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新水泥(600801)
icon
搜索文档
华新水泥(06655) - 2025 Q1 - 季度业绩
2025-04-29 10:5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71.6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0%[6]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3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80%[6]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2.3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5.34%[6] - 基本每股收益0.11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25.32%[6] - 稀释每股收益0.11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40.99%[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77%,较上年增加0.16个百分点[6]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71.62亿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70.84亿元增长1.10%[15]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3.45亿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2.92亿元增长18.12%[15]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4亿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1.77亿元增长31.80%[15] - 2025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0.11元/股,2024年第一季度为0.09元/股[16] 现金流相关(同比环比)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0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99.22%[6]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6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1.07亿元[18]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52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2.69亿元[18] - 2025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20亿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6.78亿元增长79.95%[18] - 2025年第一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7.64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5.11亿元[19] - 2025年第一季度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54.55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末为58.81亿元[19] 资产相关(较上期末变化)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710.69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24%[6] - 归属公司股东所有者权益304.84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0.63%[6] - 2025年3月31日公司资产总计710.69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695.13亿元增长2.24%[13]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349.16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48.98亿元增长0.05%[14]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合计158.75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57.92亿元增长0.53%[13] - 2025年3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合计551.94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537.21亿元增长2.74%[13] - 2025年3月货币资金为63.04亿元,较2024年12月的68.09亿元下降7.41%[13] - 2025年3月应收账款为37.53亿元,较2024年12月的29.70亿元增长26.37%[13] - 