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式电动车

搜索文档
市场要稳增长 产业要快升级 ——记2025泰达汽车论坛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3 01:33
"十五五"汽车产业怎么干?是全行业都在思考的新问题。日前在天津举行的202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 (泰达)国际论坛,不仅是一场汽车行业的年度盛会,也成为凝聚共识的重要平台。中国汽车技术研究 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安铁成表示,下一阶段要发力未来前沿技术,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 边缘计算等技术在汽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使用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深度应用,实现汽车技术的迭代 革新和跨越式发展,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标准法规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 汽车产业要加速转型、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政策走向始终是重要指南。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郭守刚表示,下一步,工信部要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规划评估,研究编制新时期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保障措施;要支持加大技术攻关力 度,加快新一代动力电池、车用芯片、操作系统、自动驾驶、高端装备等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增强产业 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竞争力;要促进汽车消费,实施新一轮汽车产业稳增长工作方案;要完善管理体系, 加快出台机动车生产准入管理条例;进一步规范产业竞争秩序,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要深化开放 合作,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和安全风险,为行业企业海外布局 ...
跨国车企近期纷纷聚焦这一技术路线,增程式“第二次黄金时代”开启?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2 03:15
增程式电动车,正在迎来"第二次黄金时代"。 近日,韩国现代汽车在纽约宣布,现代汽车首款增程式电动车将在2027年上市。按照计划,该车型 将于2026年开启投产。 其实,除了现代汽车,福特、Stellantis、大众汽车等跨国车企都在纷纷涌入增程式赛道。有行业分 析认为,市场需求是技术发展的根本导向,增程式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崛起,正是契合了消费者对于汽车 使用场景多元化、可长途行驶的需求。跨国车企敏锐捕捉到这一市场需求,发现增程式汽车在充电设施 不完善的欧美市场同样具备独特优势。以北美市场为例,当地消费者对皮卡和SUV车型情有独钟,且对 车辆的综合续航里程有着较高要求,超1000公里的综合续航成为许多消费者购车的重要考量因素。增程 式技术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让消费者在享受大空间、强动力车型的同时,无需担忧续航问题,无论是 日常出行还是户外探险,增程式皮卡和SUV都能轻松应对。 同时,在技术进步层面,增程式电动车也正从原来的"小电池大油箱"演进到"大电池小油箱",进一 步提升了续航能力,同时降低了排放。近年来,技术的不断迭代,是增程式汽车从被质疑走向更多被认 可的关键因素。早期的增程式汽车由于电池成本高昂,为了控制 ...
突然,暴跌99%!关税,重大打击!
券商中国· 2025-09-19 23:31
美国关税政策对瑞士出口的影响 - 8月瑞士对美出口额环比暴跌22% [2][4] - 黄金出口量从30多吨暴跌至0.3吨 跌幅超99% [2][4] - 美国对瑞士产品加征39%关税于8月7日生效 [2][4] - 瑞士对美贸易顺差缩减至20.6亿法郎 为2020年以来第二低水平 [4] - 适用关税商品出口显著下降 豪华手表出口减少8.6% [5] - 黄金出口占瑞士对美贸易顺差超三分之二 达360多亿美元 [5] - 瑞银因关税冲击将瑞士2026年GDP增速预期从1.2%下调至0.9% [6] - 关税措施可能导致瑞士经济总量减少约0.6% [7] 瑞士的应对措施与贸易分歧 - 瑞士提出建立美国精炼厂以解决贸易失衡问题 [5] - 美瑞在农业领域存在分歧 瑞士对农产品实施高关税保护 [5] - 瑞士农民游说团体否决增加美国牛肉家禽进口 [6] - 瑞士与南方共同市场集团签署新自由贸易协定以实现出口多元化 [7] 美国关税政策对韩国汽车行业的影响 - 现代汽车将2025年营业利润率目标从7%-8%下调至6%-7% [2][9] - 美国对韩国进口商品征收15%关税 汽车关税仍维持25% [9] - 美国是现代汽车最大销售市场 占总收入超40% [9] - 现代汽车计划将佐治亚州工厂年产能提升至50万辆并生产新能源车型 [9] - 电池工厂因技术工人遣返事件被迫延期投产 [10]
