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科技

搜索文档
编织量子经纬,江苏如何锁定主动权
新华日报· 2025-08-26 21:58
量子科技发展现状 - 量子计算加速药物研发、新材料设计、金融分析和人工智能训练进程 量子通信实现无条件安全保密通信 量子精密测量将时间、磁场、重力等物理量测量精度提升数个量级 [1] - 中国量子科技整体实现从跟踪、并跑到部分领跑的飞跃 江苏推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集聚"全链条发展 [1] 产业生态建设 - 南京大学研发首个通信波段含内存量子隐形传态系统 为长距离可扩展全固态量子网络奠定基础 [2] - 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构建"量子芯片+计算机+计算服务平台+智能应用"全产业链自主可控体系 无锡量子感知研究所扫描电镜产品交付量进入全国市场前三 [2] - 国芯科技推出行业首款实用化多场景自适应抗量子密码芯片AHC001 南智光电建成国内首条8英寸晶圆级光子芯片产线 国仪无锡研发首台高端双束电镜样机 [3] - 苏州市相城区拥有13家量子科技高新技术企业 190多名科研人才 2024年核心企业营收达6.8亿元 [3] - 全省量子科技相关发明专利累计申请2018件 授权923件 排名全国第四 [3] - 量子科技相关企业数量全国排名第二 量子计算和测量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4] 发展挑战 - 基础工艺、环境控制、制造设备、关键材料等供应链环节存在卡脖子风险 [6] - 制造体系、设计体系、计量基准体系、材料体系等方面受制于人 创新体系和产业链条不如北京合肥完善 [6] - 技术路线尚未统一 上游供应链碎片化 攻关难度限制上游企业发展 [6] - 个别西方国家在技术、人才、供应链和投资领域进行全面封锁打压 [6] - 量子技术处于产业化早期阶段 应用场景仍在探索 导致市场需求不明确 [7] - 传统产业对量子技术缺乏了解 有效需求未能充分激发和识别 [7] 发展策略 - 政府需研判发展趋势 分析产业链 明确优势布局 加大人才和企业引进力度 给予倾斜性补贴 [8] - 创新平台将筑牢量子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石 实现大规模容错量子计算和通用量子计算 [8] - 量子国际科技产业园启动区建设国内首条量子芯片自动化智能产线 [8] - 广泛结合国内科研力量 系统化布局 突破关键难题 解决卡脖子问题 [9] - 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突破技术瓶颈 如常州智擎与中国科大合作填补分布式量子密钥资源池技术空白 [10] - 在生物医药、数字金融等领域率先试点量子科技应用 提供试验场形成示范效应 [10] - 采用"量子+"策略进行云边端自主可控高安全密码芯片体系量子化升级 [11] - 政府加强产业引导 科研机构与垂直行业交流 将应用需求融入研究 加快技术成果转化 [11]
志特新材(300986):铝模主业毛利率修复,现金流大幅改善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26 15:24
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铝模主业毛利率显著修复,带动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6] - 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改善明显,少流出2.49亿元[6] - 前瞻布局新技术产业化,已获4200万美元订单[6] - 维持2025-2027年盈利预测,净利润增速预期强劲[6] 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12.93亿元(同比+14.0%),归母净利润0.76亿元(同比+906.3%)[5][6] - 2025H1毛利率28.7%(同比+4.22pct),归母净利率5.89%(同比+5.22pct)[6] - 期间费用率19.2%(同比-1.24pct),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1.74pct[6] - 2025E营收预期31.56亿元(同比+24.9%),归母净利润1.85亿元(同比+150.7%)[5][6] 业务分析 - 铝模业务收入7.18亿元(同比+9.22%),毛利率36.4%(同比+8.1pct)[6] - 装配式PC业务收入1.90亿元(同比-4.62%),毛利率19.3%(同比+4.4pct)[6] - 境内收入9.86亿元(同比+10.4%),毛利率26.6%(同比+6.2pct)[6] - 境外收入3.07亿元(同比+27.3%),毛利率35.2%(同比-4.2pct)[6] 现金流与运营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00亿元(同比少流出2.49亿元)[6] - 收现比98.9%(同比+16.6pct),付现比86.8%(同比+0.30pct)[6] - 应收账款增加1.04亿元,存货减少0.41亿元,合同负债增加0.61亿元[6] 战略布局 - 与合肥微观纪元合资成立志特纪元新材料,布局量子科技与AI驱动的新材料研发[6] - 与PIVI公司签订3年战略协议,采购金额4200万美元,涉及新型隔热/防火材料[6] 盈利预测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85亿/2.90亿/3.80亿元[5][6] - 对应PE估值:32X/20X/15X[5][6] - 每股收益预测:0.45/0.70/0.92元[5][6]
