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中网
icon
搜索文档
宁波富豪,即将收获第三个IPO
投中网· 2025-07-31 06:42
公司发展历程 - 奥克斯电气经过三十余年发展,成长为全球知名空调公司,39个月卖出超5100万台空调[4] - 公司创始人郑坚江从初中生起步,通过承包负债小厂进入创业领域,1994年推出奥克斯品牌进入空调市场[5] - 公司采取多元化发展战略,涉足地产、医疗、投资、汽车等领域,但汽车业务尝试失败造成上亿元损失[6] 财务与市场表现 - 39个月收入近835亿元,2022-2025年3月收入分别为195.28亿元、248.32亿元、297.59亿元、93.52亿元[3][14]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4.42亿元、24.87亿元、29.1亿元、9.25亿元[14] - 2024年全球空调市场份额达7.1%,中国大众市场家用空调份额25.7%[13] 研发与知识产权 - 39个月研发投入超18亿元,拥有12000项注册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800项[11] - 因专利侵权已支付赔偿金约1.16亿元,并改进产品设计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10][11]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空调行业参与者超100家,包括美的、格力、海尔、小米等头部企业[14] - 与格力持续十余年专利诉讼,2017-2023年格力27次起诉奥克斯全部胜诉[10][11] 上市与资本运作 - 公司计划港股上市,将成为郑坚江旗下第三家上市公司[4][7] - 业绩记录期内派发37.94亿元股息,郑坚江家族获超36亿元分红[14]
年赚600万,脱口秀下沉掘金了
投中网· 2025-07-31 06:42
行业概况 - 脱口秀市场关注度达到年度巅峰,两档综艺节目《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和《喜剧之王单口季2》播放市场占有率最高分别达到11.45%和9.04% [4] - 脱口秀市场从一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拓展,三四线城市脱口秀俱乐部正在遍地开花 [3][10] - 线上节目带动线下演出市场热情,新爆梗脱口秀演员如房主任、小帕、王小利等成为新一代代表 [4] 线上与线下市场联动 - 综艺节目反哺线下剧场,知名演员回归线下演出带动票房,小剧场普遍受益 [6] - 开放麦场次增加30%,但报名人数仍供不应求,北京一周开放麦名额约200个仍抢不到 [6] - 开放麦价格从9.9元涨至39.9元,知名演员如张彩玲、教主等频繁现身开放麦 [7] - 线上与线下脱口秀场景差异明显,线上侧重观点输出,线下强调互动与即时幽默 [7] 三四线城市市场发展 - 三四线城市脱口秀俱乐部快速扩张,如河南安阳、云南等地已形成一定规模 [11] - 俱乐部商业模式以门票收入为主,票价约50元(接近当地电影票2倍),阵容强大时可达60元 [12] - 演员收入较低,三四线城市演出费约100元/场,省会城市200元/场,全职演员月收入约1200元 [13] - 观众以18-40岁女性为主(70%-80%),部分通过短视频平台接触脱口秀 [13] 市场分化与经营现状 - 头部俱乐部如磁场剧场年收入约600万元,演员月收入1-2万元;三四线城市俱乐部如海岛喜剧经营3年未回本 [16] - 行业形成分野:脱口秀俱乐部专注内容,演出商侧重批量打造网红演员拉动线下演出(如重庆原气喜剧月均500-600场) [17] - 演员晋升渠道多元化,通过短视频打造个人IP(如李波、二狗等)成为新路径 [17] - 行业虹吸效应明显,流量与观众向头部俱乐部集中,新玩家盈利困难 [18]
一年收租100亿美元,“大地主”藏不住了
投中网· 2025-07-30 06:36
