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

搜索文档
人和科技(08140)公布年度业绩 净溢利3156.1万港元 同比减少8.29%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10:33
财务表现 - 公司年度收益约8233.7万港元 同比减少18.3% [1] - 净溢利3156.1万港元 同比减少8.29% [1] - 每股盈利3.95港仙 [1] 经营状况 - 收益减少主要归因于向新项目及客户的连接器销量减少 [1]
福立旺20250924
2025-09-26 02:29
**福立旺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总结** **一 公司及行业概览** * 公司为精密零部件制造商 业务覆盖3C 汽车 电动工具 光伏及机器人等多个领域[2] * 受益于2026-2027年3C产品大年 特别是苹果新品周期[2] * 受益于汽车智能化趋势 相关零部件需求持续增加[2] * 积极布局机器人领域 有望受益于人形机器人市场快速发展[2] **二 核心业务表现与前景** * **3C业务**:生产连接器 异形弹簧 车削键等产品 与北美大客户(苹果)紧密绑定 占比非常高[5] 2026年增长点集中在3C领域 特别是耳机产品升级 新一代AirPods Pro以及折叠屏手机带来需求增长[5][8] 苹果将在2027年推出Vision Pro二代和全玻璃机身iPhone[5] 与3C相关的精密零部件毛利率维持在35%左右[7] * **汽车业务**:通过自主研发切入 产品覆盖天窗 车灯及动力系统精密零部件[2] 主要集中于乘用车天窗市场 渗透率从高端选装逐渐成为标配[5] 已进入奔驰和宝马供应链[3] * **电动工具业务**:处于市场回暖状态 公司通过横向拓展增加收入[5] 毛利波动较大但整体稳定[7] 2024年实现约24%的增长[3][8] * **光伏业务**:目前盈利能力较差 但随着行业见底迹象出现 有望逐步改善[5] * **机器人业务**:生产手部微型四杠及相关零部件[2] 与磨床龙头华辰装备合作拓展微型四杠加工解决方案[2][10] MIM技术从3C件向机器人领域转移 用于制造微型齿轮 轴承等零部件[2][11] **三 财务表现与预测** * 自2020年至2024年收入复合增长率达25.5%[6] 2024年营收增长约24%[3][8] * 受可转债发行和光伏行业低迷影响 利润自2023年以来有所下滑[2][6] 2025年上半年因南通新厂房提前建设及为配合北美大客户订单进行大量招聘导致亏损[4][7] * 预计第三季度(2025年)起业绩转正[7] 预计2026年毛利率将稳住 净利润迎来反转[2][4] * **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20亿 24亿和30亿[3][12]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亿 2.5亿和3.0亿[3][12] 同比增长200% 50%和22%[12] **四 核心竞争力与增长驱动** * 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微型零部件加工制造方面的卓越能力 能将品质和成本控制到最佳水平 擅长生产小型零部件[3]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3C业务反转 汽车智能化趋势 以及机器人新业务拓展[3] **五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在南通建设新厂房并为配合北美大客户订单进行大量招聘[4] * 绑定史丹利 博士等海外龙头客户[3][8] * **估值情况**:公司市值仍处于相对低位 主业估值曾达30倍以上 以2026年2.5亿利润计算主业价值约75亿 加上机器人板块 总体估值可达150至200亿元[12]
华菱线缆拟并购三竹智能,加速切入机器人领域
经济网· 2025-09-24 09:55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收购三竹智能100%股权 整体作价不超过2.7亿元 最终交易细节以正式协议为准 [1] - 交易各方已签署意向性合作协议 收购比例及业绩承诺等具体内容待后续审批程序确定 [1] - 若交易完成 公司将加速切入机器人及高频传输业务领域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并提升价值中枢 [1] 标的公司业务与财务 - 三竹智能深耕连接器领域 在高端设计 精密制造及客户服务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和资源 [1] - 标的公司客户包括汇川技术 先导智能 南京埃斯顿等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 [1] - 连接器是工业自动化 机器人及新能源等高端应用场景的关键接口组件 [1] - 三竹智能2024年度营业收入2.09亿元 净利润0.25亿元 扣非净利润0.22亿元 已实现盈利 [1] - 标的公司除服务国内头部企业外 正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产品销往德国 法国 意大利及美国等多个国家 [1] 业绩承诺与战略意义 - 交易对手初步承诺三竹智能2026至2028年净利润合计约为7100万元至7500万元 [2] - 市场分析认为并购成功将实现产业链纵向延伸 提升公司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 [2] - 交易有助于满足客户对系统化 集成化产品的需求 [2] 公司现有业务进展 - 公司人形机器人线缆业务推进顺利 已与多家企业完成送样 试样及产品迭代工作 [2] - 公司与深圳行知行 上海图灵等机器人企业开展技术层面交流对接 [2] - 公司已围绕人形机器人线缆开展专利申请 标准制定及产业规划等工作 [2]
