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芯微(688052)

搜索文档
一家国产芯片公司的“上车”回忆录
经济观察报· 2025-09-28 11:47
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发展 - 芯片产业最困难的是从0到1的破局 一旦完成从0到1 中国企业就非常擅长完成从1到100的持续迭代 [1][2] - 十多年前中国汽车芯片市场几乎被欧美巨头垄断 国产芯片在车企供应链中处于无人问津阶段 五年前情况依然如此 [2] - 2024年汽车模拟芯片CR10占比86.1% 其中海外厂商占比达84.3% 国产芯片渗透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10] 纳芯微发展历程 - 2015年转向门槛更高的工业和汽车电子市场 2016年推出首款汽车级芯片 [4] - 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 叠加智能化浪潮和全球芯片供应短缺 改变了汽车价值构成 [4] - 2022年4月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募得发展资金 2025年4月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上市 [5][19] - 2024年10月完成对麦歌恩收购 并购后在中国磁传感器公司中排名第一 [17] 技术突破与产品布局 - 基于Adaptive OOK信号调制技术的隔离产品解决电动汽车高压安全痛点 [5] - 2023年数字隔离器 隔离采样芯片等产品在国内市场份额位居前列 汽车电子领域出货量达1.64亿颗 [5] - 推出国内首颗集成LIN总线物理层和小功率MOS管阵列的单芯片车用小电机驱动SoC NSUC1610 [5][11] - 2025年发布基于HSMT公有协议的车规级SerDes芯片组 实现视频信号在车内高速无损传输 [6] 市场竞争格局 - 2023年后缺芯潮退去 市场从供给为王切换回存量竞争 海外芯片巨头以威胁性价格冲击中国芯片 [8] - 在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尤其是主驱逆变器等高压核心领域 与国际巨头短兵相接 [8] - 数字隔离器 隔离驱动等产品打入头部车企供应链 在国产新能源汽车中占据接近一半市场份额 [8] - 2025年上半年汽车电子业务收入占比34.04% 汽车电子领域出货量3.12亿颗 汽车芯片累计出货量突破9.8亿颗 [9] 供应链关系变革 - 智能电动汽车时代供应链关系发生深刻变革 传统链式结构被高效扁平网状协同新模式取代 [13] - 主机厂为掌握定义产品和用户体验主动权 必须将触角直接伸向最底层芯片 [13] - 组建专门服务主机厂的销售团队 在新车型规划阶段就介入前期沟通 [14] - 建立极度紧密的沟通机制应对市场不确定性 以车型为维度管理项目跟踪从设计导入到量产全程 [15] 企业发展策略 - 目标在一辆新能源汽车上提供价值超过2000元的芯片产品 [9] - 摆脱原位替代(me-too)产品困境 围绕应用创新进行针对性设计 [10][11] - 比拼平台化能力和组织能力 构建能让企业不断产生优秀产品的系统 [11] - 2024年海外营收占比约15% 通过港股上市加快国际化发展并储备资金 [19]
一家国产芯片公司的“上车”回忆录
经济观察网· 2025-09-27 06:54
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中国汽车芯片市场曾长期被欧美巨头垄断 国产芯片在五年前仍处于无人问津状态[2] - 2024年纳芯微以汽车模拟芯片收入计位列中国厂商第一名 成为中国模拟芯片代表性企业[2] - 公司从传感器信号调理ASIC芯片起步 因较早聚焦汽车电子市场而抓住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机遇[2] 战略转型与技术突破 - 2015年公司决定转向门槛更高的工业和汽车电子市场 避开消费电子红海竞争[3] - 车规级芯片需满足15年以上生命周期要求 认证周期漫长且可靠性标准极高[4] - 2016年推出首款汽车级芯片 2018年后国际贸易摩擦促使芯片国产化成为必选项[4] - 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叠加全球芯片短缺 推动公司隔离类芯片切入三电系统[4] 产品布局与市场表现 - 隔离产品基于AdaptiveOOK信号调制技术 解决电动汽车高压安全痛点[5] - 2023年数字隔离器与隔离采样芯片国内市场份额居前 汽车电子领域出货量达1.64亿颗[5] - 2022年科创板IPO募资用于信号链芯片开发及研发中心建设[5] - 2023年推出国内首颗车用小电机驱动SoC芯片NSUC1610 用于车窗座椅等控制[5] - 2025年发布车规级SerDes芯片组 支持智能座舱多屏互联与ADAS高清摄像头[5] 市场竞争格局 - 2023年后缺芯潮退去 海外巨头以威胁性价格冲击中国芯片企业[7] - 2025年竞争趋于缓和 中国芯片进入与海外巨头正面较量阶段[7] - 在三电系统主驱逆变器等高压领域 竞争重点转向性能可靠性及功能安全全面对标[8] - 公司隔离类产品在国产新能源汽车中占据接近一半市场份额 质量表现可比国际大厂[9] - 2025年上半年汽车电子业务收入占比34.04% 该领域出货量达3.12亿颗[9] - 