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家

搜索文档
整个社会都在喊没钱了,但市场上依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消费冠军
创业家· 2025-08-31 10:21
日本消费行业启示 - 日本在"失落的三十年"期间大众工资停滞且老龄化严重但仍涌现出优衣库、宜得利、7-Eleven、唐吉诃德、萨莉亚、明治食品等消费冠军[8][9] - 日本消费行业呈现两大趋势:刚需持续升级(产品丰富度高且性价比突出,便利店餐食仅需10-20元人民币)以及商业业态变革(便利店和折扣店替代超市和百货成为主流)[9] - 平替产品大量出现,消费者从追求奢侈品炫耀转向关注实质,例如优衣库在服装领域和宜得利在家居领域超越宜家[10][11] 中国消费企业学习方向 - 中国企业需学习日本商品的极致性价比、线下零售的全球领先优势以及通过执行效率实现低成本运营[12][13] - 下沉市场将成为中国未来二三十年最主流、最大众、最核心的市场,存在孕育新一代国民品牌和万店连锁的机会[14][15] 京东案例与基础设施变革 - 京东2006年收入仅1亿元且员工百余人的情况下,通过聚焦零售核心(成本、效率和用户体验)实现增长,2014年上市后收入增长16倍,利润从2亿元增至350亿元,成为中国首个万亿零售企业[15][16][17][18] - 2016-2017年中国基础设施(物流、仓储等)升级后,新一代创业者能利用新基建以更快速度实现电商规模化发展[21] 启承资本投资成果 - 启承资本自2016年专注消费投资,已投20余家企业(包括京东物流、万物新生、十月稻田、锅圈食汇等),其中15家营收超10亿元、5家超50亿元、3家零售企业2023年营收预计超100亿元[5][24] - 被投企业线下门店规模显著:社区门店超25000家、购物中心门店超4000家,为线下零售投资最多的消费基金[24] - 2023年投资企业德尔玛(A股)、十月稻田和锅圈(港股)上市,这些企业在疫情期间逆势增长并抓住食品行业机遇[25][26] 中国消费市场结构性机会 - 当前市场存在两大结构性机会:新一代国民品牌和新一代全国连锁,需关注效率提升和经营能力积累而非单纯规模扩张[27][28][43] - 存量时代企业需聚焦细分市场需求,通过产品创新和品牌出海构建竞争力,例如日本品牌通过本土细分+出海策略维持盈利韧性[36][40] 品牌出海与产品创新策略 - 日本品牌出海经验表明:企业需建立国内基本盘(通过产品创新抓细分需求)和海外基本盘(通过品牌输出提升全球价值链位置)[36] - 无印良品通过定义生活方式的产品开发体系实现30年持续创新,优衣库近5年股价增长10倍,索尼80年代股价涨幅超600%[37][38] - 中国品牌出海需解决文化沟通问题,通过本地化叙事建立信任而非单纯卖产品,例如华为在北美市场的信任体系构建经验[41][46]
安徽小镇青年创业卖牙膏,年销超20亿
创业家· 2025-08-31 10:21
文章核心观点 - 参半品牌从红海牙膏市场中突围 通过聚焦单品、渠道创新和产品迭代实现高速增长 创始人尹阔以独特的管理风格和一线洞察驱动公司发展[4][5][6][15] 创始人特质与管理哲学 - 尹阔具有高度乐观特质 自称"解决问题至上"型创业者 强调行动导向而非内耗[4] - 管理风格简单直接 公司实行扁平化管理 400余人团队实现超20亿元年销售额 尹阔直管8位总监[26] - 强调一线体感 每年巡回各地市场 了解工作细节 公司5万元支出需经其审批[27][28] - 极少召开会议 每年管理层会议仅5-6次 倡导高效沟通[26] 公司发展历程与关键转折 - 2018年创立参半品牌 经历两次生死时刻:2018年初账上仅27万元 通过小红书销售回笼300万元 2020年下半年押注1400万元全部资金开发漱口水[12][13] - 2020年9月益生菌漱口水上市80天销售额过亿 实现爆发式增长[14] - 2020-2023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超100% 2024年线上市场份额超11% 稳居第一[15] - 线下市场份额同比增速达184% 销售额同比增长291%[5] 产品战略与创新 - 聚焦口腔护理赛道 砍除非核心业务 坚持"All in"单品策略[13][14] - 产品开发注重消费者洞察 针对不同场景开发差异化产品 如热感牙膏经数十次迭代[23][24] - 建立高频迭代机制 像科技产品一样快速更新 适应市场变化[24] - 累计出货益生菌SP-4牙膏约1亿支[17] 渠道拓展与线下突破 - 2022年战略重心转向线下渠道 尹阔投入60%-70%时间走访市场[17] - 覆盖1000多个城市县城 近百万个线下终端网点 包括永辉、华润万家等核心渠道[19] - 线下销售额2024年同比增长超200% 河南区域超市从月销2万元增至300多万元[19][20] - 早期因条码管理不善造成损失 后建立区域测试验证机制[18] 行业竞争与市场定位 - 牙膏市场线下渠道占比超60% 格局被国际巨头和传统品牌主导[18] - 发现市场裂缝:传统牙膏配方体系落后 缺乏味觉、刷感和配方创新产品[22] - 坚信中国将诞生世界最好牙膏 依托供应链体系和复杂消费层级优势[29] 资本运作与融资历程 - 2021年完成多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创新工场、字节跳动、华兴资本等[15] - 梅花创投为最早投资机构 连续两轮投资 吴世春欣赏尹阔作为小镇创业者的特质[8][11]
