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603259)

搜索文档
港股再融资热潮涌动 新经济企业成绝对主角
证券时报· 2025-09-26 15:20
港股再融资规模激增 - 今年以来港股上市公司通过配售、代价发行、供股方式合计融资规模达2841.48亿港元 同比激增439.37% [1][3] - 配售股份为主要融资方式 募资金额2495.02亿港元 占比87.81% [3] - 融资规模已超2024年全年990.73亿港元水平 [1][3] 新经济企业主导融资 - 比亚迪以433.83亿港元配售金额居首 创全球汽车行业最大股权再融资及闪电配售纪录 [4] - 小米集团募资426亿港元 创中国科技硬件企业境外股本再融资历史纪录 [4] - 地平线机器人、药明康德等多家科技企业募资金额均不低于30亿港元 覆盖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领域 [4] 企业融资用途特征 - 融资资金主要用于海外市场扩张、研发投入及技术升级 如地平线机器人拟将63.4亿港元用于海外业务拓展及辅助驾驶技术研发 [2][4] - 企业战略从"生存扩张"转向"技术卡位" 通过资本杠杆构建技术壁垒 [4] - 比亚迪融资资金将支持海外扩张、研发及营运资金补充 [4] 国际资本深度参与 - 阿联酋Al-Futtaim家族办公室以战略投资者身份认购比亚迪35亿港元 [7] -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参与药明康德76.47亿港元配股融资 [7] - 无极资本累计投资超77亿港元 分别持股第四范式4.98%、商汤4.31%及中国儒意7.51% [7] 融资机制特点 - "闪电配售"成为主流选择 最快24小时完成 如地平线机器人配售价较收盘价折让5.75% [2][5] - "先旧后新"模式加速资金到位 大股东先转让旧股再增发新股补足 [2] - 配售股份占现有股本比例较小 如地平线机器人本次配股占比4.6% [2]
港股再融资热潮涌动,新经济企业成绝对主角
证券时报· 2025-09-26 15:17
港股再融资规模激增 - 今年以来港股上市公司通过配售、代价发行、供股方式合计融资规模达2841.48亿港元 同比激增439.37% 远超2024年全年990.73亿港元的水平 [1][4] - 配售股份为主要融资方式 募资金额2495.02亿港元 占比87.81% 代价发行和供股分别募资282.26亿港元和64.20亿港元 [4] - 再融资爆发受流动性充裕、估值修复及企业战略扩张需求等多重因素推动 [1] 新经济企业主导融资 - 比亚迪以433.83亿港元配售金额位居榜首 创全球汽车行业规模最大的股权再融资及闪电配售纪录 [6] - 小米集团募资426亿港元 超2019年上市以来增发融资总和 创中国科技硬件企业境外股本再融资历史纪录 [7] - 地平线机器人、药明康德、众安在线等多家科技企业募资金额均不低于30亿港元 覆盖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领域 [7] 融资用途聚焦技术升级与全球化 - 企业融资用途主要聚焦技术升级与全球化布局 如比亚迪资金用于海外扩张、研发及营运资金补充 [7] - 地平线机器人净筹63.4亿港元 拟用于扩大海外市场业务、研发投资及Robotaxi等新兴领域布局 [3] - 新经济企业融资需求从"生存扩张"转向"技术卡位" 通过资本杠杆快速构建技术壁垒 [7] 国际资本深度参与 - 国际机构投资者参与力度空前 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阿联酋Al-Futtaim家族办公室、无极资本等知名机构 [9] - Al-Futtaim家族办公室以战略投资者身份认购比亚迪35亿港元 GIC参与药明康德76.47亿港元配股 [9][10] - 无极资本频繁布局 以13.08亿港元投资第四范式持股4.98% 以25亿港元投资商汤持股4.31% 拟以39亿港元投资中国儒意持股7.51% [10] 闪电配售成为主流方式 - "闪电配售"机制允许最快24小时完成融资 地平线机器人两次采用该方式募资(6月46.74亿港元、9月63.4亿港元) [3][7] - 配售规则灵活 支持折价配售及"先旧后新"模式 加速资金到位速度 [3] - 中金公司指出闪电配售增加流通股供给 可能抑制股价上涨空间 [7]
10月金股报告:市场预计维持震荡,科技关注性价比
中泰证券· 2025-09-26 13:12
