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型ETF

搜索文档
公募基金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股票ETF成吸金主力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22:14
继7月突破35万亿元后,公募基金总规模在8月再度猛增近1.2万亿元,站上36.25万亿元的历史新高。数 据背后,是投资者信心的显著修复,其中股票基金规模单月增长超6000亿元,股票型ETF成为吸金主 力,贡献了大部分增量。不过,混合基金仍在应对赎回压力,反映出部分基民采取了"回本即卖"的操作 策略。 在近一年A股持续上行的背景下,公募基金形成了"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的正向循环。机构预判, 后续增量资金仍将持续入市,公募基金规模有望进一步攀升。 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6万亿元 9月25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我国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 36.25万亿元,再创新高。这是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今年以来第五次创下历史新高,也是公募基金规模 首次突破36万亿元。 其中,截至8月底,封闭式基金规模3.72万亿元,开放式基金规模32.53万亿元。与7月底相比,8月公募 基金规模合计增长近1.2万亿元。 具体来看,开放式基金中,股票基金规模5.55万亿元,较7月底的4.92万亿元增长逾6000亿元;混合基金 4.16万亿元,较7月底的3.83万亿元增长逾3000亿元;QDII基金、货币基金规模 ...
公募基金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股票ETF成吸金主力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20:46
具体来看,开放式基金中,股票基金规模5.55万亿元,较7月底的4.92万亿元增长逾6000亿元;混合基金 4.16万亿元,较7月底的3.83万亿元增长逾3000亿元;QDII基金、货币基金规模均实现增长。唯有债券 基金最新规模为7.21万亿元,较7月底的7.24万亿元出现小幅下降。 债基规模份额双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股票基金实现了份额、规模双增长,意味着在市场上涨、净值上升带来规模上涨的同 时,基民也继续"加仓"。其中,股票基金的规模增长主要由ETF产品带来,主动权益基金的表现则相对 不尽如人意。Wind数据显示,今年8月股票型ETF份额、规模分别增长了240.71亿份、3942.25亿元,贡 献了大部分规模增量。 此外,8月混合基金虽然实现了规模增长,但份额却较7月下降,意味着仍有不少基民选择了"回本即 卖"、落袋为安。 □本报记者 张舒琳 王宇露 继7月突破35万亿元后,公募基金总规模在8月再度猛增近1.2万亿元,站上36.25万亿元的历史新高。数 据背后,是投资者信心的显著修复,其中股票基金规模单月增长超6000亿元,股票型ETF成为吸金主 力,贡献了大部分增量。不过,混合基金仍在应对赎回压力,反映出部 ...
存款搬家:理想与现实
招商证券· 2025-09-28 14:32
证券研究报告 | 宏观专题报告 2025 年 09 月 28 日 存款搬家:理想与现实 核心观点: 1)无论是相对收益视角还是绝对收益视角,仅凭"存款低利率+投资高回 报"的组合,难以构成吸引居民存款入市的充分条件。 2)不同于规模庞大的超额存款,中国超额储蓄规模约等于 0。 3)"储蓄率升高+存款占比降低",反映的是风险偏好的变化 结论与启示: 针对市场对 A 股"水牛行情"的预期,我们认为此轮行情更接近于风险偏 好提升下的"情绪牛",短期来看,居民存款大规模入市缺乏触发条件。往后 看,A 股行情再创新高,需要盈利面的复苏来巩固乐观情绪,从而推动 A 股进 入"慢牛"轨道。 风险提示:海外经济下滑幅度超预期,宏观政策超预期。 专题报告 张静静 S1090522050003 zhangjingjing@cmschina.com.cn 马瑞超 S1090522100002 maruichao@cmschina.com.cn 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1 对于此轮 A 股行情的启动,市场多认定其为新一轮"水牛行情"。由于二 季度发挥主要作用的是"两融"资金,而"两融"资金与"长牛"、"慢 牛"的导向并不一致,因此市 ...
博时基金迎来新舵手!
