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创新

搜索文档
阿斯利康暂停2亿英镑在英扩建工厂计划
商务部网站· 2025-09-26 02:52
这些呼吁发出之际,该行业正面临美国的不确定性。7月下旬,特朗普总统致信包括阿斯利康在内的17 家制药公司,要求它们将美国消费者的药品成本降至其他发达国家的最低价格。 《华尔街日报》9月15日消息,英阿斯利康发言人周一表示:"我们不断重新评估公司的投资需求,可以 确认将暂停剑桥的扩建计划。"该计划原计划投资2亿英镑。 英国制药工业协会和普华永道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近年来,英国制药研发投资落后于全球趋势,自 2020年以来,英国的年增长率为1.9%,而全球平均年增长率为6.6%。 制药公司的高管们呼吁欧洲各国政府允许更好的商业条款,以更好地回报他们的创新努力。英国制药工 业协会首席执行官理查德 托贝特上周表示:"首先,我们需要创造一个公平回报医药创新并让其成果迅 速惠及英国患者的商业环境。" 阿斯利康曾于2024年3月披露了剑桥计划以及利物浦项目,但于今年1月宣布取消了利物浦项目。在本次 宣布暂停剑桥计划之前,阿斯利康已取消或暂停了6.5亿英镑的在英投资计划。此前该公司曾表示,这 些投资将改善英国的公共卫生和流行病防控能力。 阿斯利康改变计划是对英国制药行业的最新打击。不久前,美国制药巨头默克(Merck)表示, ...
医药近期投资策略
2025-09-23 02:34
医药近期投资策略 20250922 摘要 中国医药创新能力增强,创新药企从 license in 为主转向 license out,龙头企业增速超越全球平均水平,显示出全球竞争力提升的趋势, 尽管近期市场波动,医药产业基本面依然稳健。 医药板块整体估值合理,未现泡沫,创新药头部企业未来三年仍有较大 增长空间(50-100%潜力),医疗器械、CRO、消费医疗和中药等细 分领域估值也相对较低,估值层面风险可控。 医药板块全基配置处于历史低位,未来有提升空间,创新药业绩放量带 来非线性增长,创新药产业链公司 PEG 小于 1,业绩预计加速增长,降 息落地将进一步吸引市场关注和机构加仓。 创新药板块逻辑未变,BD 活动预计活跃,中国在 PD-L1 Plus、ADC、 自免双抗等领域布局领先,看好中国创新药出海趋势,恒瑞、百济神州、 信达生物等公司盈利超预期。 创销产业链持续复苏,美联储降息带来乐观预期,全球投资数据稳步回 升,国内非超业绩复苏明显,海外 CRO 订单环比增速回升,预示全球 CL 条线或 C 叉条线呈现向好趋势。 Q&A 今年医药板块的整体表现如何?未来走势如何? 今年(2025 年)医药板块整体涨幅较 ...
