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汽车报网
icon
搜索文档
现款已售罄,焕新极氪001将于明日提前开启预售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2 11:34
自8月8日提前发布改款预告以来,极氪近期推行包括"神秘客户体验官计划"、"客服服务公约"等在 内的一系列举措,引发用户积极反馈,也为市场终端带来正面影响。 今日,多个社交媒体平台流传疑似内部工作群紧急通知,内容显示,现款极氪001已售罄,极 氪将提前至9月23日开启焕新极氪001的预售,上市时间则按照原计划十月中旬,届时将同步开启 交付。记者联系到多个门店销售,均反馈消息属实。 ...
入华60年,“公路之王”斯堪尼亚二次创业了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2 09:35
当时间的指针划过2025年的刻度,对于深耕中国市场的斯堪尼亚而言,这一年注定是镌刻在发展年轮里的"非凡坐标"—— 它不仅承载着品牌与中国市 场携手同行的六十载岁月荣光,更孕育着全新战略布局的蓬勃生机。 如今,这段漫长旅程加入了新的注脚:斯堪尼亚全球第三个生产基地——如皋工业生产基地即将正式开业,这座凝聚着前沿制造理念与本土化智慧的新 基地,不仅是斯堪尼亚加码中国市场的 "硬件基石",更象征着品牌与中国产业链深度绑定的决心——从零部件采购到生产制造,从物流配套到服务网络, 一个更贴近中国用户、更适配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生态"正加速成型。 伴随工厂开业的脚步临近,斯堪尼亚中国战略全面升级,致力于在研发、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及商业模式等多个维度实现全新突破。近日,在斯堪尼亚 中国媒体交流会上,包括斯堪尼亚销售(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David Källsäter在内的多位高管向记者讲述了"战略2.0"的核心重点,那就是实现从交易型伙 伴到运营型伙伴角色的转变。而这对于素有"公路之王"的斯堪尼亚来说,无异于"二次创业"。 NEW BLOCK TS REDEN the state the state and and and ...
涉嫌维修垄断?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遭遇“拦路虎”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2 09:25
中国新能源汽车海外售后垄断争议 - 零跑和smart等5个中国新能源品牌因涉嫌在澳大利亚垄断售后维修业务面临最高1000万澳元(约4700万元人民币)罚款 [2] - 澳大利亚《机动车服务与维修信息制度》要求汽车制造商在车型上市首日向独立维修厂公开诊断软件、技术参数等核心维修数据 [3] - 封闭维修体系可能导致售后成本上涨30% 澳大利亚法律明确保护车主自主选择维修渠道的权利 [3] 新能源汽车维修成本特征 - 2024年新能源汽车年均维修花费1046元 仅为燃油车2072元的一半 但轻微事故维修成本达0.5万-1.5万元 显著高于燃油车的2000-8000元 [4] - 严重碰撞事故中新能源车可能报废 燃油车维修成本为5万-15万元 [4] - 独立维修企业因无法获取三电系统维修技术难以开展业务 导致消费者面临"买得起修不起"困境 [2][9] 中国车企在澳大利亚市场表现 - 2025年8月中国制造汽车在澳销量达20070辆 同比增长67.6% 上半年总销量突破11.8万辆 市场份额接近19% [6] - 比亚迪、长城汽车、名爵和奇瑞跻身澳大利亚汽车销量前十 超越多家欧洲、韩国及日本制造商 [6] - 国际经济中心预测2035年中国汽车在澳进口市场份额将达43% 远超日本(22%)和泰国(11%) [6] 售后服务体系短板 - 中国品牌在澳大利亚售后服务网点覆盖不足 消费者修车需奔波数十公里 零部件供应周期长达3个月 [6] - 国内车企出海过程中因法规差异出现"水土不服" 沿用国内做法可能影响海外品牌建设 [7] - 企业需对汽车数据跨境等业务环节进行全流程法律风险排查 [7] 国内维修技术信息公开现状 - 2015年八部委联合出台《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 要求公开新能源车驱动电机、电池等系统维修手册 [13] - 实际执行中车企以技术保护为由拖延或制造信息障碍 且缺乏有效监督和执法 [15] - 国内尚未形成完善的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标准体系 独立维修企业缺乏必要技术信息和工具 [14] 垄断行为的本质与影响 - 车企通过软件设计使系统只认授权零部件 以安全之名行垄断之实 [10][11] - 新车利润压缩背景下 售后维修成为重要盈利来源 技术封锁实质是为保证收入和利润率 [10] - 维修技术封锁阻碍行业技术进步 不利于市场竞争和消费者权益保护 [9][17] 政策监管建议 - 反垄断执法机构应依法调查涉嫌垄断行为 坚决打击售后市场锁定效应 [17][18] - 需修订完善现有办法 建立明确具体的数字时代汽车售后经营规范 [17] - 建议定期发布车企信息公开督查结果 对违规企业实施严厉处罚 [18]
从被动修复到主动免疫,探寻汽车软件故障的智慧处方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2 09:18
