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金融评论

搜索文档
嘉宾金句②丨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19 10:30
主题讨论三:全球经济碎片化的挑战 -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晓燕参与讨论全球经济碎片化问题 [1] - 哈萨克斯坦前副总理兼央行前行长海拉特·克里姆别托夫分享对全球经济碎片化的见解 [3] - 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欧阳卫民从国家开发银行角度分析全球经济挑战 [5] - 克罗地亚国家银行行长鲍里斯·武伊契奇探讨碎片化对欧洲经济的影响 [8] -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鲁里埃尔·鲁比尼提出全球经济风险预警 [10] 主题讨论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发展 -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助理张伟主持大湾区发展议题 [12][13] - 深圳市金融管理局局长时卫干阐述大湾区金融政策规划 [15] - 香港金管局副总裁陈维民分享香港在大湾区中的金融枢纽作用 [16] - 香港特首政策组副组长王春新讨论政策协同对区域发展的推动 [19] - 澳门金融管理局顾问提出跨境金融合作建议 [21] - 香港中小上市公司协会会长结合投资实践分析大湾区机遇 [23] 论坛背景 -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于5月17-18日在深圳召开 [1] - 活动汇聚国内外金融领袖、学者及行业精英 [1] - 讨论聚焦全球经济治理与区域发展两大核心议题 [1][12]
“十五五”前瞻——习近平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 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19 10:30
"十五五"规划编制背景与意义 - 科学制定五年规划是治国理政重要经验,对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2][4] - 编制需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结合顶层设计与群众实践,注重系统性协同性[4] - 2026年将实施"十五五"规划,目前党中央正组织起草建议并征求意见[4] "十四五"成就与"十五五"战略机遇 -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需通过政策协调延续回升势头以实现现代化目标[7] - "十五五"是迈向2035年现代化的关键期,面临高质量发展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7] - 需关注增长、需求、供给三大中期经济问题,推动结构升级与质效提升[7][8] 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方向 - 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科技革命将创造新发展机遇[8] - 需应对中长期外部环境挑战,制定创新驱动对策[8] - 城乡融合改革将释放红利,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9] 宏观经济政策优化路径 - 需求不足是主要挑战,需通过财政扩张提振消费投资,增强自动稳定器功能[10] - 扩大内需需把握科技创新、城乡融合、人文经济等多维度结合点[11] - 完善宏观治理体系需增强政策一致性,包括经济与非经济政策协调[11] 财政与金融改革重点 - 积极财政政策需转型优化以提升效力,发挥稳增长、惠民生、防风险作用[12] - 财政体制历经多次变革,现代财政制度建设为"十五五"提供经验[12] - 信托业需回归本源,通过业务创新与服务转型支持金融强国建设[13]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闭门会议一丨加强金融安全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18 10:16
金融安全重要性 -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大事 [4] - 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对促进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创新、服务实体经济至关重要,金融不稳定会迅速扩散至实体经济并冲击国家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4] - 必须将加强金融安全作为长期性、系统性工程,筑牢国家经济稳定的压舱石 [4] 当前金融安全形势 - 我国金融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既有传统金融风险的持续累积,也有新型金融风险的不断涌现 [5] - 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双刃剑效应日益凸显,对金融安全带来新的挑战 [5] 应对策略 - 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强化"系统观念",构建"多方协同"的金融安全防线 [5] - 需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断探索创新,持续强化金融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4] 会议成果 - 会议为各方搭建了深入交流、凝聚共识的高端平台,对提升我国金融安全水平和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8]