累计汽车芯片出货量突破9.8亿颗 目标单辆车提供价值超2000元芯片产品[9] 产业链协同创新 - 智能电动汽车时代供应链关系变革 链式结构转向扁平网状协同新模式[12] - 主机厂为掌握定义权将触角伸向底层芯片 要求芯片选型进入审批流程[13] - 公司组建专门服务主机厂的销售团队 提前介入新车型规划阶段[13] - 建立以车型为维度的项目管理机制 拉通信息减少牛鞭效应[13] 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 - 2024年10月收购磁传感器企业麦歌恩 实现技术协同与市场互补[15][16] - 并购后公司成为中国磁传感器领域排名第一的企业[16] - 选择全面整合而非独立经营 一年内完成人员业务及IT系统融合[17] - 2025年4月递交港交所招股书 拟香港主板上市加速国际化发展[18] - 2024年海外营收占比约15% 需境外融资渠道支持海外市场经营[20]
纳芯微9月25日获融资买入6292.90万元,融资余额7.80亿元
新浪证券· 2025-09-26 01:28
股价及融资融券交易表现 - 9月25日公司股价下跌1.35% 成交额6.57亿元[1] - 当日融资买入6292.90万元 融资偿还5931.99万元 融资净买入360.91万元[1] - 融资余额7.80亿元 占流通市值2.78% 超过近一年90%分位水平处于高位[1] - 融券余量5.80万股 融券余额1141.93万元 超过近一年90%分位水平处于高位[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7.91亿元[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8026户 较上期增加5.25%[2] - 人均流通股17758股 较上期大幅增加45.09%[2] - 兴全合润混合A持股353.34万股 较上期减少4.80万股[2] - 银河创新混合A持股265.98万股 较上期大幅增加127.98万股[2] - 兴全商业模式混合持股238.21万股 较上期减少65.95万股[2] - 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持股236.22万股 较上期增加21.92万股[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15.24亿元 同比增长79.49%[2] - 归母净利润-7801.00万元 同比改善70.59%[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62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8085.12万元[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2013年5月17日[1] - 2022年4月22日上市 总部位于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及香港湾仔[1] - 主营业务为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集成电路研发和销售[1] - 收入构成:信号链产品38.45% 电源管理产品34.09% 传感器产品27.11% 其他0.35%[1]
纳芯微股价涨5.02%,工银瑞信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46.34万股浮盈赚取429.1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4 03:44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24日股价上涨5.02%至193.76元/股 成交额6.37亿元 换手率2.36% 总市值276.16亿元 [1] 公司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信号链产品38.45% 电源管理产品34.09% 传感器产品27.11% 其他0.35% [1] - 公司聚焦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集成电路研发和销售 [1] 基金持仓情况 - 工银新兴制造混合A持有46.34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2.89% 位列第九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浮盈约429.13万元 [2] - 基金最新规模12.08亿元 今年以来收益62.3% 近一年收益148.64% 成立以来收益183.5% [2]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马丽娜累计任职时间3年206天 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35.18亿元 [3] -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123.94% 最差基金回报32.64% [3]
为何是模拟芯片?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20 01:55