2025年3月在建工程为41.33亿元,较2024年12月的35.31亿元增长17.05%[13] 负债相关(较上期末变化) - 2025年3月31日公司负债合计361.53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46.15亿元增长4.44%[14]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合计178.49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81.69亿元下降1.76%[14] - 2025年3月31日公司非流动负债合计183.04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64.46亿元增长11.30%[14] 其他重要内容 - 2025年3月31日公司股东总数为42,849名[9] - 审计委员会已对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季度业绩进行审阅[20] - 公告日期为2025年4月29日[23]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李叶青先生(总裁)及刘凤山先生(副总裁)[23]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非执行董事徐永模先生(主席)、Martin Kriegner先生、罗志光先生及陈婷慧女士[23]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黄灌球先生、张继平先生及江泓先生[23]
建筑材料行业跟踪周报:以稳为主,科技加内需仍是主线
东吴证券· 2025-04-28 08:23
行业投资评级 - 建筑材料行业维持"增持"评级,核心主线为科技加内需[1] 核心观点 - 地产链出清接近尾声,供给格局改善,2025年需求平稳且企业增长预期较低,板块具备较高胜率[4] - 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下,2024Q4家电消费加速,2025Q3家装需求有望明显加速[4] - 中美脱钩背景下,企业将转向拓展欧洲、中东、东南亚等非美市场,美元降息利好新兴国家经济建设[4] 大宗建材数据 水泥 - 全国高标水泥价格390.8元/吨,周环比下降1.8元/吨,但同比上涨35.7元/吨[22] - 样本企业平均水泥库位61.8%,同比降低6.6个百分点;出货率47.4%,周环比下降1.3个百分点[30] - 东北地区价格周涨幅最大(+18.3元/吨),长三角、长江流域等地价格下跌5-8.6元/吨[22] 玻璃 - 全国浮法白玻均价1331.8元/吨,周环比上涨3.3元/吨,但同比下降382.4元/吨[55] - 13省样本企业库存5618万重箱,周环比减少6万重箱[58] - 在产产能日熔量140070吨/日,周环比减少700吨/日[63] 玻纤 - 无碱缠绕直接纱主流价格3500-3800元/吨,电子纱G75报价8800-9200元/吨,价格持稳[68] - 3月样本企业库存79.8万吨,环比下降1.9万吨;表观消费量45.9万吨,环比增加4.2万吨[73] 重点公司推荐 水泥领域 - 推荐华新水泥、海螺水泥、上峰水泥、冀东水泥,建议关注天山股份、塔牌集团[5] 玻纤领域 - 推荐中国巨石,建议关注中材科技、山东玻纤、长海股份等[7] 玻璃领域 - 推荐旗滨集团,建议关注南玻A[15] 装修建材 - 推荐北新建材、伟星新材,建议关注欧派家居、箭牌家居、东鹏控股等[16] 政策动态 - 政治局会议提出创设新货币政策工具,扩大"两新"政策实施范围[82] - 财政部下达471亿元水利发展资金,重点支持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83] - 山东要求2025年底前50%水泥熟料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84]
从披露到治理:AI驱动企业ESG价值链升级
中国证券报· 2025-04-27 21:02
AI技术与ESG管理的融合 - AI技术成为企业完善ESG信息披露、搭建ESG管理平台的创新工具,帮助企业推动业务可持续发展 [1] - 国电电力发布首份借助AI技术编制的ESG报告,利用鲸牛ESG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提升ESG数据可靠性 [1] - 运用AI技术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信息披露成本,减少对专业ESG分析师的依赖,减少重复性人力投入 [1] AI技术在ESG治理中的应用 - 科大智能依托生成式AI与工业物联网打造"ESG+AI"创新平台,优化能源管理并提供"智慧工业"解决方案 [2] - 华新水泥研发AI等数字化技术与建材生产协同应用,通过智能化控制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能耗 [2] - 中国平安建立CN-ESG智慧评价体系,通过AI-ESG平台为ESG风控、模型构建、投资组合管理提供智慧化工具 [2] - 凯恩股份将AI技术融入制造业生产流程,构建"ESG+AI"的生产责任体系,实现产线布局一体化、产品制造自动化和生产控制云端化 [2] AI技术在节能减排和业务效率提升中的作用 - 78%的企业计划在2025年增加AI技术投入,资金将重点流向生成式AI技术,应用于供应链管理、合规审核等与ESG紧密相关的领域 [3] - 金蝶国际借助AI技术实现废钢验质和企业碳资产管理,废钢料型识别准确率超90% [3] - 万国数据利用AI技术提升数据中心的能源使用效率,通过智能算法实时调控运营工况 [3] - 联想集团与生态环境部共建AI技术应用平台,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议题中贡献科技力量 [3] AI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 - 顺丰利用自研的"丰知"物流大模型赋能绿色AI物流供应链,在路径规划和装箱等场景实现降本增效和节能减排 [4] - 中银香港在智能防欺诈平台基础上不断训练AI应用,提升交易监控能力,系统可发出短信提醒可疑交易 [4] - 中国平安的"平安天枢智拓平台"通过融合ChatBI、知识图谱、因果推理等AI技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精度超92% [4][5] AI技术安全应用与伦理治理 - 企业需要考虑获取数据的合法合规性,规范数据使用的安全边界,AI技术应用带来了数据合规和隐私保护的新挑战 [5] - 金蝶国际成立算法安全工作室,管控AI风险,建立科技伦理审查机制,制定《算法科技伦理审查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 [6] - 中国平安发布《平安集团AI伦理治理政策声明》,从数据使用、算法研发、行业应用三方面制定伦理目标,成立AI伦理委员会等机构 [6]
华新水泥(600801):走向全球的水泥龙头
长江证券· 2025-04-25 09:1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丨维持 [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有别于国内同行,属于周期成长股,周期部分主要是国内水泥,盈利在底部之上迎来拐点;成长则来自海外水泥,通过跨区域市场扩张不断为公司提供新增长点,而骨料业务盈利逐步企稳,中期有望为公司贡献较稳态利润,近年发展轨迹走出一条差异化路径 [3][7] 逻辑简介:已走出差异化的α路径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国内水泥龙头企业,大股东为拉法基豪瑞,二股东为黄石国资委,核心管理层稳定 [21]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具备水泥产能1.26亿吨/年(含联营企业产能)、骨料2.85亿吨/年,已在12个国家布局,成为中亚和非洲水泥市场领军者,海外累计运营及在建产能突破2500万吨 [21] - 公司属于典型的周期成长股,周期部分是国内水泥,目前盈利在底部;成长部分来自海外水泥,未来跨区域市场扩张有望提供新增长点,骨料业务盈利水平逐步企稳,中期有望贡献较稳态利润 [23] 骨料:格局溢价加持,底部位置已稳 为什么骨料不会成为下一个水泥 - 骨料下游应用更聚焦非地产领域,中期经济稳增长预期下具备更强修复动能,从下游混凝土配方结构看,骨料更侧重传统非地产领域,占比高达87% [26] - 骨料单价低,运输半径短,具备更强区域定价属性;生产属于冷加工工艺,生产切换成本为0,供给操作柔韧性强 [27] - 骨料供给过去十年经历洗牌,新进入者装备工艺选择差距不大,成本差距聚焦在矿山资源成本和区位布局差异,难通过工艺技改追赶 [29] - 骨料边际供给近年投产企业获矿成本未下降,较晚进入者成本普遍较高,行业成本曲线趋向扁平化,低成本先发布局企业占优,盈利中枢维持合理水平 [29] 公司在骨料领域优势是什么 - 公司获矿成本较低,2024年骨料吨成本为20.5元/吨,原材料成本占比为18.4% [32] - 2021年至今是国内企业拿矿高峰期,主流企业累计拿矿超100亿元,华新拿矿投资不突出,但骨料产能、产量和收入领先同行 [32] - 以某央企为例,截至2023年底其骨料设计产能达5.05亿吨/年,投运产能达1.32亿吨/年,2022年底平均获矿成本约7元,远高于华新 [34] - 截至2024年,公司骨料产能2.85亿吨,销量1.43亿吨,成为行业头部企业,主要集中在湖北,2023年湖北骨料产能1.87亿吨,占比68%,湖北毗邻长江,骨料市场价格和长三角联动性强 [38] 当下骨料价格和盈利水平如何 - 骨料价格2024Q3以来基本企稳,新增产能进度放缓,行业格局自律优化,主流企业控产挺价,部分企业2024年产能增长但产量下滑 [40] - 公司2017年后骨料布局加速,2024年骨料收入56.4亿元,远超海螺,成为骨料行业龙头,毛利率处于行业前列 [43] 海外市场:工艺成本占优,尽享区域红利 非洲市场,是极具红利的蓝海 - 2010 - 2021年非洲水泥产量区间复合增速约3.4%,长周期需求有景气支撑,产能利用率不高,因当地产能工艺及装备落后、开窑条件受限及社会粉磨站较多等 [48] - 非洲城镇化率分化显著,不同区域水泥人均消费量差异大,假设未来人均消费量对标北非(550kg),非洲水泥市场需求可达7.7亿吨,相比目前有3倍以上空间 [48] - 非洲企业CR10集中度与我国类似,但区域集中度高于我国,龙头丹格特水泥综合销售价格常年在700元/吨以上,吨净利常年在150元/吨以上,国内企业进入非洲在工艺装备和技术管理上有优势 [49] 自身竞争力显著,出海赛道的弄潮儿 - 公司大股东为拉豪,在全球很多国家有市场积累,可在市场开拓方面为公司引流;公司有自身装备公司,可轻资产扩张,通过并购破局海外市场,再依托自身装备和工艺配套能力技改,降低成本 [53] - 华新国外收入近80亿元,占比公司水泥熟料整体收入近50%,成为核心增长点 [55] - 公司早年海外布局以新建产线为主,当前重心转向非洲,主要采取并购方式切入,可减少对当地市场产能冲击,投资成本相对较低,再进行产能工艺技术优化,提升盈利能力和ROE水平 [59] 尼日利亚产能大并购,中期经营弹性可期 - 2024年公司拟8.38亿美元收购尼日利亚拉法基非洲公司控股权,标的公司产能1060万吨,2024年前3季度净利润2.4亿元,后续并表有望提供较大盈利弹性,对标同行盈利或有3倍改善空间 [61] - 2024年公司收购巴西某骨料企业,总代价约1.866亿美元,标的公司在巴西圣保罗州有四座骨料工厂,总产能880万吨/年(2023年实际产量620万吨),资源储量丰富,2023年吨净利为27.6元,巴西经济增长强劲,建材需求旺盛,期待更多南美市场扩展项目落地 [66] 国内水泥:供给逻辑加持,底部的右侧拐点 2024全行业盈利筑底,跌破历史周期 - 2024年全国水泥产量18.25亿吨,同比下降9.7%,需求承压,多地加大错峰停窑限产力度,但供给限产调控措施未适应市场波动,全行业盈利低迷,不少企业亏损,整体盈利跌破2015年底部水平 [73] 供给赋能叠加需求弱复苏,国内拐点或至 - 当下行业推动超产治理,拉开配额生产第一步,实现供给一定程度出清,2024年11月工信部发布相关办法,推动备案产能与实际产能统一,行业供给端可能有部分产能实质性出清,湖北市场在超产界定上走在全国前列 [79] - 全球贸易冲突升级,市场对国内基建稳增长升温,全年投资增速预期或上修,叠加价格同比提高(协同错峰强化)和成本端贡献(煤价下行),在超产治理背景叠加盈利低基数下,预计25Q1 - Q3业绩显著正增长,全年盈利中枢上移 [81] - 预计2025 - 2026年业绩26、31亿元,对应PE为10.3、8.5倍,买入评级 [11][81]