理想汽车战略(李想第一人称)
数说新能源· 2025-09-15 03:03
公司战略框架 - 公司内部建立方法论体系以达成共识并推动执行力 [1] - 战略规划从使命愿景出发 而非直接进行产品规划 [1][29] - 使命为"用科技改变出行 让更多人受益" [2] - 愿景为"成为汽车出行领域的领导者" [3] - 企业文化聚焦客户价值创造 企业效率提升和员工成长 [4] 市场战略选择 - 战略本质是明确战场选择 时间点和竞争对手 [4][30] - 必须选择技术转型中的高速增长市场 避免负增长市场 [13][30] - 2015年预测2020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达200万辆 [6] - 其中100万辆为增程式和插电混动(PHEV) 占70% [6] - 100万辆为纯电动 其中60-70%为微型车 30-40%为网约车 [8][10] - 200-300万辆低速电动车存在巨大市场空间 [11] - 专注30-50万价格区间 该市场持续高速增长 [13][14] 竞争定位 - 主要竞争对手是燃油车而非其他电动车 [16][31] - 2018年25万以上电动车仅售3万辆 燃油车达300万辆 差距100倍 [16] - 通过性价比优势从燃油车市场抢夺份额 [16] - 满足家庭用户多功能需求和经济性需求 [16] 技术创新重点 - 增程式技术是核心战略投入 比电动车技术难度更大 [20] - 新增增程式专利和研发投入位居全球前列 [20] - 智能系统全部自研 最早采用高通820A平台 [21] - 辅助驾驶为必备功能 掌握系统 软件 控制 数据和更新五大核心 [22][23] 运营管理 - 自建工厂以实现质量闭环控制 [24] - 严格控制成本 将资源优先投入工厂和供应商 [25] - 通过商业模式创新降低销售成本 [26] - 产品规划需同时满足用户需求和企业效率需求 [27][34] 行业趋势洞察 - 城市电网承载能力不足制约纯电动车发展 [6] - 低速电动车国家标准出台将推动市场发展 [12] - 家庭出行需求在全球持续增长 具有不可替代性 [14] - 行业变化而非竞争是企业生存关键因素 [18][33]
立足汽车产业低碳发展,打通资源循环利用链路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13 10:05
增程式电动车技术优势 - 增程式电动车被定位为2030年碳达峰贡献主力 节油率高且减排效果显著 [3] - 关键技术包括电池并联发动机用料少且容量更高 内燃机热效率超45% 增程器与电池实时互补 能量回收节油10%-15% 以及优化控制实现节能最大化 [3] - 采用两电源并联结构使发动机排量减半 车重大幅降低 实现高度节能减排 [3] 汽车低碳标准体系建设 - 将完善固态电池和换电等新技术标准体系 填补标准空白领域 [4] - 加强碳管理、节能、新能源汽车及循环利用等重点领域标准研究 加速制定进度 [4] - 通过国际标准组织合作推动中国技术方案出海 支撑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 [4] 报废机动车回收产业机遇 - 2023年全国报废机动车回收量突破800万辆 同比增长64% 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推动 [5] - 回收端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为产业升级关键环节 助力汽车产业低碳绿色发展 [5] 动力电池回收挑战与对策 - 动力电池年使用量从100余GWh增至2024年超1000GWh 2030年预计达3000GWh 对应退役量达3000万吨 [6] - 需共建技术中心攻关拆解回收技术 提升原料纯度并降低能耗 实现产品标准化 [6] - 通过参控股整合产业链 推动电池数字身份证互通互认 打通新能源汽车出海链条 [6] 资源循环利用政策发展 - EPR制度为核心抓手 旨在打通资源循环链路并完善标准体系 [7] - 强化产业协同作用 依托智库调研支撑政策制定与绿色可持续发展 [7]
增程车9年销量暴涨8万倍,7大海外车企集体入局,大众回旋镖扎向自己
36氪· 2025-08-07 11:51
跨国车企增程技术布局 - 全球销量前两大车企丰田和大众均已开始布局增程技术 包括广汽丰田增程版塞纳和汉兰达以及大众ID ERA增程SUV概念车[1] - 福特 通用 Stellantis 宝马 现代等7家跨国车企明确规划增程车型 形成2026年扎堆上市趋势[2][4] - 福特烈马增程版2025年上市 搭载43 7度电池包 CLTC纯电续航220km 综合续航1220km[4] - 通用别克至境L7增程版2025年发布 搭载1 5T增程器和252kW电机 CLTC纯电续航302公里 综合续航超1400公里[6] - Stellantis投资4亿美元改造美国工厂 2025年末投产Ramcharger增程皮卡 可能采用零跑汽车技术[8] - 宝马计划推出第六代X5增程版 并考虑扩展至X3与X7[8] - 现代计划2026年底在北美和中国市场推出D级SUV与C级轿车两款增程车型 目标续航超900公里[10] - 丰田计划2026年推出汉兰达与赛那增程版 采用串联式增程技术 由中国本土工程师主导研发[10] 增程市场增长数据 - 中国增程式电动车销量从2016年14辆增长至2024年116 7万辆 9年暴涨约8万倍[3][11] - 增程车在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占比从2022年3 6%增长至2024年9 1%[2] - 理想汽车2024年总销量50 45万辆 绝大多数为增程车型 问界2024年累计销售38 63万辆 增程车型为主力军[3] - 2024年增程车销量排名 问界M7销量19 33万辆 理想L6销量19 23万辆 问界M9销量13 95万辆[12] - 