从“跟跑者”到“引领者”——中国医药产业创新的蝶变时刻
格隆汇· 2025-09-22 04:34
医药行业双轮驱动特征 - 医药行业是典型的政策驱动加技术驱动双轮驱动的产业 [1] - 真正能够穿越周期的是那些具备持续成长能力的公司 [1] 创新成为医药行业长期趋势 - 创新是医药行业最确定的长期趋势 [1] - 2015年以来中国药监体系改革鼓励创新 药耗集采加速腾笼换鸟 行业整顿回归临床本质 [1] - 政策加产业加资本三重共振下创新药板块率先走强 [1] 创新药市场表现 - 2025年初至今A股创新药指数实现56%涨幅 港股创新药指数实现105%涨幅 [1] - 创新药利好政策陆续出台 [1] 中国创新药发展历程 - 中国创新药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0时代(2000-2014年)起步期 2.0时代(2015-2021年)探索期 3.0时代(2022年至今)爆发期 [3][6] - 3.0时代差异化创新涌现 全球竞争力凸显 [3] 中国创新药研发数量 - 2024年中国企业原研创新药数量达704款 位居全球首位 [6] - 美国企业研发创新药数量逐步增至每年400-500款 [6] - 欧洲和日本研发数量相对稳定 欧洲每年约保持稳定水平 [6] 对外授权交易表现 - 2024年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总交易金额达519亿美元 其中首付款达41亿美元 [7] - 全球大药企从中国创新药企业引入分子数量持续增长 [7] 美国FDA新药批准变化趋势 - 1995-2017年美国FDA批准新药类型发生显著变化 [15] - 化药占比从97.2%下降至72.5% 生物药占比从2.8%上升至27.5% [15] - 特殊审评机制使用率大幅提升 优先审评从33.6%升至61.5% 突破性治疗达到31.2% [15] - 治疗领域分布变化明显 肿瘤药占比从10.8%升至27.1% 传染病药从33.8%降至14.4% [15] - 孤儿药认定比例从12.7%上升至38.1% [15] 中国医改政策成效 - 2015年后政府出台系列医改政策 推动制药行业从仿制向创新转型 [15] - 审评审批速度显著提升 2024年创新药从上市申请到获批平均时长较整体药品缩短57天 [15] - 获得优先审评的创新药比创新药整体平均时长再压缩189天 [15] - 接近90%的创新药在获批上市2年内进入医保目录 远高于2019年43%和2020年57% [15] - 2024年中国核心医院市场规模达8822亿元人民币 年复合增长率3.3% [15] 中国创新药企业优势 - 研发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是中国创新药企业的优势 [18] - 临床前环节从机制确认到PCC阶段仅需12个月 [18] - 源头创新和靶点发现能力相对较弱 但凭借高效率优势可实现弯道超车 [20] 新技术范式发展 - ADC抗体药物偶联体犹如生物导弹精准打击肿瘤细胞 [23] - 双抗多抗可同时结合多个靶点增强治疗效果 [23] - 细胞治疗等复杂生物制剂相对更容易做出差异化 [26] 中国企业在复杂生物制剂领域优势 - ADC对靶点创新要求度低 主要涉及工程化改造和连接子技术 [26] - 在下一代PD-(L)1国际角逐中中国药企表现突出 [26] - 肿瘤免疫疗法以PD-(L)1抑制剂为代表成为肿瘤治疗基石 [26] 国际竞争优势体现 - 2024年中国药企对外授权交易中ADC双抗多抗TCE等复杂分子类型占比44% 却贡献66%首付款金额 [28] - 中国创新药海外BD交易数量与金额持续上升 [31] 代表性创新药物研发进展 - volrustomig(AZ)PD-1/CTLA-4双抗 联合化疗治疗NSCLC 全球2b期 [28] - rilvegostomig(AZ)PD-1/TIGIT双抗 单药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肝癌/胆道癌 全球2b期 [28] - BNT327(BioNTech)PDL1/VEGF-A双抗 单药治疗1L间皮瘤 全球2期 [28] - SSGJ-707(三生制药)PD1/VEGF双抗 治疗NSCLC 中国2期 [28] - ZG005(泽璟制药)PD-1/TIGIT双抗 联合化疗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 中国1/2期 [28] - AK112(康方生物)PD1/VEGF-A双抗 联合化疗治疗1L sa-NSCLC 中国3期 [28] - IBI363(信达生物)PD-1/IL-2双抗 单药治疗免疫经治NSCLC 中国1期 [28]
从GSK到奥利佳:21年老将跳槽 跨国药企迎转型阵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0 05:22
齐欣在葛兰素史克(GSK)的二十一年职场征程画上句点,映射出跨国制药巨头在中国市场的战略重组 与产业巨变。 9月13日,前GSK高管齐欣(Cecilia Qi)在社交平台宣布,加盟奥利佳(DCH Auriga)担任首席执行 官。这一决定,距离她离开服务二十一年的GSK尚不足两周。 此次资深管理者的职业转换,折射出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深刻调整。GSK发布的上半年财务报告 显示,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达到155.02亿英镑(约合201.57亿美元),同比增长5%。作为疫苗领域的领 军企业,GSK在疫苗领域的收入达到41.86亿英镑(约合54.43亿美元),同比增长1%。其中,呼吸道合 胞病毒疫苗Arexvy的销售额为1.44亿英镑(约合1.87亿美元),同比下跌39%。而带状疱疹疫苗Shingrix 的销售额为17.20亿英镑(约合22.36亿美元),同比下降1%。 根据报告,GSK预计2025年全年的营业收入将增长3%~5%,核心营业利润将增长6%~8%。 有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齐欣的离职虽为个人职业决策,但其在GSK中国任 职21年后于2025年9月离开的时间点,与GSK中国近年 ...