华新水泥(06655)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4 10:1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342.17亿元,较2023年增长1.36%[16] - 2024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4.16亿元,较2023年下降12.52%[16]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1.16元/股,较2023年下降12.78%[18]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16%,较2023年减少1.66个百分点[18] - 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94.98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78亿元[20]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6.32亿元,较2023年增加43.6%[23]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342.17亿元,同比增长1.36%,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4.16亿元[76] - 公司本期营业收入342.17亿元,同比增长1.36%;营业成本257.71亿元,同比增长4.16%[79] -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较上年同期减少27.82亿元,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出较上年同期增加5.21亿元[79][80]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同比增加4.6亿元,营业成本较上年同期增加10.3亿元[86][87] - 水泥营业收入180.31亿元,营业成本137.48亿元,毛利率23.75%,较上年减少3.01个百分点[84] - 混凝土营业收入84.15亿元,营业成本74.04亿元,毛利率12.02%,较上年减少3.46个百分点[84] - 骨料营业收入56.42亿元,营业成本29.38亿元,毛利率47.92%,较上年增加2.04个百分点[84] - 公司实现利润总额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2.14亿元,归属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减少3.46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2.52%[94] - 应收账款较上期期末增加31.44%,因混凝土业务规模扩大[96] - 交易性金融资产较上期期末增加2019.77%,因购买货币基金增加[96] - 水泥原材料成本较上年同期下降24.9%,燃料和动力成本下降3.5%[89] - 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下降1.26%,管理费用上升3.34%,财务费用下降1.72%[92] - 混凝土业务原材料成本较上年同期上升12.1%,燃料和动力成本上升93.2%[89] - 2024年公司水泥及熟料销量完成预算的96%,混凝土销量完成预算的104%,骨料销量完成预算的92%,营业收入342.17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2.48%,实际总体投资预算完成率为68.30%,年末总资产规模695.13亿元,资产负债率49.8%[114] - 2025年公司总收入预计达371亿元,计划销售水泥及熟料约0.57亿吨,销售骨料1.7亿吨,销售混凝土0.3亿方[115] - 2025年公司计划资本性支出约133亿元,用于骨料、海外水泥产能及替代燃料建设[116] - 2025年公司总资产预计约789亿元,资产负债率预计维持在54%左右[11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4年骨料销量14,323万吨,同比增长9%;混凝土销量3,181万方,同比增长17%;环保业务处置总量441万吨,同比增长5万吨[76] - 2024年海外营业收入79.84亿元,同比增长47%;海外水泥销量1,620万吨,同比增长37%;海外产能超2,250万吨/年,同比增长8%[76] - 水泥生产量6344万吨,销售量5702万吨,库存量156万吨,分别较上年增减 -2.79%、-1.99%、-6.02%[86] - 混凝土生产量和销售量均为3181万方,较上年增长16.65%[86] 各地区表现 - 国内水泥及熟料销量下滑致各地营业收入下降,境外收入增长达46.5%[8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4 - 2030年全球水泥需求预计平稳,撒哈拉以南非洲、印度和北美到2030年分别增长77%、42%和20%,公司海外业务所在国水泥需求大多增长[112]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稳定在3.2%,公司海外业务所在国经济预计领先地区平均,吉尔吉斯等五国预计2025年实现5%以上增长[111] - 