核心观点 - 市场预计维持震荡走势 科技类资产应关注性价比[1][6] - 宏观与市场流动性仍然充裕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 市场流动性延续扩张趋势[2] - 科技板块维持强势但内部分化明显 呈现高低切换特征[2][6] - 周期及股息类资产表现偏弱 经济数据疲软且资金扩散有限[3] - 中期资金动能未枯竭 存款搬家趋势延续 两融余额快速增长[4] - 配置策略聚焦科技性价比和上游有色金属 关注滞涨赛道和原材料需求[5] 市场流动性状况 - 美联储9月17日如期降息25bp 点阵图显示19名与会者中9人预计年内再降一次 10人预计再降两次[2] - 9月A股日均成交金额超过2.45万亿元 高于8月的2.31万亿元[2] - 两融规模加速扩张 成交额占全市场比例突破12% 超过"924"行情期间高点[2] - 9月融资融券余额同比增长48.38% 为2021年7月以来最高 两融交易额占比11% 较2015年2月高点28%仍有空间[4] - 非银机构存款持续增长 8月新增1.18万亿元同比多增0.55万亿元 7月新增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4] 科技板块表现 - 9月万得科技大类指数日均成交额占全A比例达40.8% 超过8月的39.3%[2] - 科技板块成交占比最新值达46.4% 位于2023年至今93.3%分位值[5] - 板块内高低切换明显 8月领涨的光模块、通信设备、液冷在9月涨幅较低[2] - 半导体材料、动力电池、储能、机器人等前期滞涨题材9月补涨效应显著[2] - 国产替代链产能加速强化基本面支撑 政策加码巩固自主可控逻辑[2] - 海外科技巨头资本开支高企催化海内外产业链股价上行[2] 市场估值与风险 - 沪深300风险溢价为5.19% 位于2023年以来1%分位值 接近924行情期间最低点5.02%[3] - 极端高估值个股比例显著上升 当前PE大于100倍个股占比达16.6% 2024年/2023年该值为8.7%/9.1%[3] - 9月万得全A上涨个股日均占比47.2% 低于8月的55.1% 赚钱效应减弱[6] - 9月上证指数录得0.12%跌幅 科创50录得9.93%涨幅 创业板指录得11.96%涨幅[6] 配置策略方向 - 科技板块注重性价比 关注前期滞涨赛道以扩大赔率空间[5] - 锚定科技大类中前期滞涨的盈利上修股进行高低切换[5] - 关注"储能+算力"上游有色洼地 包括锂、钴、铜等核心原材料[5] - 锂与钴需求保持刚性增长 受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及电池技术迭代[5] - 铜受益半导体行业高景气周期及AI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加速[5] - 适当增配低估值、高景气相关的锂电及半导体上游金属标的[5] 行业与公司推荐 - 港股创新药ETF:联储降息落地 港股流动性边际改善 创新药产业逻辑延续[11] - 恒玄科技:国产AI SOC核心 可穿戴稳定放量 眼镜打开成长高度 Q3预计旺季业绩加速[11] - 兆易创新:AI核心标的 定制化存储AI多终端趋势确认 卡位稀缺[11] - 福达股份:机器人产品已全面形成总成能力 客户进展有望超预期[11] - 豪能股份:量产能力最强、客户覆盖最广的机器人减速器平台化标的[11] - 盟科药业:引入控股股东 研产销全链赋能 开启高速发展期[11] - 药明康德:地缘改善+降息预期+Q3有望超预期 外包龙头持续领航[11] - 华夏航空:支线航空龙头成长空间较大 2025年看翻倍空间[11] - 申通快递:产能释放空间较大 盈利弹性兑现可期[11] - 恺英网络:独家授权+头部合作+广告涨价推动盒子业务高速增长[11] - 荣信文化:儿童内容龙头 积极拓展IP+AI战略 经营拐点向上[11] - 润泽科技:互联大厂强化资本开支 AIDC龙头交付提速[11] - 亨通光电:空芯等新型光纤取得突破 海洋能源+通信在手订单充足[11] - 冠盛股份:汽车后市场出海先锋 打造固态电池新成长极 年底有产能落地[11] - 华锐精密:钨粉涨价影响正面 宇树刀具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设立子公司进军AI软件[11] - 河钢资源:铁水产量居高不下 年底钢厂补库预期支撑铁矿价格 铜产量逐步抬升[11] - 新华保险:股价调整到位 三季报催化可期[11]
药明康德:投资基金全体合伙人一致决议对投资华平大健康产业投资(无锡宜兴)合伙企业财产进行清算
智通财经· 2025-09-26 11:01
投资活动 - 公司全资子企业无锡药明康德一期投资企业认缴华平大健康产业投资基金不超过6亿元人民币份额 [1] - 投资基金因市场环境变化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决议进入清算程序 [1] - 投资基金尚未完成任何投资项目交割 [1] 资金回收 - 公司子企业对投资基金实缴出资额为2.4亿元人民币 [1] - 预计全额收回2.4亿元投资本金及相关利息收益 [1]
