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业家
icon
搜索文档
身价260亿,北理工学霸蝉联内蒙古首富
创业家· 2025-07-09 10:01
核心观点 - 君正集团创始人杜江涛从内蒙古乌海学霸成长为商界领袖,通过能源化工与化工物流双轮驱动战略构建商业帝国,2025年以263.6亿元身家蝉联内蒙古首富 [5][7][16] - 公司正向绿色能源转型,投资193.6亿元布局风光制氢及绿色能源一体化项目,同时面临环保合规与盈利能力下滑的挑战 [21][27][28] - 杜江涛通过控股博晖创新跨界大健康产业,但该业务连续三年亏损,2025年Q1净利润暴跌120.41% [23][29] - 创始人重视教育公益,累计向母校捐赠超11.5亿元,获长江公益奖"年度公益影响力人物" [32][33] 从乌海学霸到商界巨子 - 1987年杜江涛以乌海市高考第二名考入北京理工大学,与状元郝虹成为"学霸情侣",毕业后南下深圳积累商业经验 [9][10] - 早期通过精准投资"三桶油"股票获取第一桶金,2003年借西部大开发机遇回乡创业,投资10万吨硅铁项目并收购黄河化工集团 [11][12] - 2011年君正集团登陆上交所主板,成为乌海市第二家A股上市公司,业务覆盖火力发电、PVC烧碱等领域 [13] 双轮驱动战略 - 能源化工板块构建氯碱化工全产业链闭环,采用"循环经济"模式,如电石渣制水泥实现资源100%利用,2025年总资产达428亿元 [16][17] - 化工物流板块全球排名领先,控制船队111.83万吨、罐队43008台,运营16.65万立方储罐和2个5万吨级码头,形成稳定现金流 [18] - 两大板块协同效应显著,物流网络既服务自有产品运输,也为第三方化工企业提供支持 [18] 绿色能源新棋局 - 2025年签约阿拉善193.6亿元风光制氢项目,利用当地3000小时年等效利用小时数,使绿氢成本降至18元/kg(较东部低30%) [21][22] - 绿色甲醇可掺烧降低自备电厂碳排放,绿色合成氨替代传统燃料,实现全产业链低碳转型 [22] - 投资规模占当前市值40%,但公司货币资金仅48亿元,存在巨大融资压力 [28] 业务表现与挑战 - 2024年营收252.11亿元(+31.83%),归母净利润28.04亿元(+2.96%),但毛利率从2021年35.87%降至19.02% [25][27] - 2025年Q1营收增19.39%,净利润增41.4%,毛利率回升至23.64%,仍低于历史峰值 [26][27] - 环保问题突出,2025年被通报违规新增200万吨焦化产能,可能面临罚款与停产风险 [28] 跨界与大健康布局 - 控股创业板公司博晖创新(持股51.62%),布局分子诊断、免疫诊断等医疗检测技术,但2021-2023年连续亏损 [23][29] - 2024年仅微利0.09亿元,2025年Q1营收下滑23.05%,净利润暴跌120.41%,显著落后同业 [29] 教育公益事业 - 2020年向北理工捐赠8亿元创校史纪录,累计向乌海市一中捐赠超3.5亿元,设立"竹翠兰香奖助学金"持续20年 [32] - 公益基金会命名寓意"君子好竹,虚心有节",2022年获长江公益奖影响力人物称号 [32][33]
孙广信卖卖卖,“新疆首富”位置快保不住了
创业家· 2025-07-08 10:07
核心观点 - 广汇能源近期频繁出售资产和股权,包括亏本出售合金投资股份和引入新股东"富德系",显示公司面临较大资金压力 [5][8][9][22][23] - 公司实施"透支式"分红政策,2024年净利润29.61亿元却分红39.76亿元,分红比例达134.27%,引发市场质疑 [32] - 公司短期偿债压力大,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短期借款96.13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40.67亿元,而账面货币资金仅40.98亿元 [33] - 公司业绩持续下滑,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逾四成,归母净利润下滑42.6%,2025年一季度延续下滑趋势 [35] - 控股股东广汇集团质押率高达44.9%,显示大股东资金链紧张 [39] - 公司核心业务面临行业周期下行压力,传统能源业务前景承压 [52] 资产出售情况 - 出售合金投资20.74%股份套现5.99亿元,较7.5亿元买入价亏损约2亿元 [5][8][20] - 引入"富德系"作为新股东,转让15.03%股权套现62亿元,大股东持股降至20.06% [22][23] - 合金投资为壳资源公司,曾8次易主,广汇能源原计划用于借壳上市但未成功 [16][17][18] 财务状况 - 2024年流动负债217.45亿元,其中短期借款96.98亿元 [24] - 计划投资164.8亿元建设煤炭利用项目,资金需求大 [34] - 2024年营收下滑逾四成,归母净利润29.61亿元,同比下滑42.6% [35] - 计划新增融资不超过30亿元缓解资金压力 [38] 控股股东情况 - 孙广信财富从2018年460亿元缩水至2025年290亿元,新疆首富地位受米恩华家族挑战 [44][45] - 广汇系版图收缩,广汇汽车退市并转让控制权,目前主要依靠广汇能源支撑 [47][51] - 广汇物流业绩下滑,2024年营收37.37亿元(同比下降24.23%),净利润5.09亿元(同比下降12.76%) [49] 行业与业务前景 - 大宗商品价格处于周期底部,影响公司业绩 [52] - 传统能源业务面临绿色能源转型压力,市场份额可能萎缩 [52] - 公司需要更多资金渡过行业周期 [53]
DeepSeek破圈,第一批受益者竟是这些公司
创业家· 2025-07-08 10:07
以下文章来源于i黑马 ,作者i黑马 i黑马 . 让创业者不再孤独@i黑马 牛文文 创业黑马集团董事长&创始人 春节以后,新消费公司借助中国资产重构的大浪潮,开始去港股扎堆上市。 融不到钱,上不了市,消费降级,消费不振。 过去3年,做新消费的创业者,活得非常难受,甚至都有点绝望了。 一方面,国家在强烈地主导创新硬科技; 另一方面消费萎缩,当年投消费的都转行了,融不到钱了。 在一片迷茫和绝望中间, 今年,新消费突然看到了希望,一个接一个新消费企业,在港股扎堆上市。 比如,前段时间上市的 沪上阿姨 ,就是 我们的黑马导师、嘉御资本董事长卫哲 投的。 另一个希望,是 春节期间的 DeepSeek 狂潮,让全世界都意识到,中国资产被严重低估了。 于是,这些投资人开始在香港资本市场寻找有潜力的中国资产,正好也让我们这批新消费公司,抓住了这个历史窗口。 没想到, AI 的破圈,第一批受益者竟然是新消费创业公司。 于是,就有了蜜雪冰城的一骑绝尘,市值远超市场想象,成为当之无愧的"冻资王"。 此外,沪上阿姨、鸣鸣很忙、霸王茶姬,这一系列在疫情期间活下来的新消费品牌,去港股或美股都是不错的选择。 我们这几个投消费赛道的黑马导师, ...
周鸿祎:颠覆就是马后炮的总结
创业家· 2025-07-08 10:07
颠覆式创新 - 颠覆式创新更多是理论总结而非实践指导 实际创新过程中应聚焦用户需求而非刻意追求颠覆或对标同行 [1] 消费重构精选课 - 课程定位为国内首场中日消费领域顶级实战培训 聚焦方法论拆解与本土化路径 [2] - 师资包括日本消费研究权威三浦展 萨莉亚前社长 明治食品爆款打造专家 [2] - 课程内容涵盖日本30年消费周期经验转化 效率提升 需求重塑 资本运作三大模块 [2] 课程安排 - 时间定于8月7日至9日 地点在上海 [4] - 定价策略采用早鸟优惠 原价12800元/人 7月15日前报名享23%折扣至9800元/人 [3]
九人小团队干1亿营收,利润高达5000万
创业家· 2025-07-07 10:29
AI销售工具创业案例 - 9人小团队实现1亿营收和5000万利润 [1] - 公司开发AI销售工具帮助消费企业直接卖货 [1][2] - 团队为AI原住民,擅长将AI工具与热门产业结合 [3] AI创业者现状 - 部分AI创业者已达到A股IPO水平 [3] - 成功案例包括亿级收入和千万级利润的企业 [3] - 创业者通过AI实现企业破局和规模化盈利 [5] AI实战营介绍 - 课程邀请已取得商业结果的AI创业者分享经验 [4] - 聚焦传统产业AI应用落地和增长困局解决方案 [7] - 3天2夜课程包含"黑马AI增长画布"方法论 [7] AI行业发展趋势 - AI应用需避免空谈概念,应聚焦实际盈利 [5] - 成功案例显示AI工具可在2-3年内实现亿级规模 [6] - 行业关注点转向AI如何帮助企业赚钱和破局 [5]
