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出海
icon
搜索文档
一群硬科技投资人、产业人,又要组团去德国
芯世相· 2025-06-12 06:19
行业趋势与出海背景 - 芯片行业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出海成为产业升级与持续增长的新选项,但需深入理解终端市场、区域法规及技术趋势[3] - 德国商务考察聚焦消费电子与汽车电子两大领域,通过全球顶级展会IFA与IAA获取前沿需求信息[3] 展会核心数据与价值 - IFA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源于1924年,上届吸引1800家展商及21万名观众,覆盖138个国家,本届以AI+硬件为主题[4] - IAA慕尼黑车展:全球五大车展之一,上届吸引750家展商及50万名观众,涵盖主机厂、Tier 1及智能汽车电子全产业链[4] 行程亮点 - **展会参与**:覆盖数千家企业,IFA聚焦消费电子全领域,IAA链接宝马、奔驰、博世、高通等汽车产业链巨头[5] - **资源链接**:组织2场深度沙龙,邀请中德主机厂、芯片厂商、投资机构等百名行业人士,促进本地化合作[6] - **城市考察**:走访柏林、莱比锡等5个德国关键城市,考察格罗方德、奔驰工厂(年产36.7万台车)、安世半导体(年产能超1000亿颗芯片)等企业[7][19][22] 执行经验与团队优势 - 公司已3次组织德国商务考察,累计带领百余家企业赴越南、印度等国家,优化行程以匹配产业需求[10] - 由电子产业专家带队,同行团员均来自产业链上下游,11天高密度交流促进合作机会[12][13] 行程安排细节 - **技术考察**:参观慕尼黑工业大学及Fraunhofer研究院(2023年营收34亿欧元,3万名科研人员)[21][23] - **产业标杆**:探访奔驰全球最大工厂(占地2.9平方公里,3.5万名雇员)及安世半导体IDM模式案例[19][22] - **人文体验**:涵盖国王湖等自然景点,结合商务与文化交流[24] 往期成果与推荐 - 往期考察产出多篇深度报告,如《德国汽车芯片之旅见闻》《日本半导体设备秘密》等,提供行业参考[28][29]
车圈大乱斗,谁说内卷无赢家?
36氪· 2025-06-10 11:48
行业竞争态势 - 汽车行业出现激烈口水战,比亚迪、吉利、长城等车企高管公开互怼,涉及黑公关、技术合规性等争议 [1][2]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暗示行业存在"车圈恒大",比亚迪李云飞反驳称"主流车企不存在此类风险" [2] - 华为余承东批评部分车企依赖流量营销,小米雷军以月交付2.8万辆SU7数据回击 [2] 车企发展现状 - 比亚迪销量从2021年73万辆跃升至2023年300万辆,首次进入全球前十,并终结长城哈弗H6连续108个月销冠纪录 [3] - 长城2024年营收突破2000亿元,净利润126.9亿元,单车净利近万元,但销量仅微增0.2%至123.3万辆,国内下滑14.8% [3] - 吉利新能源渗透率达59%,但沃尔沃利润下跌59.6%导致标普下调评级 [3] 价格战影响 - 2024年超200款车型降价,2025年前4个月降价车型达60多款,比亚迪5月推出最高5.3万元优惠引发连锁反应 [4][5] - 行业利润率跌破4%生死线,84.4%经销商倒挂卖车,其中60.4%单车倒挂超15% [5] - 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同比下滑8%,利润率4.3%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 [5] 行业政策与反思 - 三部委联合批评"内卷式竞争"六大乱象:卷成本、技术、资金、用户、关系、舆论 [5] - 车企对反内卷态度分裂:吉利杨学良谴责低质竞争,比亚迪李云飞认为技术竞争有益行业 [5][6] - 工信部开展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发改委健全产能退出机制,国资委要求央企带头规范竞争 [7] 突围策略与挑战 - 技术路径:比亚迪刀片电池/DM-i混动实现22.31%毛利率,华为年投200亿研发智驾 [7] - 高端化:长城坦克品牌销量涨42%,但哈弗/欧拉下滑 [7] - 出海风险:奇瑞1-4月海外销量增45%,但部分企业将国内低价策略移植海外损害形象 [7] 行业警示 - 光伏行业内卷导致隆基绿能等巨头亏损的教训警示汽车业 [7] - 碳酸锂降价节省的9300元/车被营销战吞噬,消费者投诉一季度暴增25% [8]
