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包手机

搜索文档
中兴通讯早盘涨超8% 公司今日将发中期业绩 市场关注字节AI硬件侧相关布局
智通财经· 2025-08-28 03:15
股价表现 - 中兴通讯早盘涨幅超8% 截至发稿涨5.45%报37.12港元 成交额达12.92亿港元 [1] 财务报告计划 - 公司将于8月28日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 [1] 市场传闻与澄清 - 字节跳动否认研发"豆包手机"计划 确认不存在自有手机产品研发 [1] - 豆包将持续探索向硬件厂商开放AI能力 可能与合作方尝试完整解决方案 [1] 机构研究观点 - 华创证券指出字节正研发AI手机 中兴通讯或作为ODM厂商代工 [1] - 中兴通讯在硬件设计、研发及生产领域积累深厚技术底蕴 [1] - 豆包大模型等AI技术作为系统级能力可拓宽手机应用边界 拓展更多落地场景 [1] - 建议关注手机研发进展及对合作方带来的市值弹性空间 [1]
如今对于字节跳动来说,是真不想做“豆包手机”
36氪· 2025-08-26 00:04
公司战略与市场定位 - DeepSeek下载量暴跌72.2% 因公司战略重心转向AGI研发而非消费级市场[1] - 字节跳动旗下豆包月活达1.47亿 成为国内AI助手领域领头羊[3] - 字节跳动明确否认自研AI手机计划 强调通过合作开放AI能力[3] 硬件业务布局 - 公司已推出Ola Friend智能体耳机并研发AI眼镜 但进入智能手机市场可能性极低[5] - 历史经验显示字节跳动曾收购锤子科技团队 但手机产品未获市场成功[9] - 硬件业务盈利能力有限 国产Android手机普遍依赖软件业务变现[9] AI手机市场现状 - 仅19%美国消费者愿为手机AI功能支付溢价 反映市场接受度有限[5] - 当前手机AI功能如文档总结、通话摘要等未能有效匹配用户实际需求[7] - 头部手机厂商华米Ov等具备自研AI能力 二三线厂商更倾向与外部合作[12] 行业合作模式 - 字节跳动选择定位为AI能力供应商 通过API合作赋能硬件厂商[12][14] - 公司战略聚焦AI产品定义与用户体验设计 避免直接参与硬件制造[14] - 大模型降价策略旨在降低成本并解锁更多应用场景[14]
通信行业周报(20250818-20250824):DeepSeek正式上线V3.1,字节正在研发AI豆包手机-20250824
华创证券· 2025-08-24 08:33
行业投资评级 - 通信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 [1] 核心观点 - DeepSeek-V3.1 正式上线,参数规模达 671B,激活参数 37B,支持 128K 上下文长度,在软件工程基准测试中全面超越前代模型(SWE-bench Verified 达 66.0,V3-0324 为 45.4;Terminal-Bench 达 31.3,V3-0324 为 13.3)[16][17][18] - UE8M0 FP8 精度模式针对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有望解决国产算力芯片与 AI 模型适配性问题,推动国产算力生态升级[20] - 字节跳动研发 AI 手机"豆包手机",由中兴通讯作为 ODM 厂商代工,预计 2025 年底或 2026 年初推出,早期用于内部测试[21] - 硬件终端(如手机)是实现大模型能力、超级 App 与硬件结合的关键载体,建议关注相关产业链机会[22] 行情回顾 - 本周通信行业(申万)上涨 10.84%,跑赢沪深 300 指数(4.18%)6.66 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数(5.85%)4.99 个百分点[9] - 年内通信行业累计上涨 44.91%,跑赢沪深 300 指数(11.26%)33.65 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数(25.26%)19.65 个百分点[9] - 通信行业周涨幅和年涨幅均排名一级行业第一[10] - 涨幅前五个股:盛科通信-U(+43.95%)、中兴通讯(+32.21%)、锐捷网络(+32.17%)、德科立(+30.87%)、炬光科技(+30.59%)[13] - 跌幅前五个股:高鸿股份(-22.67%)、北纬科技(-11.16%)、特发信息(-10.66%)、南京熊猫(-10.03%)、有方科技(-9.08%)[13] 投资建议 - 运营商:重点推荐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23] - 光模块/光器件/光芯片:重点推荐新易盛、天孚通信、中际旭创,建议关注源杰科技、仕佳光子[23] - 军工/卫星通信:重点推荐海格通信、上海瀚讯、七一二,建议关注臻镭科技、震有科技[23] - 设备商:推荐共进股份,建议关注紫光股份、中兴通讯、锐捷网络[23] - 光纤光缆:建议关注长飞光纤、亨通光电、中天科技[23] - AIDC:推荐润泽科技,建议关注奥飞数据、光环新网、科华数据[23] - 物联网模组:重点推荐广和通,建议关注美格智能[23] - 控制器:重点推荐拓邦股份、和而泰[23] - 算力芯片:重点推荐盛科通信[23] - 射频器件:建议关注灿勤科技[23]