药明康德(02359):投资基金全体合伙人一致决议对投资华平大健康产业投资(无锡宜兴)合伙企业财产进行清算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10:59
公司投资动态 - 全资子企业无锡药明康德一期投资企业认缴华平大健康产业投资基金不超过6亿元人民币份额 [1] - 投资基金因市场环境变化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决议进行清算 尚无已完成交割的投资项目 [1] - 公司对投资基金实缴出资2.4亿元人民币 预计将收回全部投资本金及相关利息收益 [1] 资金运作情况 - 截至公告披露日 公司通过药明一期实际出资额达2.4亿元 [1] - 清算后预计收回本金2.4亿元 同时获得相应利息收入 [1]
药明康德(02359) - 海外监管公告


2025-09-26 10:52
投资情况 - 2023年10月20日,公司子企业药明一期约定认缴投资基金不超6亿[7] - 截至披露日,药明一期实缴2.4亿,预计收回本金及利息[8] 未来展望 - 2025年9月25日,投资基金决议清算,无已交割项目[8] - 投资终止对公司无实质影响,不损害股东利益[8]
药明康德(603259) - 关于认购私募基金份额的进展公告


2025-09-26 10:01
投资情况 - 2023年10月20日药明一期约定认缴投资基金份额不超6亿[1] - 截至披露日药明一期实缴出资2.4亿[2] 清算预期 - 2025年9月25日投资基金决议清算[2] - 药明一期预计收回本金2.4亿及利息[2] 影响评估 - 本次投资终止对公司无实质影响[2]
CXO行业深度跟踪报告:CDMO景气度持续,CRO拐点可期
信达证券· 2025-09-26 06:04
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生物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 [2] 核心观点 - CXO行业整体供需关系改善 市场景气度正在修复 [3] - CDMO景气度持续 龙头公司业绩普遍改善 新签订单加速 新兴赛道布局深化 [5][49][58] - CRO拐点可期 订单作为前瞻指标已先行改善 实验用猴价格回暖 AI赋能提升研发效率 [6][66][73] CXO细分赛道分析 - 全球CRO市场规模2023年达821.1亿美元 预计2023-2026年复合增速9.0% 中国CRO市场规模2023年达848.3亿人民币 预计2023-2026年复合增速9.9% [22] - 全球CDMO市场规模2023年达797亿美元 预计2023-2028年复合增速16.1% 中国CDMO市场规模2023年达859亿人民币 预计2023-2026年复合增速19.4% [22] - 细分赛道中药物发现全球增速12.4% 安评全球增速19.9% ADC全球增速28.4% TIDES全球增速23.8% [23] 需求侧分析 - 2025年1-8月海外创新药融资金额226亿美元 同比下降36% 融资事件489件 同比下降16% [3][23] - 2025年1-8月国内创新药融资金额77.50亿美元 同比增长89% 其中二级市场融资金额51.35亿美元 同比增长304% [3][31] - 美联储2025年进入降息周期 2025年9月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4.00%-4.25% 预计年内还有两次降息 [26] - 2025年港股医疗保健行业募集资金746.02亿港币 恢复至2020年同期水平 [36] - 2025年H1中国创新药BD交易总金额627亿美元 超过2024年全年 占全球BD交易总金额47% [36] 供给侧分析 - 药明康德2025年资本开支预计70-80亿元 药明生物2025年资本开支预计53亿元 均同比显著提升 [4][37] - 2021年以来超过10家中小CXO公司IPO失败 收入体量多不足5亿元 国内业务占比高 [44][45] - 行业竞争格局向头部集中 中小企业面临价格压力 存在运营困难甚至停业清算问题 [44] CDMO板块表现 - 2024年Q4以来CDMO龙头公司业绩边际改善 2025年Q2药明康德收入同比增长20% 凯莱英收入同比增长27% [47] - 药明康德2025年H1在手订单567亿元 同比增长37.2% 药明生物未完成订单203.4亿美元 药明合联未完成订单13.29亿美元 同比增长57.9% [50][51] - CDMO项目管线自带放大逻辑 