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经营报
icon
搜索文档
高皓:企业家办公室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中国经营报· 2025-09-11 14:33
大中华区家族办公室发展态势 - 大中华区作为全球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重要引擎 家族办公室领域呈现快速发展态势[1] - 家族办公室赋能区域经济生态造血功能 通过迁移带动科技 资本和人才等资源重构[1] 家族办公室规模与功能 - 30家头部华人家办总体资产管理规模达8910亿元人民币 平均每家管理规模均值297亿元人民币[2] - 家族办公室是超高净值企业家综合解决方案 涵盖股权管理 资产配置 风险管理等金融职能及家族治理 传承规划等非金融职能[2] - 机构化公益慈善平台能提升超高净值人士捐赠额 连续性和专业性 有利于培育正向价值观[3] 政策与战略意义 - 央行 金融监管总局政策引导财富管理回归本源 服务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3] - 家办有助于引导企业家激活财富赋能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 实现财富增值与经济增长双赢[3] - 金融与文化融合具有前瞻视野 东城区区位优势与财富管理文化传承同频共振体现植根东城 服务国家战略初心[4] 发展建议方向 - 强化制度创新打造财富管理行业发展东城样板 探索出台家办发展与监管政策 通过分类指引和监管沙盒等机制鼓励创新[5] - 促进资源整合构建金融+文化生态体系 吸引持牌金融机构与家办等专业机构聚集人才与文化资源[5] - 树立义利兼顾价值标杆 倡导兼顾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财富管理理念 支持服务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5]
陈献森:全力打造财富管理的“东城样本”
中国经营报· 2025-09-11 14:20
品牌发布与战略定位 - 北京市东城区联合中国经营报社、《家族企业》杂志及东城区立鼎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共同发布"紫金财富管理"品牌 [1] - 东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聚焦财富管理领域 旨在打造财富管理的"东城样板" [1] - 品牌发布具有"筑巢引凤"作用 预期吸引更多财富管理机构落户 [3] 区域经济与金融业地位 - 东城区资产总量达32万亿元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超3800亿元 人均GDP为7.6万美元 [2] - 金融业为第一支柱产业 2024年增加值超千亿元 占全区GDP比重近30% 在全市占比超12% [2] - 产业业态以"金融+总部+科创"为核心 聚集银行、证券、保险等核心业态及中投公司、中国农业银行、摩根士丹利等中外机构 [2]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区政府印发《2025年东城区"两区"建设工作要点》 提出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 巩固金融业支柱地位 [3] - 重点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 挖掘养老金融、绿色金融新增长点 引导新型金融机构落地 [3] - 通过股权信托归集、生态链循环构建及品牌共建整合资源 营造金融发展生态 [4] 资源禀赋与竞争优势 - 区域聚集49家中央单位和14家央企一级总部 拥有4处世界文化遗产及384处不可移动文物 [2] - 作为首批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 在行业标准制定、金融政策试点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4] - 金融资源丰富、机构云集、人才荟萃 致力于引入长期资本与耐心资本满足新兴产业融资需求 [4] 战略方向与产业聚焦 - 全面融入成熟金融市场体系 优化以企为先的金融服务机制 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 [4] - 引导金融资源投入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企业发展及民生保障领域 [4] - 依托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优势 强化财富管理行业风口布局 [4]
广发证券许兴军:科创板的发展“起点高、发展快、成效足”
中国经营报· 2025-09-11 14:01
