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立讯精密(002475)
icon
搜索文档
OpenAI、立讯精密牵手 消费级设备仍处于原型开发阶段
上海证券报· 2025-09-21 21:08
OpenAI消费级硬件合作 - OpenAI与苹果设备组装商立讯精密签署协议共同开发消费级设备 目前处于原型开发阶段 预计能与人工智能模型深度协作[2] - 歌尔股份或被邀请为OpenAI首款消费级硬件产品提供扬声器模块 该公司为苹果代工AirPods、HomePod及Apple Watch组件[2] - OpenAI以近65亿美元全股票交易收购苹果前首席设计官乔纳森·艾维创办的人工智能设备初创公司io[3] - 2025年至少有25名苹果前员工加盟OpenAI 拥有人机交互设计、音频、可穿戴设备及规模化制造等背景[3] - 2024年11月OpenAI聘请Meta猎户座AR眼镜项目前负责人接手机器人和消费类硬件工作[3] 供应链企业技术布局 - 立讯精密与美国边缘AI芯片企业PIMIC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开发新一代智能可穿戴产品 包括无线耳机、AI/AR眼镜及AIoT设备[5] - 立讯精密表示与PIMIC合作可优化超低功耗要求和机械布局紧凑性 强化创新声学解决方案能力[5] - 歌尔股份及宁波奥来向歌尔光学增资2亿元 认购新增注册资本5564.06万元 增资后持股比例增至38.57%[5] - 歌尔股份控股子公司香港歌尔泰克向Haylo提供不超过1亿美元附股权收益权借款 期限五年 用于收购Plessey100%股权及增资[5] - Haylo将使用借款购买Micro-LED相关固定资产及补充营运资金[5] 行业发展前景 - 歌尔股份认为光波导、微显示、系统级封装等技术成熟将推动AI智能眼镜和AR产品快速成长[6] - 精密零组件业务包括声学、光学、传感器、结构件等有望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6]
晚报 | 9月22日主题前瞻
选股宝· 2025-09-21 14:37
激光雷达 - 机器人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国内销售额同比增长接近100% [1] - 机器人企业对激光雷达采购量达到去年四倍 [1] - 工业机器人产量37万套同比增长35.6% 服务机器人产量882.4万套同比增长25.5% [1] - 预计2025年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240.7亿元 2026年升至431.8亿元 [1] HBM - 三星电子12层堆叠HBM 3E产品通过英伟达认证 [2] - 三星将与SK海力士、美光共同成为英伟达HBM核心供应商 [2] - 预计2025年HBM新增产量27.6万个单位 年度总产量增至54万个单位 年增长率105% [2] 人工智能 - OpenAI与中国立讯精密达成协议生产AI设备 [3] - 产品包括无显示屏智能音箱、眼镜、数字录音笔和可穿戴胸针 [3] - 首批设备计划2026年末或2027年初发布 [3] 固态电池 - 工信部研究编制《"十五五"新型电池产业发展规划》 [4][12] - 新型电池产业预计2025-2030年市场规模从4800亿美元增至7800亿美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11% [4] - 新能源汽车2030年销量3800万辆 储能市场容量达146GW/377GWh [4] 汽车后市场 - 商务部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工作 [5] - 推动清理汽车后市场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 [5] 金融政策 - 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外汇局介绍"十四五"金融业发展成就 [6] - 央行调整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为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 [8] - 外汇局称8月货物贸易资金净流入稳定 外资净买入境内股票和债券 [8] 产业动态 - 国家医保局第十一批药品集采遵循稳临床、保质量原则 [8] - 国家数据局加大数据领域投入培育付费市场意识 [8] - 上海成立量子人工智能联合体培育交叉人才团队 [8] - 华为投入150亿生态发展费用 [8] - 国务院研究政府采购本国产品标准政策 [8] -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于9月26日上会 [8] - 国务院食安办推进预制菜国家标准制定 [8] 市场热点 - 中芯国际测试深紫外光刻机 [10][11] - 美股存储龙头创历史新高 台厂DDR4四季度产能被抢完 [10] - 中秋国庆"超级黄金周"带动旅游板块 [10] - 华为四季度推出8192卡算力节点 [11] - Figure机器人估值达390亿美元 英伟达等跟投 [11] - 台积电拟用12英碳化硅解决散热问题 [12] - 工信部就智能网联汽车驾驶辅助标准征求意见 [12] - 华为公布三年昇腾芯片目标并自研HBM [12]
OpenAI、立讯精密,牵手
上海证券报· 2025-09-21 11:20
