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问界M5
icon
搜索文档
赛力斯(601127):国际化战略迈出关键一步,融资助力海外渠道建设
华鑫证券· 2025-09-29 07:17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核心观点 - H股上市计划获证监会备案通过 拟发行不超过3.31亿股普通股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4] - 国际化战略迈出关键一步 启动"A+H"双资本市场布局 [6] - 融资资金将用于研发投入、多元化新营销渠道、海外销售、充电网络服务、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6] - 海外渠道铺设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销量及盈利能力 [6]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历史性扭亏为盈 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2.69万辆 同比增长182.84% [5] - 2024年营业收入突破1451.76亿元 归母净利润59.46亿元 [5]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9.41亿元 同比增长81.03% [5] - 预测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860亿元、2484亿元、2790亿元 同比增长28.1%、33.5%、12.4% [7][10] - 预测2025-2027年EPS分别为5.25元、7.55元、8.61元 [7][10] -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9.9倍、20.8倍、18.3倍 [7] 业务发展 - 问界系列产品矩阵不断完善 M9车型持续领跑50万元以上豪华车市场 [5] - M8车型上市即成为40万级SUV销量冠军 [5] - 公司年产能已达约60万辆 [6] - 已形成M5、M7、M8、M9较为完善的产品矩阵 [6] - 公司从1986年弹簧、减震器业务起步 历经摩托车制造、东风汽车合资整车制造等阶段 2016年全面转向新能源汽车领域 [6] - 2021年问界品牌发布 确立"智慧重塑豪华"品牌定位 [6] 市场表现 - 当前股价157.22元 总市值2568亿元 [1] - 52周价格范围88.8-157.22元 [1] - 日均成交额4387.78百万元 [1]
理想,背水一战
36氪· 2025-09-29 02:48
今年,理想依然有不少收获:不仅完成了L系列和理想MEGA焕新,还推出了两款纯电SUV车型,加速着开辟纯电这一第二增长曲线的脚步。然而,细细 品味一番,不难发现, 理想 收获最多的,或许是难以言说的苦涩。 从年初的意气风发,喊出70万年销量的雄心目标;到年中增程系列销量承压、利润下滑,被迫下调销量指标,转而加码押注纯电赛道;再到理想i8首发遇 挫,8月销量跌破3万辆大关,站在理想的视角回望,2025年前三季度的发展轨迹,显然算不上甜蜜。 深究背后原因,一方面源于外部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越来越多车企将目光聚焦增程赛道,理想固有的舒适区被不断挤压,市场份额面临严峻挑战;另一方 面,理想自身的问题也难以回避:尽管理想MEGA已进入销量爬坡期,但L系列全系焕新未能激起市场水花,叠加理想i8首发失利的影响,多重因素交织 下,理想陷入了尤为被动的发展境地。 好在,适时调整之后,从近几天的市场终端反应来看,理想的最后一张牌打出了还算不错的效果,为略显低迷的前三季度注入了一丝转机。 9月26日,理想i6正式上市。这是理想年内发布的最后一款车型,由此,理想也打完了年内的所有手牌。 理想面临的竞争压力,首当其冲来自问界。从问界M5到 ...
