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002594)

搜索文档
邀请函:2025第十一届起点锂电行业年会暨起点研究十周年庆典(2025年12月17-19日·深圳)
起点锂电· 2025-09-26 10:37
活动背景及行业趋势 - 宝马宣布大圆柱电池2026年装车 引发行业加速布局46系大圆柱电池热潮 [2] - 工信部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新国标 引发动力电池性能广泛讨论 [2] - 全极耳圆柱电池实现量产 高倍率、长寿命优势将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工具、两轮车及智能家居领域 [2] - 固态电池因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优势 2025年热度持续维持高位 [2] - 国家取消强制配储政策 引发对储能电池未来需求的担忧 [2] - 314Ah电芯逐步替代280Ah成为主流 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海辰储能等企业发布500Ah以上大容量电芯 [2] - 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对全球储能行业造成冲击 [2] - 人形机器人用电池成为电池企业新布局方向 低空经济政策推动eVTOL行业发展 [2] - 9系超高镍三元正极大规模应用 磷酸锰铁锂正极在商用车和两轮车试水应用 硅基负极搭配全极耳技术应用增多 [3] 活动架构与规模 - 活动名称:2025第十一届起点锂电行业年会暨起点研究十周年庆典 同期举办用户侧储能电池技术论坛及金鼎奖颁奖典礼 [3] - 活动主题:突围技术迭代新周期 共筑十年安全新纪元 [3] - 时间:2025年12月17-19日 地点:深圳维纳斯皇家酒店 [3] - 规模:线下2000+嘉宾 在线直播观看30000+ [3] - 设置九大专场论坛 60+重磅演讲嘉宾 [4] - 50+展商覆盖锂电池、储能电池、固态电池等全产业链 [5] - 线上直播覆盖20000+专业观众 全行业粉丝超100万+ [5] 技术论坛核心议题 - 低空经济专场:软包电池赋能eVTOL与无人机万次循环安全飞行 卷绕到叠片工艺实现97%空间利用率 [7] - 电池材料专场:9系超高镍三元正极产业化 锂锰基正极4.5V高电压与降本 硅碳负极气相沉积技术与膨胀抑制 锂金属负极界面工程与固态电解质耦合 480mAh/g门槛下负极材料技术突围 回收再生技术与低品位材料再利用 [7] - 电池设备专场:干法电极+等静压技术破解全固态电池固-固界面瓶颈 固态电池中段工艺变革推动设备价值量提升 新一代安全检测设备超越GB 38031-2025国标极限 干法电极设备国产化 整线输出+本地化服务破局欧美市场 [7] - 电池安全专场:快充性能与安全博弈 低熔点合金负极破解快充300次后枝晶生长 -40℃极寒环境动力安全保障 消费电池电芯缺陷检测与云端联防 BMS预警与车-云-桩协同防护 [7] - 用户侧储能专场:发布2025全球用户侧储能行业白皮书 户用储能多级安全防护体系 海外户储市场趋势 下一代大电芯户储技术挑战 户储BMS技术发展 [7] - 便携式储能专场:解读强制性国标GB 44240-2024 户外经济+应急备灾千亿蓝海 新国标下系统安全变化 方形电池/32140电池/40135大圆柱电池应用 [8] - 工商储专场:国内外市场及产品发展趋势 出海安全运输方案 下一代电芯技术 智能BMS发展 钠电池与半固态电池应用机遇 [8] 金鼎奖评选体系 - 评选时间:2025年9月1日-10月15日报名 10月16-20日初审 10月21日-11月1日终审 12月19日深圳颁奖 [10][11] - 设立15项奖项涵盖电芯技术创新、储能电池技术创新(发电侧/电网侧/户储/工商储/便携储)、材料技术创新、设备技术创新、PACK技术、安全技术、优质服务商、明星产品、行业贡献、零碳案例及客户信赖品牌 [11] 参与企业范围 - 动力及储能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弗迪电池、LG新能源、三星SDI、SKI、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46家 [12] - 轻型电池企业:雅迪、爱玛、台铃、星恒电源、亿纬锂能、鹏辉能源等42家 [12] - eVTOL及无人机电池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清陶能源、辉能科技等53家 [12] - 材料企业:璞泰来、德方纳米、天齐锂业、容百科技、贝特瑞、湖南裕能等50家 [12] - 设备企业:先导智能、逸飞激光、大族激光、杭可科技、利元亨等40家 [12] - 储能企业:华为、比亚迪、阳光电源、派能科技、麦田能源、德业股份等50家 [13]