在汽车行业向"软件定义"转型的过程中,软件故障已成为重大挑战之一。在此背景下,如何以"智慧处方"应对软件"疾患"的挑战,引发了行业的高度关注和 广泛热议。 软件定义"为汽车赋予了"超能力",然而软件故障也成为了令行业头痛的新难题。近日,工信部明确要求,车企必须清晰界定智能驾驶功能边界并制定 安全响应措施,严禁夸大宣传。从行业实际情况来看,汽车相关软件不仅规模日益庞大,面临的考验也愈发严峻。目前,智能汽车软件代码量动辄超过10亿 行,远超Windows 10约1亿行的传统系统容量,其复杂程度更是成倍增长,潜藏风险更高。除了黑客入侵的风险,还可能引发系统崩溃或安全事故,此前特 斯拉"刹车失灵"事件便是软件漏洞所致。 将安全设计融入开发 有车主反映,两年前购买的某品牌新能源汽车,车载中控屏经常出现叠字、死机等软件错误,2级辅助驾驶系统无法启动,OTA软件升级难以完成……软件 问题如此之多,二手车商都无人问津,只好闲置在停车场。一些智能汽车的许多功能依赖软件驱动和支持,若软件频繁出现故障,车辆连基本的出行都成问 题。 "目前,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在汽车智能化浪潮中,汽车正从机械硬件主导的传统代步工具,转变为'软件定 ...
共探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召开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2 09:10
今年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零售渗透率达55.3%,创历史新高。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的增长自然离不开上游锂电产业的强力托举。在新能源 汽车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锂电产业也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度重构。9月18日~20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 厅、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遂宁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正式召开。本届论坛围绕"锂向新质 智胜未来"主题,各 界人士齐聚一堂,推进我国锂电产业快速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迈进。 • 锂电产业进入提质增效关键阶段 蜂巢能源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沿技术研发总经理苗力孝指出,全固态电池是对现有液态电池从材料、涉及到制造的全方位颠覆性。不过,目前全固 态电池仍具备多达172个技术挑战,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固-固界面接触、材料稳定性、致密化、制成安全、成本及PACK集成六大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在成 本上,全固态电池材料成本近94%来自电解质成本。而当前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售价高达约1000万元/吨,预计2027年可下降至200万-400万元/吨。到2027年, 全固态电池BOM成本约为3-5元/Wh,依然是液态三元电池成本的约10倍,因此必须大 ...
MPV市场规模困境与消费悖论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2 09:10
近日,锐胜汽车宣布独立运营并专注于MPV产品,成为中国汽车市场首个专注于MPV的品牌。这一决策在业内引发了广泛讨论——在MPV年销量仅 为SUV十分之一的背景下,锐胜的专注显得既勇敢又具冒险性。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1~7月,中国MPV市场前十强企业共销售52.1万辆,仅占整个乘用 车市场的极小份额。相比之下,同期SUV的销量超过500万辆,差距显著。 MPV市场长期面临三重困境:规模瓶颈导致研发成本难以分摊,空间实用性与驾驶体验之间的天然矛盾,以及新能源汽车转型过程中的技术摊销难 题。当别克GL8的"陆尊"形象不再所向披靡,当传祺M8凭借模仿埃尔法的设计年销量突破5万辆,当腾势D9以新能源标签吸引高端用户,这个看似小众的 市场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锐胜的入局,恰逢MPV市场格局剧变的关键时刻,其能否破解规模与认知的双重悖论,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小众市场的成本死循环 MPV市场的首要困局在于其难以突破的规模天花板,规模不足直接导致了研发成本难以分摊的恶性循环。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MPV销量前 十企业占据了77.9%的市场份额,其中比亚迪以超10万辆的销量领跑,上汽通用五菱和上汽通用紧随其后。这种高度 ...