公司2025年将落实“海外多业务发展、国内一体化协同、碳减排及增值创新以及数字化AI驱动”四大战略[113] - 公司为实现经营目标将强化经营性思维,贯彻四大战略,坚守“安全、环保”生命线[118] - 公司面临国内水泥需求下滑、产能过剩带来的业绩下降风险[120] - 公司面临国际化经营及汇率变化风险[121] - 公司将采取收缩信控政策、调整投资策略和外汇敞口管理等措施防控风险[122] - 公司将推动产品价格回归理性,推行“数字化价格管理”,建立“全球业务管理统一模块标准”[122] - 公司将优化工业指标,执行燃料成本改进策略,加大零成本和负成本原料采购推广力度[122] - 公司将加快推进新能源电车项目,降低物流成本,坚持煤炭采购原则和战略降低原燃材料采购成本[122] - 公司将开展多元化培训项目,推进专业项目,拓展海外招聘渠道,调整薪酬激励体系[122] - 公司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安全环保投入,转型或处置部分产能[123] - 公司将优化能耗排放,强化营销精细化掌控能力,建立健全人才管理机制[123] - 公司将实施多种风险对冲策略,降低区域经济和外汇风险敞口[123]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派发现金红利每股人民币0.46元(含税),不实施公积金转增股本[5] - 公司A股在上交所上市,股票简称华新水泥,代码600801;H股在联交所上市,股票简称华新水泥,代码06655[15] - 公司法定代表人是李叶青[11] - 联席公司秘书是叶家兴(兼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是汪晓琼[12] - 公司注册地址为湖北省黄石市大棋大道东600号,办公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426号华新大厦B座[13] - 公司境内指定信息披露报纸是《中国证券报》,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登载年度报告网址是www.sse.com.cn,联交所指定网站登载年度报告网址是www.hkexnews.hk[13] - A股过户登记处是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H股过户登记处是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15] - 公司聘请的中国法律顾问是湖北松之盛律师事务所,香港法律顾问是何韦律师行[15] - 公司聘请的境内会计师事务所是安永华明,签字会计师是傅奕、何佩[15] - 报告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8]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中国水泥企业熟料产能全球排行中位居第四,国内熟料产能位列全国第六,海外熟料产能排名全国第三[28] - 公司业务覆盖国内17个省市自治区和海外16个国家,拥有300余家分子公司,涉足多领域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30]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具备水泥产能1.26亿吨/年、水泥设备制造5万吨/年等多项产能,水泥业务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为55% [31] - 公司新的组织结构分成“业务运营”“业务管理”“业务支援”三个板块[32] - 公司生产采取以销定产的组织方式,各分子公司以所在区域需求为导向制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33] - 公司实行总部统领并直接运营部分核心区域、以工业园及工厂基地为单元运营管理、直销与分销并重的营销模式[34] - 公司推行“统购”+“智能”的采购战略,不同物资采用不同采购方式[35] - 公司已在国内14省市及海外12国布局,形成1.26亿吨的水泥产能规模[36]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安全生态化使用废弃物衍生替代燃料近2500万吨,集团全部窑线合并替代燃料的热替代率达21.66%,国内热值替代率达26.71%,国内窑线综合能耗达标杆水准的占比达63%,国家级绿色工厂20家占比48%,省级绿色工厂8家占比21% [38]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拥有源于生产实践的发明专利99项,实用新型专利121项[39] - 华新水泥(武穴)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总资产33.66263029亿元,净资产18.21254332亿元,净利润6.55243068亿元,营业收入25.00375412亿元;华新绿色建材(武穴)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总资产16.74274426亿元,净资产10.62914111亿元,净利润4.4780181亿元,营业收入16.73009022亿元[50] - 2023年度以2023年末公司总股本20.78995649亿股为基数,按0.53元/股分配现金红利,合计分配11.0186769397亿元[52] - 2024年度公司实现净利润19.28498891亿元,合并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16280487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母公司可供分配利润为107.48397602亿元[54] - 