麦当劳出售香港物业 - 麦当劳计划出售八项位于香港的零售物业 总市值约为12亿港元 市场建筑面积介于63174平方米至176516平方米 [3] - 物业分别位于尖沙咀 铜锣湾 旺角 坚尼地城 大角咀 元朗 荃湾及慈云山 截标日期为9月16日 [3] - 市场消息称麦当劳计划分阶段出售旗下在港所有铺位 涉及23个铺位 市值超过30亿港元 第二批8个铺位市值近111亿港元 [4] 物业详情 - 待售物业已由麦当劳持有数十年 楼龄最长的星光行物业已有56年历史 [6] - 物业组合整体出租率达100% 均有麦当劳餐厅入驻经营 7间已开业34-38年 1家超过27年 [6] - 物业为带租出售 麦当劳餐厅将继续运营 部分物业同时引入7-Eleven 建民大药行等租户 [6] 香港商铺市场现状 - 截至2025Q2 香港核心区街铺资本价值同比下跌54% 相比十年前下跌705% [7] - 核心区街铺市场估算回报率约为247% [7] - 中环商铺案例显示 某物业14年间价值下跌46% [8] 麦当劳商业模式 - 麦当劳95%餐厅采用特许经营模式 租金收入占2024年总收入3865% 达10017亿美元 [12] - 全球43477家餐厅中 麦当劳拥有56%餐厅土地所有权 80%建筑物所有权 [12] - 在中国市场 麦当劳大多为非自持物业 香港门店约260家 特许人需自行提供物业 [12] 历史背景 - 麦当劳1956年成立房地产公司 通过杠杆购买土地或租赁权 [11] - 公司拥有专业地产经纪团队 选址考察周期3-6个月 [11] - 2001和2003年曾在香港出售店铺获利近1亿港元 [13]
研发人均年薪百万,这家芯片巨头又要IPO了
投中网· 2025-07-30 06:36
公司概况 - 澜起科技是一家中国芯片企业,由被誉为"IC设计业海归第一人"的科学家杨崇和创立,目前账上资金高达80多亿元 [3][4] - 公司从电视机顶盒芯片起步,现已成为全球内存互连芯片龙头,占据该领域36.8%的市场份额,产品是AI服务器不可或缺的"数据血管" [5] - 公司拥有270项专利,是全球两大PCIe Retimer提供商之一,并率先推出革命性CXL MXC芯片 [8] 资本历程 - 公司2025年7月11日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这是继2013年登陆纳斯达克、2019年登陆科创板后第三次冲击资本市场 [5] - 2013年纳斯达克上市后仅14个月即私有化退市,2019年科创板上市首日开盘价较发行价暴涨268% [7] - 此次港股IPO计划募资10亿美元,重点投向互连类芯片前沿研发、全球化商业能力建设和战略并购 [1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达11亿至12亿元,同比增长85.5%至102.36% [5] - 2024年营收36.39亿元,同比增长59.2%,净利润激增213.1%至14.12亿元 [10] - 2024年三款高性能运力芯片销售收入达4.22亿元,是2023年的8倍 [8] - 2025年上半年运力芯片销售收入达2.94亿元,同比维持高位增长 [10] 业务发展 - 公司最初核心业务是智能电视芯片,后转向数据中心芯片研发,抓住DDR4内存升级窗口期 [7] - 2018年与英特尔合作推出津逮服务器平台,但该业务2021年贡献8.45亿元收入后,2023年上半年萎缩至500万元 [8] - 2023年调整方向将互连类芯片作为突破口,2024年三款高性能运力芯片收入占比达11.6% [10] 研发与人才 - 公司研发人员占比74.65%,人均年薪近百万元,2024年合计发放薪酬约5.33亿元 [12] - 两位创始人均发放999万元的税前报酬 [12] 行业前景 - 内存互连芯片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12亿美元增至2030年5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27.4% [15] - PCIe/CXL互连芯片市场预计从2024年23亿美元增至2030年95亿美元,复合增长率26.7% [15] - AI服务器出货量预计从2024年200万台增至2030年650万台 [15] 市场表现 - 公司2019年科创板上市首日收盘价约88元,2025年7月14日报82.71元,股价六年近乎停滞 [15] - 此次港股IPO有助于提升品牌国际化认知度,增强与海外客户信任度 [16]
6000 人跨市,珠海招了个纳税大户
投中网· 2025-07-30 06:36