潮宏基20250609
2025-06-09 15: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黄金珠宝行业 - 公司:潮宏基、老凤祥、周大生、周大福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业绩表现** - 观点:今年一季度潮宏基业绩超预期,同店数据表现远超行业且趋势上行,未来业绩预期乐观 - 论据:大单品持续放量和业绩兑现,璀璨系列单品市场反馈好,消费者年龄层级下移带动客流和转化率提升;过去几年渠道端调整,直营门店数量减少且单店收入增长,利润提升;二三季度订货会一口价资产比例超 70%,克重计价黄金超 20%,预计体现在报表收入和业绩中;加盟店收入持续增长,预计终端 GMV 达 950 万,对应报表收入 350 万 [2][4][10] 2. **产品与渠道结构对利润率影响** - 观点:产品结构和渠道结构对利润率有双重影响 - 论据:产品从 18K 金向黄金珠宝调整,黄金珠宝毛利率低但收入结构稳定后收入增长体现在报表端;渠道从重直营转变为加盟为主,黄金占比提升对毛利率有负向影响,但加盟模式带来毛利率增长,今年一季度加盟收入占比提升带动毛利率增长 [6] 3. **超越同行核心因素** - 观点:潮宏基能超越同行 - 论据:及时进行产品端调整和定位新客群,凭借古法金品类突围;有强大数字化系统和对加盟商强管控能力,能及时调整;资产产品终端销售好推动加盟商自发提高拿货量,一季度店均收入增长约 30% [7] 4. **行业趋势及对潮宏基影响** - 观点:黄金珠宝行业整体下行,但为潮宏基带来开店机会 - 论据:金价高企和婚庆需求下滑致消费量减少;老凤祥、周大生关店超 150 家,周大福自 2023 年起闭店趋势明显,一季度闭店加速,为潮宏基开设新门店提供潜在空间 [2][9] 5. **开店成本优势** - 观点:潮宏基开店成本低于传统品牌 - 论据:对加盟商前期拿货量指标较低,能根据消费者反应迭代产品和制定拿货模型,更好把握消费者终端变化,加盟商更倾向轻量化模型 [11] 6. **投资回报周期优势** - 观点:潮宏基投资回报周期短,吸引加盟商 - 论据:潮宏基投资回报周期约 4 年,周大生和老凤祥超 6 年 [12] 7. **出海计划及预期** - 观点:出海是未来提升估值重要因素 - 论据:新加坡门店预计 6 月开业,爬坡和电销预期优;泰国两家加盟店表现良好,5 月单月销售额稳定在 100 万以上,全年预计销售额 1200 万 - 1500 万 [13][14] 8. **中期开店目标及潜力** - 观点:中期在东南亚和亚洲地区开店有潜力 - 论据:计划开设 200 - 300 家门店,预计贡献收入 6 亿 - 8 亿元,业绩 9000 万 - 1.2 亿元 [15] 9. **未来业绩增长点** - 观点:国内加盟店竞争和海外业务是未来业绩增长点 - 论据:国内加盟店竞争带来利润率弹性,2027 年业绩约 7.5 亿元,海外业务贡献 1.2 亿元,总体接近 8 亿 - 9 亿元,中期市值展望至少 200 亿以上 [1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一口价批发贡献收入约 5% - 6%,客户计价仅 2.5% [10] - 去年潮宏基 700 万左右的加盟店收对应报表收入 220 万 [10]
赚钱模式,彻底变了
虎嗅· 2025-06-09 09:16
