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车型

搜索文档
“新四化”持续驱动 解码中国汽车半年考的关键词
中国青年报· 2025-08-21 00:13
行业概况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均超1500万辆,分别达到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 [1] - 汽车行业呈现"强者愈强"趋势,销量向头部企业和自主品牌集中 [2] - 行业正经历由"新四化"主导的变革,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1] 头部车企表现 - 比亚迪上半年累计销售214.59万辆,同比增长33%,纯电车型销量102万辆,同比增长41%,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最畅销电动车品牌 [2] - 上汽集团上半年整车批售205.3万辆,同比增长12.4%,新能源车销量64.63万辆,同比增长40.19% [3] - 吉利汽车上半年销量140.9万辆,同比增长47%;长安汽车销量135.5万辆,创8年同期新高 [3] - 零跑上半年销量22.17万辆,同比增长155.7%,超越鸿蒙智行和理想成为新势力销量第一 [3] 合资品牌与新势力 - 合资品牌呈现集体回暖趋势,一汽丰田同比增长16% [5] - 鸿蒙智行上半年交付20.5万辆,同比增长5%;理想交付20.29万辆,同比增长8%但增速放缓 [4] 智能驾驶与安全 - 国内智能驾驶市场规模从2016年490亿元增至2023年1996亿元,预计2025年超7000亿元 [5] - 工信部召开会议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管理,行业进入"强监管"时代 [6] - 多家车企联合发起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沃尔沃推出"透明车"展示安全技术 [6][7] 供应链与账期管理 - 多家车企承诺向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提升供应链资金效率 [7] 企业战略调整 - 极氪完成领克收购并成立科技集团,实行"极氪+领克"双品牌战略 [9] - 奇瑞汽车成立国内业务事业群,下设四大事业部实现战略聚焦 [9] - 上半年车企高层人事变动达130余起,涉及高管超136人 [10] 行业挑战 - 汽车制造业利润从2017年7.8%降至2025年一季度3.9%,面临"增量不增利"问题 [8]
东北证券:政策推动全年乘用车内需持续向好 新能源+出海助力自主腾飞
智通财经· 2025-08-15 03:03
核心观点 - 2025年1-6月乘用车累计销量1048.8万辆 同比增长8.9% 内需增长超预期主要得益于国家补贴政策刺激[1] - 2025H1新能源累计销量528.4万辆 同比增长30.9% 渗透率达50.4% 同比提升8.5个百分点[1] - 建议关注主流市场强α车企/中高端高品牌价值车企/出海高增速车企[1] 销量结构 - 燃油车零售销量520.4万辆 同比下滑6.9%[1] - 新能源车零售销量528.4万辆 同比增长30.9%[1] - 乘用车累计出口247.8万辆 同比增长6.8% 新能源出口占比提升至40.7%[1] 价格带分化 - 5-20万价格带销量926.6万辆 同比增长16% 新能源渗透率44.9% 自主品牌市占率76.0%[2] - 20-30万价格带销量196.9万辆 同比下滑1.0% 新能源渗透率67.5% 自主品牌市占率47.9%[2] - 30万以上价格带销量148.4万辆 同比下滑7.0% 新能源渗透率41.0% BBA保持市场龙头地位[2] 技术路线占比 - 燃油车整体市占率59.0%[1] - 插混车型市占率28.7% 稳步提升[1] - 纯电车型市占率12.4% 出现下滑[1] 出口结构 - 新能源车型出口占比快速提升 纯电占比26.1% 插混占比14.6%[1] - 燃油车出口占比显著下滑至59.3%[1] 2025年下半年展望 - 预计全年零售销量2388万辆 同比增长5.0%[3] - 预计出口销量527万辆 同比增长10%[3] - 预计新能源零售销量1433万辆 同比增长33.4%[3] - 新能源购置税减半政策将持续推动渗透率提升 预计有望达到60%[3]
