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

搜索文档
成都苑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自愿披露盐酸乙哌立松片获得药品注册证书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28 17:48
药品获批情况 - 公司全资子公司硕德药业获得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盐酸乙哌立松片药品注册证书 注册分类为化学药品4类 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255554 [1] - 药品规格为50mg 有效期18个月 上市许可持有人和生产企業均为硕德药业 药品注册标准编号YBH23792025 [1] - 审批结论表明该药品符合注册要求 批准注册 生产企业需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方可生产销售 [1] 药品市场与竞争格局 - 盐酸乙哌立松片由日本卫材株式会社开发 1983年在日本获批上市 2004年进口中国 属于2024年国家医保目录乙类品种 [2] - 国内已有湖南亚大制药、国药集团宜宾制药、青岛国海生物三家国产仿制药以老分类上市 公司该药品是首家按新注册分类获批的仿制药 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 [2] - 米内网数据显示盐酸乙哌立松片2024年重点省市公立医院销售金额约10261万元 同比增长14.01% [3] 药品适应症与特性 - 药品主要活性成分为盐酸乙哌立松 适应症包括改善颈肩臂综合征、肩周炎、腰痛症疾病的肌紧张状态 以及多种脑脊髓疾病引起的痉挛性麻痹 [2] 对公司影响 - 该药品获批标志符合注册要求 但不会对公司近期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4] - 药品从获批上市到生产销售可能受不确定因素影响 [4]
长春高新:“三驾马车”驱动发展
证券日报· 2025-09-28 16:04
在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向创新化、多元化升级的浪潮中,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 简称"长春高新")凭借对细分赛道的精准把控,勾勒出生长激素、多元商业化创新产品、新药"出海"授 权"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全新格局。 今年9月份,长春高新旗下核心子公司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赛药业")与丹麦ALK- AbellóA/S公司(以下简称"ALK")达成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俗称脱敏治疗)产品合作,将在 中国联合开发并商业化ALK的屋尘螨(HDM)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产品,并获得ALK自主开发的3款 产品在中国大陆范围内的独家代理权益。 "脱敏,是我们全力进军免疫与呼吸领域的关键一步,是公司未来重要的业务增长点。未来,金赛药业 力争跻身中国呼吸领域第一梯队。"长春高新总经理,金赛药业创始人、总经理、首席科学家金磊对 《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在竞争激烈的生物医药领域,如何通过研发创新实现攻势突破、通过多元化与资本运作稳固防线、通过 国际化布局实现护城河延展,是长春高新面临的三道命题。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进长春高新,探 寻公司攻与守的博弈之道。 创新为本 筑牢发展基石 创新研发是企业生存 ...
京新药业20250926
2025-09-28 14:57
**公司及行业** 京新药业(金新制药)[1] **核心观点与论据** **主业经营与财务表现** - 公司已完成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舍曲林等品种集采[4] - 通过拓展院外市场实现收入利润稳定增长[2][4] - 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约6.3亿元[2][4] - 预计未来几年保持双位数增长[2][4] - 2025年预计扣非净利润7亿元 总利润8亿元[2][4] - 主业对应市值支撑100-120亿元[2][4] **创新药蒂达西尼表现与潜力** - 2024年11月进入医保 定价高于同类仿制药[2][4] - 单片价格约14元[2][5] - 半衰期短无蓄积效应 属精神科失眠领域创新[2][5] - 2025年放量迅速 预计销售额1.8-2亿元(远超市场预期5-8千万元)[2][4][5] - 未来销售额有望突破20亿元[2][4][5] - 对应市值贡献60亿元[2][4][5] **口服LPA小分子研发与估值潜力** - 研发进度全球领先 仅次于恒瑞和阿斯利康[2][6] - 正与海外MNC深度谈判[2][4][6] - 参考恒瑞交易估值(2025年初约20亿美元)按八折计算[6] - BD交易估值预计15-20亿美元[2][4][6] - 对应市值贡献约100亿元[2][4][6] **战略方向与长期价值** - 坚定转型创新 推进研发管线布局[3][7] - 拓展精神神经领域在研项目[3][7] - 增强长期投资价值[3][7] - 三步逻辑兑现后总市值有望达300亿元[4]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为传统仿制药企业转型[4] - 创新药引进自海外[4][5] - 恒瑞与石药2024年底至2025年初完成大额BD交易(约20亿美元)[6]
创新药投资手册
2025-09-28 14:57
创新药风险调整成功率评估依赖现有临床数据,二期临床阶段可参考一 期数据预测,一期数据良好时,成功率预期可提高至 70%-80%,此方 法虽难量化,但有助于早期投资布局。 中国创新药企海外市场扩展主要通过"借船出海"与"造船出海"两种 模式。"借船出海"依赖与海外企业合作,而"造船出海"则需企业具 备雄厚资金实力,建立海外团队。 中国创新药获海外认可得益于工程师红利,小分子药物研发经验积累, 以及逐渐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小分子产品,使其在国际市场获得更多关注 与认可。 License out 交易流程包括寻找合作伙伴、签署保密协议、物料转移协 议、签订意向书、尽职调查及最终许可协议等步骤,并设立联合指导委 员会进行管理,需评估各阶段风险。 中国在大分子药物研发方面具有工程师红利和成本效益优势,工程师能 够高效进行细胞系发酵并筛选稳定抗体,研发速度快且质量高,研发成 本相对较低。 Q&A 创新药的估值体系如何构建? 创新药的估值体系主要分为三部分:相对估值法、绝对估值法和风险调整。绝 对估值法通常通过现金流折现(DCF)计算每个药品的净现值(NPV)。然而, 在二级市场交流中,相对估值法更为常用。相对估值法包括三个组 ...