乐摩等5家企业完成境外上市备案
搜狐财经· 2025-09-26 05:53
证监会备案确认 - 中国证监会于9月25日对乐摩、滴普、红星冷链、赛力斯、亿腾医药5家企业境外发行上市予以确认 均为赴港上市备案 [1] 乐摩上市详情 - 拟发行不超过19,166,700股普通股于香港联交所上市 [1] - 公司为机器按摩服务供应商 在商业综合体、交通枢纽等场景设超过4.8万个服务网点 投放53.5万张按摩设备 [3] - 2022至2024年营收从3.30亿元增至7.98亿元 2025年前三个月营收达2.21亿元 [3] - 同期净利润从648万元增长至8581万元 2025年前三个月净利润为2333.8万元 [3] 滴普科技上市详情 - 拟发行不超过115,000,000股普通股于香港联交所上市 [3] - 公司专注于企业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覆盖消费零售、制造、医疗等领域 [5] - 2022至2024年营收从1亿元增至2.43亿元 但净亏损从6.55亿元扩大至12.55亿元 [5] 红星冷链上市详情 - 拟发行不超过26,752,000股普通股于香港联交所上市 [5] - 公司提供冷冻食品交易与仓储服务 连接生产商与零售商 [8] - 2022至2024年营收介于2.02-2.37亿元 净利润稳定在0.75-0.83亿元 [8] 赛力斯上市详情 - 拟发行不超过331,477,235股普通股于香港联交所上市 [7] - 公司为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已推出问界M5/M7/M8/M9四款车型 [9] - 2022至2024年营收从341亿元跃升至1451亿元 净利润从亏损52亿元转为盈利47亿元 [9] 亿腾医药上市详情 - 拟通过与Genor Biopharma合并上市 Genor将发行不超过1,883,972,094股普通股 [9] - 公司专注于生物医药研发与商业化 拥有五款主要产品包括稳可信、希刻劳等 [11] - 2022至2024年营收从20.73亿元增至25.46亿元 净利润从3.06亿元提升至3.88亿元 [11]
赛力斯股价一度涨停创历史新高,拟发行H股获证监会备案
新浪财经· 2025-09-26 04:16
股价表现与市值 - 9月26日公司股价一度涨停至每股163.52元创历史新高 总市值突破2600亿元 当日午间收盘涨8.36%至161.08元/股 成交额124亿元居两市第二位 [1] 港股上市计划 - 公司拟发行不超过33147.7235万股H股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已获中国证监会备案 [1] - 香港IPO募资将主要用于研发投入 多元化新营销渠道投入 海外销售及充电网络服务建设 以及营运资金和一般公司用途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624.02亿元同比下滑4.06% 归母净利润29.41亿元同比增长81.03% 总资产1129.12亿元同比增长19.66% [1] - 2024年公司录得总收入1452亿元同比增长305.5% 归母净利润59.46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4] - 2021-2023年公司持续亏损 2023年亏损24.5亿元 2022年亏损38.32亿元 2021年亏损18.24亿元 [4] 业务运营与交付数据 - 公司是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业务的技术科技型企业 主要业务涉及新能源汽车及核心三电等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 [4] - 2016年公司全面转型至新能源汽车领域 2021年发布AITO问界品牌 目前在售车型包括问界M5/M7/M8/M9 [4] - 2025年上半年AITO问界全系车型累计交付超14.7万辆 其中问界M9交付超6.2万辆 问界M8交付超3.5万辆 [2] - 2025年6月单月问界全系车型交付超4.4万辆 [2] 市场地位 - 问界品牌在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排名第五 在中国高端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排名第三 [5] - 按2024年销量计算 问界M9在中国市场售价50万元级乘用车车型中排名第一 [5]
赛力斯IPO“读秒”
北京商报· 2025-09-25 17:02
上市计划与融资安排 - 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 拟发行不超过3.31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1] - 此次IPO计划筹集超10亿美元资金 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中国银河国际[1] - 募资净额70%用于研发投入 20%用于多元化新营销渠道及海外市场拓展 10%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2] 资金运用战略 - 研发投入将用于丰富产品组合和提高核心技术能力 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布局[2] - 通过多元化营销渠道和充电网络服务提升全球品牌知名度[2] - 专家认为上市可拓宽融资渠道并吸引更多资源 对海外市场拓展产生助力作用[2] 海外市场扩张策略 - 计划推进高端品牌在海外市场本地化落地 研发符合当地需求的国际化新能源车型[3] - 探索自建 反向合资 战略合作 兼并收购等多元化海外网络建设方式[3] - 目标实现本地化制造及运营 扩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产能力和销售网络[3] 财务表现与业务构成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59.46亿元 近五年来首次扭亏为盈[3] - 整车业务板块包括瑞驰 蓝电 AITO(问界)及DFSK 其中问界为核心品牌[3] - 问界品牌已推出四款车型 2023年M9交付超15万辆 新M7交付超20万辆[3] 资产负债与投资活动 - 2023年总负债824.58亿元 同比增长87.22% 负债率达87.38%[4] - 收购问界商标及外观设计专利耗资25亿元[4] - 投资115亿元购买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10%股份 与华为等合作伙伴共同支持该公司发展[4]