比亚迪车队亮相武汉市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
环球网· 2025-09-26 10:21
比亚迪产品矩阵 - 高端新能源品牌仰望涵盖硬派越野、旗舰轿车及纯电超跑等车系 主要产品包括U8、U7、U9、U8L [3] - 方程豹为个性化新能源汽车品牌 依托专业新能源技术平台和整车架构提升用户体验 [4] - 海狮07EV采用双U型悬浮式车灯和海浪曲线设计 由比亚迪设计总监沃尔夫冈·艾格打造 [4] - 海豹07DM-i为首款采用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和iTAC智能扭矩控制系统的车型 [4] - 唐DM-i为第三款插电式混动车型 采用游龙跃动腰线和悬浮式龙晶LED前大灯设计 [5] - 秦L基于e平台3.0 Evo打造 采用CTB技术、后驱布局与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系统 支持高速领航辅助和全场景智能泊车 [6] 比亚迪技术布局 - 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应用于海豹07DM-i和秦L车型 [4][6] - iTAC智能扭矩控制系统提升海豹07DM-i的操控性能 [4] - e平台3.0 Evo为秦L提供技术基础 支持后驱布局和高级智能驾驶功能 [6] 比亚迪战略合作 - 公司与中国赛车学院在武汉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展示7辆实训车辆 包含仰望U8、方程豹豹8、豹5、海狮07EV、海豹07DMI、唐dmi和秦L EV [1] - 比亚迪全国布局的全地形赛车场建立完善赛事运营模式 "全民赛道"理念与中国赛车学院目标高度契合 [6] - 与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联合会、武汉体育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及江汉大学共建中国首家赛车学院 [6]
超3GWh!比亚迪、远景等签储能协议
行家说储能· 2025-09-26 09:30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储能行业正通过重大合作协议加速扩张 多家企业获得GWh级别订单 推动清洁能源系统建设和工业脱碳进程[1][2][6] 企业合作动态 - Fortescue与远景能源达成战略合作 远景将提供132MW风力涡轮机及储能解决方案 支持Fortescue实现2030年零碳目标[2][4] - Fortescue分别与比亚迪签署储能供应协议 与隆基绿能签署光伏组件供应协议 共同推进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地区脱碳运营[4] - Fortescue计划部署2-3GW风能和太阳能发电 配套大规模电池存储项目[5] 储能订单规模 - 瑞浦兰钧与Energy Vault签署3GWh储能系统供货协议 将于2026年交付 合作覆盖澳大利亚、美国和欧洲市场[6][7] - 瑞浦兰钧2025年累计获得26.5GWh储能订单 包括日本市场超1GWh、韩国市场2.5GWh及多家企业20GWh合作项目[8][10] - 瑞浦兰钧与Energy Vault历史合作规模超1.5GWh 已成功交付美国加州8.5MW/293MWh、德州100MW/200MWh等多个项目[7] 技术领域覆盖 - 合作项目涵盖风电、光伏、储能系统及电网优化技术 形成发电-存储-电网全链清洁能源解决方案[2][4][5]
【深度分析】2025年8月份全国新能源市场深度分析报告
