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

搜索文档
小马智行获得迪拜Robotaxi路测许可,首批车辆已开跑!
商务部网站· 2025-09-28 16:02
小马智行官方微信公众号9月26日消息,9月26日,小马智行宣布获得迪拜自动驾驶路测许可,标志着公 司向迪拜推出Robotaxi服务迈出关键一步。小马智行首批Robotaxi车辆已在迪拜开启路测,为2026年实 现全无人驾驶商业化服务打下基础,给更多迪拜居民与游客提供高效、可持续的出行选择。 目前,小马智行Robotaxi的足迹已从国内的北上广深,一路延伸至迪拜、韩国、新加坡、卢森堡、卡塔 尔等国家及地区,自动驾驶"中国方案"正在引领一场全球智慧出行变革。 (原标题:小马智行获得迪拜Robotaxi路测许可,首批车辆已开跑!) 9月24日-25日,小马智行在2025迪拜世界自动驾驶交通大会(Dubai World Congress for Self-Driving Transport)上,对外展示将在迪拜投放的Robotaxi车辆以及商业化验证的L4自动驾驶方案。大会以"重 塑出行:迈向自动驾驶时代"为主题,聚焦迪拜"2030年实现25%城市交通运力自动驾驶化"的战略目 标。这是小马智行首次面向迪拜公众展示L4级自动驾驶"中国方案",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体验。小马 智行希望以自动驾驶技术赋能地区发展,提升交通安 ...
无人配送车半年吸金 35 亿,智驾内卷的受益者
晚点LatePost· 2025-09-28 15:25
无人配送车行业商业化进展 - 行业在近两年确定可落地场景与产品形态 得益于乘用车辅助驾驶技术及供应链外溢 整车价格大幅下降 商业化模型有望跑通[5] - 竞争重点从算法和概念转向规模化与运营效率[5] - 2024年以来新石器、九识智能、白犀牛等3家头部公司累计获得超35亿元融资[4] 市场规模与交付目标 - 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无人配送车保有量刚超6000台[6] - 新石器和九识均设立2024年交付1万台的目标 更大规模交付集中在下半年[6] - 新石器于2024年9月宣布第1万台下线交付 预计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年交付目标[6] - 佑驾创新预测2025年行业增量将接近10万台[6] 产品形态与场景应用 - 产品聚焦从快递网点到接驳点或驿站的运输场景 目的地和路线固定 运件量大 装载空间需5立方米及以上[7] - 装载空间优于中型面包车(5立方米无人车无驾驶室)[7] - 场景从快递扩展至即时物流(货拉拉/滴滴货运模式)、生鲜医药等城市配送 形成车辆复用网络效应[8] - 新石器快递场景销量占比从2023年底的100%降至2024年9月的70%-80% 非快递场景占30% 预计2025年非快递场景增速超快递并可能占比超50%[8] 成本控制与技术降本 - 德赛西威和佑驾创新采用车规级标准造车 目标延长折旧期至3年以摊薄成本[10] - 佑驾创新凭借乘用车供应链优势 同样器件采购价降低40%[10] - 乘用车智驾竞争促使激光雷达降价 技术路线清晰及人才流出(如元戎启行、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员工流向无人配送公司)助力降本[11] - 新石器通过传感器减量降本(12摄像头+1激光雷达方案) 白犀牛算力芯片减至单颗Orin[12] 商业模式与价格竞争 - 主流商业模式包括整车销售/租赁和大B客户定制化开发[13] - 针对小B和散客市场(如快递驿站加盟商) 整车加5年维护费售价降至15万元以下[13] - 九识2024年5月推出E6系列 整车起售价1.98万元 月服务费1800元起 5年使用价12.78万元起[14] - 新石器2024年9月推出零首付零利息48期分期方案 整车11.55万元起含终身FSD免费[14] 运营效率与规模化挑战 - 单个城市规模效应显著:运营100台车成本比10台车仅增两倍多 单车运营成本可摊薄70%[15] - 路权问题仍是短期扩大投放规模的阻碍[16] - 政策支持试点但车辆身份未获法律确认 上路仍属测试阶段 城市发放牌照数量有限[17] - 新石器和九识已获超200座城市路权 白犀牛获近150个城市路权[17]
一线科技人才走进中关村学院,分享智慧城市等领域科技攻关故事
新京报· 2025-09-28 14:31
智慧城市建设 - 智慧城市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虚拟镜像城市 用于感知态势 预知风险 诊断故障和辅助决策[2] - 京东集团在雄安参与智能城市建设 展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崛起之路[2]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 - 小马智行累计测试里程超过5000万公里 在北上广深取得全无人驾驶商业化应用许可[5] - 自动驾驶技术通过"世界模型"和"车规级计算平台"创新突破"卡脖子"问题 并促进激光雷达 AI大模型和车路云一体化等产业链发展[5] 新材料技术突破 - 微晶硅铝材料实现4微米硅颗粒尺寸和99.999%纯度 从被"卡脖子"到自主可控[5] - 航空发动机 5G基站和人工智能服务器等领域对高端材料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5] 科研创新生态 - 中关村学院推行"极基础 极应用 极交叉"科研导向和"产学研创投"一体化生态[1] - "IQ Talk"青年社交平台持续搭建青年人才与产业前沿的对接桥梁 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7][8]