YOUNG财经 漾财经· 2025-09-28 11:41
资料图。 博时基金迎来新舵手! 吴楠 博时基金 " 换帅 " 一事 似将尘埃落定。 据多方媒体报道,执掌博时基金十余年的"老将"江向阳已正式调离董事长岗位,下一站将赴招 商局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任职;与此同时,现任公司总经理张东已接任 公司 党委书记,待董事会 审议通过后,将正式成为博时基金新一任董事长。 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江向阳与张光华在深入调研后达成共识,启动系统性改革,确立了"全力 发展债券基金"与"重构投研体系"两大战略方向。在产品端,他们敏锐捕捉到利率下行周期中债 券资产的配置价值,将 债券 业务作为"主战场",集中资源打造信用债、中短债等优势产品线。 在投研端,提出"投研一体化"与"投研四互"(互联、互通、互信、互促)的改革理念,致力于 打破部门壁垒,重建投研文化,打造一支战斗力强的投研团队。 改革成效很快在业绩与规模上显现: 2017年,博时基金合并资产管理规模较2015年实现翻番; 2018年,公司近半数公募产品业绩跻身同类前1/2,其中固收类业务以6.52%的 加权平均收益, 在 银河证券核心公募规模前十大基金公司中排名第2;至2019年底,公司管理资产总规模突破 6200亿元,较2015年增 ...
投资策略周报:A股、港股暂时的折返,慢牛即是长牛-20250928
华西证券· 2025-09-28 11:07
证券研究报告|投资策略周报 [Table_Date] 2025 年 09 月 28 日 [Table_Title] A 股、港股暂时的折返,慢牛即是长牛 [Table_Title2] 投资策略周报 [Table_Summary] ·市场回顾: 本周 A 股市场整体震荡,主要指数表现分化。受益于全球科技巨头 AI 领域资本开支提速、国内光刻机技术突破等 催化,半导体产业链整体走强,科创 50 指大涨 6.47%;消费板块走弱,社服、商贸零售、轻工、纺服行业指数跌 幅居前。资金面,市场成交边际缩量,融资资金维持净买入,股票型 ETF 本周净申购 231 亿元。大宗商品方面, 国际定价的商品价格走强,贵金属、原油、伦铜均上行,国内定价的黑色系商品下跌。外汇方面,美元指数上 行,10Y 美债回到 4.2%附近,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所贬值。 ·市场展望:A 股、港股暂时的折返,慢牛即是长牛。A 股在经历了 7-8 月的趋势性上涨和科技龙头的交易拥挤 后,九月以来资金分歧有所加剧。下周临近长假,"日历效应"下场外资金入市或有放缓,短期 A 股、港股有望阶 段性震荡休整,部分资金倾向于节后布局十月行情。中期来看,本轮牛市演绎 ...
兴证策略 :研究框架培训:资金面研究框架
2025-09-26 02:29
这份文档是兴证策略团队发布的《资金面研究框架》系列报告,内容详实,涵盖了A股市场主要资金类型的研究框架、历史表现、当前动态及未来展望。以下是根据要求整理的详细摘要: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覆盖广泛 包括金融 银行 非银金融 电子 医药生物 电力设备 食品饮料 汽车 通信 国防军工 公用事业 交通运输 石油石化 煤炭等[110][111][156][192] * 公司提及宁德时代 贵州茅台 美的集团 紫金矿业 立讯精密 新易盛 北方华创 恒瑞医药 中际旭创 招商银行 腾讯控股 小米集团 阿里巴巴 中芯国际等众多上市公司[166][168][176]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资金面研究的核心重要性** * 资金是最直接影响股市的因素 增量资金对市场走势与风格常常有着极强的指引[4] * 近年来各类机构资金对于市场的影响力显著提升 其资金流入的可预测性更强 审美偏好较为明晰 资金研究的有效性有所提升[4] **A股主导资金的变迁与市场风格塑造** * **2017-2019年** 外资是主导资金 陆股通持股市值占全A市值比从0.35%升至0.65% 外资重仓前100指数相对万得全A的超额收益极为显著[20][23][25] * **2020-2021年** 公募基金成为最大增量 偏股基金年度发行规模从2019年的约5000亿元爆发增长至2020年的超16000亿元 推动茅指数 宁组合取得显著超额收益[27][29][31] * **2021年** 私募基金规模快速攀升 私募持股市值占比提升 助力塑造小高新风格 中证1000/沪深300比值从1.4升至2.0以上[32][34] * **2022年** 增量资金锐减 市场陷入存量博弈 风格轮动加快[35][37] * **2023年** 险资和量化私募资金强化哑铃型行情 一端是低估+红利 另一端是高成长+题材[39][42] * **2024年** ETF与险资作为主要增量驱动大盘价值风格 