乘联分会· 2025-09-26 09:18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发布的2025年8月市场分析报告,以下是详细总结: 核心观点 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强劲增长,渗透率已突破55%,自主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出口市场表现亮眼,行业结构性变化显著 [4][5][9][12][15] 整体总市场 - 2025年8月整体零售销量2,018,476辆,同比增长5.9%,其中新能源车1,114,901辆(同比增长8.8%),燃油车903,575辆(同比增长2.4%)[5] - 2025年1-8月累计零售销量14,764,395辆,同比增长9.7%,新能源累计销量7,570,510辆(同比增长26.0%),渗透率达51.3% [7][9] - 产量方面,8月总产量2,454,123辆,同比增长13.5%,新能源产量1,277,151辆(同比增长23.1%)[5] 细分总市场 - 轿车市场8月零售902,775辆(同比增长2.2%),MPV市场89,378辆(同比下降2.7%),SUV市场1,026,323辆(同比增长10.2%)[26] - 新能源SUV增长强劲,8月销量543,141辆(同比增长11.3%),占NEV市场48.7% [26][30] - A0级轿车和A级SUV成为新能源市场增长主力,同比增速分别达61.6%和29.2% [30] 出口市场 - 8月出口总量499,341辆,同比增长20.2%,其中新能源出口203,560辆(同比增长102.7%)[5][16] - 1-8月累计出口3,471,270辆,同比增长11.3%,新能源出口累计1,415,839辆(同比增长63.9%)[7][16] - 新能源出口渗透率达40.8%,较去年同期提升13.7个百分点 [17][20] 厂商表现 - 比亚迪保持新能源批发首位,8月销量371,501辆(同比增长0.2%),吉利汽车147,347辆(同比增长95.2%)位列第二 [21] - 零售方面,比亚迪310,200辆(同比下降18.3%),吉利134,405辆(同比增长81.4%),长安汽车72,338辆(同比增长38.2%)[21] - 1-8月累计批发前三:比亚迪2,825,802辆(同比增长21.9%)、吉利1,002,640辆(同比增长120.5%)、长安汽车547,799辆(同比增长52.0%)[22] 车型大类细分市场 - SUV在新能源市场中占比48.7%,轿车占比47.5%,MPV占比3.7% [26][30] - 新能源MPV增长显著,8月销量41,647辆(同比增长11.7%),1-8月累计298,973辆(同比增长42.2%)[26][28][30] - A0级轿车和C级SUV增速领先,同比分别增长61.6%和77.1% [30] 品牌定位细分市场 - 自主品牌占据新能源市场绝对主导,8月销量1,007,136辆(同比增长10.5%),占比90.3% [37][39] - 豪华品牌新能源车销量64,068辆(同比下降13.5%),主流合资品牌43,697辆(同比增长12.5%)[37] - 自主品牌新能源渗透率达46.7%,远高于豪华品牌的3.5%和主流合资的1.7% [39][47] 国别定位细分市场 - 德系新能源车大幅下滑,8月销量15,390辆(同比下降49.8%),美系车64,409辆(同比下降11.0%)[50] - 日系新能源车表现突出,8月销量26,287辆(同比增长224.9%),但基数仍较小 [50] - 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中占比持续提升,1-8月累计销量6,897,474辆(同比增长31.3%)[51] 价格定位细分市场 - 10-20万价格段是新能源车主战场,8月销量440,317辆(同比增长12.6%),占比39.5% [59][62] - 30-40万高端市场增长迅猛,8月销量78,462辆(同比增长48.8%)[59][62] - 10万以下入门市场增长放缓,8月销量356,894辆(同比增长0.5%),占比32.0% [59][62]
GGII:1-8月我国锂电产业链企业新签约、开工项目183个 规划投资额达4000亿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08:48
