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中网

搜索文档
LP周报丨成功募资392亿,PE巨头出手就是王炸
投中网· 2025-09-13 08:55
全球基础设施投资趋势 - 黑石完成全球最大规模基础设施二级份额基金募集 总规模55亿美元(约392亿元人民币) 专注基础设施领域二级交易[5][6] - 基础设施资产因抗经济周期、现金流稳定及与通胀挂钩特性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背景下备受青睐 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全球基础设施资金缺口将达57-67万亿美元[6] - 黑石、KKR和贝莱德等PE巨头过去两年持续扩大基础设施投资业务规模 此次黑石募资进一步巩固其在另类资产管理领域主导地位[4][6] 医疗健康基础设施投资 - 康桥资本旗下CBC HIP成功募集首支人民币医疗健康不动产基础设施基金 规模9.25亿元 引入国际保险机构作为战略投资人 专注中国生命科学产业基础设施投资[8] - 基金已完成对康桥大兴生命科学园的战略收购 CBC HIP平台LP包括荷兰APG养老基金及阿联酋Mubadala主权财富基金 在北京、上海、苏州运营多个生命科学产业园[8] 新能源与先进制造投资 - 峰和资本完成启程人民币主基金募集 聚焦新能源、先进制造领域 覆盖"新能源化+电动化+AI智能化"三大方向 重点布局新型能源技术、电力设备、智能化装备及低空经济[9] - 机构成立4年管理规模近50亿元 投出海辰储能、奇点能源等企业 其中3家进入IPO进程 本次基金老LP复投比例超40%[10] - 粤开资本联合江西国控基金新设股权投资企业 出资额10亿元 聚焦商业航天、智能电动汽车及新能源管理等领域[12][13] 国资与金融机构合作基金 - 工银投资与合肥产投合作设立首只银行系险资参与AIC基金 规模10亿元 重点投向新材料、集成电路等战略新兴产业 工银安盛作为银行系险资首次参与AIC基金[14] - 天津百孚海河西岸私募基金成立 出资额5亿元 由桂发祥、海河产业基金等共同出资 GP鼎晖百孚已与多地政府合作设立基金[15] - 珠海华发集团联合建信投资成立股权投资基金 出资额20亿元 华发集团作为珠海国资代表管理珠海基金(三期)50亿元规模[39] 区域产业基金布局 - 厦门设立海洋高新产业发展基金 总规模20亿元 重点投向海洋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及蓝碳经济等前沿领域[20][21] - 重庆设立首只智慧医疗装备基金 规模5亿元 80%资金投向医疗大健康领域 助力当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19] - 河北半导体产业链发展基金正式成立 规模6.01亿元 重点投资半导体材料、设备及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 配合固安半导体产业基地发展[27] 天使与早期投资 - 郑州市天使投资基金首个子基金完成设立 规模6500万元 重点投向数字经济、生命科学领域 由幂方资本管理[23] - 深圳设立飞镖创新种子基金 规模1.5亿元 聚焦生物医药、细胞与基因及高端医疗器械领域 采用"创新基金+创新平台"协同模式[32] - 洛阳市首只天使子基金成立 规模1亿元 重点聚焦生命科学、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等前沿科技领域[40] 产业资本投资动向 - 宝马中国联合金杯汽车等设立沈阳汽车产业投资基金 认缴总额8亿元 金杯汽车出资2.4亿元(占比30%) 推动当地汽车产业发展[16][17] - 美的集团在宁波设立美和美善创投合伙企业 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收入2523亿元 归母净利润260亿元 持续加码硬科技领域投资[38] - 海博思创在海南和安徽分别成立投资公司 注册资本5亿元和出资额10亿元 聚焦新能源及储能领域投资 配合上市公司产业链布局[28][29][30] 保险资金参与股权投资 - 中保投资联合复星国际成立股权投资合伙企业 出资额1.72亿元 中保投资自2016年以来已参与设立50支基金 总规模预计3000亿元[33][34] - 运机集团作为LP参与扬州鼎龙启顺股权投资合伙企业 认缴出资9000万元(占比9.47%) 基金重点投资先进制造、汽车交通等领域[35]
贾国龙得认
投中网· 2025-09-13 08:55