十九载坚守 推动商用车行业技术跃迁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2 09:10
重庆大足试验基地,中国商用车年度评价测试正在上演。来自中国重汽、福田欧曼、南京依维柯、江淮1卡、广汽领程、长安跨越、五菱新能源、上 汽跃进等商用车企业携实力车型亮相。 9月15日,2026中国商用车产品测试活动(以下简称"商用车测试")在重庆启动。由《中国汽车报》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汽车报》社")和中国 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汽研")联合举办、中汽兄弟(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支持的这一活动,已成功举办18届,成为国内商用 车行业具有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引导力的测试活动。 从量变到质变 行业迎来关键转型期 "商用车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输载体,也是我国物流业兴衰的风向标。只有商用车整体水平提高了,我国物流运输行业才能高效智能发展。"《中国汽车 报》社副总编辑胡轶坤表示,在过去数十年间,中国商用车行业坚持自主创新,产销规模迅速增长,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国际竞争力 不断增强,实现量质齐升的良好局面。 物流行业专家廉涛表示,如今商用车企业越来越重视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提升。此次参评车辆的信息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愈发成熟,包括电子 电气架构、车联网、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方面都有 ...
自主品牌打响超高端车型“突围战”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2 09:02
近日,长城汽车启动了超豪车BG品牌用户活动项目的招标,面向全球招募具备超高端品牌服务经验的供应商;比亚迪推出的仰望U8凭借"蟹行模 式"和原地掉头等创新技术,成功打入百万元级高端车市场;奇瑞被传出可能与玛莎拉蒂达成合作甚至收购的消息,预示着自主品牌向超高端品牌的竞赛 已然开始。 然而,超高端汽车市场的竞争逻辑与传统市场截然不同。当价格突破百万元门槛,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一个交通工具,更是一种身份象征、文化认同 和生活方式的表达。目前,自主品牌在发动机、电池、智驾系统等"硬实力"上已具备与国际高端品牌一较高下的能力,但在品牌历史积淀、文化价值传 递、用户体验设计等"软实力"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从量变到质变,下一步要做的是在保持技术优势的同时,实现品牌价值上的突破。"在 这场没有硝烟的"隐形战争"中,自主品牌需要重新思考高端和豪华的定义,构建独特的价值主张,才能真正赢得高净值人群的认可和忠诚。 面临无形壁垒 品牌叙事能力的不足,是自主超高端品牌面临的首要挑战。传统高端品牌如奔驰、宝马、劳斯莱斯等,凭借百年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品牌故事,能够为 消费者提供超越产品 ...
社评 || 稳增长方案为汽车行业稳信心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2 08:16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 称《方案》),不仅对2025年的汽车产业发展目标做出了明确指引,还为2026年的持续稳定增长制定了 全面且细致的措施,涵盖扩大国内消费、提升供给质量、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开放合作4个关键维度, 提出了15条工作举措以及相应保障措施,对汽车产业的未来走向意义深远。 优化发展环境的各项措施在2026年将进一步发挥作用。完善的充换电设施网络布局将使新能源汽车的使 用更加便捷,不仅城市居民,乡镇及农村居民也能享受到新能源汽车带来的便利,这将推动新能源汽车 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高。行业管理政策的优化,将促进汽车企业的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龙头企业的做 强做大将带动整个产业的协同发展。规范的产业竞争秩序将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避免无序 竞争和价格战对产业的伤害,有利于企业专注于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 在深化开放合作方面,2026年,我国汽车出口有望在提质增效方面取得更大进展。通过提升出口金融服 务水平,汽车企业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用于拓展国际市场、建立海外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完 善的物流运输体系将降低汽车出口的物流成 ...
保时捷调整电动化战略,燃油版718 Boxster/Cayman高性能版将保留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2 08:16
保时捷表示,K1将改为提供燃油和插混版本,具体上市时间尚未公布。奥博穆说:"高端纯电动车 的需求出现明显下滑,我们必须作出应对。"他还指出,中国奢侈品消费骤降和美国上调进口车关税也 影响了盈利。除了战略调整,保时捷也在改造产品线:发动机排量缩小、加入涡轮增压、底盘优化,试 图让718 Boxster继续成为驾驶爱好者青睐的敞篷跑车。奥博穆表示,这种多动力组合的策略让保时捷更 有竞争力,能同时满足燃油车、插混和纯电车用户的需求。他补充说,公司依然会推进电动化,因为纯 电车型吸引的是一个正在快速增长的客户群。接下来,保时捷将推出基于大众集团800V PPE架构的纯 电卡宴。 保时捷调整电动化战略,下一代718 Boxster和Cayman的高性能版本将继续搭载燃油发动机,取消 原定推出、定位高于卡宴的大型纯电SUV"K1"。CEO奥博穆表示,保时捷将大幅升级卡宴和Panamera 的燃油及插混车型,使其生命周期至少延续到2030年代。这一战略调整让保时捷付出了18亿欧元的代 价,因为公司决定停止开发大众集团SSP 61"Sport"平台。该平台原本计划用于K1、Panamera和Taycan 的纯电继任车型。奥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