反倾销调查背景与范围 - 商务部于2025年9月13日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博通、德州仪器、安森美和亚德诺半导体的40nm及以上工艺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 申请方指控倾销幅度高达300%以上 [2] - 此次调查是中国首次针对美国半导体具体品类及龙头企业发起贸易调查 标志着芯片争端从高端GPU和先进制程逻辑芯片扩展至模拟芯片领域 [2] 模拟芯片行业地位与市场 - 模拟芯片在电子产业链中扮演"神经与血管"角色 应用于电源管理、信号转换、传感器接口、汽车和工业控制等关键领域 [3] - 2024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达794.33亿美元 中国市场规模为280亿美元(约2000亿元人民币) 占全球份额近三分之一 [3] - 全球模拟集成电路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2029年间增长171.2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达4.6% [6] 倾销行为证据与影响 - 2022-2024年美系模拟芯片占中国同类产品进口比例持续上升 分别为47.81%、53.06%和62.14% 年均比重达54.34% [4] - 进口数量从2022年11.59亿颗增长至2024年15.90亿颗 2024年较2022年累计增长37.13% [5] - 平均价格从2022年3.36元/颗持续下降至2024年1.62元/颗 累计降幅达51.77% [5] - 国内厂商被迫跟进降价 2024年同类产品加权平均价格较2022年累计下降27.38% [5] - 国内产业遭受实质性损害:2024年较2022年人均工资减少5.37% 劳动生产率下降27.41% 库存量上升21.39% 开工率下降且处于低位 税前利润从2023年起转为严重亏损且2024年亏损额进一步增加7.05% [6] 受调查美企业务影响分析 - 德州仪器约20%收入来自中国客户 产品覆盖电源管理IC、信号链、MCU等 若贸易措施导致售价提升 其市场份额和定价将面临显著压力 [10] - 亚德诺半导体2024财年对华收入占比约22-23%(约21-22亿美元) 产品集中于工业与车规链条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能源车市场 价格波动将在车规链中放大 [10] - 安森美核心业务为功率器件和图像传感器 SiC产品线2024年贡献总收入约60% 中国是其重要增长市场 [11] - 博通2024财年对华收入占比20%(含香港) 较2023财年32%下降 但其业务高度多元化 模拟芯片仅为边缘业务 实际受冲击有限 [11] 本土厂商现状与市场反应 - 反倾销调查消息带动A股模拟芯片板块全线走强 圣邦股份、上海贝岭、纳芯微、思瑞浦等企业股价涨停 板块情绪显著升温 [14][15] - 圣邦股份2024年营收33.46亿元(同比增27.96%) 净利润4.9亿元(同比增81.95%) 电源管理产品占比61.7% 毛利率中枢维持在50%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占比达27.90% [16] - 纳芯微2024年营收19.6亿元(同比增49.53%) 毛利率32.33%(同比下降6.17个百分点) 聚焦隔离器、栅极驱动器和电流传感器产品 [17] - 上海贝岭2024年营收28.18亿元(同比增31.89%) 毛利率27.39% 拥有4,793款可销售产品 [17] - 思瑞浦2024年营收12.20亿元(同比增11.52%) 毛利率48.19%(同比下降3.59个百分点) 研发费用占比达47.32% 车规级产品已推出200余款 [18] 行业战略意义与发展阶段 - 反倾销调查为本土厂商提供竞争窗口期 国内模拟芯片行业正处于"量的突破与质的追赶"阶段 新能源车、储能和工业控制等领域需求旺盛 是国产替代的最佳切入点 [13][18] - 此次事件标志着中美芯片摩擦进入全链条博弈阶段 先进制程与基础芯片成为双重焦点 [20]
反倾销调查背后:四家芯片大厂倾销幅度达300%
中国经营报· 2025-09-19 20:11
反倾销调查背景 - 商务部宣布自2025年9月13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调查产品包括使用40nm及以上工艺制程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 涉及德州仪器 亚德诺 博通 安森美四家美国厂商 [2] - 调查应中国国内产业申请发起 初步证据显示2022至2024年申请调查产品自美进口量累计增长37% 进口价格累计下降52% 对国内相关产业生产经营造成损害 [3] - 调查申请由江苏省半导体产业协会提出 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4] 倾销行为影响 - 美国四家厂商对华相关产品进口价格整体平均降幅超50% 部分细分产品价格降幅突破55% 对华出口倾销幅度高达300%以上 申请调查产品占中国市场份额年均高达41% [4] - 低价进口产品导致国内部分领域陷入严重价格战 压低和抑制国内产品销售价格 造成国内产业毛利率低 开工率低等问题 [4][5] - 2023年期间德州仪器 亚德诺都曾下调中国市场的芯片价格 国内厂商为竞争出货纷纷跟进 [5] 市场与产业现状 - 