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转债ETF
icon
搜索文档
公募基金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股票ETF成吸金主力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20:46
具体来看,开放式基金中,股票基金规模5.55万亿元,较7月底的4.92万亿元增长逾6000亿元;混合基金 4.16万亿元,较7月底的3.83万亿元增长逾3000亿元;QDII基金、货币基金规模均实现增长。唯有债券 基金最新规模为7.21万亿元,较7月底的7.24万亿元出现小幅下降。 债基规模份额双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股票基金实现了份额、规模双增长,意味着在市场上涨、净值上升带来规模上涨的同 时,基民也继续"加仓"。其中,股票基金的规模增长主要由ETF产品带来,主动权益基金的表现则相对 不尽如人意。Wind数据显示,今年8月股票型ETF份额、规模分别增长了240.71亿份、3942.25亿元,贡 献了大部分规模增量。 此外,8月混合基金虽然实现了规模增长,但份额却较7月下降,意味着仍有不少基民选择了"回本即 卖"、落袋为安。 □本报记者 张舒琳 王宇露 继7月突破35万亿元后,公募基金总规模在8月再度猛增近1.2万亿元,站上36.25万亿元的历史新高。数 据背后,是投资者信心的显著修复,其中股票基金规模单月增长超6000亿元,股票型ETF成为吸金主 力,贡献了大部分增量。不过,混合基金仍在应对赎回压力,反映出部 ...
年内债券ETF规模增长超5000亿元
证券日报· 2025-09-26 16:15
数据显示,截至9月25日,债券ETF总规模较年初增加超5000亿元。 从1月份首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发行,到7月份首批10只科创债ETF上市,今年以来,债券ETF的市 场版图不断完善。产品阵容方面,市场已形成利率债ETF、信用债ETF和可转债ETF三大矩阵。其中, 作为信用债ETF的新锐力量,科创债ETF迅速崛起并成为了市场主力。 7月17日,首批10只科创债ETF集体上市,募集资金约290亿元,上市后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助力债券 ETF的规模突破了5000亿元大关;9月18日,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集体披露了发行数据,合计募集规 模407.86亿元,上市后再次吸引了增量资金流入,助力债券ETF的规模突破6000亿元大关。 同时,科创债ETF正在重塑债券ETF的市场格局。截至9月25日,存续的科创债ETF累计达24只,最新规 模高达2385.90亿元。其中,14只科创债ETF规模均超百亿元,嘉实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ETF规模约 196.71亿元,鹏华上证AAA科创债ETF规模约182.71亿元,规模位居前列。 今年以来,债券ETF的规模实现大幅增长。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5日,债券E ...
掘金债市新观察:银行理财大手笔配置科创债ETF
中国证券报· 2025-09-24 20:18
一方面,债券ETF是理财公司应对当前"资产荒"、进行精细化投资管理的有效工具。 另一方面,债券ETF相比其他固收类资产在流动性上有一定优势。 ● 吴杨 李蕴奇 国内科创债ETF市场迎来重要增量。9月24日,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集体上市,至此该类产品总数已 增至24只。在科创债ETF上市交易公告书中,多家银行理财公司的产品位列前十大基金份额持有人名 单,这折射出银行理财资金正积极加大对债券ETF的配置力度。 业内人士表示,债券ETF契合银行理财在资产配置和流动性管理方面的需求;同时,需对因机构抢筹等 博弈行为带来的债券ETF市场波动有所预判。 积极配置科创债ETF 自今年7月首批10只科创债ETF上市以来,该类产品持续受到市场关注,规模稳步攀升。Wind数据显 示,截至9月24日记者发稿时,首批科创债ETF总规模1285.65亿元,多只产品规模突破150亿元。其 中,科创债ETF嘉实规模达到197.49亿元。 银行理财资金为何青睐债券ETF?记者了解到,其背后是资产配置优化与流动性提升的双重考量。 一方面,债券ETF是理财公司应对当前"资产荒"、进行精细化投资管理的有效工具。天风证券固收首席 分析师谭逸鸣表 ...