问界M9增程版在5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超越宝马X5的8 82万辆 成为该细分市场销冠[12] 增程技术发展背景 - 增程式电动车是以电驱为主 发动机仅用于发电的串联式插电混合动力技术 解决纯电动车续航焦虑[14] - 技术并非新生事物 海外车企早期尝试如2010年通用雪佛兰Volt 别克VELITE 宝马初代i3增程版均因售价高昂和技术不成熟失败[14][16] - 理想汽车凭借理想ONE超21万辆销量打开国内增程车市场[16] - 中国双积分政策要求2024年 2025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分别为28%和38% 增程车能贡献NEV积分并降低CAFC负积分[13] - 欧盟2035年禁燃令将增程式归类为燃油车但允许使用合成燃料车辆销售 为跨国车企提供技术升级空间[13] 市场竞争格局 - 理想汽车通过i8 i6等纯电SUV开启纯电战略 问界所有车型均有纯电版本并加大问界M8纯电版投入[17] - 2024年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新能源汽车比例60% 较去年下降10 4% 插混汽车占比40% 较去年提高10 4%[17][19] - 小鹏 小米 智己 阿维塔等本土车企计划推出增程车型 如小鹏G01 智己LS6增程版 阿维塔12增程版等[20] - 理想通过冰箱 彩电 大沙发提供情绪价值 问界有华为技术赋能 海外车企在智能化存在短板[19] - 增程车竞争取决于产品综合实力 需在政策 产品力 市场动态博弈中找到最优解[20]
理想汽车-W(02015)下跌5.01%,报97.65元/股
金融界· 2025-08-06 06:11
股价表现 - 8月6日盘中下跌5.01%至97.65港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达22.32亿元 [1]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259.27亿元 [2]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6.5亿元 [2] 业务定位 - 专注于豪华智能电动车设计与制造 [1] - 以增程式电动车为特色产品 [1] - 目标用户为家庭客群 [1] 发展历程 - 2019年实现量产 [1] - 持续扩展高端产品线 [1]
理想汽车-W(02015)上涨4.15%,报105.4元/股
金融界· 2025-08-05 05:22
股价表现 - 8月5日盘中上涨4.15%至105.4港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达21.11亿元 [1] 财务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259.27亿元 [2] - 同期净利润6.5亿元 [2] 业务定位 - 专注于豪华智能电动车设计与制造 [1] - 以增程式电动车为特色产品 [1] - 目标客户为家庭用户 [1] 发展历程 - 2019年实现量产 [1] - 持续扩展高端产品线 [1]
为何跨国车企集体暂缓电动化?
中国经营报· 2025-07-30 18:10
行业电动化战略转向 - 多家跨国汽车品牌宣布暂缓电动化计划 包括奔驰、宝马、奥迪和日产 其中奥迪原计划2033年全面电动化 奔驰和宝马将节点定在2030年 日产曾提出2025年实现电动化转型[1] 电动化进展缓慢的原因 - 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度低于预期 北美地区尤为明显 欧洲情况稍好 早期消费者购车后难以吸引第二波持怀疑态度的消费者[2] - 价格高、续航有限和未来电池更换成本高是消费者不愿购买电动车的主要原因[2] - 电动车的平均售价依然超过燃油车 欧洲制造商未推出售价在2万至2.5万欧元的大众化车型 导致大量欧洲消费者被排除在市场之外[3] - 美国市场平均出行距离远高于欧洲 例如纽约到德州约3000公里 凸显续航里程和充电基础设施普及的关键影响[3] - 充电基础设施虽有所改善但仍需提升 消费者对电动车技术缺乏足够信心 担心电池更换的高昂成本和电池起火风险[4] 市场需求与监管变化 - 电动车市场需求增速不及预期 需求低于预期导致一些企业关闭工厂[4] - 欧盟委员会允许2025年的CO2减排目标在2025至2027年间平均计算 短期内缓解整车厂压力 但降低了电动化转型的紧迫性[5] 未来技术路线发展 - 传统非插电混合动力车的生产和销售成为最大增长点 售价低于电动车且利润更高 消费者喜欢因其价格低、无续航焦虑并能享受部分电动车好处[5] - 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和混合动力HEV销量增加 加上对燃料电池氢能、天然气CNG和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的投资 未来可能多条技术路线并存[5] - BEV和混合动力平台预计仍将是动力系统的主流 内燃机汽车业务仍比纯电动汽车更具盈利能力[5]
理想汽车-W(02015)下跌9.01%,报109.1元/股
金融界· 2025-07-30 01:53
股价表现 - 7月30日盘中下跌9 01%至109 1元/股 [1] - 当日成交金额达2 05亿元 [1] 公司概况 - 专注于豪华智能电动车领域 主打增程式电动车 [1] - 目标用户为家庭群体 注重安全/便捷/舒适体验 [1] - 2019年实现量产后持续扩充高端产品线 [1] 财务数据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259 27亿元 [2] - 同期实现净利润6 5亿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