上海千亿巨头暴雷!实控人跑路日本,员工被迫离职
创业家· 2025-08-30 10:06
公司经营危机 - 均和集团自2024年中开始出现拖欠工资、取消绩效奖金及长期欠薪的情况,并在2024年6月要求员工限期离职,否则停发工资和社保 [8] - 公司在全国多地产业园项目遭查封,上海警方立案侦查,且涉及大量诉讼、被执行信息、失信执行人及限制高消费记录 [9] - 截至2025年7月,均和集团及实控人何旗因欠缴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合计53.64万元被上海黄埔税务局追缴 [9] - 公司23次成为被执行人,被执行总金额达246.19亿元,对外投资的7家公司股权均被冻结 [10] 公司背景与历史 - 均和集团实控人何旗为福建人,1982年出生,17岁接管家族生意,21岁(2003年)在上海创办公司,以钢铁贸易起家,后拓展至海外市场 [16] - 2013年公司进入金融领域,参股九江银行、成立孚玉基金,并参与江西银行H股上市 [17] - 2018年公司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年收入接近千亿元,超过世茂、奇瑞、伊利、茅台等企业 [17] - 2019年何旗以85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胡润百富榜》第472位,成为长乐首富 [18] - 公司业务涵盖全球大宗贸易、金融服务、城市运营、产业园区、实业重工及工程建设,拥有5000余名员工,年销售收入达1300亿元 [19] 商业模式争议 - 媒体质疑公司核心模式为“大宗贸易+产业园开发”,通过与地方城投成立合资公司(城投持股51%、均和持股49%),以虚假钢材购销合同做大营收,并换取低价产业用地开发园区 [21] - 该模式近年被严厉打击,公司于2025年8月12日发布声明否认参与产业园配套房地产及房地产开发业务,强调大宗贸易业务实现“四流一致”,且未参与任何PPP或BT项目 [22] 行业对比与警示 - 均和集团与雪松控股、正威集团、多弗集团等企业类似,遵循“高杠杆+贸易空转+资本腾挪”的扩张模式,在信贷收紧和监管趋严后迅速崩塌 [26]
吴世春:创业缺人缺钱的真相,其实是战略不清晰
创业家· 2025-08-30 10:06
战略重要性 - 战略不清晰是创始人缺钱或缺人的根本原因 [3] - 清晰的战略能够吸引资金和人才 [4][6] -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资本链条和最丰富的人才资源 [5][6] 投资机构实力 - 管理基金规模超100亿元 [7] - 已投资企业600多家 其中13家完成上市 [8] - 下半年预计投资金额不低于15亿元 [9][10] 产业游学活动 - 活动时间定于2025年9月21日至23日 [12][17] - 将带领100位企业家赴四川泸州进行线下游学 [12] - 聚焦空天科技 智能制造 低空经济 卫星通信等万亿赛道蓝海 [17] 活动核心内容 - 包含产业深度链接 沉浸式学习 创业破局方法论三大板块 [17][18] - 安排与独角兽企业 梅花投资人深度交流 [17] - 设置科技创新与产业破局课程及卫星商业化案例课堂 [27] 特邀嘉宾背景 - 星移联信创始人拥有10余年商业航天从业经验 [23] - 公司已完成五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梅花创投等机构 [23] - 试验星成功发射验证5G天地一体演进技术 [23] 目标行业领域 - 覆盖泛机器人 智能制造 低空经济 卫星通信 硬科技+消费五大领域 [26][28][29][30][31][32] - 具体包括工业机器人 无人机应用 商业航天服务 AI硬件应用等细分方向 [26][29][30][31] 活动安排细节 - 首日设置欢迎晚宴和资源链接环节 [24] - 次日安排徒步观光和巅峰对话 [25] - 末日进行导师授课和项目路演PK赛 [27] 参与费用信息 - 原价15800元/人 早鸟价12800元/人 [32] - 费用包含2晚住宿和4顿正餐 [32] - 不包含往返机票等私人自选项目 [32]
创业要尊重五大规律
