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证券

搜索文档
8月金融数据点评:社融增速年内首次回落,非银存款表现有所“降温”
东方证券· 2025-09-14 11:30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9] 核心观点 - 社融增速年内首次回落 8月同比增长8.8% 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 当月增量1.16万亿元 同比少增4630亿元[9][10] - 信贷和政府债是核心拖累因素 其中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4178亿元 政府债同比少增2519亿元[9][10][11] - 新增贷款延续同比少增态势 8月全口径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6.8% 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 当月新增5900亿元 同比少增3100亿元[9][14] - 对公短贷与票据贴现呈现"跷跷板"效应 4-8月对公短贷累计同比多增9100亿元 票据贴现同比少增8377亿元[9][15] - M1增速趋势性改善 8月同比增长6.0% 环比回升0.4个百分点 M2同比增长8.8% M2与M1增速剪刀差收窄0.4个百分点至2.8%[9][20] - 非银存款表现有所降温 8月非银存款同比多增5500亿元 但较7月有所放缓[9][20] 社融结构分析 - 企业直接融资同比少增35亿元 其中债券融资同比少增360亿元 股票融资同比多增325亿元[9][11] - 非标融资同比多增998亿元 主要因未贴现票据同比多增1323亿元[9][11] - 政府债发行对社融的边际拉动作用减弱[9][10] 信贷结构分析 - 居民户贷款延续同比少增1597亿元 其中短贷同比少增611亿元 中长贷同比少增1000亿元[9][14] - 对公贷款同比少增2500亿元 其中短贷同比多增2600亿元 票据贴现同比少增4920亿元 中长贷同比少增200亿元[9][15] - 居民存款同比少增6000亿元 企业存款同比少增503亿元 系2月以来首次转向同比少增[9][20] 投资建议 - 预计银行股调整空间有限 因无风险利率缺乏持续上行基础且25H1业绩呈现改善趋势[9][24] - 建议关注两条投资主线:高股息品种包括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基本面确定的中小行包括渝农商行(买入)、杭州银行(买入)、南京银行(买入)、中信银行[9][24]
强赎触发频繁,博弈收益可观
东方证券· 2025-09-14 05: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转债市场呈现“强赎触发潮”与“不行权”并存现象,2025年前三季度触发强赎数量远高于2024年全年,三季度不强赎占比将近八成[5] - 大量转债满足强赎价格条件且数量处近几年高点,若权益维持当前点位,后续强赎条款触发频率仍将保持当前水准,潜在强赎再触发数量和不强赎比例提升为强赎条款博弈创造空间[5] - 强赎博弈可行,事前可根据转债剩余期限、公司资产负债状况、前期是否下修等因素预判强赎意愿,最佳参与时间点为公告的T - 1日,最佳卖出时间点为T + 3日,23年至25年8月期间放弃强赎的转债案例能获6.27%的估值提升和6.77%的平均收益,4天综合胜率为67.4%,T + 1日胜率最高达71.5%[5][34] 各部分总结 强赎条款再理解 - 强赎条款即有条件赎回条款,促使债权人尽快转股,缩短可转债存续期限,是对发行人的保护条款,多数转债通过强赎使持有人短期内转股实现退市[8] - 过去两年正股市场低迷,多数转债难触及强赎,存量券寿命缩减,发行人偿债风险担忧上升,强赎意愿理论上提高,无法促成强赎最终到期还款是发行人不愿看到的结局,对后续股价没自信的发行人有机会赎回时行权概率更大[9] - 强赎能迫使投资者转股,避免利息和本金兑付,降低公司资产负债率,还能抑制市场过度投机,使价格向价值靠拢[12] - 强赎博弈本质是对发行人行为预判及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发行人面临转债触发强赎需考虑多方面问题,强赎好处有节省财务成本、降低资产负债率、增厚当年收益等;顾虑有对正股稀释、占用企业资金、影响投资者情绪、降低市场热度等[13][14] 权益走强背景下强赎触发加速 - 2025年权益市场回暖推动正股价格上涨,触发强赎条款的转债数量激增,前三季度达122次,远高于2024年全年的107次,三季度不强赎占比将近八成,不强赎比例提升为强赎条款博弈创造空间[15] - 