嘉御资本投资成果 - 孵化30多家独角兽及超级独角兽企业,包括泡泡玛特、安克创新、沪上阿姨、思摩尔国际等知名品牌 [2] - 泡泡玛特两年内市值暴涨超10倍突破3300亿,沪上阿姨2024年门店近万家并登陆港交所,安克创新产品获特朗普使用 [2] - 投资版图从消费扩展到出海与科技领域,持续投出传奇公司 [3] 效率为王核心理念 - 增量经济时代优先追求速度与规模,存量时代效率应成为第一优先级 [10][14] - 效率是穿越周期的核心能力,创新若缺乏效率则无法持续 [9][13] - 存量经济中效率比拼如同油耗控制,同等条件下低耗能企业走得更远 [13] 存量经济与国民品牌 - 存量经济阶段更易诞生国民品牌,如日本优衣库、美国Costco均在经济放缓期崛起 [19][20][21] - 中国国民品牌雏形显现,小米从千亿市值成长为万亿市值,瑞幸、锅圈食汇具备下沉潜力 [23][24][25] - 国民品牌需满足三要素:产品下沉、店型下沉(加盟模式18个月回本)、管理下沉(区域密度优先) [30][31][39][42] 消费行业策略 - 产品下沉需从性价比转向价性比,定价后持续提升性能形成壁垒 [35][36] - 万店连锁需设计单店模型保障加盟商利益,管理依赖区域密度优化供应链与督导效率 [37][42] - 国民品牌需聚焦"山河四省"市场,由北向南拓展,并实现淡季不淡的产品场景延伸 [43][44][45] - 产品渠道合一(贸工技三位一体)是核心模式,如泡泡玛特自控渠道、Costco自有品牌占比70%-80% [49][50][57] 出海与科技趋势 - 出海需分散市场与制造,东南亚布局30%产能以应对关税风险 [60][62] - AI领域决胜关键在于"用得起",如DeepSeek将训练成本降至1/10-1/20 [70] - 预测AI将减少手机APP数量、缩短每周工作时间至4天、推动人类平均寿命至100岁 [72][74][75] 创始人能力与职业发展 - 创始人需具备价值观贯穿能力与学习能力,如泡泡玛特转型"双料地主"模式 [77][79] - 职业选择遵循"五新"原则(新行业/公司/部门/岗位/任务)避免内卷 [84][85] - 职场前十年应补短板优化个人资产负债表,而非聚焦短期薪酬 [87][92]
从口水仗到握手言和?内卷式竞争该到头了!
电动车公社· 2025-06-09 05:37
行业竞争与内卷现象 - 车企高管在论坛上激烈讨论"反内卷"、"技术安全"、"出海"等话题,现场火药味浓烈[2] - 吉利高管批评行业过度内卷,呼吁同行遵守规则、公平竞争[4] - 比亚迪回应欢迎监督但反对恶意竞争行为[6]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警示行业存在"车圈恒大"风险,批评过度资本化[8][10] 比亚迪财务健康度分析 - 2024年比亚迪资产负债率74.54%,但有息负债仅286亿元,占总负债5%,远低于上汽(15%)、吉利(17%)等同行[11][15] - 净现比达330%(1335亿元现金/402.5亿元净利润),利润率5.18%,显示较强盈利能力[18] - 存货占比从12.9%升至14.81%,在建工程占比从5.11%降至2.55%,反映产能扩张节奏调整[17] 行业历史参照与转型路径 - 智能手机行业2015年内卷后仅剩6家主流品牌,预示汽车行业可能经历类似洗牌[23][30] - 奇瑞董事长提出行业需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强调技术研发是关键[32] - 2024年研发投入排名:比亚迪531.9亿元居首,小米(240.5亿)、上汽(176.5亿)分列二三位[33] - 比亚迪连续14年研发投入高于净利润,第五代DM技术、云辇底盘等突破国外封锁[35][36] 出海战略与全球化布局 - 比亚迪2024年全球销量427万辆仍排第五,落后于Stellantis(569万)、现代起亚(723万)等全球化车企[48][49] - 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585.9万辆(+19.3%),单车均价从1.45万升至1.83万美元[53] - 出口量排名:奇瑞114.4万辆(19.5%份额)、上汽92.9万辆(15.9%)、长安53.6万辆(9.1%)[55] - 行业呼吁避免海外价格战,应注重品质与服务生态建设[60]
给中企“出海”墨西哥的三条建议
国际金融报· 2025-06-06 13:44