国富量子(00290.HK)与金涌投资拟探索资本市场领域开展合作的可能性
格隆汇· 2025-08-26 13:20
战略合作框架 - 公司与金涌投资(01328.HK)于2025年8月26日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备忘录 [1] - 合作旨在探索资本市场领域协同可能性 包括RWA代币化产品设计发行、优质RWA项目投资配置及数字资产交易与资管服务 [1] - 战略合作代表公司收入来源多元化机会 符合公司及股东整体利益 [1]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作为立足香港、背靠大湾区、面向国际的跨境跨界投资平台 在金融服务行业具有强劲实力 [1] - 公司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积极投资量子科技产业并探索多维度业务布局 [1]
国富量子(00290) - 自愿性公告 与金涌投资有限公司之战略合作
2025-08-26 13:04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国富量子创新与金涌投资2025年8月26日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备忘录[4] - 双方拟探索资本市场合作,提供RWA代币化产品服务[4] - 合作或使公司收入更多元化[5] 其他提醒 - 公告未订立正式有约束力协议,合作可能不落实[7] - 提醒股东及投资者买卖股份审慎行事[8]
科创板晚报|联影医疗光子计数能谱CT获批上市 南新制药拟收购未来医药标的资产组
新浪财经· 2025-08-26 12:59
国务院人工智能政策 - 国务院发布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意见 目标到2027年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 新一代智能终端及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 到2030年普及率超90% [2] - 加大人工智能领域金融和财政支持力度 发展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及战略资本 完善风险分担和投资退出机制 [2] - 加强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6G等领域技术协同创新 推动技术研发与工程实现一体化发展 [3] 产业支持与落实措施 - 国家发改委推动产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 培育人工智能应用服务商并打造应用服务链 加强开源生态建设 [4] - 推动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开放场景支持技术落地 完善应用试错容错管理制度 [4] 能源需求与绿色转型 - 国家能源局回应电动车和AI用电需求激增问题 2024年新能源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34.3%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用电量增长20.5% [5] - 2025年1-7月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超40% 新兴产业有效提升电能消费比重并促进能源生产结构绿色转型 [5][6] 国产操作系统进展 - 新一代中国操作系统银河麒麟V11正式发布 采用全新磐石架构 生态成熟度国内领先且兼容国产主流CPU/GPU [6] - 系统已部署超1600万套 应用于嫦娥探月、天问探火等国家工程 并在政务、金融、能源等行业规模化应用 [6] 科技公司动态 - 字节跳动期权价格上调至200.41美元/股 较上半年189.9美元再创新高 2019年至今累计涨价至少7次 价格涨幅约5倍 [6] - 阿里云百炼部分模型上下文缓存降价 命中缓存输入Token单价从原价的40%降至20% [7] 科创板企业公告 - 联影医疗自主研发中国首款光子计数能谱CT获医疗器械注册证 成为全球首家实现该产品商业化的中国企业 [7] - 南新制药拟以现金不超过4.8亿元收购未来医药标的资产组 包括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系列产品及相关专利 [8] - 必易微拟以2.95亿元现金收购上海兴感半导体100%股权 整合后形成电流检测至电机驱动的完整产品体系 [9] 半年报业绩披露 - 云天励飞上半年营业收入6.46亿元同比增长123.10% 净亏损收窄至2.06亿元(上年同期亏损3.1亿元) [11] - 杰普特上半年营业收入8.81亿元同比增长48.34% 净利润9520.61万元同比增长73.84% [11] - 华熙生物上半年营业收入22.61亿元同比下降19.57% 净利润2.21亿元同比下降35.38% [11] - 君实生物上半年营业收入11.68亿元同比增长48.64% 净亏损收窄至4.13亿元(上年同期亏损6.45亿元) [11] - 大全能源上半年营业收入14.7亿元同比减少67.93% 净亏损11.47亿元 [12] 资本运作与股权变动 - 科思科技调整回购股份价格上限至102元/股(原53.86元/股) [12] - 禾信仪器询价转让价格确定为84.16元/股 获10家机构投资者认购130.36万股 [13] - 中微公司大股东巽鑫投资拟减持不超过总股本2%的股份(约1252.29万股) [14] - 骄成超声控股股东及实控人承诺12个月内不减持股份 [15] 产业投资与项目建设 - 汉邦科技向全资子公司增资不超过1.5亿元 用于生物医药分离介质项目 [16] - 泛亚微透拟定增募资不超过6.99亿元 用于6G通讯用低介电损耗FCCL挠性覆铜板产业化等项目 [17] - 汇宇制药全资子公司获同源康TY-9591产品全国总代理权 里程碑首付款1.5亿元 [18] - 英科再生投资4000万美元建设越南三期项目 形成年产6万吨装饰建材及7780万片高端成品框产能 [18] 创投融资动态 - 微见智能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 专注于半导体封装测试设备研发 后续两年融资预测概率54.48% [19] - 梅卡曼德完成近5亿元股权融资 致力于机器人智能化解决方案 后续两年融资预测概率66.49% [19]