比亚迪20250805
2025-08-05 15:42
**比亚迪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总结** **1 公司及行业概述** - 公司:比亚迪 - 行业:新能源汽车 **2 核心观点与论据** **2.1 股价波动原因** - 5月底至7月底股价波动受价格战、舆论事件、中报业绩预期及分红影响[4] - 7月销量数据不理想引发市场对国内增长承压的担忧[4] **2.2 近期基本面变化** - 第30周(7月21-27日)销量5.88万辆,第31周(7月28日-8月3日)回升至6.1万辆[5] - 连续三周订单量分别为7.2万、7.5万、接近8万辆[5] - 经销商对8、9月销售修复持乐观态度[2] **2.3 整体策略与外部因素** - 2月推出全民智驾计划,但因3月友商事故频发导致监管收紧,智驾OTA更新推迟[6] - 高端子品牌方程豹受波及[6] **2.4 6-7月市场表现及应对措施** - 6月国内零售量高于批发量,终端库存减少[7] - 经销商库存管理自主权增加,为销售旺季做准备[2] - 计划在Q3末至Q4初推出新款车型和自研智驾方案[7] **2.5 销售旺季准备** - 减轻经销商负担、优化库存管理[8] - 经销商预计8月底至9月销量显著增长[8] **2.6 海外出口表现** - 上半年批发数据接近50万台,预计全年出口量90-100万台[9] - 主要市场:拉美、欧洲、东南亚,中东非贡献约10万台[9] - 欧洲销量上半年达10万台,主打纯电车型;第三世界国家推广DMI插混架构[11] **2.7 供给端表现** - 已下水7艘滚装船,总运能接近40万辆[13][14] - 乌兹别克、泰国、巴西工厂已投产,匈牙利工厂预计明年上半年投产[14] **2.8 国内市场挑战** - 明年乘用车需求受新能源购置税减免政策不确定性影响[15] - 建议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15] **2.9 当前股价情况** - 股价回撤较深,市值接近8,000亿[16] - 技术分析显示股价接近250日均线,配置时机较好[16] **2.10 2026年技术发展** - 自研智能驾驶装车、插混及纯电新平台突破[17] - 技术储备丰富,股价回撤后配置时机值得关注[18] **3 其他重要内容** - 比亚迪与90年代丰田海外扩张逻辑相似[9][10] - 海外工厂规避关税影响[14] - 滚装船单程运输时间30-40天,全年保守估计6趟运输[14]
技术补课、产品补齐、渠道补强,BBA蓄势反扑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04 01:55
核心观点 - 德系高端品牌奔驰、宝马、奥迪(BBA)在中国市场面临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挑战 通过技术合作、产品本土化和渠道变革展开全面反击 但需克服成本控制、用户认知转变和生态系统构建等长期壁垒 [2][7] 智能驾驶技术合作 - 宝马与Momenta合作开发中国专属智能驾驶方案 覆盖高速及城区道路 [3] - 奔驰2024年与Momenta签订智能驾驶合作协议 [3] - 奥迪选择华为作为技术合作伙伴 为燃油车型适配华为智能驾驶系统 合作涉及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多个领域 [3] - 