创新药估值框架
2025-09-28 14:57
创新药估值框架 20250928 摘要 国家对创新药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自 2024 年初以来,一系列利好政 策的出台为创新药估值重塑提供了条件,标志着行业进入新的知识周期。 医保基金运行稳健,结余状态和结余率均保持健康水平,为国内创新药 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医保谈判新增创新药销售额占比仍有提升 空间。 中国创新药在国际学术会议如 ACR 和 ASCO 上的成果展示数量创历史 新高,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并促进了与海外公司的合作与交易。 中国创新药的 BD 交易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交易数量仅次于美国,且 越来越多的产品授权给海外公司,总包金额和首付款均呈现增长趋势。 中国企业通过授权交易获得可观收益,以销售金额 10%左右的净利润形 式分成,预计未来十年内将从这些授权产品中获得显著回报,尤其在 ADC、双抗等领域。 信达生物、百利神州等创新药企业预计在 2025 年实现盈利,预示着整 个创新药赛道将进入盈利周期,并可能获得更高的估值倍数。 当前国内创新药企业可以以 5 倍 PS 倍数作为基准进行估值调整,相较 于过去 3 倍的基准有所提高,利润率和确定性较高的产品可获得更高估 值溢价。 Q&A 近年来创新药 ...
【港股IPO】长风药业,专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入场费7449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9-28 14:49
每天解读一家上市企业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未来,解读上市公司,分析投资价值 (股万0.85,领券商研报和香港福利,ichuang001) 今天,我们来给大家分析港交所新股——长风药业(02652) 长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主要专注于吸入技术及吸入药物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专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公司已开发出覆盖广泛患者、医学专科及治疗领域的产品组合,并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得六项产品批准。 | 魔面代禮 | | | 健康 (20) | Her 200 100 100 | 最佳电视 / 早期货盘 | 1.28 | 4N | 1971.00 | | | | | 工业科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 | | CF017 | | | | | | 與 已通批 註冊產品準備中 | | | | | | | | CF017-LACF017-OT . BA | | CF017-ME | | 商类 | | | | | | ...
90后最爱的“国货之光”,华熙生物裁员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9-28 14:40
核心观点 - 华熙生物正经历从依赖流量营销向科技驱动型企业的战略转型 通过大规模裁员 内部反腐和高层重组来优化治理结构 同时通过投资圣诺医药切入小核酸药物赛道 押注减肥药市场 但面临研发经验缺乏 市场竞争激烈及短期营收下滑等挑战 [3][4][5][6] 裁员与组织调整 - 公司多条业务线大幅收缩 "肌活"和"米蓓尔"团队从上百人锐减至十几人 裁员赔偿标准为N+1 部分岗位转为外包 北京总部员工被要求迁至杭州 [3][4] - 创始人赵燕回归后推行严厉反腐措施 要求涉事人员在3月31日前主动辞职或面临司法处理 董事会 监事会及高管层超十人离任或调岗 核心科学家郭学平和业务负责人邹松岩离职 [4] - 战略重心从流量营销转向科技研发 保留润百颜 夸迪等核心品牌 削减边缘SKU 将资源从营销向实验室和专利池转移 [5] 投资圣诺医药与小核酸布局 - 以1.39亿港元认购圣诺医药1156.83万股新股 持股比例9.44% 成为第二大股东 投资资金来自账面现金 分期支付 不影响主业运营 [6][8][11] - 圣诺医药是亚太首家上市的小核酸药企 拥有RNA干扰技术平台和GalNAc PNP递送技术 管线超十条 覆盖肿瘤 纤维化 代谢病等领域 核心产品STP705用于定向减脂已完成美国Ⅰ期临床 [8][9] - 双方计划在大中华区共同推进STP705的临床与商业化 并利用PNP递送技术开发新一代医美产品 切入减脂和衰老干预市场 [10][11] 减肥药市场前景与竞争 - 中国减肥药市场预计从2023年120亿元增长至2025年220亿元 2030年达800亿-1000亿元 占全球份额三分之一以上 复合年增长率25%-30% [12][13][16] - 市场驱动因素包括中国超重人群5.3亿 肥胖人群2亿 Z世代女性占线上订单68% 政策将肥胖纳入医保慢病管理 审评时长从60个月压缩至35个月 [13] - 技术发展使减重效果从5%提升至25%-30% GLP-1双靶点 三靶点及小核酸药物成为主流 但市场竞争激烈 礼来 诺和诺德等巨头占据优势 国内利拉鲁肽已获批 [7][13][16] - 2030年市场结构预计医疗级用户占比55% 月费用从1200元降至600元 消费级用户占比45% 月费用维持800元 终端销售额约800亿元 医美套餐和基层市场带来增量 [14][15] - 长期看 2035年市场可能达1500亿元 新技术如CRISPR和siRNA-GalNAc将给药频次降至季度一次 适应人群扩展至超重及高风险基因群体 [16]