当前大量转债满足强赎价格条件且数量处近几年高点,不强赎公告中重新计数时长缩短,若权益维持当前点位,后续强赎条款触发频率将保持当前水准,8月满足强赎价格条件的转债数量达125只,9月初降至110只,2023年以来触发案例中规定3个月后重新计数的占比53.4%,25年以来选择3个月的案例提高到68.0%[18] - 正股价格接近强赎价时转股溢价率逐渐压缩,与正股上行速度正相关,市场对强赎预期越强,压缩程度越大;发行人放弃强赎,转债期权价值确定,估值走高;执行强赎的转债公告前4个交易日转股溢价率压缩至1%附近后归零,正式公告后可能出现负溢价,不强赎的转债溢价率压缩至4%附近停止下行,公告后3个交易日内反弹至9%左右;25年以来公告日前后转债价格涨幅显著,T - 1到T + 3日有10元左右收益,24年收益仅1元左右,转债价格变化受转股溢价率和权益市场环境影响,溢价率走高时博弈强赎优势显著[20][21] - 强赎博弈可行,可根据转债剩余期限、公司资产负债状况、前期是否下修等因素预判强赎意愿,最佳参与时间点为公告的T - 1日,最佳卖出时间点为T + 3日,23年至25年8月期间放弃强赎的转债案例能获平均6.27%的估值提升和6.77%的收益,4天综合胜率为67.4%,T + 1日胜率最高达71.5%,公告日前转股溢价率水平可作为判断转债强赎与否的参考因素[34]
机器人产业跟踪:龙头引领下的灵巧手即将升级,景气度有望提升
东方证券· 2025-09-14 02:12
行业投资评级 - 机械设备行业评级为看好(维持)[6] 核心观点 - 特斯拉推出新一代灵巧手,灵巧手行业的自由度和功能等指标有望再次升级,看好灵巧手产业链景气度上升[3] - 特斯拉灵巧手技术已迭代三次,从第一代11个自由度提升到第三代22个自由度,新一代灵巧手每个手臂有26个执行器,自由度有望继续增加[9][10] - 灵巧手产业有望跟随特斯拉升级自由度和功能,因灵巧手的数据采集有助于大模型升级并实现具身智能更快落地[9][13] - 灵巧手自由度的提升将带来更高产品价值,因需要更多执行器或驱动传动环节,以及结构和部件升级[9][14] 相关公司 - 震裕科技(300953,买入)[3] - 汉威科技(300007,未评级)[3] - 南山智尚(300918,未评级)[3] - 鸣志电器(603728,未评级)[3] 技术发展 - 特斯拉第一代灵巧手采用仿生五指结构设计,单手拥有11个自由度(6主动+5被动)[10] - 第三代灵巧手自由度提升到22个,主动自由度由6个提升至17个,驱动系统由内置改为外置[10] - 新一代灵巧手每个手臂有26个执行器,包括26个电机、齿轮箱和电力电子设备[10] 产业影响 - 灵巧手作为机器人与物理环境交互的末端执行器,集成了力/力矩/温度/触觉等传感器,构成多模态数据采集平台[9][13] - 多传感器数据采集增强了数据多样性和复杂性,有利于提升AI训练效率和模型泛化能力[9][13] - 灵巧手控制主要通过强化学习、模型驱动学习、模仿学习等方法实现,仍需依赖多模态大模型的持续进步[13]
鱼跃医疗(002223):2025年中报点评:经营稳健,出海加速
东方证券· 2025-09-12 12:58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48.48元 对应2025年24倍PE估值[3][6] 核心观点 - 2025H1营收46.6亿元(同比+8.2%) 归母净利润12.0亿元(同比+7.4%) 经营表现稳健[10] - 呼吸治疗与血糖监测构成双轮驱动:家用呼吸机产品同比增速超40% 血糖业务营收6.7亿元(同比+20%)[10] - 海外业务收入6.1亿元(同比+26.6%) 营收占比13.0% 东南亚与欧洲市场实现高速增长[10] - 积极布局AI智能穿戴设备 整合多品类医疗数据接口 打造健康管理生态体系[10]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同比增长8.2%至46.6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4%至12.0亿元[10] - 预测2025年营收86.69亿元(同比+14.6%) 2026年99.71亿元(同比+15.0%)[5] - 预测2025年归母净利润20.20亿元(同比+11.9%) 2026年23.78亿元(同比+17.7%)[5] - 毛利率保持稳定:2025E为50.7% 2026E为50.6% 2027E为50.9%[5] 业务发展 - 呼吸机业务依托研发投入与渠道建设实现超40%增长 血糖业务通过新品迭代实现高端客群突破[10] - 海外市场拓展成效显著:泰国子公司形成模板效应 欧洲团队完善注册渠道 美国市场借助Inogen渠道实现销售放量[10] - CGM新品Anytime系列性能优异 推动血糖业务高速增长[10] - 货币资金充裕:2025E预计达82.28亿元 较2024年66.19亿元增长24.2%[11] 盈利预测 - 上调2025-2027年EPS预测至2.02/2.37/2.81元(原预测2.01/2.36/2.78元)[3] - ROE持续改善:从2024年14.9%提升至2027E的16.9%[5] - 每股经营现金流2025E为1.82元 2026E提升至2.37元[11]
