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

搜索文档
东风汽车杨青与华为任正非会谈,或以猛士为载体探索合作新模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08:17
战略合作背景 - 东风汽车董事长杨青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及徐直军会谈 双方围绕强化战略互信、深化战略合作及推进企业治理与运营机制创新等议题深入交流 [1] - 杨青表示东风汽车正积极推动新能源与智能化跃迁 将与华为持续深化战略协同共同面对产业变革与市场挑战 [1] - 任正非强调汽车行业根本是要把车造好 最高级别是安全 徐直军表示华为将全力支持东风汽车转型发展 [1] 合作进展与成果 - 此次高层会谈是东风与华为自2024年开启战略合作以来不断深入协作的重要节点 猛士品牌在合作中扮演关键角色 [3] - 东风猛士与华为于去年2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3] - 双方深度合作首款车型猛士M817于今年8月17日上市 搭载全栈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成为含华量最高越野车 [3] - 猛士M817上市5小时大定订单量超3700辆 被视为扭转东风猛士科技局面的主力产品 [3] 合作模式创新 - 东风汽车与华为或以猛士成功实践为基础 探索介于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之外的新模式 [4] - Hi模式下华为主要提供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车企在产品定义和销售渠道有较大自主权 但双方协同深度有限 [4] - 智选车模式中华为深度参与产品定义、设计及销售渠道建设 车企主导权一定程度受影响 [4] - 新模式将在开发端强化合作 华为全面开放自身流程与体系能力 东风积极引入华为先进管理方法 [4] - 双方从项目初始阶段展开紧密协作 促进现有流程体系协同与创新 [4] - 东风猛士认为后续合作将以更开放姿态延伸至产品定义、营销及生态服务等方向 探索智能汽车跨界合作新路径 [4]
超3000名华为员工集体提车,阿维塔携华为战略升级,2030年将累计推出17款新车
证券时报网· 2025-09-23 08:12
产品交付与市场表现 - 阿维塔为超3000名华为员工交付新车 创下智能汽车品牌员工选购纪录 [1] - 阿维塔07 2026款在集体交付车型中占比超60% 上市首周订单突破5000辆 [6] - 公司累计销量超19万辆 实现月销连续6个月破万 [7] 产品技术优势 - 全系车型标配华为最顶尖智能技术 包括乾崑ADS4智驾系统与鸿蒙座舱5.0 [4] - 搭载六大神器覆盖智驾/座舱/底盘/能源四大领域 包括太行智控底盘与昆仑智慧增程系统 [4] - 累计19万辆0自燃的安全纪录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堪称标杆 [4] - 采用宁德时代神行超充与骁遥增混电池技术 [4] 战略合作升级 - 与华为合作从技术供应转向全链条融合共创 明确一个团队/一个目标/一套打法/一举成功的合作准则 [7][9] - 2019年由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联合打造 形成技术+制造+能源黄金三角 [7] - 华为将最新乾崑智驾和车载光等技术全部用于阿维塔车型 并联合研发纯电跑车与豪华MPV新品 [9] 未来发展规划 - 2026年前推出5款升级车型 2030年累计推出17款新车覆盖轿车/SUV/MPV/跑车全品类 [10] - 2025年进入超50个国家建立160个销售渠道 2030年覆盖80个国家设超700个网点 [10] - 阿维塔07以入门即满配为卖点 限时起售价20.99万元实现性价比突破 [6]
云栖大会|斑马智行全球首发全模态端侧大模型解决方案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3 07:15