西贝与罗永浩的预制菜争议事件 - 罗永浩于9月10日发微博批评西贝"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并呼吁立法强制餐饮注明预制菜使用情况[5]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强硬回应称"100%没有预制菜"并威胁起诉罗永浩诽谤 随后开放后厨参观[5] - 事件从消费纠纷演变为重大公关危机 引发对预制菜定义和透明度的广泛讨论[5] 预制菜行业标准与现状 - 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 即将向社会征求意见 餐饮门店使用预制菜或将强制披露[8] - 行业标准将预制菜定义为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的预包装菜肴产品 但该标准尚未正式实施[14] - 2023年人民网研究报告显示真功夫、吉野家、西贝等连锁餐饮企业预制菜占比达80%以上[14] 西贝的产品与供应链情况 - 媒体参观发现后厨使用保质期9个月的袋装腌制鸡翅、保质期2年的冷冻西兰花和南瓜以及2024年9月生产的羊腿[4] - 炖鸡汤没有鸡骨头 使用大量预加工食材[4] - 贾国龙区分"预制菜"与"预加工" 称预制菜是成品化而预加工只是提前进行部分准备 最终仍依赖门店加工[14] 企业领导风格与危机处理 - 贾国龙个性强势 不怕冲突 曾表示"没有冲突就是回避矛盾"[9] - 拒绝商业化的和解方式如道歉或邀请罗永浩做品鉴官 认为"那太商业了"[10] - 选择硬刚舆论被视为稳定军心的策略 通过塑造直接敌人来凝聚内部[10][11] 消费者认知与行业趋势 - 消费者对人均150元以上连锁餐饮的预期是明厨亮灶、无预制新鲜食材 与实际存在巨大预期差[9] - 预制在餐饮商业上是必然趋势 连锁餐饮经营难以避开[7][9] - 民众对预制菜普遍存在抵触情绪 苦预制菜久矣[14] 餐饮行业同仁反应 - 众多餐饮老板发声支持西贝贾国龙[9] - 连锁餐饮企业普遍使用预制成分 老板们不愿成为消费者推动变革的代价[7][15] - 行业面临预制化趋势与食品安全问题的双重挑战[17]
江苏国资投的商业航天公司,要卖了丨投中嘉川
投中网· 2025-09-13 08:55
商业航天行业投资趋势 - 2025年初至今航天航空赛道已发生193笔投资 创历史新高 远超2024年全年的168笔 [5] - 2024年投资笔数达168笔 较2023年114笔同比增长47% [18] - 2025年1-9月上旬行业总投资额约84亿元 覆盖164家企业 [19] 凯睿星通并购交易详情 - 东珠生态拟以发行股份及现金支付方式收购凯睿星通89.49%股份 发行价5.47元/股 [8][10] - 交易涉及创始团队及15家投资机构 包括江苏高投 无锡梁溪科创 绵阳兴绵等国资背景基金 [6][9][15] - 标的公司2024年营收达2.58亿元 较2018年1亿元增长158% 获评南京"培育独角兽" 估值超7亿元人民币 [13] 商业航天退出路径演变 - 行业头部企业积极筹划IPO:星际荣耀(2020年上市辅导) 长光卫星(2022年申报科创板) 蓝箭航天(估值200亿/科创板IPO) 国星宇航(估值65亿/拟港股上市) [21] - 凯睿星通选择并购退出 反映投资周期特征:最早投资距今11年 最新投资距今5年 机构进入集中退出期 [17] - 2025年8-9月产业链融资活跃:星河动力获高信资本1亿元战略投资 航天驭星获4.3亿元C+轮融资 [20] 东珠生态战略转型动因 - 主营业务持续恶化:2024年营收降至3.76亿元 归母净利润暴跌至-6.30亿元 较2023年-3.15亿元进一步下滑100% [10] - 历史业绩对比显著:2018年营收15.94亿元(同比增30.17%) 净利润3.26亿元(同比增34.18%) [10] - 通过收购卫星通信企业切入第二增长曲线 标的公司技术背景深厚 参与神舟飞船搜救视频回传等国家级项目 [12] 商业航天细分领域投资热点 - 2025年8月重点投资集中在火箭研发(星河动力 大航跃迁) 卫星制造(钧天航宇 微纳星空) 在轨服务(国宇星辰)三大领域 [20] - 海事卫星通信存在明确市场空间:全球150万艘航行船舶 8000万从业人员构成潜在服务市场 [12] - 产业链中上游投资仍为焦点 2018年后行业投资加速增长 2018年73笔投资较2017年49笔增长49% [18]
商业航天,又火了
投中网· 2025-09-12 06:49
以下文章来源于钛媒体 ,作者饶翔宇 钛媒体 . 新鲜犀利的财经见闻,放眼国际的前沿技术,还有罕见披露的内幕消息。钛媒体 (www.tmtpost.com),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一个投资者与创新者酷爱聚集的地方。还可下载钛 媒体App,24小时不间断更新和互动。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2025年,除了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也正在进入爆发的前夜。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达2.3万亿元,2025年预计突破2.5-2.8万亿元,年 均复合增长率超20%。 