千里科技预计在18个月完成Robotaxi全链路产业布局
第一财经网· 2025-09-28 14:21
行业展望 - 随着技术迭代、成本下探和政策开放,Robotaxi预计在未来三年进入快速普及期 [1] 公司战略 - 千里科技目标在未来18个月完成Robotaxi全链路产业布局 [1] - 公司正在加速L4级智驾方案的研发 [1] 运营规划 - 计划在全球10座城市实现规模化Robotaxi运营服务 [1] - 将在单一城市部署超过1000辆Robotaxi以赢取行业入场券 [1]
70后博士从车库创业,跑出魔视智能IPO,公司3年亏超6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14:08
公司概况 - 魔视智能是一家AI创新驱动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成立于2015年,提供L0-L4级智能驾驶一体化软硬件解决方案 [3] - 公司由上海交大模式识别博士虞正华创立,其曾担任博康智能副总裁、澳大利亚国家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等职 [3][4] - 公司已交付逾330万套解决方案,应用于92款车型,合作伙伴包括广汽、比亚迪、吉利、奇瑞等主流主机厂 [1][5] 市场地位与行业数据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在中国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国内第三方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八,市占率约0.4% [6] - 中国L0至L2+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市场从2020年216亿元快速增长至2024年91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43.3%,预计2029年达228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20.1% [7] - 市场相对分散,2024年十大市场参与者约占15.2%市场份额 [8]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2年1.18亿元升至2024年3.57亿元,三年增长超两倍,2025年上半年营收1.89亿元,同比增长76.4% [9][10] - 2022至2024年累计亏损超6.6亿元,其中2022年亏损2亿元,2024年亏损2.33亿元,2025年上半年亏损1.12亿元 [1][9][10] - 毛利率从2022年25.6%降至2024年14.2%,2025年上半年回升至20.1% [9] 研发与运营 - 研发开支占比显著,2022年研发开支占收入108.4%,2024年降至44.9%,2025年上半年为44.5% [9] - 公司2016年推出第一代基于深度学习的嵌入式车规级ADAS,2018年在比亚迪实现前装量产 [5] - 公司正通过深化客户关系、扩大客户群、提高研发效率、控制成本等策略向可持续盈利过渡 [11] 行业竞争环境 - 智驾产业价值链转移,主机厂转向自研,导致第三方解决方案提供商需与主机厂竞争,同时面临激烈价格竞争 [10] - 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公司虽实现快速增长但尚未盈利 [1][7][10]
70后博士从车库创业,跑出一家IPO,公司3年亏超6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13:37
编辑丨骆一帆 港股又迎来一家自动驾驶公司。 近日,魔视智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魔视智能")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经历8轮融资 后,这家由上海交大博士带领的智驾企业终于要开始冲刺资本市场了。 不过,虽然已交付逾330万套解决方案、用于92款车型。但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魔视智能过去3年累计亏 损超6.6亿元,尚未实现盈利。 图源:公司官网 记者丨邓浩 上交大博士车库创业 魔视智能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AI创新驱动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为主机厂及一级供货商 提供具备L0-L4级智能驾驶功能的一体化软硬件解决方案。 创始人虞正华出生于1972年,有丰富的学界和产业界经验,魔视智能是其二次创业的产物。虞正华拥有 上海交通大学模式识别博士学位,并曾任博康智能副总裁、澳大利亚国家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 (NICTA)高级研究员、新南威尔士大学博士生导师等职。 | 姓名 | 职务 | 任郎日期 | 性别 | 出生年份 | | --- | --- | --- | --- | --- | | > 虞正华 | 董事会主席 | | | 1972 | 虞正华第一次创业是2008年,当时主要瞄准的是把AI应用到智能交通领 ...
