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博大数据 CEO 张永健:资本追逐、政策红利、人才短缺,东南亚智算市场是机会还是陷阱?丨智算想象力十人谈
雷峰网·2025-09-16 10:20

出海东南亚的战略意义 - 东南亚是智算中心出海的必争之地 菲律宾是出海第一站 因其人口大国地位和数字化转型加速 [5] - 数据中心厂商出海是寻找新增长曲线的重要途径 东南亚市场投资回报率比国内高出2%-3% [5] - 政策环境变化推动数据本地化存储 菲律宾要求政府数据不得上云且海外数据回流 带动本地数据中心建设需求 [5] 市场驱动因素 - 东南亚算力规模总体基数小 两年前总体算力规模不到100兆瓦 目前市场增长达5-6倍 [12] - 国家定位推动数据中心集群建设 部分算力供给北亚、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地区使用 [13] - 人口和互联网应用驱动需求 东南亚互联网和云计算渗透率高 文化融合程度高吸引外商投资 [13] - 政策与供应链优势 马来西亚水电价格低且有国家补贴 泰国政府已开始补贴 印尼和越南局部推动建设 [13] - 5G基站建设完善 关键基础设施达到一定水平 为数据中心发展提供产业基础 [14] 出海策略与客户定位 - 服务混合多元需求的市场策略 既聚焦大厂需求保障核心收益 又储备零散客户平衡单一大客户风险 [7] - 客户群体包括当地政府、当地企业、跨国公司以及国内出海客户 马来西亚数据中心去年下半年被中美云厂家填满需求 [28] - 跟随国内大厂绑定出海可保障上架率 定制化建设使上架率快速满载 未经充分调研的项目易陷入无人采纳困境 [6][27] 成本与收益分析 - 东南亚建设数据中心速度比国内快1-2年 内部收益率(IRR)期望值高出2%-3% [18] - 海外电价可能是国内2倍 但成本高低需对照服务客户群和整体成本结构 本地客户接受当地市场价 [19] - 国内企业可依托成熟供应链和运维经验优化成本 [19] 政策与建设周期 - 未来两到五年内 越来越多国家将出台数据本地化存储或跨境流动限制政策 [20] - 中国团队建设周期通常12至18个月 依赖海外当地团队可能延长至一至两年 [20] - 当前是布局海外数据中心的关键机遇期 需结合政策窗口与建设周期因素 [21] 人才与文化挑战 - 人才短缺是核心挑战 东南亚平均工作年限较低 熟练技术和运维人才储备不足 [22] - 采取"引进+培养"双线并行模式 派遣核心骨干进行项目交付 同时招募培训本地人才 [22][24] - 文化融合与互信是出海终局 属地化需要多元文化团队 否则影响效率及创新活力 [8][25] - 外派高管可应对短期挑战 但长期需培养当地人才 外派成本更高且需处理海外突发情况能力 [23][24] 博大数据的具体布局 - 在菲律宾建设当地城区最大智算中心之一 机柜数量超过3600台 [4] - 项目规模超过100兆 主要跟大厂合作 同时储备足够零售客户 [29] - 计划将布局扩展到东南亚其他国家及中亚地区 紧跟"一带一路"倡议 [29] 战略建议 - 明确战略定位 选择追求短期价值或构建长期可持续运营能力 [30] - 确定市场定位与辐射策略 如服务本土需求或一国辐射多国 [30] - 运营模式灵活应变 采用经验输出加本地化运营模式 平衡效率与风险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