专访小米销售:YU7上市后,你们经历了什么情景,有什么感受?
车fans· 2025-06-27 03:00
小米YU7上市表现 - YU7上市3分钟订单突破20万 1小时达28 9万创中国汽车市场记录 [1][3] - 门店现场下单客户超50人 70%客户认为27 99万中配Pro版定价"非常划得来" [3][10] - 客户价格预期普遍在25-25 99万区间 实际定价导致部分标配客户升级中配或顶配 [10] 产品定位与市场反馈 - YU7定位中型SUV 主打运动外观 丰富选装及内饰设计 品牌力与创始人魅力成为核心卖点 [8] - 安全性投入不遗余力 NVH性能显著提升 相比SU7更侧重家庭出行舒适性 [14] - 全系标配激光雷达 辅助驾驶系统升级至1000万clips版本 复杂路况处理能力增强 [7][16] 竞品影响与行业格局 - 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 发布会公开宣战导致特斯拉销售团队承压 [7][16] - 预计Model Y订单将短期下滑 但后续可能通过保险补贴 五年免息等组合策略回升 [16] - 极氪001 7X和智界R7等同价位自主新能源SUV受冲击更大 [7][16] 产能与交付情况 - 首批车主预计8月交付 工厂扩产仍难满足订单增长 部分客户或错过年度补贴 [7][16] - SU7开放限时转配至YU7 缓解了产品线内部竞争 交付进度提速 [5][12] - 去年SU7交付延迟问题可能在YU7上重演 产能成为制约销量的关键因素 [16] 团队与渠道动态 - 小米汽车中层员工70%来自特斯拉 销售团队工作至凌晨应对订单高峰 [1][7] - 南方与北方地区销售均反映客户转化率极高 离店后电话下单现象普遍 [3][12]
零跑C16:二胎家庭看车挪不动步,新款断货老款也卖光了
车fans· 2025-06-26 00:29
销量表现 - 四线城市单店日均客流5批 其中40%客户专程咨询C16 [2] - 当月累计签单30台 C16占比36.7%(11台含5台老款+6台新款) [2] - 经销商采用订单制库存管理 新款仅保留试驾展车 无压货压力 [2] 用户画像 - 核心客群为35岁二胎家庭 增购/置换占比超80% 职业以个体商户/体制内领导/民企高管为主 [3] - 典型案例:高新技术企业创始人放弃宝马X6选择老款顶配 因"车是代步工具"理念 [3] - 决策关键因素:6座布局+后排娱乐系统(如动画片播放功能)直接促成家庭用户下单 [5] 竞品对比 - 主要对标东风奕派008 70-80%客户会横向对比 [5] - 性价比优势显著:同价位6座新能源SUV选择有限 舒适性配置突出 [5] - 流失案例:50+岁客户因华为ADS智驾转投贵4万的深蓝S07 [7] 产品配置 - 畅销款:纯电630激光雷达版(占新款销量66.7%) 银色/白色最受欢迎 [13] - 滞销款:纯电630激光雷达智尊版 因5座设计背离6座需求 [13] - 新款升级点:顶配增压缩机冰箱 车身长度维持5米内 [15] 价格政策 - 新款指导价较老款降1万 无现金优惠 [9] - 贷款优惠:最高5000元贴息 8.3万可享2年免息(需主动申请) [11] - 老款清库政策:综合优惠1.8-1.9万(现金+置换补贴+门店让利) [18] 售后成本 - 纯电车型年保300-400元 增程版500-600元 周期1年/1万公里 [17]
那些停工的品牌,销售和车主过得怎么样?4位从业者聊聊真实情况
车fans· 2025-06-24 00:29
