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健康险破局路线图:与三医融合,做三大跃迁 | 保险家论道
清华金融评论·2025-09-04 11:14

文章核心观点 - 商业健康保险是保险公司在利率下行周期摆脱利差依赖、实现三差平衡的关键路径,需通过与医疗、医保、医药(三医)深度融合实现破局,具体需通过认知、制度、技术三大跃迁推动发展 [4][6][7] 医疗保障需求变迁 - 老龄化加剧:2024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人(占比22%),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人(占比15.6%),2025-2030年老年人口将增至3.9亿人,年均净增1309万人,老龄化率从22.8%增至27.7%,导致慢性病患病率上升及医疗需求长期化、多样化、大额化 [8] - 医疗技术发展:新技术(如基因治疗、AI诊断)推高医疗费用,出现医保"兜不住"、商保"接不住"、个人"担不起"的困境,需将创新药械纳入商保范围 [9] - 需求分层:高收入群体追求高端个性化服务,中等收入群体需补充重大疾病保障,低收入群体关注基础医疗可及性,需开发多层次保险产品 [10] 医保与商保协同关系 - 职责边界:基本医保通过强制筹资实现广覆盖但保障范围有限,商保通过自愿投保提供差异化保障(如高端医疗、特需服务、重疾额外给付),两者筹资逻辑不同但保障责任可衔接 [12] - 支付结构现状:当前医疗费用支付高度依赖医保和自费,商保支付比例较小,但商保保费规模近10年年均增速约20%,2024年保费收入近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6223亿元,累计赔付2.6万亿元,积累长期责任准备金超2.5万亿元 [7] - 商保成为重要变量:可参与健康管理、风险减量和医保经办,居民金融资产中保险配置比例提升,团体渠道和互联网提升筹资效率及风险池稀释 [13][14] 制度跃迁顶层设计 - 法律框架完善:2024年6月《医疗保障法(草案)》强调多层次保障体系,需明确商保地位、税收优惠及与医保协同机制,建议修订法律纳入商保并设计"筹资-支付-风控"协同场景 [15][16] - 多支柱多层次体系:第一支柱(基本医保与医疗救助)保基本公平,第二支柱(企业补充医疗)由单位与员工共担保费,第三支柱(个人商保)满足个性化需求;分层覆盖普惠层(大病保险、惠民保)、大众层(年保费千元以下)、中端层(年保费千元以上覆盖特需部及创新药)、高端层(年保费数千至万元覆盖私立医院) [17][18] - 医疗目录双轨制:基本医保目录覆盖基础药品,商保目录覆盖创新药械及高端服务,医保部门对商保目录药品实行"三除外"政策(不计入自费率、不纳入集采监测、豁免按病种付费),需通过政策协同(税收优惠、数据共享)和数据互联推动落地 [19][20] 技术跃迁生态建设 - 数据语言标准化:医保与商保数据因代码系统碎片化存在对接障碍,需建立统一数据中台实现术语、指标标准化及数据共享共治 [21][22] - AI赋能风控:AI可监测不合理医疗行为(如过度医疗)和保险欺诈,通过智能审核系统提升控费精准性及效率 [23][24] 商保与生物医药产业联动 - 全链条支持:商保在研发阶段提供资金支持(如产业投资基金、研发费用保险),临床试验阶段提供保障,产品上市阶段将创新药械纳入保障范围;2025年《中国创新药械多元支付白皮书》显示商保已成为基本医保外降低个人自费负担的核心支付机制(涵盖惠民保、百万医疗险、特药保险等)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