科大国创:公司积极关注量子科技的发展
证券日报网· 2025-08-26 11:14
公司业务发展 - 科大国创在互动平台回应投资者关于量子科技发展的提问 [1] - 公司积极关注量子科技发展并推动量子软件方向的协同与合作 [1] - 量子科技相关业务目前对公司业绩暂无重大影响 [1]
国务院:支持智能化研发工具和平台推广应用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09:14
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模式创新 - 推动人工智能驱动的技术研发、工程实现、产品落地一体化协同发展 [1] - 加速"从1到N"技术落地和迭代突破 促进创新成果高效转化 [1] - 支持智能化研发工具和平台推广应用 [1] 跨领域技术协同创新 - 加强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领域技术协同创新 [1] - 加强人工智能与量子科技领域技术协同创新 [1] - 加强人工智能与第六代移动通信(6G)领域技术协同创新 [1] 科研与应用双向驱动机制 - 以新的科研成果支撑场景应用落地 [1] - 以新的应用需求牵引科技创新突破 [1]
中国电信发布中期业绩基础业务稳健增长 战略新兴业务快速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5 23:55
核心财务业绩 - 公司上半年经营收入达271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3% [1] - 服务收入为2491亿元 同比增长1.2% [1] - EBITDA为806亿元 同比增长4.9% [1] - 净利润为230亿元 同比增长5.5% [1] - 资本开支342亿元 自由现金流131亿元 同比增长13.9% [1] - 中期股息每股0.1812元 同比增长8.4% [2] 业务板块表现 - 移动通信服务收入1066亿元 同比增长1.3% [1] - 固网及智慧家庭服务收入641亿元 同比增长0.2% [1] - 产业数字化收入达749亿元 [1] - 移动用户规模4.33亿户 宽带用户1.99亿户 [1] - 移动用户ARPU为46.0元 宽带综合ARPU达48.3元 [1] 战略新兴业务增长 - 天翼云收入达到573亿元 [1] - 智能收入63亿元 同比增长89.4% [1] - 安全收入91亿元 同比增长18.2% [1] - 视联网收入同比增长46.2% [1] - 卫星收入同比增长20.5% [1] - 量子收入同比增长171.1% [1] 人工智能战略布局 - 企业战略升级为"云改数转智惠" [1][4] - 自有及接入算力总规模达77EFlops [3] - 汇集超10万亿Token大模型语料数据及14个行业数据集 总量超350TB [3] - 打造全模态全国产星辰大模型 [3] - 围绕21个重点领域打造160余个AI应用 [3] 未来战略方向 - 强化基础业务和产业数字化业务双轮驱动 [5] - 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5] - 加快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 [5] -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企业活力 [5] - 履行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责任 [5]
科学仪器:量子科技突破的关键支撑——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俞大鹏
仪器信息网· 2025-08-25 04:07
量子科技发展现状 - 中国量子保密通信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以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为代表处于全球引领地位[7] - 量子计算领域通过近十年集中攻关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转变 在超导量子计算和光量子计算两条技术路线上形成与美国欧洲你追我赶同步并跑的竞争格局[7] - 量子精密测量领域与美国相比仍存在差距 高端测量仪器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7] 科学仪器对量子科技的重要性 - 量子科技突破高度依赖高端科学仪器 如极低温稀释制冷机和高精度量子传感器等关键设备[7] - 极低温稀释制冷机需将温度降至接近绝对零度实现量子比特相干操控 涉及材料科学精密机械电子控制等多学科前沿技术[8] - 高端设备主要依赖进口导致价格昂贵且面临断供风险[8] 科学仪器自主研发挑战 - 工业基础薄弱导致关键部件需从零开始研发 