债券ETF规模突破6000亿元,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定档9月24日上市
格隆汇APP· 2025-09-23 02:46
随着这14只新基金的成立,科创债ETF的总规模已突破1700亿元,债券ETF的整体规模也首次突破6000亿元。 其中,可转债ETF、短融ETF规模超500亿元;政金债券ETF规模超400亿元;30年国债ETF规模超300亿元;城投债ETF、公司债 ETF、公司债ETF易方达、上证公司债ETF、信用债ETF基金规模超200亿元。 第二批科创债ETF将于9月24日上市。 9月12日,工银瑞信基金、摩根基金、华安基金、兴业基金、华泰柏瑞基金、中银基金、永赢基金、天弘基金和万家基金等14家公募 旗下科创债ETF开启发行,这14只科创债ETF于8月20日上报,9月8日获批,9月9日公告定档12日发行,是继7月17日首批上市后的第 二批科创债ETF。 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总发行规模达407.86亿元,其中13只的发行规模均超过29亿元。 对于科创债,国泰海通证券认为,2025年以来票息策略占优,科创债ETF在调整期呈现一定的抗跌性。与2024年资产荒演绎下久期策 略占据主导不同,2025年以来受到央行主动引导资金面收紧与市场风险偏好回升等因素的影响,债券市场波动明显加剧,久期策略的 价值边际下降,而信用债票息策略则展 ...
债券ETF规模首破6000亿元,机构认为仍有扩容空间
证券时报· 2025-09-22 22:51
随着第二批科创债ETF完成份额折算,债券ETF总规模突破6000亿元关口。 据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债券ETF规模不断走高的背后与新发债券ETF不断增多和存量债券ETF不断受资 金追捧有关。数据显示,以基金成立日为统计口径,今年以来新发的ETF有32只,发行份额为914.83亿 份。与此同时,国债ETF和可转债ETF等产品规模不断增加,推动了债券ETF规模攀升。 在债券ETF规模突破6000亿元大关的情况下,百亿级别以上的债券ETF数量从年初的5只增加至目前的 25只。其中,博时基金旗下可转债ETF、海富通基金旗下的中证短融ETF的规模均在500亿元以上,富 国基金旗下的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的规模超450亿元,排名第三。 仍有扩容空间 过往很长时间里,债券ETF领域存在产品覆盖面不足、长久期产品缺失、综合性信用债投资工具少见等 问题,但近两年的创新产品逐渐推出,这些问题正在得到解决。多家机构认为,在基金发行人、产品种 类、投资者类型等领域的配套协同下,债券ETF的规模有望继续扩容。 据中信证券今年7月发布的研报,目前境内债券指数基金(剔除同业存单)在纯债型基金中的规模占比 约为15%,债券指数基金中E ...
债券ETF规模首破6000亿元
证券时报· 2025-09-22 15:31
债券ETF规模增长 - 债券ETF总规模达6074.48亿元 较年初增加超4000亿元 增幅超2倍 [1][2] - 年内新发32只ETF 发行份额914.83亿份 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募集407.86亿元 [1][2] - 百亿级债券ETF数量从5只增至25只 博时可转债ETF及海富通短融ETF规模超500亿元 [3] 产品结构变化 - 国债ETF与可转债ETF规模显著增长 博时可转债ETF从380亿元增至近600亿元 博时30年国债ETF从30亿元增至近200亿元 鹏扬30年国债ETF从64.20亿元增至308.42亿元 [2] - 利率债ETF覆盖0-3年/1-5年/7-10年/30年等期限段 信用债ETF覆盖交易所主要品类 [5] - 债券指数基金在纯债基金中占比约15% 债券ETF在指数基金中占比约34% 较美国市场40%与60%存在发展空间 [4] 创新与制度完善 - 基准做市业务增强流动性 利率债ETF纳入质押范围 信用债ETF纳入进程推进 [5] - T+0机制提升交易灵活度 跨市场申赎预期改善投资便利性 [5] - 产品布局存在真空区 包括综合债券/绿色债券/央企主题方向 高收益债券ETF/全球策略ETF等创新品类待发展 [5] 行业发展趋势 - 债券ETF品类丰富推动债基指数化进程 解决产品覆盖面不足与长久期产品缺失问题 [1][4] - 投资者通过ETF布局债市趋势增强 在发行人/产品种类/投资者类型协同下规模有望继续扩容 [1][4]
债券ETF规模首破6000亿元
证券时报· 2025-09-22 15:28