科创板市场表现与投资情绪 - 2025年8月科创50指数上涨28% 科创芯片指数上涨35% 科技创新引领全市场投资情绪[1] - 科创板成立6年持续发挥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作用 坚守硬科技定位取得成绩[1] 科创板发展成效与制度完善 - 科创板发展特点为起点高、发展快、成效足[3] - 科创板制度建设持续完善 从2019年注册制试点到2024年科八条系统升级 2025年新政设立科创成长层[3] - 发行端由战略新兴产业向新质企业延伸 交易端指数投资体系丰富ETF规模增长 资产端保持高研发强度驱动新经济高景气[3] 国家战略与资本市场支持 - 党的二十大确立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建成科技强国战略目标[3] - 科技金融是资本市场五篇大文章之首 支持服务科技创新举措工具不断推出[3] 券商服务科技创新实践 - 广发证券聚焦AI等核心赛道 实践研究驱动经营模式 加强产业资源积累与专业能力建设 打造产业投行和科技投行[4] - 通过研究+投行+投资联动 积累服务科技创新企业经验与案例[4] - 深化大湾区及长三角区域布局 加强境内外业务一体化 为科技创新企业链接境内外资源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4]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前景 - 人工智能创新浪潮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4] - 科创板试验田作用更加重要 硬科技硬实力属性凸显 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将迸发巨大动能[4]
上半年亏损超7亿 “智驾芯片第一股”黑芝麻智能业绩掉队
中国经营报· 2025-09-11 13:5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53亿元,同比增长40.38% [4][6] - 净利润为-7.62亿元,同比下滑169.01%,而2024年同期净利润为11.05亿元 [2][4] - 毛利率从2024年同期的50.00%下降至24.79%,核心业务辅助驾驶产品毛利率从47.2%降至20.9% [7][8] 业务发展 - 辅助驾驶芯片A1000系列在吉利银河E8、星耀8、东风奕派007等车型实现量产出货 [5] - 智能影像解决方案业务营收0.16亿元,占比6.3%,毛利率82.4% [8] - 研发开支6.181亿元,同比下降10.1%,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达244% [9] 行业背景 - 2025年1-5月L2及以上辅助驾驶渗透率达61.98%,相关车型销量超500万辆 [3] - L2++及以上渗透率超过20%,相关车型销量接近170万辆 [3] - 同行地平线2025年上半年营收15.67亿元,同比增长67.6% [6] 战略扩张 - 2025年8月进军轨道交通主动安全领域,获得数千万美元订单 [10] - 与云深处科技合作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涵盖人形机器人、机器狗等场景 [10][11] - 通过参投等资本运作形式拓展机器人多场景应用 [11] 盈利压力因素 - 股份薪酬开支不低于2亿元影响净利润 [5] - 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收益减少19.32亿元 [6] - 行业价格竞争及规模不经济导致单位固定成本摊销高 [8]
自然资源部答中经报记者问:促进土地要素有序流动与节约集约高效配置
中国经营报· 2025-09-11 12:00
孔维东表示,土地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在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展要素市场化 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继续深化探索,不断提升土地要素市场化 配置水平。 他介绍,部分试点地区的探索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在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方面:赋予试点地区更大的土地资源管理自主权,支持根据人口存量和变 化趋势合理匹配新增建设用地;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 中经记者 孟庆伟 北京报道 9月11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 复》。自即日起,两年内将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 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同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了相关情况。 此次综合改革试点涵盖要素范围广,不仅涉及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还支持试点地区深化探 索数据、算力、空域、频谱轨道等新型要素的配置方式和价值实现路径,有助于有效培育和发展新质生 产力。 土地是产业落地、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口集聚的重要支撑要素。吹风 ...