2025年8月通胀数据点评:内生动能对核心CPI与PPI的支撑作用更加显著
东方证券· 2025-09-12 02:35
核心CPI表现 - 8月核心CPI同比涨幅为0.9%,连续第4个月扩大[6] - 家用器具价格同比涨幅达4.6%,为2016年以来最高值[6] - 服务消费价格同比增长0.6%,较前值0.5%小幅扩大[6] PPI表现及行业分化 - 8月PPI同比降幅为3月以来首次收窄[6]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PPI同比改善至-4.0%,前值为-10.0%[6] - 通用设备制造业和电子设备制造业PPI同比分别为-1.7%和-2.4%,仍受外需拖累[6] - 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制造等升级消费类PPI同比增速不低于0.9%[6] 政策与需求驱动 - 内需政策支撑工业消费品需求,推动核心CPI持续改善[6] - "反内卷"和价格治理政策助力上游原材料行业PPI显著改善[6] - 外贸压力短期难改善,内生成为主导PPI修复的关键动力[6] 风险提示 - 政策效果不及预期可能影响通胀修复进程[6] - 地缘冲突或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超预期[6]
云南白药(000538):工业稳步增长,管线有序推进
东方证券· 2025-09-11 08:3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65.78元 对应2025年23倍PE估值[4][7] 核心观点 - 上半年业绩稳健增长 营收212.6亿元(同比增长3.9%) 归母净利润36.3亿元(同比增长13.9%) 扣非归母净利润34.6亿元(同比增长10.4%)[11] -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工业销售收入占比40.0%(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 综合毛利率30.9%(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11] - 药品事业群和健康品事业群双轮驱动 药品收入47.5亿元(同比增长10.8%) 其中气雾剂销售突破14.5亿元(同比增长20.9%) 健康品收入34.42亿元(同比增长9.5%)[11] 财务表现 - 2025年预测营收424.17亿元(同比增长6.0%) 归母净利润51.10亿元(同比增长7.6%) 每股收益2.86元[6] -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预计2025年毛利率28.9% 净利率12.0% ROE 12.7%[6] - 现金流状况良好 2025年预测每股经营现金流2.92元 货币资金144.10亿元[13] 业务板块分析 - 中药资源事业群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6.3%) 聚焦云南道地药材战略品种[11] - 省医药公司实现收入121.6亿元 净利润3.5亿元(同比增长17.8%) 稳固营收基本盘[11] 研发进展 - 短期布局37个二次开发项目 涉及16个中药大品种[11] - 中期项目全三七片完成II期临床 附杞固本膏III期临床入组180例[11] - 创新药INR101启动III期临床 INR102治疗核药启动I期临床[11] 同业比较 - 参考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市盈率22.71倍 包括片仔癀(39.17倍) 同仁堂(28.01倍) 华润三九(13.11倍)等[12] - 公司当前市盈率20.8倍(2025年预测) 低于部分同业估值水平[6][12]
罗莱生活(002293):基本面逐步改善,高分红预期有望延续