速递 | 全球GLP-1药物上半年销售额破350亿美金,超过PD-1/PD-L1药物
GLP1减重宝典· 2025-09-18 10:28
全球医药市场结构性转型 - GLP-1受体激动剂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突破350亿美元 首次超越PD-1/PD-L1抑制剂成为全球医药市场新增长极 [2] - GLP-1药物覆盖糖尿病 肥胖 心血管及肾病等慢性病管理领域 正以前所未有速度融入全球医药生态 [2] - 行业预测2025年底GLP-1全年市场规模将突破700亿美元 并持续维持高增长 [2] PD-1/PD-L1与GLP-1市场对比 - PD-1/PD-L1抑制剂2024-2025年市场规模约540-620亿美元 但增速与适应症扩展潜力远低于GLP-1药物 [2][5] - PD-1/PD-L1增速放缓源于适应症有限 竞争加剧及医保支付压力 而GLP-1依托全球超5亿糖尿病患者和近10亿肥胖人群形成无限需求潜力 [5] - 默沙东Keytruda 2023年销售额接近250亿美元 但GLP-1药物市场规模扩张水到渠成 [5] GLP-1市场双雄竞争格局 - 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系列(Ozempic Wegovy)2024年糖尿病与肥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30% 北美市场供不应求 [7] - 礼来替尔泊肽2025年上半年体重管理业务收入同比增幅超45% 推动公司总市值突破8000亿美元 [7] - 两家企业正通过适应症扩展提升竞争壁垒: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在中国获批慢性肾病治疗 礼来替尔泊肽进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领域 [7] 新适应症市场潜力 - 司美格鲁肽获批慢性肾病治疗 该疾病与糖尿病肥胖高度相关 全球覆盖数千万患者 [8] - 礼来替尔泊肽进入OSA领域 该市场潜在规模超200亿美元 与肥胖高度相关 [9] - GLP-1药物通过多病种管理延长生命周期 将成为代谢性疾病整体管理的核心工具 [9] GLP-1药物作用机制 - 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GLP-1受体 以葡萄糖浓度依赖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并抑制胰高糖素 同时延缓胃排空和抑制食欲 实现降糖减重 [18]
外企在中国丨看好中国医药创新 跨国药企巨头加码在华投入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13:01
中国医药市场与诺华公司战略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诺华全球净销售额达272.87亿美元,同比增长13% [2] - 中国区销售额达22亿美元(以美元计),增长8%,成为公司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 [2] - 中国市场排名位列跨国制药企业前三名 [2] 产品研发进展 - 2025年截至目前共有9款新药和适应症在中国获批 [2] - 实现100%与欧美市场的全球同步开发 [3] - 致力于从"MeToo药物"向全球首创的"first-in-class药物"转型 [4] 在华投资布局 - 在北京昌平建有生产基地,在浙江海盐建设放射性药物生产基地(预计2026年底投产) [5] - 在中国设立3个研发机构,分别位于上海、北京和苏州 [5] - 近期与舶望制药达成新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多项心血管产品 [3] 行业合作生态 - 2024年生物制药领域三分之一的交易(包括分子药物)来自中国 [2] - 与中国学术机构、监管机构及生物科技公司开展多层面合作 [3][5] - 中国在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参与度近年显著提高 [2] 政策环境改善 - 中国监管环境改善带来新药审批速度显著提升 [3][4] - 临床试验审评审批速度加快促进创新药物引进 [3][4] - 利好政策支持跨国公司更快将创新技术带入中国市场 [4]
中信建投:创新药全球化驱动 制药产业链复苏
智通财经网· 2025-09-13 11:36