中上协孙念瑞:上市公司“科技叙事”主线愈加鲜明,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
中国经营报· 2025-09-11 11:25
A股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5427家 总市值超过110万亿元[1] - 上半年上市公司实现营收35万亿元 同比增长0.16%[1] - 六成上市公司营收实现增长 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增长明显[1] - 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万亿元 同比增长2.54%[1] - 超四分之三上市公司实现盈利 整体盈利情况与2024年相近[1] 科创板核心特征 - 研发投入达1680亿元 是净利润470亿元的3倍多[3] - 研发强度保持在10%-11% 显著高于创业板(5%)、北交所(5%)和全市场平均水平(2.3%)[3] - 589家科创板公司中415家获得国家级评选 占比70%[3] - 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 平均每家216项[4] - 超八成公司隶属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制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5] - 超八成公司核心产品瞄准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目标[5] - 380家公司850项产品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 资本市场政策支持 - "科创板八条"和"1+6"政策推动要素资源向创新领域聚集[4] - 并购重组政策激发市场活力 上半年披露重大资产重组120单 为去年同期3.5倍[6] - 现金分红水平稳中有升 2024年A股上市公司合计现金分红2.4万亿元[5] 科创板制度创新 - 持续深化发行上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适配性改革[4] - 优化制度和产品供给 提升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制度包容性[4] - 作为注册制改革"试验田" 政策支持力度突出[4]
上交所王泊:科创板改革不停步,服务不止步,生态不松劲
中国经营报· 2025-09-11 11:25
科创板改革进展 - 科创板以改革不停步、服务不止步、生态不松劲为担当,进一步打通科技、资本、产业良性循环的堵点痛点,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注入资本市场动能 [1] -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提升支持科技创新能级,充分发挥交易所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1] 包容性上市制度 - 科创板将包容性作为制度设计核心底色,为未盈利硬科技企业打开资本入口,首次允许未盈利企业、红筹企业、特殊股权架构企业登陆A股 [3] - 2025年新改革"1+6"政策精准发力,专门搭建科创成长层,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将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纳入包容范畴 [3] - 自"1+6"政策发布以来,科创板新增受理15家企业IPO申请,其中4家系未盈利企业、1家适用第五套标准 [3] - 32家科创成长层存量企业展现良好发展动能,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7.79%,净利润大幅减亏71.23亿元 [3] 适应性支持举措 - 围绕科技企业轻资产、高研发、重整合发展规律,优化完善并购重组、再融资、股权激励等制度供给 [4] - 2024年推出"科八条"改革35项举措,包括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并购重组简易程序等制度创新 [4] - 板块新披露并购交易达134单,披露金额超400亿元,数量超过以往五年之和 [4] - 改革围绕科技企业研发攻坚—资源整合—规模扩张全周期需求,打造精准适配资本工具包 [4] 全链条服务体系 - 上交所将服务触角延伸到企业发展各环节,形成现场办监管、按需做培训、主动解疑惑的全链条服务三板斧 [5] - 科创板企业厚积薄发,创新药领域三生国健自研新药海外授权创国产纪录,半导体领域中微公司打破国外设备垄断,高端制造领域联影医疗推出全球首创产品 [5] 市场生态建设 - 科创板聚焦投融资两端协同,让资金流向实处、投到硬处,让投资者分享红利、获得回报 [6] - 2025年有408家沪市公司公布分红方案,合计金额超5500亿元,14家公司分红超百亿元,中期分红再创新高 [6] - 着力培育耐心资本、长期资本,32条科创板指数覆盖全领域,跟踪产品规模超2800亿元,成为A股指数化投资比例最高板块 [6] - 科创50ETF跻身A股第四大指数产品 [6]
上交所王泊:“硬科硬客”的成长,是科创板六年发展的生动缩影
中国经营报· 2025-09-11 11:25
科创板发展成果 - 科创板坚守硬科技定位六年 从资本市场服务科创试验田成长为科技创新示范田 [2][4] - 科创板汇聚589家上市公司 A股总市值超9万亿元 [4] - 2025年上半年板块整体研发投入841亿元 为净利润2.8倍 研发投入占比中位数达12.61% [5] - 拥有24万名研发人员及13万项发明专利 138家次企业获国家级科技奖项 [5] - 六成公司核心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三成公司产品实现行业首创 [5] 产业布局成就 - 集成电路领域120家企业实现全链条覆盖 占A股同行业公司数量超六成 [4] - 生物医药领域113家企业专注癌症艾滋病等疑难病症治疗 成为美股港股外全球主要生物医药上市地 [4] - 高端装备领域超百家企业提供核心设备 为产业智能化升级奠定基础 [4] 硬科硬客项目影响 - 高端访谈节目已举办15期主题沙龙 覆盖创新药半导体设备低空经济等科创板优势产业 [3] - 累计邀请近60家科创板头部企业负责人参与 覆盖公司市值合计超过2万亿元 [2][3] - 组织超100家投资机构深度参与 通过多渠道实现5000万次阅读量 [3] - 具体案例包括百利天恒创新药出海 西部超导实现超导材料量产突破 概伦电子牵头构建国产EDA生态圈 [5]
共话科创新征程,聚力迈向“新高地”!“硬科硬客”2025年会盛大举行!