合作模式呈现差异化:Momenta的"飞轮式"技术路线契合宝马渐进式战略 华为全栈式方案适合奥迪快速补齐短板 [3] 电动化产品布局 - 奔驰两年内推出10款纯电车型 覆盖紧凑型到旗舰级细分市场 [4] - 宝马基于Neue Klasse平台的首款车型2026年中国投产 平台电池能量密度提升20% 充电速度提高30% [4] - 奥迪与上汽集团合作开发"符合中国审美"的纯电动车型 计划2027年面市 [4] - 产品本土化特征显著:宝马沈阳研发中心针对中国路况优化底盘调校 奔驰EQ系列提供长轴距版本和专属内饰 奥迪考虑开发中国市场独有车型 [4] 市场表现与竞争压力 - 2025年上半年宝马在华销量同比下滑15.5% 交付31.7万辆 奔驰累计销量下降14% 奥迪前5个月销量跌幅达16.78% [3] - 在30万元以上汽车市场 BBA份额从2021年72%下滑至2025年39% 蔚来、理想、极氪等自主品牌蚕食市场空间 [4] - 年轻消费者(90后)47%将"智能科技"作为首要购车因素 远超"品牌溢价"(29%)和"驾控体验"(24%) [6] 渠道与服务变革 - 奔驰在上海前滩太古里开设全球最大EQ体验中心 融合展厅、咖啡厅和艺术空间 [4] - 宝马在深圳打造"未来出行体验中心" 提供48小时深度试驾和充电服务 [4] - 奥迪计划2026年前将中国城市直营店数量增加一倍 [4] - 传统4S店模式难以满足电动化用户体验需求 正在构建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新型零售生态 [4] 成本与供应链挑战 - BBA电动车型成本比自主品牌高出两成 以宝马iX3为例 制造成本比同级蔚来ES6高出约3.8万元 [5][6] - 宝马计划将Neue Klasse平台车型电池成本降低50% 奥迪通过与本土企业合作开发电驱系统降低采购成本 [6] 生态系统构建 - 自主品牌通过整合能源服务、智能家居、社交娱乐等多元场景构建用户生态 如蔚来换电网络、用户社区和手机业务形成闭环体验 [6] - BBA在生态系统方面滞后 奔驰自有充电网络和车联服务的用户活跃度、场景丰富度存在差距 [6] - 汽车产业竞争从单一产品转向生态系统 需要开放合作构建生态圈 [6] 战略调整与本土化 - 宝马将中国升级为"全球创新中心" 赋予本地团队更多决策权 [6] - 奔驰在北京成立前瞻设计中心 研究中国年轻消费者审美偏好 [6] - 奥迪将亚太研发中心从北京迁至上海 加强与科技企业协作 [6]
插混“急刹车” 新能源市场重返纯电时代?
经济观察报· 2025-07-20 02:46
插混市场增速变化 - 2024年1至6月插混车型累计销售252 1万辆 同比增长31 1% 较2021-2024年84%-151 6%的高增速显著放缓 [2] - 同期纯电车型销量441 5万辆 增速46 2% 较2022-2023年15 5%-24 9%明显回升 [3] - 插混车型市场份额从2021年17 1%升至2024年40%后 2024年上半年增速下滑至31% [5][8] 增速变化驱动因素 - 政策端:纯电车型补贴力度更大(如2万元统一补贴) 刺激低价纯电市场爆发 [3] - 技术端:纯电车型续航突破600km且价格下沉至15-20万元区间 快充网络密度提升缓解里程焦虑 [6] - 产品端:插混车型纯电续航普遍<150km导致充电频次高 双系统保养复杂度制约用户体验 [6] 技术路线竞争格局 - 插混曾因2022年纯电车型续航/补能瓶颈而爆发 当年销量151 8万辆增速151 6% [5] - 行业共识插混属于过渡技术 但未来3-5年仍将保持30%-40%新能源市场份额 [9] - 纯电车型通过技术成熟度提升(电池/补能网络)逐步收复市场份额 [9] 海外市场新机遇 - 2024年中国插混出口29 7万辆同比增长1 9倍 2024年上半年出口39万辆同比增2 1倍 [9] - 欧洲政策调整(如德国将插混纳入环保补贴)为中国技术打开高端市场 [10] - 插混车型因适应非洲/南美/东欧等纯电接受度较低市场 出海阻力小于纯电 [10]
插混“急刹车” 新能源市场重返纯电时代?