2024年度拟以2024年末公司总股本20.78995649亿股为基数,按0.46元/股分配现金红利[54]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132.705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3.9%,其中关联方销售额为0[58]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197.791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9.1%,其中关联方采购额为0[60] - 公司位列湖北企业100强第33位,湖北制造业企业100强第14位;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及《亚洲品牌500强》榜中,分别位列第79和第162名,品牌价值达1045.71亿元[41] - 公司2024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入围「2024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和「2024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41] - 公司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合计197,791,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为9.1%,其中供应商A采购额90,505,占比4.1%[61] - 本期研发投入合计240,903,440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0.70%,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238,744,439元,资本化研发投入2,159,001元[6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约为695.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约7.6亿元[66] - 2024年末公司储备账中约有26,017,705,413元可供分派[68] - 报告期内在建工程资本化利息为0.06亿元[69] - 公司年度累计使用替代燃料441万吨,较上年增加5万吨;集团合并热值替代率达到21.66%,较上年提升1.66个百分点[81] -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9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8项[76] - 公司累计银行贷款余额为129.88亿元,较年初增加13.58亿元,主要因经营规模扩大及项目建设借款增加[100] - 报告期末公司有息负债较期初增长6.87%,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1.74个百分点[103] - 报告期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较上年同期减少27.82亿元,主要为企业并购支出减少[107] - 报告期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出较上年同期增加5.21亿元,主要为偿还到期公司债[108] - 2024年12月1日,公司子公司拟5.6044亿美元收购Caricement B.V. 100%股权,2.7769亿美元收购Davis Peak Holdings Limited 100%股权,相关收购最高适用百分比率超25%低于100% [137] - 2025年3月19日,公司临时股东会通过收购豪瑞尼日利亚资产关联交易议案[139] - 2024年12月16日,公司子公司1.769亿美元收购巴西骨料项目股权,相关收购最高适用百分比率超5%低于25%,2025年3月17日完成交割[141] - 2024年12月25日,公司子公司8.5亿元出售资产给昆明官渡区长水街道办,12月27日收到50%征收补偿款[142][143] - 报告期内公司对其子公司提供担保发生金额11.65亿元,期末对外担保余额112.63亿元,占期末净资产比例32.28% [144][145] - 报告期内公司委托理财投资公募基金产品买入10.6亿元,赎回或到期10.3亿元,未到期金额3000万元[147] - 报告期内公司股份总数未变,截至2024年12月31日登记股东总数52723户,2025年2月28日为51386户[149][15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股7.34719919亿股,占比35.34%;HOLCHIN B.V.持股4.51333201亿股,占比21.71% [150] - 华新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38060739亿股,占比16.26%;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5503.4003万股,占比2.65% [150] - 工银瑞信基金相关组合及全国社保基金组合等也位列前十股东,各有持股及占比[15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Holcim Limited持有A股451,333,201股(好仓),持股百分比为33.57%,占公司股本总额21.71%;持有H股417,902,467股(好仓),持股百分比为56.88%,占公司股本总额20.10%;合计持股869,235,668股(好仓),占公司股本总额41.81%[15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Holderfin B.V.持有A股451,333,201股(好仓),持股百分比为33.57%,占公司股本总额21.71%;持有H股384,210,624股(好仓),持股百分比为52.29%,占公司股本总额18.48%;合计持股835,543,825股(好仓),占公司股本总额40.19