行业业绩表现 - 2025年H1创新药企营收保持增长 亏损大幅缩窄[1] - 2025Q2生物制药上游板块收入同比小幅增长 归母净利润大幅上升[1] - CXO行业Q2延续Q1改善趋势 整体展现较好恢复势头[1] 估值与竞争力 - 创新药企估值大幅上行 反映全球竞争力提升[1] - 行业调整基本完成 有望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1] - 外需内需良好趋势推动行业估值修复[1] 全球竞争力分析 - 中国医药产业具备人口与内需优势 制造与供应链优势[2] - 中国创新能力快速提升 资产出海数量持续增长[2] - 美国在创新与早期研发优势明显 拥有高定价内需市场[2] 国内发展驱动力 - 政策改革进入深水区 高质量增长成为常态[2] - 重点关注药品耗材集采政策优化 多元化支付及医疗服务价格改革[2] - 制药产业链关注集采优化 创新转型和供应链安全[2] 细分领域机会 - 器械领域看好进口替代和并购整合 关注AI和脑机接口新技术[2] - 关注中药 药店 流通 医疗服务及疫苗等行业经营触底回升[2] - 原料药关税扰动短期有限 关注行业转型机遇[3] 国际化发展 - 创新药中国创新闪耀国际舞台 产业趋势持续强化[3] - 制药上游及生命科学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寻求第二增长曲线[3] - 器械国际化坚定看好出海趋势 关注创新器械自主销售和BD机会[3] 海外市场拓展 - 血制品出海静丙赋予出海契机 海外注册持续推进[3] - 疫苗出海模式趋于多元 进度有望加速[3] - 海外市场仍有很大机会 建议关注国内份额提升及出海机会[2] 2025下半年投资主线 - 创新主线关注全球流动性改善 政策鼓励创新 前沿技术发展[4] - 出海主线中国医药产业具备全球竞争力 需关注长期曲折过程[4] - 边际变化主线包括政策改善 医药流通 医疗设备更新[4] 重点投资方向 - 创新药及制药企业关注双抗及多抗 TCE 核药等领域[4] - 器械领域关注AI 脑机接口等新技术方向[4] - 供求关系改善关注CXO行业 生命科学及生物制药上游[4] 行业整合机会 - 整合主线重点关注器械及中药子行业 部分制药企业 央国企[5] - 全球投融资恢复有望推动CXO行业客户需求回暖[4] - 行业整体底部已达 企稳回升态势明确[1]
自然守护+AI智治破题,将中国医疗服务贸易推向全球
北京商报· 2025-09-12 07:51
从医药创新的角度来看,2024年我国医药创新对外授权交易总额突破了522.6亿美元,成为全球单笔交易额最高和首付款最大的医药资产的授权国,获得了 全球医药界的广泛认可。中国的药械创新已经从过去的跟跑迈向并跑阶段,并在ADC、双抗、细胞治疗等细分领域实现了局部的领跑。 随着新一代科技革命的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与医药工业正在加速融合,为中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今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数据局、国家中医药局及国家药监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 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数智化转型是医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旨在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驱动全产业 链升级,推进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此次《实施方案》提出了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到2027年,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取得重要进展,以数智技术驱动的医药全产业链竞争力和全生命周期质量管 理水平显著提升。到2030年,规上医药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数智化转型全覆盖,数智技术融合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医药工业全链条数据体系进一步完善,医药 ...