股票型ETF全年净流入1.01万亿元 其中宽基ETF净流入1万亿元 银行板块全年涨幅达34.49%[43][46][57][120] * **2025年** 市场情绪活跃 私募 两融等高风偏资金加速流入 私募基金产品备案规模和融资余额均显著提升[47][48] **ETF市场的快速扩容与深远影响** * 规模迅猛增长 2024年末境内非货ETF资产净值达3.57万亿元 较2023年底接近翻倍 2025年8月突破5万亿元 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ETF市场[52][53] * 资金流入显著 2024年股票型ETF净流入1.01万亿元 2025年继续大幅流入 投资者持续净申购是规模增长的重要贡献[55][56][67] * 监管大力支持 新国九条提及建立ETF快速审批通道 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 ETF费率普遍调降[65] * 投资者结构变化 以证金汇金 险资为代表的配置型机构资金大幅增配股票型ETF 更偏好沪深300 上证50等大中盘宽基ETF及央国企主题 红利ETF[72][75] * 被动化趋势加强 2025Q2被动指数型基金持股规模达3.2万亿元 占偏股型公募基金持股比例的57.00% 较2025Q1大幅提高2.18个百分点[105][108] * 影响市场生态 被动基金扩容助推龙头和红利风格取得超额收益 同时加剧了底层证券的价格联动性 沪深300指数成份股配对相关性提升[114][116][122][124] * 长期估值重塑 国内ETF市场聚焦大市值股票 高集中度的特征有望持续 长期利好大市值龙头个股的估值重塑[125] **主动权益基金(公募)的现状与行为分析** * 市场地位重要 截至2025Q2 公募基金占机构投资者比重达17.2% 是市场最主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128][129] * 规模增长模式 过去规模增长主要由新发驱动 存量产品大多净赎回 2025年6月新发市场改善 单月发行296亿元 为近年最大单月发行规模[135][136][141] * 仓位维持高位 2025Q2主动偏股基金仓位小幅提升至85.97% 并保持高仓位运行[149][151] * 风格与行业偏好 善于把握产业趋势 2025Q2加仓通信 银行 国防军工 非银金融 传媒 减仓食品饮料 汽车 电力设备等 电子维持第一大重仓行业[152][154][159][163] * 个股集中度下降 2025Q2前10大重仓股集中度较一季度下降2.45个百分点[169][171] * 港股配置小幅提升 2025Q2港股仓位由19.08%提升至19.90% 加仓医疗保健业和金融业[172][175] **保险资金的配置动向与偏好** * 规模与仓位提升 2025Q2保险资金运用余额持有股票比例环比提升0.4pct至8.8%的历史最高水平 估算净流入约2000亿元 连续五个季度大幅增配股票[183][185] * 影响因素 包括政策监管 新增保费增速 资负匹配需求等 新国九条后入市趋势明显[186][190] * 风格偏好鲜明 高股息 红利属性显著 持有银行 公用事业 交通运输 通信等行业居前 前四大行业占比达67.7%[191][192] * 配置特征变化 2025Q2在保持红利底色的同时 配置扩圈至通信 食饮 汽车 传媒 有色 建筑装饰等广义红利资产 增持个股平均股息率达3.80%[193][195][19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Smart Beta ETF发展** 全球Smart Beta ETF策略多样 2024年规模2.24万亿美元 但中国境内目前仍是红利策略一枝独秀 2024年底规模895亿元 未来成长 价值 自由现金流等策略指数ETF有望发展[96][98] * **ETF国际影响力提升** 中证A系列等新指数编制引入ESG理念 并考虑沪股通 深股通证券范围 旨在提升A股指数国际影响力 吸引外资通过指数化投资参与A股[90][93][94] * **国内ETF发展空间** 截至2025Q2 股票型ETF持有A股市值占流通市值比例达3.65% 相较于美国12.8% 欧洲10.0% 日本7.6%等 仍有较大发展空间[100][103] * **资金流入的估算方法** 文档提到了估算各类资金流量的方法 例如通过ETF流通份额变化和成交均价测算净流入 通过保险运用资金余额和收益率估算险资净流入等 这些是进行资金面跟踪的重要技术细节[55][185]
“924行情”启动一周年:近1500只个股翻倍,“存款搬家”成关键动力
新华财经· 2025-09-23 09:49