哪吒汽车 - 公司曾经历短暂销量高峰,单店月销达几十台,但随后迅速下滑[3] - 门店生命周期极短,从开业到关闭仅半年多时间,员工陆续离职转投其他品牌[3][4] - 门店关闭导致车主售后无门,部分员工购买的自有车型也面临维护困境[4] - 离职过程未出现工资拖欠情况,但展厅突然关闭造成车主服务断层[4] 合创汽车 - 母公司广汽在2024年会议后决定放弃品牌,原直营体系解散[8][9] - 公司尝试通过新成立"氖威"实体延续运营,但仅维持4个月[8][9] - 停摆前出现管理松懈迹象,停止常规会议和销售督导[9] - 存在多项财务问题:拖欠员工工资/补偿金、未报销垫付款项、部分订单无法交付[10] - 售后服务体系由广汽埃安接管,但具体交接情况不明[10] 高合汽车 - 停摆前出现明显财务危机:拖延报销款项、拖欠各地门店租金[16] - 售后体系采取收缩策略,每个网点保留3名基础人员维持基本服务[16] - 部分员工被欠薪达5个月,金额约10万元[16] - 停摆前月销量仅1-2000台,市场声量微弱[16] - 采用非传统方式维持运营,如通过售卖牛排获取现金流[9] 极越汽车 - 停工前主要征兆为厂家停止车辆供应[13] - 售后服务体系由集团接管,定金退款工作仍在进行中[13] - 裁员过程规范,赔偿全部到位,无劳动纠纷[13] 行业特征 - 新势力品牌普遍存在生命周期短、运营不稳定的特点[1] - 品牌停摆对员工和车主造成双重冲击:员工面临失业,车主失去售后服务[1][4] - 月销量低于2000台的品牌难以维持正常运营[16] - 成熟车企集团旗下品牌(如东风)资金链相对稳定,月销可达1万台左右[16]
一些内容上的调整和思考,跟大家交代下
车fans· 2025-06-19 03:25
内容创作调整 - 车fans每日车型文章已持续更新七年左右 期间仅不定期休更进行内容沉淀和备稿 [1] - 行业变化和用户关注点变化导致近几个月公众号流量明显下滑 部分车型内容索然无味或质量不足被用户反馈 [1] - 公司将进行两项核心调整:1)公众号改为不定期更新模式 淘汰低关注度车型内容 2)拓展内容形式 聚焦热点+实用+专业领域结合的内容 例如"假车险"科普案例 [1] 用户内容偏好调研 - 公司公开征集用户偏好内容形式 包括新车资讯/行情变化/竞品对比/购车问题/政策解读/防骗知识等方向 [2] 用户关系维护 - 公司特别强调对长期支持用户的感谢 [3]
皓影:贷款让70000好像还没到底,靠着看CRV走错店的客户截胡几张订单
车fans· 2025-06-17 00:29
销量情况 - 当地两家同品牌店上月总销量50+台 其中皓影占比36%达18台 销售顾问个人贡献3台 [2] - 现车库存10台 全部为星空蓝1.5T豪华版单一配置 其他配置及颜色库存极少 [2] - 每日进店客户5-6组 周末10组 客户中30%为皓影潜在买家 [2] 客户画像 - 目标用户以40岁以上男性为主 职业集中于工薪阶层和小企业主 核心需求为家庭代步及接送孩子 [3] - 购车决策关键因素包括后排空间舒适性 底盘高度 以及外观设计认可度 [3][5] - 典型客户案例显示 部分用户因导航错误接触产品 最终因便利性及促销氛围促成交易 [3][8] 竞品对比 - 主要竞品为本田CR-V(40%对比率)和大众途观L/探岳(合计40%对比率) [5] - 战败案例显示 CR-V凭借品牌认知度优势及价格竞争力分流客户 部分用户因亲友推荐改变决策 [8] - 存在客户误将皓影与CR-V混淆的情况 其中50%可通过销售挽留 [5] 产品配置偏好 - 星空蓝豪华版占据销量90% 低配精英版(无倒车雷达/织物座椅)和高配尊贵版(溢价14000元)各占5% [10] - 混动版因定价较燃油版高20000元(含优惠差异) 7座版因第三排实用性差 两者销量占比极低 [10] 促销金融政策 - 当前优惠达70000元 较此前65000元优惠幅度提升7.7% [4] - 90%客户选择5年分期2年提前还款方案 需注意银行政策变化导致的服务条款差异 [12][15] 产品使用反馈 - 主要客户投诉集中在行驶噪音问题 部分经销商通过调高试驾车音乐音量缓解负面体验 [14] - 基础保养周期6个月/5000公里 单次费用约500元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