融资规模方面,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融资总额突破200亿元,创历史新高。2025年截至8月中旬, 已披露融资事件超120起,金额超52亿元(部分数据未完全公开)。结合行业增速,预计全年融资 额将达250-280亿元,同比增长23%-38%。 进入2025年,朱雀三号、天龙三号、引力二号、双曲线三号、智神星一号等一批新型号商业火箭将 按计划迎来首发;中国版"星链"计划千帆星座、GW星座等持续升空。 一时之间,中国的商业航天变得异常热闹起来。 拿热钱,降成本,组星链。 作者丨 饶翔宇 编辑丨 钟毅 来源丨 钛媒体 各路热钱 ...
一年赚近200万,老铺黄金让黄牛赚翻了
投中网· 2025-09-12 06:49
核心观点 - 老铺黄金通过奢侈品化战略和差异化定价实现爆发式增长 但面临提价争议 黄牛扰乱和市场质疑等挑战 [5][6][9][14][17][19][24]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141.8亿元 同比增长249% 营业收入123.5亿元 同比增长251% 经调整净利润23.5亿元 同比增长291% [5] - 毛利率38.1% 净利率19% 市值从68亿港元升至1258亿港元 累计涨幅超18倍 [5] - 单店销售额4.59亿元 超越卡地亚和LV的3.5-4亿元 同店收入增长率约200.8% [6][21] 商业模式 - 采用"一口价"定价模式 将古法黄金奢侈品化 客群与LV Hermes Cartier等国际大牌重合率高达77.3% [6][9] - 线下收入107.4亿元 占比86.9% 线上收入16.2亿元 同比增长313% 618期间天猫旗舰店成交额突破10亿元 [10] - 依赖VIP用户社交媒体自发分享 小红书话题浏览量达6.8亿次 销售费用14.6亿元 同比增长174% 低于收入增速 [10] - 研发费用2451万元 占收入0.2% 强调智力投入而非资本支出 [10][11] 产品与定价 - 爆款产品定价1-3万元 例如金刚杵吊坠小号8.8g售价10700元 点钻葫芦吊坠小号7.3g售价12520元 [15] - 一年进行2-3次调价 8月25日提价10-12% 本轮调价比上一次涨15-20% [7][18] - 黄金纯度990 低于行业标准的999 门店不提供回收服务 [20] 渠道扩张 - 总自营店铺41家 上半年新开5家 入驻国内十大头部商业中心中9家 上海恒隆广场新店10月开业 [20][21] - 在新加坡开设首家海外店 计划将80%配股融资用于内地门店拓展和优化 [21] 市场争议 - 黄牛代购普遍折扣8.5-8.65折 转售消费者8.9-9.2折 利润空间3-4% 有团队年流水5000万元 利润150-200万元 [17] - 上市不足一年启动26.98亿港元配股融资 同时派发中期股息每股9.59元 派息率72-73% [7][21] - 解禁后股价从1108港元跌至670港元 截至9月11日报728港元 [23] 行业背景 - 国际现货黄金突破3670美元 年内涨幅超40% 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9收盘价764.43元/克 较年初上涨24.5% [5][11] - 中国金银珠宝零售销售1948亿元 同比上升11.3% 18-24岁消费者金饰拥有率从2019年37%升至62% [5][14]
他当了一小时世界首富
投中网· 2025-09-12 06:49
以下文章来源于东四十条资本 ,作者张楠 东四十条资本 . 聚焦股权投资行业人物、事件、数据、研究、政策解读,提供专业视角和深度洞见 | 创投圈有趣的灵魂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拉里・埃里森这个人,着实不是特靠谱。 作者丨 张楠 来源丨 东四十条资本 甲骨文疯了。 9月10日,这家科技巨头因为发布了一份炸裂的财报,股价盘中最高暴涨42%,最终以36%的涨幅 收盘,单日市值暴增2440亿美元(约合1.75万亿人民币),约等于一天涨出一个中国银行。 但这还没刷新美股历史纪录。2024年2月22日,当时英伟达因财报业绩全面超预期,股价飙升 16.4%,单日市值激增约2770亿美元(约2万亿元人民币)。不过,甲骨文涨幅更高,对市场的震 动同样毫不逊色。 根据财报,今年81岁的甲骨文联合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持有11.6亿股甲骨文股 票,按当日最高股价计算,身家最多时飙涨近1200亿美元,达到4148亿美元,短暂超越马斯克的身 家,一度成为全球首富。虽然因股价高位回落,只当了几个小时的首富,但没准这次暴涨只是前菜, 后面富豪榜还得重新洗牌。像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曾蝉联1 ...