36氪出海·关注|硬件传闻叠出,字节的AI版图怎么样了
36氪· 2025-08-22 02:56
字节跳动AI手机传闻 - 市场传闻字节跳动计划在2024年底或2025年初推出AI手机 暂名"豆包手机" 由中兴作为ODM厂商代工 早期主要用于内部团队测试 [2] - 公司官方回应否认推出自有手机产品 称正探索将AI能力开放给包括手机在内的硬件厂商 但不涉及自有手机研发与推出 [2] - 类似传闻并非首次出现 年初有报道称字节与努比亚合作开发AI手机 后被官方否认信息不实 [2] 芯片领域合作传闻 - 市场传闻字节跳动与芯原股份联手设计先进AI算力芯片 公司回应称并无AI芯片相关合作 [2] - 2023年曾有传闻称字节与美国博通合作开发AI处理器 由台积电制造 后亦被否认 [2] - 传闻与否认反映市场对字节在AI硬件领域的高度关注 [2] AI硬件领域现有布局 - 公司2020年通过教育品牌大力教育推出智能学习灯等教育硬件产品 后因监管趋严导致业务收缩 [3] - 2021年收购Pico成为硬件布局重要起点 曾发布Pico 4并打造内容生态 在国内VR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但2023年起面临业务收缩和人员裁减 转向聚焦硬件和核心技术长期探索 [3] - 2024年收购耳机品牌Oladance 推出AI智能体耳机Ola Friend 另据报道正在研发轻型混合现实(XR)眼镜 对标Meta同类产品 [3] - 负责AI硬件的Ocean团队正探索多款AI设备 隶属于AI产品大团队Flow [3] AI生态战略布局 - 硬件布局已形成体系 包括手机、耳机、眼镜等形态 核心是以硬件作为场景载体 承接模型、应用和内容生态 形成软硬一体闭环体验 [4] - 在AI上下游实现全面布局 包括模型、平台、应用和云服务 构建从模型到应用的丰富生态 [4] - 模型层近期开源多模态智能体框架M3-Agent 具备长期记忆和多模态推理能力 在多项测试中准确率优于GPT-4o [4] 应用层产品表现 - 国内推出豆包、即梦等多款AI应用 海外推出AI教育应用Gauth、聊天助手Cici和智能体开发平台Coze 均实现快速增长 [6] - Gauth已为全球3亿用户提供教育资源 [6] - 公司擅长产品和内容规模化打法 但硬件存在感相对薄弱 [6] 未来战略方向 - 随着AI演进 硬件将成为承载AI能力的关键接口 补齐硬件短板可帮助构建从云端到终端的AI闭环 且不局限于国内市场 [6] - 公司未来可能走向"软硬一体"生态布局 类似苹果、Meta等国际厂商 这既是战略选择也是竞争必然 [6]
“豆包手机” 要来了
是说芯语· 2025-08-20 05:54
字节AI手机研发项目 - 公司正在研发名称为"豆包手机"的AI手机 由中兴作为ODM厂商代工 计划在2024年底或2025年初推出 早期主要用于内部团队测试 暂无对外销售计划 [2] - 该项目由字节AI硬件团队Ocean负责 该团队隶属于AI产品大团队Flow 负责人Kayden向Flow负责人朱骏汇报 [2] - Ocean团队整合了锤子手机 PICO VR头显 Ola Dance智能耳机等收购的硬件团队 并在去年新增了来自荣耀的手机从业者 [2] 项目背景与战略调整 - 项目启动于2024年上半年 同期公司收购耳机厂商Oladance [3] - 最初定位为大模型和AI供应商 寻求与手机厂商合作将豆包大模型作为系统级能力植入 但几乎所有接触的手机厂商都拒绝合作 [3] - 手机厂商将大模型视为新一代手机的"灵魂" 倾向于自研或选择体量较小的创业公司 如OPPO与阶跃星辰合作 荣耀和三星选择智谱 [3] - 合作受阻后公司决定自研 由字节负责大模型功能和部分操作系统 中兴作为ODM负责硬件设计和生产 [3] AI硬件战略布局 - 2025年公司AI三大目标包括探索智能上限 探索新的UI交互形式 以及加强规模效应 其中新的UI交互形式包含手机等硬件载体 [4] - 公司曾推出教育硬件大力智能灯 2021年销售目标200万台但销量远未达预期 [4] - 2021年以90亿元收购VR头显品牌PICO 高峰期团队超2000人 曾投入10亿元购买世界杯版权进行VR转播 [4] - 教育硬件和PICO团队现已大幅收缩 但公司仍坚持硬件业务因硬件被视为大模型重要落地方向 [4] 三位一体战略价值 - AI手机项目可实现终端AI布局的"三位一体" 即将大模型能力 超级App与硬件终端结合 [5] - 目前仅Google具备类似布局 拥有Gemini大模型 Android系统 YouTube等超级应用和Pixel手机 [5] - 三位一体模式可实现更深层次整合 包括为AI功能分配物理按键 系统层设置主动AI交互 以及在用户通话时主动推送AI语音总结等功能 [5] 行业动态与公司回应 - Google将于8月20日发布Pixel 10系列手机 将加入即时照片建议 语音图像编辑及AI助手"Pixel Sense"等AI功能 目前Pixel手机全球销量占比不足1% [6] - 公司通过界面新闻回应称豆包正探索将AI能力开放给各种硬件厂商 但所有合作都不涉及自有手机产品的研发与推出 [6]