创业家· 2025-08-29 10:03
创业市场规律 - 1%的市场机会仅1%的人能识别[1] - 低潮期创业成功率更高 CEO需具备前瞻性眼光[1] - 新市场成长周期通常是预测值的2倍以上[1] - 市场风险高于技术风险 产品市场化比技术实现更关键[1] - 产品需迭代至第三代才趋于成熟[1] 泸州产业游学活动 - 活动时间定于2025年9月21日至23日[2][7] - 聚焦空天科技、机器人、低空经济、卫星通信四大领域[7][19][20][21][22] - 覆盖智能制造与硬科技消费应用场景[20][23] - 参与企业包括100家创业者群体[2][8] 带队导师背景 - 梅花创投管理基金规模超100亿元 累计投资600余家企业[10] - 已投项目包含13家上市公司[10] - 2024年下半年计划投资金额不低于15亿元[5] 星移联信案例 - 公司聚焦卫星互联网通信载荷研发[12][13] - 2024年成功发射"中国移动01星"验证天地一体5G技术[13] - 完成五轮融资 投资方含东证创新、元航资本等机构[13] - 资金重点投向卫星组网与天地一体化业务构建[13][14] 活动议程设计 - 首日设置资源链接环节与产品展示[16] - 次日安排泸州老窖洞藏文化探秘及沱江徒步任务[16] - 末日含科技创新授课及卫星商业化案例课堂[17] - 包含与独角兽企业、梅花投资人深度交流环节[8] 目标参与行业 - 泛机器人领域涵盖工业机器人及智能技术[19] - 低空经济包含无人机物流与空中交通服务[21] - 卫星通信侧重数据传输与商业航天服务[22] - 硬科技消费聚焦AI硬件与场景化应用[23] 费用与报名 - 活动原价15800元/人 早鸟价12800元/人[24] - 费用含2晚住宿及4次餐饮 不含机票[24]
40岁,身家1600亿,寒武纪创始人凭什么?
创业家· 2025-08-29 10:03
公司股价表现 - 2025年8月27日股价盘中大涨近10%达到1464元/股 一度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股价最高企业 收盘市值达5740亿元 [5] - 股价从2020年历史高点297.77元/股暴跌至2022年4月46.59元/股 跌幅超过84% 2023年起开启逆袭 从不足50元/股飙升至超1400元/股 最大涨幅超25倍 [5] - 2024年股价上涨387% 市值涨幅超2000亿元 获"2024年股王"称号 [18] 创始人背景 - 陈天石1985年出生 16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 20岁本科毕业 25岁取得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博士学位 [10] - 2010-2015年就职于中科院计算所 历任助理研究员至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算法 [10] - 2010年底与兄长陈云霁提出AI芯片研发构想 早于英伟达转型时期 [10] - 持股比例28.63% 按5740亿元市值计算身家超1600亿元 [5] 技术突破与产品进展 - 2015年20人团队研发出世界首款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原型芯片 [11] - 2024年推出思元590芯片 采用7nm工艺 ASIC架构 支持512TOPS算力 推理场景能效比超越国际巨头 支持所有国内主流大模型 [18] - 百度测试显示在大模型训练任务表现接近英伟达A100芯片 弱势场景达A100一半性能 整体性能达A100的80%水平 [18] - 2025年4月通过DeepSeek兼容性测试 成为国内唯一支持新一代FP8精度格式芯片厂商 [18] - 累计申请专利2774项(境内1783项/境外690项/PCT 301项) 获授权专利1599项(发明专利1526项) 拥有65项软件著作权及6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2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8.81亿元 同比增长4347.82% 净利润10.38亿元 较上年同期亏损5.3亿元扭亏为盈 [21] - 2024年第四季度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1.11亿元 同比增长4230% 净利润3.55亿元 [21] - 2020-2023年归母净亏损分别为6.59亿元/11.11亿元/15.79亿元/10.43亿元 [17] 融资与资本运作 - 2016年成立时注册资本90万元 [11] - 成立半年后获科大讯飞等三家机构5000万元投资 估值达5亿元 2018年1月国投基金领投时估值达45亿元 [15] - 2019年9月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获南京招银和湖北招银领投17.5亿元 估值约220亿元 [15] - 净资产从2016年90万元增至上市前46亿元 [15] - 2020年7月登陆科创板 从递交招股书到上市仅116天 首日市值破千亿元 [15] - 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申请拟募资不超39.85亿元 用于大模型芯片/软件平台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28] 行业地位与市场机遇 - 被誉为"国内AI芯片第一股" [15] - 思元590芯片应用于字节跳动/百度/阿里云等企业云端大模型训练及省级智算中心项目 [18] - 地缘政治背景下"英伟达平替"价值被市场重新发现 [18] - 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预计增长超40% [23] - 高盛将目标价上调50%至1835元/股 理由包括中国云服务商增加资本支出/芯片平台多元化需求/非公开发行获上交所批准 [24] 研发投入与团队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4.56亿元 同比增长2.01% [27] - 研发团队792人 占员工总数77.95% 其中80.18%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 [27]
2025中国最新消费趋势:拿旧世界地图,找不到新世界的宝藏
创业家· 2025-08-29 10:03
麦肯锡消费报告核心趋势分析 - 中国消费者已转向理性规划消费 接纳经济新常态而非期待回归高增长 [5][6][7] - 消费信心呈现显著人群分化 需针对细分群体制定策略 [9][10][16] 消费信心人群分化特征 - 农村消费者信心增强 受乡村振兴政策及收入增长推动 [11] - 农村老年群体乐观程度显著提升 [12] - 城镇Z世代及三线城市消费者仍属最乐观群体 [13] - 城镇富裕老年消费者信心下降约20% 受资产贬值及企业表现影响 [14] - 十二线城市低收入千禧一代最悲观 担忧就业稳定性及生活成本 [15] 消费支出倾向性变化 - 教育品类净消费意向最高 预期支出增长5.7% [19] - 健康领域支出增长显著 保健品与服务预期增长2.7% 医疗服务增长2.4% [20][21][22] - 旅游支出预期增长1.9% 注重精神体验而非奢华 [23] - 富裕城镇消费者倾向投资有形资产 如房屋装修与汽车 [24] 消费行业战略方向启示 - 产品需聚焦个人成就价值 提升用户掌控感与充实感 [25][28] - 参考日本消费企业双基本盘策略:本土细分市场创新+品牌出海 [36] - 案例:无印良品通过用户共创实现高性价比产品开发 [36][49] - 案例:优衣库近5年股价增长10倍 依托数据驱动商品力 [36][50] - 案例:索尼80年代股价涨幅超600% 通过技术差异化重塑市场 [36] 消费企业实战策略框架 - 存量市场需抓细分赛道 通过品类创新突围 [39][42] - 出海需构建本地化信任体系 强化文化对话能力 [45][46] - 供应链管理与商品企划为核心竞争力 [37][50] - 技术研发与品牌溢价摆脱价格内卷 [46][48]
吴世春:投资是新时代的察举,好的苗子都来自靠谱推荐
创业家· 2025-08-28 10:13
全球格局与中美机遇 - 当前处于五百年未有之"东升西落"大变局 中国迎来重大发展机遇[4][5] - 全球核心机会集中于中美两国 美国以AI为主赛道 中国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方向[6][7] - 中美竞争推动科技爆发与文明进步 科技领域呈现美国先发创新与中国后发规模化特征[9][12][13] - 中国具备"后卷优势" 擅长将创新技术转化为低成本量产 形成群狼式产业格局[12][14] 创业投资趋势 - 创业被视为新时代科举 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 投资则类似察举制 依赖推荐机制[16][17] - 当前创业投资处于困难洗牌期 但寒冬期往往孕育伟大公司 是一级市场布局良机[18][19][21] - 投资机构需掌握"引募投返管投"新能力 适应低食物量生存法则 并善用流量红利[23][24][25] - 创投机构计划下半年投资金额不低于15亿元 资金储备充足[50][51] 产业投资方向 - 重点布局硬科技赛道 包括机器人、智能制造、低空经济、卫星通信、AI+消费等领域[54][66][67][68] - 卫星互联网领域受资本关注 典型案例星移联信已完成五轮融资 重点发展卫星通信载荷与低轨卫星组网[61][62][63] - 投资机构累计管理基金规模超100亿元 已投资600余家企业 其中13家实现上市[58] 企业发展策略 - 企业需学习熊猫式进化能力 避免成为恐龙型物种 增强环境适应性[22] - 建议采取"打不过就加入"策略 通过遇强学强实现变强 在行业低谷期坚定向上发展[43][44] - 应区分时代浪花与浪潮 顺大势而为 以十年为周期布局 把握2035年中国登顶红利[29][30][34][35] - 强调"心强则万强"理念 重视执行力建设 认为敢比会更重要 坚定信念是成功关键[39][40][41]