创业者要活下来,最难的有三变
创业家· 2025-07-07 10:29
产业创业挑战 - 产业创业者面临三大关键挑战:获取100万初始投资、将投资转化为公司收入、再将收入转化为100万利润 [1] 消费产业升级课程 - 黑马推出"消费重构精选课"聚焦中日消费产业升级 [2] - 课程汇聚中日消费领域顶尖实战派导师 [2] - 课程内容包括日本30年消费周期经验本土化路径 [2] - 特邀导师包括三浦展、萨莉亚前社长、明治食品"爆款教父" [2] - 课程时长3天采用沉浸式教学方式 [2] 课程详细信息 - 课程原价12800元/人早鸟价9800元/人 [3] - 早鸟价优惠截止7月15日 [3] - 课程地点设在上海 [4] - 课程时间为8月7日至8月9日 [4]
史玉柱“魔咒”:30年前在还债,30年后还在还债
创业家· 2025-07-07 10:29
史玉柱股权冻结事件 - 史玉柱及旗下公司累计被冻结股权价值超39亿元,涉及巨人投资、民生投资等主体[3][20] - 2025年6月25日,巨人投资所持广西北部湾银行2.77亿元股权遭冻结,期限三年,该公司为银行第二大股东[4] - 2025年5月6日,巨人投资因"泛海系"卢志强关联案件被执行4.9亿元[4] 担保纠纷详情 - 史玉柱为卢志强旗下民生信托承担连带担保责任,涉及本金9.9亿元及利息1亿元,合计13.3亿元本息[9][11] - 2017年为赵薇夫妇的广州风火轮公司提供18亿元担保,导致后续债务纠纷[21] - 雪球用户统计史玉柱主要担保总额约58亿元,包括卢志强相关17.65亿元及其他12亿元担保[21] 巨人网络经营动态 - 2024年营收29.23亿元(同比-0.05%),净利润14.25亿元(同比+31.15%)[23] - 2025年Q1营收7.24亿元(同比+3.94%),净利润3.48亿元[23][26] - 《王者征途》小程序版2024年贡献流水6亿元,新增用户2500万;《原始征途》2025年通过短剧营销扩大用户基础[23] 史玉柱商业历程 - 1997年因巨人大厦项目失败负债2.5亿元,2000年通过脑白金东山再起,年销售额达13亿元[25] - 2022年回归巨人网络主导游戏研发,推动股价从2025年5月19日13.93元/股上涨至24.2元/股,涨幅74%[23] - 2024年胡润百富榜显示史玉柱父女财富325亿元,排名第137位[26]
中国创业者的信心从哪里来?首先是9亿人的刚需升级机会
创业家· 2025-07-06 10:22
中国消费市场结构性机会 - 下沉市场9亿人口成为主流消费群体,消费升级潜力巨大[5] - 高线与低线市场连接形成"蛋糕模型",包含富裕阶层/中产/主流市场三层结构[7][9] - 新一代基础设施(美团/抖音/小红书)提升信息与供应链效率[11] - 电商与管理效率下沉推动市场变革(拼多多/社区团购/加盟制)[12] 消费品牌发展案例 - 瑞幸通过产品下沉策略实现快速扩张,门店从16000家增至20000家,酱香拿铁单日销量达500万杯[6] - 星巴克在中国拥有6000家门店,为全球第二大市场[6] - 蜜雪冰城通过加盟模式扩张至近30000家门店[12] - 零食折扣业态兴起,零食很忙与赵一鸣合并后突破10000家门店[13] 消费周期演变 - 2019-2020年处于可选到升级阶段,李佳琦618单场销售额超百亿[12] - 2021年后必选消费崛起,锅圈/十月稻田等食品品牌快速发展[12] - 2023年刚需平替成为趋势,源氏木语/德尔玛等平价品牌受青睐[13] 投资方向 - 新一代国民品牌与全国连锁被视为两大结构性机会[13] - 消费时钟模型包含刚需/可选/平替/升级四个阶段[12]
谢霆锋老板,扛不住了
创业家· 2025-07-06 10:22