药明康德小分子D&M管线总数3409个 药明生物临床前项目429个 药明合联药物发现项目858个 [53][54] - 药明康德2025年H1 TIDES业务收入50.3亿元 同比增长141.6% 在手订单同比增长48.8% [58][62] - 药明合联2025年H1新签合同金额同比增长48.4% ADC并购交易被收购方75%为公司客户 [62] CRO板块表现 - 2025年Q2 CRO公司利润端多数扭亏为盈 昭衍新药2025年H1新签订单10.2亿元 同比增长13% [64][66] - 2025年5月实验用猴中标价格回升至9-10万元/只 预示临床前CRO需求复苏 [68][71] - 药明康德实验用猴存栏超2万只 昭衍新药存栏约2万只 康龙化成存栏近1万只 [72] - AI赋能药物研发 维亚生物AI收入占CRO总收入10% 成都先导HAILO平台累计投入1492万元 [73][74] 重点公司估值 - CXO龙头公司PS估值5-10倍 PE估值20-50倍 [75] - 药明康德2025年预期PS 7.32倍 PE 23.92倍 药明生物2025年预期PS 6.98倍 PE 34.62倍 [76] - 昭衍新药2025年预期PS 14.94倍 PE 98.01倍 药明合联2025年预期PS 14.53倍 PE 56.67倍 [76]
大和:维持对药明康德(02359)“买入”评级 目标价上调至134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05:59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调整 - 大和维持药明康德买入评级并将目标价从128港元上调至134港元 [1] - 上调公司2024年至2027年收入和每股盈利预测3%以反映化学业务更高收入预期 [1] 业务表现与市场地位 - 公司2023年生产10种最畅销化学药物中的4种 [1] - 在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FDA批准的40种小分子药物中生产8种 [1] - GLP-1药物生产数量从2023年9月的19种增至2024年1月的21种再增至当前的23种 [1] - 其中16种GLP-1药物处于2期和3期临床试验阶段并占据26%市场份额 [1] 财务与业务指引 - 管理层维持TIDES业务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超过80%的预期 [1] 产能扩张计划 - 新加坡API基地首座小分子工厂预计2027年投入运营 [1] - 新加坡首座TIDES工厂预计2028年第二季度投入运营 [1] - 新加坡第二座小分子工厂预计2029年第四季度投入运营 [1] - 美国特拉华州DP基地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投入运营 [1] - 特拉华州基地预计2027年第四季度提供无菌灌装/完成能力 [1]
大和:维持对药明康德“买入”评级 目标价上调至134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26 05:58
评级与目标价调整 - 维持药明康德买入评级 目标价由128港元上调至134港元 [1] 财务预测调整 - 上调2023年至2027年收入预测3% 反映化学业务更高收入预期 [1] - 上调同期每股盈利预测3% [1] 化学药物生产地位 - 2023年生产10种最畅销化学药物中的4种 [1] - 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期间生产FDA批准40种小分子药物中的8种 [1] GLP-1药物生产进展 - 当前生产23种GLP-1药物 较1月披露的21种增加 较去年9月的19种显著提升 [1] - 其中16种处于2期和3期临床试验阶段 [1] - 占据GLP-1药物26%的市场份额 [1] TIDES业务增长预期 - 管理层预计TIDES业务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超过80% [1] 生产基地建设规划 - 新加坡API基地首座小分子工厂预计2027年投入运营 [1] - 新加坡首座TIDES工厂预计2028年第二季度投入运营 [1] - 新加坡第二座小分子工厂预计2029年第四季度投入运营 [1] - 美国特拉华州DP基地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投入运营 [1] - 特拉华州基地预计2027年第四季度提供无菌灌装/完成能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