行业扩产总体情况 - 2025年1-8月锂电池产业链新签约及开工扩产项目达183个 计划总投资额4000亿元 呈现高端扩产提速、低端产能出清的结构性调整特征 [1] 分环节扩产项目数量 - 锂电池扩产项目54个 占整体扩产项目30% [1] - 固态电池扩产项目23个 占整体扩产项目13% [1] - 锂电池和负极材料等成熟产品开工项目占比高于新签约 企业侧重加快产能建设 [1] - 固态电池和钠电池等新兴项目新签约占比更高 体现卡位布局战略 [1] 投资主体特征 - 传统环节扩产由宁德时代、比亚迪、恩捷股份等头部企业主导 [3] - 跨界企业大幅收缩 更注重产业链协同与主业深耕 [3] - 新兴赛道吸引跨界资本与初创企业入场 如东驰新能源投资52亿元建设钠电池项目 [3] - 固态电池初创企业道克特斯、聚源动力、源电新能等签约数十亿元产业化项目 [3] 分环节投资规模 - 锂电池环节投资额占比超40% 头部电池企业加速产能扩张 [3] - 固态电池领域规划投资额达350亿元 成为新兴增长极 [3] -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上游规划总投资额超800亿元 [4] - 负极材料规划投资额286亿元 [4] - 三元正极和锂电设备环节因产能饱和投资规模收缩 [4] 重大投资项目案例 - 贵州磷化联合中核钛白等在开阳投资331亿元建设60万吨磷酸铁及磷酸铁锂项目 [4] - 青山集团在毕节投资243亿元布局50万吨磷酸铁及磷酸铁锂产能 [4] - 云图控股在贵港投资159亿元建设30万吨磷酸铁及磷酸铁锂一体化基地 [4] - 中科电气拟投资80亿元在阿曼建设20万吨负极材料基地 [4] 区域分布特征 - 扩产项目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中地区 [7] - 华东地区依托化工资源与产业链配套优势 重点布局材料及电池制造环节 [7] - 国轩高科在江苏南京和安徽芜湖分别建设20GWh电池产能 [7] - 湖北荆门形成完整产业链 2024年产值突破600亿元 [7] 海外布局动向 - 马来西亚吸引亿纬锂能、珠海冠宇等电池厂布局 [8] - 欧洲市场推动本土化布局 比亚迪欧洲总部及研发中心落地匈牙利 [8] - 中创新航在葡萄牙投资151.684亿元建设15GWh动力及储能电池项目 [11] - 宁德时代在印尼投资60亿美元建设6.9GWh电池产能 [11]
乘用车板块9月26日涨0.89%,赛力斯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9.19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26 08:41
板块整体表现 - 乘用车板块当日上涨0.89%,领先企业为赛力斯,涨幅达5.77% [1] - 上证指数下跌0.65%至3828.11点,深证成指下跌1.76%至13209.0点 [1]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9.19亿元,游资净流出9.32亿元,散户净流入1315.31万元 [1] 个股价格与成交表现 - 赛力斯收盘价157.22元,成交量99.74万手,成交额160.02亿元 [1] - 长安汽车上涨1.66%至12.28元,成交量140.21万手 [1] - 比亚迪微跌0.20%至107.29元,成交额82.50亿元 [1] - 下跌个股包括上汽集团(-0.70%)、长城汽车(-0.74%)、广汽集团(-0.92%)、北汽蓝谷(-1.02%)及海马汽车(-2.17%) [1] 资金流向分布 - 赛力斯获主力净流入5.76亿元(占比3.60%),游资净流出7.33亿元(占比-4.58%) [2] - 比亚迪主力净流入2.39亿元(占比2.89%),游资与散户均净流出1.19亿元 [2] - 长安汽车主力净流入1.67亿元(占比9.69%),游资净流出9951.76万元 [2] - 上汽集团主力净流出7995.76万元(占比-5.85%),散户净流入5674.78万元 [2]
比亚迪方程豹钛7北京区域上市:定位大五座SUV 售价17.98万元起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26 07:59