珠海奇思智慧园区与电子烟产业 - 珠海奇思智慧园区是电子烟厂商基克纳的全资子公司,承担OEM/ODM业务,提供电子雾化设备全链条解决方案 [2] - 园区位于珠海高新区核心区域,投产仅1年多即成为当地纳税大户,员工规模快速扩张至近万人 [3][6] - 2024年珠海高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2025年一季度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6.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6.8% [6] 基克纳与爱奇迹的市场表现 - 基克纳与爱奇迹合并组建的极客奇迹集团2024年营收114亿元,超越思摩尔国际的112亿元 [9] - 爱奇迹旗下ELF BAR和LOST MARY占英国一次性电子烟市场2/3份额,基克纳GEEKVAPE在开放式品类多国市场领先 [7] - 2024年4月基克纳GEEK BAR和RAZ合计占美国电子烟市场25.1%,同比增速分别达729.2%和232.6% [8] 张升伟的商业布局 - 张升伟通过上海鹄越机电和Heaven Gifts平台切入电子烟外贸,后创立爱奇迹与基克纳两大主体 [11][12] - 采用多品牌矩阵策略应对监管,旗下12个自有品牌覆盖100多国,全球用户超3000万(占全球电子烟用户1/10) [20] - 重资产投入制造能力,珠海超级智能工厂投资超10亿元,占地22万平方米,规划月产能1亿支 [17]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电子烟行业CR5市场份额约90%,基克纳与爱奇迹通过合并实现规模领先 [9] - 国内政策收紧后,公司聚焦国际市场,与思摩尔等头部企业形成差异化竞争(如悦刻主要面向海外华人市场) [15] - 通过VPU(雾化处理单元)等技术创新强化产品力,自有工厂与代工厂并行保障供应链弹性 [17][18] 全球化挑战与转型 - 英国2025年禁售一次性电子烟,欧洲多国酝酿类似政策倒逼企业加强ESG管理 [21][22] - 公司建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通过ESG报告提升透明度,目标从"猫鼠游戏"转向合规经营 [22] - 珠海工厂被视为战略里程碑,既解决产能瓶颈又带动地方就业与税收,形成政企双赢 [6][17]
厦门独角兽、吉利“干儿子”,700亿活水投了什么?
投中网· 2025-07-30 06:36
行业格局与市场动态 - AIC版图正从"五大行时代"迅速扩容至"6+3新格局",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旗下AIC相继设立,邮储银行也发起设立申请[4] - 五大行AIC已累计落地70余只股权投资基金,推动超700亿元活水流入市场,投资了瀚天天成、芯擎科技等公司[5] - AIC投资处于启动阶段,需调和初创企业早期融资需求与银行资本风险偏好及期限约束[8] 新晋银行投资背景 - 兴业银行通过「兴业国信资管」完成142笔直接投资和54次基金出资,主要投向生物医药、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13] - 中信银行旗下「信银投资」累计直接投资38起,出资17支基金,合作GP包括武岳峰、小米长江产业基金等[13] - 招商银行旗下「招商国际资本」平均每年直投20余起,阶段集中在A-B轮,并参设20亿美金印尼绿色电动汽车基金[14] - 邮储银行主要作为LP参与投资,向国家集成电路三期基金出资80亿,直投业务依托「中邮资本」[14] 现有AIC基金投资成效 - 工银AIC最为活跃,贡献700亿活水中的45%,设立规模逾316亿元,投资了瀚天天成、中伟新能源等公司[17] - 农银AIC已有3只基金投资落地,偏好半导体和机器人领域,投资了芯擎科技、德恒智能等[17] - 中银、建银、交银各有1只基金启动投资,分别布局商业航天、点石航空、乐凯科技[18] - 工银与农银出现两只基金共同投向单一项目的情形,如工银两只基金联合投资瀚天天成Pre-IPO轮[20] 未来投资策略趋势 - 中银资产落地首只明确并购策略的AIC基金,规模10亿元,引入宁波华翔围绕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开展并购和直接投资[23][25] - 宁波基金采用双GP架构,中银系与宁波华翔系各出资30%,宁波国企出资40%,锚定汽车零部件赛道[23] - 其他AIC基金如工银、中银也引入产业资本,聚焦科技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领域[31] - AIC基金深度绑定链主企业,通过产业链整合降低IPO路径依赖,避免重复投资和资金扎堆[29][31]
“IPO的大船要开,再不投就没机会了”
投中网· 2025-07-29 06:48
