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002594)

搜索文档
方程豹钛7在杭上市
每日商报· 2025-09-24 22:23
新车上市信息 - 方程豹汽车在杭上市新车定位科技大空间SUV推出4款配置包括135KM两驱Pro版200KM两驱Max版190KM四驱Max版190KM四驱Ultra版价格区间17.98万-21.98万元 [2] - 公司同步推出七大钛享好礼包括价值10000元舒享升级包BYD Pad套装金融贴息至高11300元置换补贴及终身免费OTA等权益 [3] 产品设计特点 - 新车钛7延续品牌硬派风格深度融合舒适性与智能科技主打高得房率空间设计乘员舱有效长度超3.3米得房率达70.9% [2] - 车内配备真皮舒芙蕾座椅20扬声器迪声音响定制香氛系统7屏互联及智能冷暖冰箱从多维度提升驾乘质感 [2] 智能生态功能 - 车辆首发接入支付宝生态实现语音点单刷脸支付与自动导航全流程服务 [2] - 支持与好孩子联名的智能宠物椅及儿童座椅可通过车机实时查看状态及分享vlog [2] - 首发蚂蚁森林车机版用户可通过出行能量参与公益林种植 [2] 市场策略 - 新车以空间智能与价格的多重优势加速切入新能源SUV市场 [3] - 即日起在杭州开放试驾体验进一步降低购车门槛 [3]
B级插混轿车市场上演“三国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4 12:19
行业竞争格局 - B级插混轿车市场进入激烈价格竞争阶段 自主品牌车型价格下探至8万元区间 如荣威M7 DMH限时价8.58万至10.28万元 比亚迪秦L终端起售价8.78万元 银河A7终端起售价8.18万元[1][2][3] - 头部车型形成三足鼎立态势 比亚迪秦L月销量1.6万至2万辆 银河A7上市首月销量达1.2万辆 荣威M7 DMH预售首周订单破万[3] - 自主品牌凭借价格与技术优势抢占合资品牌市场份额 合资品牌插混车型如雅阁e:PHEV和帕萨特PHEV仍集中在20万元区间 月销量仅维持三位数水平[5][6] 产品与技术特征 - 续航能力成为核心竞争指标 荣威M7 DMH搭载DMH 6.0超级混动系统 CLTC纯电续航达160km 综合续航超2100km[6] - 智能化配置成为差异化竞争关键 荣威M7 DMH实现豆包深度思考大模型全球首发 支持AI语音深度对话 自主品牌在智驾智舱配置方面显著优于合资品牌[6] - 混动技术持续升级 上汽全栈自研DMH系统 比亚迪DM-i技术等推动自主品牌技术突破[3][6] 市场动态与趋势 - B级插混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 2022年7月销量不足1万辆 2024年7月B级新能源轿车销量达12.4万辆 市场份额从2%提升至12.6%[7] - 插混车型出口成为新增长点 2024年上半年插电混动乘用车出口同比增幅达165% 接替纯电动成为出口新引擎[8] - 混动汽车整体保持高增长 2021年以来年增长率超50% 销量从不足100万辆增至近600万辆 插混占比持续提升至62.7%[8] 企业战略布局 - 自主品牌通过产品定位实现价格突破 荣威M7 DMH以10万元级价格提供20万元级B级车体验 比亚迪通过现金优惠和政府补贴强化价格竞争力[1][3][6] - 技术自研成为核心竞争力 上汽全栈自研DMH系统 比亚迪DM-i技术等实现技术自主可控[3][6] - 出海战略加速推进 插混车型凭借经济性和智能化优势在海外市场获得突破 尤其针对充电设施不完善的市场[8]
BYD needs battery plant in Europe to support auto production increase, special adviser says
Reuters· 2025-09-24 11:39
公司战略 - 中国领先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计划在欧洲制造汽车电池 以支持该地区未来几年汽车产量扩张 [1] - 公司欧洲业务特别顾问明确表示 欧洲本地化电池生产是业务发展的必然需求 [1] 产能布局 - 欧洲地区汽车产量预计将持续增长 推动本地化电池制造需求 [1] - 电池生产设施将直接服务于欧洲区域不断扩大的汽车制造规模 [1]
比亚迪支持加密货币支付,新一轮燃点是否到来!