嘉宾金句①丨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18 10:16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 - 论坛于5月17日-18日在深圳召开 汇聚国内外金融界领袖、学者及行业精英 [1] - 包含闭门主旨、开幕式及两大主题讨论:全球货币体系与国际贸易投资 [1] 主题一:全球货币体系 - 马克·乌赞提出需重塑布雷顿森林体系 强调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必要性 [10] - 亚投行首席经济学家白乐夫探讨新兴市场货币稳定性与多边机构作用 [16] - 瑞银全球战略主管加斯塔利分析数字货币对传统货币体系的冲击 [17] 主题二:国际贸易与投资 - 联合国贸发会议李楠聚焦可持续投资与ESG标准对跨国企业的影响 [24] - IMF驻华代表米尔斯讨论地缘政治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制约 [26] - 中兴通讯首席发展官崔丽分享科技企业全球化中的供应链重构策略 [28] 参会专家背景 - 周小川(央行前行长)与诺贝尔奖得主斯宾塞参与议题研讨 [5][8] - 波兰前总理贝尔卡及联合国前副秘书长马洛赫-布朗贡献国际视角 [6][12] - 清华五道口副院长田轩与港中文教授施康提供学术与政策交叉分析 [19][14]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主题讨论一丨面向未来的全球货币体系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18 10:16
全球货币体系与金融合作 - 当前国际秩序因美国单边主义及关税政策面临危机,全球经济低增速和政治不确定性增加 [5] - 中国、欧洲和发展中国家应积极推动多边主义,重新审视国际机构力量结构以建立更公平包容的秩序 [5] - IMF和世界银行需与地区性机构协同合作,构建包容有效的全球开发网络 [5] 多边贸易与区域合作 - 现有贸易体系已非单极主导,多元化体系和多边主义对反映新秩序至关重要 [8] - 中欧与发展中国家在高效能源系统、技术转移及气候议程等领域存在合作机会 [8] - 亚洲区域需加强贸易投资整合,通过跨境基础设施增强国家间联系 [15] 全球经济失衡与转型 - 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需多边协调,中国倡导通过联合国、WTO等框架推动共同发展 [10] - 中国经济转向内需驱动,2025年重点提升消费并推动新能源、电动汽车等产业升级 [10] - 中美关税冲突持续,但中国依赖自身改革和庞大国内市场维持发展韧性 [10] 美元地位与货币多元化 - 美元仍是全球流动性最强的避风港资产,但欧元和人民币地位有望提升 [12] - 欧洲需通过财政联盟增强欧元吸引力,人民币已在全球结算中迈出重要步伐 [12] - 全球央行正降低美元资产持有量,但新货币秩序建立仍需时间与全球合作 [12]
迈克尔·斯宾塞发表演讲丨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开幕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17 10:30
全球贸易体系 - 贸易战是互相伤害的行为,必须纠正,未来最有可能建立多边体系,欧洲、中国及其他主要新兴经济体支持建立相对合理、可行的多边体系[1][5][7] - 美国占全球经济的25%,13%的进口来自中国,中国15%的出口流向美国,这些数字表明贸易战对双方影响重大[5] - 美国当前采取双边谈判方式,但最可能的情景是新兴市场国家推动建立不包括美国的多边体系,因其经济体量在全球占比逐渐提高[7][8] 货币政策 - 美联储货币政策是当前不确定性的来源之一,其首要任务是稳定就业和管理通货膨胀,政策会根据不同情况反应[1][5] - 美联储暂停降息步伐,因价格上涨压力放缓,未来协商可能缓解成本压力并回归相对正常的经济环境[6] - 一次性涨价(如关税或能源)不意味着长期通胀压力,供需关系仍是关键影响因素[6] 人工智能技术 - 中美在AI技术差距迅速缩小,中国出现DeepSeek等大模型,开源模型增多且训练效率提升[1][11][12] - 小模型快速发展,依赖大模型但成本更低,有助于广泛部署AI技术[11][12] - AI工具可及性增强,普惠性提升,尤其在金融和教育领域,未来可能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材料技术等领域[12][13][15] 教育与AI结合 - AI应作为学习辅助工具,鼓励学生负责任使用,教育价值在于学习成果而非是否使用AI[15][16] - 生成式AI用户界面友好,包容性增强,可帮助拓展知识范围并提升生产力[15][16] - 商学院应关注全球化与多边体系,加强与地区合作,应对人才流动变化的影响[16]
焦捷致辞丨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开幕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17 10:30
论坛背景与主题 -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开幕,主题为"共享未来:构建开放包容的经济与金融体系",旨在汇聚全球政商学界精英探讨治理新路径[5][7] - 论坛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是其发起的年度活动,已成功举办十届,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金融学术与政策国际化交流平台之一[4][7]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定位 - 学院前身为1981年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2012年与清华大学合作重建,传承五道口办学特色并融合清华百年底蕴,定位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金融教育及研究平台[4] - 积极构建金融教育全球伙伴体系,通过全球金融论坛等国际化平台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4][7] 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分析 -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增速放缓的结构性困境,全球化受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冲击,贸易秩序和金融稳定风险显著增加[10] - 中国正从全球治理规则追随者转向制度改革者,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进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五篇大文章"驱动高质量发展[10] 中国金融发展策略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作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10] - 中国以多边主义参与全球治理,通过开放包容的金融体系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支持经济全球化[10][11] 论坛目标与展望 - 论坛聚焦开放包容经济金融体系的构建,为可持续发展与共同繁荣提供创新解决方案[5][11] - 学院持续搭建全球对话桥梁,推动国际共识与合作,擘画金融未来发展蓝图[7][11]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盛大开幕!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17 10:30