经济观察网· 2025-07-19 04:30
插混市场增速变化 - 2024年1至6月插混车型累计销售252.1万辆,同比增长31.1%,增速较2021-2024年(140%/151.6%/84.7%/84.5%)显著放缓 [2] - 同期纯电车型销量441.5万辆,同比增长46.2%,增速高于前两年(24.9%/15.5%)[3] - 2024年插混市场份额达40%,纯电60%,但2024年上半年插混单月增速从90.3%骤降至7.8% [4][5] 增速变动驱动因素 - 政策端:纯电车型补贴力度更大(低价车与高端车同享2万元补贴),部分城市绿牌额度向纯电倾斜 [3][5] - 技术端:纯电车型续航突破600km且价格下沉至15-20万元,快充网络密度提升缓解里程焦虑 [5] - 产品端:插混车型纯电续航普遍<150km导致充电频次高,双动力系统增加保养复杂度 [5] - 市场认知:插混被行业视为"过渡技术",纯电技术成熟度提升压缩其桥梁价值 [7] 插混市场发展历程 - 2021年插混销量60.3万辆(+140%),市场份额17.1%;纯电291.6万辆(+161.5%)[4] - 2022年插混销量151.8万辆(+151.6%),因纯电补贴退坡暴露技术瓶颈 [4] - 2023-2024年插混维持85%增速,2024年销量达514.6万辆 [4] 海外市场成为新增长点 - 2024年插混出口29.7万辆(+190%),2024年上半年出口39万辆(+210%)[8] - 欧洲政策调整(如德国将插混纳入环保补贴)助力打开高端市场 [8] - 插混更契合全球差异化需求(非洲/南美对纯电接受度低,东南亚/欧洲接受度分化)[8] 行业专家观点 - 插混未来3-5年仍将占新能源车30%-40%份额,但长期看纯电将成主流 [7] - 中国插混凭借技术领先和成本优势,正快速抢占全球电动化洗牌窗口 [8]
不如买纯电动车!蔚来李斌吐槽:增程车电池越做越大,油箱一年用一两次不太合算【附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市场分析】
前瞻网· 2025-07-11 10:57
蔚来换电网络建设 - 公司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高速换电网络 高速换电站突破1000座 覆盖9纵11横16大城市群 [2] - 公司在充换电领域10年累计投入超180亿元 [2] - 截至2021年底 公司在换电站市场份额达48.6% 位居行业第一 [7] 纯电车型发展前景 - 公司高管认为增程车型存在电池过大 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 纯电车型更具优势 [2] - 随着充电设施完善 纯电车型使用体验和便利性显著提升 [2] - 公司高管强调新疆等偏远地区也已布局换电站 解决用户远行担忧 [2] 充电基础设施发展 - 2024年1-10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达328.8万台 同比增长19.8% [3] - 截至2024年10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达1188.4万台 同比增长49.4% [3] - 工信部计划2025年实现车桩比2:1 2030年达1:1 预计2030年充电桩保有量将达8000万台 [5]
6月国内乘用车零售208.4万辆:纯电车增速超插混,自主品牌市场份额飙升至64%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8 10:39
乘用车市场整体表现 - 6月全国乘用车零售208.4万辆,同比增长18.1%,环比增长7.6%,上半年累计零售1090.1万辆,同比增长10.8% [1] - 2~6月月销量增速均超15%,6月零售量首次在上半年突破200万辆,主要受"两新"政策补贴拉动 [1] - 6月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123万辆,环比增长13%,近70%私人购车用户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 [1] 新能源汽车市场 - 6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11.1万辆,同比增长29.7%,环比增长8.2%,上半年累计零售546.8万辆,同比增长33.3% [2] - 纯电动车型占比61.4%,同比增长3.2%,插混车型占比29.8%,同比下降2.4%,增程式车型占比8.8%,同比下降0.8% [2] - A00级纯电动车批发销量15.3万辆,同比增长61%,占比20%,A0级销量17.1万辆,占比22%,A级销量18.5万辆,占比24%,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 [5] 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表现 - 6月自主品牌零售134万辆,同比增长30%,市场份额64.2%,同比增长5.6个百分点,上半年市场份额64%,同比增长7.5个百分点 [6] - 自主品牌增长得益于新能源和出口市场,6月新能源零售111.1万辆,出口41万辆,同比增长28% [7] - 6月合资品牌零售51万辆,同比增长5%,环比增长6%,部分合资车型如朗逸、速腾等销量超2万辆 [6] 市场展望 - 7月销量基数较高,行业库存达345万辆,库存天数57天,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去库存压力较大,预计7月产销增长将逐步减速 [7]
电动化的尽头,是更大的油箱?