一年两谋跨界收购,华菱线缆押注机器人是“第二曲线”还是估值故事? | 并购一线
钛媒体APP· 2025-09-24 09:18
收购交易概况 - 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三竹智能控制权 100%股权整体作价预计不超过2.7亿元 [2] - 资本市场反响热烈 公司股价开盘涨停 创2022年中旬以来新高 总市值突破78亿元 [3] - 三竹智能股东承诺2026年至2028年净利润合计7100万元至7500万元 并设有业绩补偿措施 [10] 标的公司业务特征 - 三竹智能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核心产品为连接器 应用于伺服驱动系统、机器人及工业机械手领域 [4] - 主要客户包括日本松下集团、汇川技术、先导智能、美的工业及南京埃斯顿等行业头部企业 [4] - 连接器产品被定位为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及新能源高端应用场景的关键接口组件 [6] 财务表现分析 - 三竹智能2024年末总资产1.85亿元 净资产0.94亿元 营业收入2.09亿元 净利润0.25亿元 [8] - 收购交易对应市盈率约10.8倍 标的公司已实现初步盈利 [8] - 公司近四年归母净利润持续下滑:2021年1.35亿元、2022年1.10亿元、2023年0.87亿元、2024年1.09亿元 [13] 战略转型动因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35% 但净利润仅增长4.74% 增长瓶颈显著 [13] - 本次收购系年内第二笔并购 前次收购对象为湖南星鑫航天(净资产1.34亿元/营收0.56亿元) [15] - 通过产业链纵向延伸提升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 强化高端线缆集成与智能传输战略定位 [10] 资本结构状况 - 公司2024年推出12.15亿元定增方案 其中3.6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15] - 当前资产负债率突破61% 货币资金持续无法覆盖短期借款 [15] - 新能源及电力用电缆生产建设被列为定向增发重点投入方向 [15]
华菱线缆回应2.7亿收购加速切入机器人领域:目前收购仍处意向阶段,达成与否存在不确定性
36氪· 2025-09-24 06:53
公司股价表现 - 华菱线缆9月24日开盘涨停 股价报14.65元/股 [1] 收购交易概况 - 公司拟以现金等方式收购三竹智能控制权 交易于9月23日公告 [1] - 三竹智能100%股权整体作价不超过2.7亿元人民币 [1] - 最终收购比例、交易对价及业绩承诺等具体内容需履行审批程序后确定 [1] 标的公司业务特性 - 三竹智能生产的连接器是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新能源等高端应用场景的关键接口和"最后一环" [1] 收购战略意义 - 收购有利于业务协同 满足客户对系统化、集成化产品的需求 [1] - 可实现线缆与连接器一体化销售 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1] 交易进展状态 - 目前收购仍处意向阶段 达成与否存在不确定性 [1]
一字涨停!华菱线缆2.7亿收购加速切入机器人领域,公司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06:41
收购交易 - 公司拟以现金等方式收购三竹智能控制权 整体作价不超过2.7亿元人民币 最终收购比例和交易对价以正式协议为准[1] - 目标公司生产的连接器是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新能源等高端应用场景的关键接口 此次收购有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推动战略布局向智能连接方向发展[1] - 若收购完成将有利于业务协同 满足客户对系统化、集成化产品的需求 提供一站式服务[1]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中报营业收入21.9亿元 同比增长12.35% 扣非净利润5435.96万元 同比增长10.98%[2] - 三竹智能2024年度营业收入2.09亿元 净利润0.25亿元 扣非净利润0.22亿元 总资产1.85亿元 净资产0.94亿元[2] 市场反应 - 公司股票9月24日开盘涨停 报14.65元/股 涨幅9.98%[3] - 当日市值78.29亿元 流通市值38.59亿元 成交额2.32亿元 封单金额5.05亿元[3] 业务背景 - 公司是特种专用电缆生产企业 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融合装备、轨道交通、高速机车、矿山、新能源、工程装备、数据通信等领域[2]
突发异动!多股直线拉涨停