OpenAI消费级硬件合作 - OpenAI与立讯精密签署协议共同开发消费级设备 目前处于原型阶段 预计能与人工智能模型深度协作 [1] - 歌尔股份或被邀请为OpenAI首款消费级硬件产品提供扬声器模块 该公司为苹果代工AirPods/HomePod/Apple Watch组件 [1] - OpenAI于2025年5月以近65亿美元估值全股票交易收购苹果前设计官乔纳森·艾维创办的AI设备初创公司io [1] - 2025年至少有25名苹果前员工加盟OpenAI 拥有人机交互设计/音频/可穿戴设备/规模化制造等背景 [1] - 2024年11月OpenAI聘请Meta猎户座AR眼镜项目前负责人接手机器人和消费类硬件工作 [1] 立讯精密AI/AR领域布局 - 立讯精密9月17日与美国边缘AI芯片企业PIMIC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开发新一代智能可穿戴产品 [2] - 合作将整合PIMIC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优化超低功耗要求和机械布局紧凑性 强化创新声学解决方案能力 [2] - 联合技术将应用于无线耳机/AI-AR眼镜/AIoT设备等可穿戴产品 践行从创新到市场战略 [2] 歌尔股份AI/AR领域布局 - 歌尔股份9月13日向歌尔光学增资2亿元 认购新增注册资本5564.06万元 持股比例增至38.57% [2] - 增资旨在加强虚拟-增强现实/智能眼镜等产品相关的精密光学领域发展 [2] - 香港歌尔泰克8月9日向Haylo提供不超过1亿美元有息借款 期限五年 用于收购Plessey 100%股权并增资 [3] - Plessey将使用资金购买Micro-LED相关固定资产及补充营运资金 [3] - 公司预期AI智能眼镜和AR产品将带动声学/光学/传感器/结构件等精密零组件业务成长 形成新增长点 [3]
中国制造业500强榜单发布,23家深企上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1 07:49
榜单概况 - 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 以2024年企业营业收入为核心入围标准[1] - 500强企业合计研发投入占比持续提升 研发强度达2.45% 较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2] 深圳企业表现 - 深圳共有23家企业上榜 占广东省47家上榜企业的近半数[1] - 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第4位排名上榜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6位 两家企业均进入榜单前十[1] - 华为营业收入达8621亿元 比亚迪营业收入达7771亿元[2] 研发投入特征 - 研发强度前十企业中深圳企业占据五席 华为以20.84%研发强度位列第一[3] - 中兴通讯研发强度达19.81% 荣耀终端研发强度为10.70%[3] 国际化程度 - 海外收入占比前十榜单中 深圳传音控股以99.73%占比位居榜首 鹏鼎控股占比85.46% 江波龙电子占比71.15%[3] - 传音控股智能手机在非洲市场占有率超40%[3] 产业分布 - 上榜深圳企业覆盖电子信息 新能源 高端装备制造 智能终端等战略性产业领域[5] - 代表企业包括立讯精密 传音控股 欣旺达电子 鹏鼎控股 创维集团等龙头企业[5] 城市产业定位 - 深圳作为中国工业第一城 坚持工业立市和制造业当家战略[5] - 持续推进制造业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5]
OpenAI加速挖苹果(AAPL.US)墙角:与立讯精密(002475.SZ)达成硬件制造协议 计划在2026年末或2027年初推出首款设备
智通财经网· 2025-09-20 10:42
OpenAI硬件制造合作 - 与立讯精密达成至少一款设备组装合同 [1][2] - 与歌尔股份接洽扬声器模块等组件供应合作 [1][2] - 计划2026年末或2027年初发布首批硬件设备 [1][2] 产品开发方向 - 开发无显示屏智能音箱类产品 [1][2] - 考虑推出眼镜/数字录音笔/可穿戴胸针等新型设备 [1][2] - 硬件开发由前苹果设计总监Jony Ive创立的io Products团队主导(收购金额65亿美元) [4] 人才招募战略 - 2024年从苹果招募超20名消费硬件员工(2023年几乎为零 2022年约10人) [1][4] - 招募涵盖硬件工程师/UI设计师/可穿戴设备/摄像头/音频工程等多领域专家 [1] - 通过高薪酬策略吸引人才(股票授予可能超100万美元) [5] 供应链布局 - 利用苹果成熟的中国供应链网络支持硬件制造 [2] - 合作厂商包括iPhone/AirPods主要代工厂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 [1][2] 行业竞争态势 - 面临亚马逊等巨头及新兴初创公司的硬件竞争压力 [3] - 参考案例:Humane公司AI胸针产品上市后评价不佳 最终被HP以1.16亿美元收购 [3] - 若AI成为设备决定性特征 OpenAI相对苹果具备技术领先优势 [3] 潜在合作冲突 - 人才争夺可能影响与苹果现有合作(包括Siri集成和Image Playground应用) [2] - 苹果已采取应对措施:取消中国供应链会议防止高管跳槽 [5] - 苹果超70%收入来自设备销售 面临业务模式挑战 [3]
OpenAI联手立讯精密开发AI硬件,此前疯狂挖角苹果骨干
钛媒体APP· 2025-09-20 04:37