除了点位和量能,过去一年间,一组织数据显示出A股市场的巨大变化。新华财经数据显示,2024年9 月23日,两市融资余额报1.36万亿元,一年后的今天,两市融资余额(截至2025年9月22日收盘数据) 报2.4万亿元,杠杆资金入市累计已超1万亿元。 同时,2024年9月23日,股票型ETF合计达789只,资产净值2.03万亿元,而到目前,股票型ETF已达 1034只,资产净值达3.54万亿元,数量和资产规模均实现大幅增长。 此外,2024年9月23日,A股平均股价为14.29元,一年后的今天,A股平均股价已达26.17元。 在个股方面,排除区间内上市的新股,A股市场一年来累计涨幅超过1000%的个股有3只,分别是上纬 新材、胜宏科技和天普股份,区间涨幅分别为1723%、1310%和1021%;涨幅超过100%的个股有1498 只,占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约为29%。 不过,仍有167只个股股价在过去一年内不涨反跌,其中包括万华化学、中国石化、陕西煤业、万科、 片仔癀等多家行业龙头。总体来看,这167家公司较多分布在能源、铁路公路、房地产和大消费等方 向。 展望后市,多家机构认为,"存款搬家"已成为推动A股市场后续行 ...
配置主题龙头或更优:——金融工程市场跟踪周报20250922-20250922
光大证券· 2025-09-22 09:57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量能择时模型;模型构建思路:通过分析主要宽基指数的成交量变化来判断市场短期走势和交易情绪[12];模型具体构建过程:监测各宽基指数(上证指数、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创业板指、北证50)的量能变化,当量能收缩时发出谨慎(空)信号,当量能扩张时发出乐观信号[25];模型评价:该模型能较快捕捉市场情绪变化,但对下跌市场的判断存在缺陷,难以有效规避下跌风险[26] 2 模型名称:沪深300上涨家数占比情绪指标;模型构建思路:通过计算指数成分股中近期取得正收益的个股数量占比来判断市场情绪[25];模型具体构建过程:计算沪深300指数成分股过去N日(报告中N=230)收益大于0的个股数占比,公式为 $$沪深300指数N日上涨家数占比 = \frac{过去N日收益大于0的个股数}{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总数}$$[25][29];模型评价:该指标可以较快捕捉上涨机会,但在市场过热阶段会提前止盈离场,错失持续上涨收益,且难以有效规避下跌风险[26] 3 模型名称:动量情绪指标择时模型;模型构建思路:通过对上涨家数占比指标进行不同窗口期的平滑处理来捕捉市场情绪的变动趋势[27];模型具体构建过程:首先计算沪深300指数N日上涨家数占比,然后分别进行窗口期为N1(长窗口,N1=50)和N2(短窗口,N2=35)的移动平均,得到慢线和快线,当快线大于慢线时,看多沪深300指数[27][29];模型评价:该模型通过双均线交叉捕捉趋势,能较好判断市场情绪拐点[27] 4 模型名称:均线情绪指标;模型构建思路:利用八条不同周期的均线构成体系,通过判断收盘价与均线系统的相对位置来评估市场趋势状态[33];模型具体构建过程:计算沪深300收盘价的八条均线(参数为8, 13, 21, 34, 55, 89, 144, 233),统计当日收盘价大于各均线值的数量,当该数量超过5时,看多沪深300指数[34];模型评价:该指标状态与沪深300的涨跌变化规律较为清晰[33] 5 模型名称:抱团基金分离度指标;模型构建思路:通过计算抱团基金组合截面收益的标准差来实时监控基金抱团程度[80];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构建抱团基金组合,计算该组合截面收益的标准差,分离度值小说明抱团程度高,表现趋同;分离度值大说明抱团正在瓦解[80];模型评价:该指标是基金抱团程度的有效代理变量[80] 量化因子的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横截面波动率因子;因子构建思路:通过计算指数成分股收益率的横截面标准差来衡量市场分化程度和Alpha环境[39];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对于特定指数(如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每日计算其所有成分股收益率的横截面标准差,作为当日的横截面波动率值[39][40];因子评价:该因子值高表明市场分化大,Alpha机会多;值低表明市场趋同,Alpha环境差[39] 2 