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生保障
icon
搜索文档
“十四五”湖北发放561亿帮扶困难群众
长江商报· 2025-09-22 23:52
长江商报消息 湖北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 湖北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9月22日披露,"十四五"以来,湖北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 设,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致力于解决民政领域群众急难愁盼 问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三个方面的具体成效。 兜底性特殊困难群体基本民生保障更实更牢,体现在"三个加强"。加强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十四 五"期间,累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561.22亿元,年均保障约193.84万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建立社会救助 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机制,五年累计救助81.45万人次。全省脱贫人口和防止返贫监测人口 中115.12万人纳入低保、特困或临时救助范围,兜底保障扎实可靠。加强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建立孤儿 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全省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村(社区)儿童主任配备、培训实现全覆盖, 为9.6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和62.5万名流动儿童提供了关爱保护。加强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 员基本服务保障,及时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系统发放率、主动服务率、全 程网办率均保持全国前列,惠及47.6万困难残疾人和76.2万重度 ...
全市超3700户回迁家庭乐享新居
杭州日报· 2025-09-22 02:10
塘栖枇杷园安置房项目一期 作为城市更新与民生保障的重要抓手,杭州回迁安置工作持续提速增效。记者从市建委获悉,截至 8月底,全市已完成回迁安置3738户,年度任务完成率过半。 从在建项目的加速推进到品质新居的温暖交付,杭州正以实打实的行动,让回迁群众的"安居梦"一 步步落地。 不久前,临平区塘栖镇7个村社的238户安置户迎来分房的喜日子。分房现场热闹而有序,"我代表 一家人摇号,手气还不错,整体满意!"西界河村夏先生拿着选房确认单难掩笑意;"之前一直盼着楼层 适中,这下装修好就能全家入住了。"丁山河村张女士如愿选到8楼的房源。 据悉,此次分房的项目为塘栖枇杷园安置房项目一期,又名望梅·运栖府,毗邻杭州市中医院临平 分院,9幢高层住宅共提供612套房源,涵盖70至160平方米八种户型,充分适配不同家庭的居住需求, 明厅明卧的设计让每户都能享受通透采光。 邻近的义蓬安置房四期东北地块项目进展同样喜人。该项目位于义蓬街道,用地面积约21万平方 米,总建筑面积84.4万平方米,规划43栋高层住宅楼,同步配套幼儿园、邻里中心等设施。目前首栋已 顺利结顶,项目建成后将提供3998套安置房,户型覆盖70至190平方米,可充分 ...
申万宏源赵伟:财政“下半场”,可能的“后手”?
智通财经网· 2025-09-20 12:13
上半年财政政策效果 - 广义财政支出增速达8.9% 高于名义GDP增速4.3% 创2022年以来新高[1] - 财政收支差为-5.3万亿元 其中国债和特别国债支撑一般财政收支差-2.6万亿元 政府性基金收支差-2.7万亿元[1] - 社保就业支出同比增9.2% 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9.1% 较2024年同期分别提升5和10.5个百分点[1] 财政政策对经济影响 - 社零累计同比增5% 较一季度升0.4个百分点 家电和通讯器材消费分别增30.7%和25.4%[2] - 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升至52% 制造业投资增速达7.5%[2] - 服务业投资保持较高增速 受益于设备更新补贴及财政对文体娱乐支持[2] 下半年财政政策空间 - 若实际GDP目标承压 财政可能加码 需保持年均4.4%经济增长以实现2035年目标[3] - 7月广义财政收支差为-5.6万亿元 政府债务发行接近尾声 财政支出高增速难维持[3] - 设备购置投资增速下降 受电商促销前置和国补"空窗期"影响[3] 财政政策工具选项 - 政策性银行"准财政"工具可通过财政贴息和杠杆效应快速落地[4] - 政府结存限额约1.5万亿元 其中国债2024年底结余近2000亿元 无需预算调整但落地较慢[4] - 新增政府债务限额需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批 从审批到项目落地需至少两个月[4] 财政支持重点领域 - 隐债化解领域获重点倾斜 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近1.8万亿元 进度近90%[5] - 新兴未来产业如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获支持 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力度加大[5] - 中央财政安排育儿补贴补助资金约900亿元 中央承担90% 居民消费贷贴息可节约支出2120亿元[5][6]
热点思考 | 财政“下半场”,可能的“后手”?(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9-20 07:13
文 | 赵伟、贾东旭、侯倩楠 联系人 | 侯倩楠 摘要 2025 年上半年财政"前置"发力为经济注入较强支撑。下半年,财政政策"工具箱"还有哪些潜在"后手"? 本文系统梳理,供参考。 一、上半年经济,不可忽视的财政力量? 财政"前置"发力,为上半年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上半年,经济呈现韧性,背后财政"前置"支撑作用显著。 上半年广义财政支出增速达 8.9%,高于 名义 GDP 增速 4.3%,且远超 2022 年以来 1 - 3% 的年均增速。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债务及结转资金。 6 月,广义财政收支差为 - 5.3 万亿元,创同期最高,其中一般财政收支差 - 2.6 万亿元,政府性基金收支 差 - 2.7 万亿元,或表明国债、特别国债等有力支撑了广义财政。 2025年上半年财政支出呈节奏前置、投向分化特征。 节奏上,"化债"资金落地较快,缓解地方及企业资 金压力。截至6月底,置换隐性债务的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近1.8万亿元,进度近90%;特殊新增专项债 中超4600亿元,进度58%。结构上,资金重点投向产业升级与民生消费,其中,社保就业支出同比 9.2%,较2024年同期升5个百分点;,科学技术支出同 ...