发行H股获中国证监会备案,赛力斯IPO“读秒”
北京商报· 2025-09-25 12:55
上市计划与融资安排 - 公司收到证监会备案通知书 拟发行不超过3.31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 - 此次IPO计划募集资金超10亿美元 其中70%用于研发投入 20%用于海外销售及充电网络建设 10%用于营运资金[3] - 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中国银河国际 公司已于4月28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2] 资金用途与战略布局 - 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入产品研发以丰富产品组合 并拓展国际市场布局[3] - 计划推进高端品牌在海外市场本地化落地 研发符合当地需求的新能源车型[4] - 探索自建、反向合资、战略合作等多元化海外网络建设方式 实现本地化制造与运营[4] 财务表现与业务构成 - 公司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达59.46亿元 近五年来首次扭亏为盈[4] - 整车业务包括瑞驰、蓝电、AITO(问界)及DFSK四大品牌 其中问界为核心品牌[4] - 问界品牌已推出M5/M7/M8/M9四款车型 M9全年交付超15万辆 新M7交付超20万辆[4] 资金需求与负债状况 - 公司总负债824.58亿元 同比增长87.22% 负债率达87.38%[5] - 2023年收购问界商标及外观设计专利耗资25亿元[5] - 出资115亿元购买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10%股份 与华为等合作伙伴共同发展[5]
不造车的华为,手握100万辆车的销售命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03:04
华为汽车业务战略演进 - 华为通过鸿蒙智行模式深度介入汽车行业 覆盖15万至百万级价格区间 技术已渗透超百万辆智能汽车[7] - 合作品牌包括问界 智界 享界 尚界和尊界 销售渠道采用统一规范的鸿蒙智行用户中心[6][8][14] - 2023年成立AITO问界销服联合工作组 由华为主导端到端管理 强化销售服务控制权[13] 渠道建设与管控 - 鸿蒙智行用户中心采用标准化运营 包括选址 视觉标准和流程规范 甚至细节如展厅植物摆放都需符合规定[6][24] - 门店类型多样 包括直营店 智能生活馆和授权用户中心 功能涵盖展示 销售 交付及售后[17][21] - 华为全面掌控门店运营 制定人员工资 绩效和销售政策 经销商主要承担资金和场地投入[22] 销售表现与市场拓展 - 问界1-6月销量达15.36万辆 问界M9一季度销量2.3万辆 同比增长117.83%[8][17] - 智界品牌连续三个月销量过万辆 尚界H5价格区间15.98-19.98万元 门店未开业已日均接待超30组客户[4][8][17] - 通过翻牌豪华品牌展厅快速扩张服务网络 3-6月全国出现一批由宝马 奔驰等改造的用户中心[17] 合作模式演变 - 从早期与赛力斯分管销售渠道导致权责分离 调整为华为主导的销服一体化模式[12][14] - 新品牌如智界 享界由华为从零主导建设专属用户中心 享界计划年底前建成数十家专网中心[14][18] - 华为将"界"字商标转让给合作车企 强化"不造车"定位 目标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Tier 1供应商[29][30] 产品定义与用户体验 - 华为基于消费电子经验强化产品定义能力 如问界M9挥手开启前备箱功能解决用户真实痛点[25] - 销售话术侧重场景营销而非参数堆砌 强调鸿蒙座舱流畅性和智能驾驶便捷性[24] - 所有一线人员须经华为面试认证 门店配备专业咖啡机和咖啡师以提升体验标准[24][25] 内部业务结构调整 - 车BU独立运作后成立引望 定位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 合作伙伴包括长安 东风 比亚迪等[30][31] - 鸿蒙智行与引望存在潜在竞合关系 广汽正探索介于两者之间的合作模式[31] - 华为通过技术迁移专注于智能驾驶 座舱等增量部件 避免重资产的整车制造[30][32]
手握100万辆车销售命脉:华为不造车,如何卖好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00:18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焦文娟 9月上旬,上海一家尚界用户中心尚未正式开业,但店内已至少有 7 名销售人员在岗随时准备接待闻讯而来的顾客。 这家由捷豹路虎展厅翻新而来的门店,紧邻奥迪,此刻正经历着与往日截然不同的关注度——在尚界H5车型上市前,门店最多 曾一天接待超30组前来看车的客户。 在鸿蒙智行的"专网渠道"建设中,除了问界外,尚界是最先开始行动的。据《21汽车·一见Auto》了解,今年4月初,在尚界品牌 正式官宣亮相前半个月,有经销商已经收到相关渠道信息。相比之下,享界用户中心仍在筹备,而智界用户中心目前仅武汉一 家门店投入运营。 合作模式的升级正进一步强化华为在销售端的管理权限。有知情人士告诉《21汽车·一见Auto》,门店合作方为传统经销商,但 选址、视觉标准和运营流程均遵循鸿蒙智行统一规范。 有经销商对《21汽车·一见Auto》表示,根据鸿蒙最新要求的布局,展车从原本45度角朝向门口调整为面对面摆放,"这样从客户 视角来看,走进展厅就能看到所有的车头,会有一种被迎接的感觉。"上述渠道商举例称,为了让用户走进展厅就能感受到华为 的服务,即便是展厅入口陈列的蝴蝶兰,其颜色、朝向甚至枝数也须符合鸿蒙的规定 ...