罗永浩,九年熬出一碗泡面
创业家· 2025-08-28 10:13
罗永浩商业动态 - 罗永浩与康师傅合作推出"特别特"泡面 定价39 9元/4盒 单盒9 9元 宣称"重新定义泡面口感" [5][8][9] - 直播首日售出8 7万件泡面 康师傅直播间冲进粮油调味榜第一名 限量1万份罗永浩款售罄 [9] - 预热阶段通过微博话题"TBT"及疑似炒作录音制造热度 话题"罗永浩宣布将做泡面"登热搜 [5][10] 方便面行业趋势 - 中国方便面消费量从2020年峰值下降40亿包 2024年消费量降至438亿包 [10] - 2025年第二季度方便面销售额同比下滑8 9% 康师傅上半年方便面营业额减少3 49亿元 [10] - 健康意识提升导致传统方便面需求下降 多元场景适应性不足 [10][11] 罗永浩创业历程 - 锤子科技欠债超6亿元 通过直播带货偿还8 24亿元 债务总额因纠纷增至近13亿元 [13][14][15] - 2020年抖音直播首秀观看人数超4800万 销售额1 1亿元 关联公司"交个朋友"2023年营收超10亿元 [14] - 2024年"交个朋友"经调整净利润1 2亿元 同比下降32 4% 全年GMV达150 8亿元 [15] AR与AI业务转型 - 2022年罗永浩创立细红线科技 获5000万美元天使融资 投后估值2亿美元 [17] - 2025年裁撤硬件团队 转向AI软件开发 旗下Jarvis项目推出J1 Assistant聚合助手 [17][18] - 公开承认AR眼镜十年内难商业化 转向百度数字人直播 单场GMV突破5500万元 [18] 内容创作与新尝试 - 2025年8月入驻B站推出视频播客 首期节目播放量202万 粉丝数21万 [18][19] - 与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对谈7小时 节目定位"免费版巴菲特午餐" [19] - 关联33家企业中仅11家存续 锤子科技成都公司被执行2142万元 [19] 商业策略与市场反应 - 采用"颠覆行业"叙事模式 从手机 AR到泡面均强调"重新定义" [5][8][20] - 高定价泡面引发消费者质疑弹幕 如"一桶10块到底谁在吃" [9] - 多次跨界导致公众信任度受挑战 产品实际表现常低于市场预期 [15][20]
新兴消费趋势,消费者表现出五大偏好
创业家· 2025-08-28 10:13
新兴消费趋势 - 消费者表现出五大偏好:简单消费、理性、健康环保、社会美学、自我价值实现 [1] 投资活动概览 - 梅花创投吴世春将于2025年9月21日至23日带队100家企业家赴四川泸州开展线下游学活动 [1][7] - 活动聚焦下沉市场创新与增长新引擎探索 [1] - 下半年预计投资金额不低于15亿元 [4] 产业聚焦领域 - 重点覆盖空天科技、机器人、智能制造、低空经济、卫星通信、科技+消费、AI+应用等领域 [7] - 具体包括: - 泛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智能技术) [19] - 智能制造(工业4.0、数字化、自动化) [20] - 低空经济(无人机应用、城市物流、空中交通) [20] - 卫星通信(数据传输、通信技术、商业航天) [21] - 硬科技+消费(AI+硬件、人工智能场景化应用) [22] 活动核心内容 - 产业生态协同探索与万亿赛道蓝海挖掘 [7] - 与独角兽企业及梅花投资人深度交流 [9] - 技术创新到商业化实现的全链路学习 [9] - 卫星制造模式变革与商业化案例分享(星移联信案例) [18] 标杆企业案例 - 星移联信为商业航天领域企业,聚焦卫星互联网,提供通信卫星载荷系统设计与解决方案 [13][14] - 已完成五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东证创新、元航资本、梅花创投等 [14] - 2024年成功发射首颗试验星"中国移动01星",验证5G天地一体演进技术 [14] 投资机构背景 - 梅花创投累计管理基金规模超100亿元,投资企业达600余家,其中13家已上市 [11] - 代表性投资案例覆盖硬科技、智能制造、企业服务、消费品牌等领域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