2024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794.33亿美元 中国市场规模超过280亿美元 约占全球三分之一 [5] - 模拟芯片主要分为信号链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两大类 使用成熟制程(28nm及以上)为主 130nm 180nm是主流工艺 [8] - 海外模拟芯片龙头普遍采用IDM模式 国内厂商主要采用Fabless模式 交由中芯国际 华虹半导体等晶圆厂代工生产 [8] 国产替代进展 - 反倾销调查有望遏制不正当竞争 为国产芯片提供更公平的市场环境 推动相关产品加速国产替代和行业良性发展 [6] - 中芯国际表示模拟芯片需求增长显著 国内产品正处于加速占领市场阶段 [8] - 国内已崛起圣邦股份 思瑞浦 杰华特 纳芯微 南芯科技等行业龙头厂商 [8] 企业表现与成长 - 2024年上半年A股半导体行业营业收入3212亿元 归母净利润245亿元 同比增长约30% 模拟芯片行业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约4倍 [9] - 34家模拟芯片上市公司中六成第二季度盈利同比上涨 营收增长企业包括希荻微 思瑞浦 纳芯微等 其中希荻微 思瑞浦 纳芯微等同比增长超过30% [9] - 圣邦股份2024年营收达到33亿元 净利润超过5亿元 市值从2017年上市时的25.76亿元增长至超500亿元 [9] 行业发展趋势 - 模拟芯片行业增长依赖SKU数量(料号) 产品线多营收就会提升 行业存在较大收并购机会 但考验收购方管理层的资本运作和整合能力 [10][11] - 国内厂商需要在产品性能和可靠性上下功夫 系统客户不一定把价格作为唯一采购标准 [11] - 美国对华芯片政策重点限制先进制程出口 而中国主要发展成熟制程芯片产业 [11]
纳芯微股价连续3天下跌累计跌幅7.29%,申万菱信基金旗下1只基金持2488股,浮亏损失3.5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9 07:37
股价表现 - 9月19日股价下跌2.94%至181.50元/股 成交额7.24亿元 换手率2.75% 总市值258.69亿元 [1] - 连续3天累计下跌7.29%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位于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及香港湾仔 2013年5月17日成立 2022年4月22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集成电路研发销售 [1] - 收入构成:信号链产品38.45% 电源管理产品34.09% 传感器产品27.11% 其他0.35% [1] 基金持仓情况 - 申万菱信上证G60战略新兴产业成份ETF(510770)二季度持有2488股 占基金净值2.54% 位列第十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浮亏1.37万元 三日累计浮亏3.55万元 [2] - 基金规模1706.12万元 今年以来收益31.53% 近一年收益78% 成立以来亏损26.7% [2]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王赟杰任职5年61天 管理规模35.58亿元 [2] - 任职期间最佳回报48.01% 最差回报-33.62% [2]
纳芯微股价连续3天下跌累计跌幅7.29%,长城基金旗下1只基金持9234股,浮亏损失13.1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9 07:16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19日股价下跌2.94%至181.50元/股 成交额7.24亿元 换手率2.75% 总市值258.69亿元 [1] - 连续3天累计下跌7.29% [1] 公司基本情况 - 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5月17日 2022年4月22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集成电路研发和销售 [1] - 收入构成:信号链产品38.45% 电源管理产品34.09% 传感器产品27.11% 其他0.35% [1] 基金持仓情况 - 长城上证科创板100指数增强A(023446)二季度持有9234股 占基金净值1.96% 为第六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最新规模935.75万元 成立以来收益34.9% [2] - 9月19日单日浮亏约5.07万元 三日累计浮亏13.19万元 [2]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雷俊累计任职10年274天 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34.43亿元 [2] -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169.76% 最差基金回报-89.53% [2]
收藏 | SENSOR CHINA2025保姆级逛展攻略来啦!一起打卡天花板级传感大展!