西方拥有百年工业积累形成的完整产业链和标准化体系[9] - 市场环境存在一哄而上现象 大量企业蜂拥而入导致资源分散和低水平重复建设[9] - 外部技术封锁使关键零部件进口受到严格限制 短期内给研发带来困难[9] - 用户认知问题使科研人员更倾向采购国外成熟产品 不愿给国产设备试错机会[9] 自主创新解决方案 -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既懂量子物理又精通仪器工程的复合型人才 国家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9] - 政策支持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高端仪器研发 完善政府采购政策给国产设备更多应用机会[9] - 优化创新生态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体系 科研院所前沿探索高校培养人才企业工程化产业化用户提供反馈[9] 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实践成果 - 5年时间将深圳量子科技从零做到国家实验室水平 重点发展固态量子计算方向并坚持自主研制科学仪器[12] - 2019年实验验证三维量子霍尔效应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022年量子力学复数必要性检验入选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2023年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再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13] - 科学仪器突破包括电子束光刻机为约10家国内企业提供设备 稀释制冷机实现自给自足且冷头等配套设备国产替代[13] - 未来重点攻关透射电镜球差校正器多束电镜多束光刻机等高端设备 助力半导体等产业发展[13] 量子科技未来展望 - 量子计算是人类挑战操控微观世界极限能力的世纪工程 是大国竞争制高点[14] - 量子研究推动仪器创新 先进仪器促进量子突破 基于量子效应的新型传感器使测量精度实现数量级提升[14] 人才培养新模式 - 改革评价体系 调整过去过分强调论文数量的政策导向 重视工程技术人员贡献[14] - 创新培养模式加强学科交叉 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培养兼具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14] - 营造良好环境以实际能力而非学历作为评价标准[14]
A股五年变迁:电子板块市值“逼宫”银行,能否跑出中国版“英伟达”?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24 08:43
核心观点 - 科技板块市值快速崛起 电子行业市值接近银行业 新兴产业市值占比五年间提升9.5个百分点 传统金融地产板块市值占比萎缩6.95个百分点 [1][2][6] - 机构投资者显著增加对新兴产业的配置 电子行业机构配置比例十年间提升6.18个百分点 [7] - 科技企业成为长线牛股主要来源 2019年以来211只涨幅超300%个股中电子行业占34只 [11][12] 行业市值变化 - 电子行业市值从2019年末4.19万亿元增长至2025年8月22日11.32万亿元 市值占比从6.38%提升至9.73%增长3.35个百分点 [3][5] - 电力设备行业市值从1.74万亿元增长至6.45万亿元 市值占比从2.64%提升至5.55%增长2.91个百分点 [3][5] - 银行业市值从7.95万亿元增长至11.37万亿元 但市值占比从12.10%下降至9.78%减少2.32个百分点 [3][4] - 非银金融行业市值从5.25万亿元增长至6.83万亿元 市值占比从7.99%下降至5.87%减少2.12个百分点 [3][4] - 房地产行业市值从2.31万亿元下降至1.17万亿元 市值占比从3.51%下降至1.01%减少2.51个百分点 [3][4] 个股表现 - 寒武纪-U单日暴涨20% 市值激增近千亿元 股价报1243.20元/股 超越多家金融股 [1][10] - 海光信息单日市值增长超700亿元 超越多家保险银行股 [1][10] - 英维克2019年以来上涨1825.57% 春风动力上涨1787.79% 瑞芯微上涨1348.79% 北方华创上涨1282.52% 万泰生物上涨1276.69% [12] 驱动因素 - 机构配置比例变化:电子行业机构配置比例从2014年1.44%提升至2024年7.62% 计算机行业提升0.94个百分点 通信行业提升0.75个百分点 [7] - 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从基建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政策支持科技创新 在芯片、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取得突破 [8][9][13] - 国际经验印证:美国市值前十企业中有九家为科技公司 英伟达市值4.34万亿美元 微软3.77万亿美元 苹果3.38万亿美元 [8] 市场结构变化 - 五大新兴板块(电子、电力设备、计算机、汽车、通信)市值占比从2019年16.95%上升至2025年26.29% [1][6] - 三大传统板块(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市值占比从接近24%下降至16.66% [1][4] - 比亚迪以1.08万亿元市值位列A股第12位 工业富联以9101亿元市值紧随其后 [13]