OpenAI硬件战略布局 - 与立讯精密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面向消费者的革命性AI设备 同时与歌尔股份接触 [2] - 设备设计为口袋大小便携形态 搭载先进上下文感知系统并深度整合ChatGPT大语言模型 [2] - 以65亿美元收购前苹果设计总监Jony Ive创立的io Products公司 加速硬件布局 [3] 人才招募策略 - 2025年从苹果招募逾20名硬件工程师 人数较去年翻倍 涵盖用户界面/可穿戴设备/相机及音频技术核心领域 [4] - 提供超100万美元股票作为入职激励 承诺"小团队/快决策"工作机制 [4] - 苹果内部因人才流失取消原定8月中国出差计划 防范关键人员被挖角风险 [4] 供应链合作方背景 - 立讯精密为苹果核心代工厂 代工iPhone/AirPods等产品 同时是AI眼镜等前沿设备主要供应商 [5] - 歌尔股份负责组装AirPods/HomePod/Apple Watch等苹果产品 可能为OpenAI提供扬声器模组零部件 [5] 产品规划与时间表 - 考虑多种设备形态包括无屏智能音箱/AI眼镜/数字录音设备及可穿戴别针 [5] - 首批产品预计2026年底或2027年初发布 最早2026年第一季度进入试产阶段 [5][12] 行业竞争格局影响 - 新设备可能冲击苹果及其他消费电子厂商市场份额 挑战智能手机传统硬件地位 [2] - 消费电子市场长期由苹果/三星主导 硬件生态联动能力是核心竞争壁垒 [11] 历史案例参考 - Humane公司AI Pin出货量约10000台 仅达计划十分之一 2024年5-8月退货量约1000台 [6][8] - Rabbit R1虽具备视觉识别和大型动作模型(LAM)技术 但同样未能实现市场突破 [10]
84家“独角兽—聪明公司—超级企业” 串起“深圳创新长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0 03:24
深圳创新企业集聚现象 - 深圳共有84家企业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50家聪明公司"、GEI中国独角兽榜单及《财富》中国500强等权威榜单 [1][6] - 创新企业高度集中于南山、福田、宝安和前海等区域 形成"深圳创新长廊"空间格局 [1][6][9] - 南山区以30家上榜企业成为核心聚集地 其中粤海街道独占19家 [7][8] 创新企业梯队构成 - "聪明公司"榜单包含9家深圳企业 涵盖华为、比亚迪等超级链主企业及7家细分领域科技明星企业 [3] - 企业技术领域集中于AI与计算、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芯片及生命科学四大方向 [3] - 细分领域代表企业包括:雷鸟创新(AR光学显示)、拓竹科技(3D打印)、影石创新(运动相机)、韶音科技(骨传导声学设备) [4] 头部企业创新表现 - 华为2023年全球销售收入达8621亿元人民币 近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2万亿元人民币 [3] - 比亚迪蝉联中国汽车市场车企、品牌及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冠军 业务覆盖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 深圳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93.3% 总量居全国城市首位 [5] 区域创新生态特征 - 粤海街道以占深圳0.6%的土地贡献全市11%的GDP 集聚103家上市公司、10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及209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8] - 福田区独角兽企业总估值超490亿美元 荣耀和货拉拉两家超级独角兽估值贡献比达31% [8] - 宝安区布局14家上榜企业 包括顺丰、立讯精密等500强企业及云豹智能等独角兽公司 [8] 创新生态支撑体系 - 深圳形成"20+8"产业集群基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 实现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领域核心零部件制造全覆盖 [11] - 全国首创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地方法规 实施"沙盒监管"模式释放创新潜能 [12] - 南山区布局三个省级AI产业园 构建从芯片、模型到场景的完整生态链 [11]
都是大事!重要通话、英伟达投资Intel、摩尔线程上会、OpenAI和果链2巨头合作设备、OCS爆单…
是说芯语· 2025-09-20 00:34
中美科技合作与政策动态 - 中美高层通话后军售取消 英伟达可能获得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5] - 英伟达与英特尔合作被视为破局之举 为先进芯片进入中国提供潜在路径[5] - 波音飞机采购存在安全性顾虑 市场偏好转向空客[5] 科技巨头战略合作模式 - 美国AI领先优势源于顶尖公司合作 此类合作在国内较为罕见[6] - DeepSeek与H公司合作可能开启国内科技公司战略投资新模式[6] - 建议海光、寒武纪等公司通过投资中芯国际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6] 半导体IPO进程加速 - 摩尔线程9月26日IPO上会 第二轮问询回复进度大幅超预期[7] - 寒武纪定增获批速度体现政策扶持 沐曦IPO进度相对滞后[7] - 摩尔线程IPO对寒武纪等公司产生正面催化效应 二级市场投资机会显现[7] OpenAI供应链合作动态 - 立讯精密与歌尔股份成为OpenAI设备合作商 despite OpenAI曾发表遏制中国AI发展的言论[8] - 合作对立讯精密估值提升具有显著催化作用[8] - 中国不拒绝英伟达但反对高价采购次品 支持国产替代与先进技术引进并行策略[8] 光电路交换器(OCS)技术突破 - OCS采用MEMS微镜技术实现光信号直连 无需光电转换[9] - 单端口带宽达1.6T 总交换容量超电交换机3-4倍 支持240T总带宽[9] - 设备单价4-5万美元占系统总成本<5% 长期成本优势显著[9] OCS产业链受益环节 - MEMS芯片由Silex代工 光纤阵列与微透镜阵列涉及炬光科技[9] - 光学部件供应商腾景科技 代工集成环节涉及德科立与光库科技[9] - 高速光模块(800G/1.6T)需求被强化 用量随端口数非线性增长[9]
OpenAI联手立讯精密?奥特曼杀入AI硬件,疯狂挖苹果墙角!