是说芯语· 2025-09-19 06:48
展会规模与参与情况 - 展览面积达30000平方米 汇聚超过600家传感上下游企业 [1] - 设置8大热门展示专区 举办30多场高规格同期活动 [1] - 吸引500多位产业领袖共聚 包括院士 行业领袖 技术大咖和科研学者 [1][18] 参展企业阵容 - 展商阵容星光熠熠 涵盖全球传感产业硬核进展与前沿场景 [13] - 知名参展企业包括Infineon 京瓷 YAGEO 汉威科技 奥松电子 纳芯微电子等 [14]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CETC) 中航传感等国内重要企业参与展示 [14] 技术论坛与活动安排 - 同期举办30多场活动 覆盖传感器全产业链技术讨论 [18] - 论坛主题包括MEMS传感器设计与制造 汽车智驾感知技术 气体感知前沿技术等 [20][21] - 特设中国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作为开幕论坛 [20] - 举办第二届具身机器人感知技术创新发展论坛 [21] 创新竞赛与展示专区 - 国际智能传感新质创新大赛总决赛于9月24日举行 30个优秀项目进入决赛 [25] - 设置8大特色展区 包括机器人感官互动 欧洲先进传感器 汽车传感器场景展示等 [25] - 创新成果专区展示产业最新技术突破和应用解决方案 [25] 媒体传播与未来规划 - 新华社客户端对开幕论坛进行直播 提供远程参与渠道 [32] - 展会宣布2026年活动将于9月16-18日在同一场馆举办 [34] - 主办单位为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和上海科技会展有限公司 [34]
纳芯微跌2.02%,成交额3.2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176.8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9 03:12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19日盘中股价下跌2.02%至183.22元/股 总市值261.14亿元 成交额3.20亿元 换手率1.20%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4176.88万元 特大单买入占比4.05% 卖出占比7.24% 大单买入占比24.29% 卖出占比34.17% [1] - 年内股价上涨40.61% 近5日涨4.69% 近20日跌3.82% 近60日涨4.40% [1] - 年内2次登龙虎榜 最近4月11日净买入-8032.31万元 买入总额3.43亿元(占比25.36%) 卖出总额4.23亿元(占比31.30%)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及香港 2013年5月成立 2022年4月上市 [2] - 主营业务为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集成电路研发销售 收入构成:信号链产品38.45% 电源管理产品34.09% 传感器产品27.11% 其他0.35% [2] - 所属电子-半导体-模拟芯片设计行业 概念板块包括模拟芯片、传感器、集成电路、半导体、中盘 [2] 股东结构与财务表现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8026户 较上期增加5.25% 人均流通股17758股 较上期增加45.09%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24亿元 同比增长79.49% 归母净利润-7801万元 同比增长70.59%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62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8085.12万元 [3] 机构持仓变动 - 兴全合润混合A持股353.34万股(第五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4.80万股 [3] - 银河创新混合A持股265.98万股(第七大股东) 较上期增加127.98万股 [3] - 兴全商业模式混合持股238.21万股(第八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65.95万股 [3] - 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持股236.22万股(第九大股东) 较上期增加21.92万股 [3] - 兴全趋势投资混合、兴全新视野、香港中央结算、兴全合宜混合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