论坛概况 -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于5月17日在深圳开幕,主题为"共享未来:构建开放包容的经济与金融体系" [1][6][15] - 论坛为期两天,包含13场主题讨论和2场闭门会议,汇聚近百位全球政商学界领袖 [15] 中国金融战略定位 - 中国正以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提供"稳定锚",通过建设金融强国彰显"中国力量" [5] - 中国从全球治理规则追随者转变为制度改革者,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和"五篇大文章"推进高质量发展 [7] - 五道口金融学院定位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金融理论创新策源地,构建融通中外的金融知识体系 [5][7] 全球经济挑战与应对 - 美国面临经济结构不平衡问题,慢性贸易赤字源于低储蓄率和消费型经济,关税政策效果有限 [11] - 欧洲需应对美国新政府挑战并利用关税同盟优势,同时允许市场多样化调整 [11] - 全球贸易体系需建立多边机制,欧洲、中国及新兴经济体支持构建合理可行的多边体系 [12] 技术与金融趋势 - 中美技术差距迅速缩小,中国涌现DeepSeek等大模型,AI普惠性增强 [12] - 美联储货币政策成为不确定性来源,其政策反应机制加剧市场波动 [12] 区域发展焦点 - 论坛特别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发展议题 [15] - 欧洲企业希望加强中国市场准入,中国作为全球科技制造和出口者的角色受重视 [11] 产学研融合 - 清华大学在深圳深化产学研融合,重点布局金融科技等前沿领域 [5] - 五道口金融学院搭建全球金融教育伙伴体系,促进国际对话与合作 [7]
马雷克·贝尔卡发表演讲丨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开幕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17 10:30
全球宏观经济挑战 - 美国面临社会和经济结构不平衡 主要由于低储蓄率和消费型经济导致慢性贸易赤字 关税政策无法根本解决问题 [5][6] - 欧洲长期面临生产力低下和GDP增长疲弱问题 老龄化社会加剧经济挑战 [8] - 全球进入不稳定时期 欧洲在中美关税战中处于被动地位 既非赢家也非输家 [8] 美国政策分析 -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关税和制造业回流实现"美国再次伟大" 但移民政策限制导致劳动力不足 [5] - 美元呈现走弱趋势 资本流出美国市场 全球储备货币地位面临挑战 [7] - 美国单边政策引发内部社会动荡 颠覆式科技领先地位与政策手段存在矛盾 [7] 欧洲应对策略 - 需利用关税同盟内部优势 允许更多美国食品进口以应对美国新政府挑战 [10] - 推动市场多元化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尤其需加强与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 [10] - 中国电动汽车可能在欧洲市场取代特斯拉 欧洲需通过市场多样化实现稳健发展 [10] 欧洲长期发展路径 - 军事装备行业可作为高科技发展的切入点 需解决资金支持问题 [11] - 欧元需要更强财政支持 建议建立财政联合体 但成员国存在利益冲突 [11] - 欧盟在危机中更易形成共同行动 但完全统一仍面临国家利益优先的障碍 [12] 中欧合作机遇 - 中国已成为全球科技重要制造者和出口者 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谈判 [10] - 欧洲企业希望扩大中国市场准入 双方展现出合作意愿 [10]
管涛:从本轮金融增量政策的市场反应说起 | 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16 10:27
政策背景与市场反应 - 5月7日出台的金融增量政策("5·07"政策)范围广、措施多、落地快,包括下调政策性利率0.1个百分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央行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并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4] - 与2023年"9·24"政策相比,A股反应更克制:5月7日-8日上证综指每日涨幅不足1%,累计涨幅仅2%,而"9·24"政策后上证综指六连涨累计涨幅达27%[4] - 债券市场呈现"买消息、卖兑现"特征:10年期中债收益率从年初1.6%反弹至5月9日的1.6351%,高于政策公布前水平[7]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差异 - 中美金融市场结构差异显著:美国直接融资占比80%,中国间接融资占比70%-80%,导致低利率政策传导效率不同[10] - 美国通过债券市场传导低利率政策,10年期美债收益率曾降至0附近,刺激股市财富效应;中国长债收益率下行(如2023年12月10年期中债收益率降35基点)但未能有效提振股市风险偏好[10] - 中国商业银行净息差承压,综合负债成本1.8%与10年期中债收益率1.6%倒挂,加剧资产荒和债券市场波动[12] 财政政策与外贸支持 - 2024年广义赤字率8.4%(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新增政府债务规模11.86万亿元,一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多增2.52万亿元[13] - 针对关税冲击推出银行业保险业护航外贸政策:包括"一企一策"纾困、优化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能力提升+优惠费率)、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14] - 4月中国对非美市场出口强劲增长(东盟+20.8%、拉美+17.3%、非洲+25.3%),抵消对美出口下降21%的影响,整体出口同比增长8.1%[16] 政策空间与后续方向 - 央行强调珍惜正常货币政策空间,0.5个百分点降准超常规但0.1个百分点降息属常规操作[9] - 财政政策储备工具包括:加快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扩围"两新"政策、加码"两重"建设、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15] - 建议加强行业企业调研,必要时可研究进一步扩张赤字率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