英皇国际债务危机 - 核心事件:英皇国际166亿港元银行借贷逾期,德勤对其持续经营能力提出重大疑问[3] - 市场反应:股价单日暴跌15%,市值缩水至11.58亿港元,不足债务总额零头[4] - 连锁效应:英皇系个股集体重挫,英皇资本跌18.18%,英皇文化产业跌14.89%[5] 财务表现 - 营收与亏损:2025财年总收入同比增长41.5%至13.76亿港元,但年度亏损扩大至47.43亿港元(上年为20.47亿)[9] - 业务分化:住宅销售因屯门澄天项目增长352%,但写字楼租金收入下滑11.6%[9] - 现金流危机:账面现金仅6.39亿港元,一年内到期债务166亿港元,现金覆盖率仅3.8%[12] 债务与资产处置 - 债务结构:短期银行借贷16.6亿港元,无抵押票据2.99亿港元,总流动负债188.2亿港元[13] - 资产甩卖:以7980万港元出售广东道大楼部分单位,9288万港元贱卖维港峰商铺(原挂牌价2.4亿港元)[15] - 资本运作:2024年"2供1"供股方案募资4.55亿港元,但丧失英皇娱乐酒店71.63%控制权[16] 战略失误与历史对比 - 激进投资:2023-2024年累计投入49.8亿港元收购屯门商厦、中环公寓等非核心物业[14] - 杠杆风险:资产负债率升至54.68%,为2009年以来最高[15] - 历史重演:1983年因高杠杆地产投资被汇丰清盘,当前面临类似港元危机与楼市波动[23][29] 公司背景与业务结构 - 商业版图:旗下7家港股上市公司,涵盖地产、钟表珠宝、娱乐酒店等[19] - 起家业务:1968年以钟表店起家,1973年通过地产项目"好世界投资"上市[22] - 创始人理念:杨受成推崇"两块钱做十块钱生意"的杠杆哲学,长期鼓励艺人投资房产[23][26]
日本停滞35年,迎来“中国时刻”
创业家· 2025-07-05 09:59
日本经济现状与电商机遇 - 日本GDP全球占比从1989年15.3%降至2022年4.18%,排名从全球第二跌至第四[3] - 2025年Q1日本GDP再次负增长,经济停滞已持续35年[3] - 日本电商市场规模达1690亿美元,全球第三,但渗透率不足10%[3][5] - 中国电商平台TikTok Shop、Temu、TAO、京东日本站、SHEIN近年密集进入日本市场[3] 日本消费市场特征 - 日本线下零售生态完善,百年老店超4.5万家,东京大丸百货平日客流达8万人次[14] - 日本65岁以上老人占比29.3%,"团块一代"掌握60%以上社会财富[15][17] - 日本中产阶级占比从1985年63.9%降至2018年58.1%,家庭收入中位数从550万日元降至440万日元[27][28] - 日本消费者以挑剔著称,电商退货率仅5%-10%,但品牌忠诚度高[36][37] 中国企业的日本市场机会 - 中国供应链与日本头部企业生产基地高度重叠,如资生堂、高丝、丰田等均在华设厂[24][25] - 中国3C家电、移动储能、智能家居等品类通过创新产品填补日本市场空白[28][29] - 花西子等美妆品牌在日本实现溢价,2024年日本市场占其海外营收40%[31] - 日本电商市场2025-2030年预计年复合增长率达14.3%[18] 日本市场挑战与策略 - 日本物流成本高企,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占商品售价10%-15%(中国5%-8%)[38] - 日本消费者决策周期长,品牌建设需1年以上,花西子历时5年才开出银座首店[36] - 日本支付系统碎片化,二维码支付手续费高达3%-5%(中国不到1%)[39] - 日本市场适合"高性价比+高科技创新"策略,需本土化运营团队[31][41] 日本电商发展趋势 - 疫情加速线上消费习惯养成,远程办公推动"返乡潮",东京连续出现人口净流出[18][19] - 日本电商呈现"低渗透+高增长"特征,过去5年规模增长1.5倍[23] - 智能贩卖机、AR试妆等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成为发展方向[43] - 日元贬值至1986年以来新低,降低跨境企业运营成本[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