晚点Auto· 2025-06-19 09:35
电动化战略调整 - 奥迪撤回2033年停售燃油车计划,不再设定明确终止时间表,转向提供纯电、插混及内燃机多样化产品组合 [3] - 中国车企从专注纯电转向插混车型,因电池技术成熟使插混纯电续航达300公里以上(2019年平均水平的3-6倍) [4] - 插混车型成本结构更具韧性,能顺应原材料价格变化享受政策优待 [4] 市场销量与产品趋势 - 2024年前5月中国插混车型销量同比增76.9%,占新能源整体销量42.1%,同比提升8.6个百分点 [5] - 新能源车型油箱容积显著增大:领克06新能源油箱从35升增至51升,比亚迪海豹06 DM-i配备65升油箱(A+级轿车同级燃油车1.5倍) [6] - 插混车型油箱普遍大于同级别燃油车,如问界M9、理想L7油箱超燃油SUV星越L、途观L [7][13] 技术驱动与成本优化 - 2017-2024年新发布新能源车型油箱容积累计增52.6%至58升,电池容量中位数增50.6%至19.4度 [22] - 动力电池价格大幅下降:碳酸锂价格不足2022年底高点的1/9,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价格降幅超50% [25][28] - 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实现百公里亏电油耗2.9升,长城Hi4混动架构通过双电机布局实现四驱效果 [43] 政策与竞争格局 - 新能源购置税减免政策延续至2027年底,纯电与插混车型享受同等待遇 [40] - 自主品牌主导插混市场:2024年销量250.4万辆(同比增80.2%),比亚迪插混销量达2021年的9.1倍 [40] - 增程与插混市场分化:20万元以下插混占优,20万元以上增程份额更高 [31][34]
2025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魅力指数研究成果发布 行业整体得分首次突破800分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16 22:07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产品魅力指数得分为806分(1000分制),首次突破800分,各因子得分增长均超过12分 [1] - 研究覆盖48个品牌的122款车型,涉及11个车辆表现类别的45个要素,包括外观造型、驾驶感受、充电体验等 [1] - 行业得分持续上升得益于电池技术进步,30万元以内主流车型电池包容量提升,有效满足用户续航需求 [2] 市场结构变化 - 新能源汽车首购用户占比下降至60%以下,市场从"增量逻辑"转向"存量重构" [1] - 自主新势力品牌在销量与产品魅力得分上实现双重突破,反超国际品牌 [1] - 插电混动车型用户占比显著上升9个百分点至41.5%,市场对混动技术接受度增强 [3] 用户需求演变 - 用户期待从三电技术参数转向"可用""好用"的整体信任构建 [2] - 续航经济性和充电体验得分分别较去年提升22分和18分 [2] - 高负荷场景下续航落差改善,"寒冷天气"和"空调开启"造成续航不及预期的比例分别下降4%和8% [2] 技术发展趋势 - 电池安全新国标即将实施,研发重点预计从最大化续航转向确保安全性 [2] - 插混车型在外观造型、驾驶感受等维度与纯电车型差距缩小至2分以内,感知体验接近接轨 [3] 基础设施改善 - 公共补能设施建设推动充电体验提升,一、二、三线城市充电体验得分分别上升6分、21分、16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