独家|除了红杉,春华也进了星巴克的决赛圈
投中网· 2025-09-12 06:49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消费并购迎来明显回暖了。 作者丨 刘燕秋 编辑丨 张楠 来源丨 投中网 博裕资本刚买下了北京最奢华的SKP; 凯雷集团曾收购麦当劳中国、日本KFC等餐饮资产,擅长通过品牌运营和区域协同提升价值; 星巴克中国的买家进一步锁定了。 据了解,星巴克已将博裕资本、凯雷集团、殷拓集团(EQT)与红杉中国等列为其中国业务出售的最终候选方。这四家已于上周收到卖方发出的确认 函。这笔收购案已在最后一轮谈判阶段,将在10月底前敲定结果。另外投中网独家获悉,春华资本也是进入本轮的竞购方之一,也有概率与其他机构合 作参与。 据了解,此前包括高瓴资本、博裕资本、信宸资本、华润控股、方源资本、美团、春华资本、PAG、凯雷、KKR、贝恩投资、EQT等国内外机构都曾经 与星巴克积极沟通,而红杉中国可能是最低调的那个,现在一下杀入"决赛圈"让人颇感意外。 目前星巴克中国的估值在50亿美元左右(约合358亿元人民币)。如果这笔交易达成,无疑将成为近年来全球消费品企业在中国实施业务剥离中金额最 高的案例之一。因此,有关意向买家的传闻一直不断。 2月,潜在买家已经开始浮现,除了此前一度传出的华润控股, ...
朱总瘦了
投中网· 2025-09-11 02:45
公司发展历程 - 金沙江创投成立于2004年 前身为2000年筹划的"中国新产业基金" 初期定位硬科技投资[3] - 2005年完成首期基金募资7500万美元 2006年二期基金达2亿美元 同期红杉中国首期2亿美元 启明首期1.5亿美元 赛富首期4.04亿美元[4] - 2016年因投资理念分歧 伍伸俊与潘晓峰分别创立金沙江资本与金沙江联合资本 与金沙江创投无股权关系[8] - 2024年为规避地缘政治风险 美国业务更名"Informed Ventures" 由创始合伙人林仁俊负责[9] 投资策略演变 - 早期聚焦半导体/清洁能源领域 投资案例包括LED企业、美国光伏公司Silevo及新大洋汽车[7] - 2007年朱啸虎加入后转向消费互联网 主导投资百姓网、拉手网(持股38.9%)、饿了么、滴滴、小红书等明星项目[7][9] - 2017年后保持单期基金规模5亿美元以下 2017-2021年连续完成六至八期基金募资[9] - 当前投资逻辑强调快速回报 偏好6个月回本项目 回避2年回本周期及高烧钱领域[10] 行业地位与影响 - 作为首批本土化VC 与硅谷基金Mayfield战略合作 首期基金基石LP来自Mayfield[4] - 2005年被视为中国VC元年 标志性事件为中国机构首次独立面向全球募资[4] - 移动互联网时期投出多个行业头部项目 包括滴滴百亿美元级融资案例[9] - 2021年后未公开新募资 近期聚焦AI领域但持审慎态度 强调开源模型性价比[10] 管理团队特质 - 创始团队含丁健(亚信科技创始人)、伍伸俊(北电网络前高管)、林仁俊(连续创业者)及潘晓峰[3] - 朱啸虎以"快决策"风格著称 典型案例包括72小时决定投资映客[10] - 公司治理呈现"低管控"特征 办公场所无需预约接洽 强调高效直接沟通[12] - 核心团队保持20年稳定运营 2024年20周年合影显示管理层关系缓和[2][9]
黄仁勋最打脸的投资来了
投中网· 2025-09-11 02:45