调查|手握100万辆车销售命脉:华为不造车 如何卖好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00:1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焦文娟 9月上旬,上海一家尚界用户中心尚未正式开业,但店内已至少有 7 名销售人员在岗随时准备接待闻讯而来的顾客。 这家由捷豹路虎展厅翻新而来的门店,紧邻奥迪,此刻正经历着与往日截然不同的关注度——在尚界H5车型上市前,门店最多 曾一天接待超30组前来看车的客户。 在鸿蒙智行的"专网渠道"建设中,除了问界外,尚界是最先开始行动的。据《21汽车·一见Auto》了解,今年4月初,在尚界品牌 正式官宣亮相前半个月,有经销商已经收到相关渠道信息。相比之下,享界用户中心仍在筹备,而智界用户中心目前仅武汉一 家门店投入运营。 合作模式的升级正进一步强化华为在销售端的管理权限。有知情人士告诉《21汽车·一见Auto》,门店合作方为传统经销商,但 选址、视觉标准和运营流程均遵循鸿蒙智行统一规范。 在入局汽车业之前,华为曾步履维艰。2019年车BU成立时,传统车企警惕"灵魂论",华为的深度合作伙伴只有赛力斯。如今, 车企们视华为为逆天改命的良方。目前,华为的朋友圈已集结八大国有车企,合作伙伴扩展到自主、合资、外资车企。 目前,鸿蒙智行覆盖15万级至百万级市场,掌握了93万辆车的"卖车命门",算上Hi模式和零 ...
21调查|手握100万辆车销售命脉:华为不造车,如何卖好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00:09
合作模式的升级正进一步强化华为在销售端的管理权限。有知情人士告诉《21汽车·一见Auto》,门店 合作方为传统经销商,但选址、视觉标准和运营流程均遵循鸿蒙智行统一规范。 有经销商对《21汽车·一见Auto》表示,根据鸿蒙最新要求的布局,展车从原本45度角朝向门口调整为 面对面摆放,"这样从客户视角来看,走进展厅就能看到所有的车头,会有一种被迎接的感觉。"上述渠 道商举例称,为了让用户走进展厅就能感受到华为的服务,即便是展厅入口陈列的蝴蝶兰,其颜色、朝 向甚至枝数也须符合鸿蒙的规定。 在入局汽车业之前,华为曾步履维艰。2019年车BU成立时,传统车企警惕"灵魂论",华为的深度合作 伙伴只有赛力斯。如今,车企们视华为为逆天改命的良方。目前,华为的朋友圈已集结八大国有车企, 合作伙伴扩展到自主、合资、外资车企。 目前,鸿蒙智行覆盖15万级至百万级市场,掌握了93万辆车的"卖车命门",算上Hi模式和零部件模式的 合作车型,华为的技术已经渗透进超百万辆智能汽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焦文娟 9月上旬,上海一家尚界用户中心尚未正式开业,但店内已至少有 7 名销售人员在岗随时准备接待闻讯 而来的顾客。 这家由捷豹路虎展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