热点思考 | 财政“下半场”,可能的“后手”?(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9-18 16:04
文 | 赵伟、贾东旭、侯倩楠 联系人 | 侯倩楠 摘要 2025 年上半年财政"前置"发力为经济注入较强支撑。下半年,财政政策"工具箱"还有哪些潜在"后手"? 本文系统梳理,供参考。 一、上半年经济,不可忽视的财政力量? 财政"前置"发力,为上半年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上半年,经济呈现韧性,背后财政"前置"支撑作用显著。 上半年广义财政支出增速达 8.9%,高于 名义 GDP 增速 4.3%,且远超 2022 年以来 1 - 3% 的年均增速。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债务及结转资金。 6 月,广义财政收支差为 - 5.3 万亿元,创同期最高,其中一般财政收支差 - 2.6 万亿元,政府性基金收支 差 - 2.7 万亿元,或表明国债、特别国债等有力支撑了广义财政。 2025年上半年财政支出呈节奏前置、投向分化特征。 节奏上,"化债"资金落地较快,缓解地方及企业资 金压力。截至6月底,置换隐性债务的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近1.8万亿元,进度近90%;特殊新增专项债 中超4600亿元,进度58%。结构上,资金重点投向产业升级与民生消费,其中,社保就业支出同比 9.2%,较2024年同期升5个百分点;,科学技术支出同 ...
“大国财政”系列之四:财政“下半场”,可能的“后手”?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17 06:42
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广义财政支出增速达8.9%,高于名义GDP增速4.3个百分点,显著超过2022年以来年均1-3%的增速水平[1] - 6月广义财政收支差达-5.3万亿元创同期新高,其中一般财政收支差-2.6万亿元,政府性基金收支差-2.7万亿元[1] - 社保就业支出同比增长9.2%(较2024年同期提升5个百分点),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9.1%(较2024年同期提升10.5个百分点)[2] 财政政策工具与空间 - 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近1.8万亿元(进度近90%),特殊新增专项债发行超4600亿元(进度58%)[2] - 政策性银行"准财政"工具可通过财政贴息和杠杆效应快速落地,政府结存限额约1.5万亿元(其中国债结存限额2024年底结余2000亿元)[4] - 新增政府债务限额需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批,落地到项目至少需2个月,历史上中央年中调整预算仅5次(1998-2000年增发国债2100亿元)[4] 重点支持领域 - 隐债化解领域获财政重点倾斜,2025年财政部两度通报"隐债问责"典型案例并实施"穿透式"监管[5] - 新兴产业支持聚焦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海洋经济等领域,服务业开放被多次提及以激活服务消费[5] - 中央财政安排育儿补贴预算约900亿元(中央承担90%),若全面推行贴息政策可节约居民支出2120亿元(基于21.2万亿元非住房消费贷余额)[5]
国家财政这五年:“钱袋子”增收约19%,财政民生投入近100万亿元
华夏时报· 2025-09-14 10:56
财政收支增长 - "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106万亿元 较"十三五"时期增加17万亿元增长19% [1] - 2024年16个省份财政收入较2020年增长超20% 其中7个省份超5000亿元(2个省份超1万亿元) [1] - 同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超13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加26万亿元增长24% [1] 财政政策实施 - 赤字率从2.7%逐步提升至2024年的4% [2] - 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19.4万亿元 [2] - 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10万亿元 [2] - 2023年9月底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企稳回升 [2] 民生领域投入 - "十四五"时期教育支出20.5万亿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6万亿元 卫生健康支出10.6万亿元 住房保障支出4万亿元 [3] - 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3186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29% [4] - 城镇累计新增就业超5000万人 [4] - 2024年安排1000亿元育儿补贴及200亿元免费学前教育资金 [5] 债务风险管控 - 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3] - 常态化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监管 形成法定债务闭环管理制度 [3] 财税体制改革 - 中央本级从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资金规模为"十三五"同期10倍多 [6] -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累计近50万亿元 [7] - 现行18个税种中已有14个完成税收立法 [7]
国家财政账本里,分量最重的始终是民生
中国青年报· 2025-09-13 06:38
财政支出结构 - "十四五"期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20.5万亿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6万亿元 卫生健康支出10.6万亿元 住房保障支出4万亿元 民生领域总投入近100万亿元[1] - 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3186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29% 城镇新增就业超5000万人[1] - 2024年安排1000亿元育儿补贴和200亿元免费学前教育资金[1] 财政收支规模 - "十四五"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10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加17万亿元[2] - 同期公共预算支出预计超13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加26万亿元 增幅24%[2] - 财政政策呈现"更加积极"特征 战略主动性与战术精准度提升[2] 财税改革进展 - 深化预算制度改革 加强资金资源资产统筹 实施"小钱小气 大钱大方"绩效管理[3] - 