产品发布 - 方程豹汽车于2025年9月25日在北京发布全新车型钛7 展示硬核性能与先锋设计 体现品牌探索未知和突破边界的理念 [1] - 钛7定位为"悦己宜家"精神的集大成者 打破硬派和家用的二元对立 兼具面子、里子和乐趣 [1] - 公司将该车型定位为全能化城市车 强调城市乐趣性 是不委屈自己、不辜负家人、不满足够用、不泯然众人的产品 [1] 产品设计 - 外观尺寸近5米车长和近2米车宽 呈现方正宽大霸气造型 [3] - 车内打造五向通透的风景视界 内饰融合"方圆"设计理念 兼具硬朗简约时尚与家用柔和温馨 [3] - 空间设计实现70.9%超高得房率 超过3.3米乘员舱有效车长 1880L后备厢容积和47处储物空间 [6] 技术性能 - 搭载比亚迪三电技术和新一代DM技术 配备全速域轮端解耦技术 实现全速域范围内无感切换两驱和四驱 [8] - 采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系统 保障高速过弯、紧急变道和复杂路况下的稳健操控 [8] - 匹配12种地形模式 具备全地形全场景适配能力 支持用户探索超出城市日常的高级场景 [8] 安全系统 - 构建智能主动安全加硬核被动安全的双保险体系 标配比亚迪天神之眼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10] - 配备TSC高速爆胎辅助稳定控制系统 采用七横九纵高刚性车身结构 全车装配9个安全气囊 [10] 市场定位 - 推出4个配置版本 售价区间17.98万元-21.98万元 提供最高价值超3.6万元的上市权益 [11] - 北京首批车主在活动期间完成交付 象征美好出行生活的正式开启 [11]
瑞银对中资股保持乐观立场,列出首选股名单
格隆汇· 2025-09-26 07:07
整体观点 - 瑞银对中国股票保持乐观立场 较青睐A股 因相对估值具有吸引力 较MSCI世界指数有30%折让 与历史均值相若 且外资持仓仍偏低 [1] 行业偏好 - 看好AI主题 A股券商及高息股 [1] - 对"反内卷"主题有选择性地持乐观态度 偏好太阳能 化工及锂电池板块 [1] A股首选名单 - 华泰证券 北方华创 宇通客车 金山办公 长江电力和小商品城 均予买入评级 [1] H股首选名单 - 中国移动 腾讯 中国中车和比亚迪 均予买入评级 [1] ADR首选名单 - 网易 阿里巴巴和万国数据 均予买入评级 [1]
比亚迪秦,限时优惠1万元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26 07:04
产品发布与定价策略 - 比亚迪第二代秦PLUS正式上市 推出多个版本车型[1] - 第二代秦PLUS DM-i 55公里领先版限时优惠1万元 起售价降至6.98万元[1] - 第二代秦PLUS EV 420公里和510公里版本同样限时优惠1万元[1] 促销活动安排 - 所有限时优惠活动针对10月份开展[1] - 优惠措施直接体现在终端售价下调[1] - 公司通过限时促销方式刺激短期销量增长[1]
第二代秦PLUS上市 起售价下探至6万元区间
中国经济网· 2025-09-26 07:00
产品发布与市场策略 - 公司推出第二代秦PLUS三款新车型 包括DM-i 128KM进取型 EV 420KM进取型和510KM进取型 限时起售价6.98万元[1] - 新车型采用怀挡设计并新增星河米车色 提供更多个性化选择[6] - 通过OTA升级新增约20项功能 涵盖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体验提升[7] 技术性能与配置 - 秦PLUS DM-i的NEDC百公里亏电油耗优化至2.69升[4] - EV车型采用刀片电池与八合一电驱总成 配备宽温域热泵系统 支持-30℃至40℃工作环境[6] - 纯电车型续航达420KM和510KM 搭载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架及NFC钥匙等配置[6] 市场地位与销售表现 - 秦PLUS累计销量突破150万辆 蝉联2023和2024年度家轿销量冠军[1] - 产品自2021年3月上市后持续超越合资品牌 改写A级车市场格局[1] - 新推长续航版本旨在巩固市场领导地位并致敬240万用户[3] 行业竞争格局 - A级车市场原由合资品牌主导 包括朗逸 轩逸等车型[1] - 自主品牌中帝豪和逸动曾长期维持月销万辆以上[1] - 公司通过纯电与混动双路线实现市场突破 重塑行业价值标杆[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