搜狐财经· 2025-09-24 10:48
美联储主席发言影响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国股市估值过高 导致美股集体跳水 [1] - 发言强调就业问题和政策调整需谨慎 必要时将采取行动调整到位 [1] - 重申美联储独立性不受政治影响 对人工智能就业影响持中性态度 [1] 加密货币支付应用拓展 - 比亚迪与丰田雅玛哈在玻利维亚市场支持USDT支付购车 成为首批接受加密货币的车企 [3] - 泰达首席执行官确认USDT已成为新兴市场数亿人的数字美元 打破传统支付繁琐限制 [3] - 餐饮巨头麦当劳和肯德基已支持加密货币支付 数字货币应用场景持续扩大 [3] 加密货币市场行情 - 比特币下方支撑位111000美元 上方重点关注115000美元阻力位 [3] - 以太坊关键支撑位在4050美元 当前处于震荡吸筹阶段 [3] - 资金向主流加密货币回流 比特币和以太坊表现强劲 山寨币表现相对疲软 [3]
比亚迪汽车祝小米17发布成功 小米回应
新浪财经· 2025-09-24 10:43
公司互动 - 比亚迪汽车在社交媒体发文祝福小米17发布成功 并提及"在质疑中笃行 于荒芜中探索 致敬追梦者们" [1] - 小米公司对比亚迪汽车的祝福作出"真心感谢"的回应 [1] 行业动态 - 汽车行业与消费电子行业出现跨界互动 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与手机厂商产生品牌联动 [1]
汽车行业9月24日资金流向日报
证券时报网· 2025-09-24 09:38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9月24日上涨0.83% [1] - 申万行业中有28个行业上涨 电力设备行业涨幅2.88%居首 电子行业涨幅2.76%居次 [1] - 银行行业下跌0.36% 煤炭行业下跌0.29% 通信行业下跌0.01% [1] - 两市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入197.25亿元 [1] 行业资金流向 - 14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 电子行业净流入130.46亿元居首 计算机行业净流入50.21亿元居次 [1] - 17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 汽车行业净流出20.64亿元居首 通信行业净流出16.70亿元居次 [1] - 公用事业、食品饮料、银行等行业净流出资金较多 [1] 汽车行业整体表现 - 汽车行业上涨0.36% [2] - 行业278只个股中170只上涨 2只涨停 101只下跌 2只跌停 [2] - 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20.64亿元 [2] - 129只个股资金净流入 8只净流入超亿元 [2] 汽车行业资金流入个股 - 万丰奥威净流入4.98亿元 涨幅4.47% 换手率10.62% [2] - 豪能股份净流入3.27亿元 涨幅10.02% 换手率7.04% [2] - 江淮汽车净流入2.88亿元 涨幅2.38% 换手率3.18% [2] - 光洋股份净流入1.66亿元 涨幅9.97% 换手率14.56% [2] - 千里科技净流入1.29亿元 涨幅5.11% 换手率2.03% [2] 汽车行业资金流出个股 - 山子高科净流出9.80亿元 跌幅9.91% 换手率22.07% [3] - 比亚迪净流出6.98亿元 涨幅0.10% 换手率1.57% [3] - 万向钱潮净流出3.79亿元 涨幅0.82% 换手率11.16% [3] - 上汽集团净流出2.73亿元 跌幅5.56% 换手率1.42% [3] - 均胜电子净流出2.38亿元 跌幅1.85% 换手率12.32% [3] - 10只个股净流出超亿元 [2][3]
储能电池出口量暴涨170%“背后”