随着第二批科创债ETF完成份额折算,债券ETF总规模突破6000亿元关口。 据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债券ETF规模不断走高的背后与新发债券ETF不断增多和存量债券ETF不断受资金 追捧有关。数据显示,以基金成立日为统计口径,今年以来新发的ETF有32只,发行份额为914.83亿 份。与此同时,国债ETF和可转债ETF等产品规模不断增加,推动了债券ETF规模攀升。 债券ETF规模爆发式增长推动债基指数化进程提速,近年来创新产品的不断发行解决了产品投资中的诸多 痛点。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债券ETF品类不断丰富,投资者通过ETF布局债市的趋势不断增强,债券ETF 的规模有望继续增加。 首破6000亿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2日,债券ETF的数量达到53只,总规模为 6074.48亿元,较年初增加超4000 亿元,增幅在2倍以上。 据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债券ETF在今年7月突破5000亿元关口后,时隔不到2个月突破6000亿元关口,重 要来源是第二批发行的14只科创债ETF。9月18日,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集体披露了发行数据,合计募 集规模407.86亿元,债券ETF的规模因此提升到了6000亿元以上。其中,兴业 ...
ETF谋势:第二批科创债ETF本周上市
国金证券· 2025-09-22 15:1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上周(9/15 - 9/19)债券型ETF资金净流出51亿元,各类型ETF均有资金流出且部分净值回撤;第二批科创债ETF即将上市,科创债ETF和债券ETF整体规模增长;各类型ETF流通市值有不同程度变化;近期市场区间震荡,部分ETF累计收益率下行;各类型ETF升贴水率均值为负,配置情绪偏低;利率债ETF换手率最高 [2][3][11] 各部分总结 发行进度跟踪 - 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于9月12日开启发行,9月24日上市,总发行规模达407.86亿元,13只发行规模超29亿元 [3][14] - 随着新基金成立,科创债ETF总规模突破1700亿元,债券ETF整体规模首次突破6000亿元 [3][14] 存量产品跟踪 - 截止2025年9月19日,利率债ETF、信用债ETF、可转债ETF流通市值分别为1400亿元、3558亿元、701亿元,信用债ETF规模占比63% [4][16] - 相较于上周,利率债ETF、信用债ETF、可转债ETF流通市值分别减少22亿元、0.2亿元、36亿元 [4][16] - 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科创债ETF流通市值分别为1237亿元、1259亿元,较上周分别减少6亿元、增加23亿元 [19] ETF业绩跟踪 - 近两周利率债ETF、信用债ETF累计单位净值分别收于1.18、1.02 [5][23] - 以2月7日为基日,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累计收益率均值下行至0.30%;以7月17日为基日,科创债ETF累计收益率下行至 - 0.46% [5][24] 升贴水率跟踪 - 上周信用债ETF、利率债ETF、可转债ETF升贴水率均值分别为 - 0.17%、 - 0.03%、 - 0.15%,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和科创债ETF周度升贴水率均值分别为 - 0.23%、 - 0.06% [6][30] 换手率跟踪 - 上周换手率利率债ETF>可转债ETF>信用债ETF,利率债ETF周度换手率升至179%,信用债ETF周度换手率维持在89%附近,可转债换手率降至100% [6][36] - 华夏上证基准做市国债ETF、海富通上证5年期地方政府债ETF等利率债类ETF换手率较高 [36]
境内债券ETF总规模突破6000亿元
新华财经· 2025-09-22 13:48
今年以来,债券ETF成为资金追逐的热点,年内累计净流入超过3740亿元,占同期全市场ETF增量的40%以上。其中,科创债ETF表现尤为亮眼,自7月集中 上市以来,规模迅速突破千亿元,成为推动市场扩容的核心引擎 。 百亿级产品扩容至25只,头部格局初现。目前,全市场共有25只债券ETF规模超过百亿元,较年初增加17只,头部产品集中度显著提升。其中,博时可转债 ETF以597.94亿元规模位居第一;海富通短融ETF紧随其后,规模达586.47亿元;富国政金债ETF排名第三,规模为457.96亿元。 | 序号 代码 | | | 类型 名称 | | 涨跌 | 涨跌幅 成公额 | 换手率 | 5日涨跌幅 | 年初至今 | 基金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511380 | | 债 可转债ETF T+0 | | -0.027 | -0.21% 104.44 乙 | 17.57% | -0.95% | 13.41% | 45.33 | | 2 | 511360 | | 债 短融ETF T+0 | | ...