中国企业出海墨西哥趋势 - 墨西哥成为"北美门前制造业中枢",是中国企业布局全球的重要一站,可作为区域总部、技术融合与品牌落地的战略地点 [1] - 全球供应链重塑与地缘政治变化推动中国企业加速向墨西哥投资,尤其关注制造业、汽车领域及金融服务细分市场 [2] - 墨西哥联邦政府推出"墨西哥计划",通过税收优惠、供应链优化等举措吸引外资,提升本地采购与人才供给质量 [3][6] 墨西哥的产业集群与门户优势 - 墨西哥制造业与汽车领域投资活跃,产业集群化趋势显著,配套资源(仓储、物流、员工住房)集中利于企业效率提升 [2] - 墨西哥具备技术与管理人才储备、1.29亿人口消费市场、100多个港口,地理位置可辐射南北美洲,是"近岸外包"理想目的地 [3] - 通过本地联盟可拓展周边国家市场,政府优化出口加工计划(IMMEX)减轻进口税务负担 [3] 合规与运营挑战 - 《美墨加协定》(USMCA)提供关税减免但要求严格合规,企业需调整生产与库存管理技术以适应原产地规则 [4] - 企业注册流程不清晰需专家规划,选址需匹配业务目标并确保公用设施与人才资源可得性 [4][5] - 墨西哥税务与海关执法严格,需配置专业团队实现长期合规以降低成本 [5] 未来投资热点 - 墨西哥不仅是北美中转站,其本土市场潜力显著,如中国电动车品牌已开始构建本地影响力 [6] - 政府优先发展产业集群,预计未来三至五年制造业、供应链相关领域将获更多投资 [6]
出海速递 | 谁在帮“喜茶们”落地美国?/“美国制造”流量汹涌:卖家狂欢、买家缺席
36氪· 2025-06-05 10:17
访问36氪出海网站letschuhai.com,获取更多全球商业相关资讯。 今日好文 谁在帮"喜茶们"落地美国? 与中餐出海美国的参与者们交流,还原中餐落地美国的细节。 "美国制造"流量汹涌:卖家狂欢、买家缺席 多重壁垒之下,赴美建厂看似能规避关税以及抓住可能的"美国制造"流量红利,实则成为一场风险巨大、回报渺茫的豪赌。 美国下边这五国,已经离不开中国了 中国在南美这几个国家卖了什么,又买走什么?我们翻遍了这几个国家的海关、贸易部、主流媒体,深挖了一波最新的数据与趋势。 智谱 COO 张帆即将离职,智谱会是下一个商汤吗? 大模型公司,困在 B 端商业化难题。 卡塔尔2024年吸引中国逾4100万美元外商直接投资 通过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推出新型数字服务以及在多个行业优化许可流程,卡塔尔持续巩固全球领先商业中心地位。 热点快讯 速卖通升级 AliExpress Business 业务,向商家全面开放全球分销网络 阿里旗下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近日对 AliExpress Business 业务进行升级,并上线"一键分销"新功能,可通过 AI 能力,围绕社区团长、达人网红、个人站 长、中小批发商等多种分销人群和场景,帮 ...
一群硬科技投资人、产业人,又要组团去德国
芯世相· 2025-06-05 07:30
行业趋势与出海背景 - 芯片行业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出海成为产业升级与持续增长的新选项[3] - 出海需深入理解终端市场、区域法规、技术趋势与产业节奏,建立链接比"走出去"更重要[3] - 公司组织德国商务考察活动,聚焦消费电子与汽车电子领域,走访柏林、莱比锡、德累斯顿、斯图加特、慕尼黑五大城市[3] 全球顶级展会亮点 - IFA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源于1924年,上届吸引1800+展商、21万+观众,覆盖138个国家,本届聚焦AI+硬件趋势与C端应用[4] - IAA慕尼黑车展:世界五大车展之一,上届吸引750家展商、50万+观众,涵盖主机厂、Tier 1、电池充电、智能汽车电子等全产业链[4] - 两场展会预计吸引数千家企业参展,IFA覆盖消费电子全领域,IAA聚集宝马、奔驰、大众、博世、高通、三星等头部企业[4] 行程核心资源链接 - 组织2场深度沙龙,邀请当地参展企业、从业嘉宾与考察团员,促进中德产业资源对接[6] - 实地考察格罗方德、大众透明工厂、安世半导体、Fraunhofer研究院等企业,后者2023年营收34亿欧元,拥有3万名科研人员[17][21] - 参观慕尼黑工业大学及创新创业中心,该校为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1868年建校[20] 