起点锂电· 2025-09-24 09:37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储能电池出口高速增长 主要受海外电力困局、政策补贴及技术优势驱动 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凭借安全性和成本优势占据主导地位 国内企业凭借技术迭代和多样化产品形态加速海外市场渗透 [3][21][22][23] - 海外储能市场呈现多维度需求特征 大型储能、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及便携式储能因地区政策与环境差异形成差异化增长机会 预计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将分别达439GWh、180GWh和2800万台 [10][15][16] - 电池成本下降推动储能产品价格下探 大型储能领域价格竞争激烈 头部企业通过全产业链布局构筑成本优势 同时需警惕海外政策变动、本地化竞争加剧及合作风险等挑战 [27][28][31][33][34][35] 电力困局催生储能需求 - 欧美电网老化且地广人稀导致供电不稳定 能源危机与电价波动进一步刺激储能需求 [5][6] - 亚非地区电力基础设施薄弱 部分地区日均供电不足8小时 储能成为保障民生和企业运营的关键手段 [6][7] - 多国推出储能补贴政策 美国大型储能装机预计从26GW增至120-150GW 澳大利亚户用储能补贴达30%安装成本 [7][8] 细分市场出海机遇 - 全球工商业储能2024年出货25.4GWh同比增长107% 主要市场为中东、欧洲、美国及澳大利亚 澳洲2025年计划投运10GWh大储项目 [10][12] - 户用储能2024年全球出货27.8GWh同比增长19% 美国因30%税收抵免政策成为主流市场 加州、德州及波多黎各增长显著 [13][14] - 便携式储能2024年全球出货1100万台同比增长90% 美国因户外运动及房车文化需求最大 乌克兰因战争冲突出货110万台 [15][19] 电池技术优势与迭代 - 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超240GWh 前十企业均为中国企业且市占率超91% [22] - 国内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压实密度达2.6-2.7g/cm³ 更适合长时储能 且技术限制出口延长竞争优势周期 [22] - 电池产品形态多样化 大储主流为280Ah-600Ah+方形电池 户储及便携储能采用30-40系列大圆柱电池 [23] - 钠离子电池低温性能适配北欧、加拿大等地区 固态电池理论能量密度超500Wh/kg但尚未成熟 [24] 成本下降与价格竞争 -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2022年60万元/吨跌至8万元/吨 降幅87% 推动电芯生产成本降至0.4元/Wh以下 [27][28] - 中东市场储能系统报价从2021年20美分/Wh降至2025年7.5美分/Wh 降幅超62% 部分项目出现6.2美分/Wh极端报价 [28] - 头部企业通过一体化布局将电芯成本控制在0.4元/Wh以下 系统报价可低至0.7元/Wh [28][31] 海外竞争与风险 - 美国储能集成商Powin破产拖累多家中国供应商 宁德时代被拖欠货款3.1亿元人民币 [33] - 韩国企业加速磷酸铁锂产线改造 LG新能源美国工厂已投产 三星SDI及SK On计划2026年释放产能 [22][34] - 韩国材料商L&F研发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达2.7g/cm³压制密度 计划2026年底量产 [35] - 欧美关税政策及补贴制度调整增加企业认证周期和本地化运营成本 [35]
B级车最低降到8万元区间
格隆汇APP· 2025-09-24 09:34
行业价格竞争态势 - B级轿车市场价格竞争加剧 自主品牌进入8万元价格区间 此前该价格水平难以想象 [1] - 荣威M7 DMH以8.58万至10.28万元限时价进入市场 定位中大型轿车尺寸 直接冲击10万元级插混轿车细分市场 [1] - 比亚迪秦L与银河A7等竞品终端起售价同样聚焦8万元价格带 形成多品牌竞争格局 [1] 市场格局演变 - B级车市场容量大且利润高 长期由合资品牌主导 [1] - 合资品牌推出插混车型如雅阁e:PHEV和帕萨特PHEV 价格仍集中在20万元区间 [1] - 合资品牌插混车型月销量表现疲软 两款主力车型月销仅维持三位数水平 [1] 品牌竞争力变化 - 日系等合资品牌在高端轿车市场出现萎缩态势 [1] - 自主品牌在B级轿车市场快速崛起 形成对合资品牌的替代效应 [1] - 插电混动技术成为自主品牌突破B级车市场的重要技术路径 [1]
出海,更要“反内卷”