产品发布 - 阿里云发布业界首个原生端到端全模态AI大模型Qwen3-Omni 斑马智行宣布率先融合接入[1] - 斑马智行联合阿里云及高通正式发布行业首个智能座舱全模态端侧大模型解决方案Auto Omni 采用端到端技术架构[3] - Auto Omni基于阿里云Qwen Omni及高通骁龙8397芯片平台打造 具有主动智能 断网可用 隐私无忧三大特点[3] 技术特性 - 高通骁龙8397平台为第五代智能座舱芯片 算力大幅提升至320 TOPS 成为高端智能汽车首选平台[3] - 7B参数规模的多模态大模型能够在端侧流畅运行 实现产品体验代际式提升与变革[3] - 斑马智行在云侧及端侧独家采用Qwen Omni技术 打造专属汽车智能座舱场景解决方案[3] 行业趋势 - 2025年被行业称为端模型上车元年 多模态端侧大模型尚未上车时全模态技术方案已率先推出[3] - 首批搭载高通8397芯片的车型将在2026年量产 同时首批采用Auto Omni解决方案的新一代AI智能座舱将面世[3] - 斑马智行在云栖大会前沿应用馆特展区开放全球首个智能座舱全模态端侧大模型实车体验[1][3]
东风猛士科技新任CEO万良渝拜访华为 双方合作或将进一步升级
中国经营报· 2025-09-23 01:55
中经记者 张家振 武汉报道 (东风猛士科技CEO万良渝。新浪微博/图) "新起点,新征程。终于等到这场顶尖智慧的碰撞。今天,我将前往华为拜访学习。"9月22日上午,微 博用户"猛士万良渝"发布了首条消息。 上述微博注册于9月19日,简介为"东风猛士科技CEO"。《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东风猛士科技方面求证 了解到,万良渝已正式出任东风猛士科技CEO一职。 据了解,万良渝此前任东风猛士科技副总经理、CMO(首席制造官)。而在一周前的9月15日,东风猛 士科技原CEO曹东杰调任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曹东杰也是东风猛士科技首任CEO。 "这是一次期待已久的思想盛宴,更是一场关于智能越野与未来出行的深度对话。向中国最顶流的科技 企业取经,为猛士'越·山海、阅·不凡、悦·人生'的用户使命注入新动能。"万良渝在上述微博中表示,并 @了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 靳玉志则"隔空"回复称:"一起把真智能、真越野的极致体验,带给更多用户。" 万良渝履新首站即到访华为,也引发了业内对双方或进一步升级合作的关注。相关资料显示,2024年2 月22日,东风猛士科技与华为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推动实现各自领域的产业资源共 ...
一周要闻·阿联酋&卡塔尔|迪拜上半年吸引亚洲跨国公司创纪录/卡塔尔航空业旅客量创单月新高
36氪· 2025-09-22 15:13
迪拜 迪拜上半年吸引亚洲跨国公司创纪录 迪拜国际商会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新落户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38%。其中,亚洲企业在跨国公司(MNCs)和中小企业(SMEs)中均占比最高。迪拜 国际商会披露,上半年落户迪拜的跨国公司(MNCs)中,58%来自亚洲,欧洲位居第二为16.1%,中东及独联体国家(CIS)占12.9%,非洲和美洲各占 6.5%。在中小企业方面,亚洲企业同样占据主导地位,占49.1%,其次是中东及CIS(22.3%)、非洲(11.6%)、欧洲(9.8%)和美洲(7.1%)。 (arabianbusiness) 香港证监会与阿联酋签署标志性谅解备忘录,深化基金分销合作 香港证监会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证券商品委员会签署一项谅解备忘录,旨在深化基金分销合作,扩展基金互认安排下公募基金的跨境市场互通。 该备忘录首次允许非上市海外基金直接向阿联酋零售投资者发售,从而将香港公募基金的分销网络拓展至中东地区。 这是香港与中东市场建立的首个基金 互认安排,亦是阿联酋首次与中东以外的司法管辖区签订有关协议。(智通财经) 阿联酋跻身全球航空安全最优国家,ICAO审计得分98.86% 根据阿联酋民航总局 ...