中国基金报· 2025-09-24 02:56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开盘表现分化 沪指涨0.24%至3831.11点 深成指跌0.19%至13095.03点 创业板指跌0.42%至3101.48点[2] - 科创50指数表现突出 上涨17.31点至1424.61点 涨幅达1.23%[3] - 万得全A指数微涨0.12% 成交额5985亿元 较预测成交额缩量2947亿元[3] - 港股三大指数全线上涨 恒生指数涨0.27%至26228.90点 恒生国企指数涨0.46%至9332.90点 恒生科技指数涨0.32%至6187.01点[5] 板块表现 - 房地产板块异动拉升 Wind中国行业指数中房地产板块上涨2.39%[3][4] - 半导体硅片概念股走强 晶圆产业概念指数上涨2.45% 半导体设备概念指数上涨1.87%[4] - 能源设备板块表现强劲 上涨2.39% 燃气板块上涨2.35% 水务板块上涨1.47%[3][4] - CPO概念股集体走低 光模块(CPO)概念指数下跌3.36% 通信设备板块下跌2.19% 电子元器件板块下跌1.77%[3][4] 个股表现 - 房地产个股表现活跃 云南城投涨停10.16% 渝开发涨停10.02% 市北高新涨停9.98%[7][8] - 半导体概念股强势 神工股份涨停20.01% 立昂微涨停9.99% 实现2连板 有研硅涨9.13%[15][17] - 中芯国际港股涨3.24%至74.95港元 总市值7410亿港元[6] - 华菱线缆一字涨停9.98% 封单20.9万手 公司拟以不超过2.7亿元收购三竹智能控制权[20][21][22] 行业动态与消息面 - 财政部指导地方落实增量化债支持政策 统筹做好隐性债务置换和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工作[15] - 万科正与境内主要债权人磋商降低数百亿元非公开债务利率以缓解流动性压力[15] - 盛美上海升级UltraCwb湿法清洗设备 新技术可应用于500层以上3D NAND、3D DRAM和3D逻辑器件[18] - 国泰海通证券认为AI大模型推动HBM产品堆叠层数向12层发展 测试复杂度提升带动测试设备需求增长[19] - SK海力士率先完成HBM4开发并构建量产体系 技术升级拓展高端存储测试设备市场空间[19]
立讯精密跌2.02%,成交额74.7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3000.7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4 02:29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4日盘中下跌2.02%至64.37元/股 成交额74.77亿元 换手率1.59% 总市值4668.12亿元[1] - 主力资金净流入3000.75万元 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3.76%和24.63% 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6.98%和25.72%[1] - 年内股价涨幅58.70% 近5/20/60日涨幅分别为23.76%、43.11%、90.90% 年内4次登上龙虎榜[1]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为连接器研发生产 应用于3C/汽车/通讯设备领域 消费电子收入占比78.55%[2] - 营业收入1245.03亿元(同比增长20.18%) 归母净利润66.44亿元(同比增长23.13%)[2] - 股东户数31.98万(较上期减少3.78%) 人均流通股22638股(较上期增加3.93%)[2] 股东结构与分红情况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76.52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45.30亿元[3] -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3.43亿股(较上期减少1.14亿股)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持股9010.45万股(增加734.85万股)[3] - 易方达沪深300ETF持股6442.23万股(增加661.38万股) 华夏沪深300ETF持股4724.23万股(增加799.40万股)[3]
华菱线缆计划收购三竹智能控制权
证券时报· 2025-09-23 19:22
收购方案 - 公司拟收购三竹智能控制权 整体作价不超过2.7亿元 最终收购比例和交易对价以正式协议为准[2] - 交易对手初步承诺三竹智能2026至2028年净利润合计7100万元至7500万元[3] - 各方已签署意向性合作协议 具体条款待履行审批程序后确定[2] 标的公司业务 - 三竹智能主要产品为连接器和线束 应用于伺服驱动系统 机器人 工业机械手领域[2] - 连接器是工业自动化 机器人 新能源等高端应用场景的关键接口[2] - 客户涵盖松下集团 汇川技术 先导智能 美的工业 埃斯顿 格力智能装备等头部企业[2] - 产品销往德国 法国 意大利 美国 韩国 日本 印度 土耳其等多个国家[2] 财务表现 - 三竹智能2024年度营业收入2.09亿元 净利润0.25亿元 扣非净利润0.22亿元[3] - 截至2024年底总资产1.85亿元 净资产0.94亿元[3] - 标的公司目前已实现盈利[3] 战略意义 - 公司期望通过收购打造第二增长曲线[2] - 标的公司成立于2017年 位于安徽马鞍山市[2] - 连接器产品被定位为高端应用场景的"最后一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