高工锂电· 2025-09-24 09:06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锂电行业凭借电动汽车和储能两大应用的强劲需求正加速全球化 但国内价格战有向海外蔓延趋势 可能重蹈历史上摩托车行业因恶性竞争失去海外市场的覆辙 [1][2][4] - 国家层面自2024年起构建反内卷政策体系 通过宏观调控和法律手段规范行业竞争秩序 市场已出现积极信号 产业链利润分配逐步回归合理区间 [5][6][7][8] - 行业需要从价格竞争转向品质与技术输出 通过全产业链良性协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让中国锂电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成为引领者 [9][10] 锂电行业出口表现 - 2025年1-8月中国锂离子电池出口量达30.03亿个 同比增长18.66% 出口额482.96亿美元 同比增长25.79% [1] 价格战现状与历史教训 - 新能源汽车领域出现四万余元起售车型 储能系统价格三年降幅超80% 某集采项目中标价低于0.4元/Wh 远低于合理成本区间 [2] -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摩托车行业在东南亚从3000元压价至1500元 导致品质失控引发多国抵制 最终失去海外市场 [2][3][4] - 当前低价竞争导致上游材料企业利润被挤压 中游制造企业压缩研发投入 下游产品陷入品质缩水怪圈 [4] 反内卷政策体系 - 2024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和经济工作会议规范行业竞争秩序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5] - 八部门联合管控盲目投资 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低于成本价销售 [5] - 政策体现宏观调控优势 既避免一刀切又能在关键节点及时刹车 [5] 市场积极信号 - 某新能源车厂下调年度销售目标 行业开始转向品质优先发展路径 [6] - 六氟磷酸锂进入涨价通道 隔膜价格出现反弹迹象 产业链利润分配回归合理区间 [7][8] 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 17家车企包括一汽、比亚迪、蔚来等发布声明 落实供应商账款支付倡议 构建协作共赢生态 [9] - 出海需要技术与品质输出 新能源汽车通过智能化和续航突破打造高端口碑 储能产品通过安全性和效率提升建立技术壁垒 [10] - 上游企业需资金投入研发 中游企业需合理制造利润 下游企业需保障产品品质 实现行业可持续增长 [10]
乘用车板块9月24日跌2.47%,上汽集团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9.27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24 08:39
板块整体表现 - 乘用车板块当日下跌2.47% 领跌个股为上汽集团(-5.56%)[1] - 上证指数上涨0.83%至3853.64点 深证成指上涨1.8%至13356.14点[1]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9.27亿元 游资净流入2.67亿元 散户净流入6.6亿元[1] 个股涨跌表现 - 北汽蓝谷上涨1.02%至7.92元 成交88.25万手[1] - 赛力斯上涨0.95%至143.35元 成交35.14万手[1] - 长安汽车上涨0.5%至12.17元 成交57.03万手[1] - 广汽集团上涨0.26%至7.6元 成交32.25万手[1] - 比亚迪微涨0.1%至105.71元 成交54.82万手[1] - 长城汽车平盘报收24.5元 成交11.89万手[1] - 海马汽车下跌1.77%至5.55元 成交93.67万手[1] - 上汽集团大跌5.56%至17.66元 成交163.29万手[1] 资金流向明细 - 赛力斯主力净流入6873.26万元(占比1.38%) 游资净流出7316.25万元[2] - 广汽集团主力净流入1853.07万元(占比7.62%) 游资净流入678.23万元[2] - 长城汽车主力净流出207.19万元 游资净流入11.97万元[2] - 长安汽车主力净流出1299.62万元 游资净流出1321.79万元[2] - 北汽蓝谷主力净流出1540.73万元 游资净流出1357.06万元[2] - 海马汽车主力净流出3596.44万元(占比-6.92%) 游资净流入1852.99万元[2] - 上汽集团主力净流出2.8亿元(占比-9.78%) 游资净流入1.64亿元[2] - 比亚迪主力净流出6.68亿元(占比-11.6%) 游资净流入1.77亿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