70后博士从车库创业,跑出一家IPO,公司3年亏超6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12:44
记者丨邓浩 编辑丨骆一帆 港股又迎来一家自动驾驶公司。 近日,魔视智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魔视智能")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经历 8轮融资后, 这家由上海交大博士带领的智驾企业终于要开始冲刺资本市场了。 不过,虽然已交付逾330万套解决方案、用于92款车型。但激烈的市场竞争下, 魔视智能过去 3年累计亏损超6.6亿元,尚未实现盈利。 图源:公司官网 凭借着AI领域的多年经验,魔视智能在2016年推出第一代基于深度学习的嵌入式车规级ADAS (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且团队在多项自动驾驶相关的国际算法测评中排名第一。2018年,其 ADAS前视产品在比亚迪率先实现前装量产。 公开资料显示,在量产性及深度合作的合作伙伴方面,魔视智能的合作伙伴包括广汽、比亚 迪、吉利、奇瑞、北汽、长城、长安、东风、上汽、一汽等。 上交大博士车库创业 魔视智能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AI创新驱动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为主机厂及一 级供货商提供具备L0-L4级智能驾驶功能的一体化软硬件解决方案。 创始人虞正华出生于1972年,有丰富的学界和产业界经验,魔视智能是其二次创业的产物。虞 正华拥有上海交通大学模式识别博士学位 ...
特斯拉:一场被 “完美定价” 的翻身仗
美股研究社· 2025-09-28 11:28
关于特斯拉(NASDAQ: TSLA )估值过高还是过低的讨论 非常激烈。一方面,电动汽车业务面临压力,2024 年销量将停滞不前,2025 年第 二季度甚至将出现两位数的下滑。此外, 约占净收入 40% 的监管信贷收入到 2027 年可能完全消失。另一方面,一些投资者认为,特斯拉不仅 仅是一家电动汽车公司,还将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时代发挥主导作用。 围绕特斯拉的讨论愈演愈烈。埃隆·马斯克营造了一种氛围,认为特斯拉不仅仅是一家汽车制造商——它是一家科技公司,将在全自动驾驶 (FSD)、自动驾驶出租车以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引领潮流。看跌者则指出,马斯克倾向于言过其实,却未能兑现承诺。例如,他在2019年 承诺 ,到2020年底将生产出100万辆自动驾驶出租车。 分析师深入研究后,发现了这个新兴市场的实际预期规模。预计 到 2030年,美国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规模将增长到438亿美元。即使特斯拉占 据了该市场的30%,假设利润率为15%,到2030年也只会带来20亿美元的额外净收入。与1.3万亿美元的市值相比,这根本无法让人兴奋。 还有另一个问题 。埃隆·马斯克决定特斯拉专注于FSD的纯视觉系统。他的理由是,人类驾驶时也 ...
从车库创业到冲刺港股,魔视智能3年亏超6.6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10:42
港股又迎来一家自动驾驶公司。 近日,魔视智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魔视智能")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经历8轮融资后,这家由上海交大博士 带领的智驾企业终于要开始冲刺资本市场了。 不过,虽然已交付逾330万套解决方案、用于92款车型。但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魔视智能过去3年累计亏损超6.6亿元,尚未实现 盈利。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上交大博士车库创业 魔视智能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AI创新驱动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为主机厂及一级供货商提供具备L0-L4级智能驾驶 功能的一体化软硬件解决方案。 创始人虞正华有丰富的学界和产业界经验,魔视智能是其二次创业的产物。虞正华拥有上海交通大学模式识别博士学位,并曾 任博康智能副总裁、澳大利亚国家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NICTA)高级研究员、新南威尔士大学博士生导师等职。 虞正华第一次创业是2008年,当时主要瞄准的是把AI应用到智能交通领域,诸如电子警察,交通事故监测这类项目,并最终在 2015年前后登陆了上交所主板。 那个时期,由于ImageNet上AlexNet的卓越表现,正在带动深度学习的兴起。彼时的虞正华也与同事做了个demo,验证深度学习 是否可 ...
清华教研团队!两个月从零搭建一套自己的自动驾驶VLA模型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9-28 07:21
端到端之后,学术界和工业界聚焦的方向是什么?无疑是VLA。VLA提供了类人思考的能力,把车辆决策的过程通过思维链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提供 更可靠更安全的自动驾驶能力。 自动驾驶VLA目前可以分为模块化VLA、一体化VLA和推理增强VLA三个子领域。 自动驾驶VLA涉及的核心内容包括视觉感知、大语言模型、Action建模、大模型部署、数据集制作等等。最前沿的算法包括CoT、MoE、RAG、强化学 习。通过学习VLA,可以让自己对自动驾驶的感知系统有更深刻的认知。 为此我们联合 清华大学的教研团队 开展了这门《自动驾驶VLA与大模型实战课程》!课程包含自动驾驶VLA三个子领域前沿算法的细致讲解,并会配 备两个实战及一个课程大作业深入理解自动驾驶VLA。 扫码报名!抢占早鸟名额 讲师介绍 咖喱,清华大学硕士生 :在ICCV/IROS/EMNLP/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若干篇。目前从事多模态感知、自动驾驶VLA、大模型Agent等前沿算 法的预研,并已主持和完成多项自动驾驶感知和大模型框架工具,拥有丰富的自动驾驶、大模型研发和实战经验。 从技术的成熟度及就业的需求来看,自动驾驶VLA是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