东方证券· 2025-09-11 07:30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目标价9.60元 对应2025年16倍PE估值 [4][5][11] 核心观点 - 基本面逐步改善 7-8月终端流水相比二季度有所改善 预计同比呈现接近两位数增长 [10] - 8月底召开的2026年春夏订货会情况良好 反映经销商信心逐步恢复 [10] - 公司是行业内较早进行渠道和库存优化的企业之一 近三年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持续提升 [10] - 经营活动净现金同比增长29% 经营质量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10] - 罗莱智慧产业园一期已于2025年4月投产 将提升供应链效率和电商业务反应速度 [10] - 2024年现金分红比率高达115% 中报推出每股派息0.20元分配方案 当期分红比率达90% [10] - 预计未来高分红政策有望延续 基于良好的经营质量和相对充沛的资金储备 [10]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60元、0.67元和0.77元(原预测分别为0.62元、0.69元和0.77元) [4][11]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764百万元、5,063百万元和5,443百万元 同比增长4.5%、6.3%和7.5% [4] - 预计2025-2027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503百万元、561百万元和639百万元 同比增长16.1%、11.7%和13.8% [4] - 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49.1%、49.4%和49.7% 净利率分别为10.6%、11.1%和11.7% [4] - 预计2025-2027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1.3%、11.7%和12.7% [4] 业务展望 - 国内电商和直营仍是家纺业务增长的重要引擎 [10] - 加盟业务短期仍在调整中 但将是终端复苏后的弹性来源 [10] - 美国家具业务短期仍有压力 但2025年第三季度开始边际有所好转 预计后续亏损有望逐步收窄 [10] 估值比较 - 参考可比公司给予2025年16倍PE估值 调整后行业平均PE为16倍 [4][12] - 当前股价8.47元(2025年9月10日) 总市值7,065百万元 [5] - 52周最高价/最低价为9.32元/5.57元 [5]
云南白药(000538):2025 年中报点评:工业稳步增长,管线有序推进
东方证券· 2025-09-11 06:59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65.78元 对应2025年23倍PE估值[4][7] 核心观点 - 上半年业绩稳健增长 营收212.6亿元(同比增长3.9%) 归母净利润36.3亿元(同比增长13.9%) 扣非归母净利润34.6亿元(同比增长10.4%)[11] -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工业销售收入占比40.0%(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 综合毛利率30.9%(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11] - 药品事业群收入47.5亿元(同比增长10.8%) 其中云南白药气雾剂销售突破14.5亿元(同比增长20.9%)[11] - 健康品事业群收入34.42亿元(同比增长9.5%) 中护龈类牙膏稳健增长 养元青依托数字零售保持增长[11] - 中药资源事业群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6.3%) 省医药公司收入121.6亿元 净利润3.5亿元(同比增长17.8%)[11] 财务预测 - 预测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2.86元、3.14元、3.44元[4][6]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424.17亿元(同比增长6.0%) 2026年442.81亿元(同比增长4.4%) 2027年467.77亿元(同比增长5.6%)[6]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51.10亿元(同比增长7.6%) 2026年56.05亿元(同比增长9.7%) 2027年61.45亿元(同比增长9.6%)[6] - 毛利率持续改善 预计从2024年27.9%提升至2027年29.8% 净利率从11.9%提升至13.1%[6] - 