优化税制结构 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建立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3] - 厘清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3] 政府债务状况 - 截至2024年末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92.6万亿元 其中国债34.6万亿元 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7.5万亿元 隐性债务10.5万亿元[3] - 政府负债率为68.7% 对应大量优质资产 风险处于合理区间[3] - 2024年四季度推出一揽子化债举措 措施持续显效[3] 政策展望 - "十五五"期间将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效能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推进财政科学管理[4] - 财政政策统筹防风险与促发展 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 增强灵活性预见性[4] - 做好政策储备并主动靠前发力 为高质量发展预留充足政策空间[4]
全国财政科技支出增长34%(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09-13 01:37
财政实力与支出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106万亿元 比"十三五"增加17万亿元增长19% [2] - 地方财政收入显著增长 2024年16个省份比2020年增长20%以上 7个省份超5000亿元其中2个超1万亿元 [2]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超136万亿元 比"十三五"增加26万亿元增长24% 民生领域支出占比超70% [2] 民生保障投入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10.7亿人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27亿人 领取基本生活救助群众4500多万人 [2] - 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580元增至700元 农村和城市低保标准均提高20%左右 [2] - 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从2021年1.9万亿元增至2025年2.7万亿元 年均增长9.6% [3] 公共服务建设 - 全国50多万个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 快递服务覆盖率超95% 自来水普及率94% 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比例超90% [3] - 安排资金超800亿元支持临床重点专科和区域医疗能力建设 [3] -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 减少群众垫付资金5900亿元 [3] 财政政策工具 - 赤字率从2.7%提高至3.8% 今年进一步提高到4% [4] - 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19.4万亿元 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10万亿元 [4] - 一次性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4] 扩大内需措施 - 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3186亿元 比"十三五"增长29% 城镇累计新增就业超5000万人 [5] - 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9.4万亿元支持建设项目15万个 中央预算内投资3.33万亿元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5] -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1.5万亿元推进"两重"建设 42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超2.9万亿元 [5] 科技创新投入 - 全国财政科技支出预计达5.5万亿元 比"十三五"增长34% 其中基础研究累计投入7300亿元年均增长12.3% [6] - 研发投入强度从"十三五"期末2.41%提高到2024年2.68% 研发投入规模稳居世界第二位 [6] 债务风险管理 - 中央财政5年安排对地方转移支付近50万亿元 [7] - 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92.6万亿元 其中国债34.6万亿元 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7.5万亿元 隐性债务10.5万亿元 负债率68.7% [7] - 超六成融资平台实现退出 60%以上融资平台隐性债务清零 [8]
财政部:“十四五”时期我国财政的民生导向更加鲜明
新华财经· 2025-09-13 01:18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 - "十四五"期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超13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加26万亿元 增长24% [4] - 民生领域总投入近100万亿元 其中教育支出20.5万亿元 社会保障就业支出19.6万亿元 卫生健康支出10.6万亿元 住房保障支出4万亿元 [1] - 2024年地方财政实力显著增强 16个省份财政收入较2020年增长超20% 7个省份超5000亿元 其中2个省份超1万亿元 [4] 财政政策导向 - 财政政策增强与经济情景适配性 强化逆周期调节与跨周期调节协同 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4] - 2024年安排1000亿元育儿补贴与200亿元免费学前教育资金 强化民生保障投入 [3] - 预算管理坚持"小钱小气 大钱大方"原则 深化预算制度改革与资金资源统筹 [5] 财税体制改革 - 建立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 中央财政五年安排对地方转移支付近50万亿元 [5] - 优化税制结构与税收优惠政策 健全同经济社会结构相适应的税收制度 [5] - 推行财政管理"四化"建设 通过支出标准与信息技术实现资金使用全链条覆盖 [6] 风险防控与协同治理 - 形成法定债务闭环管理制度 有序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并遏制增量 [5] - 协同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 [5] - 通过26个多边双边财经对话机制与18个国际组织窗口 深化国际财经合作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