格隆汇· 2025-09-19 16:48
OpenAI硬件战略布局 - OpenAI与立讯精密达成协议生产AI设备 立讯精密获得至少一款设备组装合约 设备为口袋大小具有上下文感知能力 预计2026年底或2027年初推出首批设备 [2] - 产品线涵盖智能眼镜 录音设备和别针式穿戴装置 目标实现不依赖智能手机的AI驱动交互 正式向苹果 谷歌 三星等消费电子巨头发起挑战 [2] - 同时与歌尔股份接洽元件供应 歌尔股份曾负责苹果AirPods HomePod和Apple Watch组装 [2] 供应链与生态建设 - 借助成熟供应链加速量产步伐 试图复制苹果打造的强大生态系统 [3] - 以65亿美元收购前苹果设计师乔纳森·艾维创立的硬件初创公司io Products [4] - 招募二十多名苹果前员工 涵盖用户界面 可穿戴设备 摄像头和音频工程领域专家 包括人机界面设计高级主管 制造设计专家和Apple Watch硬件开发资深人士 [5] 人才战略与行业影响 - 通过高薪待遇吸纳苹果AI人才 增强符合苹果设计 可用性和制造标准的硬件交付能力 [5] - 硬件野心及挖角行为可能使OpenAI与苹果的合作关系复杂化 双方当前正讨论通过OpenAI模型助力Siri全面升级 [5][6]
OpenAI与立讯精密达成硬件制造协议,计划在2026年末或2027年初推出首款设备
华尔街见闻· 2025-09-19 13:44
硬件制造合作 - 与立讯精密达成至少一款设备组装合同 [1][3] - 与歌尔股份接洽扬声器模块等组件供应合作 [1][3] - 计划2026年末或2027年初发布首批设备包括无屏智能音箱、眼镜、数字录音笔及可穿戴胸针 [1][3] 人才招募策略 - 2024年从苹果招募超过20名消费硬件领域员工 远超2023年几乎零招募及2022年约10人 [1][5] - 新员工涵盖硬件工程师、用户界面设计师、可穿戴设备及摄像头音频工程等多领域 [1] - 通过高薪酬策略吸引人才 部分股票授予超过100万美元 [6] 供应链利用 - 利用苹果数十年建立的中国供应链网络支持硬件制造计划 [3] - 合作厂商立讯精密为iPhone和AirPods主要代工厂 歌尔股份为AirPods、HomePods及Apple Watch代工厂 [1][3] 市场竞争挑战 - 硬件市场面临亚马逊等巨头及新兴公司挑战 历史显示难以撼动苹果硬件主导地位 [4] - 新型AI设备目前销售情况不佳 例如Humane公司AI胸针产品评价不佳后被惠普以1.16亿美元收购并停售 [4] - 若AI成为未来设备决定性特征 OpenAI凭借技术领先地位可能获得关键优势 [4] 组织架构调整 - 首席硬件官Tang Tan为苹果25年老员工 主导人才招募 [1] - 团队新增苹果人机界面设计总监Cyrus Daniel Irani 其曾参与开发Siri彩色波形动画响应 [5] - 制造设计专家Matt Theobald及Apple Watch硬件高管Erik de Jong等近17年经验人员加入 [6] 合作关系动态 - 人才争夺可能使OpenAI与苹果合作关系复杂化 双方2024年已在Siri集成和Image Playground应用展开合作 [2] - 苹果取消中美制造供应链会议 因高管需防止更多员工跳槽至OpenAI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