顶流基金经理争相入局公募定增
第一财经· 2025-09-28 12:52
定增市场活跃度提升 - A股市场企稳回暖带动定增市场活跃 多位顶流基金经理亲自参与布局 例如百利天恒项目吸引葛兰、赵蓓、朱少醒等基金经理 爱旭股份定增集结易方达、景顺长城等19家机构 [2] - 截至9月28日 28家基金公司旗下218只基金参与定增 涉及成本金额58.64亿元 超过去年全年 较去年同期34.04亿元增长72% [2][6] - 超过九成定增项目实现浮盈 赚钱效应持续凸显 机构通过定增优化持仓并把握结构性机会 [2][6] 明星项目案例表现 - 百利天恒定增发行1187.38万股 发行价317元/股 募集37.64亿元用于创新药研发 18家机构获配包括11家公募基金 [3][4] - 中欧基金获配6.79亿元居首 葛兰管理产品合计投入6.79亿元 富国朱少醒、工银瑞信赵蓓等知名基金经理参与 [4] - 截至9月26日百利天恒股价372.9元 较定增价上涨17.63% 中欧基金浮盈近1.2亿元 [5] - 爱旭股份定增发行2.91亿股 发行价12.03元/股 募集35亿元 易方达基金投入3.61亿元获配3000万股 [4][5] - 爱旭股份股价涨至15.47元 较定增价上涨28.6% 易方达浮盈超1亿元 财通、诺德等浮盈超7000万元 [5] 定增项目盈利表现 - 芯原股份定增价72.68元 最新股价189.11元 涨幅超160% 易方达旗下产品浮盈合计超12亿元 [6] - 迪哲医药-U定增价43元 最新股价70.42元 朱雀基金、鹏华基金等产品浮盈超2000万元 [7] - 晶华新材、乐山电力、北方铜业等定增后股价实现翻倍 为基金净值增长提供支撑 [7] 机构参与逻辑 - 定增提供折扣机会和大量建仓渠道 避免冲击成本 成为机构优化持仓的重要工具 [8] - 华夏基金张城源表示将继续通过定增策略把握企业投资机会 其管理的华夏新锦绣A年内累计回报47.77% [7][8] - 机构参与基于中长期资产配置逻辑与专业研判能力 与普通投资者操作逻辑存在显著差异 [8]
康哲药业(00867.HK)1类新药MG-K10人源化单抗注射液新增获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适应症药物III期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格隆汇· 2025-09-28 12:01
药物研发进展 - 抗IL-4Rα单抗MG-K10获NMPA批准开展慢性自发性荨麻疹III期临床试验 [1] - MG-K10为长效人源化单抗 可阻断IL-4和IL-13信号传导 治疗2型炎症性疾病 [1] - 产品半衰期显著延长 实现4周一次给药频率 较现有每2周给药药物更具优势 [1] 临床研究状态 - 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III期研究已达主要临床终点 取得阳性结果 [2] - 哮喘 结节性痒疹和季节性过敏性鼻炎适应症已进入中国III期临床试验阶段 [2] -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和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适应症已获临床试验批准 [2] 产品竞争优势 - MG-K10有望成为全球首个上市长效抗IL-4Rα单抗 具备同类最优潜力 [1] - 在成人中重度哮喘II期临床试验中呈现良好有效性和安全性 [2] - 与麦济生物共同推进临床试验准备工作 [2] 公司架构安排 - 德镁医药作为专业皮肤健康创新企业 正申请香港联交所主板独立上市 [1] - 集团通过德镁医药附属公司拥有共同开发权及独家商业化权利(除特应性皮炎外) [1]
康哲药业:1类新药MG-K10人源化单抗注射液新增获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适应症药物III期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智通财经· 2025-09-28 12:00
药物研发进展 - 抗IL-4Rα人源化单抗注射液MG-K10获NMPA批准开展慢性自发性荨麻疹III期临床试验 [1] - MG-K10为长效抗IL-4Rα单抗 可实现4周一次给药频率 较现有每2周给药药物具显著差异化优势 [1] - MG-K10在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III期临床研究中达到主要终点 哮喘/结节性痒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已进入中国III期临床阶段 [2] 技术特性与竞争优势 - MG-K10能同时阻断IL-4和IL-13信号传导 用于治疗2型炎症性疾病 [1] - 该药物有望成为全球首个上市的长效抗IL-4Rα单抗 具备同类最优(Best-in-Class)潜力 [1] - 此前完成的成人中重度哮喘II期临床试验显示MG-K10具有良好有效性和安全性 [2] 适应症拓展布局 - 除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外 药物已获得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和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适应症的临床试验批准 [2] - 集团与麦济生物正积极准备开展相关临床试验工作 [2] - 德镁医药作为专业皮肤健康创新企业 正申请香港联交所主板独立上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