贾跃亭融资2.9亿元押注加密货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11:25
以下文章来源于21新健康 ,作者韩利明 21新健康 . 21世纪传媒 · 公众号矩阵成员。 记者丨 韩利明 编辑丨季媛媛 日前,生物制药企业Qualigen Therapeutics(纳斯达克股票代码:QLGN)披露,法拉第未来 智能电气公司("法拉第未来",纳斯达克股票代码:FFAI)已与其签署关于普通股和优先股的 私人投资公开股权(PIPE)证券购买协议, 此次合作涉及加密货币和Web3 (第三代互联 网,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互联网)相关业务的规划。 据披露, 此次融资规模约41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9亿元) ,由法拉第未来及其创始人兼全 球联合首席执行官贾跃亭牵头,其他投资者包括SIGN基金会——该基金会是一家由Binance Labs、红杉资本、IDG和Circle支持的区块链技术公司),法拉第未来总裁Jerry Wang亦参与 了此次融资。 根据协议条款,在满足交割条件的前提下,法拉第未来将以每股2.246美元的实际价格向 Qualigen投资约3000万美元,对应持有Qualigen已发行普通股约55%的实益所有权。此外, 贾 跃亭计划个人投资约400万美元,对应持有Qualigen ...
曝全新问界M7周末小订量爆增110% 9月23日正式发布
新浪财经· 2025-09-22 09:47
对于周末进店量和小订量暴涨的现象,该博主表示,核心原因在于此次到店的展车和试驾车不仅数量充 足,而且均为海岛蓝、鎏金黑和珊瑚红等主流配色,同时涵盖了主流配置。这使得消费者不仅更有意愿 到店看车,感受全新问界M7的外观魅力,还能通过实际试驾体验车辆的舒适度。 据CNMO了解,全新问界M7预售价格为28.8万元起,自9月5日开启预售以来,市场反响空前热烈。仅 10分钟小订数量即突破2万单,1小时突破10万单,6小时累计达13万单,24小时超过15万单。最新数据 显示,该车小订已经突破了22万单。 官方表示,全新问界M7将于9月23日正式发布。 全新问界M7 从博主发布的信息来看,全新问界M7全国门店进店量增长幅度高达300%,小订量增长110%(相比周 四和周五)。具体来看,一二线城市单日小订量成绩斐然。其中,广州超过500单、杭州超过450单、苏 州超过400单、合肥超过150单,这意味着该车在不同城市均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 CNMO注意到,在所有订车用户中,有92%为首次购买鸿蒙智行旗下产品。这一数据表明,全新问界 M7凭借自身魅力成功吸引了大量新用户,进一步拓展了鸿蒙智行品牌的市场覆盖面。 (来源:CN ...
价格战逼近,华为智驾也要“放下身段”了
新浪财经· 2025-09-22 09:40
商业模式上,华为正在放下身段,尝试开放更多合作模式。据《财经》报道,华为正在探索新的车企合 作模式,进一步向车企交出数据主权、算法主权,同时放弃品牌共建与渠道控制,新模式暂定名为"HI PLUS"。 编辑 | 文昌龙 2025年,华为智驾正在同时追逐"月亮与六便士"。在技术上,华为进一步向高阶智驾迈进。4月22日的 上海乾崑智能技术大会上,华为发布乾崑智驾ADS 4.0系统,首次将架构升级至WEWA(世界行为模 型),其最高版本支持高速L3商用。 这并非华为的首次探索。去年岚图汽车CEO卢放就公开表示,双方正探索共同研发模式,并与以往的任 何一种模式都不同。 文 | 市象 景行 此前华为智驾业务主要通过三大模式做生意——零部件模式,供应智驾零部件等;HI模式,提供软硬 一体的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由车企负责整车制造;智选车模式,提供产品定义、设计、营销、品牌 和渠道销售的深度把控。 如果将零部件模式、HI模式理解为华为的两种to B模式,那么智选模式则更接近to C——如果主机厂用 不好华为技术,那么就由华为亲自上阵定义设计,掌控销售。智选的"灵魂之争"也由此而来,在华为主 导品牌的情况下,车企在定位上更接近 ...