字节跳动回应“豆包手机”传闻:无自研计划 聚焦AI能力开放合作
环球网资讯· 2025-08-20 03:23
公司战略与市场传闻 - 字节跳动明确否认研发"豆包手机"计划 称相关传言不实[1] - 公司强调豆包AI能力向手机厂商等硬件厂商开放 合作仅涉及解决方案尝试而非自有手机产品[1] - 历史收购行为曾引发市场猜测:2019年收购锤子科技部分专利使用权 原团队以"新石实验室"名义探索智能硬件[3] 业务架构调整历程 - 新石实验室2021年1月并入教育硬件团队 合并后专注教育领域 停止研发坚果手机及TNT显示器等非相关产品[3] - 2024年多次出现手机业务传闻:1月努比亚合作开发AI手机及2月荣耀前CEO加盟传闻均被公司否认[3] 产品数据与技术合作 - 豆包大模型2024年累计用户规模超1.6亿 11月日均新增下载用户达80万 单日活跃用户近900万[3] - 技术应用进展:2025年7月30日豆包·图像编辑模型SeedEdit 3.0登陆火山方舟 8月1日小米浏览器通过接入豆包大模型升级AI搜索功能[3]
字节跳动辟谣研发“豆包手机”!豆包负责人:没有推出手机产品的计划
新浪科技· 2025-08-19 12:21
字节跳动AI手机研发传闻 - 媒体报道字节跳动正在研发AI手机 名称为"豆包手机" [1] - 该手机由中兴作为ODM厂商代工 计划在2024年底或2025年初推出 [1] - 早期主要用于字节内部团队测试 暂时没有对外售卖计划 [1] 官方回应与业务方向 - 豆包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关信息不实 目前没有推出自己手机产品的计划 [1] - 公司持续探索将AI能力开放给包括手机在内的各种硬件厂商 [1] - 会与合作伙伴做完整解决方案尝试 但不涉及自有手机产品的研发与推出 [1]
“豆包手机”要来了?回应:目前没有推出自己手机产品的计划
北京商报· 2025-08-19 11:51
字节跳动AI手机研发传闻 - 有报道称字节跳动正在研发AI手机"豆包手机",由中兴作为ODM厂商代工,计划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推出,早期主要用于内部团队测试,暂无对外售卖计划 [1] - 字节跳动回应称相关信息不实,豆包目前没有推出自己手机产品的计划 [1] - 豆包持续探索将AI能力开放给包括手机在内的各种硬件厂商,与合作伙伴尝试完整解决方案,但不涉及自有手机产品的研发与推出 [1]
晚点独家丨“豆包手机” 酝酿中,字节为大模型寻硬件载体
晚点LatePost· 2025-08-19 11:16
字节跳动AI硬件布局 - 公司正在研发名为"豆包手机"的AI手机,由中兴作为ODM厂商代工,预计2024年底或2025年初推出,早期主要用于内部测试[4] - 豆包手机背后的主力团队是负责AI硬件的Ocean团队,隶属于字节AI产品大团队Flow,该团队正在探索多款AI设备包括智能耳机、AI眼镜等[4] - Ocean团队整合了公司收购的多个硬件团队资源,包括锤子手机、PICO VR、Ola Dance耳机等,并吸收了部分前荣耀手机从业者[4] 字节手机业务发展历程 - 公司最初定位为大模型和AI供应商,计划将豆包大模型植入手机厂商系统,但几乎所有接触的手机厂商都拒绝合作[6] - 手机厂商将大模型视为新一代手机的"灵魂",更倾向于自研或与体量较小的大模型创业公司合作[6] - 在与大品牌合作不畅后,公司决定自研深入集成豆包大模型的手机,由中兴负责硬件设计和生产[6] 公司AI战略与硬件尝试 - 2025年公司AI三大目标包括探索智能上限、探索新的UI交互形式以及加强规模效应,其中"新的UI交互形式"包括手机等硬件载体[7] - 公司曾多次尝试硬件产品,包括教育硬件和VR头显PICO,但教育硬件销量不及预期,PICO团队已大幅收缩[7] - 公司认为硬件是大模型落地的重要方向之一,尤其是手机[7] 终端AI"三位一体"战略 - 公司希望通过将大模型能力、超级App与硬件终端结合实现"三位一体"布局,目前全球仅有Google具备类似能力[8] - 整合模型、应用和硬件可以实现更深度的功能融合,如为AI分配物理按键、系统层主动AI交互等[8] - Google即将发布的Pixel 10系列手机将加入多项AI特色功能,但其全球销量占比不足1%[8] 公司最新动态 - 公司通过界面新闻回应称豆包正探索将AI能力开放给各种硬件厂商,但所有合作都不涉及自有手机产品的研发与推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