产业实地考察经验 - 公司2018-2024年3次组织德国商务考察,积累本地资源网络,优化行业针对性行程[10] - 2018年起带领百余家企业高管赴越南(3次)、印度(2次)、日本、英国、韩国等国家考察,持续优化产业链对接方案[10] - 行程由电子产业专家带队,11天高密度交流促进上下游企业合作,覆盖从"小白"到资深从业者需求[12] 行程具体安排 - 9月4-14日11天行程:覆盖IFA(2天)、IAA(2天)、5城市产业走访、企业考察、高校访问及自然人文景点[15][16][17][18][19][20][21][22][23] - 重点企业包括奔驰辛德芬根工厂(年产36.7万辆,占地2.9平方公里)、安世半导体(2018年产量超1000亿颗)[18][21] - 技术机构参访含Fraunhofer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典范)、慕尼黑工大(加兴校区)[20][21]
海光信息中科曙光复牌在即,科技板块并购重组浪潮起,信息技术ETF(562560)受到资金青睐
新浪财经· 2025-06-05 03:33
并购重组事件 - 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拟通过换股吸收合并方式进行战略重组 海光信息将向中科曙光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完成合并并募集配套资金 [1] - 两家公司股票自5月26日起停牌 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1] - 此次交易为并购重组新规后首单上市公司间吸收合并案例 也是科创板公司吸收合并主板企业的首例 [1] 业务协同效应 - 合并后技术协同效应显著 中科曙光在高端计算、存储、云计算领域积累深厚 海光信息专注国产架构CPU和DCU芯片设计 [1] - 整合将优化从芯片到软件、系统的产业布局 汇聚信息产业链上下游资源 强化龙头企业引领作用 [1] 市场反应与资金动向 - 相关ETF如信息技术ETF(562560)在停牌期间获资金净流入超1500万元 该ETF跟踪中证全指信息指数 海光信息和中科曙光合计权重近5% [2] - 信息技术ETF电子和计算机行业占比超96% 涵盖新质生产力、自主可控、AI等概念 [2] 行业趋势与政策影响 - 硬科技领域并购重组潮开启 恒泰证券认为此次合并标志中国算力产业链整合进入实质性阶段 [2] - 国泰海通证券指出重组新规将激发并购重组市场活力 加速计算机板块在数字化转型需求下的细分领域整合 [2]
永赢基金蒋卫华:重点关注新消费、创新药与出海领域
中国经济网· 2025-06-04 08:46
投资逻辑 - 坚持优质供给创造需求的投资逻辑 [1] - 消费企业通过产品创新、渠道优化或模式升级获得消费者偏好 [1] - 消费赛道仍是值得深耕的沃土 [1] 新消费领域 - 潮玩龙头持续看好 全球消费能力强劲的欧美市场需求爆发刚刚开始 [1] - 头部企业凭借IP运营能力与全球化渠道布局 业绩增长趋势与估值水平仍具匹配度 [1] - 对其他新消费标的更注重业绩确定性与估值性价比 [1] 创新药行业 - 中国创新药行业正迎来历史性机遇 [1] - 国内头部药企已具备研发全球领先药物的能力 部分创新药疗效与安全性媲美国际竞品 [1] - 过去由于医保定价机制与行业仿制药转型背景 相关企业估值普遍被低估 [1] - 近期跨国药企对中国优质分子收购采用全球公允定价 推动行业估值向合理水平回归 [1] - 当前创新药估值修复仅处于初期阶段 [1] - 重点关注已上市品种销售放量、进入三期临床且具备全球权益的企业 [1] 出海方向 - 受益于全球供应链重新调整 [2] - 贸易环境变化加速产业链洗牌 [2] - 具备出海能力企业凭借成本控制、快速响应等优势抢占海外市场份额 [2] - 持续关注供应链管理能力强、海外渠道成熟的出海企业 [2] 消费板块特征 - 复苏呈现明显结构性特征 并非齐涨共跌 [2] - 继续深耕大消费领域 在新消费全球化拓展、创新药估值修复与出海企业订单落地中寻找机会 [2] - 坚持精选成长个股、兼顾估值原则 在行业分化中挖掘真成长标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