金融工程深度报告:转债量化:期权定价、因子增强和条款博弈
浙商证券· 2025-09-18 08:16
核心观点 - 2025年转债市场机构化和被动化趋势加速 公募基金持有转债占比达41%历史新高 传统主动策略超额收益下滑 策略差异度收敛 报告提出从期权定价 因子增强和条款博弈三个层面构建量化解决方案以捕捉超额收益 [1][2][12] 特殊背景:机构化被动化趋势 - 2025年牛市背景下可转债市场机构化和指数化进程加速 转债ETF规模从426亿元快速上升超过700亿元 成为市场重要定价锚 [2][13] - 公募基金持有转债规模达历史新高 2025年中报占比41% 较2021年显著提升 其中博时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ETF持有364亿元 占比13.3% 成为最大持仓产品 [12][14] - 市场投资模式从Alpha驱动转向Beta驱动 ETF资金涌入大市值高评级成分券形成定价锚 小市值券流动性相对萎缩 主动管理超额收益不再明显 年初至今可转债基金指数跑赢转债ETF仅2.3% [13][16] 期权定价:LSM模型应用 - 采用最小二乘蒙特卡洛模拟(LSM)方法进行转债定价 涵盖复杂博弈和违约风险 解决路径依赖和美式期权最优停时问题 重点加入条款触发概率建模 [3][19][20] - 模型定价精度高 截面解释度R²达98.6% 能够识别因条款复杂度 波动率认知差等因素导致的错误定价机会 [3][29] - 与传统双低值相比 LSM模型提供独特低估值视角 涵盖更多股性较强转债 通过做多低估组合捕捉错误定价机会 [30][32] 因子增强:三因子策略 - 构建基于双低值 转债余额和正股波动率的三因子等权策略 分别对应估值 博弈和弹性三种收益来源 相关性较低 [4][33][46] - 策略2021年以来年化收益25.1% 相较可转债ETF年化超额收益超过19% 夏普比率1.40 最大回撤16.6% [4][47] - 双低因子在震荡环境占优 转债余额小于3亿的品种在风偏高环境表现突出 正股波动率因子在上涨趋势中放大涨幅 [37][38][41] 条款博弈:强赎预测 - 2025年下半年有30只转债公告强赎 主要集中在电力设备 汽车 机械设备等行业 余额3亿元及以下小规模转债是强赎主力 [48][50] - LSM模型综合股价 利息 时间 市场和条款等多信号 通过模拟万种股价可能推演发行人行动概率 实现强赎条款的量化表达 [5][51][52] - 模型可用于风险规避和机会挖掘 预测概率超过80%时应警惕强赎冲击 概率低于30%可能存在市场错判机会 [53][56] 量化模型有效性 - LSM模型定价结果与实际价格高度相关 R²达98.6% 可作为市场公允价值基准 [29][31] - 三因子策略在2021-2025年期间持续跑赢基准 各年度超额收益显著 2021年超额48.0% 2022年超额21.2% [45][47] - 模型能够识别传统方法难以发现的错误定价机会 如帝欧转债市场价较模型价低估3.61% 永和转债低估3.20% [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