具身智能赛道融资热潮 - 具身智能赛道近期融资火爆,几乎每周都有重磅融资消息,例如银河通用完成11亿元融资,云深处、星动纪元分别完成5亿元融资,它石智航、星海图各自完成超1亿美元融资,智元机器人获正大机器人战投,千寻智能完成近6亿元Pre-A+轮融资[2] - 投资人纷纷"竞购"具身智能这一"上船"的船票,认为"船马上要开了,再不投就没机会了"[2][3] - 美元基金头部人士表示抓住上船机会是当下最重要的事,尽管赛道融资火爆,但市场不怕火,有一点泡沫才能把"势"造起来[4] 投资动机与策略 - 投资人出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买船票",在看到IPO这条大船要开后紧急出手[7] - 投资人面临LP的压力,LP希望投资人参与到热门项目中,以便从中获取更多资金[5][6] - 投资人的行为更多是基于自身职业立场和利益考量,有时并非完全基于对项目的绝对信心[7] - 抱团投成为一种策略,在没有证伪之前大家一起欣欣向荣,一旦被证伪就一起亏损[15] 融资阶段与估值 - 上半年具身智能交易事件最多发生在早期阶段(天使轮和种子轮),但资金更想投中后期项目,因为确定性更强,退出周期更快[9] - 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今年以来A轮投资吸金最多,16笔融资事件吸引45亿元资金;天使轮33笔事件中31.3亿元资金出手;Pre-A轮19笔事件共计30.6亿元资金下注[11] - 2024年在天使轮投的一家公司,一年时间不到估值翻了20多倍[12] - 腰部具身智能公司的估值在20亿到50亿元区间内[13] 企业订单与政府支持 - 宇树科技和智元机器人分别获得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订单,宇树科技中标订单预算4605万元,智元机器人中标订单预算7800万元[17] - 优必选中标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9051.15万元的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该公司由十堰市国资委通过下属公司最终受益股份35%[18] - 人民币基金中90%的资金来自于地方政府和国企,本质上是地方政府在推动[19] - 最朴素的投资逻辑是:国家大力发展的行业,政策驱动的方向就是投资方向[22] 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 在投了机器人本体这一"旗舰项目"之后,开始投一些做关节、灵巧手之类的早期公司,还有"大脑"的项目,因为低成本零部件制造是具身智能跑出量产赛的关键[23] - 在某个垂直细分领域,投资人出手的机会有且只有两次:投资该领域的第一名公司或排名第二的公司[23]
绿电制氢开启“大跃进”
投中网· 2025-07-29 06:48
全球绿氢项目动态 - 海外绿氢项目经历大规模"退潮",澳大利亚CQ-H2绿色氢能项目因成本飞涨和市场前景堪忧终止,原计划投资125亿澳元(约合81.3亿美元)[3] - 全球多国氢能项目接连夭折,数十个总值达数百亿美元的大型项目被取消或搁置[3] 中国绿电制氢发展现状 - 中国绿电制氢市场火爆,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中国能建、中国石化等央企积极布局[4] - 中石化新疆库车光伏制氢示范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设计电解水制氢能力2万吨/年,是我国首个万吨级绿氢项目[6] - 大唐集团多伦15万千瓦风光制氢项目投资13亿元,年产氢气7059万标方[6] - 国家电投集团黑龙江方正县绿氢碳中和产业基地总投资600亿元,一期工程投资150亿元,年产值40亿元[7] - 中国能建在东北及内蒙古地区氢能项目总投资1700多亿元,平均每个项目投资额超过150亿元[7] - 国家能源集团绿色氢氨醇项目及绿色航煤项目已超过30个,规划绿氢产能超700吨/天[8] - 中煤集团鄂尔多斯50万吨/年离网型风光制氢合成绿氨项目投资245亿元,规划制氢产能9万吨/年[9] - 截至2024年底,国内绿氢项目已建成102个,绿氢产能约10.88万吨/年[9] - 2025年上半年,国内26个省市210个绿色氢氨醇项目总投资规模超7300亿元[10] 绿氢产业驱动因素 - 绿氢制取过程中无碳排放,国家发改委规划到2025年绿氢产量达10-20万吨/年,2050年氢气年需求量近6000万吨[11] - 离网制氢可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特别适合风光资源富集但电网薄弱地区[11] 绿氢产业面临的挑战 - 绿氢生产成本为33.9-42.9元/公斤,是煤制氢的3倍,远高于天然气制氢或工业副产氢[12] - 绿氢制氢设备工厂平均产能利用率仅约为10%,中国大陆利用率最低[13] - 国内立项绿氢产能超650万吨,实际落地产能仅约11万吨,开工率不到25%[13] - 风光新能源波动性与氢化工连续性负荷耦合不顺利,导致电解水制氢效率低下[13][14] - 绿电波动性导致离网制氢效率低下、成本高昂,是当前核心难点[14]