国泰海通:3月水泥需求正增 价格支撑力度更强
智通财经· 2025-04-23 07:09
水泥行业需求与开工率 - 3月初至4月10日华东和华南平均磨机开工率分别为63%和62% 较2024年同期的55%和51%明显提升[1][2] - 沿江熟料库存保持在40%以下低位 水泥需求正增长确信度高[1][2] - 2025年3月水泥需求同比增长2.5% 第一季度同比下降1.4% 强于行业弱下滑假设[2] 需求增长驱动因素 - 基建投资(不含电力)2025年第一季度累计同比增长5.8% 成为支撑水泥需求核心因素[3] - 房地产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和投资增速分别为-24.4%、-9.5%和-9.9% 地产需求持续疲软[3] - 海螺水泥等大型企业因在基建项目中份额更高 一季度销量优于行业实现正增长[1][3] 行业供需与价格展望 - 需求放缓有助于达成合意错峰天数 实现供给侧优化与需求匹配[4] - 需求弱降甚至单月正增长增强合意天数达成概率 对价格形成更强支撑[4] - 水泥需求从2021年23.6亿吨降至2024年18.3亿吨 当前进入跌幅放缓区间[2][4] 投资标的推荐 - 推荐水泥行业龙头公司包括海螺水泥(600585) 华新水泥(600801) 天山股份(000877)[5] - 同时推荐上峰水泥(000672) 塔牌集团(002233) 华润建材科技(01313) 金隅集团(601992)[5]
6667.99万元主力资金今日抢筹建筑材料板块
证券时报网· 2025-04-22 09:39
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指数4月22日上涨0.25% [1] - 申万行业分类中17个行业上涨 涨幅最高为商贸零售行业1.03%和建筑材料行业1.02% [1] - 传媒行业下跌1.08% 通信行业下跌0.97% [1] 行业资金流向 - 两市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出193.91亿元 [1] - 10个行业实现主力资金净流入 交通运输行业净流入14.79亿元且上涨0.90% 银行行业净流入5.46亿元且上涨0.67% [1] - 21个行业出现主力资金净流出 计算机行业净流出34.64亿元居首 有色金属行业净流出26.56亿元 通信/电子/传媒行业净流出规模居前 [1] 建筑材料行业表现 - 行业整体上涨1.02% 主力资金净流入6667.99万元 [2] - 行业71只个股中53只上涨 3只涨停 13只下跌 [2] - 35只个股获资金净流入 其中8只净流入超千万元 [2] 个股资金流入排名 - 中旗新材净流入2902.42万元且涨停10.00% [2] - 尖峰集团净流入2894.55万元且涨停9.97% [2] - 西藏天路净流入2315.79万元且上涨3.41% [2] - 青龙管业净流入2244.41万元且上涨2.67% [2] - 凯盛新能净流入2052.09万元且涨停10.04% [2] 个股资金流出情况 - 中国巨石净流出3709.63万元且下跌0.42% [2][4] - 金晶科技净流出1610.71万元且下跌1.48% [2][4] - 国际复材净流出1044.34万元且平盘 [2][4] - 坚朗五金净流出389.67万元且下跌1.07% [4] - 海螺水泥净流出375.58万元且上涨0.88% [4] 其他活跃个股表现 - 北新建材净流入1855.33万元且上涨1.35% [2] - 纳川股份净流入1081.24万元且上涨2.96% [2] - 三棵树净流入1014.57万元且上涨0.56% [2] - 上峰水泥净流出90.87万元但大涨4.12% [3] - 旗滨集团净流出183.36万元且微跌0.18% [4]
关税之下”系列6:华新水泥
2025-04-15 14:30
纪要涉及的公司 华新水泥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核心观点**:看好华新水泥未来实现周期成长的变化,认为现阶段布局该股票,从中期维度看会有不错回报 [1][2][23] - **论据** - **公司背景优势**:有上百年历史,总部在湖北,实控人是豪瑞集团,为外资企业,中外联合的治理特色使其在决策和公司治理上具备同行不可比拟的条件和优势;2023年发布员工持股计划,覆盖600 - 900人,覆盖面广 [3][4] - **业务结构优势**:业务结构与国内企业不同,水泥业务占比变化大,2021 - 2024年业务迅速调整;海外业务约占30% - 40%的利润贡献(受汇兑影响有波动),骨料业务约占50%,国内业务占比约10%多;国内价格已修复 [4][5] - **出海布局优势**:布局契合国家一带一路鼓励方向,主要集中在中东、非洲和南美;截至2024年水泥产能超2500万吨,若考虑尼日尼亚并购则超3000万吨,在中资企业海外八千多万吨产能中占比较大;布局分散,相比其他企业管理能力要求更高,能获取不同红利且具备抗风险能力;第二轮出海速度快,短短几年布局十多个国家,且持续考察合适项目;19年就前瞻性布局中东、非洲和南美,与国家政策熟悉程度高 [6][7][9][10] - **海外市场优势**:以尼日利亚为例,人口增速快、市场格局稳定,华新凭借外资股东资源进入,回报率可观;东非和南非部分区域对中资投资友好,但部分国家需求有限且有增长极限,部分国家有投资拉动属性,需求和发展前景较好;海外水泥价格远超国内,且有增长属性 [12][14][19] - **出海方式优势**:通过并购或改造方式出海,不改变原有格局,进行性能改造降本并适当扩产,实现良性发展 [17] - **非水泥业务优势**:混凝土业务有助于国内水泥销售转型,符合行业发展趋势;骨料业务能支撑利润基本盘,但不是核心竞争力,未来海外水泥业务扩张将成为利润主要来源 [20][21][2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3年华新水泥净利润24亿,扣非后约18亿 [4] - 市场未对其海外业务进行合理定价,市值400多亿,PE为13倍,PB为0.9 [23]