因子名称:时间序列波动率因子;因子构建思路:通过计算指数成分股加权时间序列波动率来衡量市场整体波动水平和Alpha环境[41];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对于特定指数,每日计算其所有成分股收益率的加权时间序列标准差,作为当日的时间序列波动率值[41][43];因子评价:该因子值高表明市场波动大,Alpha机会多;值低表明市场波动小,Alpha环境差[41]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量能择时模型,截至2025年9月19日,对上证指数、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创业板指、北证50均发出"空"信号[25] 2 动量情绪指标择时模型,截至2025年9月19日,快线仍处于慢线上方,维持看多观点[27] 3 均线情绪指标,截至2025年9月19日,沪深300指数处于情绪景气区间[34] 4 抱团基金分离度指标,截至2025年9月19日,分离度环比前一周小幅下降[80]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横截面波动率因子,近两年平均值:沪深300为1.88%,中证500为2.05%,中证1000为2.25%;近一年平均值:沪深300为1.96%,中证500为2.19%,中证1000为2.46%;近半年平均值:沪深300为1.83%,中证500为2.01%,中证1000为2.30%;近一季度平均值:沪深300为1.98%,中证500为2.12%,中证1000为2.37%[41] 2 时间序列波动率因子,近两年平均值:沪深300为0.64%,中证500为0.46%,中证1000为0.26%;近一年平均值:沪深300为0.67%,中证500为0.49%,中证1000为0.28%;近半年平均值:沪深300为0.59%,中证500为0.43%,中证1000为0.24%;近一季度平均值:沪深300为0.62%,中证500为0.44%,中证1000为0.24%[44]
微观流动性跟踪(2025.9.1-2025.9.14):牛市杠杆资金的偏好
天风证券· 2025-09-21 13:42
核心观点 - 九月市场逐步过渡至震荡上行阶段 美联储如期降息25BP 且年内或仍有两次降息 中美在西班牙就对等关税 TikTok等问题进行会谈 会谈结果偏积极 中美元首通话 [1] - 从资金面来看 偏股型新发份额回升 两融资金持续净流入 表明近期市场仍维持较高热度 同时本期融资规模小幅下降 产业资本净减持小幅缩减 限售解禁规模也逐步远离高峰期 表明当前资金需求端较前期有所下滑 [1] - 本期资金供给合计1372亿元 资金需求774亿元 整体对于市场净流入598亿元 [2][9] 资金供给 偏股型公募新发 - 本期偏股型公募新发份额为428.54亿份 相较于上期419.14亿份变化+2.24% [6][11] - 最近一周新发规模为185.26亿份 位于过去三年的93.30%分位 就2022年以来周度分位数来看 最近两周分别处于96%和92%分位 [6][11] - 9月前两周新成立股票型基金424.01亿份 混合型基金205.79亿份 8月新成立股票型基金471.90亿份 混合型基金143.57亿份 [11] 北向资金 - 截至25年9月14日 北向当周成交额占全A周成交总额比例为14.39% 较上一期的14.54%减少0.15pcts 北向资金活跃度较上期小幅下降 [3][12] - 本周北向资金成交额较上期 上周分别减少22.56% 减少13.68% [3][12] 两融资金 - 截至2025年9月12日 市场融资余额为23270.98亿 持续位于2万亿上方 融券余额为166.06亿 整体占全A流通市值比例为2.49% 两融交易额占全A成交额比例为11.56% [3][17] - 本期两融表现为净流入883.82亿元 较上期的净流入1953.04亿相比减少54.75% [3][17] - 本期两融资金整体表现为净流入 其中以中游制造 上游原料 金融房建板块净流入居多 具体行业来看 电子 电力设备 有色金属行业净流入规模前三 交通运输 食品饮料 农林牧渔行业为净流出 [19] - 2025YTD两融对于中游制造行业表现出明显偏好 [19] - 双周两融净流入前5个股为阳光电源30.41亿元 寒武纪-U24.92亿元 先导智能19.77亿元 立讯精密17.24亿元 新易盛15.52亿元 [22] 存量股票型ETF - 本期存量股票型ETF净申购额为59.36亿元 相比于上期的122.32亿元净申购额 股票型ETF近期申购净流入额出现收窄迹象 [3][23] - 天弘创业板ETF 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 化工ETF 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 华宝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本期净申购领先 国联安半导体ETF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 