杭州,又将诞生一个明星IPO
投中网· 2025-07-29 06:48
核心观点 - 浙大校友裘加林创立的微脉即将在港交所IPO,这是其继银江技术后打造的第二个上市公司 [4][7][9] - 公司通过连接医院、医生、患者及药企、保险等合作伙伴,提供线上+线下的全病程管理服务,覆盖治疗前到治疗后的整个健康管理过程 [4][8][11] - 中国全病程管理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614亿元增长至2030年365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4.6% [12] - 公司估值已达40亿元,获得包括元璟资本、IDG资本、经纬创投等多家知名机构投资 [3][15][16]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裘加林2009年以联合创始人身份带领银江技术成为首批创业板上市企业 [7] - 2015年抓住"互联网+医疗"机遇创立微脉,推出APP与公立医院合作 [7][8] - 2021年服务已覆盖30多个省份、2000多家医院,累计就诊超10亿人次 [8] - 2023年完成D+轮融资,估值达5.6亿美元(约40亿元) [16] 业务模式 - 设立157家医院专属全病程管理中心,配备360多名医疗助理提供线下服务 [11] - CareAI平台结合大语言模型提供线上健康管理,覆盖1000多种疾病方案 [11] - 与4700多家医院及医疗机构合作支付结算、病历调阅等基础服务 [11] - 收入主要来自全病程管理服务(占比73%)、医疗健康产品销售和保险经纪服务 [1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5.12亿元、6.28亿元和6.53亿元 [12] -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4.14亿元、1.5亿元和1.93亿元,经调整后净亏损收窄至0.3亿元(2024年) [12] 资本运作 - 获得元璟资本、IDG资本、经纬创投等连续多轮投资 [15] - 2020年获得BV百度风投等机构投资 [16] - 2025年与信银签订600万美元可换股承兑票据协议 [17]
沙特,去中东捡钱的第一站
投中网· 2025-07-29 06:48
沙特数字经济与互联网发展 - 沙特互联网普及率2023年达99%,52.3%用户日均使用时长7小时,70%人口为35岁以下年轻人[12] - 中东移动游戏市场2024Q1-2025Q2收入增速4.8%,沙特用户付费金额是美国2倍、中国5倍[10] - 2025Q1沙特/阿联酋游戏收入TOP4厂商中3家为中国企业[10] - 外卖平台Talabat早在2004年成立,比美团/饿了么早10年[11] - 沙特本土外卖双巨头HungerStation和Jahez 2023年合计市占率70%[14] 中国企业出海沙特表现 - 美团Keeta进入沙特5个月拿下10%外卖份额,通过免配送费和延迟补偿策略[14] - Keeta将1公里配送时间从1小时压缩至25分钟,采用摩托车/汽车配送[15] - 京东2025年6月推出JoyExpress快递品牌,提供当日达/次日达服务[15] - 美团将前置仓业务Keemart引入沙特,首单设置1沙特里亚尔(约1.9元)优惠[16] - 温超超市引入中国食品,阳光玫瑰葡萄售价为国内1.5倍仍热销[17] - 沙县小吃2024年5月进入中东市场[17] 科技与新兴领域布局 - 文远知行在利雅得测试自动驾驶,为Robotaxi商业化做准备[18] - 沙特重点发展无人驾驶、AI、数据中心等前沿科技[18] - 极端高温天气成为自动驾驶技术特殊测试场景[18] 消费市场特征 - 沙特物价为北京/上海1.5-2倍,中餐溢价明显(火锅人均500-600元)[17] - 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已达33.5%,带动电商发展[20] - SHEIN在沙特认知度高,服装价格仅为线下1/3[21] - 尽管需穿长袍,沙特女性私下购买吊带/短裙用于派对[21] - 周末沙特-巴林边境因居民跨境娱乐出现拥堵[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