华新水泥上年净利润下滑12.52%,海外业务同比增长近五成,近期未受关税问题显著影响 | 财报异动透视镜
华夏时报· 2025-04-13 04:38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华新水泥营收微增但主营业务下滑、净利润下降 公司计划2025年在新兴市场发力并控制成本 骨料业务被看好 海外业务成重要业绩支撑且受中美关税影响不大 [2][4][5][7][9]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342.17亿元 同比增长1.36% 完成年度预算的92.48% [4] - 2024年利润总额41.12亿元 归母净利润24.16亿元 分别较上年减少4.95%和12.52% [4] - 2024年海外业务收入80.43亿元 同比增长46.52% 业务覆盖海外16个国家 [7] 主营业务表现 - 2024年水泥业务收入占比55% 但营收同比减少1.64% 水泥及熟料营收和销量均下滑 [4] - 2024年混凝土业务收入84.15亿元 同比增长9.97% 销量3181万方 同比增长16.65% 毛利率约12.02% 同比减少3.46个百分点 [5] - 2024年骨料业务收入56.42亿元 同比增长5.18% 销量1.43亿吨 同比增长9.03% 毛利率约47.92% 同比增长2.04个百分点 [5] 产能情况 - 截至2024年底 公司具备水泥产能1.26亿吨/年等多项产能 [3] - 2024年海外水泥产能超2250万吨/年 同比增长8% 累计运营及在建产能突破2500万吨 [7] 行业趋势与公司判断 - 国内水泥需求持续温和下降 中长期呈下滑趋势 行业去产能慢 供需失衡 价格承压 [5] - 未来骨料行业竞争格局强于水泥行业 骨料生产将精细化、规模化 成本有望降低 [6] - 全球水泥需求2024 - 2030年预计平稳 撒哈拉以南非洲、印度和北美市场预计增长 [7] 2025年经营计划 - 预计总收入达371亿元 销售水泥及熟料约0.57亿吨 骨料1.7亿吨 混凝土0.3亿方 [8] - 计划资本性支出约133亿元 集中于骨料、海外水泥产能及替代燃料建设 [8] - 总资产预计约789亿元 资产负债率预计维持在54%左右 [8] 其他要点 - 公司拟8.38亿美元购买股权资产 持有尼日利亚上市公司Lafarge Africa Plc 83.81%股份 [7] - 公司通过多种方式降低财务成本 中美关税调整对业务无显著影响 [9]
华新水泥20250409
2025-04-11 02:20
纪要涉及的公司 华新水泥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核心竞争优势**:华新水泥是周期性行业企业,有成长属性;总部在湖北,实控人为豪瑞集团,决策和治理有优势;2023 年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激发员工积极性;2024 年净利润 24 亿元,扣非约 18 亿元,骨料和海外业务占比超 40%,利润来源多元化,海外业务贡献 30%-40%利润,骨料贡献约 50%净利润[3][4]。 - **国际市场布局**:已在 21 国建 43 条水泥生产线,总产能 5520 万吨,4000 多万吨在建;2024 年底海外产能超 2500 万吨,计划并购尼日利亚项目增至 3000 万吨;布局涵盖中东、非洲和南美等地区,国际化战略广泛深入,优于部分国内同行[5]。 - **未来发展方向**:深化“周期成长”战略,国内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盈利能力,国际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化进程,进行第二轮出海,在非洲、中东及南美等地通过并购及新增项目提升产能,考察更多潜在项目[6]。 - **前瞻性布局原因**:自 2019 年起在中东、非洲和南美战略性投资,这些地区是“一带一路”倡议重要区域,占签署国和地区的 45%,契合国家政策,显示对全球市场格局的深刻理解[7]。 - **海外扩张策略及优势**:采用并购与自建结合方式,并购能保留市场格局、降本增产获利;外资股东豪瑞拉法基提供资源,可优先获取优质资产;2024 年前三季度海外净利润率达 14%,远超国内水平,海外业务增长潜力显著[11]。 - **非水泥业务布局和趋势**:非水泥业务集中于骨料和混凝土,目的是进行国内水泥销售转型;骨料业务支撑基本利润盘,但最佳发展时期已过,进入稳态阶段,未来价格趋于下行,价格中枢优于水泥;大型企业在辅料矿山供给上有优势,协同效应好[12]。 - **海外扩展核心竞争力**:海外扩展能力是核心竞争力,未来海外扩张带来的利润将主要来自海外市场;市场未充分认识其海外价值,估值偏低,中长期布局回报可观[13]。 - **市场估值及投资前景**:市场估值低,吨市值约 400 多块,PE 为 13 倍,PB 为 0.9 左右;市场未充分认识海外扩展潜在价值,中长期投资回报前景乐观,现在是布局好时机[1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大规模出海时机及海外市场需求**:当前大规模出海不是最佳时机,优势地区卡位接近尾声;不能单纯以人口或城镇化率判断海外市场需求,需同时考虑供给端因素[8]。 - **选择尼日利亚投资原因**:尼日利亚人口增速快、总人口达 2 亿,为基建提供基础;市场仅有三家主要水泥企业,煤炭资源紧缺,新竞争者难进入,市场环境稳定成熟;外资股东豪瑞拉法基在当地有深厚资源禀赋[9]。 - **东非及南部非洲国家投资潜力**:坦桑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和赞比亚等国有一定投资潜力;马拉维和莫桑比克经济发展水平低,对水泥有需求,但发展速度慢,新玩家需谨慎过剩风险;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人均 GDP 较高、人口适中,资源丰富,与中国贸易关系密切,有较好发展前景,但需注意供给端竞争加剧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