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 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 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净赎回领先 [23] 资金需求 股权融资 - 以发行日统计 本期股权融资规模103.84亿元 上期IPO+再融资整体募资规模117.37亿元 本期较上期整体募资规模小幅下降 环比减少12% [3][27] - 根据截至9月14日Wind已披露数据 按发行日来看 未来两周IPO规模预计为83.95亿元 [27] 产业资本 - 本期产业资本表现为净减持189.31亿元 其中增持89.66亿元 减持278.97亿元 上期净减持200.72亿元 其中增持24.61亿元 减持225.34亿元 本期大股东持续净减持 [3][29] - 本期产业资本减持主要集中在中游制造和下游消费板块 其中医药生物 电子 电力设备行业本期净减持规模相对领先 而家用电器 公共事业 银行则出现增持情况 [31] 限售解禁 - 本期限售解禁市值为1224.14亿元 相比于上期1621.12亿元下降24.49% A股解禁规模近两期呈持续下跌趋势 [3][33] - 未来两周预计解禁1310.32亿元 其中以美容护理行业未来两周解禁压力最大 预计解禁162.06亿元 [3][33] 南向资金 - 本期南向资金净流入859.13亿元 相比于上期净流入369.44亿元变化+132.55% 整体资金净流入规模达到阶段性高位 [3][37] - 近期南向资金表现依然持续活跃 表明市场持续看好港股市场 今年以来净流入规模也超过去年整年 [3][37]
投资策略周报:临近“9.24”一周年,A股发生了哪些变化?-20250921
华西证券· 2025-09-21 09:22
核心观点 - 过去一年中国资本市场成为全球表现最佳权益资产 上证指数从2700点上行至3900点附近 涨幅接近40% 投资者思路出现熊牛转变 [1] - 市场展望认为唯有慢牛才是长牛 八月以来A股行情加速上涨与经济数据弱现实背离 科技主线资金分歧加剧 单边上涨行情或阶段性震荡休整 [1] - 中长期慢牛逻辑未改变 中国企业开始在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 高端制造等领域展现顶尖产品力 反内卷工作推进验证盈利改善预期 扩内需持续发力 消费政策向服务消费倾斜 资本市场政策对稳股市提供有力支持 [1] 市场表现与估值变化 - A股风险偏好显著回升 增量资金驱动特征明显 924行情启动前A股日均成交额在8000亿元以下 政策落地后市场日成交额一度攀升至3.48万亿元 今年8月以来市场活跃度再上台阶 [3] - 万得全A股权风险溢价从4.6%收窄至2.6% 显示牛市氛围中投资者思路出现积极转变 [3] - 估值抬升是指数涨幅主要贡献 沪深300指数上涨40% 其中估值贡献率达到88% EPS贡献率为12% [3] - 当前A股处于历史最长ROE下行和PPI负增长区间 工业企业利润 A股净利润同比增速长期处于低位 [3] 行业与主题表现 - 产业趋势下科技成长板块领涨 科创50上涨112% 创业板指上涨102% [3] - 领涨一级行业为TMT 机械设备 电力设备等 领涨主题概念集中在光模块(CPO) 人形机器人 人工智能+ AI算力等 [3] - 计算机 汽车 电子行业市盈率(TTM)分位数均已来到2010年以来87%分位数上方 [3] - 海内外AI+领域催化不断 TMT领域业绩预期高增 牛市中高景气赛道在产业变迁过程中享受估值溢价 [3] 资金流向与结构变化 - 私募基金 融资资金等高风险偏好资金活跃 8月华润信托统计私募基金股票仓位为63.82% 为近两年最高水平 [3] - 6月以来融资余额从1.8万亿元下方攀升至2万亿元以上 绝对体量达历史新高 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比12%左右 处于近年波动区间偏高分位 [3] - 居民资金通过被动型产品入市 截至2025年中指数型基金规模4.2万亿元 同比增长63% 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3.4万亿元 与24年中基本持平 指数型基金规模已连续三个季度超过主动权益类 [3] 中长期资金入市情况 - 以汇金为代表的类平准基金自2024年以来持续买入ETF 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买入规模约万亿元 4月7日A股在对等关税冲击下大幅回调时通过大规模增持ETF遏制非理性波动 [3] - 以险资 养老金等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入市已成为A股市场重要特征之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