净资产收益率稳步提升 预计从2024年12.1%升至2027年13.1%[6] 研发管线进展 - 短期项目布局上市品种二次创新开发 涉及16个中药大品种 开展37个项目[11] - 中期项目推进创新中药开发 全三七片完成II期临床试验 附杞固本膏III期临床入组180例受试者[11] - 长期项目聚焦核药发展 INR101诊断核药启动III期临床试验 INR102治疗核药启动I期临床试验[11] 估值与市场表现 - 当前股价59.43元(2025年9月10日) 总市值1060.39亿元[7] - 近12个月绝对回报17.71% 但相对沪深300指数落后21.39%[8] - 可比公司平均市盈率22.71倍(2025年) 公司当前估值20.8倍(2025年)低于行业平均[6][12]
新技术驱动下绿色聚酯行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东方证券· 2025-09-11 05:44
行业投资评级 - 基础化工行业评级为看好(维持)[4] 报告核心观点 - 绿色聚酯行业在新技术驱动下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物理法技术受限于原料和产品类型 仅能处理全球聚酯年产量的约三分之一 而新技术有望打开约8000万吨的新市场空间[6][10][12] - 生物法再生循环技术具备反应条件温和 产品形式灵活等优势 虽产业化进度慢于化学法 但已获得众多国际巨头认可 预计落地后将快速获取市场份额并维持较高回报率[6][12][29] - 生物基材料路线以FDCA替代PTA的技术已接近商业化落地 明确的应用场景有望推动其快速放量[6][12][35] 绿色聚酯产业发展现状 - 2023年国内再生涤纶产量为565万吨 其中再生涤纶短纤470万吨 占比超过80% 行业格局分散 第二大企业产量占比仅约4%[11] - 物理法再生技术以瓶片为原料 产品主要为短纤和瓶片 原料受限明显 2024年全球聚酯纤维产量7900万吨 瓶片产量3294万吨 物理法仅能处理约3000万吨原料[12][21][22] - 聚酯材料因分子结构特性更易解聚 且生物基原料替代可行性高 回收体系成熟 废料价格低廉 规模效应显著 产业发展领先于其他塑料[6][12][23] 再生循环技术分析 - 化学法技术较成熟 如浙江佳人已有3万吨商业化项目 但需要200度左右高温反应 产品为DMT或BHET低聚体 应用存在局限[12][30] - 生物法以酶为催化剂 反应温度仅65度 条件温和 产品为再生PTA和乙二醇单体 应用灵活性高[12][29][34] - 生物法已获雀巢 百事 欧莱雅 耐克等国际巨头合作 国内源天生物与华灏化学合作生产高端再生PTT 拓展至特种纤维领域[34] 生物基材料发展进展 - 国内利夫生物是FDCA主要生产企业 采用两步法从生物基原料生产FDCA[35] - 新凤鸣追加投资1亿元 计划使用FDCA生产PEF用于高端生物基纤维[6][12][35] - 农夫山泉大股东通过关子创投投资利夫生物 旨在解决饮料瓶回收问题 推动生物基聚酯在包装领域的应用[12][36][38] 重点上市公司布局 - 万凯新材大股东正凯集团与法国Carbios交流并规划5万吨工业化项目 通过澄凯基金投资利夫生物 实现产业链精准卡位[6][39] - 新凤鸣作为涤纶长丝龙头企业 投资利夫生物并规划以FDCA生产生物基纤维和绿色包装产品[6][40] - 能特科技投资建设10万吨化学法再生聚酯项目 采用关联公司成华科技生产的BHET为原料[6][40]
9月美联储FOMC会议前米兰或难履新
东方证券· 2025-09-10 11:07
美联储人事任命审批 - 9月4日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举行听证会审议Stephen Milan担任美联储理事的任命[7] - Milan表示若任命通过将不会辞去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职务只进行无薪休假[7] - 焦点在于参议院审议时间线及Milan能否在9月16日FOMC会议前正式履职[7] 参议院审批机制 - 2013年"里德先例"确立人事任命只需简单多数51票即可通过结束辩论动议[7] - 当前若反对Milan任命的共和党参议员少于3人任命即可通过[7] - 共和党计划复刻"里德先例"方法提出两个加速审批方案[7] 改革方案内容 - 方案1推动成批确认en bloc将多名候选人打包在一次表决中通过[7] - 方案2压缩辩论时间到几分钟甚至使部分提名直接不可辩论[7] - 参议院共和党内部尚未就人事审批制度改革思路达成共识[7] 风险提示 - 存在特朗普政府下半年超预期推动美联储人事变动的风险[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