3800点“牛头”昂起!超97%主动权益基金“吃肉”,这122只却还在“站岗”
华夏时报· 2025-09-05 11:38
市场表现 - 沪指报收3812.51点,上涨1.24%,深成指报收12590.56点,上涨3.89%,创业板指报收2958.18点,上涨6.55%,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达2.3万亿元,超4800只个股上涨 [1] - 全市场13110只公募基金中,超94%年内获得正收益,397只年内收益率突破50%,超12%基金收益突破30% [1] - 主动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21.61%,超97%斩获正收益,1077只收益超30%,占比23.51%,293只收益在50%以上,占比6.40% [1][2] 领先基金产品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和永赢科技智选A以160%以上收益率领先,前者盈利166.28%,后者收益161.37% [2] - 永赢科技智选A前十大重仓股包括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等科技板块股票,部分股票年初至今涨幅最高达605% [4][7] - 主动权益类基金中12只"翻倍基"年内回报超过100%,主要集中在医药、科技、北交所三大赛道 [4] 医药主题基金 - 涨幅前十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重仓创新药的主题基金占据六席,包括中银港股通医药A、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等产品 [5] - 诺安精选价值基金经理认为创新药产业正走向高景气阶段,大量国产创新药将在未来两年集中进入商业化阶段 [5] 落后基金表现 - 122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内亏损,跌幅最深达16.1%,首尾业绩相差177.47个百分点 [5] - 业绩跌幅前十的主动权益基金平均亏损11.16%,多数重仓信息技术、制造业等板块,7只产品年内亏损幅度超过10% [6] - 东方阿尔法招阳A重仓军工装备板块,中信建投智享生活A近三年亏损47.37%,单位净值0.6459元 [6] 行业驱动因素 - 宏观经济稳步复苏与企业盈利修复提升市场风险偏好,为权益资产提供基本面支撑 [3] - 人工智能、新能源、医药创新等产业趋势明确且政策支持力度大,为基金管理人提供丰富投资主线 [3] - 优质标的估值处于合理区间,为基金布局创造较好条件 [3] 后市展望 - 鑫元基金认为未来三到五年中国权益市场在政策支持、流动性改善、产业升级等因素下具备系统性投资机会 [7] - 万家基金基金经理叶勇看好顺周期风格投资,预计下半年PPI将出现大幅拐点,2026年有望转正,行情至少可持续一年 [7][8] - 工业有色和小金属为第一方阵,化工、钢铁、煤炭等中游顺周期龙头为第二方阵,通用机械、食品饮料等为第三方阵 [8]
A50重大调整,这几只“翻倍股”被纳入
证券时报· 2025-09-03 13:42
9月3日,富时罗素宣布对多只指数的季度审核变更。该变更将于2025年9月19日收盘后(即2025年9月22日星期一)生 效。 在本次变更中,富时中国A50指数纳入百济神州-U、新易盛、药明康德、中际旭创等,被纳入的个股分别属于医药与 AI算力板块的个股,其中两只医药股实现了翻倍行情,而两只算力股则分别涨超2倍和3倍,这也是年内A股两大"主力 军"行情的折射。 富时中国A50指数纳入多只个股 9月3日,富时罗素宣布对富时中国50指数、富时中国A50指数、富时中国A150指数、富时中国A200指数、富时中国 A400指数的季度审核变更。该变更将于2025年9月19日收盘后(即2025年9月22日星期一)生效。而富时中国50指数在 2025年9月季度审核后将保持不变。 在本轮调整中,富时中国A50指数纳入百济神州-U、新易盛、药明康德、中际旭创;删除中国核电、中国联通、国电 南瑞、万华化学,从纳入的成份股来看,均为年内市值大涨的个股。 截至9月3日,百济神州-U年内完成翻倍,涨幅高达102.51%,总市值约为4664亿元,药明康德亦有翻倍涨幅;此外, 新易盛更是涨超3倍;中际旭创涨超240%,市值超过47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