中国经营报· 2025-09-11 10:35
会议概况 - 会议总市值超过5万亿元 由《中国经营报》主办 广发证券协办 聚焦科创板改革发展[1][3] - 参会嘉宾包括监管部门代表 61家科创板龙头上市公司掌舵者 70余家市场核心机构负责人等300余位重磅嘉宾[3] - 会议举行4场主题演讲 1场圆桌对话 6大闭门会议 覆盖科技—资本—产业全链条[3] 科创板市场地位 - A股上市公司总数5427家 总市值超过110万亿元 科创板公司是中国科技创新主力军[5] - 超八成科创板公司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制药 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8] - 超八成科创板公司核心产品瞄准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 超过380家公司850项产品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8] 科创板制度创新 - 科创板将包容性作为制度设计核心底色 允许暂未盈利但手握硬核技术企业获得资本支持[10] - 围绕科技企业轻资产 高研发 重整合特点 优化并购重组 再融资 股权激励等制度供给[10] - 以设置科创板成长层为抓手 服务符合新兴及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优秀科创企业[12] 科技创新发展优势 - 中国拥有14亿人口基数支撑的存量人口红利 高劳动参与率和高储蓄率带来的延迟满足红利 以及工程师红利[19] - 预计十五五规划将强化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结合 重点发展人工智能+ 具身智能 海洋经济 低空经济 生物医药等产业方向[20] - 中国是全球独一无二的1—N创新高地 拥有众多生物科技公司 完善基础设施 较大临床资源及高效药监系统[17] 企业创新实践 - 中控技术通过30余年技术积淀 积累100多个EB数据资源进行工业大模型训练 实现AI赋能创新突破[24] - 天岳先进突破高温长晶 缺陷管控等关键技术 实现从6英寸到12英寸碳化硅衬底跨越式发展 12英寸衬底使单片镜片产量从3—5副提升至10—12副[26] - 步科股份在工业自动化新兴领域如具身智能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处于国际引领位置 积极推进全球化业务[27] 产业协同与资本支持 - 会议设置创新药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集成电路 低空经济 轨道交通 新材料六大产业链闭门研讨 近50家上市公司与200位机构嘉宾深度交流[28] - 科创板上市融资支持天岳先进在上海临港建新工厂 扩大产能规模 取得行业规模化优势[26] - 广发证券聚焦AI等核心赛道 打造产业投行 科技投行 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15] 全球化发展 - 中国企业具备出海竞争的技术与品牌实力 从模仿走向自主创新乃至颠覆性创新[24] - 中控技术采用插山峰上的旗策略 优先与全球顶尖企业如沙特阿美 壳牌 巴斯夫合作[24] - 百利天恒形成美国早研+中国转化模式 计划未来五年整合中美生态优势 成为跨国企业[17]
国家卫健委:今年HPV疫苗将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中国经营报· 2025-09-11 08:14
在9月11日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表示,今年国家将推出面向适龄女生的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服务,并 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以进一步保护女性健康。 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明确到2030年实现90%的女孩在15 岁前完成HPV疫苗接种的目标。 为响应WHO战略、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23年国家卫健委联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 医保局等10个部门印发《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文件提出,到2025年,要试点推广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服务;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达到50%;宫颈 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率达到90%。到2030年,持续推进HPV疫苗接种试点,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提 升至70%,患者治疗率保持在90%。 同时,《行动计划》提出对符合要求的国产HPV疫苗加快审评审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接种试点。 近年来,国家卫健委等部门持续推动HPV疫苗接种。官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海南、福建、广东 等17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