英伟达战略转型与量子计算布局 - 英伟达通过旗下风险投资部门首次投资量子计算企业Quantinuum 对应估值达100亿美元 [5] - 相较于2024年年初50亿美元估值 Quantinuum在18个月内估值翻倍 [7] - 公司推出开源量子开发平台CUDA-Q 旨在成为量子计算与经典高性能计算的"超级连接器" [5] 黄仁勋对量子计算的态度演变 - 2025年1月公开质疑量子计算商业化前景 认为需数十年才能实现"非常有用"的量子计算机 [7] - 2025年3月在GTC技术峰会上公开道歉并转变态度 从质疑转为支持量子计算 [8] - 态度转变后迅速参与Quantinuum的6亿美元融资 新投资者包括英伟达和广达电脑 [8] 量子计算技术发展与商业化进程 - Quantinuum采用离子阱量子计算技术 计划2025年推出新一代量子计算系统Helios [8] - 公司目标在2027年底前启动IPO 融资资金将用于推动通用容错量子计算技术突破 [8] - 黄仁勋预测量子比特数量增长规律类似摩尔定律:每5年增加10倍 每10年增加100倍 [11] CUDA-Q平台的战略意义 - 平台实现量子处理单元(QPU)与图形处理单元(GPU)协同工作 形成混合计算架构 [11] - 延续CUDA软件生态壁垒战略 整合量子计算机周边生态系统实现混合编程 [12] - 配套提供云端服务、AI基础设施和电子电路模拟等多元化服务完善生态 [12] 全球量子计算竞争格局 - 美国量子计算初创公司PsiQuantum于2024年底完成6.2亿美元D轮融资 为当年领域最大单笔融资 [15] - 芬兰量子计算公司IQM在2025年9月完成3.2亿美元融资 估值突破10亿美元成为独角兽 [16] - 美国量子计算企业IonQ近一年股价飙涨约500% 反映市场对量子计算技术的高度认可 [16] 量子计算的应用前景与算力革命 - 量子芯片运算能力远超传统计算机 谷歌Willow芯片5分钟完成传统超算10²⁵年运算量 [18] - 在AI领域可大幅压缩大模型训练时间 从数月降至分钟级 触发智能指数级增长 [18] - 生物医药和材料学等领域将迎来彻底颠覆 推动人类技术发展迈向新高度 [18]
曾经的PC之王,也扛不住了
投中网· 2025-09-11 02:45
你好,我们是凤凰网财经,全球华人都在看的财经公众号,传播最有价值的财经报道,你值得关注!欢 迎访问:http://finance.ifeng.com/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以下文章来源于凤凰网财经 ,作者公司研究院 凤凰网财经 . 科技"老炮儿"为啥上演"滑铁卢"? 作者丨 DW 来源丨 凤凰网财经 9月10日,市场有消息称,美国电脑制造商戴尔科技近期针对部分在华员工启动裁员计划,主要涉及 上海和厦门的EMC存储部门及客户端解决方案集团(CSG)。有知情人士透露,这是近几个月来的第 三轮裁员,此前两轮的离职日期分别为8月15日和9月12日。一位戴尔员工向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 院》证实了上述消息的真实性。 面对裁员传闻,戴尔于9月9日晚间回应称:"公司一直在评估自身的业务发展状况,通过对市场、销 售等业务流程的重组和其他一系列举措,我们持续优化运营管理,并确保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和提供 最佳创新和服务。" 据悉,戴尔近两年在全球范围内陆续采取了系列降本增效的措施,其中包括缩减人员。此回应与其在 他国市场的表态相同,印证了其全球策略的一致性。 对此,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致电戴尔相关工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