斑马智行司罗:智能座舱正经历范式重构,端到端+主动感知成破局关键
中国经济网· 2025-09-22 09:07
他指出,智能汽车场景兼具三重核心特征:一是高复杂性,需融合语音、视觉、传感器等多模态输 入,同时打通出行、办公、家庭等跨场景需求;二是高安全性,不仅要满足毫秒级响应要求,还需通过 ASIL-D等工业强标认证;三是高商业价值,斑马智行已与行业伙伴合作落地800多万辆车,验证了技术 规模化应用的可行性。 在司罗看来,智能座舱是智能驾驶之后,智能汽车对接用户体验与互联网AI生态的核心入口,已 然成为兼具技术深度与商业价值的黄金赛道。 演讲中,司罗系统拆解了智能座舱的五层融合架构,清晰勾勒出技术落地的底层逻辑:芯片与算力 层:以英伟达、高通及崛起的国产化芯片为核心,构成算力支撑基础;系统层:由斑马智行、华为等企 业主导,通过操作系统、虚拟化、安全技术等提供高效系统级服务;大模型层:融合通用大模型与车载 垂直领域大模型,重点解决车内多模态处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智能体层:承担中枢决策功 能,精准识别用户需求并调度对应服务模块;平台服务层:基于自然语言交互实现AI原生服务直达, 最终完成交互范式升级。 司罗强调,这五层架构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共同支撑智能座舱的技术迭代。 在9月17日举行的聚合智能 ...
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大会(2025)成功举办,聚合“三大件”成产业新焦点
中国经济网· 2025-09-22 08:01
聚合智能产业市场规模与前景 - 全球聚合智能三大件(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近2400亿美元 中国市场规模将超1200亿美元 [1] - 低空经济市场预计2030年达万亿元规模 产业化需依靠家用飞行器普及实现突破 [10] - 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近四年复合增长率或为23% 预计2028年达千亿美元规模 [12] 技术融合与产业链协同 - 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具备技术同源、链条相通、应用融合特征 可成为产业出海新引擎 [1] - 电动飞行汽车依托新能源驱动和多旋翼设计 借助汽车产业链聚合优势降本增效 [4] - 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电机产业链共性强 机器人重材料创新 新能源汽车重材料强度 航空电机重热管理 [10] - 航空与汽车产业在感知、计算、安全芯片、操作系统等技术上具备复用性 汽车供应链优势助力低空飞行器降本 [11] - 智能汽车是Physical AI核心载体与具身智能压力测试场 需应对多模态融合、多场景整合、毫秒级响应等挑战 [5] 产业化路径与发展建议 - 推动制造环节降本增效 加快形成规模化优势 促进智能机器人等产业迎来"电动汽车时刻"跨越式发展 [3] - 通过整车企业延伸供应链、跨领域合作及搭建共性技术平台 推动单一部件企业向聚合领域拓展 [3] - 同步布局国内外市场 将国际市场作为第二起跑线 抢占全球蓝海机遇 [3] - 低空出行赛道将形成三个万亿级细分领域:主机制造、基础设施、运营服务 电动航空成为低空经济核心突破口 [6] - 具身智能落地需提升现有范式生产效率(如18-24个月实现投入产出正循环)或推动生产力体系重构 [11] 技术创新与突破方向 - 全球300余款飞行汽车处于研发阶段 通过虚实融合孪生平台可将研发周期从五年缩短至两年 [5] - 人形机器人需重视"腿足具身智能" 通过标准任务验证技术能力 解决手部与腿部智能问题 [5] - AI算法和云端基础设施在汽车与机器人间高度共通 智能驾驶技术可加速机器人产业发展 [6] - 具身智能需解决多品种小批量场景下"复杂场景精确物理建模难"和"未知变化应对能力弱"难题 [11] - 机器人通过VLA模型整合视觉、语言和行为多模态信息 实现复杂环境自主决策与执行 [13] 应用场景与商业化进展 - 低空飞行器可用于城市接驳、低空文旅和应急救援三大场景 [6] - 智能具身机器人将率先在工业、物流、零售等场景实现商业化应用 五年内拓展至C端家庭场景 [12] - 智能座舱是智能驾驶后直面用户体验的高商业价值场景 对接互联网AI生态 [5] - 具身智能消费级产品落地关键在于完成产品交付 通过商业化推动技术迭代与供应链优化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